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监听方法

文档序号:759087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监听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中的监听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基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监听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恐怖事件和恶性犯罪事件的发生,国家安全性问题日益凸现出其重要性。目前,电信合法监听作为国家安全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社会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要求,例如日本于2000年8月15日开始实施《通信监听法》,根据该法律,国家机构可以对指定的目标用户,如犯罪嫌疑人的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进行监听和拦截,同时,也要求服务提供商必须向执行机构提供监测其数据及语音线路的手段。
移动通信中监听系统与移动通信网的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监听系统11与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移动交换设备12相连,其中的监听系统11负责目标用户的管理、监听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移动交换设备12负责监视目标用户的活动,并及时上报目标用户的活动信息和通信内容。
基于图1所示的结构,在现有移动通信网络中,对目标用户合法监听的实现一般是通过目标用户标识进行的,也就是说,监听系统是根据目标用户标识设定被监听用户的。对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宽带码分多址(WCDMA)系统,目标用户标识可以是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MSISDN)、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或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对于CDMA系统,该目标用户标识可以是移动索引号(MDN)、IMSI或电子序列号(ESN)。
举个例子来说,预先知道目标用户的MSISDN,就在移动交换设备12中将该MSISDN设置为被监听,并将该MSISDN记录在生成的目标用户列表中;每当移动交换设备进行语音呼叫或数据交换时,先查询目标用户列表,如果发现该用户为被监听用户,则将该用户当前的活动信息和通信内容上报给监听系统。目前,实现在移动通信系统监听的过程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的步骤步骤21~22监听系统根据目标用户标识设定被监听用户,并向移动交换设备发送包含有被监听用户标识的设定目标用户请求;移动交换设备根据监听系统的设定目标用户请求,在移动交换设备内部生成目标用户列表,记录被监听用户的标识及其相关监听属性。
步骤23~24当用户A使用通信服务时,移动交换设备查询目标用户列表,根据用户A的标识判断该用户A是否为被监听用户。如果用户A在移动交换设备中被设置为被监听用户,则移动交换设备在为用户A提供正常通信服务的同时,将该用户A的当前活动信息和通信内容按照所规定的监听属性上报给监听系统;如果用户A未被设置为被监听用户,则移动交换设备只为用户A提供正常的通信服务。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基于用户标识的监听只适用于明确知道目标用户标识的情况,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无法知道目标用户标识,因为更换移动终端和用户识别模块(SIM)卡非常方便,尤其是对于预付费用户。因此,当目标用户觉察自己的活动可能受到监听时,会频繁的更换手机和SIM卡,导致基于用户标识的监听无法发挥实际效果。另外,对于许多犯罪分子来说,其本身的活动是机密的,所以获得其移动终端号码并不容易。
本申请人在《一种基于小区位置的监听方法》的专利申请中,提供了一种针对目标小区进行监听的方法,通过收集目标小区内所有用户的监听信息,监听系统可以不事先知道目标用户的标识,只需要知道目标用户活动的大致地理范围,对该范围内所有用户进行跟踪监听,通过监听系统后台分析收集到的监听信息,就可以根据目标用户语音特征识别和分离出目标用户进行监听;另外,监听系统可以对特定小区的所有用户进行监听,并通过监听系统后台的处理,根据关键特征对收集到的监听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用信息。
