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调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9269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Fm调谐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FM收音机等FM(Frequency Modulation:调频) 无线信号的接收中使用的FM调谐器。
背景技术
在无线电调谐器中,已知对从天线输入的无线信号以双调 谐方式进行调谐的调谐电路(双调谐电路)。双调谐电路从天线 或者RF(Radio Frequency:无线频率)il大电路输入RF信号,并 进行从该输入信号提取与目标接收站(接收目标FM信号)对应 的频带成分的调谐处理,输出到混合电路。混合电路将来自双 调谐电路的信号和来自局部振荡电路的信号进行混合,进行频 率转换,使目标接收站的载波频率转换为例如10.7MHz等规定 的中间频率(IF),生成IF信号。双调谐电路包含2个调谐电路,可以4吏用并联LC电路来构 成这些各调谐电路。该LC电路的电容C例如使用可变电容二极 管来构成。通过控制各自的电容C来调整各调谐电路的调谐频 率。使天线侧的调谐电路和混合电路侧的调谐电路靠近构成各 自的电感L的线圏来进行配置,使天线侧的调谐电路和混合电 路侧的调谐电i 各感应耦合,由此在调谐电路间传递信号。以往,各调谐电路的线圏由弹簧线圏构成,这些弹簧线圏 被近距离并列配置在基板上。在这种配置的情况下,当线圏相 互进入磁场的密耦合状态时,受到 一 方的调谐电路的调谐频率 的调整的影响,另一方的调谐电路的调谐频率会发生偏差。因 此,产生难以实现正确的调谐的问题。因此,两个线圏,皮配置 为可以传递RF信号、并且可以忽略是否产生上述调谐频率的偏差的磁场疏耦合状态。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7-22978号/>才艮发明内容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FM频带调谐中使用的LC电路所需的电感L比较大、需要 用弹簧线圈来形成该电感L时,线圏直径会变大等,弹簧线圏 的尺寸将会变大。因此,存在使用需要2个线圏的双调谐电路的 FM调谐器难以小型化的问题。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使具 有双调谐电路的F M调谐器进 一 步小型化。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所涉及的FM调谐器具有双调谐电路,其从所接收 的广播电波信号提取与接收目标FM信号相对应的频带成分;以 及中间频率信号生成电路,其对上述双调谐电路的输出信号进 行频率变换,使上述接收目标FM信号的载波频率变换为规定的 中间频率,生成中间频率信号,上述双调谐电路具有将初级线 圏和次级线圏以相互疏耦合的间隔缠绕在共用的骨架上的骨架 线圈。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双调谐电路的2个线圏由单个的骨架线圏构 成。骨架线圈可以小型化地实现较大的电感L,因此FM调谐器 的小型化变得容易。骨架线圏的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圏构成了 双调谐电路的2个线圏,在这些初级线圏和次级线圏之间设置有 相互疏耦合的间隔,因此能够抑制由 一 方的调谐电i 各的调谐频 率调整而引起的另 一方调谐电路的调谐频率的偏差,能够容易 实现正确的调谐。

图l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FM调谐器的概要框结构图。图2是设置在FM-RF调谐放大电路中的双调谐电路的概要 电路图。图3是双调谐电路所使用的骨架线圈的模式化截面图。 附图标记it明50: FM调谐器;52:调谐器模块;54:天线;56: FM-RF 调谐放大电路;58:第l局部振荡部;60:第l混合电路;62、 66: BPF; 64:》文大器;68:第2局部振荡部;70:第2混合电 路;72: IFBPF; 74:限幅放大器;76: FM才全波电^各;78:晶 体振荡电路;80:控制部;82:系统总线;90:第l振荡电路; 92、 94:分频电i 各;100、 104:调谐电i 各;102、 106: D/A变 换电路;108:骨架线圏;110、 112:寄存器;120:骨架;124、 126:槽;128:屏蔽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it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面称为实施方 式)。