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系统和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8577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系统和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系统和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引进,比如在3G (the 3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4G (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多天线数字通信系统中引入了 MIMO (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技术是 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信号通过发送端和接 收端的多个天线发射和接收,从而改善数据传输速率和/或误比特率。
在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系统中,每一个接收天线都同时 收到来自多个发射天线的信号,即每一个接收天线上收到的信号能量来自于多 个发射符号,因此造成了各个发射符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在两个或者多个小区 边缘处,用户到达多个小区的信号能量一般相差不大。例如,两个小区相邻, 在边缘处,有MS1用户和MS2用户。MS1用户通过信道H11与它的月良务小区BS1 进行通信,同时也会通过信道H21到达BS2。 MS2用户通过信道H22与它的服务 小区BS2进行通信,同时也会通过信道H12到达BS2。如果BS1和BS2使用相同 的时频资源调度MS1和MS2,则MS1就会对BS2产生干护匸,影响MS2到BS2的 数据。同样,MS2也会对BS1产生干护乙。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相邻小区边缘 处的用户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发送数据时,会对邻近小区产生干扰,如果基站 有多个接收天线,可以消除掉一部分干扰,但是不可能完全消除掉干扰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系统和终端。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上行信道矩阵获取预编码向量;利用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服务小区,用于测量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并通知
给目标服务小区;
目标服务小区,用于根据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计 算预编码向量,下发所述预编码向量,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 行信道矩阵与预编码向量相乘结果为零;
用户终端,用于根据接收的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服务小区,用于用于测量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并 通知给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用于根据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计算预 编码向量后,根据所述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所述不包含目标 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与预编码向量相乘结果为零。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用户终端,用于测量与目标服务小区相邻的服务小区的不包含目标服务小 区信道矩阵的下行信道矩阵,将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下行信道 矩阵作为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所述不包含目标 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计算预编码向量,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 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与预编码向量相乘结果为零;#4居所述预编码向量对 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目标服务小区,用于测量上行通道信息,并将所述上行通道矩阵的右奇异 向量作为预编码向量并下发;
用户终端,用于接收所述预编码向量,根据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后发送。
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预编码向量;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
预编码向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 信道矩阵计算预编码向量,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 与预编码向量相乘结果为零;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测量与目标服务小区相邻的服务小区的不包含目标服务小 区信道矩阵的下行信道矩阵;
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下行信道矩阵作为 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 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计算预编码向量,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 的上行信道矩阵与预编码向量相乘结果为零;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测量与目标服务小区的上行通道矩阵; 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上行通道矩阵的右奇异向量作为预编码向量;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通过在数据中加入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使得 非目标服务小区接收到数据信号接近于零,从而减少对目标服务小区接收数据 的干扰;或在数据中加入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使得目标服务小区接 收到数据信号最大化,从而相对减少对目标服务小区接收数据的干扰。


