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设备和调焦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69269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像设备和调焦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通过使用摄像装置所生成的图像(视 频)来进行调焦控制的摄像设备和调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包括如CCD传感器和CMOS传感器等摄像装置的摄像机或 数字静止照相机通常根据视频信号生成表示视频的对比度状态 的调焦评价信号(AF评价值)以进行调焦控制,从而最大化该AF 评价值。这就是所谓的对比度自动调焦(Contrast AF)。使用如CMOS传感器等所谓的巻帘快门(rolling shutter)方 法的摄像装置的摄像设备可以以比传统设备的速度高的速度 (以比传统设备的周期短的周期)来读取信号,并基于该信号来 生成单位图像(帧图像或构成帧图像的场图像)。因此,还可以 以比传统设备的周期短的周期来生成调焦评价信号,并且可以 提高调焦控制的精确度和响应性。然而,当通过使用这种可以以高速读取的摄像装置来拍摄 由如荧光灯等产生闪烁的光源照射的被摄体时,由闪烁造成的 单位图像的每个中的亮度变动影响了调焦评价信号。日本特开2001-186407公开了 一种用于获得已经去除了由 荧光灯的闪烁造成的亮度变动的视频的技术。该技术对基于从 摄像装置读取的信号所生成的单位图像进行根据亮度的增益调 整(放大)。由此可以获得亮度变动小的视频。然而,日本特开 2001 -186407并未考虑调焦控制(对比度AF)。如果根据通过日本特开2001-186407中公开的技术已经减 小了亮度变动的视频信号来生成调焦控制信号,则可能可以降低亮度变动对调焦控制信号的影响。然而,如上所述,已经对作为用于生成调焦控制信号的基 础的单位图像进行了增益调整。一般地增益调整后的图像的S/N比降低。基于具有低S/N比的单位图像所生成的调焦评价信 号经常出现误差。如果使用这种调焦评价信号,则不能进行良 好的对比度AF。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即使存在亮度变动也可进行良好的调焦 控制的摄像设备和调焦控制方法。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摄像设备包括摄像装置,用于对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第一图像生成器,用于基于从所 述摄像装置读取的信号、对所述信号的每一读取周期生成第一 单位图像;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单位图像的亮度,并检 测多个所述第一单位图像中的亮度变动;第二图像生成器,用 于当存在所述亮度变动时根据亮度放大所述第一单位图像以生 成第二单位图像;以及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单位图像来 生成调焦评价信号,从而使用所述调焦评价信号来进行调焦控 制,其中,控制器不将基于从亮度低于预定水平的亮度的所述 第 一单位图像所生成的所述第二单位图像的所述调焦评价信号 用于所述调焦控制,并且所述控制器将基于从亮度高于所述预 定水平的亮度的所述第一单位图像所生成的所述第二单位图像 的所述调焦评价信号用于所述调焦控制。作为本发明的另 一方面的聚焦控制方法包括第 一 图像生 成步骤,用于基于从对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摄像装置读 取的信号、对所述信号的每一读取周期生成第一单位图像;检 测步骤,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单位图像的亮度,并检测多个所述第一单位图像中的亮度变动;第二图像生成步骤,用于当存在 所述亮度变动时,根据亮度来放大所述第一单位图像以生成第 二单位图像;以及控制步骤,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单位图像来生 成调焦评价信号,以使用所述调焦评价信号来进行调焦控制, 其中,所述控制步骤不将基于从亮度低于预定水平的亮度的所 述第一单位图像所生成的所述第二单位图像的所述调焦评价信 号用于所述调焦控制,并且所述控制步骤将基于从亮度高于所 述预定水平的亮度的所述第一单位图像所生成的所述第二单位 图像的所述调焦评价信号用于所述调焦控制。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将 显而易见。


