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7485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特别关于一种手机与耳机间 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是为习知的一通讯系统l,具有一第一手机20与一第二 手机30,其中,第一手机20是具有一麦克风模组21与一听筒模组22,而 第二手机30是具有一麦克风模组31与一听筒模组32。
当第一手机20的使用者欲与第二手机30的使用者进行通话时,第一 手机20的麦克风模组21是可发出一声音讯号S7,声音讯号S7是通过一通 讯网络W传送至第二手机30,藉此,声音讯号S7是可由第二手机30的听 筒模组32输出。同样地,第二手机30的麦克风模组31是可发出一声音讯 号S8,声音讯号S8是通过通讯网络W传送至第一手机20的听筒模组"输 出。
然而,无论是第一手机20或是第二手机30连接于通讯网络W时,是必 须付出连线费用,且依据连线时间增加,费用也就越高。如此一来,是增 加使用者的通话成本,造成使用者的负担。
此外,目前手机也发展出无线电通讯的功能。如图2所示,第一手机20 更具有一声音控制才莫组23,而第二手机30更具有一声音控制模组33。当 第一手机20的麦克风模组21发出一声音讯号S9时,第一手机20的声音控 制模组23是将声音讯号S9传送至第二手机30的声音控制模组33,声音控 制模组33是可将声音讯号S9传送至第二手机30的听筒模组32输出。同 样地,当第二手机30的麦克风模组31发出一声音讯号S10时,第二手机 30的声音控制模组33是将声音讯号S10传送至第一手机20的声音控制模 组23,声音控制模组23是将声音讯号S10传送至第一手机20的听筒模组 22输出。
虽然,当第一手机20与第二手机30的声音控制模组23、 33传送或接 收声音讯号S9、 S10时,使用者并不通过需要付费的通讯网络,即可进行 通话。然而,具有声音控制模组22、 23的手机20、 30并未普及,当其中一 位使用者未带手机,或者,手机不具有声音控制模组时,使用者们便无法 顺利进行通话。
如何提供一种可节省通话成本、通讯方式简便的通讯系统与通讯方法,
是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 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 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 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 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 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 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能够 改进一般现有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 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 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存在的缺陷,而提 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节省 通话成本且通讯方式简l更,乂人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讯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一手机与一耳机以一无线 传输方式沟通;手机是选择进入一无线对讲机模式;手机的一声音控制模 组是接收手^L的一第一麦克风模组发出的一第一声音讯号,并将第一声音 讯号传送至耳机,并由耳机的一第二听筒模组输出第一声音讯号;以及手 机的声音控制模组是接收耳机的一第二麦克风模组发出的一第二声音讯 号,并将第二声音讯号传送至手机,并由手机的一第一听筒模组输出第二声
音讯号。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通讯方法,其中所述的
前述的通讯方法,其中所述的手机具有一免持模组,该声音控制模组 是接收该免持模组的一麦克风单元发出的一第三声音讯号,并将该第三声 音讯号传送至该耳机,然后由该耳机的该第二听筒模组输出该第三声音讯 号,该声音控制模组更接收该耳机的该第二麦克风单元发出的一第四声音 讯号,并将该第四声音讯号传送至该手机,该声音控制模组是将该第四声 音讯号传送至该免持模组,并由该免持模组的一听筒单元输出该第四声音 讯号。
前述的通讯方法,其中所述的无线传输方式是为一蓝牙传输方式、一 红外线传输方式、 一无线网络传输方式或一无线电传输方式。
前述的通讯方法,其中所述的手才几是选择进入一无线通讯模式,该耳机 的该第二麦克风模组是将一第五声音讯号传送至该手机,且该手机的一通
讯模组将该第五声音讯号传送至另 一手机。
前述的通讯方法,其中所述的手机是选择进入一无线通讯模式,该手机 的一通讯模组是由另 一手机接收一第六声音讯号,并将该第六声音讯号传 送至该耳机,然后由该耳机的该第二听筒模组输出该第六声音讯号。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