图l是本发明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2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3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三个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4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图5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 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6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 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7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 一 个实施例的机构图8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 一个实施例的机构图9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终端的 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IO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1 l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终端的 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12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终端的 一 个实施例的结构图13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第 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14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15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相应的 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根据上行信道矩阵获取预编码向量;
利用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
请参阅图l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第 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在本实 施例中MS表示用户终端,BS为接收端。
步骤IOI、与目标服务小区BS1相邻的一个或者多个BS (BSi (i=2,...,N)) 测量MS上行信道矩阵Hi (i=2,...,N )。
步骤102、 BSi (i=2,...,N)发送信道矩阵Hi (i=2,...,N)到目标服务小区
BSI;
BSi (i=2,...,N )各自测量的MS的上行信道矩阵Hi (i=2,...,N )汇集到BSl后组合为上行信道矩阵[H2; H3;…;HN]。
步骤103 、 BS1根据[H2; H3;...; HN]计算预编码向量V。
预编码向量V与上行信道矩阵[H2; H3;…;HN]应该符合以下要求Hi*V=0 (i=2,...,N);即V向量与Hi (i=2,...,N)正交,或者V向量是[H2; H3;…;HN] 的零空间向量。
步骤104、 BS1将预编码向量V发送到MS;
BSl发送预编码向量V到MS的方法,可以为将预编码向量V用才莫拟信号传 输的方式发送到MS,这样开销较大;还可以使用量化码本的方法,对预编码 向量V进行量化,然后发送给MS量化值对应的码本号,这样会带来一些性能 损失,综合考虑开销和性能损失,量化码本的方式是较优的。 步骤105、 MS根据预编码向量V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 假设MS1发送的数据为S, MS1处于N个小区的边缘交接处,BSi接收到的 MSl的数据为Yi (i=l,2,...,N), Hi为该用户MS到每个基站BS的信道,ni为BSi 处的高斯加性白噪声,则预编码过程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
BS1是该MS的目标服务小区,其他小区均为MS造成干扰的小区,为了消 除干扰,希望Yi (i=2,3,...,N)等于O,于是就要求Hin^0 (i=2,...,N)而预编 码向量V符合要求。
如图13所示,以3个小区为例进行解释,MS1的目标服务小区为BSl,但 是BS2和BS3也能够收到MS1的信号,BS2和BS3测量MS1到各自的信道H21和 H31,通知给BS1。 BS1计算[H21;H31]的零空间向量V,经过量化得到V,,通 过下行信道通知MS1。 MS1根据得到的V,进行预编码,经过该预编码的数据到 达BS2和BS3时就等效为0,从而不对BS2和BS3造成干扰。如果服务小区BS2 中也有类似MS1这样的用户MS2,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使得该用户到达其他 两个小区的信号为O。服务小区BS3也同样有MS3。则MS1、 MS2、 MS3就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发送数据,同时不会对邻近小区产生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数据中加入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使得非目 标服务小区接收到数据信号接近于零,从而减少对目标服务小区接收数据的干 扰。
请参阅图2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在本实 施例中MS表示用户终端,BSi为接收端。
步骤201、与服务小区BS1相邻的一个或者多个BS (BSi (i=2,...,N))测量 MS上行信道矩阵Hi (i=2,...,N);
步骤202、 BSi (i=2,...,N)通过下行信道将信道矩阵Hi (i=2,...,N)通知
MS;
BSi (i=2,...,N)将各自测量得到的上行信道矩阵Hi (i=2,...,N)经过量化 处理后发送到MS,以节约开销。
BSi (i=2,...,N)各自测量的MS的上行信道矩阵Hi (i=2,...,N)汇集到MS 后组合为上行信道矩阵[H2; H3;...; HN]。
步骤203、 MS根据[H2; H3;…;HN]计算零空间向量V;
预编码向量V与上行信道矩阵[H2; H3;…;HN]应该符合以下要求Hi*V=0 (i=2,...,N);即V向量与Hi (i=2,...,N)正交,或者V向量是[H2; H3;…;丽] 的零空间向量。
步骤204、 MS根据预编码向量V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 假设MS1发送的数据为S, MS1处于N个小区的边缘交接处,BSi接收到的
MSl的数据为Yi (i=l,2,...,N), Hi为该用户MS到每个基站BS的信道,ni为BSi
处的高斯加性白噪声,则预编码过程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formula>
BS1是该MS的目标服务小区,其他小区均为MS造成干扰的小区,为了消 除干扰,希望Yi (i=2,3,...,N)等于O,于是就要求Hin^0 (i=2,...,N)而预编码向量v符合要求。
