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点对多点网络的从节点数据互通装置、方法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2057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点对多点网络的从节点数据互通装置、方法与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宽带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点对多点网络中从节点间进行数据互通的装置、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宽带通信系统主要包括点到点系统和点到多点(P2MP,PointtoMultipoint)系统。其中,点到点系统主要是指系统中主节点与单一从节点间通过物理上点到点的链路进行连接,如数字用户线系统(DSL,DigitalSubscriberLine)。点到多点系统主要是指系统中主节点与多个从节点间通过物理上复用的一条链路进行连接,如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OpticalNetwork)系统。图1为现有技术中点到多点PON系统的结构示意图。PON系统由主站节点(OLT,OpticalLineTermination)、多个从节点(ONT,OpticalNetworkTermination)以及无源分光器组成,其中OLT通过光纤101与无源分光器102相连接,无源分光器102通过光纤101与多个ONT相连接。在该PON系统中,OLT与多个ONT间使用同一物理链路,因此在OLT与多个ONT进行数据互通时,需要解决多址接入问题。在PON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同一PON系统中各个ONT之间往往也需进行数据互通。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多个PON系统组成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提高PON系统的接入用户密度,经常通过OLT向上连接以太交换模块201,以接入多个PON系统。对单系统节点设备也是类似情形,多个单系统节点设备通过上连的以太交换机进一步汇聚互连。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现有技术2的组网架构下,同一P2MP系统下不同从节点(如PON中的ONT)之间的以太业务流量要互通,如果这些以太业务流量到主节点没有打虚拟局域网标签(VirtualLocalAreaNetworkTagVLANTag)或者是在同一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VLAN)中,会在汇聚互连的以太交换模块中被丢弃,从而无法互通。在如图l和图2所示的系统中,为了使同一个PON系统的不同ONT之间进行数据互通,可以将从ONT上行到OLT的数据标注互不相同的虚拟局域网标签(VLANTag),如果OLT中有三层处理模块,则可以直接实现ONT之间的数据互通;如果OLT中没有三层处理模块,需要到上游的三层处理节点进行ONT之间的数据互通。这样做存在的问题是对VLAN规划和应用场景提出了约束和限制,改变了原以太网的使用自由。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点对多点网络中从节点间进行数据互通的装置、方法和系统,使应用场景回归以太网的灵活性,适应运营商对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点对多点网络的从节点数据互通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从所述获取的数据中获得数据的目的地址;根据所述获得的数据的目的地址,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根据所述查找到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将所述获取的数据发送到目的逻辑链路。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点对多点网络的从节点数据互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目的地址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获取的数据中获得数据的目的地址;逻辑链路标识与地址管理单元,用于维护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以及根据所述获得的数据的目的地址,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数据发送单元,根据所述查找到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将所述获取的数据发送到目的逻辑链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点对多点网络的从节点数据互通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主节点和至少两个从节点,其中,至少一个从节点为通信发起从节点,所述的主节点包括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目的地址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获取的数据中获得数据的目的地址;逻辑链路标识与地址管理单元,用于维护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以及根据所述获得的数据的目的地址,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査找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数据发送单元,根据所述查找到所述的数的据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将所述获取的数据转发到目的逻辑链路。所述的通信发起从节点包括上行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发送通信从节点发出的数据。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点对多点网络中从节点间进行数据互通的装置、方法与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对VLAN规划和应用场景的约束和限制,使应用场景回归以太网络的灵活性。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点到多点PON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多个PON系统组成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结构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PON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点对多点网络的从节点数据互通系统的结构框图。