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发热装置及电吹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01060发布日期:2024-04-23 11:21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发热装置及电吹风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发热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发热装置及电吹风。


背景技术:

1、传统的吹风机通常是由一组电热丝和一个高转速风扇组合而成的。通电时,电热丝会产生热量,风扇吹出的风经过电热丝,就变成热风。通常电热丝呈螺旋状绕制在绝缘隔热的云母骨架上,但是如果在云母骨架上绕制不均匀,会出现发热不均匀的问题,影响使用寿命;同时,如果发热丝从云母骨架上滑移,会造成发热丝之间发生短路。而且云母骨架用于定位发热丝,其稳定性具有较高要求,生产时还必须对发热丝进行很好的定位,导致生产效率不高,容易出现不良品。

2、公开(公告)号为cn114980377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防机壳发烫的发热组件和电吹风,包括发热件和套在发热件外侧的云母筒,云母筒由云母纸卷曲后两边接合形成,云母筒的接合处用高温胶带粘接固定,云母筒上开有粘合孔,高温胶带的位于云母筒内侧的部分与位于云母筒外侧的部分都覆盖该粘合孔,并通过粘合孔相互粘合固定。

3、发热膜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电热元件,是由电绝缘材料与封装其内的发热电阻材料组成的平面型发热元件,主要用于室内取暖和环境温度保持方面。其发热快、使用寿命长;且电能转换效率高达90%,能量损失小。所以可以考虑把发热膜设计到电吹风上进行使用,提高电吹风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由于发热膜是平面型的材料,而且其发热快,因此,如何设置其具体的发热结构,使其可以对空气进行良好的导热,提高气流的温度;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使用安全性,是需要研究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发热装置,包括发热组件和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置有筒状的内散热筒,所述发热组件设置有筒状的发热膜,所述发热膜套设在内散热筒上,并与内散热筒的外壁形成紧密贴合连接,从而把发热膜发出的热量传递给内散热筒,使内散热筒对流经筒体内部的流体进行加热处理。

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发热膜上设置有测温传感器,所述测温传感器贴合在发热膜上,用于测量发热膜的温度。

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设置有第一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填充在发热膜与内散热筒之间的间隙中,从而把发热膜发出的热量传递给内散热筒。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散热筒设置有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固定连接在内散热筒的内壁上,所述内散热筒的内壁上分布有多片第一散热鳍片。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散热组件还设置有外散热罩,所述外散热罩套设在所述发热膜上,并使外散热罩的内壁与发热膜的外壁之间形成紧密贴合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热组件还设置有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二导热件填充在发热膜与外散热罩之间的间隙中,从而把发热膜发出的热量传递给外散热罩。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散热罩设置有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固定连接在外散热罩的外壁上,所述外散热罩的外壁上分布有多片第二散热鳍片。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散热罩包括第一散热罩和第二散热罩,所述第一散热罩和第二散热罩相对的两个端面彼此对接,从而形成套设在发热膜上的筒状散热罩。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散热罩还设置有多个卡扣,所述卡扣均扣合在第一散热罩和第二散热罩上,从而使第一散热罩和第二散热罩形成固定连接。

11、还提供一种电吹风,包括上述的发热装置,还包括电吹风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部的风机,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其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壳体内部从进风口延伸向出风口的空间形成后气体流经通道,所述发热装置安装在气体流经通道内,所述风机运转驱动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穿过气体流经通道内的发热装置后,从出风口吹出。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散热组件,可以把发热膜所发出的热量快速的传导向散热组件上,并增大散热面积,使气流可以与更大面积的发热部件进行接触,快速的提高气流的温度,增强热能传递的效率。

14、2、通过内散热筒把热量传导向筒体内部空间,再通过外散热罩把热量传导向筒体外侧空间,从而对穿过筒体内部空间与外侧空间的空气均进行加热,使气流可以快速的被加热。并且在内散热筒和外散热罩上均设置有多片散热鳍片,进一步的增大导热面积。

15、3、还通过设置测温传感器,可以测量发热膜上的温度,超过一定安全温度后即可马上停止对发热装置通电,从而防止发热装置过热而出现危险情况。

16、4、而且形状设计相对比较规整的内散热筒和外散热罩,可以通过使用导热金属进行工业化的快速挤压成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17、因此,本实用新型经过上述的改进,可以提供一种新型的发热装置及电吹风,使发热装置可以对空气进行良好的导热,增强热能传递的效率,提高电吹风的能量转换效率;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使用安全性。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发热装置,包括发热组件(10)和散热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20)设置有筒状的内散热筒(21),所述发热组件(10)设置有筒状的发热膜(11),所述发热膜(11)套设在内散热筒(21)上,并与内散热筒(21)的外壁形成紧密贴合连接,从而把发热膜(11)发出的热量传递给内散热筒(21),使内散热筒(21)对流经筒体内部的流体进行加热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膜(11)上设置有测温传感器(12),所述测温传感器(12)贴合在发热膜(11)上,用于测量发热膜(11)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组件(40),所述导热组件(40)设置有第一导热件(41),所述第一导热件(41)填充在发热膜(11)与内散热筒(21)之间的间隙中,从而把发热膜(11)发出的热量传递给内散热筒(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散热筒(21)设置有第一散热鳍片(22),所述第一散热鳍片(22)固定连接在内散热筒(21)的内壁上,所述内散热筒(21)的内壁上分布有多片第一散热鳍片(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组件(20)还设置有外散热罩(30),所述外散热罩(30)套设在所述发热膜(11)上,并使外散热罩(30)的内壁与发热膜(11)的外壁之间形成紧密贴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40)还设置有第二导热件(42),所述第二导热件(42)填充在发热膜(11)与外散热罩(30)之间的间隙中,从而把发热膜(11)发出的热量传递给外散热罩(3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散热罩(30)设置有第二散热鳍片(31),所述第二散热鳍片(31)固定连接在外散热罩(30)的外壁上,所述外散热罩(30)的外壁上分布有多片第二散热鳍片(3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散热罩(30)包括第一散热罩(32)和第二散热罩(33),所述第一散热罩(32)和第二散热罩(33)相对的两个端面(34)彼此对接,从而形成套设在发热膜(11)上的筒状散热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散热罩(30)还设置有多个卡扣(35),所述卡扣(35)均扣合在第一散热罩(32)和第二散热罩(33)上,从而使第一散热罩(32)和第二散热罩(33)形成固定连接。

10.一种电吹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吹风壳体(50)和安装在壳体(50)内部的风机(51),所述壳体(50)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52),其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53),所述壳体(50)内部从进风口(52)延伸向出风口(53)的空间形成后气体流经通道(54),所述发热装置安装在气体流经通道(54)内,所述风机(51)运转驱动空气从进风口(52)进入,穿过气体流经通道(54)内的发热装置后,从出风口(53)吹出。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发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发热装置及电吹风,包括发热组件和散热组件,散热组件设有筒状的内散热筒,发热组件设置有筒状的发热膜,发热膜套设在内散热筒上,并与内散热筒的外壁形成紧密贴合连接,从而把发热膜发出的热量传递给内散热筒,使内散热筒对流经筒体内部的流体进行加热处理。散热组件设有外散热罩,外散热罩套设在发热膜上,并使外散热罩的内壁与发热膜的外壁之间形成紧密贴合连接。发热膜上设置有测温传感器,测温传感器贴合在发热膜上,用于测量发热膜的温度。综上所述,可以使发热装置对空气进行良好的导热,增强热能传递的效率,提高电吹风的能量转换效率;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使用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力工智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9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