如图14所示,以三个小区为例,相邻的三个小区,MS1的目标服务小区为 BS1,但是BS2和BS3也能够收到MS1的信号,BS2和BS3测量MS1到各自的信 道H21和H31。 BS2将H21进行量化成为H21,,通过下行信道将H21,通知给MS1 。 BS3将H31进行量化得到H31',通过下行信道将H31,通知给MS1。在MS1侧, 才艮据得到的[H21,;H31,]进行计算,得到预编码矩阵V。通过V进行预编码发送 数据,则该数据到达BS2和BS3等效为0 。如果服务小区BS2中也有类似MS1 这样的用户MS2,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使得该用户到达其他两个小区的信号 为0 。服务小区BS3也同样有MS3。则MS1、 MS2、 MS3就可以使用相同的时 频资源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数据中加入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使得非目 标服务小区接收到数据信号接近于零,从而减少对目标服务小区接收数据的干 扰。
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在本实 施例中MS表示用户终端,BSi为接收端。
步骤301、MS测量与服务小区BS1相邻的一个或者多个BS( BSi( i=2,...,N)) 的下行信道矩阵Hi (i=2,...,N);
步骤302、 MS将Hi (i=2,...,N)根据互易性将Hi (i=2,...,N)作为上行信道 矩阵,并汇集为上行信道矩阵[H2;H3;…;HN];
下行信道(BS到MS)和上行信道(MS到BS)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只 在时间上有所区分,而上行和下行间隔很短的时间,因此可以认为信道矩阵保 持不变,即MS可以将下行信道矩阵作为上行信道矩阵。
步骤303、 MS根据[H2; H3;…;HN]计算零空间向量V;
预编码向量V与上行信道矩阵[H2; H3;…;HN]应该符合以下要求Hi*V=0 (i=2,...,N);即V向量与Hi (i=2,...,N)正交,或者V向量是[H2; H3;…;HN] 的零空间向量。
步骤304、 MS才艮据预编码向量V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
假设MS1发送的数据为S, MS1处于N个小区的边缘交接处,BSi接收到的MSl的数据为Yi (i=l,2,...,N), Hi为该用户MS到每个基站BS的信道,ni为BSi 处的高斯加性白噪声,则预编码过程为
—(—(
=* 、 并
BS1是该MS的目标服务小区,其他小区均为MS造成干扰的小区,为了消
除干扰,希望Yi (i=2,3,...,N)等于0,于是就要求HinM) (i=2,...,N)而预编 码向量V符合要求。
如图15所示,以三小区为例,由于MS1在三个小区的边纟彖,所以MSl可以 收到服务小区BS2和BS3的下行信号,MS1根据来自BS2和BS3的下行信号估计 出H21和H31。根据时分双工(TDD, Time Division Duplexing)系统互易性, 可以认为MS 1到BS2的上行信道也是H21,认为MS 1到BS3的上行信道也是 H31。 MS1计算[H21;H31]的零空间向量V,对MSl发送的lt据进行预编码。经 过该预编码的数据到达BS2和BS3时就等效为0,从而不对BS2和BS3造成干扰。 如果服务小区BS2中也有类似MS1这样的用户MS2,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使 得该用户到达其他两个小区的信号为O 。服务小区BS3也同样有MS3。则MS1、 MS2、 MS3就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通过TDD系统的互易性下行信道(BS到MS )和上行信道(MS 到BS)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只在时间上有所区分,而上行和下行间隔很短 的时间,因此可以认为信道矩阵保持不变,即MS可以将下行信道矩阵作为上 行信道矩阵;避免了信道矩阵的交互。通过在数据中加入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 行预编码,使得非目标服务小区接收到数据信号接近于零,从而减少对目标服 务小区接收数据的干扰。
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在本实 施例中MS表示用户终端,BSi为接收端。
步骤401,目标服务小区BS1测量MS的上行信道矩阵且;
步骤402,目标服务小区BS1下发上行信道矩阵^到MS;目标服务小区BS1下发上行信道矩阵且时,先将行信道矩阵A量化,然后 下发量化后的码本。
步骤403, MS将上行信道矩阵的右奇异向量作为预编码向量V对数据进行 预编码后发送。
MS得到上行信道矩阵A后,
根据该信道矩阵作求预编码向量,「 = AH (上标H表示共轭转置) 在预定义的码本中寻找一个与A最相关的向量,以该向量作为V。 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MS测量与目标服务小区的下行信道矩阵根据互易
性作为上行信道矩阵,然后利用上行信道矩阵的右奇异向量作为预编码向量V
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数据中加入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使得目标服
务小区接收到数据信号最大化,从而相对减少对目标服务小区接收数据的干扰。
请参阅图5是本发明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在本实施 例中MS表示用户终端,BSi为接收端。
服务小区501,用于测量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并 通知给目标服务小区502;
与目标服务小区502相邻的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501测量MS上行信道Hi (i:2,…,N)
目标服务小区502,用于根据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 阵计算预编码向量,下发所述预编码向量,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 的上行信道矩阵与预编码向量相乘结果为零;
目标服务小区502将服务小区501各自测量的用户终端503的上行信道矩 阵Hi (i=2,...,N)组合为上行信道矩阵[H2; H3;…;HN];预编码向量V与上行 信道矩阵[H2;H3;…;HN]应该符合以下要求Hi*V=0 (i=2,...,N);即V向量与 Hi (i=2,...,N)正交,或者V向量是[H2; H3;…;HN]的零空间向量。由此目标 服务d、区502可以计算出与编码向量V。
目标服务小区502发送预编码向量V到MS的方法,可以为将预编码向量V用模拟信号传输的方式发送到MS,这样开销较大;还可以使用量化码本的方 法,对预编码向量V进行量化,然后发送给MS量化值对应的码本号,这样会 带来一些性能损失,综合考虑开销和性能损失,量化码本的方式是较优的。 用户终端503,用于根据接收的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 假设用户终端503发送的数据为S,用户终端403处于N个小区的边缘交接 处,假设目标服务小区402为BS1,其他服务小区401为Bsi (i=2,3,...,N);小区 和才妻收到的用户终端的数据为Yi (i=l,2,...,N), Hi为用户终端403到每个服务 小区基站的信道,ni为BSi处的高斯加性白噪声,则预编码过程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5</formula>