在GSM和GPRS网络中,小区更新由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移动交换中心(MSC)等核心网的移动交换设备控制,核心网移动交换设备能够知道手机用户的小区信息。但是在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网络中,手机用户的小区信息放在接入网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中进行维护,小区更新由接入网RNC进行管理,UMTS的核心网移动交换设备不知道手机用户的小区信息,因此基于小区位置的监听方法在UMTS网络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监听方法,使监听系统能够对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指定位置范围的用户进行监听,以完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监听机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监听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a.监听系统根据所需监听的地理范围确定被监听的目标监听区,然后将携带有该目标监听区标识及其对应监听属性的位置监听设定请求发给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交换设备;b.所述移动交换设备收到监听系统发来的位置监听设定请求后,记录该请求中被监听目标监听区的标识及其对应的监听属性;c.当用户使用移动通信服务时,所述移动交换设备查询当前记录的所有被监听目标监听区标识,根据当前用户所属监听区的标识判断当前用户是否属于被监听目标监听区,如果是,则移动交换设备在提供通信服务的同时,将当前用户符合监听属性的信息上报给监听系统;否则,移动交换设备只给当前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移动交换设备生成目标监听区列表,记录所有被监听目标监听区的标识及其对应的监听属性。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监听系统对移动交换设备上报的所有用户信息进行分析,根据目标用户的语音特征识别和分离出属于目标用户的信息;或根据关键特征过滤所有用户数据,采集有效信息。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监听系统根据应用需要随时更新在移动交换设备中所设定的目标监听区或目标监听区的监听属性。
该方法所述的更新设定具体包括监听系统向移动交换设备发送位置监听设定请求,移动交换设备收到该请求后,记录该请求中的监听区标识及其对应的监听属性,并向监听系统返回位置监听设定响应。
该方法所述的更新设定具体包括监听系统向移动交换设备发送位置监听取消请求,移动交换设备收到该请求后,删除自身所记录的该请求中指定的监听区标识及其对应的监听属性,并向监听系统返回位置监听设定响应。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监听系统根据应用需要随时查询在移动交换设备中已设定的目标监听区或目标监听区的监听属性。
该方法所述的查询设定进一步包括监听系统向移动交换设备发送位置监听查询请求,移动交换设备收到该请求后,查找已成功设定的指定目标监听区记录,向监听系统返回查找结果。
该方法所述的查询设定进一步包括监听系统向移动交换设备发送位置监听属性查询请求,移动交换设备收到该请求后,查找指定目标监听区对应的监听属性记录,向监听系统返回查找结果。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移动交换设备根据自身性能设定对指定目标监听区同时监听的用户数量上限。
该方法如果所述移动交换设备为分组交换域的移动交换设备,则所述监听区为路由区或位置区,所述监听区标识为路由区标识或位置区标识;如果所述移动交换设备为电路交换域的移动交换设备,则所述监听区为位置区,所述监听区标识为位置区标识。
该方法所述路由区标识为RAI。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监听方法,以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路由区或位置区等监听区为基本位置单位,监听系统只需指定所需监听地理范围对应的监听区标识,就可以对该指定监听区内的用户进行监听和信息采集。从而实现了在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交换设备不知道小区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实施基于地理位置的监听,完善了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监听机制,使合法监听不仅仅依赖用户标识或小区标识,还能够通过监听区的位置实现监听。
另外,本发明的方法可通过监听系统对所收集到的监听信息进行分析,根据目标用户的语音特征从中识别和分离出所需目标用户,再专门针对该目标用户进行监听,从而提高监听区位置监听的有效性。如此,监听系统还可根据需要对特定地区的所有用户进行监听,然后通过后台处理,根据关键特征对收集到的监听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用的信息。
再有,由于本发明的方法是基于监听区位置的监听,其采用移动通信网络中固有的监听区作为位置监听地理范围的基本单位,从而大大简化了位置监听功能的实现。


图1为移动通信系统中合法监听系统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基于目标用户标识的监听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路由区的监听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位置监听的设定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位置监听的取消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位置监听的查询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中位置监听的属性查询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由于在UMTS网络中,核心网移动交换设备只能知道手机用户的路由区或位置区等监听区的信息,即在分组交换(PS)域核心网移动交换设备知道手机用户的路由区和位置区信息,在电路交换(CS)域核心网移动交换设备知道手机用户的位置区信息。因此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基于路由区或位置区进行监听,是以路由区或位置区的覆盖范围作为监听的地理范围,对指定路由区或位置区内的所有用户进行监听。监听系统先确定需要监听的路由区或位置区标识及其监听属性,然后再将所确定的信息设定到移动交换设备中,移动交换设备记录并保存路由区或位置区标识及监听属性;当移动交换设备进行语音和数据交换时,判断当前提供服务的用户是否属于被监听路由区或位置区,如果是,则根据路由区或位置区监听属性上报该用户的监听信息和通信内容。
