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系统,方法,信息信号处理装置和信息信号处理方法,及存储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880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通信系统,方法,信息信号处理装置和信息信号处理方法,及存储媒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通信控制网连接的信息信号处理装置和一种信息信号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与符合IEEE1394的通信控制总线连接的信息信号处理装置和一种信息信号处理方法。
再者,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通信系统和一种信息通信方法,该系统具有第一通信控制网、与第一通信控制网不同的第二通信网和用于可使第一通信控制网与第二通信网之间通信的连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通过例如IEEE1394串行接口连接的信息通信系统和一种信息通信方法。
诸如IEEE1394接口的串行总线接口不象所谓中心并行接口那样在主计算机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一对一连接,它可以同时连接多个设备如DV(数字视频机)、DC(数字相机)、主计算机、扫描器和VTR。这种串行总线接口可以实现数据通信网络系统或本地网,这些系统或网络是通过将多个基于串行总线标准之一的IEEE1394标准的设备相连接而构成的。
可以将不同的设备与这些网络连接,并且可以连接不同厂家的许多非指定的设备。
根据IEEE1394-1995,利用IEEE1394串行总线地址目标方法,可以将最多63个节点连接到一条1394总线(以下称为“本地总线”)。如果规定10比特地址空间用于表示标识总线的总线ID,那么可以将1023条总线相互连接。在电缆环境下,作为设备的信息信号处理装置(以下称为“节点”)之间的电缆最长为4.5m。
为了解决当超过可连接的最大数63个的设备要通过一条IEEE1394总线连接或位于远程位置的多条IEEE1394总线要相互连接时所造成的技术限制,一般采用所谓“1394桥接器”的设备。通过经1394桥接器连接多条IEEE1394本地总线,连接到不同本地总线的设备可以互通数据。
在IEEE1394中,当例如通过插入/移去设备节点、开/关电源、因网络错误由硬件检测激活或在协议的主控制下的直接指令而增加/减少了节点数从而使总线配置变化时,必须识别新网络配置。在这种情况下,检测到这种变化的各节点可发送总线重置信号,以实现识别新网络配置的方式。
这一总线重置信号被发送到本地总线上的其他节点。所有节点都检测到总线重置信号后,总线重置起动。当总线重置起动时,数据传送暂停。在完成总线重置后,以新网络配置重新起动所暂停的数据传送。
在与IEEE1394总线连接的设备中,传送协议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由IEEE1394所规定。至于上层,根据设备的意图和应用来规定和实现各种上层协议。
IEEE1394的上层协议规定了与采用IEEE1394总线的特定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时的连接建立方法,资源管理方法,应用数据传输/接收方法,数据传送结束时的连接取消方法,除了因错误而重开始以外还有总线重置中的重开始方法(这是IEEE1394的特性),和总线重置之前和之后的协议。
作为上层协议例子的DPP(直接打印协议)规定当发生总线重置时,在数据传送起动时建立连接的设备发出重置命令,而其他设备一旦接收到该命令便返回一个确认,以便重新开始数据传送。
AV/C协议规定当在已接收到其他节点发出的AV/C命令的节点发送响应之前发生总线重置时,命令本身无效,因此发命令的节点无法得到任何响应。
这样,当发生IEEE1394总线重置时,数据传送暂停,而网络拓扑结构在总线重置之前和之后有变化。上协议层必须适应这种状态变化,以便一旦发生总线重置,协议标准就规定数据发送和接收端中的过程。这一规定使得可在无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继续在执行同一上层协议的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送,这是因为,如果发生总线重置,数据发送和接收端在数据传送中都执行所规定的适当过程。
然而,如果在与另一IEEE1394总线连接的某一本地总线上发生总线重置,那么IEEE1394桥接器不将总线重置信号传送给另一本地总线(以下称为“远程总线”),即在总线之间不传送总线重置。因此,在节点之间通过桥接器的数据传送中可能出错。
当采用上述上层协议在同一本地总线上的设备之间传送数据时,总线重置发送到本地总线上的所有节点。因此,数据传输和接收节点都能检测总线重置,并且都能通过上层协议适当地执行总线重置过程。
然而,在数据从某一本地总线上的数据传输节点经IEEE1394桥接器传送到与另一本地总线连接的数据接收节点期间,如果在该本地总线上发生总线重置,那么IEEE1394桥接器不将总线重置传送给另一总线。因此,与远程总线连接的节点无法检测到总线重置,只有与该本地总线连接的设备通过上层协议层执行总线重置过程,因而数据发送与接收端之间的过程不一致。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网络系统,它能执行通信控制网之间的正常数据通信,同时在通过连接设备(如IEEE1394桥接器)连接多个通信控制网(如IEEE1394总线)所构成的系统中的上层协议层中保持网络配置更新请求处理的一致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网络系统,它能执行总线之间的正常数据通信,同时在通过连接设备(如IEEE1394桥接器)连接多个通信控制网(如IEEE1394总线)所构成的系统中的上层协议层中保持总线重置处理的一致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可从以下结合附图所进行的描述中看到,其中,在所有有关的图中,同样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配置的框图;图2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1394网络配置的一个例子的示图;图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IEEE1394标准的体系结构的框图;图4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链路层所能提供的业务的示图;图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事务层所能提供的业务的示图;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1394串行总线的地址空间的示图;图7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存储在CSR核心寄存器中的信息的地址和功能的一个例子的示图;图8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存储在串行总线寄存器中的信息的地址和功能的一个例子的示图;图9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最小格式的配置ROM的结构的示图;图10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一般格式的配置ROM的结构的示图;图11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存储在单元空间的串行总线寄存器中的信息的地址和功能的一个例子的示图;图12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1394串行总线电缆的剖面图;图1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DS链路编码方案的示图;图14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1394网络中总线重置激活后的状态的示图;图1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从起动总线重置到分配节点ID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6是说明图15中所示的步骤S1502中父子关系声明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图17是说明图15中所示的步骤S1505中节点ID设置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图18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自身ID分组的格式的示图;图19A和19B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1394网络中仲裁的示图20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一个通信周期中将异步和同步传送方式混合的情况的示图。
图21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基于同步传送方式传送的通信分组的格式的示图;图22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基于异步传送方式的通信分组的格式的示图;图2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1394节点的1394接口块的配置的示图;图24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配置ROM中的存储数据的格式的示图;图2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1394节点的地址空间的示图;图2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1394节点的串行总线寄存器区的示图;图27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1394节点的“远程总线重置”寄存器的示图;图28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符合DPP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图;图29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符合AV/C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图;图3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1394节点的串行总线寄存器区的示图;图31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1394节点的“通知总线重置”寄存器的细节的示图;图32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1394桥接器的详细配置的示图;图33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符合DPP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图;图34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符合AV/C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图3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符合DPP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图;图3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配置的框图;图37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符合DPP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图;图38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符合AV/C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图;图3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1394节点的串行总线寄存器区的示图;图40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符合DPP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图;和图41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符合AV/C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配置的框图。第一实施方式由两个符合IEEE1394的本地总线A102和B103以及一个连接它们的1394桥接器101构成。虽然图1示出了两条本地总线,但通过一些1394桥接器设备可连接更多的本地总线。
各本地总线均有一个总线ID,作为识另各本地总线的总线识别信息。用总线ID“3FDh”表示的本地总线A102和用总线ID“3FEh”表示的本地总线B103与多个设备节点连接。
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与本地总线A102连接的节点A1(104)是数字静止相机,而节点A2(105)是数字视频摄象编码器。与本地总线B103连接的节点B1(106)是打印机,而节点B2(107)是数字视频摄象编码器。
节点A1(104)执行事先标准化为上层协议的直接打印协议,而节点A2(105)执行标准化的AV/C协议。
同样,与本地总线B103连接的节点B1(106)执行作为上层协议的直接打印协议,而节点B2(107)执行标准化的AV/C协议。
<IEEE1394标准的技术概述>下面将说明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数字接口的IEEE1394-1995标准的技术。IEEE1394-1995标准(以下称为“IEEE1394标准”)的细节如1996年8月30日在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组织)公开的“高性能串行总线的IEEE标准”中所述。
(1)概述图2示出了由一些具有符合IEEE1394标准的数字接口(以下称为“1394接口”)的节点所构成的通信系统(以下称为“1394网络”)的一个例子。1394网络构成能进行串行数据通信的总线式网络。
图2中,节点A-H通过符合IEEE1394标准的通信电缆连接。这些节点A-H是一些电子设备,如PC(个人计算机)、数字VTR(视频磁带记录机)、DVD(数字视频光盘)播放机、数字相机、硬盘驱动器和监视器。
1394网络的连接方法可包括菊链式方法和节点分支方法,从而使得可以进行高度灵活的连接。
当例如移去现有设备、加入新设备或开/关现有设备时,1394网络自动执行总线重置。通过执行这一总线重置,1394网络可以自动识别新配置和为各设备分配ID信息。这一功能使得1394网络总能识别网络配置。
1394网络还具有中继另一设备所传送的数据的功能。这一功能使得所有设备都可以获得总线的工作状态。
1394网络具有所谓即插即用功能。这一功能使得1394网络可以自动识别所连接的设备,其方法是只通过连接它们而无需关掉所有设备。
