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99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摄像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属于数码设备领域,包括镜筒以及设置于镜筒内的镜片、滤光片和压环,压环为环状且位于滤光片和其中一个镜片之间;压环的内壁包括两个坡面,两个坡面分别为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第一坡面相对于第二坡面更靠近滤光片时为第一状态,第二坡面相对于第一坡面更靠近滤光片时为第二状态,摄像头的光线路径围成的区域为光线区域,压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坡面位于光线区域的外侧,压环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坡面位于光线区域的外侧。压环处于第一状态时和压环处于第二状态时,分别为压环的正装和反装,无论压环正装或反装,压环的坡面均位于光线区域的外侧,不会阻挡光线路径,进而使得摄像头在两种情况下均不会显现黑影。
【专利说明】
一种摄像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数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手机摄像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摄像头。
【背景技术】
[0002]手机摄像头是手机上能够进行拍摄静态图片或短片拍摄的拍摄装置,也是手机的附加功能。
[0003]手机摄像头分为内置式与外置式两种类型,内置式摄像头位于手机的内部,更方便;外置式手机通过数据线或者手机下部接口与数码相机相连,来完成数码相机的一切拍摄功能。
[0004]手机摄像头通常设置有镜筒、镜片和滤光片,现有的部分手机摄像头会出现拍摄出来的影像出现一圈黑影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可以有效改善手机摄像头拍摄过程中出现黑影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7]—种摄像头,包括镜筒以及设置于所述镜筒内的镜片、滤光片和压环,所述镜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的两个所述镜片之间设置遮光片,所述压环为环状且位于所述滤光片和其中一个所述镜片之间;
[0008]所述压环的内壁包括两个坡面,所述坡面的内径由外向内逐渐减小,两个所述坡面分别为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所述第一坡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坡面更靠近所述滤光片时为第一状态,所述第二坡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坡面更靠近所述滤光片时为第二状态,所述摄像头的光线路径围成的区域为光线区域,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坡面位于所述光线区域的外侧,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坡面位于所述光线区域的外侧。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坡面与所述第二坡面的相交部分所在平面为基准面,所述第一坡面与所述第二坡面关于所述基准面对称。第一坡面与第二坡面关于基准面对称,可以有效降低压环的制作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无论压环正装或反装,摄像头的拍摄效果一致,有利于保持质量统一。
[0010]可选的,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坡面的纵向截面为第一线段,所述第一线段的所在直线为第一参考直线,处于所述光线区域边缘的所述光线路径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所述摄像头的中心线为第三参考直线,所述第一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相交,所述第一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所述第一线段的靠近所述第二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线段的远离所述第二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交点为所述第一线段的靠近所述滤光片的端点。
[0012]可选的,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坡面的纵向截面为第二线段,所述第二线段的所在直线为第四参考直线,处于所述光线区域边缘的所述光线路径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所述摄像头的中心线为第三参考直线,所述第四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相交,所述第四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所述第二线段的靠近所述第一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线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
[0013]可选的,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坡面的纵向截面为第三线段,所述第三线段的所在直线为第五参考直线,处于所述光线区域边缘的所述光线路径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所述摄像头的中心线为第三参考直线,所述第五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相交,所述第五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所述第三线段的靠近所述第二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线段的远离所述第二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五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交点为所述第三线段的远离所述滤光片的端点。
[0015]可选的,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坡面的纵向截面为第四线段,所述第四线段的所在直线为第六参考直线,处于所述光线区域边缘的所述光线路径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所述摄像头的中心线为第三参考直线,所述第六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相交,所述第六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所述第四线段的靠近所述第一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线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
[0016]可选的,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坡面的纵向截面为第五线段,处于所述光线区域边缘的所述光线路径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所述第五线段位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上。
