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控制器灯光交替变化的LED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71893发布日期:2023-12-21 23:1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结构,特别是一种照明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常见的照明灯具中,大多是是采用灯光控制器对灯光的效果进行控制,例如用灯光控制器控制灯光进行闪烁,这种控制方式需要在电路内部连接控制器,同时还需要搭配外部的遥控装置进行使用才能够对灯具的发光效果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太过繁琐无法实现自动化,同时还由于在电路内部设置有灯光控制器,这就使得成品的体积普遍较大,在一些对产品的体积有要求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压缩产品的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控制器灯光交替变化的led电路。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无控制器灯光交替变化的led电路,包括闪烁照明电路,所述闪烁照明电路包括照明灯组led1、照明灯组led2,所述闪烁照明电路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照明灯组led1、照明灯组led2进行闪烁交替发光的电容c1、电容c2、三极管q1、三极管q2,所述闪烁照明电路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所述照明灯组led1的正极接供电电压,所述照明灯组led1的负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c极连接,所述电阻r1与所述电容c1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照明灯组led1的两端,所述电阻r1与电容c1的接点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b极;所述照明灯组led2的正极与照明灯组led1的正极连接,所述照明灯组led2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c极,所述电阻r2与电容c2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照明灯组led2的两端,所述电阻r2与电容c2的接点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b极,所述三极管q1的e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e极接地。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阻r1、电阻r2的阻值为100k。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容c1、电容c2的容量为100uf,额定电压为15v。

6、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q1、三极管q2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1、三极管q2的型号为8050,三极管q1、三极管q2采用市面上常见的8050管,能够降低电路的生产成本。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闪烁照明电路中设置有用于控制两组照明灯组交替闪烁发光的三极管和电容;本实用新型设置控制照明灯组闪烁交替发光的三极管和电容,可以实现在无控制器的情况下实现照明灯组交替闪烁发光,使发光电路结构更加简单;还可以通过设置电路中电阻和电容的参数调整闪烁的时间和频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无控制器灯光交替变化的led电路,包括闪烁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闪烁照明电路包括照明灯组led1、照明灯组led2,所述闪烁照明电路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照明灯组led1、照明灯组led2进行闪烁交替发光的电容c1、电容c2、三极管q1、三极管q2,所述闪烁照明电路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所述照明灯组led1的正极接供电电压,所述照明灯组led1的负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c极连接,所述电阻r1与所述电容c1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照明灯组led1的两端,所述电阻r1与电容c1的接点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b极;所述照明灯组led2的正极与照明灯组led1的正极连接,所述照明灯组led2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c极,所述电阻r2与电容c2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照明灯组led2的两端,所述电阻r2与电容c2的接点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b极,所述三极管q1的e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e极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控制器灯光交替变化的led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电阻r2的阻值为100k。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控制器灯光交替变化的led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电容c2的容量为100uf,额定电压为15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控制器灯光交替变化的led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三极管q2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1、三极管q2的型号为805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控制器灯光交替变化的LED电路,包括闪烁照明电路,闪烁照明电路包括照明灯组LED1、照明灯组LED2,闪烁照明电路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照明灯组LED1、照明灯组LED2进行闪烁交替发光的电容C1、电容C2、三极管Q1、三极管Q2,闪烁照明电路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本技术设置控制照明灯组闪烁交替发光的三极管和电容,可以实现在无控制器的情况下实现照明灯组交替闪烁发光,使发光电路结构更加简单;还可以通过设置电路中电阻和电容的参数调整闪烁的时间和频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美羿,谢久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微观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