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信装置和发送方法

文档序号:768402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电通信装置和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通信装置和发送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适于在
属于构成无线电通信的协议层的层2的RLC层中发送/接收可变长度RLC 子PDU数据并且适于根据再发送的RLC子PDU数据正确组成RLC PDU 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和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W-CDMA系统目前被广泛用作第三代(3G)无线电通信系统,并且 目前正对进一步提高W-CDMA数据通信速度(最大14 Mbps)的所谓 HSDPA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标准进行商用化。作为3G系统的改 进版本的HSDPA也被称为3.5 G。HSDPA是通过作为3G标准化组织(参 见"3GPPTS 25.322")的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来标准化的。
HSDPA的特征是(1)基于时间分割而由多个移动终端(UE)共 享一个物理信道,(2)根据无线电波状态自动选择更快的调制方法和编 码方法,以及(3)利用作为再发送控制(ARQ)和纠错编码处理的组合 的混合ARQ。
图i是描绘与HSDPA相对应的协议架构的层2的图。层2被分成多 个子层,即MAC (介质接入控制)-hs、 Mac-d以及RLC (无线电链路控 制)。
图2是描绘RLCPDU (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的图。图2中的RLC PDU是可以控制数据发送确认和数据再发送的RLC PDU(在某些情况下 还可以被称为RLC AMD PDU,并且下文中使用的RLC PDU是RLC AMDPDU, AMD是确认模式数据),并且由用于区分用户数据和控制数 据的D/C位、用于表示RLCPDU顺序的顺序号(SN)、用于表示存在发 送确认请求的轮询位P、用于表示用户数据的扩展信息的HE (报头扩展)类型区、长度指示符LI、 E位、数据存储区Data,以及填充位PAD或捎 带确认STATUS PDU组成。
RLC PDU的数据大小例如被固定为42个八位位组、82个八位位组 或122个八位位组(1个八位位组为8位),并且在通信期间不变化。由 顺序号SN标识RLC PDU,并且将例如0到4095的范围中的数字指配给 顺序号SN。
在图1的RLC中,将在RLC发送侧处来自上层的发送数据RLC SDU (业务数据单元)分成多个RLCPDU,其中为每个RLCPDU分配顺序 号SN以标识各RLC PDU,并且将每个RLC PDU发送至下层的MAC-d 层。
接收到来自下层的MAC-d层的RLC PDU的RLC接收侧按顺序号 SN的顺序重排RLC PDU,连接它们以组成RLC SDU,并将该RLC SDU 发送至上层。如果顺序号SN缺失,则请求再发送与该缺失的SN相对应 的RLC PDU。
为请求再发送的情况作准备,RLC发送侧必须将发送来的RLC PDU 保持在缓冲器(存储器)中,直到从RLC接收侧接收到发送确认通知为 止。RLC接收侧具有用于存储组成RLC SDU所需的多个RLC PDU的缓 冲器(存储器),并且在存储了组成RLC SDU所需的全部RLC PDU时 组成RLC SDU。
通过RLC发送侧将RLC PDU P中包括的轮询位设置成"1"来执行 发送确认控制。如果接收侧接收到轮询位被设置成l的RLCPDU,则接 收侧确认迄今接收到的RLC PDU的顺序号SN没有缺失,并且如果没有 顺序号缺失则发送STATUS PDU(ACK)。如果缺失,则接收侧以STATUS PDU (NACK)做出响应。接收侧具有用于防止在一次STATUS PDU响 应之后频繁生成STATUS PDU响应的计时器,并且如果使用NACK来通 知缺失信息,则计时器在该时刻开始,并且除非计时器时间到了,否则 不执行下一个STATUS PDU响应。
发送侧在发送了发送确认请求之后开始计时器,并且如果在计时器 时间到了之前没有接收到来自接收侧的STATUS PDU响应,则判断在无线电频带中发生数据丢失,并且再次发送将轮询位P设置成1的RLC
PDU。如果接收到STATUS PDU (ACK),则判断迄今一直正常发送/接 收RLCPDU,并且如果接收到根据STATUS PDU (NACK)的再发送请 求,则再次发送被请求了再发送请求的RLC PDU。
日本特开No. 2006-20044公开了一种存储器管理方法,该方法将作 为可变长度数据的MAC-hs PDU分成MAC-hs子层中的RLC PDU单元, 并且将每个RLCPDU和顺序号一起存储在共享存储器(缓冲器)中,从 而不需要使用复杂存储器控制,并且可以抑制存储器容量的增加。

