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时延影响的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4302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减小时延影响的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交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分组交换网络传输时分复用业务(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ver Internet Protocol, TDM over IP ) 中,减小时延影响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通信网络架构演进的需要,各个电信运行商都迫切希望 能以一种更低成本的传输方式,将各种通信业务集成在一种网络中传输。由 于以国际互连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P)网络为代表的分组交换网的成 本低廉、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将各种业务集成在统一的分组交换网中传输 成为通信业的一种发展趋势。而现有的通信网络中,TDM是一种广泛采用 的网络交换技术。因此要将各种业务集成在一种网络中,必然需要一种能将 TDM业务通过分组交换网传输的方法。现有的交换技术中,TDM业务和分组包业务是分别通过TDM网络和分 组交换网络进行传输,两种业务是不能同时在一个交换网络中传输的。前几 年,发展出将分组包业务通过TDM网交换的技术同步光网络上的以太网 (Ethernet Over SONET, EOS);而由于分组交换网络中的时延、乱序、抖 动等问题对TDM业务影响十分严重,使得通过分组交换网传输TDM业务 一直无法实现。本申请人在另外一份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在分组交换网络中传输 TDM业务的方案,图1所示为该方案的系统结构示意图。上行方向,通过TDM处理才莫块111处理来自TDM网络120的TDM业 务,产生TDM特有的时隙信号,送往格式转换模块112。在格式转换模块112中,剥离掉TDM业务的时隙信号头以及无用的开销信号,重新封装上 分组交换所特有的数据包头,同时在数据包头位置添加如时隙指示等辅助信 息;从格式转换模块112出来后的数据包就是分组交换所能识别的包业务, 然后将该数据包通过分组交换数据处理模块113送入分组交换网络130中传输。下行方向,格式转换模块112接收分组交换数据处理模块113过来的数 据包,解析数据包头,剥离出净荷,同时根据数据包头中的指示重新生成 TDM数据帧头,并与净荷组装成TDM数据帧;最后将生成的TDM数据帧 通过TDM处理模块111发送到TDM网络120。通过上述流程虽然可以实现在IP网络中传输TDM业务,但是在该流程 中还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措施来保证能够满足TDM业务的各项指标。特别 是分组交换网络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数据包传输时延,而TDM网络对于时隙 要求十分严格,因此TDMoverIP业务可能会由于数据包的传输时延而受到 影响。发明内容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减小时延影响的方法,能够有效减 小时延对TDM over IP业务的影响。该方法用于从分组交换数据包中剥离出 净荷,并将所述净荷封装为TDM数据帧的过程中,包括如下步骤A、 判断所述TDM数据帧是否正确,根据判断结果设置用于存储所述 净荷的下行緩存的水线值;B、 将从分组交换数据包中剥离出的净荷存储到所述下行緩存中;C、 判断所述下行緩存中存储的净荷容量是否大于所设置的水线值,若 是,从所述下行緩存中提取出净荷组装成TDM数据帧并发送至TDM处理 模块,并转至步骤B;否则直接转至步骤B。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第二种减小时延影响的方法,同样应用于从分组 交换数据包中剥离出净荷,并将所述净荷封装为TDM数据帧的过程中,包括如下步骤a、 根据所述TDM数据帧是否正确,设置用于存储所述净荷的下行緩存 的第一水线值;b、 根据所确定的第一水线值,以及预先设定的第一水线值与第二水线 值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二水线值;c、 将从分组交换数据包中剥离出的净荷存储到所述下行緩存中;d、 判断所述下行緩存中存储的净荷容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水线值,若 是,从所述下行緩存中提取出净荷并将所述净荷组装成TDM数据帧并发送 至TDM处理模块,并转至步骤c;否则直接转至步骤c。