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基于w-cdma方式的移动机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833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基于w-cdma方式的移动机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基于W-CDMA方式的移动机及其系统。详细而言,涉及将电平测定报告值最佳化的移动机等。
背景技术
一般,在W-CDMA (Wideband-Code Division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 接入)系统中,在一个无线基站所覆盖的无线小区区域内,通过码分复 用由多个移动机共享相同无线频率而进行通信。
在这样的W-CDMA系统中,随着收容在相同无线小区区域中进行通 信的移动机数的增加,在移动机间相互由通信电波引起的干扰增加。由 此,公知收容在小区中的移动机数(容量)和通信质量具有相互折中选 择(tradeoff)的关系(例如,以下的非专利文献l)。
因此,从确保系统整体的容量和各利用者的通信质量的观点来看, 重要的是,在根据线路状况控制发送功率以使移动机和基站的通信功率 为必要最低限度,或者在无线小区区域的边界附近进行通信的移动机移 动到假想的小区区域的外侧的情况下,作为服务区域外(服务区外)而适当地进行切断通信等控制。
另外,移动机还要求进行与接收信号的信号电平相关的各种判定, 并根据其结果来进行移动机的"服务区外"、"服务区内"判定。
在定义W-CDMA的无线标准的3GPP (3"1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3代合作伙伴组织)中,定义出以下所示的3种信号测定(例 如,以下的非专利文献2的5.1章)。
(1) CPICH—RSCP (Common Pilot Channel—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公共导频信道接收信号码功率)由移动机测定出的—Primary CPICH (基本导频信号)的接收码功率。
(2)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由移动机测定出的包括希望波、干扰波双方的接收频带内的所有功率。
(3) CPICH_Ec/NO (Energy per chip/Noise Power,每码片能量/噪 声功率)由移动机测定出的CPICH的每码片的功率和每码片的所有功 率的比率。
图20 (A)示出使用这样的3种信号的以往的W-CDMA方式的移动 机(单一天线接收)的结构例。
移动机300具有接收天线311、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mplifier,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部312、第1相关值计算部313-1和第 2相关值计算部313-2、保存存储器314、以及电平测定部315。
使用接收天线311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在由AGC部312放大为适当的 信号电平之后,输入给第1相关值计算部313-1和第2相关值计算部 313-2。
第2相关值计算部313-2使用对接收信号分配的扩展码来计算相关 值。对其输出进行必要的信号处理,并对接收信号进行解码等。
另一方面,第1相关值计算部313-1使用对进行电平测定的码信道 分配的扩展码来计算相关值。其输出为CPICH—RSCP+NO (NO为噪声 功率)。该值临时保存在保存存储器314中。
另外,在AGC部312中,其控制电压与接收信号的信号电平(RSSI) 成比例,所以可计算出上述的RSSI。计算出的RSSI也临时保存在保存 存储器314中。
在电平测定部315中,从保存存储器315读出RSSI和CPICH—RSCP +NO,从CPICH—RSCP+NO减去噪声功率NO而求出CPICH—RSCP, 进而通过将CPICH—RSCP除以RSSI而计算出CPICH—Ec/NO。
电平测定部315向上位层输出(报告)计算出的CPICH—RSCP和 CPICH_Ec/NO、以及从保存存储器314读出的RSSI。然后,将这3种电 平利用在移动机的"服务区外"、"服务区内"判定中。
关于这3种电平的报告的定义,规定在以下的非专利文献2的5.1 章中,但没有特别进行考虑到接收分集的规定。
图20 (B)示出根据图20 (A)的结构而考虑的、具有接收分集功 能时的W-CDMA方式的移动机的结构例。
移动机330具有第1接收天线331-1和第2接收天线331-2、第1 AGC 部332-1和第2 AGC部332-2、第1至第3相关值计算部333-卜333画3、 合成部334、保存存储器335、以及电平测定部336。
由第1接收天线331-1和第2接收天线331-2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分别 经由第1 AGC部332-1和第2 AGC部332-2,输入给第1相关值计算部 333-1和第2相关值计算部333-2。
第1相关计算部333-1和第2相关计算部333-2使用扩展码分别计算 出相关值(接收信号),其输出由合成部334合成。关于接收信号的合成, 例如记载于以下的非专利文献3的7.2章中。合成信号与图20 (A)相同 地通过后级的解码处理等而解码。
另一方面,第2 AGC部332-2根据控制信息相同地输出RSSI。另夕卜, 从第2 AGC部332-2输出的接收信号还被输入给第3相关值检测部333-3 , 与图20 (A)相同地输出RSCP+NO。
在保存存储器335中,保存有与由第2接收天线331-1接收到的接 收信号对应的RSCP+NO和RSSI。而且,在电平测定部336中,根据存 储在保存存储器335中的各值相同地进行运算,向上位层报告RSSI、 CPICH—RSCP、 CPICH—Ec/NO。
非专利文献1:大野、安達"<formula>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信学論B-II、 VoU79-B-n、 pp.l7-25、 1996-01
非专利文献2: 3GPP TS 25.215 V7.0.0 (2006-03 ): "Physical layer-Measurement (FDD)"、(来自ftp: 〃ftp.3gpp.org/Specs/2006-03/Rel-7/ 25—series/25215-700.zip, 2006年4月28日当时可取得)
非专利文献3: 3GPPTS 25.101 V7.3.0 (2006-03): "UserEquipment (UE) rat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DD),,、(来自ftp: 〃ftp.3gpp.org/ Specs/2006-03/Rel-7/25—series/25101-730.zip, 2006年4月28日当时可取得)
但是,图20所示的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移动机中,为了改善接收信
号的质量,由合成部334合成接收信号,但"服务区内"、"服务区外"判定 中使用的CPICH—RSCP、 RSSI等电平测定值仅在连接有第2接收天线 331-2的分支中进行。
因此,尽管合成后的接收信号具有充分的质量,但连接有第2接收 天线331-2的分支中的CPICH一RSCP、 RSSI的测定结果低,所以尽管位 于可通信的区域有时也产生判定为"服务区外"等不便。由于移动机成为 "服务区外",在一个基站中收容的移动机数减少,从而无法适当地增加 其收容数。
