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用户敏感面温升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7317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止用户敏感面温升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尤其涉及一种一种防止用户敏感面温升 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和芯片封装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功能可以,也正在 集成到手机里。相应地,手机的功耗也出现增加趋势,导致了手机通话时发热量越来越高。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其中,主要 热源是功放(PA)器件,通常占手机总热耗的40-60%。采用码分多址移动通 信技术(C画A)的第三代手机,与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系统(GSM)手机的功放 相比,大发射功率下PA热耗增加了至少50%,其壳体温度达到了 30-50° Cc 而手机中的PA等发热器件常常处于用户敏感面的下方,用户敏感面即手机使 用中与人的耳、脸部接触的手机表面部分,即手机的听筒及听筒附近在使用 时与人的耳、脸部靠近或接触部分。PA等发热器件在使用中产生的大量热量 使得用户敏感面温度升高,使用户感到不舒适,影响用户体验。以直板手机为例,PA通常位于直板机LCD下。如图6所示,其中,22 为泡绵、5为电池、6为壳体上盖、61为按键、7为壳体下盖、9为扬声器, 射频电路置于液晶显示屏(LCD) 1下方的PCB 4的下表面,以靠近天线8, 保证射频性能,射频电路中的PA 3相应地处于LCD 1的下方;这样,PA 3 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PCB4上的热孔41传输通过支架21支撑的空间, 从而使得大量热量导向LCD 1,导致LCD1短时间内温度迅速升高;而LCD 1 靠近手机的听筒91,属于手机的用户敏感面,使用户感到不舒适。其他类型 的手机,如翻盖,滑盖,当手机发热元件靠近手机的听筒时,会有同样的问题。目前,为解决手机用户敏感面温度过高问题,采用了两种技术方案,一 种是通过增加手机体积和发热器件的散热面积,减少发热器件传向用户敏感 面的热量,从而达到降低使手机用户敏感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影响用户的使用;另一种是通过增加用户敏感面与PCB之间的距离来增加热阻,以降低 用户敏感面的温度。但是,增加手机体积,以及增加LCD与PCB之间的距离 的技术方案,都影响手机的美观,并使得手机体积过大,不便于携带,不符 合当今手机的小型化趋势。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防止 用户敏感面温升的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以控制用户敏感面在使用过程中的溫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用户敏感面温升的 移动终端,包括用户敏感面、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用户敏感面与印刷 电路板之间设置有 一 隔热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 屏,其中,所述显示屏背面设置有一隔热的壳体。上述移动终端技术方案通过在用户敏感面与印刷电路板之间设置隔 热层,有效控制了用户敏感面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上述显示装置技术方 案,通过在显示器背面设置隔热的壳体,使得当显示器为用户敏感面时, 有效控制显示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从而达到控制用户敏感面温度的目 的。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止用户敏感面温升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止用户敏感面温升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止用户敏感面温升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 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液晶显示屏 用户敏感面 显示屏I10II23、 2724、 29 314167 9封闭空间支撑体发热器件热孔壳体上盖壳体下盖扬声器2120、 252226、 28345618、 81、 82 91支架 壳体 泡绵 真空纤维 PA PCB 电池 按键 天线 听筒包括手机,PDA等,下面以手才几为例对本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终端 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手才几实施例一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止用户敏感面温升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户敏感面10与PCB4之间设有一封闭空间27,该封闭空 间27通过真空泵抽真空等方式成为真空状态,由于真空导热系数基本为0, 并且不可能产生对流换热,因此,有效阻止了发热器件3如PA通过封闭空 间27向用户敏感面IO导热,从而大大降低了用户敏感面的温度。 手才几实施例二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止用户敏感面温升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 图,如图2所示,滑盖手机的用户面感面为液晶显示屏1,天线81内置于上 盖,液晶显示屏1下方设有发热器件31如PA,液晶显示屏1与PCB4之间的 空间27为真空,在真空状态的封闭空间27内,液晶显示屏1与PCB4之间还 设置支撑体29,起到支持作用,保证了液晶显示屏1与PCB4之间的结构强 度。