发明内容
一旦实现了上述基于HSPDA的3.5G移动通信系统,就希望尽快发 展变换到实现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容量的第四代(4G),但在完全转换到 第四代之前,计划了称为3.9G (还称为超3.9G)的另一阶段。在3.9G 中期望的通信速度大约为最大100 Mbps的速度。目前,在考虑依据3GPP 将如图1和2所示的具有固定长度的RLC PDU改变成针对3.9G的规范 的可变长度。而且,如果因缺失RLC PDU而再发送RLC PDU,则考虑 将RLC PDU分成多个可变长度RLC子PDU并且根据线路质量等对它们 进行再发送。
换句话说,使RLC PDU和RLC子PDU都成为可变长度是可行的。 图3是描绘当RLC子PDU具有可变长度时的RLC子层的构造示例 的图。如图3所示,如果RLC子PDU具有可变长度,则可以使用顺序 号SN作为用于标识RLC PDU的数字,并且可以使用区段指示符SI用于 标识组成每个RLC PDU的RLC子PDU。在RLC PDU和RLC子PDU 具有固定长度的情况下,组成固定长度RLCPDU的RLC子PDU的数量 是唯一确定的,因此可以通过标识RLC子PDU来标识RLC PDU。然而, 在RCL子PDU具有可变长度的情况下,不能唯一地确定组成RLC PDU 的RLC子PDU的数量。因此,使用标识RLC子PDU的顺序号SN作为 标识RLC PDU的符号,并且重新使用区段指示符SI作为标识RLC子 PDU的符号。LSI (最后区段指示符)表示分割中的尾段。图4是描绘当RLC子PDU具有可变长度时的格式示例的图。如果 RLC子PDU具有可变长度,则顺序号SN是用于标识RLC PDU的数字, 并且通过该顺序号SN和其下的区段指示符SI来标识RLC子PDU。
然而,在RLC子PDU具有可变长度时的再发送控制中发生了下列 问题。假定发送侧将发送单元从RLC子PDU改变成RLC PDU,以便可 以针对可能因诸如线路质量的影响而造成的每一次再发送来改变RLC子 PDU数据分割大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接收侧从通过分割RLC PDU所得的多个RLC子PDU中识别出至少一个缺失的RLC子PDU时, 接收侧以STATUS PDU (NACK)做出响应(再发送请求),向发送侧请 求再发送,清除关于被识别为不完整数据的RLC PDU的已接收RLC子 PDU的信息,并且等待再发送RLC PDU的RLC子PDU。
然而,即使将再发送目标RLCPDU分成多个RLC子PDU,并且在 接收到与该RLC PDU相对应的所有RLC子PDU之前识别出缺失RLC 子PDU,也可能在以STATUS-PDU (NACK)做出响应之后,因接收延 迟而延迟接收被识别出缺失的RLC子PDU。在这种情况下,还接收其后 被重新请求再发送的RLC PDU的RLC子PDU。
在这种情况下,接收侧不能识别出接收到的RLC子PDU是第一次 再发送数据还是第二次再发送数据,因为不能区分这种再发送数据,所 以可能混合和组合经分割的RLC子PDU。
图5是描绘第一次再发送的RLC子PDU和第二次再发送的RLC子 PDU共存时的示例的图。按图4的格式发送具有可变长度的RLC子PDU, 并且在接收侧处将接收到的RLC子PDU顺序地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
在图5的(1)中,SN^0禾PSI-1的RLC子PDU缺失,而在(2) 中,STATUS PDU生成定时从赋予SN = 0禾D SI = 3处的RLC子PDU的 P位开始,并且向发送侧发送具有不完整数据信息SN = 0(SN = 0的RLC 子PDU数据缺失)的NACK (再发送请求)。这时,已经清除(从缓冲 器中删除)已经接收到的SN-0和SI-0、 2以及3的信息,以准备接收 再发送数据。接着,接收侧接收SN-0, SI-4和5的RLC子PDU,并 将该数据存储在缓冲器中。因为针对SN = 0和SI = 5的RLC子PDU,设置了 LSI= 1 ,所以接收侧识别出SN = 0的RLC PDU被分成了 6个RLC 子PDU。
在(3)中,发送侧接收到STATUS PDU (NACK),接着再发送SN 二O的RLCPDU。这时,发送侧将RLCPDU的分割数从6改变成7,并 且再发送该数据。分割数是根据线路状态和质量实时改变的。
当接收侧接收到SN-O和SI二O、 1、 2以及3时,意味着接收到了 分割成6个的全部子PDU,所以接收侧通过连接RLC子PDU来生成RLC PDU。
然而,接收侧实际上通过连接第一次再发送中分割成6个的子PDU 中的SI = 4和5和第二次再发送中分割成7个的RLC子PDU中的SI = 0、 1、 2以及3来生成RLCPDU,由此,不能正确生成SN-O的RLCPDU。 例如,可通过包括在RLCPDU中的检错位检测到差错。而且,在(5)、 (6)以及(7)中再发送的RLC子PDU也被识别为再次接收到的已接 收数据,并且这些RLC子PDU被丢弃,从而不能通过再发送来的RLC 子PDU来组成RLC PDU。