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 一 种减小时延影响的系统,能够有效减小时延对 TDM over IP业务的影响。该系统包括TDM处理模块和格式转换模块,格 式转换模块用于从分组交换数据包中剥离出净荷,将所述净荷组装成TDM 数据帧并发送至TDM处理模块。所述系统中还包括设置了水线的下行緩存、 水线设置单元和判断单元;所述设置了水线的下行緩存用于存储从分组交换数据包中剥离出的净荷;所述水线设置单元用于接收来自TDM处理模块的接收TDM数据帧的 情况信息,并根据所述情况信息设置所述下行緩存的水线,并将所设置的下 行緩存的水线发送至所述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净荷存储容量是否达到所收到的下行緩存的水 线,若是,则格式转换模块从所述下行緩存中提取出净荷并组装成TDM数 据帧发送至TDM处理模块;否则,格式转换模块将从分组交换数据包剥离 出的净荷存储于所述下行緩存中;所述TDM处理模块包括上报单元,用于生成接收TDM数据帧的情况 信息,并将所述接收TDM数据帧的情况信息上报给水线设置单元。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过设置用于存储净荷的下行緩存,可以吸 纳分组交换网络中的时延;并且根据TDM处理模块反馈的TDM数据帧接收情况来调整下行緩存的水线,使得下行緩存吸纳的时延与分组交换网络实 际存在的时延相符合。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分组交换网络存在一定的 传输时延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从分组交换网络中出来的净荷重新组装成正确的TDM数据帧并发送至TDM网络这一过程中存在的时延,减小时延对 TDM over IP业务的影响。


图1为TDM over IP的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本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当分组交换网络时延变大时所触发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 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从背景技术的描述可以看出,TDM over IP业务主要包括上行方向上的 处理和下行方向上的处理。由于TDM网络对于时延控制十分严格,因此在 上行方向上基本不存在时延影响;而数据包在分组交换网络中传输不可避免 地存在时延,因此在下行方向上的处理会受到时延的影响。对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在于,在格式转换模块112中增加下行緩 存,用于吸纳时延,緩存净荷;并设置可配的临界阈值,称为水线(waterline)。 当緩存中的净荷容量在水线以下时,将停止向TDM处理才莫块111发送TDM 业务,而将净荷存储入下行緩存中; 一旦净荷容量大于水线,净荷将被从下 行緩存中提取出来并被封装成TDM业务,将封装好的TDM业务送往TDM 处理模块111中。显而易见,净荷容量等于水线的情况可以按照上述任一种 情况进行处理。以下对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例做进 一 步详细阐述。实施例一对一个下行緩存设置一个水线。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201:格式转换模块中设置初始水线值。该初始水线值可由格式转 换模块自行设置,也可由外部其他模块如系统的控制模块进行设置。初始水 线值可任意设定,但为了使整个流程的处理时间尽量缩短,可以是理论计算 的最佳水线值或根据经验设置的最佳水线值。步骤202:格式转换模块判断下行緩存中的净荷容量是否达到水线值, 若是,则将下行緩存中的净荷提取出来并封装成TDM业务发送至TDM处 理模块并继续执行步骤203;否则,将从所收到的来自分组交换数据处理模 块的数据包中剥离出来的净荷存入下行緩存并继续执行本步骤。步骤203: TDM处理模块判断所收到的TDM业务是否正确,若是则上 报接收正确,否则上报接收错误;上报的对象可以是系统的控制模块,也可 以是格式转换模块;步骤204:系统的控制模块或格式转换模块判断本次以及上一次所收到 上报信息的内容,根据判断的结果执行对应操作,具体为若均为接收正确或均为接收错误,则转至步骤205;若本次为接收正确 而上次为接收错误,则结束本流程;若本次为接收错误而上次为接收正确则 执行步骤206;若首次执行本步骤,则系统的控制模块或格式转换模块判断所收到上报 信息的内容后,直接转至步骤205。