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业务实现的方法

文档序号:762288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业务实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在通信领域中一种智能网业务实现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要求电信部门能够快速有效地提供丰富的新业务,并降低业务的生成、配置、运营和维护费用。智能网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智能网是基于传输与交换基础网络结构之上,将业务控制与网络控制分离的网络体系结构,目的是为了快速,高效的生成、运行和管理业务。
智能网之所以能快速、经济、灵活的提供新业务,关键在于它的概念模型的全局功能平面定义了一些用于构成业务而与业务无关的独立的业务构建块(SIB,Service Independent Building Block)。这些SIB将网络功能模块化、可重用化,它们覆盖了网络的鉴权、计算、号码翻译、用户交互、连接、数据操作、计费等基本功能。由于SIB的可重用化,这些SIB通过一定的组合实现具有某些业务特征的业务逻辑,使得业务逻辑构造更加灵活方便。
业务逻辑是用于提供一个业务的一串处理或功能。业务逻辑是根据需要提供业务的业务特征将一些SIB相互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链。当业务被使用时,业务逻辑被加载到内存,由业务逻辑处理程序(SLP,service logicprocessing)进行解释和控制。
尽管ITU-T对SIB的定义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但SIB的实现方式并没有真正的统一和标准化,业务逻辑的组成更是千差万别。从目前商用的智能网厂家提供的SIB来看,还没有一家能做到SIB与业务的完全无关,特别是在增加新的业务特征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SIB的改动或增加。另外,SIB的设计与智能网厂家的底层的支撑系统是相关的,不同厂家的SIB实现方式不同,彼此不通用,所构造的业务逻辑也只能绑定在具体的智能网平台上。总之,现阶段的SIB设计是一种封闭的、基于具体平台的实现方式,无法满足构建开放的业务平台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业务实现的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SIB实现方式不统一、非标准以及业务逻辑的封闭不开放等问题。
一种智能业务实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业务的需求抽象出业务特征和呼叫方式;(2)根据所述业务特征从标准SIB库提取完成所述业务特征的标准SIB,并规范出能够表达所有业务特征的业务支撑数据(SSD,Service SupportData);(3)根据步骤(1)抽象出的呼叫方式提取呼叫实例数据(CID,CallInstance Data);(4)按照业务特征实现和执行的逻辑顺序及相互关系将步骤(2)提取的所有标准SIB进行链接,形成所述业务的业务逻辑;(5)将步骤(4)形成的业务逻辑转换成业务逻辑包加载到内存;(6)业务逻辑处理程序读取业务逻辑包实现一个完整的业务。
其中,步骤(1)所述的业务特征将标准SIB作为公共的功能块,通过SSD和CID向标准SIB传递参数,由标准SIB处理后,由CID将结果输出。
其中,步骤(1)所述的呼叫方式包括用户的拨号方式、业务使用中的指定的起始点(POI,Point On Initiation)和指定的返回点(POR,Point Of Return)以及呼叫中的其他数据信息。
其中,步骤(2)所述的标准SIB库是所有SIB的集合,它由三类SIB组成处理SIB、接收消息SIB(RECV SIB)和发送消息SIB(SEND SIB);处理SIB包括计算(ALG)SIB、比较(CMP)SIB、分配(DIS)SIB、数据管理(ADB)SIB、用户交互(UI)SIB、基本呼叫事件请求(BCM)SIB、返回基本呼叫处理(BCP)SIB、计费(CHG)SIB、核对(VER)SIB、串处理(STRP)SIB、分支(SWT)SIB、联接(JOIN)SIB、分离(SPLIT)SIB、建立呼叫段关联(CCSA)SIB、启动试呼(ICA)SIB、呼叫信息请求(CIR)SIB。
所述的接收SIB是将接收消息和处理消息分离,负责监听并接收其它实体发送来的消息,并根据业务逻辑设置的POI点分发到相应的业务逻辑入口。
其中,步骤(2)所述标准SIB由动作、逻辑输出和逻辑输入构成,所述动作包括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
所述动作表示标准SIB的功能,一个标准SIB可以包含若干动作,动作之间可能共存也可能互斥;所述动作的具体执行依赖于动作的输入和输出参数。
所述逻辑输入为标准SIB执行的起始,根据上一个SIB的执行结果进入该标准SIB的情况,表示标准SIB执行的先后逻辑顺序。
所述逻辑输出为标准SIB执行完成后,根据标准SIB的执行结果进行跳转的情况,表示标准SIB执行结束后的业务逻辑后续的顺序。