以在PS域基于路由区对UMTS网络的移动用户进行监听为例,本发明监听方法的实现过程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的步骤步骤31监听系统根据所需监听的目标地理范围确定该地理范围对应的目标路由区,并将目标路由区的标识及确定的监听属性设定到移动交换设备中,即发送位置监听设定请求给移动交换设备。这里,路由区标识可采用路由区标识(RAI,Routing Area)。
步骤32移动交换设备收到监听系统发来的位置监听设定请求后,记录该请求中所述的被监听路由区标识及其相关的监听属性,此处,可在移动交换设备内部生成一个目标路由区列表用于记录请求中的路由区信息。也就是说,移动交换设备需要生成和维护一个目标路由区列表,用于记录哪些路由区被监听及记录这些被监听路由区的相关监听属性。这里的监听属性是指需要监听信令信息还是语音信息,需要监听单方向的语音还是双方向的语音等等。
步骤33~34当某个用户,如图3所示用户A使用移动通信服务时,移动交换设备在提供语音呼叫和数据交换接续的同时,发起路由区位置监听处理流程,即查询目标路由区列表,根据用户A所属路由区的标识判断该用户A是否落在被监听目标路由区的范围内,若是,则移动交换设备将用户A的监听信息和通信内容根据路由区监听属性上报到监听系统中;否则,移动交换设备只给当前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在PS域或CS域基于位置区的监听流程与上述步骤31~34描述的过程相同,只是相应地用位置区替代流程中的路由区。
一般情况下,一个路由区或位置区内同时通话的用户数不会很多,基于路由区的位置监听对移动交换设备的性能影响不大;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举行比赛、演出或展览时,同一路由区或位置区用户数量较多,移动交换设备可根据自身的性能,考虑对指定路由区或位置区内同时监听的用户数量的上限进行限制。
举例来说,假定当前有三个路由区路由区1、路由区2和路由区3,监听系统设定路由区1和路由区2为当前监听的目标路由区,用户A当前属于路由区2,用户B当前属于路由区3,监听系统设定的路由区监听属性为只监听用户A发出的语音信息。那么,基于路由区的位置监听过程是监听系统先将路由区1和路由区2的标识,以及只监听用户A发出的语音信息的监听属性发送给移动交换设备,移动交换设备生成一个目标路由区列表,该列表中存有路由区1和路由区2的标识;当用户B通信时,移动交换设备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查询目标路由区列表,判断用户B是否属于路由区1或路由区2,由于用户B不在路由区1和路由区2的范围内,则移动交换设备不向监听系统发任何信息。那么,当用户A通信时,移动交换设备查询目标路由区列表,判断用户A是否属于路由区1或路由区2,由于用户A属于路由区2,即用户A在被监听地理范围内,则移动交换设备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向监听系统发送用户A发出的所有语音信息。
步骤31~34是实现基于路由区位置监听的基本过程,但为了提高监听的有效性和准确度,如步骤35所示,还可增加监听系统的后台处理过程,即监听系统通过监听接口随时从移动交换设备中获得指定目标路由区内所有用户的监听信息和通信内容后,对所有收集到的监听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或确定所需的目标用户,再有针对性的监听目标用户的活动。该分析过程可根据目标用户的语音特征进行识别和分离这些数据;也可以根据关键特征对通信数据进行过滤,收集有效信息,比如通过关键词对这些数据进行过滤,分离出敏感信息进行监听。同样,对于基于位置区监听的过程,监听系统也可以进行步骤35所示的后台处理。
在上述监听过程中,监听系统可随时更新所设定的内容,该更新包括监听设定和取消;另外,为了保证监听系统和移动交换设备之间所设定的监听数据保持一致,监听系统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已设定的内容,包括查询设定路由区或查询某路由区的监听属性。
图4至图7分别给出了实现上述更新监听系统与移动交换设备之间需要增加的信令流程。
图4为本发明中位置监听的设定流程,如图4所示,当监听系统需要设定新的被监听路由区或位置区,或需要更新某个路由区或位置区的监听属性时,监听系统向移动交换设备发送位置监听设定请求,该请求中携带有路由区或位置区标识,和所设定的各种监听属性。移动交换设备收到该请求后,记录相应的路由区或位置区标识,和对应的监听属性,并向监听系统返回位置监听设定响应,该响应中携带有设定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如果设定成功,则移动交换设备根据设定信息开始监视并上报指定目标路由区或位置区内所有用户的活动信息。
图5为本发明中位置监听的取消流程,如图5所示,当监听系统不需要再继续监听某个已指定的目标路由区或位置区时,监听系统向移动交换设备发送位置监听取消请求,该请求中携带有要取消路由区或位置区的标识。移动交换设备收到该请求后,从目标路由区或位置区列表中删除该路由区或位置区的全部信息,然后向监听系统返回位置监听取消响应,该响应中携带有设定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如果设定成功,则移动交换设备停止监视并上报该路由区或位置区内所有用户的活动信息。