1394网络可适应100/200/400Mbps的数据传送速度。具有较高数据传送速度的设备能支持较低数据传送速度,这样,可以连接不同数据传送速度的设备。
1394网络还可适应两种不同的数据传送方案(即异步和同步传送方式)。
在传送应当异步传送(必要时)的数据(即控制信号和文件数据)时,异步传送方式有效。在传送应当以预定量的恒定数据传送速度连续传送的数据(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时,同步传送方式有效。
在各通信周期(一个周期一般为125μS)中可以混合使用异步和同步传送方式。各传送方式均在传送了表示周期起动的周期起动分组(以下称为“CSP”)之后被执行。
在各通信周期期间,同步传送方式具有比异步传送方式更高的优先级。在各通信周期中,可确保同步传送方式的传送频带。
(2)体系结构可以参照图3来描述IEEE1394标准的体系结构。图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IEEE1394标准的体系结构的框图。
下面说明IEEE1394接口的组成单元。IEEE1394接口功能上由多个层(层次)构成。图3中,IEEE1394接口通过符合IEEE1394标准的通信电缆301与另一个节点的IEEE1394接口连接。IEEE1394接口有一个或多个通信端口302,每一通信端口302均与包含在硬件中的物理层303连接。
图3中,硬件由物理层303和链路层304构成。物理层303执行与另一个节点的物理和电气对接,总线重置的检测及其处理,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编码/解码,以及总线访问的仲裁。链路层304执行通信分组的产生和传输/接收,以及周期定时器的控制。
图3中,固件包括事务层305和串行总线管理306。事务层305管理异步传送方式,和提供各种事务(读、写和锁定)。串行总线管理306根据CSR体系结构(将在后面描述)提供如下功能控制自身节点,管理自身节点的连接状态,管理自身节点的ID信息,和管理串行总线网络的资源。
硬件303和304以及固件305和306基本上构成了1394接口。基本配置如IEEE1394标准中所规定。
软件中所含的应用层307随所要使用的应用软件而变,并且控制在网络中如何进行数据通信。例如,为了传送数字VTR的图片数据,应用层307由诸如AV/C协议的通信协议来规定。
(2-1)链路层304的功能图4是说明链路层304所能提供的业务的示图。图4中,链路层304提供了下列四种业务①链路请求(LK_DATA.request),用于请求传送响应节点的预定分组②链路指示(LK_DATA.indication),用于向响应节点指示接收到预定分组③链路响应(LK_DATA.response),用于表示接收到响应节点的确认④链路证实(LK_DATA.confirmation),用于证实请求节点的确认注意,在广播通信和同步分组的传送中不存在链路响应(LK_DATA.response)。
根据这些业务,链路层304实现两种传送方式(即异步和同步传送方式)。
(2-2)事务层305的功能图5是说明事务层305所能提供的业务的示图。图5中,事务层305提供了下列四种业务①事务请求(TR_DATA.request),用于请求响应节点的预定事务②事务指示(TR_DATA.indication),用于向响应节点指示接收到预定事务
③事务响应(TR_DATA.response),用于表示接收到响应节点的状态信息(包括写和锁定的数据)④事务证实(TR_DATA.confirmation),用于证实请求节点的状态信息根据这些业务,事务层305管理异步传送,并实现下列三种事务①读事务②写事务③锁定事务在①读事务中,请求节点读取存储在响应节点的特定地址中的信息。
在②写事务中,请求节点将预定信息写到响应节点的特定地址中。
在③锁定事务中,请求节点将参考数据和更新数据传送到响应节点,将响应节点的特定地址中的信息与参考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将特定地址中的信息更新为更新数据。
(2-3)串行总线管理306的功能串行总线管理306能提供下列三种功能,即①节点控制,②同步资源管理器(以下称为“IRM”),和③总线管理器。
①节点控制提供这样的功能管理上述层,和管理与另一节点一起执行的异步传送。
②IRM提供这样的功能管理与另一节点一起执行的同步传送。具体地说,IRM管理分配传送带宽和信道编号所需的几条信息,并将这几条信息提供给另一节点。
IRM只存在于本地总线上,并且每当总线重置时从其他候选节点(具有IRM功能的节点)中动态地选出。IRM可以提供总线管理器(将在后面描述)所能提供的一些功能(连接配置管理,电源管理,速度信息管理,等等)。
③总线管理器具有IRM功能,并且可提供比IRM更高级的总线管理功能。
具体地说,总线管理器具有这样的功能执行更高级的电源管理(为各节点管理表示是否能通过通信电缆供电和是否必须供电的信息),更高级的速度信息管理(管理节点之间的最大传送速度),更高级的连接配置管理(形成拓扑图),和基于这几条管理信息的总线最优化,并将这几条信息提供给另一节点。
总线管理器可提供控制串行总线网络的业务的应用。这种业务包括串行总线控制请求(SB-control.request)、串行总线事件控制证实(SB-control.confirmation)和串行总线事件指示(SB.control.indication)。
串行总线控制请求(SB-control.request)是通过应用请求总线重置的业务。
串行总线事件控制证实(SB-control.confirmation)是证实该应用的串行总线控制请求(SB-control.request)的业务。串行总线事件指示(sB-control.indication)是向该应用指示异步产生的事件。
(3)寻址的描述图6是说明1394接口中的地址空间的示图。1394接口根据符合ISO/IEC132131994的CSR(命令和状态寄存器)体系结构规定了64比特的地址空间。
图6中,10比特字段601用作表示预定总线的ID号,而6比特字段602用作表示预定设备(节点)的ID号。前16比特可称为“节点ID”,各节点可利用这一节点ID识别另一节点。各节点还可以利用这一节点ID与所识别的对方进行通信。
剩余的48比特字段表示各节点的地址空间(256M字节结构)。这一字段中,20比特字段603表示多个构成地址空间的区域。
在字段603中,区域“0-0xFFFFD”称为存储空间。
区域“0xFFFFE”称为专用空间,表示各节点随意可用的地址。区域“0xFFFFE”称为寄存器空间,存储与总线连接的节点通用的信息。各节点可利用寄存器空间的信息来管理节点之间的通信。
28比特字段604表示存储各节点通用或特有的信息的地址。
例如,寄存器空间中的前512字节用作CSR体系结构核心(CSR核心)寄存器。图7示出了存储在CSR核心寄存器中的信息的地址和功能。图7中的偏移量是与“0xFFFFF0000000”的相对位置。
图6中的下一512字节用作串行总线寄存器。图8示出了存储在串行总线寄存器中的信息的地址和功能。图8中的偏移量是与“0xFFFFF0000200”的相对位置。
图6中的下一1024字节用作配置ROM。配置ROM有最小的和一般的格式,并被安排偏离“0xFFFFF0000400”。图9示出了最小格式的配置ROM。图9中,厂商ID是IEEE单独分配给各厂商的24比特的数值。
图10示出了一般格式的配置ROM。图10中,厂商ID存储在根目录1002中。总线通知块1001和根叶子1005可以保存节点特有的ID,作为识别各节点的特有ID信息。
节点特有的ID确定了可以标识某一节点的特有ID,而与厂家和型号无关。节点特有的ID由64比特构成。前24比特表示厂商ID,而后48比特表示可由各节点的厂家随意设置的信息(例如节点的生产编号)。当例如在总线重置之前和之后要保持识别特定的节点时,可利用节点特有的ID。
在说明一般格式的配置ROM的图10中,根目录1002可以保存关于节点的基本功能的信息。详细的功能信息存储在偏离根目录1002的子目录(单元目录1004)中。单元目录1004存储例如关于节点所支持的软件单元的信息。具体地说,单元目录1004保存关于节点之间数据通信的数据传送协议的信息和用于规定预定通信过程的命令集。
图10中,与节点有关的信息目录1003可以保存设备特有的信息。与节点有关的信息目录1003偏离根目录1002。
图10中,与厂商有关的信息1006可以保存生产和销售节点的厂商特有的信息。
剩余的区域称为单元空间,表示存储各节点特有的信息例如标识信息(厂家名称、型号名称,等等)或各设备的使用条件的地址。图11示出了存储在单元空间的串行总线寄存器中的信息的地址和功能。图11中的偏移量是与“0xFFFFF0000800”的相对位置。
总之,为了简化不同类型的总线系统的设计,各节点应当只使用寄存器空间的前2048个字节。换言之,总线系统最好由CSR核心寄存器、串行总线寄存器、配置ROM和单元空间的前2048个字节的总共4096个字节构成。
(4)通信电缆的结构图12是说明符合IEEE1394的通信电缆的剖面图。
通信电缆由两条双绞信号线和一条电源线构成。这一电源线甚至可以为关掉主电源的设备或因故障而电源减弱的设备供电。电源线中流动的电源电压定义为8-40V,而电流定义为最大值DC1.5A。
两条双绞信号线发送通过DS链路(数据/选通链路)编码方案编码的信息信号。图1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DS链路编码方案的示图。
图13中所示的DS链路编码方案适用于高速串行数据通信,并需要两条双绞线。一条双绞线发送数据信号,而另一条双绞线发送选通信号。接收端可以通过对来自这两条信号线的数据和选通信号进行“异”运算来再现时钟。
采用DS链路编码方案的1394接口具有以下优点①传送效率高于其他编码方案。
②可以省略PLL电路,从而减小了控制器LSI的尺寸。
③无需发送表示空闲状态的信息,使得收发信机电路可以容易地转换到休眠状态,从而减小功耗。
(5)总线重置功能各节点的1394接口可以自动地检测网络连接配置中的变化。这样,1394网络通过以下过程执行所谓总线重置的处理。由施加到各节点的通信端口上的偏电压变化可以检测到连接配置中的变化。
检测到网络连接配置中的变化(例如在插入/移去节点或开/关节点时节点数的增加/减少)的节点或必须识别新连接配置的节点将总线重置信号通过1394接口发送到总线中。
接收到总线重置信号的节点的1394接口将总线重置的发生通知其链路层304,并将总线重置信号发送给另一节点。接收到总线重置信号的节点清除所识别的网络连接配置和分配给各设备的节点ID。当所有节点检测到总线重置信号后,各节点自动地执行伴随总线重置的初始化处理(识别新连接配置和分配新节点ID)。
注意,总线重置不仅可以由上述连接配置中的变化来激活,而且可以在主机控制下直接由应用层307向物理层303发指令来激活。
在发生总线重置后,数据传送暂停,然后在完成伴随总线重置的初始化处理后在新网络中重新被起动。
(6)发生总线重置后的程序的描述在发生总线重置后,各节点的1394接口自动执行识别新连接配置和分配新节点ID。下面将参照图14-16说明从起动总线重置到节点ID的分配处理的基本程序。
图14是说明图2中的1394网络中发生总线重置后的状态的示图。
图14中,节点A包括一个通信端口;节点B包括两个通信端口;节点C包括两个通信端口;节点D包括三个通信端口;节点E包括一个通信端口;而节点F包括一个通信端口。各节点的通信端口均有一个标识各端口的端口号。
可参照图15中的流程图说明图14中的从起动总线重置到分配节点ID的处理。图1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从起动总线重置到分配节点ID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中所示的构成1394网络的节点A-F始终监视是否发生总线重置,如步骤S1501所示。如果检测到连接配置中的变化的节点输出了总线重置信号,那么各节点都检测总线重置以执行步骤S1502以后的处理。
如果检测到总线重置,那么流程从步骤S1501进至步骤S1502,并且在发生总线重置后各节点声明它们的通信端口之间的父子关系。在步骤S1503中,检查是否确定了所有节点之间的父子关系。如果在步骤S1503中为“否”,那么流程返回到步骤S1502,并且各节点重复步骤S1502中的处理,直到确定了所有节点之间的父子关系。
在确定了所有节点之间的父子关系之后,流程从步骤S1503进至步骤S1504。在步骤S1504中,1394网络确定一个执行网络仲裁的节点即根。确定了根后,流程进至步骤S1505,并且各节点的1394接口执行自动设置自身节点ID的操作。在步骤S1506中,检查是否已为所有节点设置了节点ID以完成ID设置处理。如果在步骤S1506中为“否”,那么流程返回到步骤S1505,并且各节点根据预定的过程为下一节点设置ID。
如果为所有节点都设置了节点ID,那么流程从步骤S1506进至步骤S1507,并且各节点执行同步传送或异步传送。数据传送结束后,各节点的1394接口返回到步骤S1501以监视总线重置。
通过以上过程,每当发生总线重置,各节点的1394接口都可以自动执行识别新连接配置和分配新节点ID。
(7)父子关系的确定可以参照图16的流程图描述图15中所示的步骤S1502中的父子关系声明处理的细节(即识别节点之间的父子关系的处理)。图1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5中所示的步骤S1502中父子关系声明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父子关系声明处理中,在图16所示的步骤S160l中,一旦发生了总线重置,1394网络中的节点A-F就证实自身通信端口的连接状态(连接或断开)。证实了通信端口的连接状态后,各节点在步骤S1602计算与其他节点连接的通信端口(称为连接端口)数,并检查连接端口数是否为1。
如果在步骤S1602中检查出连接端口数为1,那么流程进至步骤S1603,并且节点认为它自己是“叶子”。
“叶子”是指与仅一个节点连接的节点。在步骤S1604中,作为叶子的节点向与连接端口连接的节点声明为“子”。此时,叶子认为该连接端口是“父端口(与父节点连接的通信端口)”。然后,流程进至步骤S1611。
相继地,在分支与作为网络终端的叶子之间、然后在分支之间声明父子关系。按能先作出声明的通信端口的次序来确定节点之间的父子关系。声明为子的通信端口被认为是节点之间的“父端口”,而接收到声明的通信端口被认为是“子端口(与子节点连接的通信端口)”。例如,在图14中,节点A、E和F认为它们自己是叶子,并声明子父关系。因此,节点A和B被认定为是子和父;节点E和D被认定为是子和父;节点F和D被认定为是子和父。
作为步骤S1602中的处理结果,如果连接端口数不是1个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那么,流程进至步骤S1605,并且节点认为它自己是“分支”。
“分支”是指与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点连接的节点。在步骤S1606中,作为分支的节点在各连接端口处接收来自节点的父子关系的声明。接收到该声明的连接端口被认为是“子端口”。
在一个连接端口被认为是“子端口”后,流程进至步骤S1607,并且分支检测是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尚未为其确定父子关系的连接端口(即未确定的端口)。如果在步骤S1607中为“是”,那么流程返回到步骤S1606中的处理,并且分支又在各连接端口处接收来自节点的父子关系的声明。
如果在步骤S1607中为“否”,那么流程进至步骤S1608,并且分支检查是否只剩一个未确定的端口。如果在步骤S1608中为“是”,那么分支认为该未确定的端口是“父端口”,并且在步骤S1609中向与该端口连接的节点声明为“子”。然后,流程进至步骤S1611在剩下的未确定的端口数降至1个后,分支才能向另一节点声明为“子”。例如,在图14的配置中,节点B、C和D认为它们自己是分支,并接收来自叶子或其他分支的声明。在确定了D与E之间和D与F之间的父子关系后,节点D向节点C声明父子关系。接收到来自节点D的声明的节点C向节点B声明父子关系。
如果在步骤S1608中为“否”(即分支的所有连接端口都是父端口),那么流程进至步骤S1610,并且分支认为它自己是根。例如,在图14中,所有连接端口都是父端口的节点B被其他节点认为是根,用于仲裁1394网络中的通信。
在这种情况下,节点B被认定为是根。如果节点B声明父子关系的定时早于节点C声明父子关系的定时,那么另一个节点可能成为根。因此,甚至同一网络配置也未必将同一节点作为根。
在声明了所有连接端口的父子关系后,各节点可将1394网络的连接配置认为是分层结构(树状结构)。所有连接端口的声明在步骤S1611中结束,然后流程返回到主程序。注意,父节点是分层结构中的上层节点,而子节点是分层结构中的下层节点。