手机实施例三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止用户敏感面温升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 图,如图3所示,翻盖手机的用户敏感面为上盖上的液晶显示屏1,天线82 内置于上盖,液晶显示屏1与PCB4之间填充有真空纤维28或泡沫塑料,这 样液晶显示屏1与PCB4之间的空间一部分为真空, 一部分为空气,使得液晶 显示屏1与PCB4之间的导热系数大大减少;同时,液晶显示屏1与PCB4之 间的空气成分的减少,也有效减少了热对流换热,从而有效阻止了 PA等发热 器件向液晶显示屏1传输热量。上述手机实施例中,用户敏感面与PCB之间的空间四周表面还可镀银等 金属,通过银等金属材料的光滑表面有效避免了热辐射产生的热传导,从 而进一步增加了外界与用户壽文感面之间的热阻,减少了热辐射带来的热量传 输,进一步阻止了 PA等发热器件向用户敏感面传输热量。上述实施例中,用户敏感面与PCB之间的距离为0. 5mm 3. Omm,由于 上述实施例带来良好的隔热效果,用户敏感面与PCB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 到0.5隨,大大减少了手机体积,使得手机更加便于携带,大大提高了商业竟争力。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敏感面是手机、PDA等移动终端使用中与人的耳、 脸部接触的手机表面部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给出的液晶显示屏,凡是用户敏感面设于PA等发热器件上方的手机、PDA等移动终端,其用户敏感面 与PCB之间的结构均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给出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实 施例中用户敏感面与PCB之间的结构不仅用于有两个PA的双模手机,如 GSM/WCDMA, GSM/C讓A等,同样还用于仅有一个PA的单模手机,如GSM, CDMA, WCDMA等,这里不再赘述。 装置实施例一图4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显示 屏11和壳体20,壳体20设置于显示屏11的背面,壳体20的各面密封连 接,形成内部为封闭空间23的壳体20,封闭空间23为真空状态,由于真 空导热系数基本为0,并且不可能产生对流换热,因此,有效阻止了外部 热量通过壳体20导向显示屏。本实施例通过在显示屏背面设置一真空体,解决了由于从显示屏背面 受热,显示屏温升速度快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设有显示屏的设备在使用过 程中,设置于热源附近的显示屏的温升速度。壳体20中还可设置有支撑体,保证了壳体的结构强度。装置实施例二图5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壳体25内填充有 真空纤维26或泡沫塑料,扣于显示屏ll的背面,这样,壳体25内的空气成 分大大减少,从而使得对流换热也大大减少,有效降低了壳体25内的空间的 导热系数,并有效阻止了外界以对流换热的方式,通过壳体25内的空间将热 传向显示屏。其中,壳体25可为一壳状,壳体25的各面以不漏掉填充材料 为宜。上述实施例给出的显示装置中,壳体内表面还可镀有银等金属材料,通过银等金属材料的光滑表面有效避免了热辐射产生的热传导,从而进一 步增加了外界与显示屏之间的热阻。同时,由于上述实施例带来良好的隔 热效果,壳体的厚度即显示屏背面与盒体、壳体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到0.5mm,大大减少了显示装置的体积,方便了显示装置的使用安装。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 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防止用户敏感面温升的移动终端,包括用户敏感面、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敏感面与印刷电路板之间设置有一隔热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为一封 闭空间,该封闭空间为真空状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空间中设 置有至少一个支撑体。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填充有 真空纤维或泡沫塑料。
5、 如4又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 层的四周镀有金属。
6、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 敏感面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距离为0. 5 ~ 3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用户敏感面温升的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防止用户敏感面温升的移动终端包括用户敏感面与印刷电路板,所述用户敏感面与印刷电路板之间设置有一隔热层;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其中,显示屏背面设置有一具有真空空间的壳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控制了用户敏感面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提高用户满意度和降低发热投诉概率。
文档编号H04B1/38GK201114231SQ200720155430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日
发明者靳林芳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