另一方面,在出现为了防止RSSI等的测定结果变低而附加某种功能 导致相反地使测定结果变高的移动机时,该移动机虽然原本位于可通信 区域外但却可以进行通信,由于该通信而对其他移动机带来不必要的干 扰,产生使通信质量恶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 W-CDMA系统中,可在确保通信质量的同时适当地增加一个基站所收容 的移动机数的移动机及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多个接收天 线而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移动机的特征在于,该移动机具有计算部,该 计算部合成各所述接收天线的电平测定结果,计算合成后的电平测定值 作为所述移动机的电平测定结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机的特征在于,该 移动机还具有校正部,该校正部针对由所述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移动机 的电平测定结果,在所述接收天线的根数为2根时,将换算成1根天线 分支的电平测定值作为所述电平测定结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机的特征在于,该 移动机还具有校正部,该校正部针对由所述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移动机 的电平测定结果,在所述接收天线的根数为N (N>2)时,将换算成M(1≤M≤N) 根天线分支的电平测定值作为所述移动机的电平测定结果,其中,M是包括基站在内的系统进行小区设计时成为前提的接收天线数。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机的特征在于,该移动机还具有相乘部,该相乘部对由所述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合成前的信号进行加权,所述计算部对相乘后的信号合成电平测定结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相乘部根据所述各接收天线的种类或所述接收天线间的增益差来进行不同的加权。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机的特征在于,该 移动机还具有选择部,该选择部根据所述接收天线的接收环境,选择来自所述校正部的校正后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或来自所述计算部的没有校正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中的任意一个。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天线的接收环境为小区内的干扰的大小,所述选择部在所述干扰大于一定电平时选择校正后的所述电平结果,在所述千扰为一定电平以下时选择没有校正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机的特征在于,该移动机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接收信号的种类,打开或关闭所述接收分集功能,并且,选择来自所述校正部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或来自 所述计算部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中的任意一个。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机的特征在于,该移动机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接收的频带,打开或关闭所述接收分集功能,并且,选择来自所述校正部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或来自所述计算部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中的任意一个。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机的特征在于,该移动机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通信的服务种类,打开或关闭所述接收分集功能,并且,选择来自所述校正部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或来自所述计算部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中的任意一个。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机的特征在于,将所述接收分集功能的打开或关闭、所述校正的有无、进行所述校正时用于校正的校正系数、以及对所述接收天线的合成前的信号进行加权时的 加权系数与所述电平测定结果一起分别报告给基站。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机的特征在于,根 据所述接收分集的打开或关闭,切换所述移动机的服务区内或服务区外 判定中使用的阈值。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机的特征在于,根 据所述接收分集的打开或关闭,对越区切换的启动判定中使用的阈值进 行切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机的特征在于,该 移动机还具有功率控制信息生成部,该功率控制信息生成部根据基于通 信服务种类的接收分集功能的打开或关闭,向基站请求达到所述移动机 的目标接收电平的差值而作为功率控制信息。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机的特征在于,该 移动机还具有功率控制信息生成部,该功率控制信息生成部向基站请求 达到所述移动机的目标接收电平的差值而作为功率控制信息,在请求所 述功率控制信息之后,进行基于通信服务种类的接收分集功能的打开或 关闭。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 种系统,该系统具备通过多个接收天线而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移动机和 与所述移动机通信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具有计算部,其 合成各所述接收天线的电平测定结果,计算合成后的电平测定值作为所 述移动机的电平测定结果;校正部,其对所述移动机的电平测定结果, 校正为换算成至少1根天线分支的电平测定结果;以及选择控制部,其 根据接收的接收频带来打开或关闭所述接收分集功能,并且,选择由所 述校正部校正后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或来自所述计算部的没有校正的所 述电平测定结果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基站具有频带指定部,其对所述 移动机指定接收频带;以及切换部,其根据所指定的所述频带,对越区 切换或针对移动机的结束通话的启动判定中使用的阈值进行切换。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系统,该系统具备通过多个接收天线而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移动机和 与所述移动机通信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具有计算部,其 合成各所述接收天线的电平测定结果,计算合成后的电平测定值作为所 述移动机的电平测定结果;校正部,其对所述移动机的电平测定结果, 校正为换算成至少1根天线分支的电平测定结果;选择控制部,其根据
接收的接收频带来打开或关闭所述接收分集功能,并且,选择由所述校 正部校正后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或来自所述计算部的没有校正的所述电