图l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l的摄像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荧光灯的闪烁和传感器的工作周期之间的关系 的图。图3是实施例1的控制设备的AF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摄像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AF控制状态的图。 图6是实施例2的控制设备的AF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 实施例1图l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l的摄像设备的结构。 摄像镜头1在摄像装置2上形成被摄体图像。摄像镜头1包括 调焦透镜(未示出)。根据由来自微计算机9的控制信号所控制的透镜驱动控制电路10的输出信号S10,该调焦透镜沿光轴的方向移动,以在被摄体上聚焦。摄像装置2是如CMOS传感器等光学转换装置。摄像装置2 根据亮度对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以输出模拟图像信号。例 如,摄像装置2可以以500单位图像/秒的高速度读取信号。通过设置在A F E (模拟前端)3中A /D转换器(未示出),将从摄 像装置2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在本实施例 中将该数字图像信号称作第一单位图像。从AFE 3输出该第一 单位图像作为输出信号S3。 AFE 3相当于第一图像生成器。本实施例中的"单位图像"是指在摄像装置2的每个读取周 期中生成的1个图^^。它不同于通过NTSC制式构成输出^L频的 表示为30帧图像/秒或60场图像/秒的帧图像或场图像。然而, 在预定信号处理之后l秒内生成的500个单位图像中的30个单位 图像构成NTSC制式的场图像的每个,并且2个场图像构成帧图 像。来自摄像装置2的信号的读取周期不必是与500个单位图像 /秒相对应的周期(l/500秒)。该读取周期仅需要比如在后面说明 的荧光灯的闪烁周期(例如,1/50秒)短即可。闪烁检测电路(检测器)5检测从AFE 3顺次输入的输出信号 S3(第 一单位图像)的亮度。闪烁检测电路5还检测由在多个第一 单位图像中生成的如焚光灯等光源的闪烁所造成的亮度变动 (以下也称作"闪烁")。后面将说明用于检测第一单位图像的 亮度和闪烁的存在的方法。当存在闪烁时,闪烁检测电路5计算用于对第一单位图像进 行放大处理以校正闪烁的增益,并输出该增益作为输出信号 S51。当存在闪烁时,增益的值是l或更多。当不存在闪烁时, 闪烁检测电路5输出0作为输出信号S51。后面将说明用于对闪烁进行校正的增益计算方法。根据用于第一单位图像的增益,闪烁检测电路5输出使用/ 不使用信息作为输出信号S52,该使用/不使用信息表示是否使 用基于通过对第一单位图像进行放大处理所生成的第二单位图 像的调焦评价信号。一般地,调焦评价信号也称作AF评价值信号。将在AF评价 值最大化处的调焦透镜位置当作聚焦位置。因此,通过移动调 焦透镜以最大化A F评价值可以获得被摄体的聚焦位置。当增益比大于1的预定值小时,换句话说当第 一单位图像的 亮度高于预定水平时,闪烁检测电路5确定在调焦控制中使用调 焦评价信号(以下称作"AF评价值信号")。作为亮度高于预定 水平的第 一单位图像,图2示出在表示为B的时间处生成的第一 单位图像。当增益大于该预定值时,换句话说当第一单位图像 的亮度低于预定水平时,闪烁检测电路5确定在调焦控制中不使 用AF评价值信号。作为亮度低于预定水平的第一单位图像,图 2示出在表示为A的时间处生成的第 一单位图像。当闪烁检测电^各5在调焦控制中^f吏用AF评价值信号时,输 出l作为表示使用/不使用信息的输出信号S52。另一方面,当闪 烁检测电路5在调焦控制中不使用AF评价值信号时,输出0作为 表示使用/不使用信息的输出信号S52。当不存在闪烁时,闪烁 检测电路5输出l作为使用/不使用信息。