本发明提出的通讯系统,包含一手机与一耳机;手机,具有一声音控制模组、 一第一麦克风模组及一第一听筒模组,声音控制模组是接收第一麦克风模 组是发出一第一声音讯号;以及耳机,是与手机以一无线传输方式沟通,耳 机具有一第二麦克风模组与一第二听筒模组,手机的声音控制模组是将第 一声音讯号传送至耳机,并由第二听筒模组输出,且第二麦克风模组是发 出一第二声音讯号,手机的声音控制模组是接收第二声音讯号,并将第二
声音控制讯号由手机的第 一听筒模组输出。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 步实现。
前述的通讯系统,其中所述的手机更具有一免持模组,具有一麦克风 单元与一听筒单元,该免持模组的该麦克风单元是发出一第三声音讯号,该 手机的该声音控制模组是接收该第三声音讯号,并将该第三声音讯号传送 至该耳机,然后由该耳机的该第二听筒模组输出,该耳机的该第二麦克风 模组发出 一第四声音讯号,该手机的该声音控制模组是接收该第四声音讯 号,并将该第四声音讯号传送至该手机,然后由该声音控制模组是将该第 四声音讯号传送至该手机,并由该免持模组的该听筒单元输出。
前述的通讯系统,其中所述的无线传输方式是为一蓝牙传输方式、一 红外线传输方式、 一无线网络传输方式或一无线电传输方式。
前述的通讯系统,其中所述的手机具有一通讯模组,当该手机选择进 入一无线通讯模式时,该耳机的该第二麦克风模组是将一第五声音讯号传 送至该手机,且该手机的该通讯模组将该第五声音讯号传送至另一手机。
前述的通讯系统,其中所述的手机具有一通讯模组,其是与另一手机 沟通,当该手机选择进入一无线通讯模式时,该手机的该通讯模组是自该 另一手机接收一第六声音讯号,并将该第六声音讯号传送至该耳机,然后 由该耳机的该第二听筒模组输出。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依本发明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其手机与耳机之间,可藉由手机的 声音控制模组传送接收声音讯号,以供二使用者是可分别使用手机与耳机 进行通话。相较习用技术而言,利用本发明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是可与 通讯网络连接的费用。此外,本发明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中,手机可以
直接与耳机沟通,相较于习知技术中手机必须与另 一手机沟通的使用限制, 确实带给使用者较佳的便利性。除此之外,手机更具有一免持模组,而使用 者得以利用免持模组与耳机沟通,或是,手机更具有一通讯模组,而使用 者得以利用通讯模组与另 一手机沟通,可见本发明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 提供多样性的通话方式以供使用者选择,确实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其具有上述诸多 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 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 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 统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 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 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 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为习知的一通讯系统的一示意图。
图2是为习知的一通讯系统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讯系统的一示意图。 图4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讯系统的另一示意图。 图5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讯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6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讯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7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讯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20:第一手机 22:听筒模组 30:第二手积j 32:听筒模组 4:通讯系统 51:声音控制模组 5 3:听筒模组 541:麦克风单元 55:通讯模组 61:麦克风模组
1:通讯系统 21:麦克风^f莫组
23: 31: 33: 50: 52:
声音控制模组
麦克风模组 声音控制模组 手机
麦克风模组 54:免持模组 542:听筒单元 60:耳机 62:听筒模组 S01-S08:通讯方法的步骤
Sl-S10:声音讯号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 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 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