平测定结果中的任意一个;以及移动机侧无线控制部,其向所述基站报 告表示所述接收分集的打开或关闭、或者有无对所述电平测定结果的校 正的测定模式,所述基站具有切换部,该切换部根据来自所述移动机侧 无线控制部的所述测定模式,对越区切换或针对移动机的结束通话的启 动判定中使用的阈值进行切换。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W-CDMA系统中,可在确保通信质量 的同时适当地增加一个基站所收容的移动机数的移动机及其系统。


图1是示出移动机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移动机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3是示出天线的增益差和合成信号的关系的图。
图4是示出移动机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5是示出移动机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6是示出移动机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7 (A)和图7 (B)是用于说明实施例5的效果的图。
图8是示出移动机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9是示出移动机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例7的效果的图。
图11是示出移动机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12是示出移动机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13是示出移动机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14 (A)是应选择的阈值的例子的图,图14 (B)是用于说明第1 阈值以及第2阈值的概念的图。
图15是示出系统整体的结构例的图。
图16是示出系统整体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17是示出移动机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18是示出移动机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切换定时的图。
图20 (A)和图20 (B)是示出以往的移动机的结构例的图。
标号说明
10:移动机;11-l ll-n:接收天线;12-l 12-n: AGC部;13-1 13-n:相关值计算部;14:第l合成部;15:第2合成部;16:保存存储 器;18:电平测定部;19、 20:校正处理部;21-l 21-n:增益存储部; 22-ll 22画n2:相乘部;23:干扰电平推定部;24:开关(SW:第1 SW); 25:接收信号种类判定部;26:分集开/关(ON/OFF)控制部;27:接收 频带判定部;28:服务种类判定部;31:第1存储部;32:第2存储部; 33:第2SW; 34:服务区外判定部;40:移动机无线控制部(移动机内 上位层);51:第3存储部;52:第4存储部;53、 225:电平判定部; 54:功率控制位生成部;100、 200:基站;220:网侧无线控制部;221: 频带指定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1中的移动机10的结构例的图。
移动机10具有第1接收天线11-1和第2接收天线11-2、第1 AGC 部12-1和第2 AGC部12-2、第1相关值计算部13-1和第2相关值计算 部13-2、第1合成部14和第2合成部15、保存存储器16、以及电平测 定部18。图1所示的移动机10通过2个接收天线11-1、 11-2而具有接收分集功能。
由第1接收天线11-1和第2接收天线11-2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分别输 入到第1 AGC部12-1和第2 AGC部12-2。第1 AGC部12-1和第2AGC 部12-2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分别向第1相关值计算部13-1和第2 相关值计算部13-2输出放大后的接收信号。
第1相关值计算部13-1和第2相关值计算部13-2使用对进行电平测 定的码信道分配的扩展码,分别运算相关值即CPICH—RSCP+NO。运算 后的值由第1合成部14合成而存储在保存存储器16中。
另一方面,第1 AGC部12-1和第2 AGC部12-2在内部利用反馈控 制中使用的控制电压与RSSI成比例的情况,分别运算第1 RSSI和第2 RSSI。第1 RSSI和第2 RSSI由第2合成部15合成而存储在保存存储器 16中。
在保存存储器16中存储有合成后的CPICH—一RSCP+NO和RSSI。电 平测定部18从保存存储器16读出这些值,从CPICH—RSCP+NO减去噪 声功率NO而运算出CPICH_RSCP,将运算出的CPICH一RSCP除以(或 减去)RSSI而运算出CPICH—Ec/NO。
然后,电平测定部18将通过运算求出的CPICH一RSCP、 CPICH—Ec/NO、从保存存储器16读出的RSSI作为电平测定结果,输出 (报告)给上位层(例如,移动机10侧的无线控制部等)。例如,电平 测定部18周期性地运算出这些值,输出给上位层。
由此,在本实施例1中,作为电平测定结果,使用将各分支中的3 种信号电平(RSSI、 CPICH—RSCP、 CPICH—Ec/NO)合成(相加)后的 信号。因此,测定结果的值比利用单一天线接收的3种信号电平大合成 带来的量,如果将该值作为电平报告而报告给基站,则电平报告的值大, 所以本移动机10为"服务区内"的时间变长。因此,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 移动机10可进行与接收信号对应的适当的接收电平报告,不会在与接收 信号的通信质量对应的区域中判定为"服务区外",可确保其质量。
另外,不会不当地判定为"服务区外",所以不使收容在一个基站中 的移动机数减少即可适当地增加移动机数。
实施例2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2。图2是本实施例2中的移动机10的结构例。
本实施例2中,从第1接收天线11-1和第1接收天线11-2到电平测定部 18为止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图2所示的移动机10相对于图1所示的移动机10附加有校正处理 部19,该校正处理部19用于针对从电平测定部18输出的3种电平测定 结果(RSSI、 CPICH—RSCP、 CPICH—Ec/NO),考虑2个接收天线11-1、 11-2的增益差之后,报告换算成"1"天线分支的电平测定结果。
在通过2根接收天线11-1 、 11-2而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移动机10中, 在电平报告时,如果向基站报告合成后的电平测定结果,则作为"2根天 线"而进行电平报告。此时,虽然移动机10可确保通信质量,但有时对 处于相同接收区域内的其他移动机产生通信电波的干扰。
因此,在本实施例2中,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移动机10通过对合成 后的电平测定值加以校正,换算成假想的"l"天线分支的值,进行电平报 告。由此,可防止对其他移动机产生干扰,确保通信质量。
但是,在换算成'T'天线分支的值时,如果报告将各电平测定结果的 值减半的值,则成为低的电平报告,所以存在虽然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 移动机10处于可通信区域中但也被判定为"服务区外"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在考虑接收天线n-i、 u-2间的增益差之后,换算成"r,天线分支而进行报告。
在图2中,示出在第1接收天线11-1和第2接收天线11-2间存在 "3dB"的增益差时的例子。图3是示出天线的增益差和合成信号的关系的 计算结果。在具有"3dB"的增益差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合成信号成为 原信号的1.5倍(相当于1.8dB)的信号电平。
