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30394阅读:1063来源:国知局
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听力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听力测试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fpt(fullprecisiontes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是已量产的设备。应用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检测的方法发现,即便是正常听觉的人群其感受声音的特征频率的神经元对特征频率的声刺激的响应是完全不同的,在同一个内耳临界带宽内,不同部位的神经元响应的阈值(能够引起神经元响应的最小刺激声强度,用听力级描述记录)差达到20dbhl。如果使用普通耳机输出声音,由于普通耳机声压输出一致(平坦输出频响曲线),当音量满足最大阈值的神经元需要时,就会对低阈值的神经元造成过度刺激,损害低阈值部分的神经元。

因此,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在听力测试中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测试的结果数据是常规听力计测试结果数据的几十倍、上百倍,数据精细、数量庞大。此外,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中所存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人群的精细化听力测试数据。如果需要对fpt精细化听力测试数据加以利用以辅助或治疗用户的听力,就需要将从一个庞大人群的海量的精细化听力测试数据中获取某一个用户的精细化听力测试数据加以分析。但是,传统获取这些数据的方法为通过人工录入,显然这不可能短时间完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及系统,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操作传输数量庞大的听力测试数据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听力测试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所述听力测试设备与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所述听力测试设备接收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所发送的听力测试数据获取请求,所述听力测试数据获取请求至少包括助听设备标识码;所述听力测试设备根据所述助听设备标识码发送相应的听力测试数据至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系统,所述系统应用于一种听力测试设备,所述系统包括:

通信建立程序模块,用于建立所述听力测试设备与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请求接收程序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所发送的听力测试数据获取请求,所述听力测试数据获取请求至少包括助听设备标识码;

测试数据发送程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助听设备标识码发送相应的听力测试数据至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包括执行指令的程序,所述执行指令能够被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读取并执行,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上述任一项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发明上述任一项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项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建立听力测试设备与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并且听力测试设备接收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所发送的包含了助听设备标识码的听力测试数据获取请求的方式,使得听力测试设备能够根据助听设备标识码获取并发送相应的听力测试数据至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从而实现了听力测试设备自动高效地将对应于不同用户(因为每个用户拥有一个助听设备,每个助听设备具有唯一的标识码)的听力测试数据传输至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11的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图2中步骤s13的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系统一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6为本发明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系统中的通信建立程序模块一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7为本发明的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系统中的测试数据发送程序模块一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元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发明,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在本发明中,“模块”、“装置”、“系统”等等指应用于计算机的相关实体,如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等。详细地说,例如,元件可以、但不限于是运行于处理器的过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元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还有,运行于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或脚本程序、服务器都可以是元件。一个或多个元件可在执行的过程和/或线程中,并且元件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本地化和/或分布在两台或多台计算机之间,并可以由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运行。元件还可以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信号,例如,来自一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另一元件交互的,和/或在因特网的网络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数据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过程来进行通信。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听力测试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s10、建立所述听力测试设备与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s20、所述听力测试设备接收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所发送的听力测试数据获取请求,所述听力测试数据获取请求至少包括助听设备标识码;

s30、所述听力测试设备根据所述助听设备标识码发送相应的听力测试数据至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

本实施例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听力测试设备,听力测试设备用于与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连接并将听力测试数据传输至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用于与助听设备连接,并将接收自听力测试设备的听力测试数据传输至助听设备。其中,听力测试设备为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

本实施例中,通过建立听力测试设备与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并且听力测试设备接收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所发送的包含了助听设备标识码的听力测试数据获取请求的方式,使得听力测试设备能够根据助听设备标识码获取并发送相应的听力测试数据至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从而实现了听力测试设备自动高效地将对应于不同用户(因为每个用户拥有一个助听设备,每个助听设备具有唯一的标识码)的听力测试数据传输至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的功能。

