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出音口供使用的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10713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双出音口供使用的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出音口供使用的耳机,特别是一种可选择中高音出音口或中低音出音口来供选择使用的耳机。
背景技术
传统耳机的典型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一塑料壳体A具有一开口的空腔A1;喇叭单体B装置入该空腔A1中;一网罩C将空腔A1遮住,为实现音波对不同的频率产生振幅增强效果,分别在塑料壳体A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调音孔A2,以增进频率共振的效果,声音从喇叭单体B输出时其音质频率不致于太高,亦指音质不致于太尖锐。
然而由于塑料壳体A的空腔A1空间有限,其频率共振所产生的空腔响应有限,故耳机所输出的音波频率,始终处于中、高音阶,无法提供给使用者属于中低音响的听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出音口供使用的耳机,在喇叭单体后方形成一预定长度的空腔管体,该空腔管体的后方形成一中低音响的出音口,使中低音响得从该出音口输出。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出音口供使用的耳机,使用者可选择使用中高音响输出的出音口供使用,亦可选择使用中低音响输出的出音口供使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双出音口供使用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腔壳体,其双侧分别设有至少二个的左、右开口,左、右开口之间设有预定长度的空腔管体;喇叭单体,嵌于左开口中;遮住左开口的左网罩;遮住右开口的右网罩;其中,喇叭单体所产生的部分音波能量在空腔管体中进行共振响应,并从右网罩方向输出,喇叭单体所产生的部分音波能量从左网罩方向输出。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能够大大提升声音的真实性以及中低音的输出功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另件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发明的断面图;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断面图;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断面图;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断面图;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断面图;图7为传统耳机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传统耳机的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空腔壳体10;左开口12;圆锥壳121、141;调音孔122;空腔管体13;右开口14;小歧管18;喇叭单体20;前网面22;后壁面24;左网罩30;右网罩40;音波能50、60;中腔壳体70;中腔空间75;内径d、D;电线S。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出音口供使用的耳机,包括空腔壳体10,双侧分别设有至少二个的左、右开口12、14,左、右开口12、14之间设有预定长度的空腔管体13;喇叭单体20,嵌于左开口12中;左网罩30,将左开口12遮住;右网罩40,右开口14遮住;喇叭单体20所产生的部分音波能量在空腔管体13中进行共振响应,并从右网罩40方向输出,喇叭单体20所产生的部分音波能量从左网罩30方向输出。
空腔管体13中设一小歧管18,供喇叭单体20的导电电线S从该小歧管18导出,该小歧管18可由可塑性的材料构成。
左、右开口12、14的口缘边分别形成较大直径的圆锥壳121、141。
喇叭单体20嵌掣于右开口14中。
喇叭单体20可设置于空腔管体13的适当段落的空腔中(如图5所示)喇叭单体20的后壁面24相对应于左网罩30,前网面22对应于右网罩40(如图6所示)。
喇叭单体20的后壁面24可相对应于右网罩40,前网面22对应于左网罩30(如图2、图5所示)。
空腔管体13及空腔壳体10由金属材料制成,在整个空腔壳体10上的适当位置钻设有调音孔122。
请继续参见图1、图2,喇叭单体20可建构于左开口12亦可选择建构于右开口14中,喇叭单体20发音时,其音波能量的振动输出方向不限制于喇叭单体20的前网面22,其振动的音波也从喇叭单体20的后壁面24输出并传递到空腔管体13中,空腔管体13的长度与内径的多寡是依据音压源功率的大、小而设计,当振动的音波能50在空腔管体13中藕合并形成共振时,产生共振频率,其原理如同亥姆霍茨(Helmholtz)空腔共振器,依据空腔管体13内部空间形状大、小的不同,可对不同频率产生振幅增强效果,其原理如鼓的乐器,使所产生的音波会被人耳定义为中低音,而且借着音波能量在空腔管体13内部中共振补强频率响应,可提升真实声音讯号的传递,因此藕合与共振后的音波能50从右开口14及右网罩40方向输出。反观从喇叭单体20其前网面22输出的音波能60大部分音波均未经空腔共振,其音波被人耳定义为中高音带,直接从左网罩30方向输出。