因此,在校正处理部19中,由第1校正部19-1对合成后的RSSI进 行"1.8dB"的相减处理(在反对数的情况下,乘以"2/3"的处理。以下相同)。 另外,由第2校正部19-2对CPICH_RSCP也进行"1.8dB"的相减处理。
另外,CPICH—Ec/NO的值是根据CPICH—RSCP和RSSI求出的(相 除或相减)值。由于CPICH—RSCP等进行了"1.8dB"的相减,所以 CPICH—Ec/NO的值作为结果而无需校正处理(由第3校正部19-3相加"OdB,,)。
例如,在以对数来处理的情况下,由于通过下式的相减来求出 CPICH—Ec/NO,所以
CPICH—Ec/NO=CPICH一RSCP - RS SI 。
CPICH—RSCP、 RSSI在校正时进行"1.8dB"的相减,所以上式成为 CPICH—Ec/NO= (CPICH—RSCP — 1.8dB) — (RSSI—1.8dB), 结果无需对CPICH_Ec/NO进行校正处理。
通过向上位层报告该校正后的3种电平测定结果,在考虑接收天线 11-1、 11-2的增益差之后,可进行换算成"l"天线分支值的电平报告,不 会由于低的电平报告而判定为"服务区外",与实施例1相同,可适当地 增加收容在一个基站中的移动机数。另外,即使在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移动机10中,也换算成"1天线分支值进行报告,所以可防止对其他移动机产生干扰,可确保通信质量。
另外,对于由第3校正部19-3进行的校正处理,既可以相加"0dB" 以外的值,或者,也可以删除第3校正部19-3,不对从电平测定部18输 出的CPICH一Ec/NO进行校正处理而直接输出。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起到与 所述例子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3。图4是示出本实施例3中的移动机10的结构 例的图。
在实施例2 (图2)中,在具有使用2根接收天线11-1、 11-2的接收 分集功能的移动机10中换算成"l"天线分支进行报告。在本实施例3中, 在具有使用N根接收天线的接收分集功能的移动机10中,假想换算成 "M" (BM^N)天线分支量的值进行报告。
由N根接收天线11-l ll-n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分别通过第1至第n AGC部12-l 12-n来放大。然后,由第1至第n相关值计算部13-l 13-n 来分别计算出RSCP+NO,由第1合成部14合成。
另外,第l至第n AGC部12-l 12-n分别输出RSSI,由第2合成 部15合成各RSSI。
与实施例1等相同,在保存存储器16中存储有合成后的RSSI和
RSCP+NO,电平测定部18输出3种电平测定结果(RSSI、CPICH—RSCP、 CPICH—Ec/NO)。
另外,针对来自电平测定部18的输出,与实施例2相同,具有校正 处理部20,但作为向假想的M根天线分支的换算,进行相加"10xlog^ (M/N)dB"的处理。即,对从电平测定部18输出的RSSI和CPICH—RSCP, 分别由第3校正部20-l和第4校正部20-2,相加"lOxlog!o (M/N) dB"。
另外,关于CPICH—Ec/NO,由于与实施例2相同的理由,不进行校 正处理而直接报告给上位层。当然,也可以进行相加"0dB"的处理。
即使在本实施例3中,应相加的"10xlog^ (M/N) dB"与实施例2相 同,在N根接收天线11-l ll-n间存在增益差时,成为考虑到这些增益 的值,所以不会不当地判定为"服务区外",可适当地增加收容在一个基 站中的移动机数。另外,与实施例2相同,假想换算成M天线分支量的 值进行电平报告,所以可防止对其他移动机的干扰,可确保通信质量。
另外,该"M"是在进行系统的小区设计时作为前提的天线数。例如, 在将收容于系统中的移动机具有2根天线作为前提时,换算成2根天线 进行报告。"M"也可以称为成为报告前提的接收天线数。在所述实施例2 中,可以考虑为将具有"l根天线"作为前提的小区设计的例子。
实施例4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4。图5示出应用实施例4的移动机10的结构例。 相对于所述的图4,还针对第l至第nAGC部12-l 12-n的输出,具有 存储加权系数(增益1 增益n)的各增益存储部21-l 21-n和乘以加权 系数的各相乘部22-ll 22-n2。
在具有使用N根接收天线11-l ll-n的接收分集功能的移动机10 中,对从各AGC部12-l 12-n输出的RSSI和放大后的接收信号分别乘 以加权系数。在相乘之后,各RSSI由第1合成部14来合成,放大后的 接收信号输入给各相关值计算部13-l 13-n。之后的处理与实施例3相 同。
该加权系数是各接收天线11-l ll-n的增益的倒数。因此,在本实施例4中,起到可在校正接收天线11-l ll-n间的增益差之后求出电平 测定结果(RSSI、 CPICH—RSCP、 CPICH—Ec/NO)的效果。
另外,考虑为这样的增益差例如在外装的鞭状天线和内置于基板中 的天线间产生。在实施例2等中也相同。
即使在本实施例4中,也与实施例3相同,对从电平测定部18输出 的电平测定结果由校正处理部20进行校正处理,所以可换算成M天线 分支量的值进行电平报告,可在确保通信质量的同时,适当地增加可收 容在一个基站中的移动机数。
实施例5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5。实施例5是根据接收天线的接收环境来有选 择地进行上述实施例2等中的校正处理的有无的例子。
图6是本实施例5中的移动机10的结构例。从第1接收天线11-1 和第2接收天线11-2到校正处理部19为止是与实施例2 (图2)中的移 动机10相同的结构。本实施例5的移动机10还附加有干扰电平推定部 23和开关(SW) 24。
干扰电平推定部23从电平测定部18输入Ec/NO,推定一个基站的 小区内的干扰比率,在干扰大于一定电平时,对SW24输出用于切换成 使其输出校正处理结果的逻辑信号。另一方面,在干扰为一定电平以下 时,干扰电平推定部23输出用于使其不输出校正处理结果的逻辑信号。
SW24根据来自干扰电平推定部23的逻辑信号进行开关的切换,输 出校正处理后或没有进行校正处理的电平测定结果。
图7 (A)和图7 (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5的效果的图。如图7 (A)所示,存在可以以基站100为中心而圆状地进行通信的区域。而且, 在该例子中,在可通信区域中收容有3台移动机10、 110、 120。
在图7(A)的例子中,由于小区内的移动机数少,所以噪声电平小, 因此,移动机10中的Ec/NO的值可取大的值。在这样的情况下,移动机 10不校正3种电平测定结果(RSSI、 CPICH—RSCP、 CPICH—Ec/NO)而 进行电平报告(从SW 24选择并输出不进行校正处理的一方)。
在该例子中,小区内的移动机数少,所以移动机10进行没有进行校正的高的电平报告,其结果,即使通信进行到可保持通信质量的可通信区域的边界,移动机110、 120所受的干扰的总量少且可收容在小区内(可通信)的移动机数不会减少。
另一方面,如图7 (B)所示,在小区内的移动机IO、 110、…的数增加的情况下,移动机10由于来自其他移动机110等的干扰而噪声功率 变大,所以Ec/NO的值变小。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对电平测定结果进 行校正处理(SW24输出校正处理的结果),换算成"l"天线分支的值进行 报告。移动机10不会在存在对其他移动机110等带来大的干扰的可能性 的边界附近进行通信,所以可适当地确保小区内可通信的移动机110、 120、...的数。
在本实施例5中,根据Ec/NO推定出干扰的比率,根据其大小有选 择地进行校正处理,所以起到在确保通信质量的同时(参照图7 (A)), 适当地增加小区内的移动机10、 110、...(参照图7 (B))的效果。
另外,干扰电平推定部23根据这样的小区内的环境来设定阈值,存 储到干扰电平推定部23内的存储器中,通过该阈值和Ec/NO的比较来判 断干扰电平的大小即可。