闪烁校正电路6通过乘以由来自闪烁检测电路5的输出信号 S51所示的增益来对从AFE 3输出的作为输出信号S3的第一单 位图像进行放大,从而生成第二单位图像作为闪烁已被校正的 数字图像信号。闪烁校正电路6输出所生成的第二单位图像作为 输出信号S6。闪烁校正电路6相当于第二图像生成器。实际上, 当增益是1时,输出第二单位图像而不进行第一单位图像的放大。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将以上情况当作增益是l的放大处理。当来自闪烁检测电路5的输出信号S51是0时,换句话说当 不存在闪烁时,选择器7将从AFE 3输出的作为输出信号S3的第 一单位图像输出作为输出信号S7。另一方面,当来自闪烁检测 电路5的输出信号S51不是0(增益是1或更多)时,选择器7将在进单位图像输出作为输出信号S7。照相机信号处理电路4对作为来自选择器7的输出信号S7 的第一或第二单位图像进行如光圏校正、伽玛校正以及白平衡 等各种信号处理,以生成构成如上所述的输出视频的场图像(或 帧图像)。从照相机信号处理电路4输出该输出视频作为要显示 在显示器(未示出)上的或要记录在记录介质(未示出)上的输出 信号S4。AF评价值生成电路8基于作为输出信号S7从选择器7输入 的第一单位图像(如果不存在闪烁)或第二单位图像(如果存在闪烁)来生成A F评价值信号,以输出该A F评价值信号作为输出 信号S8。具体地,AF评价值生成电路8通过使用带通滤波器提 取输出信号S7的高频分量来生成AF评价值信号。当作为来自闪烁检测电路5的输出信号S52的使用/不使用 信息是1时,微计算机9使用基于与该使用/不使用信息相对应的 第二单位图像的AF评价值信号(输出信号S8)来进行调焦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微计算机9将用于移动调焦透镜的控制信号作为 输出信号S9输出至透镜驱动控制电路IO。另一方面,当使用/ 不使用信息是0时,微计算机9不将基于与该使用/不使用信息相 对应的第二单位图像的AF评价值信号(输出信号S8)用于调焦控 制。微计算机9和AF评价值生成电路8构成控制器。接着,将说明由闪烁检测电路5 #r测亮度和闪烁的方法。闪烁检测电路5取第 一 单位图像、即A F E 3的输出信号S 3的 全部区域或预定区域中亮度值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当作第 一单位图像的亮度。闪烁检测电路5通过将如上所述连续获得的多个第一单位 图像的亮度进行比较来检测是否存在闪烁。具体地,如图2所示,闪烁;险测电i 各5乂人在与光源的电源频中所包括的多个第一单位图像的亮度获得最大值和最小值。荧 光灯的闪烁周期比来自摄像装置2的信号的读取周期长。当上面已经获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大于预定值 时,闪烁;险测电i 各5判断为可能存在闪烁。另一方面,当该差小 于预定值时,闪烁检测电路5判断为不存在闪烁。此外,当闪烁检测电路5判断为可能存在闪烁时,检测在已 经获得最大值的亮度的第 一单位图像之后1/100秒时生成的第 一单位图像的亮度,并将最大值与在1/100秒之后生成的第一单 位图像的亮度进行比较。当最大值的亮度与在1/1 OO秒之后生成 的第一单位图像的亮度相同(或差小到足够被当作基本上相同的亮度)时,闪烁检测电路5判断为存在闪烁。闪烁检测电路5 可以将该最大值与在1/100秒之后生成的第 一单位图像的亮度 之间的比较重复预定次数,以在每次亮度相同时判断为存在闪 烁。接着,将说明计算用于闪烁校正的增益的方法。当闪烁检 测电路5判断为存在闪烁时,进行多个第 一单位图像的亮度的积 分处理。进行积分处理的第一单位图像的数目是与电源频率和 来自摄像装置2的信号的读取频率(传感器工作频率)的最小公 倍数相对应的数目。这是为了使进行亮度的积分的第一单位图像的数目和荧光灯的闪烁周期相匹配。闪烁检测电路5可以在检测闪烁时开始亮度的积分处理,还 可以通过以与电源频率和传感器工作频率的最小公倍数的频率 相对应的周期进行重新设置来进行积分处理。在进行亮度的积分处理后,闪烁检测电路5将所获得的积分 值除以已进行了亮度积分的第一单位图像的数目,以获得多个 第 一 单位图像的亮度平均值。闪烁检测电路5获得平均亮度值与 第一单位图像的每个的亮度的平均值的比。该比对应于用于校 正闪烁的增益并将该比输出作为输出信号S 51 。可以以进行积分的每个周期来更新平均亮度值,或可以连 续地使用相同的平均亮度值,直到未检测出闪烁为止。