图7为本发明的数据上行和下行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PON系统的数据査找发送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ONT间的数据互通过程示意图。图IO为本发明GLANID与GEMPortIDl的映射关系图。图11为本发明的GLAN中包含目的MAC的转发表。图12为本发明的GLAN的创建过程图。图13所示,为本发明的数据转发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结构框图。该装置是基于点对多点网络进行从节点间的数据互通,参考图3,该装置包括数据获取单元301、目的地址获取单元302、逻辑链路标识与地址管理单元303、数据发送单元304。数据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目的地址获取单元302用于从所述获取的数据中获得数据的目的地址;逻辑链路标识与地址管理单元303用于维护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获得的数据的目的地址,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査找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数据发送单元304根据所述查找到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将所述获取的数据发送到目的逻辑链路。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实现点到多点的系统中从节点之间数据的互通,克服了现有技术对VLAN规划和应用场景的约束和限制,使应用场景回归以太网络的灵活性。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数据发送单元还用于若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将所述获取的数据转发给主节点的上行逻辑链路;以及,若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未査找到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在除了发送所述数据的逻辑链路外的所有逻辑链路中广播数据。上述的逻辑链路标识与地址管理单元303具体包括对应关系学习模块,用于根据各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的点到多点系统的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建立所述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获取的数据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上述的点对多点网络可以是吉比特无源光网络上述逻辑链路标识是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端口标识,。装置应用于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该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由一组互通的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的逻辑链路构成,每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具备唯一的逻辑链路标识,所述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包括主节点的上行逻辑链路。所述的通信发起从节点的地址为以太网数据的源MAC地址,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为以太网数据的目的MAC地址。在采用GEM(G-PONEncapsulationMethod,无源光网络封装方法)封装的系统中,用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方法局域网(G-PONEncapsulationMethodLocalAreaNetworkGEMLAN)表示一组可以互通的GEM端口(Port),通过GLANID(GEMLANID)标识这一组可互通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端口(GEMPort)。GLAN当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该系统的上行链路。GEMLAN适用于所有采用GEM技术的系统,包括(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系统和PON系统。在OLT中,通过数据获取单元301获取通信发起ONT发出的数据,利用对应关系学习模块对通信从节点发出的数据的系统逻辑链路标识与以太网源MAC地址对应关系进行学习,其学习过程如下每当OLT接收到通信发起ONT发出的数据包的时候,将学习该数据包中的以太网源MAC地址与系统逻辑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将学习结果记入系统逻辑链路标识-以太网MAC地址转发表,通过存储模块存储所述获取的数据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目的地址获取单元302用于从所述获取的数据中获得数据的目的地址;逻辑链路标识与地址管理单元303对ONT来的数据,以其以太网目的MAC地址为索引查找系统逻辑链路标识-以太网MAC地址转发表,数据发送单元304根据査找到的系统逻辑链路标识-以太网MAC地址转发表中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将所述获取的数据发送到目的逻辑链路,并将该封装后的数据包发送到目的逻辑链路,数据包通过目的逻辑电路到达对应的从节点;若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则将所述获取的数据转发给主节点的上行逻辑链路,也可以在除了发送所述数据的逻辑链路外的所有的逻辑链路中广播数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实现点到多点的系统中从节点之间数据的互通,克服了现有技术对VLAN规划和应用场景的约束和限制,使应用场景回归以太网络的灵活性。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401:获取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该数据包括数据的目的地址;步骤402:从所述获取的数据中获得数据的目的地址;步骤403:根据所述获得的数据的目的地址,以其以太网目的MAC地址为索引,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査找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在实施步骤403的过程中,若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的数据的貝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则将所述获取的数据转发给主节点的上行逻辑链路,或者在除了所述发送数据的逻辑链路外的所有的逻辑链路中广播数据。