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控制器的通用串口和can总线的接口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7113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微控制器的通用串口和can总线的接口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通用串口和C雄总线的 接口转换器,用于CAN总线与通用串口的接口转换,属于嵌入式 计算机系统现场总线外围设备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嵌入式系统这个后 PC技术时代的代表性技术产物,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嵌入式系统采用微处理器和独立、精简的操作系统,实现较少的 功能,因此往往不需要大量的外围器件,在不影响性能的基础上,在 体积和功耗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对嵌入式系统得开发和应用己成 为当今众多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是一种有效支持 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主要应用在汽车监控、开关 量控制、制造业等领域内的数据通信。C認属于总线式串行通信网络, 由于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和独特的设计,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它的 数据通信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CAN总线作为国际上 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并被 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
在工业控制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嵌入式系统体积和功耗上的优 势,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外部资源不充足的问题,如嵌入式系统多数支持通用串口RS232,但对CAN这样的现场总线通信支持不够。如果 在嵌入式用户开发系统中直接扩展CAN通信接口,将占用用户系统中 为数不多的资源,且用户系统整体契合度将很难保证,同样开发难度 大、技术成本过高,而目前尚没有一种CAN总线与微控制器通用串口 的接口转换器独立于用户开发系统之外,实现用户开发系统对CAN总 线的收发功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CAN总线与微控 制器通用串口的接口转换器,能独立于用户开发系统之外,实现用户 开发系统对CAN总线的收发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通用串口和 CAN总线的接口转换器,它包括连接嵌入式用户开发系统的RS232 串行通信接口和连接CAN总线的CAN总线接口,其特点是,它还包 括主控MCU、串口收发器模块、C認总线收发器模块、稳压电源模块、 复位电路模块和外部晶振模块,连接嵌入式用户开发系统的RS232串 行通信接口通过串口收发器模块和主控MCU连接,C層总线收发器模 块通过光电隔离电路和主控MCU内置CAN控制器相连接,复位电路模块和外部晶振模块和主控MCU连接。所述的稳压电源模块和主控MCU、 CAN总线收发器模块及光电隔 离电路相连接。本接口转换器软件包括串口初始化模块、CAN总线控制器初始化 模块、串口收CAN口发数据处理模块、CAN 口收串口发数据处理模块以及异常处理模块。本实用新型的软件实现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原则, 设计了基于MC9S12DT512的串口和CAN总线接口转换的程序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提供RS232和CAN现场总线之间接 口,嵌入式用户开发系统通过RS232发送信息,通过该转换器转换成 CAN总线标准报文向CAN总线发送信息;而转换器接收C認总线上报 文信息,将它转换后通过串口发送给嵌入式用户开发系统。实现嵌入 式系统用户板与CAN总线之间的数据通信。它的优点有(1) 转换器独立设计,结构清晰,保证了嵌入式系统用户开发板的 契合度,且利于系统维护和纠错;(2) 通信程序由转换器中MCU监控运行,节省了用户板的硬件资源, 利于以后的系统扩展;(3) 系统结构简单,可移植性强。


图l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软件实现程序结构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串口收CAN 口发数据处理模块程序框图; 图4 本实用新型的CAN 口收串口发数据处理模块程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 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通用串口和C認总线的接口转换器,它包括连接嵌入式用户开发系统的RS232串行通信接口 和连接CAN总线的CAN总线接口,其特点是,它还包括主控MCU、串 口收发器模块、CAN总线收发器模块、稳压电源模块、复位电路模块 和外部晶振模块,连接嵌入式用户开发系统的RS232串行通信接口通 过串口收发器模块和主控MCU连接,CAN总线收发器模块通过光电隔 离电路和主控MCU内置CAN控制器相连接,复位电路模块和外部晶振 模块与主控MCU连接。具体实施中,本接口转换器所采用的主控MCU为MC9S12DT512, 它是Freescale半导体公司MC9S12系列中的一款高性能16位微控制 器。它内部集成了众多硬件资源,包括6路异步串行通信接口SCI和 5路支持CAN2. 0A/B规范的CAN控制器。本接口转换器的串口收发器模块采用美国INTERSIL公司的 ICL3232,CAN总线收发模块采用PHILIPS公司的PCA82C250芯片。主控MCU主要完成任务监控,本转换器软件实现程序结构如图 2所示.其工作步骤为(1) 转换器上电后,读取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参数数据, 完成对串行接口和CAN总线接口的初始化;(2) 微控制器进入工作模式,采用轮寻方式查看串口和CAN控制 器状态,当发现串行接口接收到数据则调用串口收CAN 口发数据处理