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FM调谐器的概要框结构图。本FM 调谐器50的主要部分实现IC化并且形成在共用的电路基板上, 构成为基本 一 体的调谐模块5 2 。该模块例如作为汽车的车载音 频设备中的一部分而纟皮安装。FM调谐器50构成为包括FM-RF 调谐放大电路56、第1局部振荡部58、第1混合电路60、带通滤 波器(Band Pass Filter: BPF)62、 66、放大器64、第2局部振荡部 68、第2混合电路70、 IFBPF 72、限幅放大器74、 FM检波电路 76、晶体振荡电路78。 RF信号SRF被从天线54输入到FM调谐器 50。另外,FM调谐器50通过系统总线82连接到控制部80,受控制部80的控制进行动作。用天线54接收到的RF信号S^被输入到FM-RF调谐放大电 路56中。FM-RF调谐放大电路56构成为包括双调谐电路,使RF 信号Sj^中偏离与目标接收站的频率fR对应的频带的成分衰减。 由此,FM-RF调谐》文大电路564吏包含目标4姿收站的频率fR的频 带的RF信号Srf通过,该FM-RF调谐放大电路56的输出信号输 入到第l混合电路60中。由通过总线82而连接的控制部80设定 FM-RF调谐;故大电路56中的目标接收站的频率fR。第1混合电路60将所输入的RF信号SRF与从第l局部振荡部 58输入的第l局部振荡信号SLcn混合,生成第l中间信号Sm。对 S 0 i的频率f L o!进行调整,使得将S R F所包含的频率f R的目标接收 站的信号通过由第l混合电路60进行的变换为Snn的频率变换而 变换为规定的第l中间频率fm。例如将第l中间频率fn^设定为 10.7MHz。Sn^经过BPF62,放大器64以及BPF66输入到第2混合电路 70中。第2混合电路70将所输入的第l中间信号S^与从第2局部 振荡部68输入的第2局部振荡信号Su)2混合,生成第2中间频率f!F2的第2中间信号Sm。SL02的频率fL02被设定为(f!f广f!F2), SIF1所包含的频率fnn的目标接收信号在第2混合电路70中被变换为 频率fiF2。例如,将第2中间频率f^2设定为450kHz。SIF2经过IFBPF72以及限幅放大器74输入到FM检波电路 76。 FM枱r波电^各76例如由正交^r波电^各构成。FM一企波电^各76 对从限幅放大器74输入的Sm进行FM检波。第l局部振荡部58构成为包括第l振荡电^各90以及分频电 路92。第l振荡电路90由PLL电路构成,该PLL电路将晶体振荡 电路78所输出的原振荡信号So作为基准振荡信号而利用。该 PLL电路受控制部80控制,输出与目标接收站相应的频率fosd的振荡信号Soscn。 fosd将oc作为分频电路92的分频比,设定为 a'(fP+fIF1)。分频电路92如上所述对来自第l振荡电路卯的Sosd 进行a分频来生成SLCM,输出到第l混合电i 各60。第2局部振荡部68与设定为fIF1 = l0.7MHz, fIF2=450kHzW情况相对应,生成频率402为10.25MHz的Slo2。为了生成该SL02,本实施方式的第2局部振荡部68具有分频电^各94。分频电i 各94 对晶体振荡电路78输出的例如20.5MHz的振荡信号So进行2分 频,生成上述Slo2,提供给第2混合电路70。IFBPF 72是以&2为中心频率,并且可变更设定通过频带宽 度的带通滤波器。IFBPF 72的通过频带宽度根据有无相邻干扰 等来进行宽窄的切换。控制部80例如可以构成为包括微型计算才几,例如通过总线 82改写与FM-RF调谐放大电路56、第l振荡电路90等FM调谐器 50的控制对象相对应而设置的寄存器,由此来控制该各部的动 作。图2是设置在FM-RF调谐放大电路56中的双调谐电路的概 要电路图。第1调谐电路100具有调谐线圏L1和与其并联连接的 可变电容二极管D1、 D2。 Dl、 D2的阴招J皮此连接,通过D/A 变换电路102的输出来控制该阴极的电位,由此来控制D1、 D2 的电容。第2调谐电路104具有调谐线圏L2和与其并联连接的可 变电容二极管D3、 D4。 D3、 D4的阴才及4皮此连接,由D/A变换电 路106的输出来控制该阴极的电位,由此来控制D3、 D4的电容。调谐线圏L1与L2构成为相互疏耦合。具体地说,Ll、 L2 如后所述构成为单体的骨架线圏108。来自天线54侧的RF信号 S^被输入到双调谐电路的输入端子IN, 首先在调谐电路100 中用由可变电容二极管D1、 D2的电容i殳定的调谐频率fn对该 Sj^进行调谐,并进行频率选择。