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6229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设有将无线信号从发送装置中继到接收装置的装置的无线 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积极地研究在以便携式电话等为代表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 为了利用高频的无线频带,而实现高传输率的技术方法(例如,参照非专利文 献l)。例如,正在研究在发送端从多个天线发送多个数据序列,而在接收端, 从使用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中,将各个数据序列分离并解码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K专l命等。然而,在利用高频的无线频带的情况,与利用低频的无线频带的情况相 比,由传输距离造成的衰减更大,并且无线电信号的直进性更强。也就是说, 绕到大楼等障碍物的后面的无线电信号变弱,所以可期待实现高传输率的区 域,被限定于距离较近的区域。因此,在系统中,产生设置更多的基站装置 的必要性。基站装置的设置,需要相应的费用,所以对于在抑制设置基站装 置的个数的增加的同时,能够实现高传输率的技术的需求日益强烈。在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通过使用将无线信号从发送装置中 继到接收装置的中继站装置,实质上扩大基站装置的覆盖区域(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330112号公报[非专利文献l ]"VSF-0FCDM〖二糾3八V 口 、7卜于卞才、/Hf成0検討"、 電子情報通信学会、信学技報RC S 2002-169发明内容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的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中继站装置中继的无线信号, 对其他的无线信号而言,可能成为干扰信号。例如,在下行线路上,中继站
装置对于特定的移动台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有时对于在中继站装置附近与 基站装置直接通信的其他的移动台装置造成干扰。此时,与基站装置直接通 信的移动台装置的差错率特性恶化,并降低系统吞吐量。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系统吞吐量的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 装置和无线发送装置。解决该问题的方案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为具有发送装置、中继站装置以及接收装置的无 线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第一发送步骤,在第一发送期 间,将包含发往接收装置的信号的第一发送信号,从发送装置发送到中继站装置;以及第二发送步骤,在第一发送期间之后的第二发送期间,从发送装置发送包含第 一 已知信号的第二发送信号,同时从中继站装置发送第三发送 信号,该第三发送信号包含第一发送信号所包含的发往接收装置的信号且进 一步包含在与第一已知信号之间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的第二已知信号。本发明的中继站装置所采用的结构包括接收单元,从发送装置接收第 一发送信号,该发送装置在第一发送期间,发送将第一已知信号附加在发往 接收装置的信号中所得的第 一发送信号,且在第 一发送期间之后的第二发送 期间,发送包含第一已知信号的第二发送信号;置换单元,在第一发送信号 中,将第一已知信号置换为在与第一已知信号之间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的第 二已知信号,生成第三发送信号;以及发送单元,在第二发送期间,对接收 装置发送第三发送信号。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装置所采用的结构包括附加单元,将第一已知信号附加在发往接收装置的信号中而生成第 一发送信号,并生成包含在与第一 已 知信号之间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的第二已知信号的第二发送信号以及发送单元,对于中继站装置,在第一发送期间发送第一发送信号,并在第二发送 期间发送第二发送信号,所述中继装置在第一发送期间之后的第二发送期间, 向接收装置发送第 一发送信号。发明的有益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系统吞吐量。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中继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导频信号的例子的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导频信号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导频信号的再另外一个例子的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导频信号的再另外一个例子的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例。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导频信号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设有中继站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的图。