在本实施例5中,示出使用2根接收天线11-1、 11-2来实现接收分 集功能的例子,但如实施例3那样,即使在使用n根接收天线11-l ll-n 的情况下,也可以完全相同地实施且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如实施例4那样,即使对各接收天线11-l ll-n进行加权, 也可以相同地实施且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6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6。在本实施例6中,根据接收信号的种类来有 选择地切换接收分集的有无,并且还根据接收信号的种类来切换校正处理的有无。
图8是本实施例6中的移动机10的结构例。与实施例5的移动机 10 (图6)相比,构成为没有干扰电平推定部23而附加有接收信号种类 判定部25和分集开/关控制部26。
接收信号种类判定部25从上位层接收指示。在该指示中包含表示移动机10是"待机中"或"通话中"的种类的信息。接收信号种类判定部25 根据该指示来输出"待机中"或"通话中"的逻辑信号。
分集开/关控制部26在被输入表示"待机中"的逻辑信号时,断开与第 2接收天线ll-2连接的天线分支的电源,关闭分集功能。
另一方面,分集开/关控制部26在被输入表示"通话中"的逻辑信号 时,接通与第2接收天线ll-2连接的天线分支的电源,打开分集功能。
另外,在"待机中"的逻辑信号时,SW 24输出没有进行校正的电平 测定结果(RSSI、 CPICH—RSCP、 CPICH—Ec/NO)。另一方面,在"通话 中"的逻辑信号时,SW 24输出已进行校正的电平测定结果。
在移动机IO"待机中"的情况下,由于接收分集功能关闭,所以仅利
用第l接收天线ll-l来进行接收,即使不进行校正处理,也,报告“1”天线
分支量的电平测定结果。因此,在移动机10可进行待机通信的区域中, 可确保原来的通信质量。另外,由于关闭接收分集功能,所以移动机10 的功耗少。
另一方面,在移动机IO"通话中"的情况下(通话开始后),接收分集 功能打开,报告校正处理后的电平测定结果、即换算成'T,天线分支的电 平测定结果。由于接收分集功能打开,所以即使移动机10位于可通信区 域的边界也可以确保通信质量。另外,由于报告校正处理后的电平结果, 所以与实施例2相同,可在确保通信质量的同时,适当地增加移动机数。
因此,仅在需要高质量通信的情况下("通话中"的情况下)应用接 收分集,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待机中"的情况下)接收分集关闭,由 此可防止不必要的电源消耗。不论此时的电平测定结果是打开还是关闭 接收分集功能都报告适当的值,所以可在确保通信质量的同时,适当地 增加移动机数。
另外,即使在本实施例6中,也可以与实施例3相同地由n根接收 天线11-l ll-n来构成天线,还可以与实施例4相同地考虑增益差来进 行加权。在任何情况下都起到与本实施例6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7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7。本实施例7是根据接收信号的频带来有选择地切换接收分集功能的有无,并且根据接收信号的频带来切换校正处理的有无的例子。
一般,即使移动机的移动速度相同,接收频带高的一方的波长短, 所以该电波的切换速度变化变快,衰落频率变高。因此,在接收频带高时,可通过打开接收分集功能来提高其改善效果。另一方面,在接收频 带低时,可通过关闭接收分集功能来抑制移动机的功耗。
图9是实现上述功能的本实施例7中的移动机10的结构例。相对于实施例6(图8)的移动机IO,将接收信号种类判定部25替换为接收频带判定部27,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6相同。
接收频带判定部27作为来自上位层的指示而输入表示接收信号的接收频带的信息,判定接收频带的高低。接收频带判定部27输出与判定对应的逻辑信号。
分集开/关控制部26在被输入表示接收频带高的逻辑信号时,接通与第2接收天线11-2连接的天线分支的电源,打幵接收分集功能。
另一方面,分集开/关控制部26在被输入表示接收频带低的逻辑信号时,断开与第2接收天线11-2连接的天线分支的电源,关闭接收分集功能。
另外,SW 24在被输入表示接收频带高的逻辑信号时,输出进行校 正处理后的电平测定结果(RSSI、 CPICH—RSCP、 CPICH一Ec/NO)。
另一方面,在表示接收频带低的逻辑信号时,输出没有进行校正的 电平测定结果。在接收频带低时,接收分集功能关闭,所以电平测定结果成为"r天线分支量的结果。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7的效果的图。移动机10位于如下区域 在使用高的接收频率一边移动一边通信时,如果不应用接收分集则无法进行通信(该图的实线的外侧);在使用低的频率一边移动一边通信时, 即使不应用接收分集也可以通话(该图的虚线的内侧)。在移动机10的 接收频带高时,接收分集功能打开,所以即使超过该图的实线也可以仍 保持通信质量地进行通信。此时,移动机10将校正后的电平测定结果作为电平报告值而报告给基站ioo (报告换算成"r天线分支的电平测定结果),所以不会超过使用低的频率进行通信时的边界(该图的虚线)而进行通信,可减少有可能在该情况下产生的对其他移动机110、 120的干扰 的产生,与实施例2相同,可在确保通信质量的同时,适当增加移动机数。
另一方面,在接收频带低时,接收分集功能关闭,所以仅由第1接 收天线ll-l进行接收,即使不进行校正处理,也报告"l"天线分支量的电 平测定结果。因此,不会超过使用低的频率进行通信时的边界(该图的 虚线)而进行通信,有可能在该情况下产生的对相同小区内的其他移动 机的干扰变少,可将这些移动机的通信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另外,由于关闭接收分集功能,所以移动机io的功耗少。
因此,与实施例6相同,仅在需要高质量的通信的情况下(接收频 带高的情况下)应用接收分集,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接收频带低的情 况下)关闭接收分集,由此可防止不必要的电源消耗。对于此时的电平 测定结果,不论是打开还是关闭接收分集功能都报告适当的值,所以可 在确保通信质量的同时,适当地增加移动机数。
图11是本实施例7的另一个移动机10的结构例。代替频带判定部 27而设有服务种类判定部28。
服务种类判定部28根据来自上位层的指示,判别通信服务(基于图 像的通信服务或基于语音的通信服务)的种类,输出与该种类对应的逻 辑信号。
在通信服务为"语音通信"服务时,分集开/关控制部26关闭分集功 能,SW24向上位层报告没有进行校正处理的电平测定结果。另一方面, 在通信服务为"图像通信"服务时,分集开/关控制部26打开分集功能,SW 24向上位层报告进行校正处理后的电平测定结果。
图像通信与语音通信相比,要求更高的通信质量。因此,在图像通 信时,可打开接收分集功能来确保通信质量;另一方面,在语音通信时, 可关闭接收分集功能来抑制功耗的消耗。
对于此时的电平测定结果,与所述例子相同,不论是打开还是关闭 接收分集功能都报告适当的值,所以可适当地确保系统整体的通信质量
和收容数。
另外,来自上位层的指示例如也可以是来自用户的指示。例如,即 使用户接受"现在开始进行图像通信"的指示或"以语音进行通信"的指示 来进行处理,也可以完全相同地实施而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例7的任何例子中,都可以与实施例3相同地由n根接收
天线11-l ll-n来构成天线,也可以与实施例4相同地考虑增益差来进 行加权。在任何情况下,都起到与本实施例7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8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8。在本实施例8中,向上位层明确地报告实施 例2等中的校正处理的有无、实施例6等中的分集功能的打开或关闭、 进行校正时使用的加权系数(实施例4中的增益1等)和校正系数(实 施例2和3中的"1.8dB"等)。
图12是示出本实施例8中的移动机10的结构例的图。整体结构与 实施例7 (图ll)大致相同。服务种类判定部28根据服务种类向分集开 /关控制部26等输出该逻辑信号,但进行接收分集的服务种类和报告校正 处理结果的服务种类可预先把握。
