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块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50380发布日期:2024-02-26 17:04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模块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模块零部件,具体是一种显示模块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1、显示模块是指用于显示数据的模块,一般包括显示器件、连接件、集成电路、pcb线路板、背光源、结构件装配在一起的组件,实际上它是一种商品化的部件。

2、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固定连接承载框和底板对显示模块进行夹持固定,承载框和底板的连接需要借助多组螺栓对承载框和底板边缘连接部进行固定,安装孔分布在承载框和底板边缘的各个位置,且承载框和底板的安装孔位置存在误差,需要工作人员反复逐个对齐,较为麻烦,降低了产品的装配效率,不便于维修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块固定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块固定一般通过承载框和底板连接实现,承载框和底板的连接需要借助多组螺栓对承载框和底板边缘连接部进行固定,安装孔分布在承载框和底板边缘的各个位置,且承载框和底板的安装孔位置存在误差,需要工作人员反复逐个对齐,较为麻烦,降低了产品的装配效率,不便于维修拆卸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显示模块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承载框和第二承载框,所述第一承载框和第二承载框一侧均固设有底板,且第一承载框和第二承载框另一侧固接有挡板,且第一承载框和第二承载框连接部一侧均固定有定位块,且第一承载框和第二承载框连接部另一侧均开设有与定位块位置对应的定位槽,且第一承载框和第二承载框连接部设置有c形连接片,所述c形连接片与第一承载框、第二承载框之间固定有三组螺栓。

3、优选的,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之间为过盈配合。

4、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框、第二承载框边角位置固设有透明防脱带。

5、优选的,所述挡板内侧固定有柔软层。

6、优选的,所述底板表面均匀开设有散热孔。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承载框、第二承载框、底板、挡板、定位块、定位槽、c形连接片、螺栓,第一承载框、第二承载框分别由显示模块上下端套入,定位块卡入定位槽对第一承载框、第二承载框的连接进行初步定位,使c形连接片与第一承载框、第二承载框的安装孔重叠,避免工作人员反复逐个对齐,通过螺栓分别对c形连接片与第一承载框、第二承载框进行固定,进而实现第一承载框与第二承载框连接部的连接,使显示模块被第一承载框、第二承载框、挡板和底板固定,相较于承载框与底板之间的连接部,第一承载框和第二承载框之间的连接部较小且集中,便于螺栓的快速安装,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便于维修拆卸。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模块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承载框(1)和第二承载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框(1)和第二承载框(2)一侧均固设有底板(3),且第一承载框(1)和第二承载框(2)另一侧固接有挡板(4),且第一承载框(1)和第二承载框(2)连接部一侧均固定有定位块(5),且第一承载框(1)和第二承载框(2)连接部另一侧均开设有与定位块(5)位置对应的定位槽(6),且第一承载框(1)和第二承载框(2)连接部设置有c形连接片(7),所述c形连接片(7)与第一承载框(1)、第二承载框(2)之间固定有三组螺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模块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5)与定位槽(6)之间为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模块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框(1)、第二承载框(2)边角位置固设有透明防脱带(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模块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内侧固定有柔软层(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模块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表面均匀开设有散热孔(1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模块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承载框和第二承载框,所述第一承载框和第二承载框一侧均固设有底板,且第一承载框和第二承载框另一侧固接有挡板,且第一承载框和第二承载框连接部一侧均固定有定位块。本技术,设置了第一承载框、第二承载框、底板、挡板、定位块、定位槽、C形连接片、螺栓,第一承载框、第二承载框分别由显示模块上下端套入,定位块卡入定位槽对第一承载框、第二承载框的连接进行初步定位,使C形连接片与第一承载框、第二承载框的安装孔重叠,避免工作人员反复逐个对齐,通过螺栓分别对C形连接片与第一承载框、第二承载框进行固定,进而实现第一承载框与第二承载框连接部的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李素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卓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4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