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石炉电极把持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42468发布日期:2024-02-07 12:04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石炉电极把持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极把持器,尤其涉及一种电石炉电极把持器结构。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电极把持器是由导电装置、抱紧装置、压放装置、升降装置、把持筒和电极壳等结构组成,电极壳由若干个弧板和筋板依次焊接而成,外围有若干个凸起的筋翅,每一个筋翅上对应安装抱紧装置,每个抱紧装置包括一对接触元件,接触元件夹住电极壳突起的筋翅,向电极壳导电,再通过电极壳导入电极壳内部焙烧好的电极工作段,完成电极把持器的电能传输功能,把持器的另一个功能就是电极压放,这里所说的电极压放,是指让电极壳、电极壳内部的电极糊和由电极糊焙烧而成电极工作端,相对于接触元件向下位移一定的行程,来补偿电极工作端的消耗,但是由于筋翅较薄,且接触元件频繁压放,难免会出现筋翅变形,导致接触不良,为此中国专利号为cn202122991607.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矿热炉用的柔环式电极把持器”、中国专利号为cn201720684959.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矿热炉电极把持器”,两者均采用铜瓦结构代替接触元件作为导电元件,并取消筋翅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导电的稳定性,但导电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筋翅深入到电极壳内部的电极糊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电极焙烧均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铜瓦和筋翅联合作为导电元件的结构,并改善筋翅易发生接触不良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石炉电极把持器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把持器铜瓦作为导电元件导电性降低、采用接触元件与筋翅作为导电元件易发生导电接触不良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一种电石炉电极把持器结构,其包括若干个弧板,若干个所述弧板围成圆筒形,任意相邻的两个弧板之间固定插接有筋翅板,在所述弧板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弧板弧度相匹配的铜瓦,在所述铜瓦外设置有液压压力环组件,在所述铜瓦的两侧均设置有接触元件,所述接触元件与所述筋翅板相贴合。

3、进一步的,在所述接触元件上安装有弹性夹紧组件,所述弹性夹紧组件将所述接触元件弹性压紧在所述筋翅板上。

4、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夹紧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接触元件上的若干个定位销,在所述铜瓦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定位销插接在所述定位孔内,在所述定位销上套装有导电压簧,所述导电压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孔的孔底、所述筋翅板相接触。

5、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压簧与所述定位销的外圆周面、所述定位孔的内壁相接触。

6、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压簧、所述定位销均由铜制成。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继续保留筋翅板结构,并在筋翅板上安装弹性夹紧装置与接触元件相接触,即使筋翅板发生变形,也能够自动进行弹性补偿,防止发生接触不良现象,同时设计铜瓦结构与接触元件、弧板相接触,提升接触面积,提升导电性,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石炉电极把持器结构,其包括若干个弧板(1),若干个所述弧板(1)围成圆筒形,任意相邻的两个弧板(1)之间固定插接有筋翅板(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弧板(1)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弧板(1)弧度相匹配的铜瓦(3),在所述铜瓦(3)外设置有液压压力环组件(8),在所述铜瓦(3)的两侧均设置有接触元件(4),所述接触元件与所述筋翅板(2)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石炉电极把持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元件(4)上安装有弹性夹紧组件,所述弹性夹紧组件将所述接触元件(4)弹性压紧在所述筋翅板(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石炉电极把持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紧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接触元件(4)上的若干个定位销(6),在所述铜瓦(3)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7),所述定位销(6)插接在所述定位孔(7)内,在所述定位销(6)上套装有导电压簧(5),所述导电压簧(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孔(7)的孔底、所述筋翅板(2)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石炉电极把持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压簧(5)与所述定位销(6)的外圆周面、所述定位孔(7)的内壁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石炉电极把持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压簧(5)、所述定位销(6)均由铜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石炉电极把持器结构,其包括若干个弧板,若干个所述弧板围成圆筒形,任意相邻的两个弧板之间固定插接有筋翅板,在所述弧板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弧板弧度相匹配的铜瓦,在所述铜瓦外设置有液压压力环组件,在所述铜瓦的两侧均设置有接触元件,所述接触元件与所述筋翅板相贴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继续保留筋翅板结构,并在筋翅板上安装弹性夹紧装置与接触元件相接触,即使筋翅板发生变形,也能够自动进行弹性补偿,防止发生接触不良现象,同时设计铜瓦结构与接触元件、弧板相接触,提升接触面积,提升导电性,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军,张捷,闫立新,国庆,侯静,刘雨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鄂尔多斯市双欣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6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