因此,服务种类判定部28可根据来自上位层的指示来判别服务种 类,报告接收分集的打开或关闭、校正处理的有无。另外,如果在校正 时使其校正系数也预先存储在存储器等中,则该值也可以报告给上位层。
即使在本实施例8中,也可以起到与实施例7相同的作用效果,另 外,可向上位层(还有基站)明确地报告电平测定结果的校正的有无、 分集功能的打开或关闭、校正系数,所以可进一步确保系统整体的通信 质量,还可进一步适当地增加收容数。
另外,即使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也可以与实施例4 (图5)相同 地设置n根接收天线11-l ll-n,乘以加权系数,也可以将该系数存储在 存储器等中而从服务种类判定部28向上位层报告。通过包含校正的有无 等在内向上位层还报告加权系数,从而可相同地进一步对通信质量的确 保和收容数的适当增加做出贡献。
另外,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由服务种类判定部28来构成移动机
10,但即使代替服务种类判定部28而由接收信号种类判定部25、接收频 带判定部27来构成移动机10,也可以完全相同地实施而起到相同的作用 效果。
实施例9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9。在本实施例9中,通过接收分集功能的打开、 关闭等的选择,切换进行移动机的"服务区内"或"服务区外"判定的条件。
图13是本实施例9中的移动机10的结构例。相对于实施例7(图9) 的移动机10,还具有存储第1阈值的第1存储部31、存储第2阈值的第 2存储部32、第2SW33、以及服务区外判定部34。另外,由于附加有 第2SW33,所以将SW24设为第1SW24。
在频带判定部27判定为接收频率高时,分集开/关控制部26接通与 第2接收天线11-2连接的天线分支的电源,打开接收分集。此时,第1 SW 24输出从校正处理部19输出的电平测定结果。
此时,对于移动机10的电平报告,由于报告校正后的电平结果,所 以报告比实际低的值。即使由此报告低的值,由于移动机10位于"服务 区内",所以第2SW33切换成选择2个阈值中较低的阈值(此处,设为 第1阈值<第2阈值时,选择第1阈值)。然后,使用该选择出的第1阈 值,服务区外判定部34进行服务区外判定。
另一方面,在频带判定部27判定为接收频带低时,接收分集关闭, 输出没有校正的电平测定结果。此时,对于所报告的电平测定结果,由 于报告接收分集关闭的原来的电平测定结果,所以第2 SW33选择原来 的阈值(第2阈值),由服务区外判定部34进行服务区外判定。
图14 (A)是示出应选择的阈值的例子的图。在接收分集打开时(接 收频带高时),第1 SW24选择有校正的输出,第2SW33选择第1阈值。 另一方面,在接收分集关闭时(接收频带低时),第1SW24选择没有进 行校正的输出,第2SW33选择第2阈值。
图14 (B)是示出该第1阈值和第2阈值的概念的图。在移动机10 打开接收分集而位于位置A时,可通过接收分集的打开而向基站100充 分地对接收电波进行发送接收。因此,在该情况下,由于判定为"服务区内",所以选择第1阈值。移动机io报告校正后的电平测定结果,所以
对其他移动机IIO、 120的干扰少。
但是,在保持打开接收分集而移动机10位于位置B时,发送接收电 波变多,对其他移动机110、 120的干扰变大。因此,此时应判定为"月艮 务区外"。
第1阈值表示在打开接收分集时,不对其他移动机10带来干扰(对 其他移动机IIO、 120的干扰可容许)的通信区域的边界。
另一方面,第2阈值表示原来的可通信区域的边界。在移动机10关 闭接收分集时,如果为用实线表示的区域内则判定为"服务区内",如果 移动到位置A则判定为"服务区外"。
由此,根据频带(即接收分集的有无),控制判定为"服务区外"的接 收信号的电平基准,所以可适当地进行"服务区内"或"服务区外"判定。当 然,由于除此以外的结构为与实施例7相同的结构,所以与实施例7相 同,可在确保通信质量的同时,适当地增加收容数。
在本实施例9中,通过接收分集的打开、关闭来切换用于进行"服务 区内"或"服务区外"判定的条件即阈值,但例如也可以通过接收分集的打 开、关闭来切换用于启动越区切换(handover)(通信对象的基站的切换 动作)的条件。例如,如果将所述"服务区外"的判定置换为"越区切换的 切换"的判定,则可相同地实施。在该情况下,可适当地进行越区切换的 切换。
另外,也可以通过接收分集的打开、关闭来切换对启动越区切换的 要件的产生情况进行报告的条件(对移动机IO接近可通信区域的边界的 情况进行报告的条件)即阈值。另外,也可以切换请求启动越区切换的 条件(请求通过移动机10本身越区切换进行切换的条件)。对于第1阈 值和第2阈值,如果根据这些条件而在各存储部31、 32中存储适当的值, 则可完全相同地实施而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移动机10的结构中,也可以代替频带判定部27而设置接收 信号种类判定部25 (图8)、服务种类判定部28 (图ll)。即使在该情况 下,也可以与本实施例9完全相同地实施而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也可以如实施例3、实施例4那样由n根接收天线ll-l ll-n 来构成移动机IO,即使对其输出进行加权,也可以相同地实施。
实施例10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10。本实施例10是在基站侧进行实施例9中的"服务区外"或"服务区内"判定的例子。不过,实际进行的判定是"越区切换的 切换"、"结束通话条件(与电平降低相伴的通信的强制切断)"的判定。
图15是本实施例10中的系统整体的结构例。移动机10侧相对于图 9 (实施例7)的结构,还具有用于对基站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的移动机 无线控制部(移动机内上位层)40。
另外,在基站(无线控制站或无线基站,以下称为"基站")200中, 具有信号发送部210、发送天线211、以及网侧无线控制部220 (网侧上 位层)。
网侧无线控制部220具有频带指定部221,其指定与移动机10对 应的频带;第1存储部31和第2存储部32,其存储有第1阈值和第2阈 值;第2SW33;以及电平判定部225。
频带指定部221对移动机10进行接收频带的指定,输出指定信号。 实际的指定信号通过无线线路传送到移动机10,图中用虚线示出。
该指定信号经由移动机无线控制部40输出给频带判定部27。频带 判定部27与实施例7相同地判定所指定的接收频带的高低。
在接收频带高时,移动机10接通接收分集分支的电源,将电平测定 结果作为针对每"l"天线校正后的结果进行输出。另一方面,在接收频带 低时,移动机10断开接收分集分支的电源,输出没有进行校正的电平测 定结果。
电平测定结果经由移动机无线控制部40输出给网侧无线控制部 220,用于电平判定部225的判定。该测定结果还通过无线线路而输出给 基站200,图中用虚线示出。
由频带指定部221指定的接收频率输出给第2 SW 33,第2 SW 33 根据其频带的高低而选择输出第1阈值或第2阈值。在该情况下,与实 施例9相同,第2SW33在高的接收频带时(移动机10的接收分集打开
时),选择第1阈值(<第2阈值),在低的接收频带时(接收分集关闭时), 选择原来的第2阈值。
在接收分集打开时,从移动机10输出比原来低的电平测定结果,所 以针对越区切换、结束通话的条件即阈值而选择较低的阈值(第1阈值), 判断该条件。另一方面,在接收分集关闭时,输出每'T'天线的原来的电平测定结果,所以选择原来的阈值(第2阈值)而判断该条件。
在基站内,频带指定部221控制第2SW33,根据频带(根据移动机 10的接收分集的打开、关闭或校正处理的有无)改变越区切换、结束通 话条件的基准即阈值,所以可适当地在基站200内判断是否启动"越区切 换"、"结束通话"。另外,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7相同,所以可在确 保通信质量的同时,适当地增加收容数,即在本实施例10中也可起到实 施例7的效果。