图1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中继站装置(以下称为"RS")IOO、作为无线发 送装置的基站装置(以下称为"BS,,)、以及作为无线接收装置的两个移动台装 置(以下, 一方称为"MSW,另一方称为"MS存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 虽然为了方便,将中继站和移动台的个数分别设为"1"和"2",但中继站和移 动台的个数均不限于此。BS、 RSIOO、 MS#1、 MS#2以具有规定的时间长度(例如0.5ms)的帧为单 位,相互进行同步发送/接收。BS在帧W中发送发往MS弁1的数据,且在帧 #1的下一个帧的帧#2中发送发往MS弁2的数据。对被发送的发往MS弁1的数 据和发往MS#2的数据,通过时分复用附加相同的导频信号(以下称为"导 频")。以下,附加导频后的发往MS#1的数据称为第一发送信号,附加导频 后的发往MS弁2的数据称为第二发送信号。另外,由BS附加到各个数据的导 频是使用例如沃尔什序列等的正交序列而生成的。MS#2位于BS的覆盖区域内,所以第二发送信号被直接发送到MS#2。 另夕卜,在MS弁2位于BS的覆盖区域之外的情况,第二发送信号的发送目的地
有可能为其他的RS。MS#1位于BS的覆盖区域之外,所以第一发送信号被发送到RSIOO。 RS100对发往MS弁1的数据进行中继。具体而言,由从BS4妄收到的第一发送 信号生成中继信号,而在帧#2中,将中继信号发送到MS#1。此时,对在帧 #2中接收第二发送信号的MS#2而言,中继信号成为干扰信号。MS#1和MS#2均为执行能够抵消干扰的接收方法的接收机,该接收方 法为例如MIMO 4妻收、MMSE(Minimum Means Square Error)分集才姿收或 MMSE码元合成接收等。另外,在MS#1和MS#2具有MIMO接收机的情况, 在由RS100发送的帧#2中,BS仅发送一个流。至于整个系统的详细动作将 后述。如图2所示,RS100包括天线101、无线4妻收处理单元102、 GI(Guard Interval)除去单元103、 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单元104、分离单元105、 信道估计单元106、解调单元107、解码单元108、编码单元109、调制单元110、正交序列生成单元111-1..... lll-N(N为2以上的整数)、导频调制单元112-1..... 112-N、复用单元113、 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单元114、 GI插入单元115、以及无线发送处理单元116。无线接收处理单元102通过天线101接收从BS发送的第一发送信号。 然后,对接收到的第一发送信号进行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例如下变频、A/D 转换等)。无线接收处理后的第一发送信号被输出到GI除去单元103。 GI除 去单元103除去插入在无线接收处理后的第一发送信号的规定位置的GI。FFT 单元104对除去GI后的第一发送信号进行FFT处理。FFT处理单后的第一 发送信号^f皮输出到分离单元105。分离单元105将从FFT单元104输入的第一发送信号,分离为导频和发 往MS#1的数据。分离后的导频被输出到信道估计单元106,分离后的发往 MS#1的数据则被输出到解调单元107。信道估计单元106使用从分离单元105输入的导频而进行信道估计,从 而获得信道估计值。解调单元107基于信道估计单元106所获得的信道估计 值,进行信道补偿,然后对从分离单元105输入的发往MS#1的数据进行解 调。解码单元108对解调单元107所解调的发往MS#1的数据进行解码。因此,在RS中再现由BS编码之前的状态的发往MS弁1的数据。也就是 说,本实施方式的RS100为采用在进行数据的中继时,进行该数据的再现的
再现型的中继方式的中继站装置。编码单元109对解码单元108所解码的发往MS#1的数据进4于编码。调 制单元110对编码单元109所编码的发往MS#1的数据进行调制。调制后的 发往MS# 1的数据被输出到复用单元113 。正交序列生成单元111-1~111-N分别与将整个通信频带分割为N个而获 得的N个子带对应。对各个正交序列生成单元111-l lll-N输入在BS中所 使用的正交序列(BS使用正交序列)。正交序列生成单元111-1~111-N各自生 成在与BS使用正交序列之间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的序列。例如,正交序列 生成单元111-l lll-N各自生成与沃尔什序列等BS使用正交序列正交的序 列。对导频调制单元112-l 112-N分别输入正交序列生成单元111-1 111-N 所生成的序列。导频调制单元112-l 112-N通过对所输入的序列进行 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生成与由BS附加到各个数据的导频正 交的导频。生成后的导频被输出到复用单元113。换言之,由正交序列生成单元111-l lll-N和导频调制单元112-1 112-N 的组合构成的结构,具有作为生成导频的导频生成单元的功能。复用单元113将从调制单元110输入的发往MS#1的数据与从各个导频 调制单元112-1 112-N输入的导频复用,生成中继信号。也就是说,复用单 元113具有作为置换单元的功能,该功能为将被附加在发往MS#1的数据中 的导频置换为与该导频正交的导频。作为数据与导频的复用方法,在此使用 时分复用,但也可使用频分复用和码分复用等其他的复用方法。IFFT单元114对复用单元113生成的中继信号进行IFFT处理。GI插入 单元115将GI插入在IFFT处理后的中继信号的规定位置。无线发送处理单 元116对于插入GI后的中继信号,进行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例如D/A转换、 上变频等)。然后,将无线发送处理后的中继信号从天线101发送到MS#1。接着,参照图3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动作例。首先,在帧#1中,第一发送信号160从BS发送到RSIOO。然后,在帧#2中,第二发送信号161从BS发送到MS#2。在第二发送 信号161中的发往MS弁2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与在第一发送信号160中的 发往MS弁1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相同。另外,在帧#2中,中继信号162从RS100发送到MS#1。此时,从RSIOO