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是通过学习各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的点到多点系统链路标识或上行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建立的。步骤404:根据所述查找到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将所述获取的数据发送到目的逻辑链路。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实现点到多点的系统中从节点之间数据的互通,克服了现有技术对VLAN规划和应用场景的约束和限制,使应用场景回归以太网络的灵活性。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该方法是基于点对多点网络的,该点对多点网络可以是吉比特无源光网络。该方法应用于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且上述的逻辑链路标识为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端口标识。该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由一组互通的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的逻辑链路构成,每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具备唯一的逻辑链路标识,所述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包括主节点的上行逻辑链路。所述的通信发起从节点的地址为以太网数据的源MAC地址,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为以太网数据的目的MAC地址。以PON系统为例说明本发明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PON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点到多点系统为PON系统,与以太网交换机构501相连,该PON系统由OLT500、多个ONT500'组成。OLT可以是交换机、路由器或者是业务提供平台,还可以针对不同用户进行带宽分配、网络安全和管理配置,它提供面向无源光纤网络的光纤接口(PON接口)。分光器用来连接OLT500和ONT500',它的功能是分发下行数据并集中上行数据。根据ONT500'在所处位置的不同,PON系统的应用模式可分为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办公室(FTTO)和光纤到家(FTTH)等多种类型。在FTTC结构中,ONT500'放置在路边或电线杆的分线盒边;在FTTB结构中,ONT500'被直接放到楼内,光纤到大楼后可以采用ADSL、Cable、LAN等方式接入用户家中;FTTO和FTTH结构均在路边设置无源分光器,并将ONT500'放到用户的办公室或家中。当OLT500启动后,它会周期性的在本OLT500端口上广播允许接入的时隙等信息。ONT500'根据OLT500广播的允许接入信息,主动发起注册请求,OLT500通过对ONT500'的认证,允许ONT500'接入,并给请求注册的ONT500'分配一个本OLT端口唯一的一个逻辑链路标识(EPON中为LLID,GPON中为GEMPort-ID)。下面分别介绍数据的下行(从OLT到ONT)和上行(从ONT到OLT)过程。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数据上行和下行的示意图。在数据下行方向,OLT采用广播方式,通过光分配网络中的l:N分光器分配到PON上的所有ONT单元。数据包从OLT到多个ONT以广播式下行时,采用的是时分复用技术(TDM、数据包外面的封装中包含前面注册时分配的、特定ONT的LLID或GEMPort-ID,该标识表明该数据包是给ONT(ONT、ONT2、ONT3......ONTn)中的唯一一个。部分数据包可以是给所有的ONT或者特殊一组ONT,在图7中,数据包到达无源分光器位置时,被分为三组独立的信号,并且将每一组信号传输到所有的ONT信号。当数据包被传输到其中一个ONT时,该ONT根据OLT端口的分配给它的LLID或GEMPort-ID,接收与其对应的数据包,将传输给其他的ONT的数据包丢弃。如图7所示,ONT1收到三组数据包1、2、3,只接收数据包1,并且将1发送给终端用户1,并且将数据包2和3丢弃。在数据上行方向,来自各个ONT的多种业务信息互不干扰地通过光分配网络中的l:N无源分光器耦合到同一根光纤,最终送到OLT接收端。数据上行时,采用时分多址接入技术(TDMA),分时隙给ONT传输上行流量。当ONT注册成功后,OLT会根据系统的配置,给ONT分配特定的带宽,在采用动态带宽调整时,OLT会根据指定的带宽分配策略和各个ONT的状态报告,动态的给每一个ONT分配带宽。带宽对于PON层面来说,就是多少可以传输数据的基本时隙。在一个OLT端口(PON端口)下面,所有的ONT与OLTPON端口之间时钟是严格同步的,每一个ONT只能够在OLT给他分配的时刻上开始,用分配给它的时隙长度传输数据。通过时隙分配和时延补偿,确保多个ONT的数据信号耦合到一根光纤时,各个ONT的上行包不会互相干扰。如图7所示,从ONTl、ONT2和ONT3上行的数据分别通过时隙1、时隙2和时隙3向上传输,并且每个时隙相互间隔开。ONT与OLT之间还可以采用波分复用(WDM)技术,即OLT与每个ONT之间采用不同的波长建立点对点的通讯链路,或者OLT向ONT发送下行数据采用广播方式,而ONT向OLT发送上行数据时每个ONT采用不同的波长。即所谓的WDMPON或NG-PON技术。这里所说的PON系统逻辑链路标识即是指OLT与ONT间数据传输通道的LLID或GEMPort-ID,ONT根据该标识判断数据包的目的地是否为本ONT。将上行从ONT到OLT的数据标记上源链路标识,将下行从OLT到ONT的数据包会标记上目的链路标识。再次参照图5,OLT中,获取通信发起ONT发出的数据,从所述获取的数据中获得数据的目的地址。点到多点系统链路标识-以太MAC地址对应关系学习模块502对OLT上行的数据包的PON系统逻辑链路标识与以太网源MAC地址对应关系进行学习,其学习过程如下每当OLT接收到通信发起ONT发出的数据包的时候,将学习该数据包中的以太网源MAC地址与PON系统逻辑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将学习结果记入PON系统逻辑链路标识-以太网MAC地址转发表503。当转发数据包时,逻辑链路标识与地址管理单元对ONT来的数据包,以其以太网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利用目的MAC地址查找模块504査找PON系统逻辑链路标识-以太网MAC地址转发表,如果查找到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则交由数据互通转发模块505将该数据包用查找到的PON系统逻辑链路标识进行封装,并将该封装后的数据包通过ONT间数据互通转发模块发送到目的逻辑链路。