步骤205:若步骤204所述判断结果为本次以及上次均为接收正确,则 在原有水线的基础上,将水线值减l;若所述判断为本次以及上次均为接收 错误,则在原有水线的基础上,将水线值加1;执行完所述加l或减l操作 则转至步骤202。若首次执行本步骤,则执行如下搡作步骤204判断结果为接收正确则 将水线值加l,步骤204判断结果为接收错误则将水线值减1,执行完所述 加1或减1操作则转至步骤202。这里可能需要将格式转换模块重启以实现其重新按照新的水线值进行 工作。步骤206:将水线值加1并结束本流程。以上所述加1或减1的计量单位均为净荷的个数。通过以上流程可以为下行緩存确定了最佳水线值。然后,格式转换模块 就可以根据所确定的最佳水线值进行下行方向的处理,具体为格式转换模 块判断下行緩存中的净荷是否达到所设置的水线值,若是,则将下行緩存中 的净荷提取出来并封装成TDM业务发送至TDM处理模块;否则将从所收 到的来自分组交换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包中剥离出来的净荷存入下行缓存 并继续进行上述判断。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分组交换网络存在一定的传输时延的情况下,在分组 交换网络中出来的净荷重新组装成正确的TDM数据帧并发送至TDM网络 这一过程中有效地控制时延的影响,并尽可能地减小时延。确定的水线值进行相应地调整,以适应时延变化情况。当时延变大时,TDM 处理模块所接收的TDM业务会发生错误,触发如图3所示流程步骤301:在TDMoverIP业务的下行处理过程中,TDM处理模块上报 接收错误,则格式转换模块将水线值加1;步骤302:格式转换模块判断下行緩存中的净荷容量是否达到水线值, 若是,则将下行緩存中的净荷提取出来并封装成TDM业务发送至TDM处 理模块并继续执行步骤303;否则,将从所收到的来自分组交换数据处理模 块的数据包中剥离出来的净荷存入下行缓存并继续执行本步骤。步骤303: TDM处理模块判断所收到的TDM数据帧是否正确,若是则 上报接收正确,否则上报接收错误;步骤304:系统的控制模块或格式转换模块判断本次上报内容是否为接 收正确,若是则结束本流程,否则转至步骤305;步骤305:将水线值加1并转至步骤302。图3所示流程为图2所示流程的筒化流程。通过该流程,可以实现当分 组交换网络的传输时延变大时,水线值自动进行相应地调整。如果分组交换网络的传输时延变小,TDM处理模块接收的TDM业务不 会出现错误,这时对下行緩存的水线值不会进行自动调整,而导致下行緩存 吸纳的时延仍然为原时延的大小。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每隔一段特定的时 间再次触发图2所示流程,当图2所示流程再次触发时不必执行步骤201, 直接从步骤202开始。这样就可以实现当分组交换网络的传输时延变小时, 也可以及时对下行緩存的水线值进行调整。所述特定的时间可以由系统预先 设置,也可在业务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水线的数目进行修改,或者修改 緩存的大小同样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这就是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内 容。实施例二对一个下行緩存设置两个水线。本实施例对于下行緩存设置两个水线水线a和水线b,水线a和水线 b的取值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设定其中一个则另一个也确定下来。格式转 换模块中相应增加水线转换单元,用于根据已设定的水线(例如水线b)以 及预先设置水线a和水线b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到另 一个水线值。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与实施例 一 的流程大致相同,只是所述水线值的设 置过程都是针对其中一个水线(例如水线b)进行的。设置完成后实际发送 TDM业务时,是根据另一个水线(例如水线a)来控制TDM业务的发送, 即格式转换模块判断下行緩存中的净荷是否达到所设置的水线值a,若是, 则将下行緩存中的净荷提取出来并封装成TDM业务发送至TDM处理模块; 否则将所收到的来自分组交换数据处理模块的净荷存入下行緩存并继续进 行上述判断。