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290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导航键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如今的手机已从单纯的通话工具转变为一种多功能装置。人们不仅用它打电话,而且通过它进行发送短信、浏览网页、收发邮件以及玩游戏等多项操作。无庸置疑,移动终端功能的增加无疑极大程度的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同时也带给人们许多新的问题。
现有的比较常见的一种终端键盘设置为包括数字键、导航键以及必要的功能键的键盘位于手机朝向用户的一面,使得用户在输入的同时能够看到手机屏幕所显示的内容。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使得人们可以看着键盘进行输入。而另一方面,这样的设置也使得人们几乎倾向于使用大拇指进行所有的按键输入,而极少使用其它手指。尤其是短信业的兴起更造就了“拇指一族”(“拇指一族”就是指靠拇指操作手机按键输入电子邮件或短信内容的人)的出现。而对于“拇指一族”来说,由于频繁进行收发短信等操作,需要大拇指长时间不断地按动键盘,而极易造成大拇指关节过度劳损。而且据研究表明,这种现象长期发展下去将会导致拇指肌腱劳损和拇指下端与手掌相连部分腱鞘的损伤。另外这样将几乎所有的按键设置在终端的一个朝向面上,也不符合移动终端向小型化发展的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能够实现在保证移动终端正常按键操作的前提下,减轻大拇指按键的负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键盘,至少包括一个移动终端显示屏和一个控制模块,所述移动终端在除其显示屏所属平面以外的位置进一步包括一个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与所述移动终端内的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控制光标或鼠标图标在移动终端显示屏上移动。
所述操作装置位于移动终端背部或者折叠终端的翻盖外面。
所述操作装置位于移动终端背部的上半部。
所述操作装置为一组移动终端的键盘背部导航装置。所述导航装置通过移动终端内的导航装置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在显示屏所属平面进一步包括正面导航装置,所述背部导航装置与正面导航装置并接,并与所述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移动终端在显示屏所属平面进一步包括正面导航装置,所述背部导航装置与正面导航装置分别与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两个输入相连,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出与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在显示屏所属平面进一步包括正面导航装置,导航装置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导航装置控制模块和第二导航装置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背部导航装置与第一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入相连,正面导航装置与第二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入相连,第一导航装置控制模块和第二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出并接至控制模块的同一输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两个导航装置控制模块所传送信号的格式来区分正面和背部信号。
所述移动终端在显示屏所属平面进一步包括正面导航装置,导航装置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导航装置控制模块和第二导航装置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背部导航装置与第一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入相连,正面导航装置与第二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入相连,第一导航装置控制模块和第二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出分别连至控制模块的两个输入,所述控制模块根据两个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入信号区分正面和背部信号。
所述背部导航装置为一组移动终端的键盘导航键。所述导航键至少包括上、下、左、右四个按键。所述上、下、左、右方向的按键在手机背部平面上分别作一定角度的旋转。
所述移动终端在显示屏所属平面进一步包括正面导航装置,所述正面导航装置为一组正面导航键,所述键盘导航键的各个按键分别与所述正面导航键的相应按键并接。
所述键盘导航键的各个按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键盘扫描矩阵中扩展的相应按键连接。
所述背部导航装置为背部鼠标感应板,所述正面导航装置为正面鼠标感应板,所述导航装置控制模块为鼠标控制模块。
所述背部导航装置为背部操纵杆,所述正面导航装置为正面操纵杆,所述导航装置控制模块为操纵杆控制模块。
本实用新型在移动终端除其显示屏所属平面以外的位置例如手机背面或者机体侧面等设置一个操作装置,通过该操作装置来控制光标或鼠标图标在移动终端显示屏上移动,而该操作装置既可以设置为一个用于控制光标上下左右移动的导航键,也可以是一个控制鼠标图标移动和光标定位的鼠标感应板,也可以是一个用于控制光标上下左右移动的或控制鼠标图标移动和光标定位的操纵杆等等。一方面,由于可以通过食指对该操作装置进行操作而实现控制光标的移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拇指的按键负担。而另一方面由于该背部操作装置完全能够实现正面导航键、鼠标感应板或者操纵杆的功能,因此可以通过用该背部操作装置取代终端正面的相应按键来将终端正面按键所占据的面积释放出来,从而为手机显示屏幕留出更多的空间。