而且,在(8)中,在发送SN = O的所有RLC子PDU之前,从接 收侧接收到被视为已经接收到SN = 0的RLC PDU的所有RLC子PDU 的STATUS PDU (ACK),从而产生矛盾。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处理数据(RLC PDU)的分割模式针对每次发送(再发送)不同的情况的无线电通信装 置和发送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分割数据正确地组 成分割之前的原始数据的无线电通信装置。
数据的示例是RLC-PDU,并且通过分割RLC-PDU获得的数据是 RLC子PDU。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第一方面是这样一 种无线电通信装置,其通过属于构成无线电通信的协议层的层2的RLC 层接收可变长度RLC子PDU数据,并且根据多个RLC子PDU数据组 成一个RLCPDU数据,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具有缓冲存储器;和控制器,该控制器参照接收到的RLC子PDU数据的报头中包括的再发送标 识信息,将具有与预置假定值相同的所述再发送标识信息的RLC子PDU 数据存储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并且根据具有相同再发送标识信息的 RLC子PDU数据组成RLC PDU数据。
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第二方面是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每次发送 针对与预定RLC PDU数据相对应的RLC子PDU数据的再发送请求时改 变所述假定值的上述第一方面。
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第三方面是其中所述再发送标识信息是 再发送的次数,并且所述控制器在每次发送针对与预定RLC PDU数据相 对应的RLC子PDU数据的再发送请求时,按预定单位值递增所述假定 值的上述第二方面。
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第四方面是其中所述再发送标识信息是 二进制信息,并且所述控制器在每次发送针对与预定RLC PDU数据相对 应的RLC子PDU数据的再发送请求时,在所述二进制值之间交替切换 所述假定值的上述第二方面。
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第五方面是其中将所述二进制信息指配 到所述RLC子PDU数据的报头中的数据扩展区,即HE (报头扩展)区 中的一位的上述第四方面。
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第六方面是这样一种无线电通信装置, 该无线电通信装置用于在属于构成无线电通信的协议层的层2的RLC层 中发送可变长度RLC子PDU数据,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具有生成器, 该生成器用于通过分割一个RLC PDU数据来生成多个可变长度RLC子 PDU数据;和发送控制器,该发送控制器用于将第一次再发送标识信息 添加至生成的所述多个RLC子PDU数据,并且发送添加有所述第一次 再发送标识信息的所述RLC子PDU数据,并且所述发送控制器用于将 与所述第一次再发送标识信息不同的第二次再发送标识信息添加至所述 RLC子PDU数据,并且在接收到针对已发送RLC子PDU数据的再发送 请求时,再发送添加有所述第二次再发送标识信息的所述RLC子PDU 数据。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第七方面是其中所述第二次再发送标识 信息是通过将预定值添加至所述第一次再发送标识信息所获得的值的上 述第六方面。
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第八方面是其中所述第一次再发送标识 信息和所述第二次再发送标识信息是分别作为二进制值中的一个和另一 个的二进制信息的上述第六方面。
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第九方面是其中将所述二进制信息指配
到所述RLC子PDU数据的报头中的数据扩展区,即HE (报头扩展)区 中的一位的上述第八方面。
