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主机标识协议的对等网sip实现方法

文档序号:795177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主机标识协议的对等网sip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主机标识协议的对等网SIP实现方法。属于计算机网络
背景技术
SIP(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个应用层协议,用来建立和管理会话。SIP用户通过其代理向一个专用的位置服务器注册,以实现对移动性的支持。SIP协议支持用户定位和会话间参数的协商。
建立一次SIP会话的消息交互过程如图1所示。用户代理向一个注册服务器注册自己的当前位置,一次注册负责绑定一个用户标识(sipjoe.smith@bjtu.edu.cn)与用户的位置标识(sipjoe@iplab.bjtu.edu.cn)。接收到一个用户请求后,注册服务器将扮演代理服务器的功能并将请求转发给被叫用户。完成如图1所示的一次消息交互后,用户代理之间就可以直接交互SIP消息,不再受代理服务器的限制。
如图1,SIP使用呼叫/应答模式建立会话,通过两步交互完成SIP参数协商。呼叫方用户代理发一个SIP消息(如一个会话邀请请求),其中携带描述会话的参数,例如将被使用的IP地址和端口号。接受呼叫后,应答方用户代理返回一个SIP消息(如200OK回应),携带同样的会话参数。呼叫/应答交互完成后,用户代理可以建立会话,交互会话信息。
P2P(对等网,Peer-to-Peer)为支持如文件共享、VoIP(IP协议上传输语音,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即时消息通信、内容分布聚合等应用的主机之间构建大规模逻辑覆盖网提供技术支持。在P2P为基础的系统中,诸如计算能力、存储空间、网络带宽等物理资源被统筹分配,以实现以前单个服务器无法完成的功能。因此,P2P为基础的系统拥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灵活的管理、容易开发和成本低等优势。
大部分P2P逻辑覆盖网的构造使用分布式哈希表技术,其中一种较流行的算法是Chord。
网络中每种资源都有一个资源标识号,可以通过对该资源的某个关键字作哈希运算获得。资源可以被认为根据资源标识号提供的位置存储在分布式哈希表中。参加逻辑覆盖网的节点也分配一个节点标识号,与资源标识号映射到同一个哈希空间。节点标识号s可以通过对节点的IP地址和端口号作哈希运算获得。
根据Chord算法,资源标识号为k的资源将被存储在节点标识号等于或大于k的第一个节点中。当有节点加入或离开逻辑覆盖网时,资源可能需要更换存储节点,因此节点间需要交互一些信息。为防止如节点失效等引起的信息丢失,需要在实现中加入一些冗余。
每个节点保存在逻辑覆盖网中与其他一些节点联系的信息。这些节点在逻辑覆盖网中称为邻居,因为它们只需一跳即可到达。节点将保存它的一个直接前驱节点,和一个或多个后继节点作为冗余信息。其他邻居节点信息由一个查询指向表维护。Chord推荐保存的查询指向表的条目数与哈希空间的bit数一致,例如对于SHA-1为160。表中的指针指向距离本节点至少有2i远的第一个节点。实际上,这样将会把逻辑覆盖网分成多个段,第一段距离本地节点为[0,20),第二段为[20,21),第三段为[21,22),以此类推。查询指向表存储每段内的第一个逻辑覆盖网参加节点,该节点的节点标识号等于或大于该段的开始值。这样可以有更多的表项指向就近的节点,而越远的节点指向越少。消息将利用查询指向表的这一特性路由。每个节点对于离白己较近的节点掌握更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当需要定位一个资源时,节点发送请求给节点标识号最接近于该资源标识号的查询指向表项指向的节点。该过程一直重复到资源被定位,或找不到该资源。
传统的以SIP为基础的VoIP系统实现需要有注册服务器、代理服务器、用于提供穿越网络地址转换和防火墙的支持的各种服务器支持。注册服务器用于管理用户注册信息;代理服务器用于对呼叫进行路由。在SIP相关的RFC中没有强制规定使用这些服务器,各种服务器的使用是可选的。目前,对于以SIP为基础的VoIP系统的提供商,开发和管理这些服务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几个基于P2P实现的语音系统,如Skype(使用P2P技术支持语音通讯的即时通讯软件),已经展示了将语音和即时消息等服务开发推向终端用户的可能性。典型的实现是这些系统使得位置服务器、用于网络地址转换和防火墙穿透服务器的功能分散化到终端主机实现。每个加入的端主机都可以一定程度的决定路由,分享它的CPU处理能力和带宽给网络上的其它对等体。