发送的中继信号162作为干扰信号而到达MS弁2。然而,在中继信号162中的 发往MSW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与在第二发送信号161中的发往MS弁2的 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正交。因此,MS弁2使用能够抵消干扰的接收方法,例如 MIMO接收、MMSE分集接收或MMSE码元合成接收等方法,能够从接收 到的无线信号中除去作为干扰信号而到达的中继信号,并仅以从BS发送的 第二发送信号161作为期望信号而提取。但是,在中继信号中所附加的导频 预先^l通知给MS弁2。在此, -使用图4"^兌明由RS100生成的导频。图4所示的导频通过对于沃尔什序列等正交序列进行BPSK调制而被生 成。通过使用正交序列而生成导频,不需减少导频的发送功率就能够生成正 交导频。这里,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等多载波传输的情况,因为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传播路径的特性对每个频率有所不 同。因此,如果对于宽带使用单一的正交序列,在接收时,正交性将被破坏。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子带内对导频进行正交化。也就是 说,对子带内的每个导频码元使用正交序列。由此,即使在频率选择性衰落 的环境下,也能够防止破坏导频的正交性。在图4的例子中,对每8个码元 使用序列长度"8,,的正交序列。为了更可靠地防止正交性的破坏,子带的带宽 被设定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相干带宽,即被设定为可视为相同的传播路径的带 宽。另外,由RS100生成的导频不限于图4所示的导频。例如,如图5所示,BS和RS100的导频生成单元各自生成导频,以使 BS的导频和RS100的导频被分配到相互不同的时间,即相互不同的发送定 时。此时,在传播路径的特性的时变极为激烈的状况下,能够防止破坏导频 的正交性。或者,如图6所示,BS和RS100的导频生成单元各自生成导频,以使 BS的导频和RS100的导频也被分配到相互不同的频率。此时,在延迟扩展大 的传播路径,即传播路径的特性因每个频率而大幅不同的状况下,能够防止 破坏导频的正交性。或者,如图7所示,BS和RS100的导频生成单元各自生成导频,以使 BS的导频和RS100的导频除了被分配到相互不同的时间之外,也被分配到相互不同的频率。此时,在传播路径的特性的时变极为激烈的状况下,并且在 传播路径的特性因每个频率而不同的状况下,能够防止破坏导频的正交性。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由MS#2除去中继信号,所以能够改善 MS弁2的错误接收率,并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再者,能够使用将来的高传输率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可设想的MIMO接收 机而抵消干扰,所以不需在移动台装置中增加复杂的接收电路而能够提高吞吐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下行线路的无线通信而进行了说明。但是, 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上行线路的通信。另外,RS100也可以^皮:没置在与所述BS不同的其他的BS或与所述MS弁1 和MS#2不同的其他的MS。另外,将由RS100发送的帧作为与帧#1连续的帧#2而进行了说明,但 由RS100发送的帧不需为连续的帧,考虑到在RSIOO中的处理延迟,也可为 在帧#2以后的帧,例如帕#3。此时,RS100发送与在帧存3中所发送的BS的 导频正交的导频。另外,对使用OFDM作为传输方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 此,也可以使用单载波传输、CDMA、 TDMA、 FDMA等其他的传输方式。另外,说明了 RS100将对第一发送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处理后的数据中 继发送的结构,但也可以中继发送例如在解码前的信号和在解调前的信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各个装置发送的信号中,仅对导频部分进行 正交化,但也可以采用还对数据部分进行正交化的结构。(实施方式2)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设有BS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8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作为无线发送装置的BS200、 RS、以及作为无线接 收装置的MS#1和MS弁2。另夕卜,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f又为了方i更,将中继 站和移动台的个数分别设为"1"和"2",但中继站和移动台的个数均不限于此。BS200、 RS、 MS#1、 MS#2如同实施方式1 一样,相互进行同步发送/ 接收。BS200在帧#1中发送发往MS#1的数据,且在帧#2中发送发往MS//2 的数据。对要发送的发往MS#1的数据和发往MS#2的数据,通过时分复用 附加相互不同的导频。