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第十方面是一种用于发送可变长度RLC 子PDU数据的无线电通信装置,该无线电通信装置具有生成器,该生 成器用于通过分割一个RLC PDU数据来生成多个可变长度RLC子PDU 数据;和发送控制器,该发送控制器用于将表示第一次再发送的第一标 识信息添加至所述多个RLC子PDU数据,并且发送添加有所述第一再 发送标识信息的所述RLC子PDU数据,并且所述发送控制器用于将表 示与所述第一次再发送不同的第二次再发送的第二标识信息添加至通过 分割所述RLC PDU所获得的所述RLC子PDU数据,并且在接收到针对 已发送RLC子PDU数据的再发送请求时,再发送添加有所述第二再发 送标识信息的所述RLC子PDU数据。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的第十一方面是这样一种发送方法,该发送方法 用于从无线电通信装置发送可变长度RLC子PDU数据,所述发送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分割一个RLC PDU数据来生成多个可变长度RLC 子PDU数据;将表示第一次再发送的第一标识信息添加至所述多个RLC 子PDU数据,并且发送添加有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所述RLC子PDU数 据;将表示与所述第一次再发送不同的第二次再发送的第二标识信息添 加至通过分割所述RLC PDU所获得的所述RLC子PDU数据,并且在接 收到针对已发送RLC子PDU数据的再发送请求时,再发送添加有所述 第二标识信息的所述RLC子PDU数据。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可支持数据(RLC PDU)的分割模式针对每次发送(再发送)不同的情况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和发送方法。
根据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种可根据接收到的分割数据正确地组成 分割之前的原始数据的无线电通信装置。
而且,根据本发明,通过包括在接收到的RLC子PDU的报头中的 再发送标识信息,可识别出RLC子PDU是否基于预定再发送请求而被 发送,并且通过组合具有相同再发送标识信息的RLC子PDU可生成正 确的RLC PDU。


图1是描绘与HSPDA对应的协议架构的层2的数据构造的图2是描绘RLCPDU (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的图3是描绘当将RLC PDU分成用于再发送的多个可变长度RLC子
PDU时采用的RLC子层的构造的图4是描绘当RLC子PDU具有可变长度时的格式示例的图5是描绘当初始发送的RLC子PDU和再发送的RLC子PDU共
存时的示例的图6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框图7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RLC子PDU的第一格式示例
的图8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RLC控制器12的第一操作示 例的图9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RLC子PDU的第二格式示例
的图10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RLC控制器12的第二操作示 例的图;以及
图11是示出RLCPDU报头的数据扩展区HE的定义的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然而,这些实施
12方式不是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限制。
图6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框图。该无 线电通信装置是无线电通信终端装置10或无线电基站装置20,并且无线
电通信终端装置10和无线电基站装置20中的每一个都包括RLC缓冲器
11、 22和分别执行对RLC缓冲器的读取控制和写入控制的RLC控制器
12、 22。下面要说明的实施方式是在RLC发送侧和接收侧处的控制,并 且如果将本发明应用至诸如HSDPA的下行链路,则无线电通信终端装置 10变为接收侧无线电通信装置,而无线电基站装置20变为发送侧无线电 通信装置,而如果将本发明应用至诸如HSUPA的上行链路,则无线电通 信终端装置10变为发送侧无线电通信装置,而无线电基站装置20变为 接收侧无线电通信装置。下面,将对其中无线电通信终端装置10是接收 侧装置而无线电基站装置20是发送侧装置的下行链路的情况进行说明,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按相同的方式应用到上行链路的情况。RLC控 制器12和22可以是硬件、软件或其组合。