P2P和SIP的结合将为VoIP和其他一些多媒体服务提供更好的实现平台。Bryan提出的“使用P2P实现SIP注册和资源定位”(A P2P Approach to SIPRegistration and Resource Location)展示了将位置服务器功能推向端主机以构建P2P SIP网络的可行性。
随着SIP和SIMPLE(SIP协议关于即时通信的扩展,SIP for InstantMessaging and Presence Leveraging Extensions)为基础的VoIP、即时消息系统的飞速发展,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中心控制服务器越来越显得不够方便和灵活。比如,一组用户希望实现相互通信,但由于他们不属于同一网络,因而被迫使用不由他们控制的一台中心服务器实现通信。许多机构都不希望他们成员的通信经过一个第三方的服务器,但这在传统的网络中是必须的。P2P技术的出现希望能为各种应用提供完全没有中心服务器统一管理的通信机制。与传统的SIP结构不同,P2P SIP系统不需要中心服务器。在一个传统的SIP结构中,许多用户代理需要连接到一个中心代理服务器。在一个P2P SIP网络中对等体直接与其它对等体互连构造成一个虚拟的逻辑覆盖网。
HIP(主机标识协议,Host Identity Protocol)是为了建立和管理主机之间的安全连接,而在网络层和传输层之间增加一个新层,并使用HIT(主机标识经过哈希运算得到的值,用于标示通信主机)标识。上层协议如TCP使用HIT标识上层连接,HIT在整个连接过程不变,但与该HIT绑定的IP地址可以变化。这样由于移动性或多家乡造成的IP地址变化对上层应用将是透明的。HIP支持主机间的认证和端到端的安全,解决主机移动性和地址多家乡等难题。
SIP系统可以为HIP主机提供类似于RVS(集合点服务器,rendezvous server)的功能。根据一个SIP URI(统一资源标识,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HIP主机可以获得对应远端主机的HIT和IP地址。而且为HIP主机提供这种集合点处理时SIP协议可以不作修改。运行在HIP主机之间的SIP应用,可以利用HIP支持移动性、多家乡和防御DOS攻击(拒绝服务攻击,Denial of service)等的优势。另外,某些SIP为基础的服务可以获得HIP提供的IPSec ESP(封装安全负载,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保护。HIP可以用在SIP结构的实体间,使用HIP可以协商SIP实体间安全通信的一些属性。因此,SIP和HIP结合可以实现两者优势的交叉渗透,它们将提供更加完整的功能和出色的服务。
一种将SIP和HIP绑定,使用SIP提供主机标识和IP地址之间的一个初始化绑定的方法见Gonzalo提出的“绑定SIP与HIP”(Combining the 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and the Host Identity Protocol(HIP))。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实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基于一些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基于主机标识协议的对等网SIP实现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支持HIP协议的主机上,使用HIP提供SIP用户数据的安全传输,采用的网络结构是对等网P2P,实现SIP协议管理会话。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SIP及其相关标准是目前应用层管理会话最常用的协议,VoIP以及3G标准组织提出的IMS(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都采用了SIP协议。如前所述,现有的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下的SIP实现需要多种提供不同功能服务器的支持,开发成本高。基于P2P的SIP将以前服务器的功能推向终端主机实现,更加灵活、简单。HIP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提供IPSec安全和移动性支持,这正是引入HIP支持SIP的原因。在支持HIP的主机上实现SIP将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数据传输,并对SIP支持用户移动性扩展,实现网络层移动性支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P2P环境下SIP实现;一种在P2P环境下实现SIP注册和使用分布式哈希表进行资源查找的方法。