上述用于检测亮度和闪烁的方法仅是一个例子,还可使用 其它方法。上述闪烁检测电路5基于用于校正闪烁的增益是否小于预 定值来确定使用/不使用信息。可选择地,闪烁检测电路5还可 以基于第 一 单位图像的亮度是否高于预定水平来确定使用/不 使用信息。接着,将详细说明由微计算机9进行的调焦控制(AF控制) 的处理。如上所述,微计算机9使用作为闪烁检测电路5的输出信号 S52的使用/不使用信息和作为来自AF评价值生成电路8的输出 信号S8的AF评价值信号,来进行关于调焦透镜的移动控制的计 算,以输出控制信号。图3示出微计算机9中的AF控制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01中,微计算机9对设置在摄像镜头1内的 调焦透镜进行控制以最小程度地往返驱动该摄像镜头(以下,称 作"最小驱动控制")。AF评价值生成电路8基于第一或第二单位图像来顺次生成AF评价值信号。接着,在步骤S102中,微计算机9加载AF评价值信号S8。在步骤S103中,微计算机9判断来自闪烁检测电路5的使用 /不使用信息S52是否为0。当使用/不使用信息S52是0时,意味 着用于对生成作为在步骤S103中加载的AF评价值信号S8的基 础的第二单位图像所使用的闪烁进行校正的增益大于预定值, 并且意味着该第二单位图像具有低的S/N比。因此,在这种情 况下,处理进入至步骤S104,微计算机9读取上次例程中存储 在存储器(未示出)中的AF评价值。在步骤S105中,微计算机9 将上次例程中的AF评价值存储在存储器中作为本次例程中的 AF评价值。换句话说,微计算机9不使用在步骤S103处即在本 次例程处加载的A F评价值信号S 8 。另一方面,当来自闪烁检测电路5的使用/不使用信息S52 是l时,意味着用于对生成作为AF评价值信号S8的基础的第二 单位图像所使用的闪烁进行校正的增益小于预定值,并且意味 着该第二单位图像具有高的S/N比。因此处理直接进入步骤 S105,微计算机9将由在步骤S103、即本次例程中加载的AF评 价值信号S 8所示的A F评价值存储在存储器中作为本次例程中 的AF评价值。换句话说,微计算机9使用在步骤S103、即本次 例程中加载的AF评价值信号S8。接着,在步骤S106中,微计算机9判断已经被判断为聚焦 方向的方向是否在预定次数的例程中连续相同。该步骤判断微 计算机9是否成功地判断了聚焦方向。聚焦方向是聚焦位置相对 于当前调焦透镜的位置的方向。聚焦方向是由在预定次数的例 程中AF评价值持续增加这 一 情况来判断的。如果被判断为聚焦 方向的方向在预定次数中相同,换句话说,如果^l计算机9成功 地判断了聚焦方向,则微计算机9进入至步骤S120以进行"登山控制"。如果没有,则微计算机9进入至步骤S107。在步骤S107中,微计算机9判断在预定次数的例程中调焦 透镜是否在同 一 区域内往返移动。该步骤判断微计算机9是否成 功地进行了聚焦判断。在同一区域内往返移动意味着AF评价值 相对于最大值交替地反复增加和减少,且调焦透镜大致位于聚 焦位置处。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微计算机9成功地进行了聚焦判 断。如果调焦透镜在预定次数的例程中在同 一 区域内往返移动 (微计算机9成功地进行了聚焦判断),则微计算机9进入步骤 SllO。反之,则微计算机9返回步骤S101以进行"最小驱动控 制,,。在"登山控制,,中,微计算机9在步骤S120处加载来自AF 评价值生成电路8的AF评价值信号S8。在步骤S121中,微计算机9判断来自闪烁检测电路5的使用 /不使用信息S52是否为0。当使用/不使用信息S52是0时,如以 上所述,意味着用于对生成作为AF评价值信号S8的基础的第二 单位图像所使用的闪烁进行校正的增益大于预定值,且该第二 单位图像具有低的S/N比。在这种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22, 微计算机9读取在上两次例程中获得的AF评价值。然后,微计 算机9将上上次的A F评价值和上次的A F评价值之间的差值与上 次的AF评价值相加。在步骤S123中,微计算机9将该相加结果 存储在存储器中作为本次例程中的AF评价值。也就是说,微计 算机9不使用本次例程中在步骤S120处加载的AF评价值信号 S8。另一方面,当使用/不使用信息S52是l时,如上所述,意味 着用于对生成作为AF评价值信号S8的基础的第二单位图像所 使用的闪烁进行校正的增益小于预定值,且该第二单位图像具 有高的S/N比。因此,微计算机9直接进入步骤S123,并将由在本次例程的步骤S120中加载的AF评价值信号S8所表示的AF评 价值存储在存储器中作为本次例程中的AF评价值。