若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未査找到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则将所述获取的数据转发给主节点的上行逻辑链路,或者在除了发送所述数据的逻辑链路外的所有的逻辑链路中广播数据。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PON系统的数据查找发送示意图。ONT之间的数据互通过程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的ONT间的数据互通过程示意图。每个数据包都存在对应的MAC地址和标识,如表1所示。假设想实现ONTl和ONT2之间的数据互通,具体过程如下ONT1向OLT发送数据包1,数据包1包括MAC地址1和MAC地址2,MAC地址1为数据包1的以太网源MAC地址,标识1为与以太网源MAC地址1对应的PON逻辑链路标识,地址2为以太网目的MAC地址(数据包2的MAC地址);OLT中的PON逻辑链路标识-以太网MAC地址对应关系学习模块学习数据包1外面封装的的链路标识1与以太网源MAC地址1的对应关系,将学习结果记入PON逻辑链路标识-以太网MAC地址转发表;逻辑链路标识与地址管理单元以以太网目的MAC地址为索引查找PON逻辑链路标识-以太网MAC地址转发表,此时将查找到MAC地址2及其对应的标识2,通过ONT间数据互通转发模块将ONT1的数据包1用查找到的PON逻辑链路标识(标识2)进行封装,并向ONT2的标识2逻辑链路转发该数据包,ONT2从而可接收到数据包。类似地可以实现ONT2向ONT1发送数据的数据转发。这样,就实现了ONT之间的数据互通。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以GPON系统为例说明本发明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在GPON系统中GEMPortID即为所述的"逻辑链路标识"。GLAN的创建过程如下在OLT上配置GLANID及其包含的ONT1201;OLT自动为ONT分配GEMPortID1202,并与GLANID建立映射关系,图10为本发明GLANID与GEMPortID1的映射关系图。图12为本发明的GLAN的创建过程图,OLT与ONT自动协商GEMPortID1203;OLT将生成的GEMPortID添加到GLAN的表项中1204。一个GEMPort只能属于一个GLAN,一个PON系统可以有多个GLAN。可以建立只包含两个GEMPort的GLAN,数据转发的时候不需要其它的参数,只是根据入GEMPortID查找到同一GLAN的出GEMPortID,就可以将数据直接转发,如图10中的GLAN5。对于点到点的E-Line业务,可以采用这种GLAN。对于包含两个以上GEMPort的GLAN,数据转发的时候需要有MAC地址的学习机制,以及目的MAC参与转发的查表过程。需要建立的包含目的MAC的转发表,图11为本发明的GLAN中包含目的MAC的转发表。其中backhaul表示上行端口。数据转发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的数据转发的流程图。从GEMPort或上行口收到以太网数据1301;学习数据的源MAC地址,添加到转发表1302;以入GEMPortID为索引查找转发表1303;判断是否找到对应的GLANID1304;若否转为其它处理1305;若是,根据GLANID及目的MAC查找出GEMPortID1306;判断是否找到对应的出GEMPortID1307;若是,将数据转发到上行口或出GEMPortl308;若否,将分为两种情况可以将数据转发到该GLAN包括的所有GEMPort及上行口,源GEMPort除外(即广播)1309,也可以将数据向上游的处理节点进行转发BIO。具体数据转发流程举例。OLT从ID为203的GEMPort收到源MAC为00E0FC010001、目的MAC为00E0FC010002的数据。根据源GEMPortID203,査找其GLANID为6,再根据GLANID6及目的MAC00E0FC010002查找到出GEMID为204,OLT将数据转发到ID为204的GEMPort。也可以建立只包含两个GEMPort的GLAN,不需要支持MAC地址的学习,数据转发的时候也不需要其它的参数,只是根据入GEMPortID查找到同一GLAN的出GEMPortID,就可以将数据直接转发,如图10中的GLAN5。对于点到点的E-Line业务,可以采用这种GLAN。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实现点到多点的系统中从节点之间数据的互通,克服了现有技术对VLAN规划和应用场景的约束和限制,使应用场景回归以太网络的灵活性。实施例五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点对多点网络的从节点数据互通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系统包括一个主节点和至少两个从节点,其中,至少一个从节点为通信发起从节点该主节点500包括数据获取单元301、目的地址获取单元302、逻辑链路标识与地址管理单元303、数据发送单元304。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存储获取的数据并学习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目的地址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获取的数据中获得数据的目的地址;逻辑链路标识与地址管理单元用于维护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获得的数据的目的地址,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数据发送单元根据所述查找到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将所述获取的数据发送到目的逻辑链路,实现从节点间数据的互通。所述的从节点500'包括上行数据发送单元601,用于发送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实现点到多点的系统中从节点之间数据的互通,克服了现有技术对VLAN规划和应用场景的约束和限制,使应用场景回归以太网络的灵活性。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所述的数据发送单元还用于若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未査找到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将所述获取的数据转发给主节点的上行逻辑链路;以及,若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在除了发送所述数据的逻辑链路外的所有逻辑链路中广播数据。