(8)节点ID的分配可以参照图17详述图15中所示的步骤S1505中节点ID设置处理(即自动分配各节点的节点ID的处理)。图17是说明图15中的步骤s1505中节点ID设置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节点ID由总线号和节点号构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各节点都与同一总线连接,因此具有相同的总线号。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节点ID设置处理中,根将节点ID设置许可发给与其节点ID尚未被设置的节点连接的子端口中最小号的通信端口。图17中,根设置与最小号的子端口连接的所有节点的节点ID,确定子端口已被设置,并为次最小号的子端口执行同样的控制。在设置了与这些子端口连接的所有节点的ID后,根设置自身节点ID。包含在节点ID中的节点号基本上按0,l,2,…的次序被分配给叶子和分支。因此根具有最大节点号。
已在步骤S1701中接收到设置许可的节点在步骤S1702中检查在自己的子端口中是否存在包括其节点ID尚未被设置的节点的子端口。如果在步骤S1702中为“否”,那么流程进至步骤S1705。
如果在步骤S1702中为“是”,那么流程进至步骤S1703,并且已接收到设置许可的节点将设置许可发给与子端口(最小号的子端口)直接连接的节点。在步骤S1704中,已接收到设置许可的节点检查在自己的子端口中是否存在包括其节点ID尚未被设置的节点的子端口。如果在步骤S1704中为“是”,那么流程返回到步骤S1703,并且节点将设置许可发给最小号的子端口。
如果在步骤S1704中为“否”,那么流程进至步骤S1705。
这样,如果在步骤S1702或S1704中没有检测到包括未设置的节点的子端口,那么流程进至步骤S1705,并且已接收到设置许可的节点设置自身节点ID。在步骤S1706中,设置了自身节点ID的节点广播自身ID分组,该分组包括关于其节点号和通信端口的连接状态的信息。
“广播”是指将给定节点的通信分组传送给构成1394网络的许多非指定的节点。
各节点都能接收这一自身ID分组以识别分配给各节点的节点号,从而可以识别所分配的节点号。例如,在图14中,作为根的节点B将节点ID设置许可发给与最小端口号为“#1的通信端口连接的节点A。节点A将“No.0”作为其节点号,并设置总线号与节点号构成的节点ID。然后,节点A广播含有节点号的自身ID分组。
图18示出了步骤S1706中输出的自身ID分组的格式。图18中,标号1801代表用于存储已发送了自身ID分组的节点的节点号的字段;1802代表用于存储关于兼容传送速度的信息的字段;1803代表用于表示具有/没有总线管理功能(具有/没有总线管理器能力)的字段;而1804代表用于存储关于功耗和电源特性的信息的字段。
图18中,标号1805代表用于存储关于端口号为“#0”的通信端口的连接状态(连接,断开,通信端口的父子关系,等等)的信息的字段;1806代表用于存储关于端口号为“#1”的通信端口的连接状态(连接,断开,通信端口的父子关系,等等)的信息的字段;而1807代表用于存储关于端口号为“#2”的通信端口的连接状态(连接,断开,通信端口的父子关系,等等)的信息的字段。
当发送自身ID分组的节点具有总线管理器能力时,字段1803中的竞争比特置为“1”;否则,置为“0”。
总线管理器是这样一个节点,它具有这样的功能根据上述自身ID分组中所含的不同的几条信息,执行电源管理(为各节点管理表示是否能通过通信电缆供电和是否必须供电的信息),速度信息管理(根据关于各节点的兼容传送速度的信息,管理节点之间的最大传送速度),拓扑图信息管理(根据通信端口的父子关系信息,管理网络连接配置),和基于拓扑图信息的总线最优化,还具有这样的功能将这几条信息提供给其他节点。这些功能使得作为总线管理器的节点可以通过1394网络来管理总线。
在图17的处理中,在步骤S1706中处理之后已设置了节点ID的节点在步骤S1707中检查是否存在父节点。如果在步骤S1707中为“是”,那么流程返回到步骤S1702,并且父节点从步骤S1702开始进行处理,并将许可发给其节点ID尚未被设置的节点。
如果在步骤S1707中为“否”,那么该节点被认定为是根。流程进至步骤S1708,并且作为根的节点检查是否为与所有子端口连接的节点设置节点ID。如果在步骤S1708中未完成所有节点的设置处理(即“否”),那么流程返回到步骤S1701,并且该根将ID设置许可发给包括该节点的子端口中最小号的子端口。然后,执行步骤S1702之后的处理。
如果在步骤S1708中为“是”,那么流程进至步骤S1709,并且该根设置自身节点ID。设置了节点ID后,根在步骤S1710中广播自身ID分组。然后,流程返回到主程序。
通过这一处理,1394网络可以自动为各节点分配节点ID。
如果多个节点在节点ID设置处理后具有总线管理器能力,那么最大节点号的节点作为总线管理器。也就是说,当网络中最大节点号的根具有总线管理器功能时,该根作为总线管理器。
然而,如果该根没有这一功能,那么次于该根的最大节点号的节点作为总线管理器。可以通过检查各节点广播的自身ID分组中的竞争比特1803来确定哪个节点作为总线管理器。
(9)仲裁功能图19A和19B是说明图1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1394网络中的仲裁的示图。
1394网络在数据传送之前始终执行总线访问仲裁。1394网络是逻辑总线式网络,并且可以通过将所传送的通信分组从各节点中继到另一节点的方法将同一通信分组传送给网络中的所有节点。为了避免通信分组的争用,必须进行仲裁,这样可使在某一时刻只有一个节点发送分组。
图19A是说明节点B和F发出总线访问请求的情况的示图。
当仲裁开始时,节点B和F向它们的父发出总线访问请求。接收到节点B的请求的父(即节点C)将总线访问请求中继到其父节点(即节点D)。这一请求最后被发送到最后执行仲裁的根(节点D)。
接收到总线访问请求的根判定哪个节点可以使用总线。这一仲裁操作可以仅由作为根的节点完成,从而允许获得仲裁的节点使用总线。
图19B是说明节点F的请求被许可而节点B的请求被拒绝的情况的示图。
根将DP(数据前辍)分组发送给未获得仲裁的节点,并通知该节点被拒绝。被拒绝的节点保持这一总线访问请求,等待下一仲裁。
通过控制仲裁,1394网络可以管理总线访问。
(10)通信周期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异步和同步传送方式可在各通信周期中以时分方式混合使用。通常,通信周期为125μS。
图20是说明在一个通信周期中将异步和同步传送方式混合的情况的示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执行同步传送方式优先于执行异步传送方式。这是因为,在周期起动分组之后,激活异步传送所需的空闲时间段(子动作间隙)设置得比激活同步传送所需的空闲时间段(同步间隙)长。因此,执行同步传送优先于执行异步传送。
图20中,周期起动分组(以下称为“CSP”)在各通信周期起动时由预定节点发出。各节点通过调整使用CSP的时间可以计算与另一节点相同的时间。
(11)同步传送方式同步传送方式是一种同步式传送方案。同步方式传送可以在通信周期起动后的预定时间段内被执行。同步传送方式在每个周期都被执行,以便保持实时传送。
同步传送方式是一种适用于传送诸如要求实时传送的活动图像数据或音频数据等数据的传送方式。同步传送方式是广播通信,而不象异步传送方式中的一对一通信。换言之,将发自给定节点的分组传送到网络中的所有节点。注意,同步传送不使用任何ack(确认)。
图20中,信道e(che)、信道s(chs)和信道k(chk)表示节点进行同步传送的时间段。1394接口使用不同的信道编号,以便区分多个不同的同步传送操作。这样使得可在多个节点之问进行同步传送。在这种情况下,信道编号不指定传送目标,而只为数据分配逻辑编号。
图20中所示的同步间隙表示总线空闲状态。在这种空闲状态中的一段预定时间段中,要求同步传送的节点判定它可以使用总线,并且执行仲裁。
图21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基于同步传送方式传送的通信分组的格式。基于同步传送方式传送的通信分组可称为同步分组。
图21中,同步分组由标题2101、标题CRC2102、数据2103和数据CRC2104构成。
标题2101包括用于存储数据2103的数据长度的字段2105,用于存储同步分组的格式信息的字段2106,用于存储同步分组信道编号的字段2107,用于存储分组格式和识别所必须执行的处理的事务代码(tcode)的字段2108,和用于存储同步代码的字段2109。
(12)异步传送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异步传送方式是一种异步式传送方案。异步传送是从自身节点到对方节点的一对一通信,它可以一直被执行,直到在同步传送时间段结束后下一通信周期起动(即下一通信周期的CSP被发送)。
图20中,第一子动作间隙表示总线空闲状态。在空闲时间达到预定值后,要求异步传送的节点判定它可以使用总线,并且执行仲裁。
通过仲裁获得总线访问的节点将图22中所示的分组传送给预定节点。接收到这一分组的节点在ack问隙之后返回ack(确认)即响应分组。
图22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基于异步传送方式的通信分组的格式的示图。基于异步传送方式传送的通信分组可称为异步分组。
图22中,异步分组由标题2201、标题CRC2202、数据2203和数据CRC2204构成。
在标题2201中,字段2205存储目标节点的节点ID;字段2206存储源节点的节点ID;字段2207存储表示一连串事务的标签;字段2208存储表示重发状态的代码;字段2209存储分组格式和识别所必须执行的处理的事务代码(tcode);字段2210存储优先级;字段2211存储目标的存储地址;字段2212存储数据长度;而字段2213存储扩展的事务代码。
虽然传送节点以异步传送方式传送的分组发送到网络中的所有节点,但这些节点除了被指定给自身地址的节点之外都忽视分组。因此,只有目标节点才能读取分组。
当异步传送到了应当传送下一个CSP的时刻时,传送结束后无需强行停止传送就可以发送下一个CSP。如果一个通信周期持续了125μS或更长的时间,那么下一通信周期将被缩短。这样可使1394网络保持几乎不变的通信周期。
(13)设备布局图的形成为了形成设备布局图,作为通过应用程序来获得1394网络的拓扑结构的方法,IEEE1394标准提供了下列方法1)读出总线管理器的拓扑图寄存器。
2)在总线重置时根据自身ID分组估算出拓扑图。
利用方法1)和2),虽然可以获得基于节点之间的父子关系的电缆连接次序的拓扑结构,但是无法获得物理位置关系的拓扑结构(即只能列出非实际安装的端口)。
作为另一种方法,在设备的数据库中而不是在配置ROM中保存用于形成设备布局图的信息。这样,获得几条不同信息的方法取决于数据库访问的协议。另一方面,配置ROM本身以及读它的功能必须连接到符合IEEE1394的设备。
因此,第一实施方式使用了这样的功能将关于设备位置、功能等的信息存储在各节点的配置ROM中,并通过应用程序读取信息。因此,各节点的应用程序可具有所谓的设备布局图显示功能,而无需数据库访问、数据传送等的特殊协议。
配置ROM可以存储物理位置、功能等与节点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实现设备布局图显示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应用程序能获得基于物理位置关系的1394网络拓扑结构,可根据总线重置或用户的请求来读出各节点的配置ROM,从而获得1394网络拓扑结构。再者,在配置ROM中可描述不同的几条节点信息,如节点的功能以及物理位置。通过读出配置ROM,在获得各节点的物理位置的同时,可以获得各节点的功能信息。当应用程序要获得各节点的配置ROM信息时,应用程序利用API来获得指定节点的任意配置ROM信息。
利用这种方法,IEEE1394网络中的设备的应用程序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目的形成不同的设备布局图,如各节点的物理拓扑图和功能拓扑图。用户可以选择具有所需功能的设备。
<1394桥接器的概述>
下面将描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配置和连接设备。
这里将简要描述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接口的IEEE1394桥接器的技术。IEEE1394桥接器(以下称为“1394桥接器”)的标准如IEEEp1394.1中所规定。
根据1394标准,可以将最多63个节点连接到一条1394总线,并且跳跃计数高达16次。为了将多于63个的1394节点连接到1394网络,或者通过连接16个以上跳跃来连接位于远程位置的设备,一般采用1394桥接器。
根据IEEE1212标准,IEEE1394标准采用64比特的固定寻址,并且规定10比特作为总线ID。因此,通过1394桥接器可以连接除了用于指定本地总线的ID1023之外的最多1023条总线,以构成1394网络。
1394桥接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桥接器控制总线之间的1394节点事务。在1394事务中,发出事务的节点(即发布节点)被指定使用如<IEEE1394标准的技术概述>中所述的节点ID。1394桥接器具有一个诸如两条连接总线的拓扑信息和节点ID信息的信息表,并且向两条连接总线公开对方的总线/节点信息,以便使得可处理总线之间的事务。
在1394总线上,当连接配置因又连接了设备节点而变化时或当某一节点有意发出总线重置指令时,将发生总线重置。当发生总线重置时,为了自动重新分配节点ID,将完成总线重置程序和节点ID确定程序,以形成新拓扑结构。这些程序的细节如<IEEE1394标准的技术概述>的“(6)发生总线重置后的程序的描述”和“(8)节点ID的分配”中所述,因此不再描述。
由于这些特性,连接总线的拓扑/节点ID信息自动变化,并且桥接器更新这一信息。
在1394总线重置程序期间,总线上的数据传送被暂停,而执行复杂的节点ID重新分配程序。因此,将总线重置信号传送给不必执行任何总线重置程序的节点是无效的。为此,1394桥接器不将某个连接总线的总线重置信号传送给别的总线。
作为桥接器的另一功能,在由连接有多个总线桥接器的多条总线构成的网络中,1394桥接器还具有一种分组路由选择功能,该功能基于1394桥接器之间的仲裁和桥接器之间的信息交换。
以上描述了利用1394接口构成的通信系统的配置和功能。下面将描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配置和连接设备。可参照图23来说明与各本地总线连接的各个节点通用的1394串行总线接口的配置。图2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1394节点的1394接口块的配置的框图。
图23中,标号2071代表链路层控制IC(LINK IC),它与设备主体对接,控制PHY IC的数据传送,并实现<IEEE1394标准的技术概述>中链路层的功能。这一IC的主要功能包括通过PHY IC暂存传输/接收数据的传输/接收FIFO功能,将传输数据分组的功能,当接收数据具有自身节点地址或者是同步传送数据时判断PHY IC是否适合所分配的信道的功能,对数据进行差错检验的接收机功能,和与设备主体对接的功能。
标号2702代表用于直接驱动1394串行总线的物理层控制IC(PHY IC)。物理层控制IC 2702实现<IEEE1394标准的技术概述>中物理层的功能。这一IC的主要功能包括总线初始化,仲裁,传输数据码的编码/解码,电缆接通状态的监视,负载终端式电源的供电(用于识别有效连接),和与链路层IC的对接。
标号2703代表存储各节点特有的标识和通信状态的配置ROM。这一ROM的数据格式符合IEEE1212和IEEE1394标准所规定的格式,如<IEEE1394标准的技术概述>中所述。
标号2704代表用于控制诸如链路层IC和PHY IC的1394接口的CPU;2705代表存储这些接口的控制程序的ROM;2706代表RAM,用作存储传输/接收数据的数据缓冲器、控制工作区和1394地址所对应的各种寄存器的数据区。
各节点均包括如图24中所示的一般格式的配置ROM。各设备的软件单元信息存储在单元目录中,而与节点有关的信息存储在与节点有关的信息目录中。
各设备的基本功能实例(如打印机功能或扫描器功能)以及基本功能附属的详细信息可保存在偏离根目录的实例目录中。
下面描述实例目录的格式。实例目录存储不符合协议的设备(如打印机或扫描器)的信息。对于单功能设备,基本功能信息为1对于支持多个功能的设备,列出多个功能。对于每一所列出的功能,实例目录将指针信息存储到用于存储相应协议软件信息的单元目录中,而将指针存储到用于保存各功能特有的详细信息的特征目录中。