以下,附加导频后的发往MS#1的数据称为第一发送 信号,附加导频后的发往MS#2的数据称为第二发送信号。另外,由BS200 附加到各个数据的导频是使用例如沃尔什序列等的正交序列而生成的。MS#2位于BS200的覆盖区域内,所以第二发送信号被直接发送到 MS#2。另外,在MS存2位于BS200的覆盖区域之外的情况,第二发送信号的 发送目的地有可能为其他的RS。MS#1位于BS200的覆盖区域之外,所以第一发送信号^f皮发送到RS。 RS 对发往MS存1的数据进行中继。具体而言,由从BS接收到的第一发送信号生 成中继信号,而在帧#2中,将中继信号发送到MS#1。此时,对在帧#2中接 收第二发送信号的MS#2而言,中继信号成为干扰信号。在此,本实施方式 的RS与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RS100不同,不进行导频的置换,而发送 与BS200所附加的导频相同的导频。MS#1和MS#2均为执行能够抵消干扰的接收方法的接收机,该接收方 法为例如MIMO接收、MMSE分集接收或MMSE码元合成接收等。另外, 在MS#1和MS#2具有MIMO接收机的情况,在由RS发送的帧#2中,BS200 仅发送一个流。至于整个系统的详细动作将后述。如图9所示,BS200包括编码单元202、调制单元203、串并(S/P)变换单元204、正交序列生成单元205-1..... 205-N、导频调制单元206-1..... 206-N、复用单元207、 IFFT单元208、 GI插入单元209、无线发送处理单元210、以 及天线211。编码单元202对发送数据(发往MS#1或MS#2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单 元203对编码单元202所编码的数据进行调制。S/P变换单元204对调制后的 数据进行串并变换。串并变换后的数据被输出到复用单元207。正交序列生成单元205- 1~205-N分别与将整个通信频带分割为N个而获 得的N个子带对应。对各个正交序列生成单元205-1 205-N输入帧号。正交 序列生成单元205-l 205-N各自生成对应于帧号的序列。对于连续的两个帧 生成的两个序列,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例如,被生成的序列在帧之间正交。对导频调制单元206-l 206-N分别输入正交序列生成单元205-l 205-N 所生成的序列。导频调制单元206-l 206-N通过对所输入的序列进行BPSK 调制,生成在帧之间正交的导频。具体而言,以使对帧#1生成的导频和对帧 #2生成的导频相互正交的方式生成导频。生成后的导频被输出到复用单元 207。换言之,由正交序列生成单元205-1 205-N和导频调制单元206-1 206-N 的组合构成的结构,具有作为生成导频的导频生成单元的功能。如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4所说明地,在具有相干带宽的子带内,导频生成单元对导频进行正交化。再者,如同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图5的例子,导频生成单元生成导频,以使发往MS#1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和发往MS#2的数据中所附加的 导频被分配到相互不同的时间,即相互不同的发送定时。在此,相互不同的 时间意味着自对应的帧的开始位置的间隔不同。或者,如同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图6的例子,导频生成单元生成导 频,以使发往MS#1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和发往MS#2的数据中所附加的 导频被分配到相互不同的频率。或者,如同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图7的例子,导频生成单元生成导 频,以使发往MS#1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和发往MS#2的数据中所附加的 导频除了被分配到相互不同的时间之外,也被分配到相互不同的频率。复用单元207将从S/P变换单元204输入的数据与从导频调制单元 206-l 206-N输入的导频复用,从而生成发送信号(第一发送信号或第二发送 信号)。也就是说,复用单元207具有作为附加单元的功能,该功能为将对于 某个帧所生成的导频附加到发往MS#1的数据而生成第一发送信号,并将对 于其他的帧所生成的导频附加到发往MS弁2的数据而生成第二发送信号。IFFT单元208对复用单元207所生成的发送信号进行IFFT处理。GI插 入单元209将GI插入在IFFT处理后的发送信号的规定位置。无线发送处理 单元210对于插入GI后的发送信号,进行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例如D/A转 换、上变频等)。然后,将无线发送处理后的发送信号从天线211发送到RS 或MS#2。接着,参照图IO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动作例。首先,在帧#1中,第一发送信号260从BS200发送到RS。然后,在帧#2中,第二发送信号261从BS200发送到MS#2。在第二发送信号261中的发往MS#2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与在第一发送信号260中的发往MSW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正交。另外,在帧#2中,中继信号262从RS发送到MS#1。在中继信号262中的发往MS# 1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与在第 一发送信号260中的发往MS# 1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相同。
