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式电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2127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携带式电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能够进行相对运动的方式连 接的、所谓折叠式、滑动式或翻转式等的携带式电话。
背景技术
对应于多样化的携带式电话的使用者的需求,用户能够选择携带式 电话的设计的产品正被商品化。在这种携带式电话中实施了以下等办法: 通过各种色彩或花纹等来应对使用者的需求,或者在携带式电话的外观 的一部分上安装配有特征性设计的面板(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8735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94533公报
然而,在现有的携带式电话中,由于不过是改变外观的局部形状, 所以不能改变外观整体的设计,特别是难以对应于折叠式或滑动式等的 携带式电话进行外观整体的设计变更,所以广泛地应对使用者的需求较 为困难。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地广泛应对使用者的需求的 携带式电话。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携带式电话,其第一基板与 第二基板以能够进行相对运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该携带 式电话包括第一壳体部,其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基板上; 第二壳体部,其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在第二基板上,并且与第一 壳体部分离;和止脱部,其将第一壳体部固定在第一基板上,并且将第 二壳体部固定在第二基板上。根据本发明的携带式电话,由于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相对于第 一基板或第二基板能够自由装卸,所以通过将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 更换为其它的壳体部,能够容易地进行整体的设计变更。并且由于第一 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分离,所以即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能够进行相 对运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也能够将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分别独立 地安装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的更换容易。 作为其结果,广泛地应对使用者的需求变得容易。
并且优选的是,在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 连接器部,在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设置有与连接器部连接的接口部。 通过将设置有连接器部的第一壳体部或第二壳体部安装在第一基板或第 二基板上,连接器部与接口部连接,从而能够使用特定的功能。
并且优选的是,在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 配置了操作按钮的操作面板,在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设置有接受用户 对操作按钮的按压输入的输入器件。通过将设置有操作面板的第一壳体 部或第二壳体部安装在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可利用输入器件来接受 操作按钮的按压输入。
并且优选的是,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电池 组,第一壳体部或第二壳体部覆盖电池组从而成为电池组的盖。通过将 第一壳体部或第二壳体部安装在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电池组被保护 起来。
另外优选的是,止脱部具有能够自由出没地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 第一卡定爪部;支承第一卡定爪部的第一弹簧部;能够自由出没地设置 在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卡定爪部;和支承第二卡定爪部的第二弹簧部,在 第一壳体部上形成有与第一卡定爪部卡合的第一卡定孔,在第二壳体部 上形成有与第二卡定爪部卡合的第二卡定孔,通过第一壳体部的按压, 第一卡定爪部在使第一弹簧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没入,第一卡定爪部 通过第一弹簧部的复原而进入第一卡定孔内,并支承第一壳体部,通过 第二壳体部的按压,第二卡定爪部在使第二弹簧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 没入,第二卡定爪部通过第二弹簧部的复原而进入第二卡定孔内,并支承第二壳体部。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卡定爪部进入第一卡定孔内从而 支承第一壳体部,第二卡定爪部进入第二卡定孔内从而支承第二壳体部, 所以能够将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可靠且容易地固定在第一基板或第 二基板上。
另外优选的是,在第一壳体部的端部形成有收纳第一基板的第一安 装口,在第二壳体部的端部形成有收纳第二基板的第二安装口,止脱部 具有第一盖部,其设置在第一壳体部的端部,并且在第一基板通过第 一安装口时,该第一盖部由于第一基板的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使第一 安装口开放,在第一基板通过第一安装口后,该第一盖部复原从而封闭 第一安装口;和第二盖部,其设置在第二壳体部的端部,并且在第二基 板通过第二安装口时,该第二盖部由于第二基板的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 使第二安装口开放,在第二基板通过第二安装口后,该第二盖部复原从 而封闭第二安装口 。关于通过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的弹性变形而开放的 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在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通过后,通过第一盖 部或第二盖部的复原而封闭。作为其结果,能够将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 体部可靠且容易地固定在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