BS1是该MS的目标服务小区502,其他服务小区502均为用户终端503造成 干扰的小区,为了消除干扰,希望Yi (i=2,3,...,N)等于O,于是就要求Hin^0 (i=2,...,N)而预编码向量V符合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数据中加入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使得非目 标服务小区接收到数据信号接近于零,从而减少对目标服务小区接收数据的干 扰。
请参阅图6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 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在本实施 例中MS表示用户终端,BSi为接收端。
服务小区601,用于测量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并 通知给用户终端602;
服务小区601将各自测量得到的上行信道矩阵Hi (i=2,...,N)经过量化处理 后发送到用户终端602,以节约开销;上行信道矩阵Hi (i=2,...,N)汇集到用户 终端602后组合为上行信道矩阵[H2; H3;...; HN]。
用户终端602,用于根据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计 算预编码向量后,根据所述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所述不包含 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与预编码向量相乘结果为零。假设用户终端602发送的数据为S,小区接收端为BSi (i=l,2,...,N),其中 目标服务小区为BS1;用户终端602处于N个小区的边缘交4妄处,BS^妾收到的 数据为Yi (i=l,2,...,N), Hi为用户终端602到BSi的信道,ni为BSi处的高斯加性 白噪声,则预编码过程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6</formula>
BS1是该的目标服务小区,其他小区均为用户终端602造成干扰的小区, 为了消除干扰,希望Yi (i=2,3,...,N)等于O,于是就要求HinM) (i=2,...,N) 而预编码向量V符合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数据中加入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使得非目 标服务小区接收到数据信号接近于零,从而减少对目标服务小区接收数据的干 扰。
请参阅图7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 一 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在本实施 例中MS表示用户终端,BSi为接收端。
用户终端701 ,用于测量与目标服务小区相邻的服务小区的不包含目标服 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下行信道矩阵,将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下行 信道矩阵作为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所述不包含 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计算预编码向量,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 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与预编码向量相乘结果为零;4艮据所述预编码向 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
下行信道(BS到MS )和上行信道(MS到BS )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只 在时间上有所区分,而上行和下行间隔很短的时间,因此可以认为信道矩阵保 持不变,即MS可以将下行信道矩阵作为上行信道矩阵。
预编码向量V与上行信道矩阵[H2; H3;…;HN]应该符合以下要求Hi*V=0 (i=2,...,N);即V向量与Hi (i=2,.."N)正交,或者V向量是[H2; H3;…;HN] 的零空间向量。假设用户终端701发送的数据为S,小区接收端为BSi (i=l,2,...,N),其中 目标服务小区为BS1;用户终端701处于N个小区的边缘交接处,BSi接收到的 数据为Yi (i=l,2,...,N), Hi为用户终端701到BSi的信道,ni为BSi处的高斯加性 白噪声,则预编码过程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7</formula>BS1是该的目标服务小区,其他小区均为用户终端701造成干扰的小区, 为了消除干扰,希望Yi (i=2,3,...,N)等于O,于是就要求Hin^0 (i=2,...,N) 而预编码向量V符合要求。
服务小区702,用于向用户终端701提供信道。
本实施例通过TDD系统的互易性下行信道(BS到MS )和上行信道(MS 到BS)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只在时间上有所区分,而上行和下行间隔很短 的时间,因此可以认为信道矩阵保持不变,即MS可以将下^M言道矩阵作为上 行信道矩阵;避免了信道矩阵的交互。通过在数据中加入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 行预编码,使得非目标服务小区接收到数据信号接近于零,从而减少对目标服 务小区接收数据的干扰。
请参阅图8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 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在本实施 例中MS表示用户终端,BSi为接收端。
目标服务小区801,用于测量上行通道矩阵,并将所述上行通道矩阵的右 奇异向量为预编码向量并下发;
用户终端802,用于接收所述预编码向量,根据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 编码后发送。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为用户终端802测量目标服务小区801的下行信道矩
阵;
根据互易性将下行通道矩阵作为上行信道矩阵,并将所述上行信道矩阵的 右奇异向量作为预编码向量。请参阅图9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终端的 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数据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预编码向量;
数据处理单元90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假设数据终端发送的数据为S,小区接收端为BSi (i=l,2,...,N),其中目标
服务小区为BS1;数据终端处于N个小区的边缘交接处,BSi接收到的数据为Yi (i=l,2,...,N), Hi为用户终端801到BSi的信道,ni为BSi处的高斯加性白噪声,
则预编码过程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8</formula>
BS1是该的目标服务小区,其他小区均为数据终端造成干扰的小区,为了 消除干扰,希望Yi (i=2,3,...,N)等于O,于是就要求Hin^0 (i=2,...,N)而预 编码向量V符合要求。