从RS发送的中继信号262作为干扰信号而到达MS//2。然而,在第二发 送信号261中的发往MS#2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与在中继信号262中的发 往MSW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正交。因此,MS弁2使用能够抵消干扰的接收 方法,例如MIMO接收、MMSE分集接收或MMSE码元合成接收等方法, 从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除去作为干扰信号而到达的中继信号,并仅以BS发 送的第二发送信号261作为期望信号而冲是取。此时,对MS#2而言,BS200 使用的导频为已知的导频,所以不需将RS使用的导频通知给MS#2。在此,使用图11说明由BS生成的导频。这里,说明关于在帧之间正交 的导频的生成。在图ll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导频序列而使用沃尔什序列。W/"表示序 列长度J的沃尔什序列的第k个序列。在此示例中,设为J=4。在帧#1中<吏 用Wi (4),在帧#2中使用W/",在帧#3中使用W3"',在帧#4中使用W/4), 而各自生成导频。也就是说,以每四个帧为一个周期而使用正交序列。另夕卜,WZ"为(l, 1, 1, 1),W2(4)为(1, —1, 1, — 1),W3(4)为(1 , 1 , - 1 , - 1 ), W4 ("则为(1 , — 1 , - 1 , 1 )。对于帧弁n使 用的序列,作为一般的表达式而由下面的式(l)表示。(n-l)modJ+l 式 (1 )在此,如果RS将在帧弁1中接收到的信号,在帧#5中发送,在帧#5中由 BS200发送的导频变成与在帧//5中由RS发送的导频相同。在RS中,通常在 进行中继时,有可能发生几个帧的处理延迟,但在发生4个帧以上的处理延 迟的情况,通过使正交序列的序列长度J增大,能够对由BS200发送的导频 与由RS发送的导频相互正交化。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由MS#2除去中继信号,所以能够改善 MS#2的错误接收率,并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另外,在BS200中生成导 频,以使从BS200发送的导频在帧之间进行正交化,因为在RS中不进行导 频的置换,所以由RS使用的导频不需预先通知给MS弁2。因此,比起在实施 方式1中所说明的移动通信系统,更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再者,也 不需RS使用的导频的分配管理,所以能够实现简单的移动通信系统。再者,能够使用将来的高传输率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可设想的MIMO接收 机而抵消干扰,所以不需在移动台装置中增加复杂的接收电路而能够提高吞 吐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下行线路的无线通信而进行了说明。但是, 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上行线路的通信。另外,本实施方式的RS也可以净皮设置在与BS200不同的其他的BS或 在与所述MS#1和MS#2不同的其他的MS。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各个装置发送的信号中,仅对导频部分进 行正交化,但也可以采用还对数据部分进行正交化的结构。另外,将由RS发送的帧作为与帧#1连续的帧#2而进行了说明,但由 RS发送的帧不需为连续的帧,考虑到在RS中的处理延迟,也可为在帧#2以 后的帧,例如帧#3。另外,对使用OFDM作为传输方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 此,也可以使用单载波传输、CDMA、 TDMA、 FDMA等其他的传输方式。另外,说明了 RS对于第一发送信号,将进行解调和解码处理后的数据 作为中继数据而发送的结构,但也可以例如将在解码前的信号和在解调前的 信号作为中继信号而发送。另外,导频信号有时称为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另外,用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 的LSI来实现。这些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一个芯片,也可以一部分或全 部被集成为一个芯片。虽然此处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 LSI(Super LSI)或特大LSI(Ultra LSI)。另外,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 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在LSI制造后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各单元的连^l妻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再者,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他技术的出现,如果能够 出现替代LSI集成电路化的新技术,当然可利用新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 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本i兌明书基于2005年2月1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5 - 042264 号。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可以适用于设有 将无线信号从发送装置中继到接收装置的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权利要求