图6、图7为本发明中位置监听的查询流程,分别用于查询移动交换设备中当前已成功设定的目标路由区或位置区,和某个路由区或位置区的监听属性。如图6所示,当监听系统需要查询移动交换设备中当前有哪些已成功设定的目标路由区或位置区时,监听系统向移动交换设备发送位置监听查询请求,移动交换设备收到该请求后,查找已成功设定目标路由区或位置区的目标路由区或位置区列表,如果查找成功,则向监听系统返回位置监听查询响应,该响应中携带有目标路由区或位置区列表中的路由区或位置区标识,当然也可以携带其它相关信息;如果查找不成功,则向监听系统返回失败信息。当然,监听系统也可以只查找某些指定路由区或位置区是否在移动交换设备中成功设定,移动交换设备可以只返回找到或未找到信息。
如图7所示,当监听系统需要查询移动交换设备中某个或全部已成功设定的目标路由区或位置区的监听属性时,监听系统向移动交换设备发送位置监听属性查询请求,该请求中携带有指定路由区或位置区的标识;移动交换设备收到该请求后,在目标路由区或位置区列表中查找指定目标路由区或位置区的监听属性,如果查找成功,则向监听系统返回位置监听属性查询响应,该响应中携带有指定目标路由区或位置区的监听属性信息,当然也可以携带其它相关信息;如果查找不成功,则向监听系统返回失败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监听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a.监听系统根据所需监听的地理范围确定被监听的目标监听区,然后将携带有该目标监听区标识及其对应监听属性的位置监听设定请求发给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交换设备;b.所述移动交换设备收到监听系统发来的位置监听设定请求后,记录该请求中被监听目标监听区的标识及其对应的监听属性;c.当用户使用移动通信服务时,所述移动交换设备查询当前记录的所有被监听目标监听区标识,根据当前用户所属监听区的标识判断当前用户是否属于被监听目标监听区,如果是,则移动交换设备在提供通信服务的同时,将当前用户符合监听属性的信息上报给监听系统;否则,移动交换设备只给当前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移动交换设备生成目标监听区列表,记录所有被监听目标监听区的标识及其对应的监听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监听系统对移动交换设备上报的所有用户信息进行分析,根据目标用户的语音特征识别和分离出属于目标用户的信息;或根据关键特征过滤所有用户数据,采集有效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监听系统根据应用需要随时更新在移动交换设备中所设定的目标监听区或目标监听区的监听属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更新设定具体包括监听系统向移动交换设备发送位置监听设定请求,移动交换设备收到该请求后,记录该请求中的监听区标识及其对应的监听属性,并向监听系统返回位置监听设定响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更新设定具体包括监听系统向移动交换设备发送位置监听取消请求,移动交换设备收到该请求后,删除自身所记录的该请求中指定的监听区标识及其对应的监听属性,并向监听系统返回位置监听设定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监听系统根据应用需要随时查询在移动交换设备中已设定的目标监听区或目标监听区的监听属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查询设定进一步包括监听系统向移动交换设备发送位置监听查询请求,移动交换设备收到该请求后,查找已成功设定的指定目标监听区记录,向监听系统返回查找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查询设定进一步包括监听系统向移动交换设备发送位置监听属性查询请求,移动交换设备收到该请求后,查找指定目标监听区对应的监听属性记录,向监听系统返回查找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移动交换设备根据自身性能设定对指定目标监听区同时监听的用户数量上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移动交换设备为分组交换域的移动交换设备,则所述监听区为路由区或位置区,所述监听区标识为路由区标识或位置区标识;如果所述移动交换设备为电路交换域的移动交换设备,则所述监听区为位置区,所述监听区标识为位置区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区标识为RAI。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监听方法,包括a)监听系统根据所需监听的地理范围确定被监听的目标监听区,将目标监听区标识及其对应监听属性发给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交换设备;b)移动交换设备收到后,记录被监听目标监听区的标识及其对应的监听属性;c)当用户使用移动通信服务时,移动交换设备查询当前的记录,判断当前用户是否属于被监听目标监听区,如果是,则移动交换设备在提供通信服务的同时,将当前用户符合监听属性的信息上报给监听系统;否则,移动交换设备只提供通信服务。该方法使监听系统实现对通用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基于监听区的位置监听,完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监听机制。
文档编号H04W24/10GK1684529SQ20041003057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2日
发明者罗鹏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