数据发送单元903,用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请参阅图IO是本发明一种数据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数据接收单元IOOI,用于接收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
阵;
预编码向量计算单元1002,用于根据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 上行信道矩阵计算预编码向量,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
矩阵与预编码向量相乘结果为零;
预编码向量V与上行信道矩阵[H2; H3;…;HN]应该符合以下要求Hi*V=0 (i=2,...,N);即V向量与Hi (i=2,...,N)正交,或者V向量是[H2; H3;…;HN] 的零空间向量。
数据处理单元1003,用于根据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假设数据终端发送的数据为S,小区接收端为BSi (i=l,2,...,N),其中目标 服务小区为BS1;数据终端处于N个小区的边缘交接处,BSi接收到的数据为Yi (i=l,2,...,N), Hi为用户终端1001到BSi的信道,ni为BSi处的高斯加性白噪声,则预编码过程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9</formula>
BS1是该的目标服务小区,其他小区均为数据终端造成干扰的小区,为了 消除干扰,希望Yi (i=2,3,...,N)等于0,于是就要求Hin^0 (i=2,...,N)而预 编码向量V符合要求。
数据发送单元1004,用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请参阅图11是本发明 一种数据终端的 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测量单元1101,用于测量与目标服务小区相邻的服务小区的不包含目标服 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下行信道矩阵;
下行信道(BS到MS)和上行信道(MS到BS)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只 在时间上有所区分,而上行和下行间隔很短的时间,因此可以认为信道矩阵保 持不变,即MS可以将下行信道矩阵作为上行信道矩阵。
计算单元1102,用于将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下行信道矩阵 作为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 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计算预编码向量,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 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与预编码向量相乘结果为零;
预编码向量V与上行信道矩阵[H2; H3;...; HN]应该符合以下要求Hi*V=0 (i=2"..,N);即V向量与Hi (i=2,...,N)正交,或者V向量是[H2; H3;…;HN] 的零空间向量。
数据处理单元1103,用于根据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假设数据终端发送的数据为S,小区接收端为BSi (i=l,2,...,N),其中目标
服务小区为BS1;数据终端处于N个小区的边缘交接处,BS讨矣收到的数据为Yi (i=l,2,...,N), Hi为用户终端1101到BSi的信道,ni为BSi处的高斯加性白噪声,
则预编码过程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0</formula>
BS1是该的目标服务小区,其他小区均为数据终端造成干扰的小区,为了
消除干扰,希望Yi (i=2,3"."N)等于0,于是就要求Hin^0 (i=2,...,N)而预 编码向量V符合要求。
数据发送单元1104,用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图12是本发明一种数据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测量单元1201,用于测量与目标服务小区的上行通道信息;
转换单元1202,用于将所述下行通道信息根据互易性作为上行信道矩阵, 并将所述上行信道矩阵制作为预编码向量;
数据处理单元1203,用于根据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数据发送单元1204,用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 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 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 RAM、 〃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系统和终端进行了详细 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
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 变之处,综上所述,本iJL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上行信道矩阵获取预编码向量;利用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上行信道 矩阵获取预编码向量具体为与目标服务小区相邻的服务小区测量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 行信道矩阵后,通知给目标服务小区;接收目标服务小区根据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计 算的预编码向量。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上行信道 矩阵获取预编码向量具体为接收服务小区下发的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后,计 算预编码向量。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上行信道 矩阵获取预编码向量具体为测量与目标服务小区相邻的服务小区的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 下行信道矩阵;将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下行信道矩阵根据互易性作为不 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 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计算预编码向量。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上行信道 矩阵获取预编码向量具体为将接收到的目标服务小区上行信道矩阵的右奇异向量作为预编码向量。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上行信道 矩阵获取预编码向量具体为测量目标服务小区的下行信道矩阵;根据互易性将下行通道矩阵作为上行信道矩阵,并将所述上行信道矩阵的 右奇异向量作为预编码向量。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目标服务小区下发的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具体为接收目标服务小区量化处理后的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 道矩阵。