另外,关于移动机10侧的结构,也可以如实施例3、实施例4那样 由n根接收天线11-l ll-n来构成天线,即使对其输出进行加权,也可 以相同地实施而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11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11。实施例11是与实施例10相同地在基站200 侧进行"越区切换"、"结束通话"的判定,但还从移动机10侧报告测定模 式,并据此进行判定的例子。其原因为,仅从所指定的接收频带来看, 有时不与移动机10的接收分集的打开、关闭成为1对1的关系。
图16是本实施例11中的系统整体的结构例。大致与图15 (实施例 10)相同,但第2 SW 33不根据来自频带指定部221的信息,而根据来 自移动机10的频带判定部27的测定模式(接收分集的打开、关闭或校 正处理的有无)来切换应选择的阈值。
例如,频带判定部27将与校正的有无相关的信息作为测定模式进行 报告时,如下所述。即,在有校正(接收分集打开)时,第2 SW33选 择第1阈值(在本例子中也设为第1阈值<第2阈值的关系),在电平判 定部225中用于电平判定。另一方面,在没有进行校正(接收分集关闭) 时,第2SW33选择第2阈值。
除去第2 SW33的判断通过来自移动机10的测定模式来进行这一点 以外,本实施例11与实施例10相同。因此,本实施例11与实施例10相同,可适当地在基站中判断是否启动"越区切换"、"结束通话"的处理, 另外,起到可在确保通信质量的同时适当地增加收容数的效果。
即使在本实施例11中,也可以由n根接收天线11-l ll-n来构成天 线,即使对其输出进行加权,也可以相同地实施而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12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12。本实施例12是在具有对从基站发送信号时 的功率进行增减控制的闭环发送功率控制功能的移动机10中,根据服务 种类(即根据接收分集的打开、关闭)来切换发送信号电平的增减的例 子。
图17是本实施例12中的移动机10的结构例。在第3存储部51、 第4存储部52中存储有第1目标电平和第2目标电平,由电平判定部53 判定接收信号的电平,由功率控制位生成部54生成用于在接收信号的电 平低时提高发送功率的位,并生成用于在接收信号的电平高时降低发送 功率的位。该位作为功率控制信息而发送给基站。
在服务种类判定部28判定为语音通信的服务时,分集开/关控制部 26将接收分集从打开切换为关闭。此时,移动机10关闭接收分集,所以 接收灵敏度恶化。因此,通过要求基站侧提高接收电平,从而可确保通 信质量。
在该情况下,第2SW33选择高的目标电平即第1目标电平,输出 给电平判定部53。在电平判定部53中,比较第l目标电平和"l"天线量 的电平测定结果(接收分集关闭,所以能得到没有进行校正的电平测定 结果),输出判定结果,该判定结果表示能得到大概接收分集打开和关闭 的接收电平的差值左右的、尽量大的接收电平。在功率控制位生成部25 中,生成基于该判定结果的位而发送给基站。在基站中,根据该功率控 制信息控制为提高向移动机10的下行发送电平。
另一方面,在服务种类判定部28判定为图像通信服务时,接收分集 从关闭切换为打开。此时,移动机10通过接收分集功能,未必一定需要此前的接收电平。因此,移动机io请求基站下降到足够使接收分集发挥
功能的接收电平。
在该情况下,第2 SW33选择低的目标电平即第2目标电平,输出 给电平判定部53。在电平判定部53中,比较第2目标电平和校正后的电 平测定结果(由于接收分集打开,所以能得到校正后的电平测定结果), 输出判定结果,该判定结果表示能得到大概下降到足够使接收分集发挥 功能的值左右的接收电平。在功率控制位生成部54中,根据该判定结果 向基站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在基站中对移动机10,将下行的发送电平降 低到足够使接收分集发挥功能的发送电平。
由此,根据通信服务的种类(根据接收分集的打开、关闭),向基站 请求闭环发送功率控制功能中的目标发送电平,所以在本实施例12中, 在基站侧可适当地进行对移动机10的功率控制。
另外,除此以外的结构为与实施例7的图ll相同的结构,所以即使 在本实施例12中,也可以起到在确保通信质量的同时适当地增加收容数 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12中,根据服务种类判定部28中的服务种类来 进行判定,但例如使用接收信号的信号种类的判定(接收信号种类判定 部25)、接收频带的判定(接收频带判定部27)也可相同地实施而起到 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接收天线也可以是n根,也可以对各输出进行 加权。
实施例13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13。在所述实施例12中,根据服务种类来设定 发送目标电平,但在本实施例13中,在切换接收分集的打开、关闭之前, 预先向基站请求该请求(功率控制信息),在成为目标电平之后切换接收 分集的打开、关闭。
图18是本实施例13中的移动机10的结构例。与所述的图17大致 相同,但首先从服务种类判定部28输出用于向第2 SW 33切换的信号即 Target—sd,将用于切换分集的打开、关闭的信号即Div—on、用于切换校 正处理的有无的Means—mode延迟一定延迟时间进行输出。
图19是用于说明切换定时的图。例如,在当前进行"图像通信"并从 上位层指示向"语音通信"切换时(图中用下箭头表示),接收分集关闭。
因此,应请求提高目标发送电平,向第2SW33输出Target—sel,以选择 较高的目标电平(第l目标电平,图中为"目标SIR l")。之后,向基站 输出功率控制信息,通过基站的功率控制,目标接收电平逐渐增加。然 后,在达到目标电平之后,Div一on切换到表示从打开到关闭的信号,大 致同时,Means—mode也切换到表示从没有进行校正到有校正的信号。
用于输出Target—sel之后输出Div—on、 Means—mode的延迟时间如图所示那样为"Tl"。
由此,在充分确保下行的发送电平之后,接收分集切换为关闭,所 以可不间歇地从"图像通信"顺利地转移到"语音通信"。
另一方面,当移动机IO在"语音通信"中被上位层指示向"图像通信" 切换时,首先输出Div—on和Means—mode的信号,将接收分集从关闭切 换为打开等。即使切换为打开,接收电平也暂时仍维持得较高,所以可 进行图像的通信,可确保高质量通信。然后,在经过延迟时间"i2"之后, 输出Tmget—sel,将目标电平设为第2目标电平。之后,接收电平逐渐减 小,转移到目标电平。
由此,在本实施例13中,可迅速转移到目标接收电平,所以可不间 歇地确保通信。除此以外的结构与所述的实施例12相同,所以在本实施 例13中,起到在基站中可对移动机IO适当地进行功率控制、并可在确 保通信质量的同时适当地增加收容数的效果。
即使在本实施例13中,也可以构成n根接收天线,也可以对其输出 进行加权。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基于W-CDMA方式的便携电话。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机,其通过多个接收天线而具有接收分集功能,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机具有计算部,该计算部合成各所述接收天线的电平测定结果,计算合成后的电平测定值作为所述移动机的电平测定结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机还具有校正部,该校正部针对由所述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移动机的电平测定结果,在所述接收天线的根数为2根时,将换算成1根天线分支的电平测定值 作为所述电平测定结果。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机还具有校 正部,该校正部针对由所述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移动机的电平测定结果, 在所述接收天线的根数为N (N>2)时,将换算成M (1SM^N)根天线 分支的电平测定值作为所述移动机的电平测定结果,其中,M是包括基 站在内的系统进行小区设计时成为前提的接收天线数。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机还具有相 乘部,该相乘部对由所述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合成前的信号进行加权,所 述计算部对相乘后的信号合成电平测定结果。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乘部根据所 述各接收天线的种类或所述接收天线间的增益差来进行不同的加权。