1.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为在具有发送装置、中继站装置以及接收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第一发送步骤,在第一发送期间,将包含发往接收装置的信号的第一发 送信号,从发送装置发送到中继站装置;以及第二发送步骤,在第一发送期间之后的第二发送期间,从发送装置发送 包含第 一 已知信号的第二发送信号,同时从中继站装置发送第三发送信号, 该第三发送信号包含第一发送信号所包含的发往接收装置的信号,且进一步 包含在与第一已知信号之间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的第二已知信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发送步骤中,将第一已知信号被附加在发往接收装置的信号 中所得的信号作为第一发送信号而发送,在所述第二发送步骤中,将第 一发送信号中第 一 已知信号被置换为第二 已知信号所得的信号作为第三发送信号而发送。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发送步骤中,将第二已知信号被附加在发往第一接收装置的 信号中所得的信号作为第一发送信号而发送,在所述第二发送步骤中,将第一发送信号作为第三发送信号而发送。
4. 一种中继站装置,包括接收单元,从发送装置接收第一发送信号,该发送装置在第一发送期间, 发送将第一 已知信号附加在发往接收装置的信号中所得的第 一发送信号,且 在第 一发送期间之后的第二发送期间,发送包含第 一 已知信号的第二发送信 号;置换单元,在第一发送信号中,将第一已知信号置换为在与第一已知信号之间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的第二已知信号,生成第三发送信号;以及 发送单元,在第二发送期间,对接收装置发送第三发送信号。
5. 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 第 一 已知信号使用正交序列而被生成, 还包括生成单元,对在生成第一已知信号时所使用的正交序列进行调制,生成 第二已知信号。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所述生成单元生成与在多个子带中的任意子带对应的第二已知信号。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所述生成单元生成与具有相干带宽的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二已知信号。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 第 一 已知信号被分配到第 一发送定时, 还包括生成单元,生成被分配到与第一发送定时不同的第二发送定时的第二已 ^口^f言号。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 第 一 已知信号被分配到第 一频率, 还包括生成单元,生成被分配到与第一频率不同的第二频率的第二已知信号。
10. —种无线发送装置,包括附加单元,将第一已知信号附加在发往接收装置的信号中而生成第一发送信号,并生成包含在与第一已知信号之间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的第二已知 信号的第二发送信号;以及发送单元,对于中继站装置,在第一发送期间发送第一发送信号,并在 第二发送期间发送第二发送信号,所述中继站装置在第 一发送期间之后的第 二发送期间,向接收装置发送第一发送信号。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还包括生成单元,对规定的正交序列进行调制,生成第一已知信号和第二已知 信号。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所述生成单元生成与在多个子带中的任意子带对应的第一已知信号和第 二已知信号。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 生成与具有相干带宽的子带对应的第一已知信号和第二已知信号。
14.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还包括生成单元,生成被分配到第一发送定时的第 一 已知信号以及被分配到与 第 一发送定时不同的第二发送定时的第二已知信号。
15.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还包括生成单元,生成被分配到第 一频率的第 一 已知信号以及被分配到与第一 频率不同的第二频率的第二已知信号。
全文摘要
提供了提高系统吞吐量的无线通信方法等。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在具有基站装置(BS)、中继站装置(RS)(100)和移动台装置(MS)#1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被使用。在第一发送步骤,将包含发往MS#1的数据的第一发送信号,从BS发送到RS(100)。在第二发送步骤,从BS发送包含由BS生成的导频的第二发送信号。与此同时,在第二发送步骤,将中继信号从RS(100)发送到MS#1,该中继信号在与由BS生成的导频之间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且包含由RS(100)生成的导频,并进一步包含发往MS#1的数据。
文档编号H04J11/00GK101124751SQ20068000544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8日
发明者今井友裕, 汤田泰明, 西尾昭彦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