如果将RLC控制器12、 22应用至发送侧,则RLC控制器12、 22 将RLC PDU分成多个可变长度RLC子PDU,并且将再发送标识信息添 加至生成的RLC子PDU的报头,接着基于来自接收侧的RLC子PDU 再发送请求来发送添加有再发送标识信息的RLC子PDU。
如果将本发明应用至接收侧,则RLC控制器12、 22参照添加至接 收到的RLC子PDU的再发送标识信息,并且仅将具有与预置的假定值 相同的再发送标识信息的RLC子PDU存储到缓冲器ll、 21中,并且如 下所述基于具有相同再发送标识信息的RLC子PDU来组成RLC PDU。
图7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RLC子PDU的第一格式示例 的图。除了顺序号SN和区段指示符SI以外,RLC子PDU的报头还具有 作为再发送标识信息的再发送计数(再发送次数)SC (发送计数器)。接 收侧RLC控制器12在请求再发送之前识别出要接收的RLC子PDU的 再发送计数SC的假定值为"0 (默认值)",并且每次发送再发送请求时 (每当发送STATUS PDU (NACK)时),就递增包括在接收到的RLC 子PDU中的再发送计数SC的假定值。在第一次再发送(RLC子PDU的再发送)与第二次再发送(RLC子PDU的再发送)之间可容易地区分 SC。例如,第一次再发送中的SC:O (第一标识符的示例)而在第二次 再发送中的SC^1 (第二标识符的示例)。
更优选的是,提供三个或更多类型的SC。第一SC用于第一次再发 送,第二SC用于第二次再发送,第三SC用于第三次再发送,并且第四 SC用于第四次再发送。这样,可以降低因重复使用SC而出现混淆再发 送数据的概率。
在发送侧处将再发送计数(再发送次数)SC添加至每个RLC子PDU (如果RLC控制器12是接收侧,则发送侧是RLC控制器22),并且在 从接收侧RLC控制器12接收到STATUS PDU (NACK)时,发送侧在每 次发送再发送目标RLC子PDU时递增再发送目标RLC子PDU的再发 送计数SC,并且发送RLC子PDU。
接收侧RLC控制器12参照接收到的RLC子PDU的再发送计数SC, 判断是否接收到针对特定顺序号SN的具有相同再发送计数SC的所有 RLC子PDU,接着通过组合具有相同再发送计数SC的RLC子PDU来 组成RLCPDU。参照图8,对这种情况进行详细说明。这里,组合具有 SC = 0的RLC子PDU,并且组合具有SC = 1的RLC子PDU。
图8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RLC控制器12的第一操作示 例的图。在第一次再发送时将具有顺序号SN = 0的RLC PDU分成6个, 接着从发送侧RLC控制器22发送具有顺序号SN = 0和区段指示符SI = 0 到5的6个RLC子PDU。这时,已发送RLC子PDU的再发送计数全部 为SC = 0。接收侧RLC控制器12也假定接收具有再发送计数SC = 0的 RLC子PDU,因为这是具有顺序号SN = 0的RLC子PDU的第一次再发 送。
接收侧RLC控制器12顺序地接收发送来的RLC子PDU,确认其再 发送计数为SC = 0,并将该RLC子PDU存储到RLC缓冲器11中。在 图8中的(1)中,缺失了具有SN-0和SI-1的RLC子PDU,并且在 (2)中,STATUS-PDU生成定时从被指配给具有SN = 0和SI = 3的RLC 子PDU的P位开始,并且接收侧RLC控制器12以添加了缺失信息SN =0的STATUS-PDU (NACK)(缺失具有SN = 0的RLC子PDU)向发送 侧发送再发送请求。
当发送再发送请求时,RLC控制器12清除(从缓冲器中删除)已经 接收到的具有SN-O和SI = 0、2以及3的信息,以准备接收再发送数据, 并且按+1递增再发送计数SC的假定值,并准备接收具有再发送计数SC =1的RLC子PDU。接着,在(3)和(4)中,RLC控制器12接收到 具有SN-0和SI-4、 5的RLC子PDU,但将这些RLC子PDU丢弃, 而不将它们存储到RLC缓冲器ll中,因为其再发送计数SC-O与假定 再发送计数SC-1不同。
当在图8中的(5)中,从接收侧RLC控制器12接收到再发送请求 STATUS-PDU (NACK)时,发送侧RLC控制器22执行再发送控制,其 中按+1递增要再发送的RLC子PDU的再发送计数SC的值,并且发送 具有SC = 1的该RLC子PDU。如图8所示,将要发送的具有顺序号SN =0的RLC PDU分成7个,并且从发送侧RLC控制器22发送具有顺序 号SN = 0和区段指示符SI = 0至lj 6的7个RLC子PDU。
在图8中的(6)中,接收侧RLC控制器12顺序地接收再发送来的 RLC子PDU,确认其再发送计数SC为假定再发送计数SC = 1 ,并将该 RLC子PDU存储到RLC缓冲器11中。在再发送时,RLC控制器12按 区段指示符SI的顺序接收RLC子PDU,并且在图8中的(7)中,RLC 控制器12接收具有LSI-1 (尾段指示符SI)的RLC子PDU (SN = 0, SI = 6),并且当接收到具有顺序号SN-O的所有RLC子PDU时,RLC 控制器12组合具有顺序号SN = 0的RLC子PDU,并且生成具有顺序号 SN = 0的RLCPDU。