步骤s10中,听力测试设备与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为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以下以有线连接,usb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连接为usb通信连接;所述建立与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包括:

s11、检测所述听力测试设备的usb接口是否有usb设备接入;

s12、当检测到有usb设备接入时,读取所述usb设备的usb标识码;

s13、根据所述usb标识码判断所述usb设备是否为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

s14、当确定所述usb设备为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时,建立所述听力测试设备与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usb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中,每一个能够用于从听力测试设备中获取听力测试数据的外部设备都具有唯一标识码,并且都预先存储在了听力测试设备中。当外部设备通过usb接口与听力测设备连接之后,听力测试设备能够通过外部设备中读取唯一标识码,并查找或比较该唯一标识码是否为所存储的所有的唯一标识码之一,如果是则说明当前的外部设备为合法的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这时才能够建立听力测试设备与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以传输用户的听力测试数据至该设备;否则判定当前外部设备为非法设备,不建立听力测试设备与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不传输用户的听力测试数据至该设备。本实施例实现了用户听力测试数据的安全性,保证了用户的隐私。

建立usb连接需要执行一下步骤来完成:

ftp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检测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是否连接,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的usb端口的两根数据线d+和d-都有15kω的下拉电阻,而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的数据线d+有一个1.5kω的上拉电阻。当用usb线将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和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接通后,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的上拉电阻使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的数据线d+的电位升高,因此被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检测到,从而判定usb接口有一个外部设备连接。

当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连接到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后,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从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获得5v电源,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完成上电初始化。

枚举过程:枚举就是从设备读取一些信息,知道设备是什么样的设备,如何进行通信,这样主机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加载合适的驱动程序。

枚举过程中,第一个来回:

当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检测到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发总线复位(这个是sie根据总线状态通知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的一种复位),并开始枚举。

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发起第一个控制传输:

(1)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setup包(发往地址0端点0)、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数据包(请求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描述符)、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握手包ack。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产生端点0数据输出中断,固件程序根据数据包中的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要求做好准备,这里是在端点0输入缓冲区准备好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描述符。

(2)数据过程,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先发一个in令牌包、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发一个数据包(这个数据已经准备好,sie收到in令牌后,直接送到总线上)、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发ack包。此时sie产生端点0数据输入中断,表明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已经取走了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所准备的数据。此时,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只接收一次数据,最少8个字节。

(3)状态过程: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发out包(通知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要输出)、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发0字节状态数据包(这个是0字节,表明自己收到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描述符)、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发握手ack包。此时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不会产生端点0数据输出中断,此时没有数据。

枚举过程中,第二个来回:

设置地址。第一个来回成功以后,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再次复位总线。进入地址设置控制传输阶段。

(1)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setup包(发往地址0端点0)、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数据包(请求设置地址)、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握手包ack。所以setup包后面都会跟一个表明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setup目的的数据包,要么get,要么set。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产生端点0数据输出中断,固件程序要根据数据包中的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要求做好准备,这里是在根据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发来的地址写入自己的地址控制寄存器。

(2)数据过程,本次传输没有数据。

(3)状态过程: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发in包(通知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要返回数据)、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发0字节状态数据包(表明地址设置已经成功)、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发握手ack包(地址设置已经生效)。此时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不会产生端点0数据输入中断,此时没有数据。

枚举过程中,第三个来回:

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使用新地址获取完整的设备描述符。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采用新地址发起第一个控制传输:

(1)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setup包(发往新的地址端点0)、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数据包(请求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描述符)、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握手包ack。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产生端点0数据输出中断,固件程序要根据数据包中的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要求做好准备,这里是在端点0输入缓冲区准备好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描述符。

(2)数据过程,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先发一个in令牌包、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发一个数据包(这个数据已经准备好,sie收到in令牌后,直接送到总线上)、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发ack包。此时sie产生端点0数据输入中断,表明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已经取走了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所准备的数据,如果一次没有将描述符送完,要再次将剩下的内容填充端点0输入缓冲区。第二次数据传输: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再发一个in令牌包、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发一个数据包、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发ack包。此时sie再次产生端点0数据输入中断,如果数据已经发完了,这里就不处理了,进入状态过程。

(3)状态过程: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发out包(通知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要输出)、fpt精细化听力测试设备发0字节状态数据包(表明自己收到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描述符)、听力测数据采集设备发握手ack包。