图1a示出了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键盘导航键时,移动终端的后投影视图;
图1b示出了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键盘导航键时,移动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该图中,背部导航键的按键功能是通过在终端已有键盘矩阵模块中增加相应的按键来实现;图1c示出了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键盘导航键时,移动终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在该图中,背部导航键是通过在移动终端内部,增加一个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扩展键盘控制模块实现的;图1d示出了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键盘导航键时,移动终端的一种电路连接图。在该图中,背部导航键独立于正面按键键盘矩阵,并通过扩展键盘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移动终端可以区分对应的正面和背部按键。图中所示的背部按键分别为Left’、Right’、Up’、Down’、OK’;图1e示出了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键盘导航键时,移动终端的另一种电路连接图。在该图中,背部导航键独立于正面按键键盘矩阵,并通过扩展键盘控制模块来与控制模块相连。终端可以区分对应的正面和背部按键。图中所示的背部按键分别为Left’、Right’、Up’、Down’、OK’;图1f示出了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键盘导航键且移动终端正面不设置导航键时,移动终端的电路连接图。图中所示的背部按键分别为Left、Right、Up、Down、OK;图1g示出了背部操作装置作为键盘导航键且移动终端正面同时设置导航键时的移动终端电路图。在该图中,通过在键盘矩阵中增加相应的背部导航键来实现。终端可以区分对应的正面和背部按键。图中所示的背部按键分别为Left’、Right’、Up’、Down’、OK’;图1h示出了背部操作装置作为键盘导航键且移动终端正面同时设置导航键时的移动终端电路图。手机背部导航键和手机对应的正面的导航键接入到相同的行线和列线上,按压背部导航键和按压对应的正面导航键效果完全一样。终端不区分正面和背部按键信号。图中所示的背部按键分别为Left’、Right’、Up’、Down’、OK’;
图2a示出了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移动终端鼠标感应板时,移动终端的后投影视图;图2b示出了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移动终端鼠标感应板时,移动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此时,正面感应板和背面感应板的信号输出端并接连接到移动终端内鼠标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此时鼠标控制模块不区分正面和背部鼠标信号;图2c示出了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移动终端鼠标感应板时,移动终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此时正面感应板和背面感应板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到移动终端内鼠标控制模块的两个信号输入端,此时鼠标控制模块可以区分正面和背部鼠标信号;图2d示出了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移动终端鼠标感应板时,移动终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此时正面感应板和背面感应板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两个鼠标控制模块连接,且这两个鼠标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并接到一起接入到移动终端的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此时移动终端的控制模块通过两个鼠标控制模块所传送信号的格式来区分正面和背部鼠标信号。例如,在一个鼠标控制模块发送给控制模块的信号帧里加入一个“0”标志,而在另一个鼠标控制模块发送给控制模块的信号帧里加入一个“1”标志,这样控制模块就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志区分出不同鼠标控制模块发送的信号,进而区分正面鼠标信号和背部鼠标信号;图2e示出了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移动终端鼠标感应板时,移动终端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此时正面感应板和背面感应板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两个鼠标控制模块连接,而这两个鼠标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到控制模块的两个信号输入端,控制模块根据不同的信号输入端来区分正面和背部鼠标信号;图3a示出了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操纵杆时,移动终端的后投影视图;图3b示出了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操纵杆时,移动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此时,正面操纵杆和背部操纵杆的信号输出端并接连接到移动终端内的操纵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操纵杆模块不区分正面和背面操纵杆信号;图3c示出了背部操作装置作为移动终端操纵杆时,移动终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此时,正面操纵杆和背部操纵杆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到移动终端内的操纵杆模块的两个信号输入端,操纵杆模块可以区分正面和背面的操纵杆信号;图3d示出了背部操作装置作为移动终端操纵杆时,移动终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此时正面操纵杆和背部操纵杆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移动终端内的两个操纵杆模块相连,且这两个操纵杆模块的信号输出线并接接入到移动终端内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此时移动终端的控制模块通过两个鼠标控制模块所传送信号的格式来区分正面和背部操纵杆信号。