正如<IEEE1394标准的技术概述>中所述,确保1394串行总线的地址设置中的最后28比特作为能被与串线总线连接的另一节点所访问的各节点特有的数据区。图25是说明作为各节点特有的数据区的28比特区的地址空间的示图。
图ll中所示的CSR核心寄存器被安排在图25中的地址0000到地址0200的区域中。这些寄存器作为CSR体系结构所定义的节点管理的基本功能。
地址0200到地址0400的区域被CSR体系结构定义为存储与串行总线有关的寄存器的区域。图26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与串行总线有关的寄存器的区域的一个例子。如<IEEE1394标准的技术概述>中所述,地址0200到地址0230的寄存器被规定用于数据传送的同步,电源的供电,总线资源的管理,等等。这与图12中所示的安排相同。
图26中的地址0240中所安排的寄存器“远程总线重置”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个特征。这一寄存器的格式如图27中所示。
在节点中,通过对这一寄存器进行1394写事务处理,写入准备用有效总线ID代入如图27的格式所示的“总线ID”字段的数据,该节点就可以知道是在“总线ID”字段所代表的远程总线上而不是在与这一节点连接的本地总线上发生了总线重置。上述配置ROM被安排在地址0400到地址0800的区域中。
图25中所示的地址0800到地址1000的区域存储当前1394总线拓扑信息和关于节点之间传送速度的信息。地址1000之后的区域称为单元空间,其中安排与各节点特有的操作有关的寄存器。这一区域存储各设备所支持的上层协议所规定的一些寄存器和一个数据传送存储变换缓冲器,或一些与设备有关的寄存器。
下面将参照图28和29说明1394网络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其中,均具有以上述方式构成的1394接口的设备A1和A2与总线A连接,设备B1和B2与总线B连接,而总线A和B通过1394桥接器设备连接。图28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符合DPP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图,而图29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符合AV/C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图。
在总线A和B达到它们的当前连接配置之前,每当又连接一个设备节点,都将在各总线上独立地发生总线重置。一旦发生总线重置,就执行总线重置程序和总线ID确定程序以便自动分配节点ID,并且形成一个新拓扑结构。
然后,在各总线上开始1394数据传送。这些程序的细节如<IEEE1394标准的技术概述>的“(6)发生总线重置后的程序的描述”和“(8)节点ID的分配”中所述,因此不再描述。尽管该操作随连接节点的连接次序和连接到1394桥接器的总线的连接次序而变,然而,每当连接一个节点都将重复总线重置-1394初始化程序。最后,形成拓扑结构,其中设备A1和A2通过1394桥接器101与总线A连接,而设备B1和B2与总线B连接。
当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了1394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且正常地进行1394数据传送时,节点A1如具有作为上层协议的直接打印协议(以下称为“DPP”)的数字静止相机就象自身节点一样搜寻1394网络上的支持DPP的打印机设备,以便将图像数据传送到与1394网络连接的打印机,并根据用户的操作或在应用程序的引导下打印出图像数据。
这可以通过读出与网络连接的节点的对方节点的配置ROM来实现。这如图19中所示。具体地说,节点将IEEE1394读事务应用于对方节点,作为读响应,接收到对方节点的ROM内容。
如上所述,在各节点的配置ROM中描述了与1394有关的信息。再者,在实例目录中描述了各节点(如打印机或相机)的基本功能,而在单元目录中描述了上层协议(如AV/C协议或DPP)和软件信息。
当节点Al读出本地总线A上各节点的ROM然后通过1394桥接器读出总线B上各节点的ROM时,节点A1检测到节点B1是作为DPP设备的打印机。
尽管省略了通过1394桥接器的1394事务的细节,但其标准如IEEEP1394.1中所规定。
在作为节点A1的相机找到了节点BI(它是一个打印机,其协议与节点A1所支持的DPP协议相同)后,节点A1根据图28中所示的DPP协议所规定的过程和格式建立与节点B1的连接。
具体地说,节点A1利用写事务向节点B1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命令,如图28的①中所示。根据这一命令,节点B1利用写事务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响应,如图28的②中所示。然后开始传送应用数据。
类似地,节点B2(如具有作为上层协议的AV/C协议的数字视频摄象编码器)如图29中所示采用AV/C协议通过1394桥接器与节点A2一道起动AV/C命令的传输/接收。节点B2发出AV/C命令,并进入响应等待状态,如图29的①中所示。
假定,图1中所示的设备节点A3(108)在这一网络状态下通过用户操作新近刚连接到总线A。由于又连接了新节点,因此,根据IEEE1394特性将发生总线重置。
接收到总线重置信号的总线A上的各节点的1394接口层将这一信息通知给上层协议层。同时,一旦发生总线重置,节点就起动一连串总线重置重开始过程如总线重置程序和节点ID确定程序,以便自动分配节点ID。
在总线A102上的总线重置通知给DPP层之后,根据总线A102上的DPP协议建立了与总线B103上的节点B1的连接并已进行数据传送的节点A1(104)便起动符合DPP协议的总线重置重开始处理。
在通过DPP的总线重置重开始处理中,当在1394层中的总线重置重开始处理结束从而确定了新节点ID和拓扑结构后,数据传送正常地重新起动时,在数据传送重新起动之前的预定时间内最先向对方节点发送连接请求的节点将发送重新连接请求命令。
当在1394接口层中完成了总线重置重开始后,接收到连接建立中的请求的节点进入接收等待状态,以等待来自已建立了连接的节点的重新连接请求命令。如果该节点未接收到任何命令,那么它将放弃连接。
当总线A102上的总线重置通知给AV/C层后,正在按照总线A102上的AV/C协议向总线B103上的节点B2(107)发送数据的节点B1(106)开始进行总线重置过程处理。
在AV/C协议中,已接收到某一节点发送的AV/C命令的节点通常向发命令节点发送一个成对的响应,该响应包括诸如命令执行结果等信息。当发生总线重置时,未接收到响应的重置之前发送的AV/C命令不被执行并被放弃。因此,在1394接口层中的总线重置处理结束后,AV/C命令必须重发,然后数据传送正常地重开始。
在其连接配置未发生变化的总线B103上,根据IEEE标准将不发生总线重置。即使在通过1394桥接器101连接的总线A102上发生了总线重置,总线B103也将检测到这一情况,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规定的特性,1394桥接器101并不向另一总线即总线B103传送任何总线重置信号。
因此,只有与总线A102连接的节点如节点A1、A2和A3才起动总线重置重开始处理。作为节点A1(104)的数据传输目标的节点B1(106)和作为节点A2(105)的数据传输目标的节点B2(107)则不起动这种处理。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1394网络系统中,1394桥接器包括用于将某个节点上的总线重置发生信息通知给与另一总线连接的节点的装置,而各节点都包括用于接收来自远程总线的总线重置发生通知的装置。
具体地说,当在总线A上发生总线重置时已接收到总线重置信号的1394桥接器101在节点控制器方执行总线重置处理。同时,1394桥接器101将总线重置的发生以及总线A的总线ID信息(即值3FDh)通知给总线B的节点控制器方。
已接收到这一信息的总线B的节点控制器利用1394写事务,将包括代表经受总线重置的远程总线的总线ID(3FDh)的数据的分组根据“远程总线重置”寄存器的格式写入到该寄存器中,该寄存器安排在与总线B连接的各节点的地址0240中。
尽管在总线B上不发生总线重置,然而,通过将总线A的ID经1394桥接器101写入到各节点的“远程总线重置”寄存器中,总线B可知道在远程总线A上发生了总线重置,如图28的③或图29的②中所示。
已检测到“远程总线重置”寄存器中的“写”的总线B上的各节点的1394接口层将远程总线上总线重置的发生和远程总线的总线ID信息通知给上层协议层。
根据总线B上的DPP协议建立了与总线A上的节点A1的连接并已进行数据传送的节点B1将检查经受总线重置的远程总线的ID,并确认该远程总线是与作为节点B1的连接目标的节点连接的总线A。于是,节点B1知道连接目标节点即A1已起动符合DPP协议的总线重置重开始处理。
节点B1还起动与DPP总线重置处理相应的处理,然后进入接收等待状态,以等待来自节点B1建立了与其连接的节点的重新连接请求命令。这样就确保了在实际发生总线重置后起动总线重置处理的节点A1与连接到不发生总线重置的总线B的节点B1之间的DPP协议处理的一致性。
此后,节点A1将图28的④中所示的重新连接请求命令发送给节点B1,而节点B1向节点A1发送图28的⑤中所示的重新连接请求响应,于是重新开始数据通信。
类似地,根据总线B上的AV/C协议与总线A上的节点A2交换了AV/C命令的节点B2将检查经受总线重置的远程总线的ID,并确认该远程总线是与作为连接目标节点的节点A2连接的总线A。于是,节点B2知道连接目标节点即A2已起动符合AV/C协议的总线重置处理。
节点B2还执行与如图29中所示的AV/C总线重置处理相应的处理,并执行这样的处理,即未接收到响应的远程总线重置之前发送的AV/C命令不被执行并被放弃。这样就确保了在实际发生总线重置后起动总线重置处理的节点A2与连接到不发生总线重置的总线B的节点B2之间的AV/C协议处理的一致性。
节点B2向节点A2重新发送图29的③中所示的AV/C命令。节点A2根据这一命令向节点B2发送图29的④中所示的AV/C响应,于是继续进行通信。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1394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与IEEE1394总线连接的节点包括当在远程总线上而不是在与自身节点连接的总线上发生了总线重置时可以接收经受总线重置的总线的ID和重置发生通知的装置,并且如果通过桥接器连接多条总线,那么,与经受总线重置的总线连接的桥接器向其他连接总线的接收装置发送一个包括经受总线重置的总线的ID的远程总线重置发生通知。在执行从某一本地总线上的数据传输节点经1394桥接器到与另一本地总线连接的数据接收节点的数据传送时,如果在某一本地总线上发生总线重置,那么1394桥接器可以将总线重置通知给与远程总线连接的节点。与其他总线连接的接收节点可以检测总线重置,以保持上层协议层中总线重置处理的一致性。
第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与符合IEEE1394的通信控制总线连接的节点,该节点具有当在远程总线上而不是在与自身节点连接的本地总线上发生了总线重置时可以接收经受总线重置的总线的ID和重置发生通知的装置。
作为远程总线重置发生通知接收装置,第一实施方式可提供这样一种装置,用于在节点上的预定地址处存储寄存器,并检测该地址处总线ID信息的“写”,以接收远程总线重置发生通知。
再者,第一实施方式还可以提供一种信息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定寄存器安排在各1394节点的地址空间中的核心CSR体系结构寄存器空间或串线总线寄存器空间中。
第一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1394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在IEEE1394总线系统中通过桥接器连接多条总线,并且在远程总线上而不是在连接总线上发生总线重置时,通知远程总线重置的发生。再者,这一实施方式还可以提供这样一种1394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与经受总线重置的总线连接的桥接器向别的连接总线的节点发送一个包括经受总线重置的总线的ID的远程总线重置发生通知。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采用1394接口的通信系统的配置和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情况相同,因此将不再详述。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配置和连接设备中的相同部分,因此也将不再详述。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1394串行总线接口其构成可以类似于图23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并且各节点的配置ROM可以采用图24和25中所示相同的格式。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图25中所示的用于存储与串行总线有关的寄存器的地址0200到地址0400区域中的格式具有图30中所示的格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图26中所示的与串行总线有关的寄存器外,还分配了安排在地址0244处的“通知总线重置”,这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特征寄存器。“通知总线重置”寄存器的格式如图31中所示。图31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通知总线重置”寄存器的格式的示图。
“通知总线重置”寄存器是一个设置在应用了第二实施方式的1394桥接器101(将在后面描述)的桥接器入口处的寄存器。根据1394写事务,具有图31的格式的数据被写入到该寄存器中.如果用有效总线ID、有效节点ID和有效命令(1存储,0删除)分别代入写入寄存器的数据的“总线ID”字段、“节点UD”字段和命令字段中,那么桥接器101接收作为有效数据的数据,并根据命令字段的值进行处理。如果命令字段的值为“1” (存储),那么桥接器101将接收数据的“总线ID”字段和“节点UD”字段的值存入与入口相应的存储表中。如果命令字段的值为“O” (删除),那么桥接器101从与入口相应的存储表中删除接收数据的“总线ID”字段和“节点UD”字段的值。当在与入口连接的1394总线中发生总线重置时,桥接器101通过对存储在存储表中的总线节点ID和节点ID所指定的节点的“远程总线重置”寄存器进行1394写事务处理,将总线重置的发生通知给节点。
图32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IEEE1394桥接器101的配置的框图。图32中,入口A3301与总线A102连接,而入口B3302与总线B103连接。各入口均起到一个与总线连接的节点的作用。
桥接器控制器3303具有桥接入口A3301和入口B3302的作用。总线重置管理器3304在存储表A3305中存入或删除写入入口A3301的“通知总线重置”寄存器中的总线ID和节点ID。
类似地,桥接器控制器3303在存储表B3306中存入或删除写入入口B3302的“通知总线重置”寄存器中的总线ID和节点ID。当在总线A102上发生总线重置时(或当在总线B103上发生总线重置时),桥接器控制器3303通过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图27中的格式将数据写入存储在存储表A3305中(或存储在存储表B3306中)的节点的“远程总线重置”寄存器中,将总线重置的发生通知给节点。
配置ROM被安排在地址0400到地址0800的区域中。
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图25中所示的地址0800到地址1000的区域存储当前1394总线拓扑信息和关于节点之间传送速度的信息。地址1000之后的区域称为单元空间,其中安排与各节点特有的操作有关的寄存器。这一区域存储各设备所支持的上层协议所规定的一些寄存器和一个数据传送存储变换缓冲器,或一些与设备有关的寄存器。