上述的逻辑链路标识与地址管理单元303具体包括对应关系学习模块,用于根据各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的点到多点系统的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建立所述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获取的数据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上述的点对多点网络可以是吉比特无源光网络,上述逻辑链路标识是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端口标识。系统应用于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该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由一组互通的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的逻辑链路构成,每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具备唯一的逻辑链路标识,所述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包括主节点的上行逻辑链路。所述的通信发起从节点的地址为以太网数据的源MAC地址,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为以太网数据的目的MAC地址。GEMLAN适用于所有采用GEM技术的系统,包括GPON系统和PON系统。在ONT中,上行数据发送单元601将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发送到OLT中。在OLT中,通过数据获取单元301获取通信发起ONT发出的数据,利用对应关系学习模块对OLT上行数据的系统逻辑链路标识与以太网源MAC地址对应关系进行学习,其学习过程如下:每当OLT接收到通信发起ONT发出的数据包的时候,将学习该数据包中的以太网源MAC地址与系统逻辑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将学习结果记入系统逻辑链路标识-以太网MAC地址转发表,通过存储模块存储所述获取的数据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目的地址获取单元302用于从所述获取的数据中获得数据的目的地址;逻辑链路标识与地址管理单元303对ONT来的数据,以其以太网目的MAC地址为索引查找系统逻辑链路标识-以太网MAC地址转发表,数据发送单元304根据查找到的系统逻辑链路标识-以太网MAC地址转发表中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将所述获取的数据发送到目的逻辑链路,并将该封装后的数据包发送到目的逻辑链路,数据包通过目的逻辑电路到达对应的从节点;若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未査找到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则将所述获取的数据转发给主节点的上行逻辑链路,也可以在除了发送所述数据的逻辑链路外的所有的逻辑链路中广播数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对VLAN规划和应用场景的约束和限制,使应用场景回归以太网络的灵活性。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点对多点网络的从节点数据互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获取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从所述获取的数据中获得数据的目的地址;根据所述获得的数据的目的地址,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根据所述查找到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将所述获取的数据发送到目的逻辑链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则将所述获取的数据转发给主节点的上行逻辑链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未査找到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则在除了发送所述数据的逻辑链路外的所有逻辑链路中广播数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是通过学习各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的点到多点系统链路标识或上行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建立的。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对多点网络为吉比特无源光网络。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逻辑链路标识是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端口标识。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应用于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由一组互通的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的逻辑链路构成,每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具备唯一的逻辑链路标识。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包括主节点的上行逻辑链路。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信发起从节点的地址为以太网数据的源MAC地址,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为以太网数据的目的MAC地址。11.一种基于点对多点网络的从节点数据互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目的地址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获取的数据中获得数据的目的地址;逻辑链路标识与地址管理单元,用于维护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以及根据所述获得的数据的目的地址,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数据发送单元,根据所述查找到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将所述获取的数据发送到目的逻辑链路。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发送单元还用于若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将所述获取的数据转发给主节点的上行逻辑链路;以及若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在除了发送所述数据的逻辑链路外的所有逻辑链路中广播数据。