例如,在一个操纵杆模块传送给控制模块的信号帧里加入一个“0”标志,而在另一个操纵杆模块发送给控制模块的信号帧里加入一个“1”标志,这样控制模块就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志区分出不同操纵杆模块发送的信号,进而区分正面操纵杆信号和背部操纵杆信号;图3e示出了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移动终端操纵杆时,移动终端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此时正面操纵杆和背部操纵杆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操纵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相连,而两个操纵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到控制模块的两个信号输入端,控制模块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端来区分正面和背部操纵杆信号;图4a示出了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操纵杆,且该操纵杆位于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翻盖外部时,移动终端的投影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在移动终端的背部设置一个操作装置,实现通过大拇指以外的其它手指对移动终端的导航操作或者光标控制。
在移动终端的背部设置的操作装置可以是一个用于控制光标上下左右移动的导航键,也可以是一个控制鼠标图标移动和光标定位的鼠标感应板,也可以是一个用于控制光标上下左右移动的或控制鼠标图标移动和光标定位的操纵杆等等。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当背部操作装置为移动终端的键盘导航键时,该移动终端的后投影视图如图1a所示,如图1a所示,作为一个较佳实施方案,可以将操作键设置在移动终端背部适合食指触摸的位置,而且还可以在该操作键上设置上、下、左、右四个箭头来标示控制光标在移动终端屏幕上移动的相应方向。对于折叠式移动终端,该导航键也可以设置在翻盖外面,从而比较适合手掌较大的人,或者是食指较为长的人操作。
当设置该背部键盘导航键时,考虑到在人手抓握手机且通过其食指操作手机背部导航键时,食指指尖的伸缩并不是朝着正上或正下方向运动的,而是和上下方向有一个偏离的夹角。因此,在设置该背部导航键时,可以将上下左右方向的按键在手机背部平面上作一定角度的旋转,从而使得用户在抓握手机时,能够通过伸缩食指指尖而能够比较自然地触摸到该背部导航键的上下按键。对于背部操作装置为鼠标或操纵杆的情况,也可以作类似的处理,此处不再赘述。
当背部操作装置设置作为键盘导航键时,移动终端的一种结构,如图1b所示,将设置在移动终端背部的操作键通过键盘控制电路与移动终端内部的控制模块连接。该控制模块为移动终端内实现中央控制功能的CPU控制电路,比如,可以为集成了CPU的基带芯片,或者为一般的基带芯片。
当背部操作装置设置为键盘导航键时,移动终端的第二种结构如图1c所示,在移动终端内部增加一个扩展键盘模块,然后将设置在移动终端背部的操作键通过该扩展键盘模块与移动终端内部的控制模块相连。
在将背部操作装置设置为键盘导航键时,在移动终端的正面则既可以设置相应的导航键,也可以不设置导航键。
在设置正面导航键的情况下,只需将背部导航键与相应方向的正面导航键并接即可,这种情况下的电路图如图1h所示,如图1h所示,背部导航键上,设置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按键以及确认(OK)按键,它们分别与设置于移动终端正面的相应导航按键并接,从而使得用户通过操作背面的按键即能够实现与操作正面相应按键相同的效果。
也可以如图1g所示,采取在移动终端的键盘扫描矩阵中扩展相应按键的方式实现(目前常用的系统支持的键盘扫描阵列为8*4,总共可以支持32个按键。每一个行和列的交点代表了一个按键。)这样设置的背部导航键的各个按键就可以通过软连接或者硬连接的方式分别连接于移动终端的键盘扫描矩阵中扩展的相应的行信号线和列信号线上,此时需要在移动终端的键盘矩阵上增加相应的按键元素。
如果选择在移动终端正面不设置导航键,则只需将背部导航键直接与相应的键盘控制电路连接即可,此时移动终端内部的电路连接关系与现有技术完全一样,具体如图1f所示。
在正面设置导航键的情况下,背部导航键也可以独立于正面按键键盘矩阵,并通过扩展键盘控制模块来与控制模块相连,此时可以将该扩展控制模块设置为将背部导航键的各操作按键的信号输出端并行与移动终端的控制模块相连。终端可以区分对应的正面和背部按键。如图1e所示。
在正面设置导航键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即如图1d所示,将扩展键盘控制模块设置为一个独立于正面按键键盘矩阵的子键盘矩阵的形式,然后通过相应的行信号线和列信号线与控制模块相连。终端可以区分对应的正面和背部按键。
当背部导航键通过扩展键盘控制模块和控制模块相连时,可以将该扩展键盘控制模块集成设置于控制模块内来实现。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将背部操作装置设置为键盘导航键时的实施例,下面说明将背部操作装置设置为鼠标感应板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将移动终端的背部操作装置设置为移动终端的鼠标感应板或感应垫时,该移动终端的后投影视图如图2a所示,如图2a所示,作为一个较佳实施例,可以将该操作装置设置为一个感应板,且该感应板位于移动终端背部适合食指触摸的位置,从而可以通过令食指在该感应板上进行滑动、点击等相关操作而控制移动终端屏幕上鼠标图标的移动和光标的定位操作。当然,也可以通过移动鼠标图标功能移动鼠标图标到相应要选择的菜单或按钮,通过正面确认键来选中相应的菜单或按钮。这样,鼠标可以不设置点击选中功能。对于折叠式移动终端,该鼠标感应板也可以设置在翻盖外面,从而适于手掌比较大,或者食指较长的人操作。