下面将参照图33和34说明图1中所示的1394网络中的具体操作,其中,均具有以上述方式构成的1394接口的节点A1(104)和A2(105)与总线A102连接,节点B1(106)和B2(107)与总线B103连接,而总线A102和总线B103通过1394桥接器101连接。图33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符合DPP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图,而图34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符合AV/C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图。
在总线A和B达到它们的当前连接配置之前,每当又连接一个设备节点,都将在各总线上独立地发生总线重置。一旦发生总线重置,就自动地分配节点ID。为此,执行总线重置程序和总线ID确定程序以形成一个新拓扑结构。
然后,在各总线上开始1394数据传送。这些程序的细节如<IEEE1394标准的技术概述>的“(6)发生总线重置后的程序的描述”和“(8)节点ID的分配”中所述,因此不再描述。
尽管该操作随连接节点的连接次序和连接到1394桥接器101的总线的连接次序而变,然而,每当连接一个节点都将重复总线重置-1394初始化程序。最后,形成拓扑结构,其中设备A1和A2通过1394桥接器101与总线A连接,而设备B1和B2与总线B连接。
当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了1394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且正常地进行1394数据传送时,节点A1如具有作为上层协议的直接打印协议(以下称为“DPP”)的数字静止相机就象自身节点一样搜寻1394网络上的支持DPP的打印机设备,以便将图像数据传送到与1394网络连接的打印机,并根据用户的操作或在应用程序的引导下打印出图像数据。
这可以通过读出与网络连接的节点的对方节点的配置ROM来实现。这如图19中所示。具体地说,节点将IEEE1394读事务应用于对方节点,作为读响应,接收到对方节点的ROM内容。
如上所述,在各节点的配置ROM中描述了与1394有关的信息。再者,在实例目录中描述了各节点(如打印机或相机)的基本功能,而在单元目录中描述了上层协议(如AV/C协议或DPP)和软件信息。
当节点A1读出本地总线A上各节点的ROM然后通过1394桥接器读出总线B上各节点的ROM时,节点A1检测到节点B1是作为DPP设备的打印机。
尽管省略了通过1394桥接器的1394事务的细节,但其标准如IEEEp1394.1中所规定。
在作为节点A1(104)的相机找到了节点B1(106)(它是一个打印机,其协议与节点A1所支持的DPP协议相同)后,节点A1根据图33中所示的DPP协议所规定的过程和格式建立与节点B1的连接,然后开始传送数据。
此时,如图33的①中所示,节点A1(104)根据图31中所示的格式将{(总线B的总线ID),(节点B1的节点ID),(存储命令)}写入1394桥接器101的入口A3301的“通知总线重置”寄存器中。节点A1(104)利用如图33的②中所示的写事务向节点B1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命令。
根据这一命令,如图33的③中所示,节点B1(106)根据图31的格式将{(总线A的总线ID),(节点A1的节点ID),(存储命令)}写入1394桥接器101的入口B3302的“通知总线重置”寄存器中。
节点Bl(106)利用如图33的④中所示的写事务向节点A1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命令。这样,节点A1(104)建立与节点BI(106)的连接,并且1394桥接器的总线管理器将这些总线ID和节点ID存入相应的存储表中。
类似地,节点B2(107)(如具有作为上层协议的AV/C协议的数字视频摄象编码器)采用AV/C协议通过1394桥接器与节点A2(105)一道起动AV/C命令的传输/接收。为此,节点B2(107)在桥接器101中执行与图33的①相同的写操作,以便可将总线重置通知给对方节点,如图34的①中所示。
节点B2(107)发出如图34的②中所示的AV/C命令,并进入响应等待状态。同样,已接收到如图34的②中所示的AV/C命令的节点A2(105)在桥接器101中执行与图33的③相同的写操作,以便可将总线重置通知给对方节点,如图34的③中所示。
假定,图l中所示的设备节点A3(108)在这一网络状态下通过用户操作新近刚连接到总线A。因此,根据IEEE1394特性将发生总线重置。
在这种情况下,在其连接配置未发生变化的总线B103上将不发生总线重置。作为节点A1(104)的数据传输目标的节点B1(106)和作为节点A2(105)的数据传输目标的节点B2(107)不起动这种处理。
然而,这造成了上述问题,因此,第二实施方式执行下列操作,而不执行规定的操作。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1394网络系统中,1394桥接器101包括用于将一个与桥接器入口连接的节点上的总线重置发生信息通知给存储在与这一入口相应的存储表中的节点的装置。各节点都包括用于接收远程总线上的总线重置发生通知的装置。这种配置解决了上述问题。
具体地说,当在总线A102上发生总线重置时已接收到总线重置信号的1394桥接器101通过与总线A102连接的入口A3301的节点控制器来执行总线重置处理。总线重置管理器3304利用1394写事务,相继地将包括远程总线的总线ID即经受总线重置的总线A的总线ID(3FDh)的数据的分组根据“远程总线重置”寄存器的格式写入到寄存器中,这些寄存器安排在图30中所示的存储在存储表3305和3306中的各自节点的串行总线寄存器的地址0240中。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节点B1(106)和节点B2(107)的总线ID和节点ID存储在存储表中,这样,如图33的⑤和图34的④中所示,将数据写入到这些节点中。
因此,虽然总线B103不经受总线重置,但通过将总线A102的ID写入到各节点的“远程总线重置”寄存器中(这应由桥接器101来通知),可以知道在远程总线A上发生了总线重置。
已检测到“远程总线重置”寄存器中的“写”的各节点的1394接口层将远程总线上总线重置的发生和远程总线的总线ID信息通知给上层协议层。
根据总线B上的DPP协议建立了与总线A上的节点A1(104)的连接并已进行数据传送的节点B1(106)将检查经受总线重置的远程总线的ID,并确认该远程总线是与作为节点B1的连接目标的节点连接的总线A102。于是,节点B1知道连接目标节点即节点A1(104)已起动符合DPP协议的总线重置重开始处理。
节点B1(106)还起动与DPP总线重置处理相应的处理,然后进入接收等待状态,以等待来自节点B1(106)建立了与其连接的节点的重新连接请求命令。这样就确保了在实际发生总线重置后起动总线重置处理的节点A1(104)与连接到不发生总线重置的总线B103的节点B1(106)之间的DPP协议处理的一致性。
此后,节点A1(104)将图33的⑥中所示的重新连接请求命令发送给节点B1(106),而节点B1(106)向节点A1(104)发送图33的⑦中所示的重新连接请求响应,于是重新开始数据通信。
类似地,根据总线B103上的AV/C协议与总线A102上的节点A2(105)交换了AV/C命令的节点B2(107)将检查经受总线重置的远程总线的ID,并确认该远程总线是与作为节点B2的连接目标节点A2(105)连接的总线A102。于是,节点B2(107)知道连接目标节点即A2(105)已起动符合AV/C协议的总线重置处理。节点B2(107)还执行与AV/C总线重置处理相应的处理,并执行这样的处理,即未接收到响应的远程总线重置之前发送的AV/C命令不被执行并被放弃。这样就确保了在实际发生总线重置后起动总线重置处理的节点A2(105)与连接到不发生总线重置的总线B103的节点B2(107)之间的AV/C协议处理的一致性。
节点B2(107)向节点A2(105)重新发送图34的⑤中所示的AV/C命令。节点A2(105)根据这一命令向节点B2(107)发送图34的⑥中所示的AV/C响应,于是继续进行通信。
即使当在总线B103上发生总线重置,1394桥接器101的总线重置管理器3304也同样将总线重置的发生通知给总线A102上的目标节点,从而保持上层协议处理的一致性。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IEEE1394桥接器,它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的IEEE1394总线连接的入口,其特征在于,该桥接器包括一种由下列装置构成的总线重置管理装置用于监视插入到各自入口/从各自入口中去除IEEE1394总线的总线重置的装置;用于识别任一与各自入口连接的IEEE1394总线的装置,用于识别由通过桥接器连接的多条IEEE1394总线构成的网络中的节点的装置,和用于将所识别总线的总线重置通知给所识别的节点的装置。这一IEEE1394桥接器可以将总线重置的发生通知给与远程控制连接的节点。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基本配置与图1-34中所示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情况相同,因此将不再详述。下面将只描述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符合DPP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可以参考图3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符合DPP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
与第二实施方式类似,当确定了1394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且正常地进行1394数据传送时,节点A1如具有作为上层协议的DPP的数字静止相机就象自身节点一样搜寻1394网络上的支持DPP的打印机设备,以便将图像数据传送到与1394网络连接的打印机,并根据用户的操作或在应用程序的引导下打印出图像数据。
当节点A1读出本地总线A102上各节点的ROM然后通过1394桥接器读出总线B103上各节点的ROM时,节点A1检测到节点B1是作为DPP设备的打印机。假定节点B1包括“远程总线重置”寄存器,而节点不包括这种寄存器。节点B1可以根据节点A1的ROM信息知道这一情况。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当根据图31中所示的格式的总线ID字段和节点ID字段分别将(3FFH)和(3FH)写入到桥接器入口的“通知总线重置”寄存器中时,1394桥接器101的总线重置管理器3304将写节点的总线ID和节点ID存入到与所写入口相应的存储表中。
在作为节点A1的相机找到了节点B1(它是一个打印机,其协议与节点A1所支持的DPP协议相同)后,节点A1根据DPP协议所规定的过程和格式建立与节点B1的连接。为了开始传送应用数据,节点A1利用写事务向节点B1发送一个如图35的①中所示的连接请求。
此时,如图35的②中所示,节点B1根据图31的格式将{(3FFH),(3FFH),(存储命令)}写入1394桥接器的入口A3301的“通知总线重置”寄存器中。
1394桥接器的总线重置管理器将节点B1的总线ID和节点ID存入与入口A相应的存储表中。于是,节点B1利用写事务向节点A1发送一个如图35的③中所示的连接请求响应,并建立连接。
与第二实施方式类似,假定,设备节点A3(图1中所示的108)在图1中所示的网络状态下通过用户操作新近刚连接到总线A102。这一控制的部分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由于又连接了新节点,因此,根据IEEE1394特性将发生总线重置。已接收到总线重置信号的总线A102上的各节点的1394接口层将这一信息通知给上层协议层。同时,一旦发生总线重置,节点就起动一连串总线重置重开始过程如总线重置程序和节点ID确定程序,以便自动分配节点ID。
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在总线A102上的总线重置通知给DPP层之后,根据总线A102上的DPP协议建立了与总线B103上的节点B1(106)的连接并已进行数据传送的节点A1(104)便起动符合DPP协议的总线重置重开始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其连接配置未发生变化的总线B103上不发生总线重置,而在总线A102上发生总线重置时,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不将总线重置信号发送给总线B103。此时,只有与总线A连接的节点如节点A1、A2和A3才起动总线重置重开始处理。作为节点A1的数据传输目标的节点B1和作为节点A2的数据传输目标的节点B2则不起动这种处理。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象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当在总线A102上发生总线重置时已接收到总线重置信号的1394桥接器101在与总线A102连接的入口A3301的节点控制器方执行总线重置处理。总线重置管理器3304利用1394写事务,相继地将包括远程总线的总线ID即经受总线重置的总线A102的总线ID(3FDh)的数据的分组根据“远程总线重置”寄存器的格式写入到寄存器中,这些寄存器安排在存储在存储表3305和3306中的各自节点的地址0240中。同时,总线重置管理器3304还将数据写入到节点B1中,如图35的④中所示。
虽然总线B上不发生总线重置,但通过将总线A102的ID经1304桥接器101写入到各目标节点的“远程总线重置”寄存器中,总线B可以知道在远程总线A上发生了总线重置。
已检测到“远程总线重置”寄存器中的“写”的各节点的1394接口层将远程总线上总线重置的发生和远程总线的总线ID信息通知给上层协议层。
根据总线B103上的DPP协议建立了与总线A102上的节点A1(104)的连接并已进行数据传送的节点B1(106)将检查经受总线重置的远程总线的ID,并确认该远程总线是与作为节点B1的连接目标的节点连接的总线A。于是,节点B1(106)知道连接目标节点即节点A1(104)已起动符合DPP协议的总线重置重开始处理。
节点B1(106)还起动与DPP总线重置处理相应的处理,然后进入接收等待状态,以等待来自节点B1(106)建立了与其连接的节点的重新连接请求命令。这样就确保了在实际发生总线重置后起动总线重置处理的节点A1与连接到不发生总线重置的总线B的节点B1之间的DPP协议处理的一致性。
此后,节点A1将图35的⑤中所示的重新连接请求命令发送给节点B1,而节点B1向节点Al发送图35的⑥中所示的重新连接请求响应,于是重新开始数据通信。
如果在总线B上发生总线重置,那么总线A上的节点A1不知道总线B上发生总线重置。在总线B上的总线重置期间,节点A1的请求由桥接器保存,并且在总线B上的总线重置结束后由桥接器发送到节点B1,如图35的⑦中所示。节点B1向节点A1发送重新连接请求响应,如图35的⑧中所示,并可重新开始数据通信。
由于节占B1可以保持总线重置结束后的一致性,因此,节点B1可以根据节点A1的请求重新开始通信,如图35中所示。
如上所述,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信息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与IEEE1394桥接器连接的第一IEEE1394总线,与第一IEEE1394总线连接的第一节点,与第一IEEE1394总线不同的第二IEEE1394总线,和与第二IEEE1394总线连接的第二节点,第一和第二节点相互通信,其特征在于,第一节点指令与第一IEEE1394总线连接的IEEE1394桥接器监视第一IEEE1394总线上的总线重置和将第一IEEE1394总线上的总线重置通知给第二节点。这种信息通信系统可以将与自身节点连接的总线上的总线重置的发生通知给与远程总线连接的通信对方节点。