与传统的SIP结构不同,P2P SIP系统不需要中心服务器,而在一个传统的SIP结构中许多用户代理连接到一个中心代理服务器。在P2P SIP网络中对等的设备直接连接到其他对等设备,形成由对等体组成的逻辑覆盖网实现相互通信。加入逻辑覆盖网的节点不光承担传统SIP用户代理的工作(如为它们的用户提供发起、接收呼叫的功能),而且与其他节点协作完成传统SIP网络中注册服务器和代理服务器的工作(如资源定位、保存当前信息、呼叫路由等)。每个参加的对等体将保存一部分在传统SIP网络中由注册服务器和代理服务器维护的信息。
节点的功能与传统SIP体系结构中任何单一的功能体相比,P2P SIP节点提供更多的功能。最基本的情况下,一个参加节点必须首先是构成逻辑覆盖网的一员,同时提供一些SIP实体的功能。最简单的情况是让所有节点作为对等体直接加入逻辑覆盖网,同时又提供SIP服务器的功能。
P2P逻辑覆盖网的构造使用Chord算法。与原始Chord算法不同的是,所有维持分布式哈希表的消息封装成SIP消息实现。SIP用户名作为P2P逻辑覆盖网维护的主要资源,用于生成资源标识号,SIP用户根据该资源标识号提供的位置存储在分布式哈希表中。
消息格式所有用来维持分布式哈希表,以及那些用于询问信息的消息都使用SIP消息实现。消息交互有两个基本目的第一类消息用于维持分布式哈希表,例如当节点加入或离开逻辑覆盖网需要交互的消息;第二类用于逻辑覆盖网中用户的通信。第二类消息是SIP相关的消息,如用户注册、呼叫建立等。
SIP与HIP的捆绑实现;使用HIP协议交互用户数据之前,通信主机之间必须进行包括密钥交换的四次HIP基本交换,密钥交换之后主机间就可以交互由IPSec保护的用户数据。为了初始化一次HIP基本交换,一台给定的主机除了需要远端主机的HIT外,还需要知道远端主机的IP地址以完成第一次HIP包的发送。
将HIP集成到SIP协议框架中,将使HIP主机可以利用SIP提供的服务实现定位,并使用SIP机制协商会话参数。在SIP包中有一项为Via头,用于记录SIP包在传输过程中经过的服务器地址。由于经过的服务器数目不确定,所以可能有多个Via头。可以通过扩展Via头的功能,将HIP基本交互需要的信息通过SIP消息交互。HIP主机借助SIP消息获得所需的对端IP地址和HIT后可以开始HIP四步基本交互。图2所示。
具体扩展Via头的方法如下。Via头中有一个标记用来表示使用的传输协议,如TCP、UDP等。由于扩展的Via头仅起携带HIT的作用,可以将这一标记改为HIT,用来表明该Via头的内容是HIT。
综合以上实现方案,一种基于主机标识协议的对等网SIP实现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5个实现阶段;阶段一用户寄居节点在P2P网中注册;阶段二SIP用户向所属的P2P节点注册;阶段三呼叫方用户通过已知的SIP URI向被呼叫用户发送会话邀请请求,并接收回应,会话邀请请求为SIP消息,在其中的Via头中包含HI,双方完成HI的交互;阶段四HIP的四次基本交互;阶段五在HIP提供的保护机制下,通信双方进行SIP用户数据的传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基于P2P的SIP将服务器的功能推向终端主机实现,可以改变传统SIP实现时相关设备复杂、开发周期长、维护困难等缺点,实现灵活、简单的SIP会话管理。
2)基于HIP交换支持的IPSec ESP,可以为由SIP管理的用户数据传输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保证。
3)基于HIP的SIP实现可以将HIP基本交互依赖的对端IP地址和HI标识封装到SIP消息中,提高了SIP的消息利用率。
4)基于HIP的网络层移动性可以对SIP支持的用户移动性进行扩展,获得更加广泛的移动性支持。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传统SIP实现;图2在SIP下交换主机标识HI;图3基于HIP的P2P-SIP实现流程;图4P2P逻辑覆盖网图;图5加入节点后的P2P网络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P2P环境下SIP实现在P2P网络环境下,SIP用户信息维护、SIP用户定位以及SIP会话建立过程如下步骤1开始P2P参加节点注册过程。首先将它的IP地址和端口号作哈希运算生成一个节点标识号。