接收侧RLC控制器12在再发送时从添加至具有SN = 0和SI = 3的 RLC子PDU的P位起发送STATUS-PDU,但这时不存在缺失RLC子 PDU,从而接收侧RLC控制器12发送STATUS-PDU (ACK),以识别出 已经接收到SN = 0之前的直到SN = 4095的所有RLC子PDU,并且发送 侧RLC控制器22接收所述STATUS-PDU (ACK),由此,不再执行再发 送控制。如果在再发送时再次发生数据缺失,并且再次执行再发送控制,则
再发送计数SC递增+1,从而变为SC二2,并且当接收到具有SC-2的 所有RLC子PDU时,根据这些RLC子PDU组成RLCPDU。这样,接 收侧RLC控制器12根据RLC子PDU中包括的再发送计数SC来识别再 发送来的RLC子PDU,并且通过组合具有相同再发送计数SC的RLC 子PDU来生成RLC PDU。
如果RLC子PDU具有可变长度并且RLC PDU分割模式针对每次 RLC子PDU的再发送而不同,则如果混合再发送之前和之后的RLC子 PDU,就不能正确地组成RLCPDU,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能够识 别接收到的RLC子PDU是否为再发送来的数据,并且可以通过包括在 发送来的RLC子PDU中的再发送计数SC来识别再发送数据的再发送计 数,从而可以通过组合具有相同再发送计数SC的RLC子PDU来正确地 生成RLC PDU。
图9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RLC子PDU的第二格式示例 的图。除了顺序号SN和区段指示符SI以外,RLC子PDU的报头还具有 作为再发送标识信息的DI (数据索引)位(二进制信息),每次再发送数 据时都切换DI位的1/0。接收侧RLC控制器12识别出要接收的RLC子 PDU的再发送计数SC的假定值为"0 (默认值)",并且每次发送再发送 请求时(每次发送STATUS-PDU (NACK)时),都在1与0之间切换包 括在接收到的RLC子PDU中的DI位的假定值。换句话说,当再发送具 有相同顺序号SN的RLC子PDU时,在第一次再发送时DI位变为"1 ", 接着,在第二次再发送时DI位变为"0",而在第三次再发送时DI位变 为"1"。
对于DI位来说,例如使用2位区域的较高位,其被预先指定为用于 表示用户数据扩展信息的HE (报头扩展)类型数据扩展区。图11示出 了由3GPP定义的数据扩展区HE的值,并且因为现在未使用较高位作为 "保留",所以将这个位指定为用于标识再发送的位,由此可在不增加报 头的数据长度的情况下,添加DI位。
通过发送侧(如果RLC控制器12是接收侧,则发送侧是RLC控制器22)添加DI位,并且当从接收侧RLC控制器12接收到STATUS-PDU (NACK)时,发送侧在每次发送再发送目标RLC子PDU时切换DI位 的值,并且发送该RLC子PDU。
接收侧RLC控制器12参照接收到的RLC子PDU的DI位,判断针 对特定顺序号SN的所有RLC子PDU是否具有相同DI位值,接着通过 组合具有相同DI位的RLC子PDU来组成RLC PDU。参照图10,对这
种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图IO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RLC控制器12的第二操作示 例的图。正如图8所示,在第一次再发送时将具有顺序号SN:O的RLC PDU分成6个,接着从发送侧RLC控制器22发送具有顺序号SN = 0和 区段指示符SI = 0到5的6个RLC子PDU。这时,已发送RLC子PDU 的DI位全部为DI = 0。接收侧RLC控制器12也假定接收具有DI = 0的 RLC子PDU,因为这是具有顺序号SN = 0的RLC子PDU的第一次再发 送。
接收侧RLC控制器12顺序地接收发送来的RLC子PDU,确认DI 位是DI = 0,并将该RLC子PDU存储到RLC缓冲器11中。在图10中 的(1)中,缺失了具有SN-O和SI二 1的RLC子PDU,在(2)中, STATUS-PDU生成定时从指配给具有SN = 0和SI = 3的RLC子PDU的 P位开始,并且接收侧RLC控制器12以添加了缺失信息SN = 0的 STATUS-PDU (NACK)(缺失具有SN = 0的RLC子PDU),向发送侧发 送再发送请求。
当发送再发送请求时,RLC控制器12清除(从缓冲器中删除)已经 接收到的具有SN:O和SI = 0、2以及3的信息,以准备接收再发送数据, 并且将DI位的假定值切换成DI = 1,接着准备接收具有DI = 1的RLC 子PDU。
接着,在(3)和(4)中,RLC控制器12接收到具有SN = 0和SI = 4和5的RLC子PDU,但丢弃这些RLC子PDU,因为其DI位DI = 0 与假定DI位DI-1不同。