在采用同一上层协议执行从某一本地总线上的数据传输节点经1394桥接器到与另一本地总线连接的数据接收节点的数据传送时,如果在某一本地总线上发生总线重置,那么1394桥接器可以将总线重置通知给与远程总线连接的节点。与其他总线连接的接收节点可以检测总线重置,从而保持上层协议层中总线重置处理的一致性。这样使得可在总线之间进行正常的数据通信。图3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配置的框图.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36中所示。1394桥接器A3401通过入口A与总线A连接,并通过入口C1与总线C连接。1394桥接器B3402通过入口B与总线B连接,并通过入口C2与总线C连接。
总线A与节点A1(3403)和节点A2(3404)连接,总线B与节点B1(3405)和节点B2(3406)连接,而总线C与节点C1(3407)和节点C2(3408)连接。
总线A具有总线ID(3FDh),总线B具有总线ID(3FEh),总线C具有总线ID(3FCh)。
第四实施方式的系统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情况相同的组成部分,而1394桥接器具有与图32中所示相同的配置。下面将只描述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象第二实施方式一样,在作为节点A1的相机找到了节点B1(它是一个打印机,其协议与节点A1所支持的DPP协议相同)后,节点A1根据图37中所示的DPP协议所规定的过程和格式建立与节点B1的连接,然后开始传送应用数据。如图37的①中所示,节点A1将{(总线B的总线ID),(节点B1的节点ID),(存储命令)}写入1394桥接器A3401的入口A的“通知总线重置”寄存器中,然后向节点B1发送一个如图37的②中所示的连接请求。根据这一命令,如图37的③中所示,节点B1根据图31的格式将{(总线A的总线ID),(节点A1的节点ID),(存储命令)}写入第二1394桥接器的入口B的“通知总线重置”寄存器中,然后向节点A1发送一个如图37的④中所示的连接请求。
1394桥接器A3401和B3402的总线管理器将这些总线ID和节点ID存入相应的存储表中。
类似地,节点B2(如具有作为上层协议的AV/C协议的数字视频摄象编码器)采用AV/C协议通过1394桥接器A3401和B3402与节点A2一道起动交换AV/C命令。节点B2在图38的①中在第二1394桥接器中执行与图37的①相同的写操作,以便可将总线重置通知给对方节点。然后,节点B2发出如图38的②中所示的AV/C命令,并进入响应等待状态。
已接收到节点B2的命令的节点A2在第一1394桥接器中执行与图38的①相同的写操作,以便可将总线重置通知给对方节点,如图38的③中所示。
假定,设备节点A3(图36中的3409)在这一网络状态下通过用户操作新近刚连接到总线A。由于又连接了新节点,因此,根据IEEE1394特性将发生总线重置。接收到总线重置信号的总线A上的各节点的1394接口层将这一信息通知给上层协议层。同时,一旦发生总线重置,节点就起动一连串总线重置重开始过程如总线重置程序和节点ID确定程序,以便自动分配节点ID。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象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当在总线A上发生总线重置时已接收到总线重置信号的1394桥接器A 3401在与总线A连接的入口A的节点控制器方执行总线重置处理。总线重置管理器利用1394写事务,相继地将包括远程总线的总线ID即经受总线重置的总线A的总线ID(3FDh)的数据的分组根据“远程总线重置”寄存器的格式写入到寄存器中,如图37的⑤中和图38的④中所示,这些寄存器安排在存储在存储表中的各自节点的地址0240中。
这些分组通过总线C和1394桥接器B3402被发送给总线B上的节点。
尽管在总线B上不发生总线重置,然而,通过将总线A的ID写入到各节点的“远程总线重置”寄存器中(这应当通知给1394桥接器B3402的存储器表),总线B可知道在远程总线A上发生了总线重置。
已检测到“远程总线重置”寄存器中的“写”的各节点的1394接口层将远程总线上总线重置的发生和远程总线的总线ID信息通知给上层协议层。
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各节点还执行与总线重置处理相应的处理,以确保上层协议的一致性,如图37的⑥和⑦中或图38的⑤和⑥中所示。
同样,总线B上的总线重置也可以从1394桥接器B3402经总线C和1394桥接器A3401通知给总线A上的节点,从而保持上层协议的一致性。
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通知分组只发送给必须将总线重置通知给它的节点。网络上的业务量并不明显增加,而网络的性能也并不下降。
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信息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与IEEE1394桥接器连接的第一IEEE1394总线,与第一IEEE1394总线连接的第一节点,与第一IEEE1394总线不同的第二IEEE1394总线,和与第二IEEE1394总线连接的第二节点,第一和第二节点相互通信,其特征在于,第二节点指令与第一IEEE1394总线连接的IEEE1394桥接器监视第一IEEE1394总线上的总线重置和将第一IEEE1394总线上的总线重置通知给第二节点。这种信息通信系统可以将与连接对方节点连接的总线上的总线重置的发生通知给与远程总线连接的自身节点。由于自身节点包括保持一致性以防备远程总线上的总线重置的能力,因此,节点可以与连接到远程总线的并且本发明不适用的常规设备进行通信。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配置和连接设备中的相同部分,因此将不再详述。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1394串行总线接口具有与图23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配置,并且各节点的配置ROM具有与图24和25中所示相同的格式。再者,IEEE1394桥接器设备101具有与图32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配置。
第五实施方式与以上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图25中所示的地址0200到地址0400的与串行总线有关的寄存器的区域中的格式具有图39中所示的格式。
第五实施方式与图26和30中所示的与串行总线有关的寄存器相比,使用地址023,而无需地址0240之后的区域。换言之,第五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利用<IEEE1394标准的技术概述>中所述的地址0200到地址0230中的所规定的寄存器进行操作。下面将参照图40和4l描述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操作,这一实施方式采用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如图32中所示的配置的1394桥接器101。
图4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符合直接打印协议(以下称为“DPP”)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图。图41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符合AV/C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的示图。
在总线A和B达到它们的当前连接配置之前,每当又连接一个设备节点,都将在各总线上独立地发生总线重置。一旦发生总线重置,就执行总线重置程序和总线ID确定程序以便自动分配节点ID,并且形成一个新拓扑结构。
然后,在各总线上开始1394数据传送。这些程序的细节如<IEEE1394标准的技术概述>的“(6)发生总线重置后的程序的描述”和“(8)节点ID的分配”中所述,因此不再描述。
尽管该操作随连接节点的连接次序和连接到1394桥接器的总线的连接次序而变,然而,每当连接一个节点都将重复总线重置-1394初始化程序。最后,形成拓扑结构,其中设备A1和A2通过1394桥接器101与总线A连接,而设备B1和B2与总线B连接。
当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了1394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且正常地进行1394数据传送时,节点A1如具有作为上层协议的DPP的数字静止相机就象自身节点一样搜寻1394网络上的支持DPP的打印机设备,以便将图像数据传送到与1394网络连接的打印机,并根据用户的操作或在应用程序的引导下打印出图像数据。
这可以通过读出与网络连接的节点的对方节点的配置ROM来实现。这如图19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具体地说,节点将IEEE1394读事务应用于对方节点,作为读响应,接收到对方节点的ROM内容。
如上所述,在各节点的配置ROM中描述了与1394有关的信息。再者,在实例目录中描述了各节点(如打印机或相机)的基本功能,而在单元目录中描述了上层协议(如AV/C协议或DPP)和软件信息。
当节点A1读出本地总线A上各节点的ROM然后通过1394桥接器读出总线B上各节点的ROM时,节点A1检测到节点B1是作为DPP设备的打印机。
尽管省略了通过1394桥接器的1394事务的细节,但其标准如IEEEp1394.1中所规定。
在作为节点A1的相机找到了节点B1(它是一个打印机,其协议与节点A1所支持的图40中所示的DPP协议相同)后,节点A1根据该DPP协议所规定的过程和格式建立与节点B1的连接。
具体地说,节点A1利用写事务向节点B1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命令,如图40的①中所示。根据这一命令,节点B1向节点A1发送一个如图40的②中所示的连接请求响应。
此时,1394桥接器101跟踪这些节点之间的通信,并将节点B1的总线ID和节点ID的标识集、节点A1的总线ID和节点ID的标识集以及DPP协议存入到连接管理表3105中。
类似地,节点B2(如具有作为上层协议的AV/C协议的数字视频摄象编码器)采用AV/C协议通过1394桥接器与图4l中所示的节点A2一道起动AV/C命令的传输/接收。节点B2发出如图41的①中所示的AV/C命令,并进入响应等待状态。
1394桥接器101跟踪这些节点之间的通信,并将节点B2的总线ID和节点ID的标识集、节点A2的总线ID和节点ID的标识集以及AV/协议存入到连接管理表3105中。
假定,设备节点A3(图1中所示的节点108)在这一网络状态下通过用户操作新近刚连接到总线A。因此,如上所述,将发生总线重置,并且将起动一连串总线重置重开始过程。当总线A上的总线重置通知给DPP层时,根据总线A上的DPP协议建立了与总线B上的节点B1的连接并已进行数据传送的节点A1便起动上述符合DPP协议的总线重置重开始处理。
在其连接配置未发生变化的总线B上,将不发生总线重置。如果在通过1394桥接器101连接的总线A上发生了总线重置,那么总线B将检测到这一情况,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第五实施方式中的1394桥接器10l的特性可避免任何总线重置信号传送到另一总线即总线B。
因此,只有与总线A连接的节点如节点A1、A2和A3才起动总线重置重开始处理。作为节点A1的数据传输目标的节点B1和作为节点A2的数据传输目标的节点B2则不起动这种处理。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1394网络系统中,1394桥接器101包括这样的装置,用于存储含有通过该桥接器建立连接的节点的上层协议的连接信息,和当在某一总线上发生总线重置时通过桥接器执行应当由与另一节点连接的一个节点执行的上层协议层的总线重置重开始处理。
具体地说,当在总线A上发生总线重置时已接收到总线重置信号的1394桥接器101在与总线A连接的节点控制器方执行总线重置处理。同时,1394桥接器101根据存储在连接管理表中的连接信息证实总线A上的起动上层协议层的总线重置重开始处理的节点。
总线A的节点A1将图40的③中所示的重新连接命令发送给节点A1建立了与其连接的节点B1,以便传送数据。1394桥接器不向节点B1发送这一命令,而是代替节点B1向节点A1发送图40的④中所示的重新连接响应。这样就确保了在实际发生总线重置后起动总线重置处理的节点A1与连接到不发生总线重置的总线B的节点B1之间的DPP协议处理的一致性。
根据总线B上的AV/C协议与总线A上的节点A2交换了AV/C命令的节点B2将等待来自节点A2的响应。然而,通信目标节点A2起动符合AV/C协议的总线重置处理,并放弃来自节点B2的命令,这是因为在连接总线A上已发生重置命令。1394桥接器知道来自节点A2的响应未发送给节点B2 102。因此,1394桥接器将远程总线重置之前节点B2发送的并且未接收到其响应的AV/C命令重发给节点A2,如图4l的②中所示。
这样就确保了在实际发生总线重置后起动总线重置处理的节点A2与连接到不发生总线重置的总线B的节点B2之间的AV/C协议处理的一致性。于是,可平稳地执行后续通信控制过程,如图41的③中所示。
如上所述,第五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信息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与IEEE1394桥接器连接的第一IEEE1394总线,与第一IEEE1394总线连接的第一节点,与第一IEEE1394总线不同的第二IEEE1394总线,和与第二IEEE1394总线连接的第二节点,第一和第二节点相互通信,其特征在于,1394桥接器包括用于解释第一与第二节点之间通信所用的上层协议的装置,和用于当在第一IEEE1394总线上发生总线重置时通过桥接器而不是第二节点来执行应当由第二节点执行的处理的装置,和当在第一IEEE1394总线上发生总线重置时,IEEE总线桥接器执行第一节点与IEEE1394桥接器之间一旦发生总线重置时应当执行的处理,从而进行第一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与第一IEEE1394总线上的总线重置无关。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在采用同一上层协议执行从某一本地总线上的数据传输节点经1394桥接器到与另一本地总线连接的数据接收节点的数据传送时,如果在某一本地总线上发生总线重置,那么1394桥接器可以代替远程总线上的节点来执行总线重置重开始处理。
因此,无需将总线重置的发生通知给与其他总线连接的接收节点,就可以保持上层协议层中总线重置处理的一致性。这样可以实现总线之间的正常数据通信。
具体地说,在通过连接设备(如IEEE1394桥接器)连接多个通信控制网(如IEEE1394总线)的系统中,在采用同一上层协议执行从某一通信网的数据传输通信设备经连接设备到与另一通信控制网连接的数据接收通信设备的数据传送时,如果在某一通信控制网中发生网络配置更新请求(如IEEE1394总线重置),那么连接设备可以代替与通信控制网连接的通信设备来执行网络配置更新重开始处理。无需将网络配置更新请求通知给与其他通信控制网连接的接收通信设备,就可以确保上层协议层中网络配置更新请求处理的一致性。这样使得可在通信控制网之间进行正常的数据通信。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一种由多个设备(例如主计算机,接口设备,阅读器,和打印机)构成的系统或一种包括单个设备(如复印机或传真设备)的装置。
甚至可以这样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为系统或装置提供一种存储媒体(存储用于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软件程序代码),并使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出和执行存储在该存储媒体中的程序代码。
