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频制立体声信号调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2910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频制立体声信号调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立体声信号调制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导频制立体声信号调制器。
背景技术
导频制立体声信号调制器应用于各种需要进行导频制调频立体声信号调制的电子设备中,其功能主要是将左右声道的音频信号进行双边带平衡调制,并与导频信号混合,完成调制过程。
在立体声音响及小功率广播发射设备制造技术领域中,以往都是用通用或专用集成电路调制器(例如JRC公司的NJM2035集成电路)来完成上述导频制立体声信号调制过程,采用该种技术制造的导频制立体声信号调制器,其电路结构复杂,造价高,控制使用不灵活。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单片机控制实现导频制立体声调制、具有新型电路结构的导频制立体声信号调制器。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导频制立体声信号调制器包括单片机及外围电路,其特征是单片机取2路IO端口与外围电路的电阻网络连接,外围电路的电阻网络包括四个电阻R1、R2、R3、R4,通过单片机片内ROM中存储的软件程序控制2路IO端口及外围简单电阻网络,以38KHz的速度使左右声道音频信号交替对地导通,并与导频信号混合,实现导频制立体声信号调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单片机并通过软件控制其IO端口及外围简单电阻网络,实现导频制立体声信号调制,具有电路结构简单、造价低、容易控制和使用简单的特点,可替代通用或专用集成电路调制器用于各类需要调频立体声信号调制发射的设备中。


图1本实用新型电路图,并作为说明书摘要附图。
图2单片机软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电路,采用AT89c51单片机,单片机时钟电路引脚XTAL1和XTAL2外接由C1、C1、P1组成单片机晶体时钟电路;IO1、IO2、IO3分别为该单片机的P1.1、P1.2、P1.3,其中IO1、IO2、连接到由R1、R2、R3、R4组成的电阻网络;单片机复位信号输入端RST连接R6、C4组成的复位电路;电阻网络的R、L端口分别为左右声道输入端,用于输入音频信号,IO1、IO2、IO3为单片机IO端口,支持漏级开路或漏级负载为电阻,其中IO1、IO2由程序控制作为漏级开路输出,交替对地导通,切换频率为38KHz,IO3由软件控制输出19K方波信号作为导频信号通过R5、C3混入立体声调制信号中,通过以上电路即可产生完整的导频制立体声复合信号。
R1、R2、R3、R4为5K电阻,R5为270K电阻,C3为200pF电容,P1为19M晶体,C1、C2为20pF电容,R6为1K电阻,C4为20uF电容。
如图2所示的单片机软件流程,对单片机软件的控制过程描述如下1.开始;单片机复位;2.初始化IO1、IO3置0、IO2置1对相应的单片机输出端口设置初始状态;3.延时一段循环延时程序,延时的计算方法13.1573uS-(IO1、IO2取反所需时间);4.用取反指令控制IO1、IO2取反;5.延时一段延时程序,延时的计算方法13.1573uS-(IO1、IO2、IO3取反所需时间+程序跳转至3所需时间)6.用取反指令控制IO1、IO2、IO3取反。
通过以上流程实现IO1、IO2,交替对地导通,切换频率为38KHz,IO3输出19K方波信号作为导频信号源。
权利要求1.一种导频制立体声信号调制器包括单片机及外围电路,其特征是单片机取2路IO端口与外围电路的电阻网络连接,通过单片机片内ROM中存储的软件程序控制2路IO端口及外围简单电阻网络,以38KHz的速度对左右声道音频信号交替对地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频制立体声信号调制器,其特征是外围电路的电阻网络包括四个电阻R1、R2、R3、R4。
专利摘要一种导频制立体声信号调制器,其特征是单片机取2路IO端口与外围电路的电阻网络连接,通过单片机片内ROM中存储的软件程序控制2路IO端口及外围简单电阻网络,以38KHz的速度使左右声道音频信号交替对地导通,并与导频信号混合,它采用单片机并通过软件控制其IO端口及外围简单电阻网络,实现导频制立体声信号调制,具有电路结构简单、造价低、容易控制和使用简单的特点,可替代通用或专用集成电路调制器用于各类需要调频立体声信号调制发射的设备中。
文档编号H04H1/00GK2759067SQ20042005601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3日
发明者高宇海, 高宇峰, 潘大成 申请人:高宇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