在将背部控制键设置为鼠标感应板时,移动终端的一种结构,如图2b所示,即鼠标感应板的输出引线通过移动终端内的鼠标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当移动终端正面设置有鼠标感应板时,则直接将该操作装置的输出引线与正面鼠标感应板的输出引线并接,然后通过终端内的鼠标控制模块连接到CPU控制电路上。
在将背部控制键设置为鼠标感应板时,移动终端的第二种结构,如图2c所示,即在鼠标控制模块上设置两个信号输入端,正面感应板和背面感应板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到移动终端内鼠标控制模块的两个信号输入端,此时鼠标控制模块可以对传入的信号加以区分,从而可以通过软件来控制背部鼠标功能的开启和关闭。
在将背部控制键设置为鼠标感应板时,移动终端的第三种结构,如图2d所示,即正面感应板和背面感应板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两个鼠标控制模块连接,且这两个鼠标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并接到一起接入到移动终端的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此时移动终端的控制模块通过两个鼠标控制模块所传送信号的格式来区分正面和背部鼠标信号。例如,在一个鼠标控制模块发送给控制模块的信号帧里加入一个“0”标志,而在另一个鼠标控制模块发送给控制模块的信号帧里加入一个“1”标志,这样控制模块就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志区分出不同鼠标控制模块发送的信号,进而区分正面鼠标信号和背部鼠标信号。从而,实现通过软件控制正面或背部鼠标功能。
在将背部控制键设置为鼠标感应板时,移动终端的第四种结构,如图2e所示,即将正面感应板和背面感应板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两个鼠标控制模块连接,而这两个鼠标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到控制模块的两个信号输入端,控制模块根据不同的信号输入端来区分正面和背部鼠标信号。
而如果移动终端正面不设置鼠标感应板,则直接将背部鼠标感应板的输出引线连接与鼠标控制模块相应的信号输入端即可。其电路连接关系与现有技术完全一样,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鼠标控制模块既可以如上所述,与控制模块独立设置,也可以集成设置于移动终端的控制模块内来实现。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将背部操作装置设置为键盘鼠标感应板的实施例,下面说明将背部操作装置设置为操纵杆时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设置一个背部操作装置作为终端的操纵杆。该移动终端的后投影视图如图3a所示,如图所示,作为一种较佳实施方案,可以将该操作装置设置为一个移动终端操纵杆状,并且位于移动终端背部适合食指触摸的位置,从而可以通过手动控制该背部操纵杆而控制移动终端屏幕上光标的移动,或鼠标图标的移动和光标的定位操作,比如通过垂直按压操纵杆可以执行点击选中操作。对于折叠式移动终端,该操纵杆也可以设置在翻盖外面,从而适于手掌比较大,或者食指较长的人操作。
当移动终端正面不设置正面操纵杆,而只设置背部操纵杆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操纵杆输出引线通过移动终端内的操纵杆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其电路连接关系与现有技术完全一样,此处不再赘述。
当移动终端正面设置有操纵杆时,则可以如图3b所示,直接将该操纵杆的输出引线与正面操纵杆的输出引线并接即可,然后通过终端内的操纵杆控制模块连接到控制模块上。这样,操纵杆模块不对传入的信号加以区分。
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移动终端操纵杆时,移动终端的第二种结构,如图3c所示,正面操纵杆和背部操纵杆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到移动终端内的操纵杆模块的两个不同的信号输入端,操纵杆模块可以区分正面和背面的操纵杆信号。从而可以实现软件控制开关背部操纵杆功能。
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移动终端操纵杆时,移动终端的第三种结构,如图3d所示,正面操纵杆和背部操纵杆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移动终端内的两个操纵杆模块相连,且这两个操纵杆模块的信号输出线并接接入到移动终端内控制模块的一个信号输入端。此时移动终端的控制模块通过两个操纵杆模块所传送信号的格式来区分正面和背部操纵杆信号。例如,在一个操纵杆模块传送给控制模块的信号帧里加入一个“0”标志,而在另一个操纵杆模块发送给控制模块的信号帧里加入一个“1”标志,这样控制模块就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志区分出不同操纵杆模块发送的信号,进而区分正面操纵杆信号和背部操纵杆信号。从而,方便软件控制各个操纵杆的功能实现。
当背部操作装置作为移动终端操纵杆时,移动终端的第四种结构,如图3e所示,正面操纵杆和背部操纵杆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操纵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相连,而两个操纵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到控制模块的两个信号输入端,控制模块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端来区分正面和背部操纵杆信号。
以上操纵杆模块既可以如上所述,与控制模块独立设置,也可以集成设置于移动终端的控制模块内来实现。