由调谐电路100进行了频率选择的Skf通过疏耦合的LI 、 L2之间的感应耦合而传递到调谐电 路104。调谐电^各104用由可变电容二才及管D3、 D4的电容设定的调谐频率fT2对传输来的SRF进行调谐,由此,将进行了频率选择的S^从双调谐电路的输出端子OUT输出到第1混合电路60。如上所述,调谐电路100为并联LC电路,其电容C1由可变 电容二极管D1、 D2^是供。同样地,由并联LC电路构成的调谐 电^各104的电容C2由可变电容二极管D3、 D4l是供。控制部80能 够通过总线82改写保存在寄存器110, 112中的值,由此对C1, C2进行控制。即,D/A变换电路102, 106将控制部80在寄存器 110, 112中设定的值变换为电压,通过这些电压来改变可变电 容二极管D1 ~ D4的电容,控制Cl, C2。当选择目标接收站时,控制部80对两寄存器110、 112设定 默认值,该默认值实现使调谐频率fn、 fn成为与该接收站的频 率fR相应的值的Cl、 C2。并且,控制部80能够在与接收站相对 应的默认状态附近改变寄存器的设定,由此对调谐频率fn, fT2 进行调整,实现更合适的接收状态。图3是在双调谐电路中使用的骨架线圏108的模式化的截 面图,表示通过骨架的轴的截面。在骨架120上缠绕有线圏L1 和L2。例如,骨架线圏108构成为将骨架120的轴122垂直安装 在电路基板上,在骨架120的上侧以及下侧的侧面分别设置有以 骨架120的轴122为中心环绕一周的槽124、 126。在上下间隔G 而设置的槽124、 126内,分别由细小的导线多次缠绕,形成具 有FM频带调谐所需要的较大电感的线圏L1、 L2。决定线圏L1、 L2的间隔G, y使得如上所述线圏Ll、 L2相互疏耦合。在骨架120的下侧端面上引出例如连接到L1、 L2两端的端 子130,通过这些端子将骨架线圏108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构成 双调"i皆电3各。骨架线圈108可以使用将骨架120容纳于屏蔽罩128内的构 造,由此可以防止来自电路基板上的外围电^各的辐射影响到 Ll、 L2。骨架线圏108可以实现例如5mm见方左右的小尺寸,可以 控制在电路基板上的占用面积,装载有该骨架线圈108而构成 的FM调谐器更容易实现小型化。
权利要求
1.一种FM调谐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双调谐电路,其从接收到的广播电波信号提取与接收目标FM信号对应的频带成分;以及中间频率信号生成电路,其对上述双调谐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频率变换,使上述接收目标FM信号的载波频率被转换为规定的中间频率,生成中间频率信号,上述双调谐电路具有将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以相互疏耦合的间隔缠绕在共用的骨架上的骨架线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M调谐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骨架线圏具有屏蔽罩,该屏蔽罩容纳上述初级线圏和上述次级线圏,并将上述初级线圏和上述次级线圈从外围电路 遮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FM调谐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骨架具有以该骨架的轴为中心环绕一周的2个槽,上述初级线圈和上述次级线圈分别缠绕在沿上述骨架的轴 向相互设有间隔而设置的各自的上述槽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FM调谐器。在具备双调谐电路的FM调谐器中,当用弹簧线圈构成调谐线圈时,难以实现FM调谐器的小型化。用单个骨架线圈(108)构成在双调谐电路的2个LC电路中使用的线圈(L1、L2)。在该骨架线圈(108)的骨架(120)中设置有以间隔(G)隔开的槽(124、126)。在这些槽(124、126)中分别缠绕导线来形成线圈(L1、L2)。设定间隔(G)使得(L1、L2)相互疏耦合。
文档编号H04B1/18GK101325422SQ200810099780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1日
发明者小林启二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半导体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