[0017]可选的,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坡面的纵向截面为第六线段,所述光线路径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所述第六线段位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上。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摄像头的镜筒、镜片、滤光片等的安装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摄像头的光线路径形成的光线区域可以为圆锥形、圆台形等,压环处于第一状态时和压环处于第二状态时,分别为压环的正装和反装,无论压环正装或反装,压环的坡面均位于光线区域的外侧,不会阻挡光线路径,进而使得摄像头在两种情况下均可以正常拍摄,不会显现黑影;同时也不需要装配人员区分压环的正反面,可以直接进行安装,降低了压环的安装难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一种摄像头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的压环正向放置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的压环反向放置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的正向放置示意图;
[0024]图5为图3的反向放置示意图。
[0025]镜筒101;镜片102;滤光片103;压环104;遮光片105;第一坡面106;第二坡面107;光线路径108;中心线109。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手机摄像头通常设置有镜筒、镜片和滤光片,现有的部分手机摄像头会出现拍摄出来的影像出现一圈黑影的情况。
[0027]如图1、图2所示,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为了固定滤光片及避免滤光片干涉到镜片,一般会在其中滤光片与其中一个镜片之间安装压环,起到定位的功能。而影响出现黑影的根本原因在于压环的错误安放。具体为:手机摄像头产品及其制作工艺非常精密,其零件非常小,压环的实物尺寸直径约4.0-5.0mm,厚度约1mm,压环一般具有两个坡面,即具有正反,设计人员为了防止手机摄像头的光线路径被零件所阻挡,压环内部的坡面沿着光线路径的角度设计。生产线的装配人员很难将压环的正反方向辨识出来,从而导致压环放置错误,进而使得光线路径被压环所阻挡导致摄像头拍摄出来的影像出现一圈黑影。
[0028]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包括镜筒以及设置于镜筒内的镜片、滤光片和压环,镜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的两个镜片之间设置遮光片,压环为环状且位于滤光片和其中一个镜片之间;压环的内壁包括两个坡面,坡面的内径由外向内逐渐减小,两个坡面分别为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第一坡面相对于第二坡面更靠近滤光片时为第一状态,第二坡面相对于第一坡面更靠近滤光片时为第二状态,摄像头的光线路径围成的区域为光线区域,压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坡面位于光线区域的外侧,压环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坡面位于光线区域的外侧。
[0029]摄像头的光线路径形成的光线区域可以为圆锥形、圆台形等,压环处于第一状态时和压环处于第二状态时,分别为压环的正装和反装,无论压环正装或反装,压环的坡面均位于光线区域的外侧,不会阻挡光线路径,进而使得摄像头在两种情况下均可以正常拍摄,不会显现黑影;同时也不需要装配人员区分压环的正反面,可以直接进行安装,降低了压环的安装难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00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5]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的压环正向放置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的压环反向放置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示意图;图4为图3的正向放置示意图;图5为图3的反向放置示意图。
[0036]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包括镜筒101以及设置于镜筒101内的镜片102、滤光片103和压环104,镜片10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三个,三个镜片102依次叠放,即镜片102的边缘相对固定,可以贴合,也可以通过其它部件隔开,相邻的两个镜片102之间设置遮光片105,压环104为环状且位于滤光片103和其中一个镜片102之间。
[0037]压环104的内壁包括两个坡面,坡面的内径由外向内逐渐减小,两个坡面分别为第一坡面106和第二坡面107,第一坡面106相对于第二坡面107更靠近滤光片103时为第一状态,第二坡面107相对于第一坡面106更靠近滤光片103时为第二状态,摄像头的光线路径108围成的区域为光线区域,压环10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坡面106位于光线区域的外侧,压环10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坡面107位于光线区域的外侧。坡面与光线区域的距离最好不要过大。
[0038]第一坡面106与第二坡面107的相交部分所在平面为基准面,第一坡面106与第二坡面107关于基准面对称。
[0039]第一坡面106和第二坡面107的结构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案。
[0040]首先,关于第一坡面106的结构可以为:
[0041]Al方案:压环10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坡面106的纵向截面为第一线段,第一线段的所在直线为第一参考直线,处于光线区域边缘的光线路径108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摄像头的中心线109为第三参考直线,中心线109也可以认为是光线区域的中心线,第一参考直线与第二参考直线相交,第一参考直线与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小于第二参考直线与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第一线段的靠近第二坡面107的一端与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大于第一线段的远离第二坡面107的一端与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
[0042]BI方案:压环10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坡面106的纵向截面为第三线段,第三线段的所在直线为第五参考直线,处于光线区域边缘的光线路径108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摄像头的中心线109为第三参考直线,第五参考直线与第二参考直线相交,第五参考直线与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大于第二参考直线与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第三线段的靠近第二坡面107的一端与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小于第三线段的远离第二坡面107的一端与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
[0043]Cl方案:压环10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坡面106的纵向截面为第五线段,处于光线区域边缘的光线路径108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第五线段位于第二参考直线上。
[0044]同样的,关于第二坡面107的结构可以为:
[0045]A2方案:压环10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坡面107的纵向截面为第二线段,第二线段的所在直线为第四参考直线,处于光线区域边缘的光线路径108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摄像头的中心线109为第三参考直线,第四参考直线与第二参考直线相交,第四参考直线与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小于第二参考直线与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第二线段的靠近第一坡面106的一端与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大于第二线段的远离第一坡面106的一端与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