换句话说, 微计算机9使用在本次例程的步骤S120中加载的AF评价值信号 S8。接着,在步骤S124中,微计算机9判断在步骤S123中存储 的本次例程中的AF评价值是否大于上次例程中的AF评价值。如 果本次例程中的A F评价值大于上次例程中的A F评价值,则意味 着调焦透镜沿聚焦方向移动。因此,微计算机9将用于使调焦透 镜沿与上次例程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正向方向)移动预定量的控 制信号输出作为输出信号S9。另一方面,如果本次例程中的AF 评价值小于上次例程中的A F评价值,则意味着调焦透镜沿与聚 焦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微计算机9将用于使调焦透镜沿 与上次例程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预定量的控制信号输出作为 输出信号S9。然后,微计算机9返回步骤S101以进行"最小驱动控制"。 在步骤S110中,微计算机9加载来自AF评价值生成电路8 的AF评价值信号S8。在步骤S111中,微计算机9判断来自闪烁检测电路5的使用/ 不使用信息S52是否为0。当使用/不使用信息S52是0时,如上所 述,作为AF评价值信号S8的基础的第二单位图像具有低的S/N 比。因此该处理进入步骤S112,微计算机9从存储器读取在上 次例程中获得的AF评价值。然后,微计算机9将上次例程中的 AF评价值存储在存储器中作为本次例程中的AF评价值。也就是 说,微计算机9不使用在本次例程中在步骤S110处加载的AF评 价值信号S8。当使用/不使用信息S52是l时,如上所述,作为AF评价值 信号S8的基础的第二单位图像具有高的S/N比。因此该处理直接进入步骤S113,微计算机9将由在本次例程的步骤S110中加 载的A F评价值信号S 8所表示的A F评价值存储在存储器中作为 本次例程中的AF评价值。也就是说,微计算机9使用在本次例 程的步骤S110中加载的AF评^N直信号S8。接着,在步骤S114中,微计算机9将本次例程中的AF评价 值与上次例程中的AF评价值进行比较,并判断该差(变动)是否 大于预定值。如果该差大于预定值,则微计算机9返回步骤S101 以进行"最小驱动控制"。另一方面,如果该差小于预定值,则 调焦透镜处于聚焦状态。因此,微计算机9输出用于停止调焦透 镜的操作的控制信号作为输出信号S 9 。重复该操作直到A F评价 值的变动大于预定值为止。如上述,在本实施例中,如果通过对具有低亮度水平的第 一单位图像进行的闪烁校正(放大处理)已经获得具有低S/N比 的第二单位图像,则不将基于第二单位图像上的AF评价值用于 调焦控制。相反地,仅使用基于高S/N比或高可信度的第二单 位图像的AF评价值来进行调焦控制。因此,在使用可以以高速 读取的摄像装置的摄像设备中,即使存在光源的闪烁也可进行 良好的AF控制。更详细地,摄像设备不使用通过从摄像装置高速读取信号 所顺次获得的AF评价值中、基于通过闪烁校正已经降低了 S/N 比的图像的AF评价值。代替地,摄像设备仅使用基于S/N比良 好的图像的AF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根据摄像装置的高 速读取周期而AF评价值的生成周期极短,因此即使不使用基于 S/N比已经降低的图像的AF评价值,也可达到良好的AF特性。实施例2图4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设备的结构。在图4 中,与实施例l(图l)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由与实施例l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在本实施例中省略对这些元件的说 明。在本实施例中,AF评价值生成电路81和微计算机91的操作 分别不同于AF评价值生成电路8和樣i计算才几9的才喿作。因此,本 实施例的说明将着重这些才喿作。在本实施例中AF评〗介值生成电 路81和纟敛计算才几91也构成控制器。AF评价值生成电路81输入来自选择器7的输出信号S7、来 自闪烁检测电路5的输出信号S52以及来自微计算机91的输出 信号S91。 AF评价值生成电路81基于从选择器7作为输出信号S7 输入的第 一 单位图像(如果不存在闪烁)或第二单位图像(如果 存在闪烁)来生成AF评价值信号,并在下面的情况下将其输出 作为输出信号S81。