首先,请参阅图3与图4,以说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讯系统4。于 本实施例中,通讯系统4包含一手机50与一耳机60。
如图3所示,手机50具有一声音控制模组51、 一麦克风模组52及一 听筒模组53。于本实施例中,手机50是可选择进入一无线对讲机模式。此 外,麦克风模组52与听筒模组53是利用一软性电路板(图中未示)与一电 路板(图中未示)连接,而声音控制模组51是直接与电路板连接,于是, 声音控制模组51得以与麦克风模组52、听筒模组53相互电性连接。
如图3所示,耳才几60是与手机50以一无线传输方式沟通,而耳机60 具有一麦克风模组61与一听筒模组62。于本实施例中,耳机60是以一蓝 牙无线耳才几60为例,而耳冲几60与手机50是以一蓝牙传输方式沟通。当然, 耳机60与手机50间的无线传输方式亦可为一红外线传输方式、 一无线网 络传输方式或一无线电传输方式。
请再参阅图3所示,手机50更具有一免持模组54,免持模组54具有 一麦克风单元541与一听筒单元542。于本实施例中,免持模组54是为一 有线免持听筒。
如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手机50更具有一通讯模组55。当手机 50进入一无线通讯才莫式时,耳4几60是可通过通讯^t组55与另一手机50进 行通话。
接着,请参阅图5,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讯方法的一流程图,以 说明当手机50进入无线对讲机模式时,手机50与耳机60通话的步骤。
请配合图3所示,于步骤S01中,将手机50与耳机60以无线传输方 式沟通。于本实施例中,其中无线传输方式是以一蓝牙传输方式为例。当 然,无线传输方式亦可为一红外线传输方式、 一无线网络传输方式或一无 线电传输方式。
于步骤S02中,手机50是选择进入无线对讲机模式。第一使用者可利 用手机50的一操作介面(图中未示),而选择进入无线对讲机模式。
如图3所示,于步骤S03中,手机50的声音控制模组51是接收手机 50的麦克风模组52发出的一声音讯号Sl,并将声音讯号Sl传送至耳机60, 并由耳机60的听筒模组62输出声音讯号S1。由此可见,第一使用者对手 机50的第一麦克风模组52发出声音时,第二使用者是可由耳机60的第二 听筒模组62接收声音。
如图3所示,于步骤S04中,手机50的声音控制模组51是接收耳机 60的麦克风模组61发出的一声音讯号S2传送至手机50,并由手机50的 听筒模组53输出声音讯号S2。由此可见,当第二使用者对耳机60的麦克 风模組61发出声音时,第 一使用者是可由手机5 0的听筒模组5 3接收声音。
此外,请参阅图6,是为本发明通讯方法的另一流程图,以说明当手机 50选择进入无线对讲机模式时,手机50的免持模组54与耳机60进行通话 的步骤。
请配合图3,于步骤S05中,手机50的声音控制模组51是接收免持模 組54的麦克风单元541发出的一声音讯号S3,并将声音讯号S3传送至耳 机60,然后由耳机60的听筒模组62输出声音讯号S3。由此可见,当第一 使用者对免持^f莫组54的麦克风单元541发出声音时,第二使用者是可由耳 机60的听筒模组62接收声音。
如图3所示,于步骤S06中,声音控制模组51是接收耳机60的麦克
风模组61发出的一声音讯号S4,并将声音讯号S4传送至手机50,声音控
制模组51是将声音讯号S4传送至免持模组54,然后由免持模组54的听筒
单元542输出声音讯号S4。由此可见,当第二使用者对耳机60的麦克风模
组61发出声音时,第一使用者是可由免持模组54的听筒单元542接收声
备 曰。
此外,请参阅图7,是为本发明通讯方法的又一流程图,以说明当手机 50选择进入无线通讯模式时,耳机60通过手机50与另 一手机(图中未示) 进行通话的步骤。
请配合图4,于步骤S07中,手机50是选择进入无线通讯模式,耳机 60的麦克风模组61是将一声音讯号S5传送至手机50,且手机50的通讯 模组55将声音讯号S5传送至另一手机。由此可见,使用者可直接对所配 戴的耳机60发出声音,且通过通讯模组55是将声音传递至一通讯网络(图 中未示),以供另一使用者于另一手机接收。
于步骤S08中,手机50的通讯模组55是由另一手机接收一声音讯号 S6,并将声音讯号S6传送至耳机60,并由耳机60的听筒模组62输出声音 讯号S6。由此可见,另一使用者对另一手机发出的声音,亦可通过通讯网 络传递至手才几50,而手机50的通讯模组55是将声音传递至耳机60,以供 使用者接收。
承上所述,依本发明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其手机与耳机之间,可藉 由手机的声音控制;^莫组传送接收声音讯号,以供二使用者是可分别使用手 机与耳机进行通话。相较习用技术而言,利用本发明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