步骤2发一个注册消息给逻辑覆盖网中已有的注册管理节点,请求加入逻辑覆盖网。
步骤3注册管理节点寻找它所知的和待加入节点的节点标识号最近的节点,回复待加入节点302消息,重定向它的查询目标为这个较近节点。
步骤4待加入节点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找到维护的名字空间中包括待加入节点的节点,称为待加入节点的管理节点。
步骤5待加入节点与它的管理节点交互信息,待加入节点获得自己应该维护的名字空间信息(是它的管理节点维护的名字空间信息的一部分)。完成节点注册过程。(节点注册主要的工作是让加入节点获得自己应该维护的资源的信息。)步骤6开始SIP用户注册过程。(这个注册过程与传统的SIP注册相似,发送一个消息到注册服务器创建一个SIP URI和一个用户位置地址的映射绑定。唯一的不同是逻辑覆盖网中没有中心注册服务器,逻辑覆盖网中的节点将维护这些注册信息。)首先用户所寄居的节点对用户名作哈希运算,产生一个对应于该用户名的资源标识号。
步骤7用户寄居节点构造一个包含该用户contact(IP地址)信息的注册消息。
步骤8用户寄居的节点查找它所知道与由用户名作哈希运算得到的资源标识号最接近的节点标识号的节点,并转发消息到这个节点。
步骤9如果接受节点并不负责哈希空间中对应资源标识号,它将返回一个302重定向消息,携带它所知道的最近节点信息。
步骤10用户寄居节点重发请求给这个更近节点。该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找到负责节点。
步骤11该节点存储这个注册信息,并返回一个200OK回应。
步骤12为了增加冗余,用户应该同时将注册信息保存到负责节点的一些直接可到节点中,因此它也将发送相同的注册信息给这些节点。这些节点的地址在负责节点发的200OK回应中提供。用户注册完成。(用户注册主要的工作是将自己的资源信息交给负责的节点。)步骤13开始建立SIP会话。首先呼叫用户所在节点构造一个会话邀请请求消息,并且对被呼叫者作哈希运算的名字。
步骤14呼叫用户所在节点将消息发给它所知道的与被呼叫者名字通过哈希运算得到资源标识号最接近的节点。
步骤15如果该节点不负责,将返回一个携带更近节点信息的302回应,呼叫者所在节点将重发消息到这个更近节点。与注册过程稍有不同的是,当最后找到存储注册信息的节点时,不返回200OK,而返回contact标识被呼叫者所在节点真实地址的302回应消息。
步骤16当呼叫者重发消息给那个节点后,呼叫以传统SIP的形式建立。实施例2,SIP与HIP的捆绑实现为了实现一次HIP基本交换,一台给定的主机需要知道远端主机的IP地址和HIT。在SIP与HIP的捆绑实现中,IP地址可以通过SIP消息中的Contact头获得,而HIT无法直接获得。
如何安全的获取HI非常重要,传统的HIP通过DNS或P2P网络中使用的DHT(分布式哈希表,Distributed Hash Table)实现。
本实施例用于描述如何通过扩展SIP消息,实现HIP基本交互前主机HIT的交换。在SIP包中有一项为Via头,用于记录SIP包在传输过程中经过的服务器地址。由于经过的服务器数目不确定,所以可能有多个Via头。可以通过扩展Via头的功能,将HIP基本交互需要的信息通过SIP消息交互。
图2描述这种实现。这个初始的消息交互被用来在端主机之间使用SIP的Via头交换HI。随后当用户代理用户甲和用户乙可以之间与对方通信时,就可以重用HI实现HIP的基本消息交互。扩展后SIP消息的一个实例如下(扩展项用下划线标记)用户甲向用户乙发的扩展SIP请求消息INVITE sipuser-jia@bjtu.edu.cn SIP/2.0ViaSIP/2.0/UDP iplab.bjtu.edu.cnViaSIP/2.0/HIT as343GD232d4bK7Max-Forwards60Touser-yi<sipuser-yi@tsinghua.edu.cn>
Fromuser-jia<sipuser-jia@bjtu.edu.cn>
Call-ID123456@iplab.bjtu.edu.cnCSeq987654321 INVITEContact<sipuser-jia@iplab.bjtu.edu.cn>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Content-Length100用户乙向用户甲发的扩展SIP响应消息SIP/2.0 200 OKViaSIP/2.0/UDP server.tsinghua.edu.cn