其中,步骤(4)所述业务逻辑由指定的起始点(POI,Point On Initiation)、指定的返回点(POR,Point Of Return)、SIB的布局和顺序、SIB的参数构成。
其中,步骤(6)所述的业务逻辑处理程序中采用信令适配层来隔离具体的业务逻辑解释时的消息类型与其他外部设备处理的消息类型。
可见,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本发明的标准SIB所构建的业务逻辑是串行的,但可以处理并发消息,并且满足业务控制点SCP与多种物理实体间,比如与业务交换点SSP、智能外设、位置归属寄存器等实体间通信的需求。
由于业务特征和业务逻辑的对应关系,很方便的实现了业务逻辑模板,为更迅速的形成业务逻辑提供了工具;业务逻辑只负责形成业务特征时各SIB的顺序,SIB之间不交互,每个SIB对应固定的SSD,它们间的参数传递是通过共享CID数据实现的,这种结构在数据上形成了统一、标准的接口,数据也易于管理;通过对消息相关SIB的标准化,SIB的构造细化到以消息为单位,粒度达到最小化,使业务逻辑的组织更加灵活和方便;由于收发消息由专门的SIB负责,解决了消息并发的情况;业务逻辑处理程序解释和执行时采用标准的协议与其它设备通信,并采用信令适配层来隔离具体的业务逻辑解释时的消息类型与其它外部设备处理的消息类型,实现了业务逻辑与具体的业务平台的无关性;同时,更利于搭建开放的业务开发平台,也符合智能网向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ing)发展的思想。


图1为本发明业务实现过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SIB的构成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业务逻辑的数据构成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业务逻辑的构成示意图;图5本发明描述的一号双机业务实现的流程图;图6为本发明示例一号双机业务的业务逻辑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首先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中用到的术语、字词及权利要求的含义不能仅仅限于其字面和普通的含义去理解,还包括与本发明的技术相符的含义和概念,这是因为作为发明者,要适当地给出术语的定义,以便对我们的发明进行最恰当的描述。因此,本说明和附图中给出的配置,只是本发明的首选实施方案,而不是要列举本发明的所有技术特性。要认识到,还有各种各样的可以取代我们方案的同等方案或修改方案。
图1为本发明业务设计实现过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S101根据用户对业务的需求抽象出业务特征和呼叫方式;S102根据抽象出的业务特征从标准SIB库提取能够完成所有业务特征的标准SIB,并规范出能够表达所有业务特征的业务支撑数据;S103根据抽象出的呼叫方式提取呼叫实例数据;S104将提取的所有标准SIB,按照业务特征实现和执行的逻辑顺序及相互关系进行链接,在标准SIB之间通过SSD和CID传递参数,形成所述业务的业务逻辑;S105将形成的业务逻辑以一定的方式加载到内存就被转换成业务使用时的业务逻辑包;S106在使用业务时,业务逻辑处理程序读取加载的业务逻辑包实现一个完整的业务。
标准SIB库是所有SIB的集合,它由三类SIB组成处理SIB、接收消息SIB和发送消息;其中处理SIB包括ALG SIB、CMP SIB、DIS SIB、ADB SIB、UISIB、BCM SIB、BCP SIB、CHG SIB、VER SIB、STRP SIB、SWT SIB、JOINSIB、SPLIT SIB、CCSA SIB、ICA SIB、CIR SIB。
标准SIB的构成示意如图2所示,标准SIB由动作、逻辑输出和逻辑输入构成,所述动作包括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
以其中的BCP SIB为例说明SIB的组成BCP SIB用于描述与基本呼叫处理过程的入口和出口;BCP SIB的动作包括DFC(切断前向连接点)、POI和POR;DFC动作包括的参数有发送类型;POI动作包括的参数有基本呼叫处理入口点;POR动作参数包括的参数有基本呼叫处理出口点;BCP SIB的逻辑输出包括执行成功和执行失败。BCP SIB的逻辑输入是由整个业务逻辑中BCP SIB所处的位置以及各个SIB的逻辑输出决定的,如果前一个SIB的逻辑输出和BCP SIB的逻辑输入相等,则将要执行的SIB就是该BCP SIB。其中,BCP SIB的动作之间的关系包括DFC和POI之间互斥,POR和POI之间互斥,DFC和POR之间可以共存。
业务逻辑的数据结构如图3所示,CID是动态参数,它与每次具体的呼叫有关,SSD是静态参数,它与每一项具体的业务有关,即一项业务对应的一组SIB有其相应的SSD。所述参数与SIB的关系,SIB与CID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且关系不确定,SIB与SSD之间的关系是固定和确定的。业务逻辑只负责形成业务特征时各SIB的顺序,SIB之间不交互,每个SIB对应固定的SSD,它们间的参数传递是通过共享CID数据实现的,这种结构在数据上形成了统一、标准的接口,数据也易于管理。
