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67842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底座,特别是有关于以金属板材弯折而成的底座。
【背景技术】
[0002]在板材加工的过程中,时常需于板材上设置加强肋、补强筋等加工结构以增进板材的强度。然而,当装设一物件于此板材上或板材进行铆接程序时,板材会因为受到物件所产生的下压力量或铆接力量的影响,使得板材上原本平整的表面朝向某一特定方向出现凹陷或曲折的不平整现象。此不平整现象的产生将使得板材在后续进行组装相关零组件时,造成生产人员在组装上的困扰。例如,以电脑机壳为例,板材凹陷或曲折的产生会使电路板等零组件无法平顺的锁固、安装于机壳上,进而导致电路板等零组件受到机壳不当的挤压而损坏。
[0003]目前针对改善板材产生不平整现象的解决方法,通常为加强板材的结构强度、改变模具设计与成形能力、或是透过严格品质的控管等方式来达成。然而,上述解决方法不是会增加材料成本,就是会增加分析成本与模具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座。
[0005]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底座包含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底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底板包含多个V型补强肋。每一 V型补强肋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位于第一边缘,且第二端位于第二边缘。第一侧板连接第一边缘,并具有多个第一穿孔。每一第一穿孔邻接第一边缘,并正对对应的V型补强肋的第一端。第二侧板连接第二边缘,并具有多个第二穿孔。每一第二穿孔邻接第二边缘,并正对对应的V型补强肋的第二端。
[0006]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底板具有内表面。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分别由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朝向内表面弯折而垂直内表面,并且V型补强肋由内表面突起。
[0007]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 V型补强肋具有凸出棱线,并且凸出棱线为直线。
[0008]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凸出棱线相互平行。
[0009]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凸出棱线垂直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
[0010]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凸出棱线相对底板等高。
[0011]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 V型补强肋为该底板上的冲压成型结构。
[0012]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底座是在底板上形成多个补强肋,并使每一补强肋的两端延伸至底板的两边缘,进而可使底板获得良好的平面度。并且,每一补强肋的外型呈V型,因此可使底板在保有原始的平面度需求与空间之外,能够获得更大的结构强度与支撑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底座的立体图;
[0014]图2为绘示图1的底座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0015]图3为绘示图1的底座的局部上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0017]请参照图1以及图2。图1为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底座I的立体图。图2为绘示图1的底座I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0018]如图1与图2所不,于本实施方式中,底座I可作为服务器机壳(图未不)的一部份,用以承载服务器的内部零组件(图未示),例如2.5寸的SFF (Small Form Factor)储存装置或3.5寸的LFF(Large Form Factor)储存装置,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只要是内部需要承载具有一定重量的零组件的服务器(例如,刀锋型服务器),皆可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底座I进行承载。
[0019]如图1与图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底座I包含底板10、第一侧板12及第二侧板14。底座I的底板10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1a及第二边缘10b,并且第一边缘1a与第二边缘1b相互平行。底座I的底板10包含多个V型补强肋100。底板10的每一 V型补强肋100具有第一端10a及第二端100b。每一 V型补强肋100的第一端10a位于底板10的第一边缘10a。每一 V型补强肋100第二端10b位于底板10的第二边缘10b。亦即,每一 V型补强肋100的第一端10a与第二端10b分别延伸至底板10的第一边缘1a与第二边缘10b。借此,底板10即可获得良好的平面度。
[0020]底座I的第一侧板12连接底板10的第一边缘10a,并具有多个第一穿孔120。第一侧板12上的每一第一穿孔120邻接底座I的第一边缘10a,并正对对应的V型补强肋100的第一端100a。底座I的第二侧板14连接底板10的第二边缘10b,并具有多个第二穿孔140。第二侧板14上的每一第二穿孔140邻接底板10的第二边缘10b,并正对对应的V型补强肋100的第二端100b。