故从左网罩30方向输出的音波能60被定义为中高音,从右网罩40方向输出的音波能50被定义为中低音。如此,使用者可依据喜好选择供中低音输出的右网罩40或右开口14塞入耳朵中或选择供中高音输出的左网罩30或左开口12塞入耳朵来收听;亦可选择左耳朵塞左网罩30或左开口12,右耳朵塞右网罩40或右开口14来使用,藉此一耳朵可听到中高音波,另一耳朵可听到中低音波。
如图3所示,小歧管18可供电线S的通过,其中小歧管18可设计为可塑性,例如铝管材料或其它其可塑性材料构成,藉此小歧管18是受力而可弯曲形状,如图4所示,小歧管18被弯曲为U型,以供钩住于人耳部。
右开口14其内径亦可设计与空腔管体13的内径d相等(如图3所示);如图2所示,右开口14的口缘边所形成圆锥壳141使其内径D大于空腔管体13的内径d,进一步使圆锥壳141内部形成另一空腔,会同原有的空腔管体13,被定义为二个空腔,空腔数目增多,使喇叭单体20(即发音源)的振动音波可在该二大、小不同的空腔中响应,不同大小的空腔数目愈多,所产生的共振频率愈高(即振幅增强),发音波的声音被传递的失真率愈小。
如图5所示,喇叭单体20被建构在空腔管体13的适当段落中,如图5的实施例建构在空腔管体13的略中央空腔位置,并由较大外径的中腔壳体70来包覆固定,此时前网面22与后壁面24所输出的振动音波能量分别由中腔空间75输出到喇叭单体20,其左、右二侧的空腔管体13内部空间中,来做音波的藕合共振,使从左网罩30与右网罩40方向输出的音波能60、50,均是经过空腔共振的音波,其真实声音及中低音带的提升乃大大增进。
如图6所示,喇叭单体20可以后壁面24对应于左网罩30,前网面22对应于右网罩40,后壁面24所产生的局部音波能60从左网罩30方向输出,前网面22所产生的音波能50经空腔管体13的空腔共振后乃从右网罩40方向输出,此亦为本发明的一可行实施例。
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其中在整个空腔壳体10适当位置上,可依需要设有调音孔122,其目的旨在控制输出的音波能50、60其音阶(音压)被控制在设计者所欲需求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单一耳机本体上设计出了至少二个以上的出音口,由此,使用者可选择其中任一出音口塞入耳朵中,进一步使使用者可选择使用耳机其中高音或中低音输出的声音供选择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双出音口供使用的耳机,包括空腔壳体,其双侧分别设有至少二个的左、右开口,左、右开口之间设有预定长度的空腔管体;喇叭单体,嵌于左开口中;遮住左开口的左网罩;遮住右开口的右网罩;其中,喇叭单体所产生的部分音波能量在空腔管体中进行共振响应,并从右网罩方向输出,喇叭单体所产生的部分音波能量从左网罩方向输出。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出音口供使用的耳机,其中,在空腔管体中设一小歧管,供喇叭单体的导电电线从该小歧管导出,该小歧管由可塑性的材料构成。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出音口供使用的耳机,其中,在左、右开口的口缘边分别形成较大直径的圆锥壳。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出音口供使用的耳机,其中喇叭单体嵌于右开口中。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出音口供使用的耳机,其中喇叭单体设置于空腔管体的适当段落的空腔中。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出音口供使用的耳机,其中喇叭单体的后壁面对应于左网罩,前网面对应于右网罩。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出音口供使用的耳机,其中喇叭单体的后壁面相对应于右网罩,前网面对应于左网罩。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出音口供使用的耳机,其中空腔管体及空腔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在整个空腔壳体上的适当位置钻设调音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双出音口供使用的耳机,包括空腔壳体其双侧分别设有至少二个的左、右开口,左、右开口之间设有预定长度的空腔管体;喇叭单体嵌于左开口中;左网罩将左开口遮住;右网罩将右开口遮住;喇叭单体所产生的部分音波能量在空腔管体中进行共振响应,并从右网罩方向输出,喇叭单体所产生的部分音波能量直接从左网罩方向输出,使中低音响得从该出音口输出。
文档编号H04R1/10GK1802033SQ200510000068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6日
发明者魏国扬 申请人:魏国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