上述控制模块可以是移动终端的基带模块。实际实现时,可以由基带芯片来实现。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终端,至少包括一个移动终端显示屏和一个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在除其显示屏所属平面以外的位置进一步包括一个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与所述移动终端内的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控制光标或鼠标图标在移动终端显示屏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位于移动终端背部或者折叠终端的翻盖外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位于移动终端背部的上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为一组移动终端的背部导航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装置通过移动终端内的导航装置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在显示屏所属平面进一步包括正面导航装置,所述背部导航装置与正面导航装置并接,并与所述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在显示屏所属平面进一步包括正面导航装置,所述背部导航装置与正面导航装置分别与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两个输入相连,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出与控制模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在显示屏所属平面进一步包括正面导航装置,导航装置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导航装置控制模块和第二导航装置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背部导航装置与第一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入相连,正面导航装置与第二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入相连,第一导航装置控制模块和第二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出并接至控制模块的同一输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两个导航装置控制模块所传送信号的格式来区分正面和背部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在显示屏所属平面进一步包括正面导航装置,导航装置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导航装置控制模块和第二导航装置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背部导航装置与第一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入相连,正面导航装置与第二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入相连,第一导航装置控制模块和第二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出分别连至控制模块的两个输入,所述控制模块根据两个导航装置控制模块的输入信号区分正面和背部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导航装置为一组移动终端的键盘导航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键至少包括上、下、左、右四个按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左、右方向的按键在手机背部平面上分别作一定角度的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0、11或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在显示屏所属平面进一步包括正面导航装置,所述正面导航装置为一组正面导航键,所述键盘导航键的各个按键分别与所述正面导航键的相应按键并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导航键的各个按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键盘扫描矩阵中扩展的相应按键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导航装置为背部鼠标感应板,所述正面导航装置为正面鼠标感应板,所述导航装置控制模块为鼠标控制模块。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导航装置为背部操纵杆,所述正面导航装置为正面操纵杆,所述导航装置控制模块为操纵杆控制模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在除其显示屏所属平面以外的位置进一步包括一个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与所述移动终端内的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控制光标或鼠标图标在移动终端显示屏上移动。而该操作装置既可以设置为一个用于控制光标上下左右移动的导航键,也可以是一个控制鼠标图标移动和光标定位的鼠标感应板,也可以是一个用于控制光标上下左右移动的或控制鼠标图标移动和光标定位的操纵杆等等。由于该操作装置完全能够实现正面导航键、鼠标感应板或者操纵杆的功能,因此可以通过用该操作装置取代终端正面的相应按键来将终端正面按键所占据的面积释放出来,从而为手机显示屏幕留出更多的空间。
文档编号H04M1/725GK2783668SQ20042005597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1日
发明者王正伟, 吴古政, 刘常志, 刘震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