实施例 一 虽然可以实现从分组交换网络中出来的净荷包重新组装成正 确的TDM数据帧并发送至TDM网络,并且这个过程中的时延最小,但这 个状态是很不稳定的若分组交换网络的时延稍微变大,则下行緩存所能吸纳的时延不能满足要求,则TDM数据帧有可能发生错误,特别是分组交换 网络的时延小范围振荡的情况下,这对业务造成的不良影响尤其明显。而采 用实施例二的方法并且水线a的取值大于水线b,以牺牲少部分时延作为代 价,可以使得TDM数据帧出错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从而提高了业务效率。 实施例三设置两个下行緩存。本实施例的格式转换模块中设置两个下行緩存,分别称为第一下行緩存 和第二下行緩存。对于第一下行緩存不设置水线,对于第二下行緩存设置一 个水线。净荷首先存储到第一下行緩存中,当第一下行緩存达到最大存储容 量后,接下来格式转换模块将来自分组交换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包中剥离出 来的净荷存入第二下行緩存中,当第二下行緩存的存储容量达到所设置的水 线时,即触发如图2所示的流程。如杲将第一下行緩存和第二下行緩存看作一个统一的下行緩存,本实施 例与实施例一相比较,除了下行緩存的存储容量扩大之外,实现方式与实施 例一完全一致,只是其中所述将下行緩存中的净荷提取出来并封装成TDM 数据帧中的下行緩存应为第 一下行緩存。当分组交换网络的时延大于一个下行缓存所能吸纳的时延时,实施例一 无论如何调整水线值也不可能实现业务,这时就需要采用实施例三的方法。 同理,也可设置多个下行緩存,只在最后一个下行緩存设置水线,提取净荷 封装成TDM数据帧是从第一个下行緩存提取,以适应分组交换网络可能存 在更大的时延的情况。实施例一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是初始水线值小于一个下行緩存的容量 上限,分组交换网络的时延也小于一个下行緩存所能吸纳的时延。实施例三 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是初始水线值大于一个下行緩存的容量上限,分组交 换网络的时延也大于一个下行緩存所能吸纳的时延。如杲这两个前提条件都 不满足,即出现如下情况初始水线值小于(或大于) 一个下行緩存的容量 上限,并且分组交换网络的时延大于(或小于) 一个下行緩存所能吸纳的时 延,这就需要将这两个实施例的情况结合起来,这就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四。实施例四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三的结合。本实施例的格式转换模块同实施例三一样,也设置两个下行緩存,分别 称为第一下行緩存和第二下行緩存,净荷先存入第一下行緩存,当第一下行 緩存容量达到上限时再存入第二下行緩存。不同点在于水线值既可设置在 第一下行緩存中,也可设置在第二下行緩存中;当水线值设置在第一下行緩 存时,第二下行緩存实际上并未起到作用,可以先不启用作为备用下行緩存。假设初始水线值位于第一下行緩存中。首先,执行如实施例一的流程, 当执行到步骤207,且判断结果为本次和上一次所收到的上报信息内容均为 接收错误时的处理为判断水线值是否达到第一下行緩存容量上限,若是则 启用第二下行緩存,取消第一下行緩存的水线,在第二下行緩存设置值为1 的水线,并转至步骤205;否则在原有水线的基础上,将水线值加l并转至 步骤205。这样,就可以实现当出现初始水线值小于一个下行緩存的容量上 限,并且分组交换网络的时延大于一个下行緩存所能吸纳的时延的情况时, 可以将水线值从第 一 下行緩存转移到第二下行緩存,并最终达到理想水线 值。若初始水线值位于第二下行緩存中。首先,执行如实施例一的流程,当 执行到步骤207,且判断结果为本次和上一次所收到的上报信息内容均为接 收正确时的处理为判断水线值是否达到第二下行緩存容量下限,若是,则 停止使用第二下行緩存,在第一下行緩存中设置等于第一下行緩存容量上限 的水线值,并转至步骤205;否则在原有水线的基础上,将水线值减1并执 行步骤205。这样,就可以实现当出现初始水线值大于一个下行緩存的容量 上限,并且分组交换网络的时延小于一个下行緩存所能吸纳的时延的情况 时,可以将水线值从第二下行緩存转移到第一下行缓存,并最终达到理想水 线值。显而易见,本实施例可以很容易拓展到多个下行緩存的情况。如果将多 个下行緩存总体看作一个下行緩存,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是一致的,只是其 中增加了水线在相邻下行緩存之间转移的处理过程。本实施例也可很容易地与实施例二的方案结合。因此,以上实施例及其相互间的任意组合都应该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对照图l所示系统,为实现上述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例,在系统中需要增 加水线设置单元、判断单元、下行緩存以及上报单元。