在AF评价值生成电路81中,当来自闪烁^r测电路5的输出 信号(使用/不使用信息)S 5 2是1时,意味着不存在闪烁或闪烁校 正(放大处理)的增益小于预定值且第二单位图像的S/N比高。在 这种情况下,AF评价值生成电路81将由所生成的AF评价值信号 所表示的AF评价值存储在存储器(未示出)中。另一方面,当闪烁检测电路5的输出信号S52是0时,意味 着闪烁校正(放大处理)的增益大于预定值并且第二单位图像的 S/N比低。在这种情况下,AF评价值生成电路81不生成AF评价 信号。换句话说,微计算机91不将基于该第二单位图像的AF评 价值信号用于AF控制。在这种情况下,AF评价值生成电路81根据表示来自微计算 机91的AF控制状态的输出信号S91从存储器中读取在上次AF 控制例程中存储的AF评价值。AF评价值生成电路81生成根据该 AF评价值和AF控制状态的AF评价值,并将其输出作为输出信 号S81。所输出的AF评价值存储在存储器中。图5示出AF控制状态。纵轴表示AF评价值且横轴表示调焦 透镜位置。AF控制状态有3种状态即"方向判断状态"、"登山状态" 和"顶峰搜索状态"。当来自微计算机91的输出信号S91表示"方 向判断状态"时,意味着微计算机91进行调焦透镜的"最小驱 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AF评价值生成电^各81读取在上次例 程中存储在存储器中的AF评价值,并将其输出作为输出信号 S81。当来自微计算机91的输出信号S91表示"登山状态"时, 意味着调焦透镜沿一个方向持续运动。在这种情况下,AF评价 值生成电路81从存储器读取在上两次例程中获得的A F评价值。 然后,AF评价值生成电路81将上上次和上次的AF评价值的AF 评价值之间的差值与上次的AF评价值相加。AF评价值生成电路 81将输出信号S 81即该相加结果输出作为本次例程中的A F评价 值。当来自微计算机91的输出信号S91表示"顶峰搜索状态" 时,与"方向判断状态"的情况相同,调焦透镜重复最小驱动。 因此,AF评价值生成电路81从存储器读取上次例程的AF评价 值,并将其作为输出信号S81输出。微计算机91基于来自AF评价值生成电路81的输出信号(AF 评价值)S81将用于AF控制的控制信号S92输出至透镜驱动控制 电路IO。图6示出本实施例中微计算机91的AF控制的流程图。在图6 的步骤中,与实施例1(图3)的步骤相同的步骤由与实施例l的附 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在本实施例中省略对这些步 骤的说明。在步骤S101后,微计算机91在步骤S201加载来自AF评价值生成电路81的输出信号(AF评价值)S81,并在步骤S202中将其 存储在存储器中。然后,微计算机91判断是否在步骤S106中成 功地判断了聚焦方向并在步骤S107中成功地进行了聚焦判断。 如果微计算机91未能成功地进行聚焦方向和聚焦判断,则在步 骤S203中输出表示"方向判断状态"的输出信号S91。如果微计算机91在步骤S106中成功地判断了聚焦方向,则 该处理进入步骤S220,并输出表示"登山状态"的输出信号S91 以进行"登山控制"。然后,微计算机91在步骤S221加载来自AF评价值生成电路 81的输出信号(AF评价值)S81,并在步骤S123中将该AF评价值 存储在存储器中。在这之后,纟鼓计算机91进行步骤S124和S125或S126的处 理,并返回步骤SIOI。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25和S126来自 微计算机91的输出信号是控制信号S 9 2 。信号的内容与实施例1 中控制信号S9的内容相同。这也同样适用于后面说明的步骤 S115。该处理进入步骤S210,微计算机91输出表示"顶峰搜索状态" 的输出信号S91。然后,微计算机91在步骤S211加载AF评价值 生成电路81的输出信号(AF评价值)S81,并在步骤S113中将该 AF评价值存储在存储器中。微计算机91经过步骤S113和S114返回步骤S101,或者经过 步骤S113、 S114和S115返回步骤S210。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l的情况相同,如果通过对具有低 亮度水平的第 一 单位图像进行的闪烁校正(放大处理)已经获得 具有低S/N比的第二单位图像,则微计算机91不将基于第二单 位图像的AF评价值用于调焦控制。相反地,仅使用基于具有高S /N比或高可信度的第二单位图像上的A F评价值来进行调焦控 制。