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内框外置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33271发布日期:2024-03-18 17:08阅读:14来源:国知局
显示器内框外置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器内框外置式结构。


背景技术:

1、显示器框架是整个显示结构最为复杂的部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器框架一般包括内框,及包覆于内框外部的外框,外框一侧用来安装显示器主体,另一侧用来开设用于固定的孔洞等用于固定的结构,内部用来设置元件、电路等内部组件。而这种包覆式结构连接组装工序复杂,需要开设的孔洞较多,容易破坏各壳体强度,且不利散热,也增加了整个产品的重量。此外,由于一些工控行业在专门的工控设备上设有显示安装位,这些显示器自带的框架结构在购买后需要拆除,再加工出与设备安装位匹配的连接件进行安装,因此对工控设备的适配性不强。

2、有鉴于此,本技术方案提出一种显示器内框外置式结构,采用简单的背框结构,去除了原本的包覆式背框结构,直接采用包框与安装板及后盖的结构进行与显示器主体的组装,简化了安装过程,且增强了散热性能和对工控设备的匹配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内框外置式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包覆式屏幕框架结构复杂,开设孔洞较多导致结构强度减弱,且缺乏与工控设备匹配性强的安装结构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器内框外置式结构,包括外框组件,及固定于所述外框组件一侧的屏幕主体,所述外框组件背部设有背框组件,

3、所述外框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屏幕主体一面固定的中框,所述中框外部设有边框,所述边框另一侧边缘包覆设有包框,

4、所述背框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包框两长边之间的用于装载内部元件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两侧设有用于与外部支架固定安装的安装件,所述安装板一侧设有后盖,

5、所述屏幕主体背部两侧通过所述安装板两侧的空隙与外部连通。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框两侧开设有连接件,所述背框两侧开设有与所述连接件对应连接的连接位。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件与连接位分别为螺孔柱及通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框内侧边沿设有用于充分与所述屏幕主体背面边缘贴合的填充件。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填充件为软质胶圈结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安装板为一体式弯折成形的金属孔板结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盖与所述安装板背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内部与所述屏幕主体背部距离最大为5mm,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内部元件通过所述安装板内部与所述屏幕主体背部之间的空隙与外部连通。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显示器内框外置式结构,通过设置的“镂空式”框架结构,既可以让内部元件及屏幕主体的工作热量充分散出,还简化了整个框体结构,由于结构特性使得打孔较少,因此结构强度得到保障。在外框组件背部设置的背框组件具备两侧安装件,安装件是开孔结构,且由于与底部的屏幕主体还保留有空隙,因此既可进行与工控设备的卡接连接,还可以通过孔位进行螺丝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器内框外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内框外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两侧开设有连接件,所述背框两侧开设有与所述连接件对应连接的连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内框外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连接位分别为螺孔柱及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内框外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内侧边沿设有用于充分与所述屏幕主体背面边缘贴合的填充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内框外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件为软质胶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内框外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安装板为一体式弯折成形的金属孔板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内框外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与所述安装板背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内框外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内部与所述屏幕主体背部距离最大为5mm,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内部元件通过所述安装板内部与所述屏幕主体背部之间的空隙与外部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器内框外置式结构,包括外框组件,及固定于外框组件一侧的屏幕主体,外框组件背部设有背框组件,外框组件包括用于与屏幕主体一面固定的中框,中框外部设有边框,边框另一侧边缘包覆设有包框,背框组件包括设置于包框两长边之间的用于装载内部元件的安装板,安装板两侧设有用于与外部支架固定安装的安装件,安装板一侧设有后盖,屏幕主体背部两侧通过安装板两侧的空隙与外部连通。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包覆式屏幕框架结构复杂,开设孔洞较多导致结构强度减弱,且缺乏与工控设备匹配性强的安装结构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芳,陈佳,秦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凯健奥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7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