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逻辑链路标识与地址管理单元包括对应关系学习模块,用于根据各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的点到多点系统的链路标识或上行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建立所述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获取的数据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对多点网络为吉比特无源光网络。15.如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逻辑链路标识是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端口标识。16.如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应用于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由一组互通的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的逻辑链路构成,每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具备唯一的逻辑链路标识。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包括主节点的上行逻辑链路。19.如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信发起从节点的地址为以太网数据的源MAC地址,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为以太网数据的目的MAC地址。20.—种基于点对多点网络的从节点数据互通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一个主节点和至少两个从节点,其中,至少一个从节点为通信发起从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节点包括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目的地址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获取的数据中获得数据的目的地址;逻辑链路标识与地址管理单元,用于维护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以及根据所述获得的数据的目的地址,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査找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数据发送单元,根据所述查找到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将所述获取的数据转发到目的逻辑链路;所述的通信发起从节点包括上行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发送通信从节点发出的数据。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发送单元还用于若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将所述获取的数据转发给主节点的上行逻辑链路;以及若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未査找到所述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在除了发送所述数据的逻辑链路外的所有逻辑链路中广播数据。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逻辑链路标识与地址管理单元包括对应关系学习模块,用于根据各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的点到多点系统的链路标识或上行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建立所述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获取的数据和所述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23.如权利要求20或21或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对多点网络为吉比特无源光网络。24.如权利要求20或21或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逻辑链路标识是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端口标识。25.如权利要求20或21或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应用于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由一组互通的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的逻辑链路构成,每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具备唯一的逻辑链路标识。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局域网包括主节点的上行逻辑链路。28.如权利要求20或21或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信发起从节点的地址为以太网数据的源MAC地址,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为以太网数据的目的MAC地址。全文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点对多点网络的从节点数据互通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通信发起从节点发出的数据;从所述获取的数据中获得数据的目的地址;根据所述获得的数据的目的地址,从逻辑链路标识与数据地址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根据所述查找到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将所述获取的数据发送到目的逻辑链路。本发明克服了从节点数据互通对现有系统的冲击,使应用场景回归以太网络的灵活性。文档编号H04Q11/00GK101389147SQ200810170779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9日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9日发明者李宏宇,谭培龙申请人: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