在图10中的(5)中,当从接收侧RLC控制器12接收到再发送请求STATUS-PDU (NACK)时,发送侧RLC控制器22执行再发送控制, 其中,将要再发送的RLC子PDU的DI位的值切换成DI:1,接着发送 此RLC子PDU。如图10所示,正如初始发送那样,将待第一次再发送 的具有顺序号SN = 0的RLC PDU分成6个,并且从发送侧RLC控制器 22发送具有顺序号SN = 0和区段指示符SI = 0到5的6个RLC子PDU。
接收侧RLC控制器12顺序地接收再发送来的RLC子PDU,并且在 图IO的(6)中,再次发生具有SN-0和SI-1的RLC子PDU的缺失, 在(7)中,STATUS-PDU生成定时从添加至具有SN = 0和SI = 3的RLC 子PDU的P位开始,并且接收侧RLC控制器12以添加了缺失信息SN = 0的STATUS-PDU (NACK)(缺失具有SN = 0的RLC子PDU),向发送 侧发送再发送请求。
正如第一次发送RLC子PDU那样,当再次发送再发送请求时,RLC 控制器12清除(从缓冲器中删除)己经接收到的具有SN-0和S1^0、 2以及3的信息,以准备接收再发送数据,并且将DI位的假定值切换成 DI = 0,并且准备接收具有DI-O的RLC子PDU。这时,假定已经经过 了将接收延迟考虑在内的从第一次发送具有DI = 0的RLC子PDU到可 能接收到该RLC子PDU的最大时段。
接着,在(8)和(9)中,RLC控制器12接收到具有SN = 0和SI = 4和5的RLC子PDU,但正如第一次发送那样,丢弃这些RLC子PDU, 因为其DI位DI = 1与假定DI位DI = 0不同。
在图10中的(10)中,当从接收侧RLC控制器12再次接收到再发 送请求STATUS-PDU (NACK)时,发送侧RLC控制器22执行第二次 再发送控制,其中将要发送的RLC子PDU的DI位的值再次切换成DI = 0,接着发送此RLC子PDU。如图10所示,与初始发送和第一次再发送 不同,把要第二次再发送的具有顺序号SN = 0的RLC PDU分成7个, 接着从发送侧控制器22发送具有顺序号SN = 0和区段指示符SI = 0到6 的7个RLC子PDU。
在图10中的(11)中,RLC控制器12再次接收具有DI-0的RLC 子PDU,确认DI = 0,并将该RLC子PDU存储到RLC缓冲器11中。在第二次再发送中,RLC控制器12按区段指示符SI的顺序接收到RLC 子PDU,并且在图10中的(12)中,RLC控制器12接收到具有LSI-1 (尾段指示符SI)的RLC子PDU (SN = 0, SI=6),并且当接收到具有 顺序号SN = 0的所有RLC子PDU时,RLC控制器12组合具有顺序号 SN = 0的RLC子PDU,并且生成具有顺序号SN = 0的RLC PDU。
同样,在第二次再发送中,接收侧RLC控制器12从添加至具有SN =0禾口 SI = 3的RLC子PDU的P位起发送STATUS-PDU,但这时不存在 缺失RLC子PDU,从而接收侧RLC控制器12发送STATUS-PDU( ACK), 以识别出己经接收到SN = 0之前的直到SN = 4095的所有RLC子PDU, 并且发送侧RLC控制器22接收所述STATUS-PDU (ACK),由此不再执 行再发送控制。
这样,不仅可以根据其值在每次再发送时递增的再发送计数SC,而 且可以根据其值在每次再发送时在1与0之间切换的DI位(二进制信息), 来标识RLC子PDU的再发送,从而可以通过组合具有相同DI位的RLC 子PDU来正确地生成RLC PDU。
作为区分再发送的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的示例,描述了 SC和 SI,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组合SC和SN (SI)。换句话说,将 SN (SI)的较低的一个数位或两个数位用作SC。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07年2月2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第 2007-24739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合并于此。
权利要求
1、 一种无线电通信装置,该无线电通信装置用于在属于构成无线电通信的协议层的层2的RLC层中接收可变长度RLC子PDU数据,并且 用于根据多个RLC子PDU数据组成一个RLC PDU数据,所述无线电通 信装置包括缓冲存储器;和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参照包括在接收到的RLC子PDU数据的报 头中的再发送标识信息,将具有与预置假定值相同的所述再发送标识信 息的RLC子PDU数据存储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并且用于根据具有相 同再发送标识信息的RLC子PDU数据组成RLC PDU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每 次发送针对与预定RLC PDU数据相对应的RLC子PDU数据的再发送请 求时改变所述假定值。