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图3是串口收CAN 口发数据处理模块程序框图,其具体工作步骤是当发生串口接收中断时,程序首先调用串口中断接收子程序对串口数据进行接收。它首先关串口中断、清除串口 接收中断标志位,然后从串口接收缓冲区读出串口数据并保存到事先 定义好的数据缓存区。然后程序判断缓存区是否有数据,若没有则表示串口数据读入失败,结束函数,程序返回;若有则表示串口数据已 成功读入数据缓存区,将缓存区数据发送到CAN控制器发送缓存区, 再调用CAN数据发送处理子程序。由于每个CAN控制器有3个发送缓冲区,CAN数据发送子程序 首先判断是否有发送缓冲区空闲,并选择空闲缓冲区,然后调用 WriteCANTxBuf ()函数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区,最后启动 CAN发送命令。(3)当微控制器监测到CAN总线接收事件发生,则将调用CAN 口收串口发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数据处理。图4是CAN口收串口发数 据处理模块程序框图,其具体工作步骤是当发生CAN报文接收中断 时,首先调用中断处理函数Write—CAN—RcvBuf(),它将接收到的报文 写入设定的缓冲区。为了方便暂存数据,设计了数据接收环形缓冲区, 同时定义读指针、写指针以及缓冲区满标志。当CAN总线数据写入到 环形缓冲区时,相应的写指针将加l,如果写指针大于缓冲区长度, 写指针清零,如果写指针等于读指针,说明之前的报文未及时读取, 接受缓冲区已满,满标志置位。之后释放CAN数据寄存器中数据,由下一帧接收到的报文代替。数据的实际读取是由Read—CAN_RcvBuf () 函数实现,它直接由环形缓冲区中读取数据,根据读指针和写指针是 否相等判断缓冲区是否有数据存在。若存在,把缓冲区中读指针对应 得数据帧读取,读指针加l,函数返回数据接收成功;若无数据,则 程序结束,返回数据接收失败。然后将读取的数据发送到串口缓冲区, 调用串口数据发送命令完成整个数据处理过程。(4)异常处理模块主要设计了 CAN控制器异常中断处理程序,包 括总线错误中断、仲裁错误中断和数据溢出中断等。
权利要求1. —种基于微控制器的通用串口和CAN总线的接口转换 器,它包括连接嵌入式用户开发系统的RS232串行通信接 口和连接CAN总线的CAN总线接口,其特征在于,它还包 括主控MCU、串口收发器模块、CAN总线收发器模块、稳 压电源模块、复位电路模块和外部晶振模块,连接嵌入式 用户开发系统的RS232串行通信接口通过串口收发器模块 和主控MCU连接,CAN总线收发器模块通过光电隔离电路 和主控MCU内置CAN控制器相连接,复位电路模块和外部 晶振模块与主控MCU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控制器的通用串口和CAN总 线的接口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压电源模块和主 控MCU、 CAN总线收发器模块及光电隔离电路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控制器的通用串口和CAN总 线的接口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CU釆用Freescale 公司推出的16位高性能微控制器MC68HC9S12DT512。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控制器的通用串口和CAN总 线的接口转换器,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串口收发器模块 采用INTERSIL公司的ICL3232。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控制器的通用串口和CAN总 线的接口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AN总线收发器模.块采用PHILIPS公司的PCA82C250芯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通用串口和CAN总线的接口转换器,它包括RS232串行通信接口和CAN总线接口,其特点是,它还包括主控MCU、串口收发器模块、CAN总线收发器模块、稳压电源模块、复位电路模块和外部晶振模块,RS232串行通信接口通过串口收发器模块和主控MCU连接,CAN总线收发器模块通过光电隔离电路和主控MCU内置CAN控制器相连接,复位电路模块和外部晶振模块与主控MCU连接。嵌入式用户开发系统通过RS232发送信息,通过该转换器转换成CAN总线标准报文向CAN总线发送信息;而转换器接收CAN总线上报文信息,将它转换后通过串口发送给嵌入式用户开发系统,实现嵌入式用户开发系统和CAN总线之间实时通信。
文档编号H04L29/10GK201039218SQ20072006915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0日
发明者凯 周, 浩 张, 彭道刚 申请人:上海电力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