[0021]请参照图3,其为绘示图1的底座I的局部上视图。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底座I的底板10具有内表面10c。底座I的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4分别由底板10的第一边缘1a与第二边缘1b朝向底板10的内表面1c弯折而垂直内表面10c,并且底板10上的V型补强肋100由内表面1c突起。底板10上的每一 V型补强肋100皆具有凸出棱线100c,并且每一凸出棱线10c皆为直线。底板10上的凸出棱线10c彼此之间相互平行,并垂直于底座I的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4。并且,每一 V型补强肋100的凸出棱线10c相对底板10皆等高。
[0023]由此可知,每一凸出棱线10c皆平行地位于一虚拟承载平面(图未示)上,底板10即可以V型补强肋100的凸出棱线10c达到平整地承载物件(图未示)的功能。相较于已知呈弧形或矩形的补强肋,本实施方式的V型补强肋100可使底板10在保有原始的平面度需求与空间之外,获得更大的结构强度与支撑力。
[0024]如图3所示,由于每一 V型补强肋100的第一端10a与第二端10b分别延伸至底板10的第一边缘1a与第二边缘10b,每一凸出棱线10c皆为直线,且凸出棱线10c彼此之间相互平行,因此当物件承载于V型补强肋100上时,底板10上所产生的应力流(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将会一致性地平行,并垂直于每一凸出棱线100c。借此,即使底板10因承载物件而受力变形,底板10的变形方向一致且变形量均匀,因此仍可获得良好的平面度。
[0025]于本实施方式中,每一 V型补强肋100为底板10上的冲压成型结构。
[0026]于实际制造本发明的底座I时,可先提供金属板材,再冲压出上述多个V型补强肋100、多个第一穿孔120与多个第二穿孔140。其中,每一第一穿孔120邻接对应的V型补强肋100的第一端100a,且每一第二穿孔140邻接对应的V型补强肋100的第二端100b。接着,基于每一 V型补强肋100的第一端10a与第二端10b弯折金属板材,即可使金属板材形成上述的底板10、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4,而弯折处即形成底板10的第一边缘1a与第二边缘10b。此时,每一第一穿孔120位于第一侧板12上,并正对对应的V型补强肋100的第一端100a,每一第二穿孔140位于第二侧板14上,并正对对应的V型补强肋100的第二端 100b。
[0027]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4分别以第一穿孔120与第二穿孔140邻接V型补强肋100的第一端10a与第二端100b,因此第一侧板12与V型补强肋100之间和第二侧板14与V型补强肋100之间并非直接地连接。借此,当物件承载于V型补强肋100上时,V型补强肋100所产生的应力流并不会直接影响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4,因此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4并不会发生相对底板10两侧朝外微量弯折变形的问题。
[0028]由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底座是在底板上形成多个补强肋,并使每一补强肋的两端延伸至底板的两边缘,进而可使底板获得良好的平面度。并且,每一补强肋的外型呈V型,因此可使底板在保有原始的平面度需求与空间之外,能够获得更大的结构强度与支撑力。
[0029]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底座,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底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边缘以及一第二边缘,该底板包含多个V型补强肋,每一所述V型补强肋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位于该第一边缘,并且该第二端位于该第二边缘; 一第一侧板,连接该第一边缘,并具有多个第一穿孔,其中每一所述第一穿孔邻接该第一边缘,并正对对应的该V型补强肋的该第一端;以及 一第二侧板,连接该第二边缘,并具有多个第二穿孔,其中每一所述第二穿孔邻接该第二边缘,并正对对应的该V型补强肋的该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一内表面,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分别由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朝向该内表面弯折而垂直该内表面,并且所述V型补强肋由该内表面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V型补强肋具有一凸出棱线,并且该凸出棱线为直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中所述凸出棱线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棱线垂直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棱线相对该底板等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V型补强肋为该底板上的一冲压成型结构。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露一种底座,包含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底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底板包含多个V型补强肋。每一V型补强肋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位于第一边缘,且第二端位于第二边缘。第一侧板连接第一边缘,并具有多个第一穿孔。每一第一穿孔邻接第一边缘,并正对对应的V型补强肋的第一端。第二侧板连接第二边缘,并具有多个第二穿孔。每一第二穿孔邻接第二边缘,并正对对应的V型补强肋的第二端。
【IPC分类】H05K5-02
【公开号】CN104582342
【申请号】CN201310467131
【发明人】杨俊英, 萧启成, 彭盈超
【申请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9日
【公告号】US201500991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