在这种情况下,从存储媒体中读出的程序代码本身可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因此存储程序代码的存储媒体可实现本发明。
可用作提供程序代码的存储媒体有软盘,硬盘,光盘,磁光盘,CD-ROM,CD-R,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ROM,等等。
不仅当由计算机执行读出程序代码时,而且当计算机上运行的OS(操作系统)根据这些程序代码的指令执行部分或所有实际处理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
当将从存储媒体中读出的程序代码写入到插在计算机中的功能扩展板或与计算机连接的功能扩展单元的存储器中,并且功能扩展板或功能扩展单元的CPU根据这些程序代码的指令执行部分或所有实际处理时,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
当本发明应用于上述存储媒体时,将与上述流程图相应的程序代码存储在该存储媒体中。
由于在不违背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作出本发明的多种明显不同的实施方式,因此,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其特定的实施方式,而是如附属权利要求书中所述。
权利要求
1.一种与通信控制网连接的信息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重置接收装置,用于当在远程网络中而不是在与信息信号处理装置连接的通信控制网中必须更新网络配置时,一旦发出更新请求,就接收所发出的更新请求的网络识别信息和网络更新通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置接收装置用预定地址作为寄存器,检测该地址处的网络识别信息的“写”,并接收远程网络的网络更新发生通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信控制网包括符合IEEE1394的通信控制总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定寄存器被安排在与符合IEEE1394的各通信控制总线连接的信息信号处理装置的地址空间中的核心CSR体系结构寄存器空间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定寄存器被安排在与符合IEEE1394的各通信控制总线连接的信息信号处理装置的地址空间中的串行总线寄存器空间中。
6.一种通过通信控制网连接多个信息信号处理装置的IEEE1394总线系统中的信息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当在远程网络中而不是在与信息信号处理装置连接的通信控制网中必须更新网络配置时,一旦发出更新请求,就接收所发出的更新请求的网络识别信息和网络更新通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用预定地址作为寄存器,检测该地址处的网络识别信息的“写”,并接收远程网络的网络更新发生通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信控制网包括符合IEEE1394的通信控制总线。
9.一种通过符合IEEE1394的通信控制总线连接多个信息信号处理装置的IEEE1394总线系统中的信息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当通过桥接器连接多条总线,并且在远程总线上而不是在连接总线上发生总线重置时,通知远程总线重置的发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发生总线重置的总线连接的桥接器将含有发生总线重置的总线识别信息的远程总线重置发生通知通知给与另一连接总线连接的信息信号处理装置。
11.一种可通过串行桥接器与串行总线连接的信息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串行桥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的串行总线连接的入口,用于寄存各连接串行总线的串行总线识别信息和连接节点的信息的寄存表;用于监视与各入口连接的串行总线上的总线重置的监视装置;和重新寄存装置,用于当所述监视装置检测到总线重置时,根据新近更新的节点信息重写与检测到总线重置的串行总线相应的寄存表的内容,和通过更新寄存表,可以识别系统配置中的变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串行总线识别信息包括分配给各总线的总线ID,而节点信息包括分配给各节点的节点ID。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寄存表为各总线寄存连接到与总线ID相应的总线的所有节点ID。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串行桥接器还包括通信管理装置,用于管理与连接串行总线连接的节点的通信状态,和当所述监视装置检测到总线重置时,所述监视装置将重新寄存通知给所述重新寄存装置所重写的节点和具有所述通信管理装置所管理的通信状态的节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管理装置包括通信状态写部分,在写部分中可为与该总线连接的各节点写入节点通信状态,和所述通信管理装置通过将通信对方节点的信息写入通信状态写部分中来管理节点通信状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还包括证实装置,该装置可以根据与串行总线连接的节点证实在与通信对方节点连接的总线上发生了总线重置,和如果当所述重新寄存装置检测到与所述监视装置的总线重置的检测相应的重新寄存表的“重写”时,所写的节点与具有所述通信管理装置所管理的通信状态的节点相应,那么所述证实装置将重写与重新寄存相应的所述通信管理装置的节点信息,从而使得可以证实在与通信对方节点连接的总线上发生了总线重置。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串行桥接器包括通知请求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与发生了总线重置的总线连接的节点的对通信对方节点的通知请求;和通知装置,用于根据来自所述通知请求接收装置的通知请求通知通信对方节点。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串行总线包括符合IEEE1394的IEEE1394总线,而串行桥接器包括符合IEEE1394的IEEE1394桥接器。
19.一种可通过串行桥接器连接的信息通信系统中的信息通信方法,该串行桥接器具有分别与不同的串行总线连接的入口和用于寄存节点信息的寄存表,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针对与串行桥接器连接的各串行总线,将连接节点的信息以及串行总线识别信息寄存到寄存表中,监视与各入口连接的串行总线上的总线重置,当检测到总线重置时,根据新近更新的节点信息重写与检测到总线重置的串行总线相应的寄存表的内容,和更新寄存表,从而使得可以识别系统配置中的变化。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串行总线识另信息包括分配给各总线的总线ID,而节点信息包括分配给各节点的节点ID。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寄存表为各总线寄存连接到与总线ID相应的总线的所有节点ID。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当串行总线检测到总线重置时,将与通信对方节点连接的总线上的总线重置通知给与连接到检测到总线重置的串行总线的节点通信的节点。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串行总线连接的节点在与另一节点通信期间将可识别通信对方的节点通信状态存储到与该总线相应的串行桥接器中,从而使得可管理节点通信状态。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串行桥接器根据总线重置后的状态重写与连接到发生了总线重置的总线的节点通信的节点的寄存通信状态,从而使连接节点可以证实在与通信对方节点连接的总线上发生了总线重置。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串行总线包括符合IEEE1394的IEEE1394总线,而串行桥接器包括符合IEEE1394的IEEE1394桥接器。
26.一种信息通信系统,该系统具有可通过串行总线连接一些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控制网,可通过与第一通信控制网的串行总线不同的串行总线连接一些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网,和用于可使第一与第二通信控制网之间通信的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连接设备包括解释装置,用于解释与第一通信控制网连接的第一通信设备和与第二通信控制网连接的第二通信设备之间通信所用的上层协议;和代理装置,用于当在第一通信控制网中必须更新网络配置时代替第二通信设备来执行应当由第二通信设备执行的处理,和第一与第二通信设备可以相互通信,而与第一通信控制网中的网络更新请求无关。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串行总线包括符合IEEE1394的通信控制总线,而连接设备包括符合IEEE1394的IEEE1394桥接器。
28.一种信息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与通信设备连接的第一串行总线,与第一串行总线连接的第一节点,与第一串行总线不同的第二串行总线,和与第二串行总线连接的第二节点,第一与第二节点可以相互通信,其特征在于连接设备包括解释装置,用于解释第一与第二节点之间通信所用的上层协议;和代理装置,用于当在第一串行总线上发生总线重置时代替第二节点来执行应当由第二节点执行的处理,和当在第一串行总线上发生总线重置时,连接设备执行第一节点与连接设备之间一旦发生总线重置时应当执行的处理,从而进行第一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与第一串行总线上的总线重置无关。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串行总线包括符合IEEE1394的通信控制总线,而连接设备包括符合IEEE1394的IEEE1394桥接器。
30.一种信息通信系统中的信息通信方法,该系统具有可通过串行总线连接一些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控制网,可通过与第一通信控制网的串行总线不同的串行总线连接一些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网,和用于可使第一与第二通信控制网之间通信的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连接设备解释与第一通信控制网连接的第一通信设备和与第二通信控制网连接的第二通信设备之间通信所用的上层协议,和当在第一通信控制网中必须更新网络配置时代替第二通信设备来执行应当由第二通信设备执行的处理,从而可使第一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而与第一通信控制网中的网络更新请求无关。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中,串行总线包括符合IEEE1394的通信控制总线,而连接设备包括符合IEEE1394的IEEE1394桥接器。
32.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媒体,该媒体存储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重置接收功能,即当在远程网络中而不是在与连接到通信控制网的信息信号处理装置连接的通信控制网中必须更新网络配置时,一旦发出更新请求,就接收所发出的更新请求的网络识别信息和网络更新通知。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媒体,其特征在于,重置接收功能用预定地址作为寄存器,检测该地址处的网络识别信息的“写”,并接收远程网络的网络更新发生通知。
34.一种包含在桥接器中的计算机可读的存储媒体,它实现这样的功能当通过符合IEEE1394的通信控制总线与多个信息信号处理装置连接的IEEE1394总线系统的多条总线通过桥接器被连接,并且在远程总线上而不是在连接总线上发生总线重置时,将含有发生总线重置的总线识别信息的远程总线重置的发生通知给与通过桥接器连接到这些总线的其他总线连接的信息信号处理装置。
35.一种包含在信息通信系统的连接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的存储媒体,该系统具有可通过串行总线连接一些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控制网,可通过与第一通信控制网的串行总线不同的串行总线连接一些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网,和用于可使第一与第二通信控制网之间通信的连接设备,其中,所述媒体存储计算机程序流,用于实现解释功能,即解释与第一通信控制网连接的第一通信设备和与第二通信控制网连接的第二通信设备之间通信所用的上层协议,和代理功能,即当在第一通信控制网中必须更新网络配置时代替第二通信设备来执行应当由第二通信设备执行的处理,和用于实现第一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而与第一通信控制网中的网络更新请求无关。
36.一种包含在信息通信系统的连接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的存储媒体,该该系统包括与连接设备连接的第一串行总线,与第一串行总线连接的第一节点,与第一串行总线不同的第二串行总线,和与第二串行总线连接的第二节点,第一与第二节点可以相互通信,其中,所述媒体存储计算机程序流,用于实现解释功能,即解释第一与第二节点之间通信所用的上层协议,和代理功能,即当在第一串行总线上发生总线重置时代替第二节点来执行应当由第二节点执行的处理,和用于当在第一串行总线上发生总线重置时,通过执行第一节点与连接设备之间一旦发生总线重置时应当执行的处理,可使第一与第二节点之间进行通信,而与第一串行总线上的总线重置无关。
37.一种包含在信息通信系统的连接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的存储媒体,该系统具有可通过串行总线连接一些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控制网,可通过与第一通信控制网的串行总线不同的串行总线连接一些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网,和用于可使第一与第二通信控制网之间通信的连接设备,其中,所述媒体存储计算机程序流,用于解释与第一通信控制网连接的第一通信设备和与第二通信控制网连接的第二通信设备之间通信所用的上层协议,和当在第一通信控制网中必须更新网络配置时代替第二通信设备来执行应当由第二通信设备执行的处理,从而可使第一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而与第一通信控制网中的网络更新请求无关。