业务逻辑的构成示意图如图4所示,业务逻辑由指定的起始点、指定的返回点、SIB的布局和顺序、SIB的参数等构成。
业务逻辑处理程序是用来解释业务逻辑并控制业务逻辑的执行,解释业务逻辑是解释组成业务逻辑的标准SIB,控制业务逻辑是利用消息(包括POI和POR)控制业务逻辑,消息可以启动一段业务逻辑,同时也可以关闭一段业务逻辑,消息和逻辑的执行过程是动态结合的。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一号双机业务为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号双机业务就是为用户提供一个通用电话号码,该电话号码可以绑定2个通信终端,当其它用户拨打该通用电话号码时,被绑定的2个通信终端同时振铃,用户可自由选择任一终端接听。当任意一个终端接通时,将进入通话状态,则另外一个终端将无法进入通话状态并停止振铃;被绑定的2个通信终端之间可以同时向外呼叫,其通话相互独立不影响,并且两个话机之间可以对呼。
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一号双机业务的实现流程,具体包括一下步骤步骤501由以上定义提取出一号双机业务最基本的业务特征包括业务用户做主叫、业务用户做被叫、被捆绑的两个话机对呼等;一号双机业务的呼叫方式与普通呼叫相同;
步骤502从步骤501提取的业务特征中规范出一号双机业务最基本的SSD包括通用号码、被捆绑的终端号码、计费数据等;步骤503从步骤501提取的呼叫方式中提取出一号双机业务最基本的CID包括主叫号码、被叫号码、主被叫用户的呼叫信息;最基本的POI点包括O_应答(被叫应答)等;业务最基本的POR点包括连接、带参量的继续;步骤504根据步骤501提取的业务特征从标准SIB库中提取SIB;步骤505由步骤504提取的SIB和步骤502和步骤503中的SSD和CID经过对SIB的排列形成了一号双机的业务逻辑,如图6所示。
以下结合图6,对业务逻辑的具体实施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步骤601RECV SIB接收到SSP发送来的消息如果是IDP,指示一号双机业务被使用,在SLP执行时选择以步骤602为起始的一段业务逻辑;RECV SIB如果接收到的是SSP发送来的BCSM事件报告消息,指示被叫应答,也就是收到一个POI点,在SLP执行时则选择以步骤620为起始的一段业务逻辑;步骤602BCP SIB记下IDP消息中涉及CID数据后,逻辑输出到VER SIB;步骤603VER SIB根据CID中主被叫信息判断呼叫涉及的业务特征,如果业务用户做主叫,则逻辑输出到步骤604(ADB SIB);如果业务用户做被叫,则逻辑输出到步骤611(CCSA SIB);步骤604~606ADB SIB通过SEND SIB和RECV SIB从业务数据点(SDP)获取业务的计费数据,并逻辑输出到CHG SIB;步骤607~608CHG SIB通过SEND SIB向SSP发送申请计费消息,并逻辑输出到BCP SIB;步骤609~610BCP SIB通过SEND SIB向SSP发送连接消息,也就是业务逻辑到了一个POR点,这时这一段业务逻辑执行完毕,此时SSP收到连接消息接通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的话路使主被叫用户通话;步骤611~613业务用户做被叫,CCSA SIB通过SEND SIB和RECV SIB向SSP发送生成呼叫段关联消息,并接收到来自SSP的响应后逻辑输出到ICASIB;步骤614~615ICA SIB通过SEND SIB向SSP发送启动呼叫消息,并逻辑输出到BCM SIB;步骤616~617BCM SIB通过SEND SIB向SSP发送BCSM事件请求消息,并逻辑输出到BCP SIB;步骤618~619BCP SIB通过SEND SIB向SSP发送带参量的继续消息,也就是业务逻辑到了一个POR点,这一段业务逻辑执行完毕,此时SSP收到带参量的继续消息后给业务用户的两个终端同时播放振铃音,两个终端话机同时振铃;步骤620~623收到来自SSP的一个终端话机的应答指示后,BCP SIB作相应处理后逻辑输出到JOIN SIB,JOIN SIB通过SEND SIB和RECV SIB向SSP发送移动呼叫段(MOVE_CS)消息,并接收到来自SSP的响应后逻辑输出到下一个JOIN SIB;步骤624~626JOIN SIB通过SEND SIB和RECV SIB向SSP发送合并呼叫段(MERG_CS)消息,并接收到来自SSP的响应后逻辑输出到BCM SIB;步骤627~628BCM SIB通过SEND SIB向SSP发送BCSM事件请求消息,并逻辑输出到BCP SIB;步骤629~630BCP SIB通过SEND SIB向SSP发送带参量的继续消息,也就是业务逻辑到了一个POR点,这一段业务逻辑执行完毕,此时SSP收到带参量的继续消息接通主叫用户和应答终端话机的话路使主被叫用户通话。
