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结构以及中性线断线故障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0812发布日期:2023-10-28 20:00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结构以及中性线断线故障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中性线断线故障监测装置的散热,特别是一种散热结构以及中性线断线故障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1、中性线断线故障在正常运行时异常信号特征不显现,数据的变化往往在毫安级,需要长期性的趋势分析和变化才能识别,只能在发生继电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后通过事故排查才能发现,因此产生通过中性线断线故障监测装置对二次交流回路中性线断线开展在线监测,中性线断线故障监测装置设有散热结构。

2、中性线断线故障监测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散热机构对其进行散热,但散热机构大多仅通过开设散热孔进行散热,散热效率极低,且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外界灰尘也会通过散热孔进入装置内部,从而减少装置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散热差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结构。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5、摇摆部件,包括支撑组件、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的导向组件、以及与所述导向组件相连接的连接组件;

6、驱动部件,包括转换组件、设于所述转换组件内的动力组件;

7、其中,所述转换组件与支撑组件相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设于所述支撑板一侧的支撑杆,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板一侧的限位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杆上的弧形导向框、设于所述限位杆外侧的摆动杆,以及与所述摆动杆相连接的散热风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摆动杆相连接的连接杆、设于所述连接杆一端的连接珠,以及设于所述连接珠外侧的移动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件包括移动杆,开设于所述移动杆中的移动腔;

12、其中,所述移动腔与连接珠相对应。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换组件包括与所述限位杆相连接的限位框,以及设于所述限位框内的滑块;

14、其中,所述滑块设于移动杆的底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限位框外侧的伺服电机,以及设于所述限位框内部的螺纹杆;

16、其中,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螺纹杆相连接,所述滑块与螺纹杆套接。

17、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有益效果: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可使得螺纹杆转动的同时带动滑块移动,进一步通过滑块带动移动杆移动,进一步通过移动杆带动连接杆以及连接珠移动,进一步通过限位杆对摆动杆底部的限位,使得摆动杆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摆动,进一步利用连接杆移动的同时带动摆动杆上端呈圆弧状运动轨迹运动在弧形导向框内,在摆动杆运动的同时也会带动连接杆以及连接珠在移动腔内上升或者下降,摆动杆顶部摇摆的同时也会带动摇摆杆底部的散热风扇进行摆动并对装置内部的各个角落进行散热,从而实现了对装置散热的目的。

18、鉴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壳体散热口灰尘堆积的问题,提出一种中性线断线故障监测装置。

1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上述的散热结构;以及,

20、监测部件;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上的防尘组件;

21、清理部件;包括与所述滑块相连接的连接板,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板下的清扫组件;

22、其中,所述防尘组件与支撑组件相连接。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性线断线故障监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尘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上的通孔、设于所述通孔中的滤网。

24、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性线断线故障监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清扫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接的清扫板,以及设于所述清扫板底部的软毛刷。

25、本实用新型的中性线断线故障监测装置的有益效果:通过通孔内部的滤网防止灰尘进入装置内部,进一步通过上述滑块移动的同时带动连接板移动,进一步通过连接板带动清扫板移动,进一步通过清扫板底部的软毛刷将滤网上堆积的灰尘清除,进一步通过上述的散热风扇将扫起的灰尘吹走,从而达到了防止灰尘进入装置的目的,并一定程度上提高装置内部与外界空气的流动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01)包括支撑板(101a)、设于所述支撑板(101a)一侧的支撑杆(101b),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板(101a)一侧的限位杆(101c)。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102)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杆(101b)上的弧形导向框(102a)、设于所述限位杆(101c)外侧的摆动杆(102b),以及与所述摆动杆(102b)相连接的散热风扇(102c)。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03)包括与所述摆动杆(102b)相连接的连接杆(103a)、设于所述连接杆(103a)一端的连接珠(103b),以及设于所述连接珠(103b)外侧的移动件(103c)。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103c)包括移动杆(103c-1),开设于所述移动杆(103c-1)中的移动腔(103c-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组件(201)包括与所述限位杆(101c)相连接的限位框(201a),以及设于所述限位框(201a)内的滑块(201b);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202)包括设于所述限位框(201a)外侧的伺服电机(202a),以及设于所述限位框(201a)内部的螺纹杆(202b);

8.一种中性线断线故障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7任一所述的散热结构,以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中性线断线故障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组件(302)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301)上的通孔(302a)、设于所述通孔(302a)中的滤网(302b)。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中性线断线故障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组件(402)包括与所述连接板(401)相连接的清扫板(402a),以及设于所述清扫板(402a)底部的软毛刷(402b)。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中性线断线故障监测装置的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散热结构及中性线断线故障监测装置,包括,摇摆部件;包括支撑组件、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的导向组件、以及与所述导向组件相连接的连接组件,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可使得滑块带动移动杆移动,进一步通过移动杆带动连接杆以及连接珠移动,进一步通过限位杆对摆动杆底部的限位,使得摆动杆在移动杆带动连接杆移动的作用下能够摆动,进一步通过摆动杆顶部摇摆的同时也会带动摇摆杆底部的散热风扇进行摆动并对装置内部的各个角落进行散热,进一步通过通孔以及滤网相互配合,可防止外界灰尘进入装置内部,从而实现了对装置散热以及防止装置进灰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杨远航,孔德志,杨桥伟,陈璟,陈炯,石恒初,游昊,李本瑜,赵明,庞曙颖,钱兵,陈晓帆,虎啸,郭文捷,周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