6. 根据权利要求2 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机,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机还具有选择部,该选择部根据所述接收天线的接收环境,选择 来自所述校正部的校正后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或来自所述计算部的没有 校正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中的任意一个。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天线的接 收环境为小区内的干扰的大小,所述选择部在所述干扰大于一定电平时 选择校正后的所述电平结果,在所述干扰为一定电平以下时选择没有校 正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
8. 根据权利要求2 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机,其特征在于, 该移动机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接收信号的种类,打开或关闭所述接收分集功能,并且,选择来自所述校正部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或来 自所述计算部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中的任意一个。
9. 根据权利要求2 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机,其特征在于, 该移动机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接收的频带,打开或关闭所述接 收分集功能,并且,选择来自所述校正部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或来自所 述计算部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中的任意一个。
10. 根据权利要求2 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机,其特征在于, 该移动机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通信的服务种类,打开或关闭所 述接收分集功能,并且,选择来自所述校正部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或来 自所述计算部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中的任意一个。
11. 根据权利要求8 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机,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接收分集功能的打开或关闭、所述校正的有无、进行所述校正时 用于校正的校正系数、以及对所述接收天线的合成前的信号进行加权时 的加权系数与所述电平测定结果一起分别报告给基站。
12. 根据权利要求8 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机,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接收分集的打开或关闭,切换所述移动机的服务区内或服务区 外判定中使用的阈值。
13. 根据权利要求8 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机,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接收分集的打开或关闭,对越区切换的启动判定中使用的阈值 进行切换。
14. 根据权利要求8 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机,其特征在于, 该移动机还具有功率控制信息生成部,该功率控制信息生成部根据基于 通信服务种类的接收分集功能的打开或关闭,向基站请求达到所述移动 机的目标接收电平的差值而作为功率控制信息。
15. 根据权利要求8 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机,其特征在于, 该移动机还具有功率控制信息生成部,该功率控制信息生成部向基站请 求达到所述移动机的目标接收电平的差值而作为功率控制信息,在请求 所述功率控制信息之后,进行基于通信服务种类的接收分集功能的打开 或关闭
16. —种系统,该系统具备通过多个接收天线而具有接收分集功能 的移动机和与所述移动机通信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具有计算部,其合成各所述接收天线的电平测定结果, 计算合成后的电平测定值作为所述移动机的电平测定结果;校正部,其 对所述移动机的电平测定结果,校正为换算成至少1根天线分支的电平 测定结果;以及选择控制部,其根据接收的接收频带来打开或关闭所述 接收分集功能,并且,选择由所述校正部校正后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或 来自所述计算部的没有校正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基站具有频带指定部,其对所述移动机指定接收频带;以及 切换部,其根据所指定的所述频带,对越区切换或针对移动机的结束通 话的启动判定中使用的阈值进行切换。
17. —种系统,该系统具备通过多个接收天线而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移动机和与所述移动机通信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具有计算部,其合成各所述接收天线的电平测定结果, 计算合成后的电平测定值作为所述移动机的电平测定结果;校正部,其 对所述移动机的电平测定结果,校正为换算成至少1根天线分支的电平 测定结果;选择控制部,其根据接收的接收频带来打开或关闭所述接收 分集功能,并且,选择由所述校正部校正后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或来自 所述计算部的没有校正的所述电平测定结果中的任意一个;以及移动机 侧无线控制部,其向所述基站报告表示所述接收分集的打开或关闭、或 者有无对所述电平测定结果的校正的测定模式,所述基站具有切换部,该切换部根据来自所述移动机侧无线控制部 的所述测定模式,对越区切换或针对移动机的结束通话的启动判定中使 用的阈值进行切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基于W-CDMA方式的移动机及其系统。在通过多个接收天线而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移动机中,具有计算部,该计算部合成各所述接收天线的电平测定结果,计算合成后的电平测定值作为所述移动机的电平测定结果。
文档编号H04B7/26GK101208882SQ20068002284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
发明者中村隆治, 村田秀一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