从图6的业务逻辑可以看出在整个呼叫中,SSD和CID贯穿业务逻辑的始终。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智能业务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业务的需求抽象出业务特征和呼叫方式;(2)根据所述业务特征从标准SIB库提取完成所述业务特征的标准SIB,并规范出能够表达所有业务特征的业务支撑数据;(3)根据步骤(1)抽象出的呼叫方式提取呼叫实例数据;(4)按照业务特征实现和执行的逻辑顺序及相互关系将步骤(2)提取的所有标准SIB进行链接,形成所述业务的业务逻辑;(5)将步骤(4)形成的业务逻辑转换成业务逻辑包加载到内存;(6)业务逻辑处理程序读取业务逻辑包实现一个完整的业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业务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业务特征将标准SIB作为公共的功能块,通过SSD和CID向标准SIB传递参数,由标准SIB处理后,由CID将结果输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业务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呼叫方式包括用户的拨号方式、业务使用中的指定的起始点和指定的返回点以及呼叫中的其他数据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业务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标准SIB库是所有标准SIB的集合,它由三类SIB组成处理SIB、接收消息SIB和发送消息SIB。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业务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SIB包括计算SIB、比较SIB、分配SIB、数据管理SIB、用户交互SIB、基本呼叫事件请求SIB、返回基本呼叫处理SIB、计费SIB、核对SIB、串处理SIB、分支SIB、联接SIB、分离SIB、建立呼叫段关联SIB、启动试呼SIB、呼叫信息请求SIB。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业务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消息SIB是将接收消息和处理消息分离,负责监听并接收其它实体发送来的消息,并根据业务逻辑设置的POI点分发到相应的业务逻辑入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业务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标准SIB由动作、逻辑输出和逻辑输入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业务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包括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所述动作表示标准SIB的功能,一个标准SIB可以包含若干动作,动作之间可能共存也可能互斥;所述动作的具体执行依赖于动作的输入和输出参数;所述逻辑输入为标准SIB执行的起始,根据上一个标准SIB的执行结果进入该标准SIB的情况,表示标准SIB执行的先后逻辑顺序;所述逻辑输出为标准SIB执行完成后,根据标准SIB的执行结果进行跳转的情况,表示标准SIB执行结束后的业务逻辑后续的顺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业务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所述业务逻辑由指定的起始点、指定的返回点、标准SIB的布局和顺序、标准SIB的参数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业务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的业务逻辑处理程序中采用信令适配层来隔离具体的业务逻辑解释时的消息类型与其他外部设备处理的消息类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业务实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用户对业务的需求抽象出业务特征和呼叫方式;根据抽象出的业务特征从SIB库中提取能够完成所有业务特征的SIB,并规范出能够表达所有业务特征的SSD;根据抽象出的呼叫方式提取CID;按照业务特征实现和执行的逻辑顺序及相互关系将SIB进行链接,在SIB之间通过SSD和CID传递参数,形成所述业务的业务逻辑;将业务逻辑转换成业务逻辑包加载到内存;业务逻辑处理程序读取业务逻辑包实现一个完整的业务。业务逻辑处理程序采用信令适配层来隔离具体的业务逻辑解释时的消息类型与其他外部设备处理的消息类型。本发明的方法中所构建的SIB更加规范,有利于搭建开放的业务开发平台。
文档编号H04M3/42GK1964506SQ200510096309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7日
发明者李娜, 郭会侠 申请人: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