其中,上才艮单元设置在TDM处理才莫块111中,用于判断TDM处理模块111 接收TDM数据帧的情况,并将所述接收TDM数据帧的情况上报给水线设 置单元。水线设置单元用于接收来自TDM处理模块111的TDM数据帧的接收 情况,并根据所述接收情况设置所述下行缓存的水线,并将所设置的下行緩 存的水线发送至判断单元;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净荷存储容量是否达到所收到的下行緩存的水线,若 是,则格式转换模块U2从所述下行緩存中提取出净荷并组装成TDM数据 帧发送至TDM处理模块111;否则,格式转换模块112将从分组交换数据 包剥离出的净荷存储于所述下行緩存中。判断单元和水线设置单元可以是格 式转换模块的子模块,也可以作为该系统中独立的模块,或者作为实施例中 所述的控制模块。在水线设置单元和判断单元之间,还可以包括一个水线转换单元。将水 线设置单元所设置的水线称为第一水线,则水线转换单元将第一水线转换为 第二水线,并将第二水线发送至判断单元。所述下行緩存用于存储从分组交换数据包中剥离出的净荷,下行緩存可 设置在格式转换模块112中。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过设置用于存储净荷的下行緩存,可以吸 纳分组交换网络中的时延;并且根据TDM处理模块反馈的TDM数据帧接 收情况来调整下行緩存的水线,使得下行緩存吸纳的时延与分组交换网络实 际存在的时延相符合。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分组交换网络存在一定的 传输时延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从分组交换网络中出来的净荷重新组装成正确 的TDM数据帧并发送至TDM网络这一过程中存在的时延,减小时延对TDM over IP业务的影响。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 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减小时延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分组交换数据包中剥离出净荷,并将所述净荷封装为TDM数据帧的过程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判断所述TDM数据帧是否正确,根据判断结果设置用于存储所述净荷的下行缓存的水线值;B、将从分组交换数据包中剥离出的净荷存储到所述下行缓存中;C、判断所述下行缓存中存储的净荷容量是否大于所设置的水线值,若是,从所述下行缓存中提取出净荷并将所述净荷组装成TDM数据帧并发送至TDM处理模块,并转至步骤B;否则直接转至步骤B。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前进一步 包括判断是否满足如下任一条件,若是则执行所述步骤A:初始进行TDM over IP业务;TDM over IP业务过程中TDM处理模块接收TDM数据帧出现错误; TDM over IP业务进行一段特定的时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包括Al、 TDM处理模块接收所述TDM数据帧,判断所接收的TDM数据帧 是否正确,若正确则上报接收正确,否则上报接收错误;A2、对本次和上一次的上报内容进行判断,若均为接收正确,将当前 水线值减l,并执行步骤A3;若均为接收错误,则将当前水线值加l,并执行步骤A3;若本次接收正确而上次接收错误,则转至步骤B;若本次接收错误而上次接收正确,则将当前水线值加1并转至步骤B;A3、当下行緩存中存储的净荷容量大于当前水线值时,从下行緩存中 提取出净荷组装成TDM数据帧,并将所述TDM数据帧发送至TDM处理模 块并转至步骤Al。
4、 才艮据4又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初始进4亍TDMoverIP 业务首次执行所述步骤A1 ,则所述步骤Al之前进一步包括设置所述下 行緩存水线值的初始值。所述步骤A2为对本次上报内容进行判断,若为接收正确,则将当前 水线值减l,若为接收正确,则将当前水线值加1并执行步骤A3。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所述下行緩存 水线值的初始值为对第n个下行緩存设置水线值的初始值,15n^M, M 为下行緩存总数,n和M为整数;步骤A2所述对本次和上一次的上报内容进行判断,若均为接收正确, 或者首次执行时判断本次上报内容为接收正确,则进一步包括判断当前水 线值是否达到第n个下行緩存的存储上限,若是,则取消第n个下行緩存的 水线,设置第n+l个下行緩存的水线值为1,并执行步骤A3,否则将水线 值加1并执行步骤A3;两次接收正确应该是将水线值减1,所以和下面的 情形是否弄颠倒了,另外还需要考虑下n+l或n-l有没有超出m或1的范围若所述判断均为接收错误,或者首次执行时判断本次上报内容为接收错 误,则进一步包括判断当前水线值是否达到第n个下行緩存的存储下限, 若是,则取消第n个下行緩存的水线,设置第n-l个下行緩存的水线值为第 n-l个下行緩存的存储上限,并执行步骤A3,否则将水线值减1并执行步骤 A3。