是可节与通讯网络连接的费用。此外,本发明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中,手 机可以直接与耳机沟通,相较于习知技术中手机必须与另 一手机沟通的使 用限制,确实带给使用者较佳的便利性。除此之外,手机更具有一免持模 组,而使用者得以通过无线电通讯并利用免持模组与耳机沟通,或是,手机 更具有一通讯模组,而使用者得以利用通讯模组与另一手机沟通,可见本发 明的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提供多样性的通话方式供以使用者选择,确实符 合使用者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 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 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 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将一手机与一耳机以一无线传输方式沟通;该手机是选择进入一无线对讲机模式;该手机的一声音控制模组是接收该手机的一第一麦克风模组发出的一第一声音讯号,并将该第一声音讯号传送至该耳机,并由该耳机的一第二听筒模组输出该第一声音讯号;以及该手机的该声音控制模组是接收该耳机的一第二麦克风模组发出的一第二声音讯号,并将该第二声音讯号传送至该手机,并由该手机的一第一听筒模组输出该第二声音讯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手机具有一免持模组,该声音控制模组是接收该免持模组的一麦克风单元发出的一第三 声音讯号,并将该第三声音讯号传送至该耳机,然后由该耳机的该第二听 筒模组输出该第三声音讯号,该声音控制模组更接收该耳机的该第二麦克 风单元发出的一第四声音讯号,并将该第四声音讯号传送至该手机,该声 音控制模组是将该第四声音讯号传送至该免持模组,并由该免持模组的一 听筒单元输出该第四声音讯号。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无线传输方式 是为一蓝牙传输方式、 一红外线传输方式、 一无线网络传输方式或一无线电传ilr方式。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手机是选择进入一无线通讯模式,该耳机的该第二麦克风模组是将一第五声音讯号传送 至该手机,且该手机的一通讯模组将该第五声音讯号传送至另一手机。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手机是选择进 入一无线通讯模式,该手机的一通讯模组是由另 一手机接收一第六声音讯 号,并将该第六声音讯号传送至该耳机,然后由该耳机的该第二听筒模组 输出该第六声音讯号。
6、 一种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手机,具有一声音控制模组、 一第一麦克风模组及一第一听筒模组, 该声音控制模组是接收该第 一麦克风模组所发出的一第一声音讯号,其中 该手机是可选择进入一无线对讲机模式;以及一耳机,是与该手机以一无线传输方式沟通,该耳机具有一第二麦克 风模组与一第二听筒模组,当该手机选择进入该无线对讲机模式时,该手 机的该声音控制模组是将该第一声音讯号传送至该耳机,并由该第二听筒 模组输出,且该第二麦克风模组是发出一第二声音讯号,该手机的该声音 控制模组是接收该第二声音讯号,并将该第二声音讯号由该手机的该第一 听筒模组输出。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手机更具有一 免持模组,具有一麦克风单元与一听筒单元,该免持模组的该麦克风单元 是发出一第三声音讯号,该手机的该声音控制模组是接收该第三声音讯号, 并将该第三声音讯号传送至该耳机,然后由该耳机的该第二听筒模组输出, 该耳机的该第二麦克风模组发出一第四声音讯号,该手机的该声音控制模 组是接收该第四声音讯号,并将该第四声音讯号传送至该手机,然后由该 声音控制模组是将该第四声音讯号传送至该手机,并由该免持模组的该听 筒单元输出。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无线传输方式 是为一蓝牙传输方式、 一红外线传输方式、 一无线网络传输方式或一无线 电传输方式。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手机具有一通 讯模组,当该手机选择进入一无线通讯模式时,该耳机的该第二麦克风模 组是将一第五声音讯号传送至该手机,且该手机的该通讯模组将该第五声 音讯号传送至另一手机。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手机具有一 通讯模组,其是与另一手机沟通,当该手机选择进入一无线通讯模式时, 该手机的该通讯模组是自该另 一手机接收一第六声音讯号,并将该第六声 音讯号传送至该耳机,然后由该耳机的该第二听筒模组输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通讯方法与通讯系统。该通讯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一手机与一耳机以一无线传输方式沟通;手机是选择进入一无线对讲机模式;手机的一声音控制模组是接收手机的一第一麦克风模组发出的一第一声音讯号,并将第一声音讯号传送至耳机,并由耳机的一第二听筒模组输出第一声音讯号;以及手机的声音控制模组是接收耳机的一第二麦克风模组发出的一第二声音讯号,并将第二声音讯号传送至手机,并由手机的一第一听筒模组输出第二声音讯号。
文档编号H04M1/725GK101202996SQ20061016782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4日
发明者杨宗正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