8、 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下行通道接收目标服务小区下发的预编码向量或目标服务小区下发的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
9、 根据权利要求2、 3和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预编码 向量的方法具体为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与预编码向量相乘结 果为零。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计算的 预编码向量具体为接收目标服务小区下发的经过量化码本处理的预编码向量。
11、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小区,用于测量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并通知 给目标服务小区;目标服务小区,用于根据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计 算预编码向量,下发所述预编码向量,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 行信道矩阵与预编码向量相乘结果为零;用户终端,用于根据接收的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
12、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小区,用于测量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并通知 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用于根据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计算预 编码向量后,根据所述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所述不包含目标 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与预编码向量相乘结果为零。
13、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服务小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终端,用于测量与目标服务小区相邻的服务小区的不包含目标服务小 区信道矩阵的下行信道矩阵,将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下行信道 矩阵作为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所述不包含目标 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计算预编码向量,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 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与预编码向量相乘结果为零;根据所述预编码向量对 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
14、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目标服务小区,用于测量上行通道矩阵,并将所述上行通道矩阵的右奇异 向量作为预编码向量并下发;用户终端,用于接收所述预编码向量,根据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后发送。
1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还可以为用户终端测量目标服务小区的下行信道矩阵; 根据互易性将下行通道矩阵作为上行信道矩阵,并将所述上行信道矩阵的右奇异向量作为预编码向量。
16、 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预编码向量;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17、 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P车;预编码向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 信道矩阵计算预编码向量,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 与预编码向量相乘结果为零;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18、 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单元,用于测量与目标服务小区相邻的服务小区的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下行信道矩阵;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下行信道矩阵作为 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 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计算预编码向量,所述不包含目标服务小区信道矩阵的上行信道矩阵与预编码向量相乘结果为零;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19、 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单元,用于测量与目标服务小区的下行通道矩阵;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下行通道矩阵根据互易性作为上行信道矩阵,并将所述上行信道矩阵的右奇异向量作为预编码向量;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系统。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相应的终端。根据获取的上行信道矩阵获取预编码向量;利用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本发明技术方案由于在数据中加入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使得非目标服务小区接收到数据信号接近于零,从而减少对目标服务小区接收数据的干扰;或在数据中加入预编码向量对数据进行预编码,使得目标服务小区接收到数据信号最大化,从而相对减少对目标服务小区接收数据的干扰。
文档编号H04B7/06GK101621320SQ20081004018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30日
发明者晟 刘, 司宏杰, 琦 李 申请人: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