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再发送标识 信息是再发送的次数,并且所述控制器在每次发送针对与预定RLC PDU 数据相对应的RLC子PDU数据的再发送请求时按预定单位值递增所述假定值。 、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再发送标识 信息是二进制信息,并且所述控制器在每次发送针对与预定RLC PDU数 据相对应的RLC子PDU数据的再发送请求时在二进制值之间交替切换 所述假定值。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二进制信息 被指配给所述RLC子PDU数据的报头中的数据扩展区中的一位,所述 数据扩展区是报头扩展区。
6、 一种无线电通信装置,该无线电通信装置用于在属于构成无线电 通信的协议层的层2的RLC层中发送可变长度RLC子PDU数据,所述 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生成器,该生成器用于通过分割一个RLC PDU数据来生成多个可变长度RLC子PDU数据;和发送控制器,该发送控制器用于将第一次再发送标识信息添加至所生成的多个RLC子PDU数据并且发送添加有所述第一次再发送标识信 息的所述RLC子PDU数据,并且用于将与所述第一次再发送标识信息 不同的第二次再发送标识信息添加至所述RLC子PDU数据,并且在接 收到对已发送的RLC子PDU数据的再发送请求时,再发送添加有所述 第二次再发送标识信息的所述RLC子PDU数据。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次再发 送标识信息是通过将预定值添加至所述第一次再发送标识信息所获得的 值。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次再发 送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次再发送标识信息是分别作为二进制值的一个和 另一个的二进制信息。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二进制信息 被指配给所述RLC子PDU数据的报头中的数据扩展区中的一位,所述 数据扩展区是报头扩展区。
10、 一种用于发送可变长度RLC子PDU数据的无线电通信装置, 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生成器,该生成器用于通过分割一个RLC PDU数据来生成多个可变 长度RLC子PDU数据;和发送控制器,该发送控制器用于将表示第一次再发送的第一标识信 息添加至所述多个RLC子PDU数据并且发送添加有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的所述RLC子PDU数据,并且用于将表示与所述第一次再发送不同的 第二次再发送的第二标识信息添加至通过分割所述RLC PDU所获得的 RLC子PDU数据,并且在接收到对已发送的RLC子PDU数据的再发送 请求时,再发送添加有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所述RLC子PDU数据。
11、 一种用于从无线电通信装置发送可变长度RLC子PDU数据的 发送方法,所述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分割一个RLC PDU数据来生成多个可变长度RLC子PDU数据;将表示第一次再发送的第一标识信息添加至所述多个RLC子PDU 数据,并且发送添加有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所述RLC子PDU数据;以 及将表示与所述第一次再发送不同的第二次再发送的第二标识信息添 加至通过分割所述RLC PDU所获得的RLC子PDU数据,并且在接收到 对已发送的RLC子PDU数据的再发送请求时,再发送添加有所述第二 标识信息的所述RLC子PDU数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通信装置和发送方法。发送侧将再发送标识信息添加至通过分割RLC PDU所获得的RLC子PDU,并且发送添加有所述再发送标识信息的所述RLC子PDU。接收侧参照添加至接收到的所述RLC子PDU的所述再发送标识信息,并且仅将具有与预置假定值相同的再发送信息的所述RLC子PDU存储到缓冲器中,并且利用具有相同再发送标识信息的所述RLC子PDU来组成RLC PDU。
文档编号H04L13/08GK101312461SQ20081000943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日
发明者冈本慎也, 副岛良则, 大渕一央, 音成昭英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