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94943发布日期:2024-01-16 11:31阅读:15来源:国知局
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侧滑门,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


背景技术:

1、目前,多家国内造车新势力的电动汽车在汽车市场已经拥有较大的份额,并且逐年攀升。

2、新能源汽车以噪音小、绿色环保以及各种高科技配置吸引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在此基础上,电动汽车的功能还在不断增强,出现了一种汽车侧门自动开关的功能。这一功能通过车辆的侧开门机构驱动车辆的侧面实现自动开关,侧开门机构一般设置于壳体中,壳体有多个覆盖电机、螺杆和齿轮箱等的分离壳体组成,壳体之间一般直接连接,无法保证壳体的密封,因此壳体容易发生漏水,水渗入壳体内部后,壳体内部的部件容易发生锈蚀,影响侧开门机构内部的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使壳体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密封效果,防止外部水分通过壳体之间的缝隙渗入壳体内部,造成壳体内部的部件容易发生锈蚀,保证了侧开门机构内部的部件的使用寿命。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包括:

3、主体,所述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口;

4、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平行所述主体设置,所述电机壳体的一侧也设置有与主体开口同向的开口;

5、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底座可封闭所述主体和所述电机壳体的开口;

6、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设置于所述主体相对所述底座的另一侧,以封闭所述主体的另一侧开口;

7、其中,所述主体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所述主体和所述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结构,所述电机壳体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三防水结构。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第一防水结构用于主体和底座之间的防水,第二防水结构用于主体和轴承座之间的防水,第三防水机构则用于电机壳体和底座之间的防水,通过在壳体分离的各部件之间设置防水结构,使壳体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密封效果,防止外部水分通过壳体之间的缝隙渗入壳体内部,造成壳体内部的部件容易发生锈蚀,保证了侧开门机构内部的部件的使用寿命。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所述主体中设置有插入所述底座的螺杆,第一防水结构包括套装于所述螺杆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底座中。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主体中延伸形成有第一凸出部,所述螺杆插装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中,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内部背向所述主体的一侧端面上。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所述第一密封圈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压向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垫圈以固定所述第一密封圈。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所述主体中设置有插入所述轴承座的螺杆,第二防水结构包括套装于所述螺杆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轴承座中。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所述轴承座朝向所述主体中延伸形成有第二凸出部,所述螺杆插装于所述第二凸出部中,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出部背向所述主体的一侧端面上。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所述第二密封圈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压向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垫圈以固定所述第二密封圈。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有抵接块,两个所述抵接块分别抵接于所述轴承座和所述第二垫圈。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所述第三防水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三防水结构包括朝向所述电机壳体凸伸的防水条,所述防水条在安装时环绕所述电机壳体的开口。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

18、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车辆侧开门机构的壳体由主体、底座、电机壳体和轴承座构成,第一防水结构用于主体和底座之间的防水,第二防水结构用于主体和轴承座之间的防水,第三防水机构则用于电机壳体和底座之间的防水,通过在壳体分离的各部件之间设置防水结构,使壳体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密封效果,防止外部水分通过壳体之间的缝隙渗入壳体内部,造成壳体内部的部件容易发生锈蚀,保证了侧开门机构内部的部件的使用寿命。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中设置有插入所述底座的螺杆,第一防水结构包括套装于所述螺杆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底座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主体中延伸形成有第一凸出部,所述螺杆插装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中,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内部背向所述主体的一侧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压向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垫圈以固定所述第一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中设置有插入所述轴承座的螺杆,第二防水结构包括套装于所述螺杆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轴承座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朝向所述主体中延伸形成有第二凸出部,所述螺杆插装于所述第二凸出部中,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出部背向所述主体的一侧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压向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垫圈以固定所述第二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有抵接块,两个所述抵接块分别抵接于所述轴承座和所述第二垫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水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三防水结构包括朝向所述电机壳体凸伸的防水条,所述防水条在安装时环绕所述电机壳体的开口。

10.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车辆侧滑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包括主体,两侧均设置有开口;电机壳体,平行主体设置,电机壳体的一侧也设置有与主体开口同向的开口;底座,设置于主体的一侧,底座可封闭主体和电机壳体的开口;轴承座,设置于主体相对底座的另一侧,以封闭主体的另一侧开口;其中,主体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主体和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结构,电机壳体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三防水结构。通过在壳体分离的各部件之间设置防水结构,使壳体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密封效果,防止外部水分通过壳体之间的缝隙渗入壳体内部,造成壳体内部的部件容易发生锈蚀,保证了侧开门机构内部的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卢威,夏炎华,陈进,唐伟航,龙帅,戴进,马银才,杨永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东箭汽车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