接下来获取配置描述符、配置集合、字符串描述符、报告描述符的过程与上述枚举过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听力测试设备根据所述助听设备标识码发送相应的听力测试数据至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包括:

s31、所述听力测试设备解析所述听力测试数据请求以获取助听设备标识码;

s32、所述听力测试设备根据预先存储的标识码-测试数据对应关系获取对应于所述助听设备标识码的听力测试数据;

s33、所述听力测试设备发送获取的听力测试数据至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

本实施例中,听力测试设备在接收到听力测试数据请求时,执行步骤s31解析听力测试数据请求得到助听设备标识码;然后执行步骤s32,根据预先存储的标识码-测试数据对应关系来确定对应于助听设备标识码的听力测试数据。本实施例中的标识码-测试数据对应关系可以是对应于所有用户的助听器设备的标识码以及所有用户的听力测试数据的对应关系,例如,可以是标识码与对应的听力测试数据的存储地址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表格;也可以是标识码对应于听力测试数据的多个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这种情况对应于,同一个用户的听力测试数据存储在了多个不同地址起始位)。本实施例中通过预先存储的标识码-测试数据对应关系实现了对用户测试数据的索引查找,提升了查找并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效率,尤其是对于同一个用户的同一时期的听力测试数据存储在了不同的存储空间,或者是同一个用户的不同时期的听力测试数据存储在了不同的存储空间的情况,能够相对来说更加高效的查找并传输用户的听力测试数据。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听力测试设备发送获取的听力测试数据至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之前还包括:

s41、生成密码验证界面;

s42、对经所述密码验证界面输入的密码进行验证;

s43、当验证通过时,执行:所述听力测试设备发送获取的听力测试数据至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听力测试数据的安全性,对用户的隐私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41中生成的密码验证界面可以是显示在听力测试设备本身的显示模块上的,也可以是显示在与听力测试设备通信连接并具有显示模块的外部设备上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密码验证界面可以是提示用户输入字符密码的输入框,或者是提示用户通过预定手势输入密码的图像等,本发明实施例也不对密码验证界面的形式进行限定。

步骤s42中在用户通过密码验证界面中所提示的方式完成密码的输入后验证密码是否正确,本实施例中的密码可以是用户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系统实时生成的,并且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用户的移动智能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用户在移动智能设备上收到密码之后按照提示在密码验证界面上输入密码完成验证。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合并,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系统500,所述系统应用于一种听力测试设备,所述系统500包括:

通信建立程序模块510,用于建立所述听力测试设备与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请求接收程序模块520,用于接收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所发送的听力测试数据获取请求,所述听力测试数据获取请求至少包括助听设备标识码;

测试数据发送程序模块530,用于根据所述助听设备标识码发送相应的听力测试数据至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连接为usb通信连接;所述通信建立程序模块510包括:

usb接口检测程序单元511,用于检测所述听力测试设备的usb接口是否有usb设备接入;

信息读取程序单元512,用于当检测到有usb设备接入时,读取所述usb设备的usb标识码;

识别判断程序单元513,用于根据所述usb标识码判断所述usb设备是否为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

通信建立程序单元514,用于当确定所述usb设备为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时,建立所述听力测试设备与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usb通信连接。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试数据发送程序模块530包括:

请求解析程序单元531,用于解析所述听力测试数据请求以获取助听设备标识码;

测试数据获取程序单元532,用于根据预先存储的标识码-测试数据对应关系获取对应于所述助听设备标识码的听力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发送程序单元533,用于发送获取的听力测试数据至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系统还包括:

验证界面生成程序模块,用于在发送相应的听力测试数据至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之前,生成密码验证界面;

密码验证程序模块,用于对经所述密码验证界面输入的密码进行验证;

功能调取程序模块,用于当密码验证程序模块验证通过时,调用所述测试数据发送程序单元以执行:发送获取的听力测试数据至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系统可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并相应的达到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硬件处理器(hardwareprocessor)来实现相关功能模块。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包括执行指令的程序,所述执行指令能够被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读取并执行,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例如:

建立所述听力测试设备与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听力测试设备接收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所发送的听力测试数据获取请求,所述听力测试数据获取请求至少包括助听设备标识码;

所述听力测试设备根据所述助听设备标识码发送相应的听力测试数据至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

建立所述听力测试设备与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听力测试设备接收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所发送的听力测试数据获取请求,所述听力测试数据获取请求至少包括助听设备标识码;

所述听力测试设备根据所述助听设备标识码发送相应的听力测试数据至所述听力测试数据采集设备。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执行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10以及存储器820,图8中以一个处理器810为例。

执行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的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830和输出装置840。

处理器810、存储器820、输入装置830和输出装置84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8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820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8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20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

存储器8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8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82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8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830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装置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出装置8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20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810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自动传输听力测试数据的方法。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