6、 一种减小时延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分组交换数据包中剥 离出净荷,并将所述净荷封装为TDM数据帧的过程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a、 根据所述TDM数据帧是否正确,设置用于存储所述净荷的下行緩存 的第一水线值;b、 根据所确定的第一水线值,以及预先设定的第一水线值与第二水线 值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二水线值;c、 将从分组交换数据包中剥离出的净荷存储到所述下行緩存中;d、判断所述下行緩存中存储的净荷容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水线值,若 是,从所述下行緩存中提取出净荷组装成TDM数据帧并发送至TDM处理 模块,并转至步骤c;否则直接转至步骤c。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线值大于第 二水线值。
8、 一种减小时延影响的系统,包括TDM处理模块和格式转换模块, 格式转换模块用于从分组交换数据包中剥离出净荷,将所述净荷组装成 TDM数据帧并发送至TDM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中还包括设置 了水线的下行緩存、水线设置单元和判断单元;所述设置了水线的下行緩存用于存储从分组交换数据包中剥离出的净荷;所述水线设置单元用于接收来自TDM处理模块的接收TDM数据帧的 情况信息,并根据所述情况信息设置所述下行緩存的水线,并将所设置的下 行缓存的水线发送至所述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净荷存储容量是否达到所收到的下行緩存的水 线,若是,则格式转换模块从所述下行緩存中提取出净荷并组装成TDM数 据帧发送至TDM处理模块;否则,格式转换模块将从分组交换数据包剥离 出的净荷存储于所述下行緩存中;所述TDM处理模块包括上报单元,用于生成接收TDM数据帧的情况 信息,并将所述接收TDM数据帧的情况信息上报给水线设置单元。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緩存包括M个 子缓存,其中第m个子緩存用于当第m-1个子緩存已达到存储上限时存储 新的净荷,l<m^M。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緩存设置于格 式转换模块中。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线设置单元和/ 或判断单元设置于格式转换模块中。
12、根据权利要求8、 9或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 步包括水线转换单元,将来自水线设置单元的水线作为第一水线,将所述第 一水线转换为与第一水线具有确定函数关系的第二水线,并将所述第二水线 发送至所迷判断模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分组交换网络中传输时分复用业务(TDM over IP)中控制时延的方法,应用于在从分组交换数据包中剥离出净荷,并将所述净荷封装为TDM数据帧的过程中,包括如下步骤A.根据所述TDM数据帧是否正确,设置用于存储所述净荷的下行缓存的水线值;B.将从分组交换数据包中剥离出的净荷存储到所述下行缓存中;C.判断所述下行缓存中存储的净荷容量是否大于所设置的水线值,若是,从所述下行缓存中提取出净荷并将所述净荷组装成TDM数据帧并发送至TDM处理模块,并转至步骤B;否则直接转至步骤B。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系统。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减小时延对TDM over IP业务的影响。
文档编号H04L12/56GK101217451SQ200710000188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5日
发明者付海春, 刘明艳, 孙文华, 朋 张, 王晓波, 葛建阁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