一种智能家居用碳纤维发热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03149发布日期:2024-02-22 21:01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家居用碳纤维发热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主要涉及发热线电缆的,具体为一种智能家居用碳纤维发热线。


背景技术:

1、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进入供暖期后采用集中供暖,而南方城市则大多采用空调取暖,当空间较大或室外温度较低时,空调制热的功效和舒适度都差强人意,对于没有集中供暖的地区,地暖是最佳的取暖方式,地暖给人脚暖头凉的舒适感受,是理想健康的取暖方式,地暖系统中关键的组成之一就是地暖发热线,目前地暖发热线使用较多的是碳纤维发热线,发热线又称发热电缆,是制成电缆结构,以电力为能源,利用合金电阻丝或者碳纤维发热体远红外进行通电发热,来达到采暖或者保温的效果。

3、现如今地暖发热线使用较多的是碳纤维发热线,但目前市场上的碳纤维发热线防潮、耐火和防电磁辐射性能不足,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于智能家居环境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用碳纤维发热线,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碳纤维发热线防潮、耐火和防电磁辐射性能不足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智能家居用碳纤维发热线,包括发热导体,所述发热导体由多根碳纤维丝组成,所述发热导体外设置有挤包成型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设置有由云母带绕包成型的耐火层,所述耐火层上挤包有防潮层,且所述防潮层外设置有电磁屏蔽保护层。

4、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导体由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丝束构成,且碳纤维丝束根数为3000-24000根,含碳量不小于97%。

5、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为聚全氟乙丙烯和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料,且绝缘层厚度为0.3-0.6mm,由高温塑料挤出机挤包而成。

6、进一步的,所述耐火层为双面氟金云母带绕包构成,且耐火层的厚度为0.14-0.20mm,绕包搭盖率5%-10%。

7、进一步的,所述防潮层为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挤包构成,且防潮层的厚度为0.5-1.0mm。

8、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屏蔽保护层为不锈钢丝和镀锡铜丝编织而成,编织密度为85%-90%。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绝缘层,耐火层、防水层和电磁屏蔽保护层,实现了提高发热线的防潮、耐火和防电磁辐射性能和使用安全,相比于普通碳纤维发热线,综合考虑了耐火、防潮和漏电的安全要求,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对于智能家居环境的标准。

11、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家居用碳纤维发热线,包括发热导体(1),所述发热导体(1)由多根碳纤维丝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导体(1)外设置有挤包成型的绝缘层(2),所述绝缘层(2)外设置有由云母带绕包成型的耐火层(3),所述耐火层(3)上挤包有防潮层(4),且所述防潮层(4)外设置有电磁屏蔽保护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用碳纤维发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导体(1)由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丝束构成,且碳纤维丝束根数为3000-24000根,含碳量不小于9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用碳纤维发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2)厚度为0.3-0.6mm,由高温塑料挤出机挤包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用碳纤维发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层(3)为双面氟金云母带绕包构成,且耐火层(3)的厚度为0.14-0.20mm,绕包搭盖率5%-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用碳纤维发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层(4)为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挤包构成,且防潮层(4)的厚度为0.5-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用碳纤维发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保护层(5)为不锈钢丝和镀锡铜丝编织而成,编织密度为85%-90%。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用碳纤维发热线,属于发热线电缆的技术领域,包括发热导体,发热导体由多根碳纤维丝组成,其特征在于,发热导体外设置有挤包成型的绝缘层,绝缘层外设置有由云母带绕包成型的耐火层,耐火层上挤包有防潮层,且防潮层外设置有电磁屏蔽保护层,通过本技术,实现了提高发热线的防潮、耐火和防电磁辐射性能和使用安全,相比于普通碳纤维发热线,综合考虑了耐火、防潮和漏电的安全要求,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对于智能家居环境的标准。

技术研发人员:余静成,朱为坤,申可,魏冬冬,叶汉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尚纬电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