因此,在使用可以以高速读取的摄像装置的摄像设备中, 即使存在光源的闪烁也可进行良好的A F控制。根据上述实施例,当存在多个第一单位图像中的亮度变动 时,摄像设备使用根据亮度高于预定值的第 一单位图像生成的 第二单位图像、换句话说使用基于具有良好的S/N比的图像所 生成的调焦评价信号,来进行调焦控制。因此,通过使用可以 以高速读取的摄像装置的摄像设备可以进行具有高精确度的调 焦控制(对比度AF)。发明的实践中可^皮以各种方式变更或f'务改。本申请要求2007年6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2007-153506 的外国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而包含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像设备,包括摄像装置,用于对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第一图像生成器,用于基于从所述摄像装置读取的信号、对所述信号的每一读取周期生成第一单位图像;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单位图像的亮度,并检测多个所述第一单位图像中的亮度变动;第二图像生成器,用于当存在所述亮度变动时根据亮度放大所述第一单位图像以生成第二单位图像;以及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单位图像来生成调焦评价信号,从而使用所述调焦评价信号来进行调焦控制,其中,控制器不将基于从亮度低于预定水平的亮度的所述第一单位图像所生成的所述第二单位图像的所述调焦评价信号用于所述调焦控制,并且所述控制器将基于从亮度高于所述预定水平的亮度的所述第一单位图像所生成的所述第二单位图像的所述调焦评价信号用于所述调焦控制。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发生所述亮度变动周期地发生,以及 所述亮度变动的周期比来自所述摄像装置的信号的读取周期长。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亮度变动的周期是照射被摄体的光源的闪烁的周期。
4. 一种调焦控制方法,包括第一图像生成步骤,用于基于从对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 换的摄像装置读取的信号、对所述信号的每一读取周期生成第 一单位图像;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单位图像的亮度,并检测多 个所述第一单位图像中的亮度变动;第二图像生成步骤,用于当存在所述亮度变动时,根据亮度来放大所述第一单位图像以生成第二单位图像;以及控制步骤,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单位图像来生成调焦评价信 号,以使用所述调焦评价信号来进行调焦控制,其中,所述控制步骤不将基于从亮度低于预定水平的亮度 的所述第一单位图像所生成的所述第二单位图像的所述调焦评 价信号用于所述调焦控制,并且所述控制步骤将基于从亮度高 于所述预定水平的亮度的所述第一单位图像所生成的所述第二 单位图像的所述调焦评价信号用于所述调焦控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和调焦控制方法。摄像设备包括第一图像生成器(3),基于从摄像装置读取的信号、在该信号的每一读取周期中生成第一单位图像;检测器(5),检测第一单位图像的亮度并检测多个第一单位图像中的亮度变动;第二图像生成器(6),如果存在亮度变动则根据亮度放大第一单位图像以生成第二单位图像;以及控制器(8)或(9),基于第二单位图像来生成调焦评价信号,以使用该调焦评价信号来进行调焦控制。控制器不将基于根据亮度低于预定水平的亮度的第一单位图像所生成的第二单位图像的调焦评价信号用于聚焦控制,并且控制器将基于亮度高于预定水平的亮度的第一单位图像所生成的第二单位图像的聚焦评价信号用于聚焦控制。
文档编号H04N5/232GK101325657SQ20081009978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1日
发明者太田诚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