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01366发布日期:2024-04-30 17:11阅读:7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1、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由于同时具备自发光,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较简单等优异特性,被认为是下一代平面显示器的新兴应用技术。

2、通常,当显示面板的绑定部分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侧时,其中,柔性线路板的多层板贴附于显示面板的背侧,而柔性线路板单层板的一端绑定于显示面板的绑定部分上,另一端需要连接于多层板,进而柔性线路板单层板会进行拉伸;当柔性线路板受到的拉力超出柔性线路板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结合力时,容易导致柔性线路板和显示面板之间发生剥离或者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能够减小柔性线路板受到的拉力,降低柔性线路板发生剥离或者脱落的概率。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

3、面板主体,包括显示部、设置于所述显示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一侧的绑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显示部和所述绑定部之间的弯折部;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绑定部和所述显示部之间,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绑定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4、柔性线路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的一侧,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连接于所述绑定部远离所述支撑结构一侧的第一子部、以及位于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弯折部一侧的第二子部;

5、其中,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相重叠,所述第一子部靠近所述第二子部的一端到所述显示部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子部远离所述第二子部的一端到所述显示部的间距。

6、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子部设置的减薄区、以及与所述减薄区相邻的非减薄区,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减薄区内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非减薄区内的厚度。

7、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非减薄区位于所述减薄区远离所述第二子部的一侧,且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减薄区内的厚度沿所述非减薄区靠近所述减薄区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8、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层叠设置基材层和胶层,所述基材层在所述减薄区内的厚度小于所述基材层在所述非减薄区内的厚度,和/或所述胶层在所述减薄区内的厚度小于所述胶层在所述非减薄区内的厚度。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减薄区内的第一支撑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非减薄区内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厚度,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子部的一侧。

9、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一体结构。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支撑结构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减薄区内。

10、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绑定部之间的支撑背板,所述支撑背板对应所述第一子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背板其他位置的厚度。

11、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线路板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之间的第三子部,所述第三子部靠近所述第二子部的一端与所述显示部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子部远离所述第二子部的一端与所述显示部之间的间距。

12、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子部的厚度,所述第三子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子部远离所述显示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三子部为一体结构。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减小柔性线路板中的第一子部靠近第二子部的一端与显示部之间的间距,改善柔性线路板中拉力集中的现象,进而可以降低柔性线路板与面板主体之间发生剥离或者脱落的概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和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子部设置的减薄区、以及与所述减薄区相邻的非减薄区,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减薄区内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非减薄区内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减薄区位于所述减薄区远离所述第二子部的一侧,且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减薄区内的厚度沿所述非减薄区靠近所述减薄区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层叠设置基材层和胶层,所述基材层在所述减薄区内的厚度小于所述基材层在所述非减薄区内的厚度,和/或所述胶层在所述减薄区内的厚度小于所述胶层在所述非减薄区内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减薄区内的第一支撑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非减薄区内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厚度,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子部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支撑结构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减薄区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绑定部之间的支撑背板,所述支撑背板对应所述第一子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背板其他位置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路板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之间的第三子部,所述第三子部靠近所述第二子部的一端与所述显示部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子部远离所述第二子部的一端与所述显示部之间的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子部的厚度,所述第三子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子部远离所述显示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三子部为一体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面板主体、支撑结构以及柔性线路板;面板主体包括显示部、设置于显示部背离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一侧的绑定部以及连接于显示部和绑定部之间的弯折部;支撑结构设置于绑定部和显示部之间,支撑结构与绑定部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柔性线路板设置于显示部背离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的一侧,柔性线路板包括连接于绑定部远离支撑结构一侧的第一子部以及位于支撑结构远离弯折部一侧的第二子部;第一子部与支撑结构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相重叠,第一子部靠近第二子部的一端到显示部的间距小于第一子部远离第二子部的一端到显示部的间距;本发明可以降低柔性线路板与面板主体之间发生剥离或者脱落的概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镇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