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14992发布日期:2023-11-30 08:31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监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安防,特别是涉及一种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1、在高温工业生产环境中,较多的操作设备需要通过监控设备来进行监控,但是高温的工作环境严重影响了监控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为了确保监控设备能够适应高温的工作环境,需要对监控设备进行降温处理。

2、现有技术中,通过向监控设备内部吹入冷风流以达到其内部散热效果,然而上述降温处理方式散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监控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容纳腔,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摄像组件,摄像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制冷组件,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制冷组件与外界气源连通,用于形成冷风;第一散热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制冷组件与第一散热组件连通设置,用于使冷风进入第一散热组件;补光灯组件,连通设置于第二壳体;第二散热组件,设置于补光灯组件内,用于使冷风进入第二散热组件。

2、其中,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壳体以及若干个散热块,第一散热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进风端和第一出风端,第一进风端与制冷组件连通,若干个散热块沿第一进风端和第一出风端方向间隔设置、并沿垂直于第一进风端和第一出风端方向间隔阵列设置。

3、其中,沿垂直于第一进风端和第一出风端方向阵列排列的相邻两排散热块之间形成主干道,沿第一进风端和第一出风端方向间隔设置的相邻两个散热块之间形成支干道,主干道的宽度大于支干道的宽度。

4、其中,散热块横向截面形状为梯形、三角形、四边形中至少一种,其中横向截面平行于第一散热壳体。

5、其中,监控设备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的电源组件以及主板组件,电源组件和主板组件相对设置,电源组件和主板组件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一散热组件上端、另一个设置于第一散热组件下端。

6、其中,补光灯组件包括补光壳体,补光壳体与第二壳体连通设置,补光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进风端和第二出风端;第二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个散热片,若干个散热片沿垂直于第二进风端向第二出风端方向上阵列间隔排列,且若干个散热片均沿第二进风端向第二出风端方向延伸设置。

7、其中,若干个散热片沿第二进风端向第二出风端方向高度递减。

8、其中,若干个散热片包括若干个第一散热片和若干个第二散热片,沿第二进风端向第二出风端方向上,若干个第一散热片间隔设置于补光壳体的一端、若干个第二散热片间隔设置于补光壳体的另一端,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均呈弧形、且相背设置。

9、其中,制冷组件包括涡流管制冷件、导流件、导向件以及蜂窝层,导向件一端与涡流管制冷件连接、另一端与导流件转动连接;导流件朝向第一散热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扩口,蜂窝层覆盖扩口。

10、其中,监控设备还包括供风件,供风件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并与制冷组件连通,用于向制冷组件供风。

11、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监控设备。监控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摄像组件、制冷组件、第一散热组件以及第二散热组件。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容纳腔。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摄像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制冷组件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制冷组件与外界气源连通,用于形成冷风。第一散热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制冷组件与第一散热组件连通设置,用于使冷风进入第一散热组件。补光灯组件连通设置于第二壳体。第二散热组件设置于补光灯组件内,用于使冷风进入第二散热组件。通过上述制冷组件、第一散热组件以及第二散热组件相互配合,实现摄像组件内部、补光灯组件内部散热,共同提升监控设备散热效率,进而提升监控设备在高温工业生产环境中适应性。另外,制冷组件形成的冷风依次流入第一散热组件以及第二散热组件,增长冷风流动路径,也能带走除摄像组件内部以补光灯组件外的其他热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壳体以及若干个散热块,所述第一散热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进风端和第一出风端,所述第一进风端与所述制冷组件连通,若干个所述散热块沿所述第一进风端和所述第一出风端方向间隔设置、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进风端和所述第一出风端方向间隔阵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进风端和所述第一出风端方向阵列排列的相邻两排所述散热块之间形成主干道,沿所述第一进风端和所述第一出风端方向间隔设置的相邻两个所述散热块之间形成支干道,所述主干道的宽度大于所述支干道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块横向截面形状为梯形、三角形、四边形中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横向截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散热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电源组件以及主板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和所述主板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电源组件和所述主板组件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上端、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组件包括补光壳体,所述补光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通设置,所述补光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进风端和第二出风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散热片沿所述第二进风端向所述第二出风端方向高度递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散热片包括若干个第一散热片和若干个第二散热片,沿所述第二进风端向所述第二出风端方向上,若干个所述第一散热片间隔设置于所述补光壳体的一端、若干个所述第二散热片间隔设置于所述补光壳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均呈弧形、且相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涡流管制冷件、导流件、导向件以及蜂窝层,所述导向件一端与所述涡流管制冷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流件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设备还包括供风件,所述供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并与制冷组件连通,用于向所述制冷组件供风。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监控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容纳腔,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摄像组件,摄像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制冷组件,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制冷组件与外界气源连通,用于形成冷风;第一散热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制冷组件与第一散热组件连通设置,用于使冷风进入第一散热组件;补光灯组件,连通设置于第二壳体;第二散热组件,设置于补光灯组件内,用于使冷风进入第二散热组件。本申请监控设备实现摄像组件内部、补光灯组件内部散热,共同提升监控设备散热效率,进而提升监控设备在高温工业生产环境中适应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翔,胡栋,陈小平,刘占龙,夏苏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