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共振发射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15656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量子共振发射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根据量子科学理论研制出来的一种高科技新型仪器-量子共振发射仪。这种仪器是发射有形物质微观世界内的量子波动频率。
本人经过国外九年国内二年的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在取得大量实践经验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发明创造了这种新技术仪器,经过实践验证,量子共振发射仪的发射距离和技术数据可靠,已经应用到医学领域中。
量子共振发射仪工作基本原理世界上任何物质均有磁场,这种磁场是由电子绕原子核旋转产生的磁场,也称为物质的标准磁场。量子共振发射仪,发射的对象就是这种标准磁场产生的微弱电磁波。量子理论认为这种电磁波的特征是由物质的基本粒子构成,它产生的波动频率称为量子波。这种量子波不是以个体存在,而是以不连续性波动方式存在,即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量子共振发射仪的技术指标是任何有形物质都可以放在信号接收板上发射,发射距离为3~70公里。波长的空间尺度为10-4至10-12M之间的多种量子波。传播速度为光速每秒30万公里。
随着量子科学的迅速发展,微观世界内的量子波的相互作用,在物质的研究和生命科学中更为重要。本发明仪器是将量子科学理论应用到多学科领域。
例如一个人在办公室或家中急性发病,昏迷不醒,医生难以诊断病症。采用本发明仪器可以将病人的量子波发射出去,并与远处的量子医学诊断仪器的量子波发生共振则可以诊断出具体病症。诊断项目可达千种。
这项技术将广泛应用到农业、医学、渔业等病虫害的防治上,它操作简单、节省人力和财力,降低成本,是生产绿色食品不可缺少的高科技技术,是防治病虫害突破性技术。


图1工作原理图形(1)本仪器发射接收板上物质量子波图形,用正弦波图形举例说明。
(2)接收物质的量子波图形。
(3)发射的量子波与接收物质的量子波的频率、振幅、相位、相同状态下共振产生的叠加图形。
图2技术方案实施操作程序(1)是信号接收板,将发射物质放在此位置。
(2)是发射天线。
(3)是工作指示灯。
(4)是电源开关。
(5)是量子数值档。
权利要求
1.一种应用量子科学理论研制的新仪器-量子共振发射仪,是将物质微观世界的量子波动频率,或简称量子波,通过解析、转换为传播信号发射到空间或地面,可以有目的地进行传递所需要的信息,这种量子波是不连续波,但是以波动的方式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波,其特征在于世界上任何有生命、无生命的物质均带有微弱的磁场,这种新仪器就是将这种磁场产生的量子波发射到地面或空间,根据各种物质结构的不同、基本粒子种类的多少可发射多种量子波
3.根据权利2所述的量子共振发射仪发射的量子波,其特征是信号接收板接收并发射的波长在10-4~10-12M之间;发射的量子波长不受微米至千米波段的干扰;传播方式主要以地波传递。
4.根据权利2、3所述的量子波发射到地面或空间后与其它相同频率的量子波物质进行共振,以达到有目的地改变对方的物质存在的方式、状态或者确定双方物质是否存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所述量子共振发射仪,其特征在于外部形状为长方形,中间是信号接收板,右侧是发射天线。
6.一种用于共振物质的量子共振发射的使用方法,其步骤包括在信号接收板部位放好发射的物质;将旋钮放在量子刻度上;将天线拉到最高度;打开仪器开关进行发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据量子科学理论研制的高新技术仪器-量子共振发射仪。世界上任何物质都具有波动的特征,能够把物质微观世界的量子波动频率发射到空间并与其它物质的量子波动频率发生共振效应是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属分子结构以下的微观世界研究范畴。该量子共振发射仪可以发射任何有形物质的量子波动频率。量子共振发射仪外观为长方形,信号接收板在中间,右侧有发射天线。它可以应用到防治农业病虫害、医学、通讯等领域。
文档编号H04B10/30GK1366389SQ0110048
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17日
发明者武华文 申请人:武华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