[0046]B2方案:压环10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坡面107的纵向截面为第四线段,第四线段的所在直线为第六参考直线,处于光线区域边缘的光线路径108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摄像头的中心线109为第三参考直线,第六参考直线与第二参考直线相交,第六参考直线与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大于第二参考直线与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第四线段的靠近第一坡面106的一端与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小于第四线段的远离第一坡面106的一端与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
[0047]C2方案:压环10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坡面107的纵向截面为第六线段,光线路径
108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第六线段位于第二参考直线上。
[0048]上述方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即第一坡面106选用A1、B1、C1方案中的一种,第二坡面107选用A2、B2、C2方案中的一种,当然,优先选用同类方案,即Al与A2方案组合,BI与B2方案组合,Cl与C2方案组合,前提条件是无论压环104正装还是反装,都不能阻挡光线路径108,即压环104始终位于光线区域的外侧。
[0049]其中,Al与A2方案组合时,第一参考直线与第二参考直线的交点为第一线段的靠近滤光片103的端点和/或第四参考直线与第二参考直线的交点为第二线段的靠近滤光片103的端点。
[0050]BI与B2方案组合时,第五参考直线与第二参考直线的交点为第三线段的远离滤光片103的端点和/或第六参考直线与第二参考直线的交点为第四线段的远离滤光片103的端点。这种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中的正确安装方式类似。
[005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入口 ο
[00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摄像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以及设置于所述镜筒内的镜片、滤光片和压环,所述镜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的两个所述镜片之间设置遮光片,所述压环为环状且位于所述滤光片和其中一个所述镜片之间; 所述压环的内壁包括两个坡面,所述坡面的内径由外向内逐渐减小,两个所述坡面分别为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所述第一坡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坡面更靠近所述滤光片时为第一状态,所述第二坡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坡面更靠近所述滤光片时为第二状态,所述摄像头的光线路径围成的区域为光线区域,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坡面位于所述光线区域的外侧,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坡面位于所述光线区域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坡面与所述第二坡面的相交部分所在平面为基准面,所述第一坡面与所述第二坡面关于所述基准面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坡面的纵向截面为第一线段,所述第一线段的所在直线为第一参考直线,处于所述光线区域边缘的所述光线路径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所述摄像头的中心线为第三参考直线,所述第一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相交,所述第一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所述第一线段的靠近所述第二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线段的远离所述第二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交点为所述第一线段的靠近所述滤光片的端点。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坡面的纵向截面为第二线段,所述第二线段的所在直线为第四参考直线,处于所述光线区域边缘的所述光线路径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所述摄像头的中心线为第三参考直线,所述第四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相交,所述第四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所述第二线段的靠近所述第一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线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坡面的纵向截面为第三线段,所述第三线段的所在直线为第五参考直线,处于所述光线区域边缘的所述光线路径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所述摄像头的中心线为第三参考直线,所述第五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相交,所述第五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所述第三线段的靠近所述第二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线段的远离所述第二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交点为所述第三线段的远离所述滤光片的端点。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坡面的纵向截面为第四线段,所述第四线段的所在直线为第六参考直线,处于所述光线区域边缘的所述光线路径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所述摄像头的中心线为第三参考直线,所述第六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相交,所述第六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与所述第三参考直线的夹角,所述第四线段的靠近所述第一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线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的距离。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坡面的纵向截面为第五线段,处于所述光线区域边缘的所述光线路径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所述第五线段位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坡面的纵向截面为第六线段,所述光线路径所在直线为第二参考直线,所述第六线段位于所述第二参考直线上。
【文档编号】H04N5/225GK205726027SQ201620353525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5日
【发明人】王穗满, 黄俊翔
【申请人】广州市全像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