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模具加热器件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加热棒接线端封结构。
背景技术:
1、中国申请号为cn202021609515.9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份名称为“一种单头电热管结构”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技术特征:外管、圆管、封盖、电极、发热丝、镁粉杆、镁粉底、镁粉盖、氧化镁粉,在圆管上供电极穿出的端口是通过嵌装镁粉盖来实现密封的。
2、因电极是贯穿镁粉盖设置的,且镁粉盖的外侧未设置任何限制电极的构件,所以电极被剐蹭、拉扯或弯曲时,产生的作用力会直接作用在镁粉盖上。因现有单头电热管的直径一般比较小(直径一般在2.9mm~32mm之间),所以镁粉盖的体积也比较小,这就易导致镁粉盖的嵌装强度十分有限,这就易因电极作用在镁粉盖上的作用力导致镁粉盖出现松脱的情况,从而就会导致单头电热管的密封性降低,进而就易导致单头电热管的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降低。
3、因此,十分有必要重新设计单头电热管(也称为:电加热棒)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电加热棒接线端封结构,该电加热棒接线端封结构上通过密封罩、加强管,能增强密封、加强限位的作用,从而能大大减少密封性降低的几率,进而能起到提高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电加热棒接线端封结构,包括电加热棒本体,所述电加热棒本体的端口上连接有导线,其特点在于还包括密封罩、加强管,其中密封罩罩置在电加热棒本体的端口上,所述加强管设置在密封罩的外壁上,并使加强管的内孔与密封罩的内腔对接连通,所述导线依次穿过密封罩的内腔、加强管的内孔后穿出至加强管外。
4、优选地,所述电加热棒本体的外壳为一端封闭的圆柱形筒壳,所述密封罩为球形罩,所述密封罩的开口端嵌置于外壳的端口中。
5、优选地,所述密封罩的直径大于外壳的直径,在密封罩的外圆周表面与外壳的外圆周表面之间形成有熔焊环槽,所述熔焊环槽中焊接有焊接环。
6、优选地,所述密封罩与加强管为一体的不锈钢结构。
7、优选地,所述加强管的外端口上对接有不锈钢波纹软管,并使不锈钢波纹软管套装在导线上。
8、优选地,所述不锈钢波纹软管的外端上套装有热缩管,并使热缩管还套装在从不锈钢波纹软管穿出的导线上。
9、优选地,所述加强管的外端为压缩端口,所述压缩端口夹套在不锈钢波纹软管上。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该电加热棒接线端封结构上,通过密封罩能对电加热棒本体上导线穿出的端口起到密封遮盖与加强作用;通过加强管能对导线的穿出处起到加强作用,这就能对导线起到稳定的限位作用。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因剐蹭、拉扯或弯曲而出现密封性降低的几率,从而就能起到提高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
1.一种电加热棒接线端封结构,包括电加热棒本体(1),所述电加热棒本体(1)的端口上连接有导线(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罩(2)、加强管(3),其中密封罩(2)罩置在电加热棒本体(1)的端口上,所述加强管(3)设置在密封罩(2)的外壁上,并使加强管(3)的内孔与密封罩(2)的内腔对接连通,所述导线(11)依次穿过密封罩(2)的内腔、加强管(3)的内孔后穿出至加强管(3)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加热棒接线端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棒本体(1)的外壳(12)为一端封闭的圆柱形筒壳,所述密封罩(2)为球形罩,所述密封罩(2)的开口端嵌置于外壳(12)的端口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加热棒接线端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罩(2)的直径大于外壳(12)的直径,在密封罩(2)的外圆周表面与外壳(12)的外圆周表面之间形成有熔焊环槽(10),所述熔焊环槽(10)中焊接有焊接环(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加热棒接线端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罩(2)与加强管(3)为一体的不锈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加热棒接线端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3)的外端口上对接有不锈钢波纹软管(4),并使不锈钢波纹软管(4)套装在导线(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加热棒接线端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波纹软管(4)的外端上套装有热缩管(5),并使热缩管(5)还套装在从不锈钢波纹软管(4)穿出的导线(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加热棒接线端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3)的外端为压缩端口(31),所述压缩端口(31)夹套在不锈钢波纹软管(4)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