ViaSIP/2.0/UDP iplab.bjtu.edu.cnViaSIP/2.0/HIT 34DsDFD656dfdTouser-yi<sipuser-yi@tsinghua.edu.cn>;tag=a6c85cfFromuser-jia<sipuser-jia@bjtu.edu.cn>;tag=1928301774Call-ID123456@iplab.bjtu.edu.cnCSeq987654321 INVITEContact<sipuser-yi@netlab.tsinghua.edu..cn>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Content-Length120实施例3基于HIP的对等网SIP实现的整体消息流程以下将以一个简单的网络作为实例说明整个应用过程。使用一个3位的哈希空间,相应的名字空间的尺度为23=8,查询指向表项的大小为3,节点标识号和资源标识号的取值范围为0到7。按照以上数据构造的逻辑覆盖网如图4所示,节点标识号为1和3的位置已经有参加节点注册。
根据Chord算法,节点负责维护资源标识号小于等于该节点标识号的资源(取模运算)。则节点1负责的资源为4-7,以及0-1;节点3负责的资源为2-3。
查询指向表有3项,每项指向节点标识号为距离“自身节点标识号+20”、“自身节点标识号+21”、“自身节点标识号+22”最近的三个节点。实例中的查询指向表项为表1所示表1


实例需要完成的工作描述如下用户甲和它寄居的主机之前都未注册;另一用户乙寄居于节点(1)上,其资源标识号为7,已注册。现在用户甲希望与用户乙进行一次由SIP建立的安全通信。
阶段一节点注册设用户甲寄居在IP地址为202.112.146.206的主机上,首先该主机节点想要加入逻辑覆盖网中,过程如下步骤1将它的IP地址和端口号作哈希运算生成一个节点标识号为6。
步骤2发一个注册消息给逻辑覆盖网中规定的注册管理节点,请求加入逻辑覆盖网。本例中将节点3设为注册管理节点。
步骤3注册管理节点3根据自己的查询指向表项[5,7)->1知道与节点6最近的节点为1。回复节点6一个302消息,重定向它的查询目标为节点1。
步骤4节点6再发一个注册消息给节点1,此时节点1称为待加入节点6的管理节点。
步骤5待加入节点6与它的管理节点1交互信息,待加入节点获得自己应该维护的名字空间信息(是它的管理节点维护的名字空间信息的一部分)。
节点注册完成后的逻辑覆盖网如图5和查询指向表如下表2表2

阶段二用户注册当用户甲寄居的节点6完成注册后,用户甲需要马上完成注册。假设用户甲经过哈希运算后的资源标识号为4。用户注册与SIP中用户注册相似,只是注册服务器不再是SIP注册服务器,而是逻辑覆盖网的参加节点。根据SIP URI规定用户的AoR(Address of Record)为“用户甲@bjtu.edu.cn”(相当于用户名),用户的contact地址为“用户甲@202.112.146.206”(用于指示用户的网络位置)。注册就是创建一个AoR和一个contact的映射绑定,并将结果保存在负责的逻辑覆盖网参加节点中。过程如下步骤6用户寄居的节点6构造一个包含该用户contact地址的注册消息。
步骤7节点6通过查找自己的查询指向表得到与资源标识号4最接近的节点标识号的节点为3,并转发注册消息到这个节点。
步骤8节点3完成与节点6一样的工作,发现自己并不负责该资源标识号,它将返回一个302重定向消息,并携带它所知道的最近节点1的信息。
步骤9用户寄居节点6重发请求给节点1。该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找到负责节点正是寄居节点6。
步骤10节点6存储这个注册信息,并返回一个200回应。
阶段三SIP初始会话、交互HI现在用户甲已成功注册,开始与用户乙建立SIP连接,用户甲为呼叫发起方,用户乙为应答方。会话过程如下步骤11用户甲的寄居节点通过对用户乙的标识作哈希运算得到其资源标识号为7,然后根据此值查询自己的查询指向表,得到下一步查询节点为1。
步骤12于是节点6构造一个会话邀请请求消息,并将其路由到节点1。
步骤13节点1通过查询自己保存的注册信息得知用户乙由自己负责,节点1回复一个携带用户乙的contact的302消息,会话建立完成。
步骤14会话邀请请求消息和302回复都是SIP定义的标准消息,消息中有一部分是用于协商会话参数的SDP数据。两用户将自己的HI分别放在各自发送的SIP消息的SDP中完成HI的交互。
阶段四HIP基本交换用户甲和用户乙所寄居的主机都支持HIP协议,通过步骤3中的SIP初始会话,两方都知道了对方的contact地址和HI。于是两主机可以脱离逻辑覆盖网,直接进行HIP四步基本交互(由四次消息会话I1、R1、I2、R2完成)。根据目前HIP的实现,基本交互过程将建立一对ESP安全联盟。以下我们使用用户甲和用户乙分别表示参加HIP会话的主机,主机用户甲为会话发起者,主机用户乙为会话回应者。
步骤15主机用户甲首先给主机用户乙发送一个I1消息,这是一个空消息,它的作用是触发用户乙回复用户甲一个R1消息。消息头中有主机用户甲和用户乙的标识符HIT-I和HIT-R,事实上I1、R1、I2、R2的头部都包括HIT-I和HIT-R。