38.一种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的串行总线连接的入口的串行总线桥接器,其中,各所述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与入口连接的串行总线的总线重置;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识别包括多条串行总线的网络中的节点的ID信息,这些串行总线包括与所述入口连接的串行总线,并通过串行总线桥接器互连;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含有识别该网络中的节点的ID信息的控制消息,其中所述控制消息还包括寄存命令或删除命令;其中,各入口如果接收到的控制消息包括寄存命令则将控制消息中的ID信息存储到存储装置中,而如果接收到的控制消息包括删除命令则将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ID信息删除;和发送装置,用于将含有识别检测装置检测到总线重置的串行总线的总线ID信息的通知消息发送给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ID信息所识别的节点中。
39.一种可作为包含有多条通过串行总线桥接器互连的串行总线的网络中的节点进行工作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将含有识别网络中的节点的ID信息的所述控制消息发送给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串行总线桥接器的入口。
40.一种可作为包含有多条通过串行总线桥接器互连的串行总线的网络中的节点进行工作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来自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串行总线桥接器的入口的含有识另串行总线的总线ID信息的控制消息。
41.一种信息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包含有多条通过串行总线桥接器互连的串行总线的网络;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串行总线桥接器;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终端装置;和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装置。
42.一种信息通信系统,其中,在可作为与在包含有多条通过串行总线桥接器连接的串行总线的网络中所含的第一串行总线连接的第一节点进行工作的第一终端装置和可作为与不同于所述第一串行总线的第二串行总线连接的第二节点进行工作的第二终端装置之间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第一串行总线与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串行总线桥接器连接;第一终端装置是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终端装置;第二终端装置是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装置;第一终端装置当它开始通信时将含有识别第二节点的ID信息和寄存命令的控制消息发送给串行总线桥接器的入口中的与第一串行总线连接的入口,而当它结束通信时将含有识别第二节点的ID信息和删除命令的控制消息发送给串行总线桥接器的入口中的与第一串行总线连接的入口;和该入口在第一与第二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期间将识别第二节点的ID信息存储到存储装置中,而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串行总线的总线重置时将含有识别第一串行总线的总线ID信息的通知消息发送给第二终端装置。
43.一种信息通信系统,其中,在可作为与在包含有多条通过串行总线桥接器连接的串行总线的网络中所含的第一串行总线连接的第一节点进行工作的第一终端装置和可作为与不同于所述第一串行总线的第二串行总线连接的第二节点进行工作的第二终端装置之间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第二串行总线与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串行总线桥接器连接;第一终端装置是如权利要求39和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装置;第一终端装置当它开始通信时将含有识别第一节点的ID信息和寄存命令的控制消息发送给串行总线桥接器的入口中的与第二串行总线连接的入口,而当它结束通信时将含有识别第一节点的ID信息和删除命令的控制消息发送给串行总线桥接器的入口中的与第二串行总线连接的入口;和该入口在第一与第二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期间将识别第一节点的ID信息存储到存储装置中,而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串行总线的总线重置时将含有识别第二串行总线的总线ID信息的通知消息发送给第一终端装置。
44.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串行总线桥接器,其特征在于,串行总线符合IEEE1394。
45.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串行总线符合IEEE1394。
46.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串行总线符合IEEE1394。
47.如权利要求41-43中任一所述的信息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串行总线符合IEEE1394。
48.一种信息通信系统的信息通信方法,其中,在可作为与在包含有多条通过串行总线桥接器连接的串行总线的网络中所含的第一串行总线连接的第一节点进行工作的第一终端装置和可作为与不同于所述第一串行总线的第二串行总线连接的第二节点进行工作的第二终端装置之间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第一串行总线与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串行总线桥接器连接;第一终端装置是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终端装置;第二终端装置是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终端装置当它开始通信时将含有识别第二节点的ID信息和寄存命令的控制消息发送给串行总线桥接器的入口中的与第一串行总线连接的入口;第一终端装置当它结束通信时将含有识别第二节点的ID信息和删除命令的控制消息发送给串行总线桥接器的入口中的与第一串行总线连接的入口;和该入口在第一与第二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期间将识别第二节点的ID信息存储到存储装置中,而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串行总线的总线重置时将含有识别第一串行总线的总线ID信息的通知消息发送给第二终端装置。
49.一种信息通信系统的信息通信系统,其中,在可作为与在包含有多条通过串行总线桥接器连接的串行总线的网络中所含的第一串行总线连接的第一节点进行工作的第一终端装置和可作为与不同于所述第一串行总线的第二串行总线连接的第二节点进行工作的第二终端装置之间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第二串行总线与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串行总线桥接器连接;第一终端装置是如权利要求39和40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终端装置当它开始通信时将含有识别第一节点的ID信息和寄存命令的控制消息发送给串行总线桥接器的入口中的与第二串行总线连接的入口;第一终端装置当它结束通信时将含有识别第一节点的ID信息和删除命令的控制消息发送给串行总线桥接器的入口中的与第二串行总线连接的入口;和该入口在第一与第二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期间将识别第一节点的ID信息存储到存储装置中,而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串行总线的总线重置时将含有识别第二串行总线的总线ID信息的通知消息发送给第一终端装置。
50.一种可通过串行桥接器与串行总线连接的信息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串行桥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的串行总线连接的入口,用于寄存各连接串行总线的串行总线识别信息和连接节点的信息的寄存表;用于监视与各入口连接的串行总线上的总线重置的监视装置;和重新寄存装置,用于当所述监视装置检测到总线重置时,根据新近更新的节点信息重写与检测到总线重置的串行总线相应的寄存表的内容,和通过更新寄存表,可以识别系统配置中的变化。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串行总线识别信息包括分配给各总线的总线ID,而节点信息包括分配给各节点的节点ID。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寄存表为各总线寄存连接到与总线ID相应的总线的所有节点ID。
53.如权利要求50-52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串行桥接器还包括通信管理装置,用于管理与连接串行总线连接的节点的通信状态,和当所述监视装置检测到总线重置时,所述监视装置将重新寄存通知给所述重新寄存装置所重写的节点和具有所述通信管理装置所管理的通信状态的节点。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管理装置包括通信状态写部分,在写部分中可为与该总线连接的各节点写入节点通信状态,和所述通信管理装置通过将通信对方节点的信息写入通信状态写部分中来管理节点通信状态。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还包括证实装置,该装置可以根据与串行总线连接的节点证实在与通信对方节点连接的总线上发生了总线重置,和如果当所述重新寄存装置检测到与所述监视装置的总线重置的检测相应的重新寄存表的“重写”时所写的节点与具有所述通信管理装置所管理的通信状态的节点相应,那么所述证实装置将重写与重新寄存相应的所述通信管理装置的节点信息,从而使得可以证实在与通信对方节点连接的总线上发生了总线重置。
56.如权利要求50-55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串行桥接器包括通知请求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与发生了总线重置的总线连接的节点的对通信对方节点的通知请求;和通知装置,用于根据来自所述通知请求接收装置的通知请求通知通信对方节点。
57.如权利要求50-56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串行总线包括符合IEEE1394的IEEE1394总线,而串行桥接器包括符合IEEE1394的IEEE1394桥接器。
58.一种可通过串行桥接器连接的信息通信系统中的信息通信方法,该串行桥接器具有分别与不同的串行总线连接的入口和用于寄存节点信息的寄存表,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针对与串行桥接器连接的各串行总线,将连接节点的信息以及串行总线识别信息寄存到寄存表中,监视与各入口连接的串行总线上的总线重置,当检测到总线重置时,根据新近更新的节点信息重写与检测到总线重置的串行总线相应的寄存表的内容,和更新寄存表,从而使得可以识别系统配置中的变化。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串行总线识别信息包括分配给各总线的总线ID,而节点信息包括分配给各节点的节点ID。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寄存表为各总线寄存连接到与总线ID相应的总线的所有节点ID。
61.如权利要求58-6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当串行总线检测到总线重置时,将与通信对方节点连接的总线上的总线重置通知给与连接到检测到总线重置的串行总线的节点通信的节点。
62.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串行总线连接的节点在与另一节点通信期间将可识别通信对方的节点通信状态存储到与该总线相应的串行桥接器中,从而使得可管理节点通信状态。
63.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串行桥接器根据总线重置后的状态重写与连接到发生了总线重置的总线的节点通信的节点的寄存通信状态,从而使连接节点可以证实在与通信对方节点连接的总线上发生了总线重置。
64.如权利要求58-6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串行总线包括符合IEEE1394的IEEE1394总线,而串行桥接器包括符合IEEE1394的IEEE1394桥接器。
65.一种串行总线桥接器的入口的计算机程序流,该串行总线桥接器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的串行总线连接的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流可使入口具有检测功能,即检测与入口连接的串行总线的总线重置;存储功能,即存储识别包括多条串行总线的网络中的节点的ID信息,这些串行总线包括与所述入口连接的串行总线,并通过串行总线桥接器互连;接收功能,即接收含有识别该网络中的节点的ID信息的控制消息,其中所述控制消息还包括寄存命令或删除命令;其中,各入口如果接收到的控制消息包括寄存命令则通过存储功能来存储控制消息中的ID信息,而如果接收到的控制消息包括删除命令则从存储功能的存储中删除ID信息;和发送功能,即将含有识别检测功能检测到总线重置的串行总线的总线ID信息的通知消息发送给存储功能所存储的ID信息所识别的节点中。
66.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媒体,其特征在于,存储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计算机程序流。
67.一种可通过串行桥接器连接的信息通信系统的计算机程序流,该串行桥接器具有分别与不同的串行总线连接的入口和用于寄存节点信息的寄存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流可使信息通信系统执行如下操作针对与串行桥接器连接的各串行总线,将连接节点的信息以及串行总线识别信息寄存到寄存表中,监视与各入口连接的串行总线上的总线重置,当检测到总线重置时,根据新近更新的节点信息重写与检测到总线重置的串行总线相应的寄存表的内容,和更新寄存表,从而使得可以识别系统配置中的变化。
68.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媒体,其特征在于,存储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计算机程序流。
全文摘要
当多个信息信号处理装置通过IEEE 1394通信控制总线连接,这些总线通过一些桥接器连接,并且在远程总线上而不是在连接总线上发生总线重置时(步骤S1501),通知远程总线重置的发生(步骤S1502,S1505)。因此,即使发生总线重置,也能确保上层协议层中总线重置处理的一致性,从而实现总线之间的正常数据通信。
文档编号H04L12/44GK1327667SQ00802404
公开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31日
发明者福长耕司, 片野清, 中村敦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