步骤16主机用户乙收到I1后,回复用户甲一个R1消息。其中包括用户乙的Diffie-Hellman密钥、主机标识HI、在余下的基本交换中建议使用的加密算法、建议的IPSec算法(目前支持ESP)以及一个问题(由接收者回答,用于防止DoS攻击)。
步骤17主机用户甲接收到R1后,首先确认自己是否发送过一个对应的I1,然后回答R1中的问题并构建消息I2。I2中包括R1中的问题和解答、用户甲的Diffie-Hellman密钥和一个从用户乙到用户甲的IPSec安全联盟的SPI(security parameter index)。
步骤18主机用户乙接收到I2后,验证问题答案的正确性,计算一个会话使用的密钥。之后回应用户甲消息R2,其中包括从用户甲到用户乙的IPSec安全联盟的SPI和会话密钥。
阶段五由HIP提供IPSec保护的SIP用户数据传输步骤19通过步骤4的HIP基本交互建立的一对ESP安全联盟,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将得到IPSec的保护,实现安全通信。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主机标识协议的对等网SIP实现方法,其特征是使用主机标识协议HIP提供SIP用户数据的安全传输,采用的网络结构是对等网P2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主机标识协议的对等网SIP实现方法,其特征是含有5个步骤;步骤1用户寄居节点在P2P网中注册;步骤2SIP用户向所属的P2P节点注册;步骤3呼叫方用户通过已知的SIP URI向被呼叫用户发送会话邀请请求,并接收回应,会话邀请请求为SIP消息,在其中的Via头中包含HI,双方完成HI的交互;步骤4HIP的四次基本交互;步骤5在HIP提供的保护机制下,通信双方进行SIP用户数据的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主机标识协议的对等网SIP实现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的HIT交互实现有步骤如下在SIP包中有一项为Via头,用于记录SIP包在传输过程中经过的服务器地址,将HIP基本交互需要的信息通过SIP消息交互,HIP主机借助SIP消息获得所需的对端IP地址和HIT后开始HIP步骤4的基本交互,具体扩展Via头的方法如下,Via头中有一个标记用来表示使用的传输协议,如TCP、UDP等,或将这一标记改为HIT,用来表明该Via头的内容是HIT。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主机标识协议的对等网SIP实现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有以下步骤,在P2P SIP网络中对等的设备直接连接到其他对等设备,形成由对等体组成的逻辑覆盖网,加入逻辑覆盖网的节点承担为它们的用户提供发起、接收呼叫,与其他节点协作完成资源定位、保存当前信息、呼叫路由,所有节点作为对等体直接加入逻辑覆盖网,P2P逻辑覆盖网的构造使用Chord算法,所有维持分布式哈希表的消息封装成SIP消息实现,SIP用户名作为P2P逻辑覆盖网维护的主要资源,用于生成资源标识号,SIP用户根据该资源标识号提供的位置存储在分布式哈希表中。
全文摘要
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应用会话管理协议。本发明在对等网的环境下运行SIP协议,将SIP功能推向用户终端实现,可以改变传统客户/服务器模式下,SIP对多种专用服务器依赖大、开发成本高、不易维护的缺点,获得SIP协议的灵活、简单实现。基于主机标识协议HIP的SIP实现,可以为SIP用户数据提供安全的传输保证。另外,传统的SIP只支持用户移动性,主机标识协议可以为SIP提供更加完备的网络层移动性支持。由于SIP是VoIP、即时通信软件、IP多媒体子系统IMS等网络服务和应用中最基本的协议组成部分。开发灵活、简单、安全的SIP协议实现在以上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文档编号H04L29/06GK1801822SQ20061000182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3日
发明者张宏科, 周华春, 秦雅娟, 杨冬, 王博, 杨水根, 董平, 郜帅, 刘颖, 张思东, 张冰怡 申请人:北京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