另外优选的是,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经铰链部以能够自由折叠的方 式连接在一起,在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的与铰链部相邻侧的端部, 形成有收纳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收纳口 ,在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 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上,具有夹着铰链部地凸出的一对凸出片、和分别 形成于一对凸出片的卡合孔,止脱部具有能够自由出没地设置在铰链部 上的卡合爪部、和支承卡合爪部的弹簧部,在凸出片通过卡合爪部时, 在通过凸出片的按压而使弹簧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卡合爪部没入, 卡合爪部通过弹簧部的复原而进入到卡合孔内,并支承凸出片。通过卡 合爪部在卡合孔内与凸出片抵接,能够将第一壳体部或第二壳体部可靠 且容易地安装在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携带式电话,使得广泛地应对使用者的需求变得容易。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的分解侧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的侧视图。
图4是以第一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的下部基板和下部壳体部为中 心进行表示的侧剖视图。
图5是下部基板和上部基板的俯视图,(a)是表示卡定状态的图,(b)
是表示卡定解除状态的图。
图6表示安装有下部壳体部和上部壳体部的状态,(a)是表示卡定 解除前的状态的俯视图,(b)是表示卡定解除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下部壳体部中插入下部基板之前的状 态的俯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是以剖面表示下部壳体部的俯视图。
图9是沿着图7中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在下部基板上安装有下部壳体部的状
态的侧剖视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的侧视图。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的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以卡合爪部和卡合孔为中心进行表示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的分解俯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的组装过程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分解前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的分解立体图。 图19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的开闭状态,(a)是表示打开 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分配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2是携 带式电话的侧剖视图,图3是携带式电话的侧视图,图4是以下部基板 和下部壳体部为中心进行表示的携带式电话的侧视图。
携带式电话1A包括通过铰链部2能够折叠地连接在一起的下部基板 (第一基板)3和上部基板(第二基板)5,在下部基板3上能够自由装 卸地安装有下部壳体部(第一壳体部)7,在上部基板5上能够自由装卸 地安装有上部壳体部(第二壳体部)9。并且,下部壳体部7和上部壳体 部9在安装到下部基板3或上部基板5上之前的状态下彼此分离独立。 携带式电话1A在折叠状态即闭合状态下,上部壳体部9重叠在下部壳体 部7上。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闭合状态下下部壳体部7与上部壳体部9 相面对的面作为下部壳体部7或上部壳体部9的内表面进行说明,将相 反侧的面分别作为外表面进行说明。同样,将在闭合状态下下部基板3 与上部基板5相面对的一侧的面作为各自的内表面进行说明,将相反侧 的面作为各自的外表面进行说明。
在下部壳体部7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配置了多个操作按钮11的操作面 板13。在下部基板3上设置有接受用户对操作按钮11的按压输入的输入 器件15。输入器件15具有检测用户对操作按钮11的按压的多个传感器 部17、和接收由传感器部17检测到的数据并进行最优化的传感电路。此 夕卜,在下部基板3上安装有传声器(microphone)和无线电路(未图示)。
在上部基板5上安装有负责携带式电话1A整体的动作控制的主 CPU、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存储器、扬声器以及天线等。并且在上部基板 5的内侧面上安装有液晶显示器(液晶面板)19。在上部壳体部9的内侧 面设置有能够目视确认液晶显示器19的透过窗21 。
在下部基板3的内表面侧直立设置了形成有一对轴部23的支架部 25。 一对轴部23形成为从支架部25的左右凸出。另一方面,在上部基 板5的端部设置有将轴部23支承成能够自由旋转的一对轴支承部27。轴支承部27夹着支架部25配置。支架部25、 一对轴部23和一对轴支承部 27构成铰链部2。下部基板3和上部基板5通过铰链部2以能够进行相 对的摆动运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上部壳体部9由塑料树脂等制成,其形成有用于收纳上部基板5的 安装口 29。在上部壳体部9的面向安装口 29的端部,设置有袋状的罩部 31,该罩部31被安装到上部基板5的轴支承部27上。在轴支承部27与 下部基板3的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S1 (参照图2和图3),罩部31在将 一部分插入到该间隙Sl中的同时安装到轴支承部27上。罩部31经连接 片与上部壳体部9相连。连接片由柔性高的容易变形的树脂部件制成, 其以能够从上部壳体部9拉出的方式与上部壳体部9连接。当牵拉罩部 31时,连接片被从上部壳体部9拉出,当将连接片压入到上部壳体部9 内时,连接片收纳在上部壳体部9内。此外,罩部31也可以经铰链等能 够摆动地安装在上部壳体部9上。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上部基板5的左右,以能够从周端面自由出 没的方式设置有卡定爪部(第二卡定爪部)33和卡定解除按钮35。此外, 卡定解除按钮35配置在铰链部2附近的基端侧,卡定爪部33配置在比 卡定解除按钮35离铰链部2远的前端侧。卡定爪部33和卡定解除按钮 35固定在配置于上部基板5内的臂部37上。臂部37分为两支,在一个 端部上固定有卡定爪部33,在另一个端部上固定有卡定解除按钮35。卡 定爪部33和卡定解除按钮35经臂部37支承于螺旋弹簧(第二弹簧部) 39。
在上部壳体部9的内部形成有卡定孔41 (参照图1和图2)。卡定孔 41形成在这样的位置在上部壳体部9完全安装于上部基板5上的状态 下与卡定爪部33相面对的位置上。此外,即使上部壳体部9完全安装在 上部基板5上,卡定解除按钮35的一部分仍然露出,这一部分通过将罩 部31安装到轴支承部27上而被遮盖。
当将上部基板5插入到上部壳体部9中时,卡定爪部33与上部壳体 部9抵接。并且当插进去时,卡定爪部33被上部壳体部9按压,在经臂 部37使螺旋弹簧39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没入到上部基板5内。当上部基板5完全插入上部壳体部9内、卡定爪部33到达卡定孔41时,卡 定爪部33复原而进入到卡定孔41内。作为其结果,上部壳体部9成为 被卡定爪部33勾挂住的状态,并支承于上部基板5。卡定爪部33和螺旋 弹簧39构成上部基板5的止脱部45。
在解除止脱部45的卡定爪部33进行的卡定时,将罩部31从轴支承 部27卸下,使卡定解除按钮35的一部分露出。然后,通过将露出的卡 定解除按钮35的一部分压入,使得卡定爪部33也与臂部37 —起被压入 到上部基板5内。在该状态下,通过从上部基板5上拔出上部壳体部9, 能够将上部壳体部9从上部基板5卸下。如上所述,止脱部45将上部壳 体部9以相对于上部基板5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固定在上部基板5上。
如图1所示,下部壳体部7由塑料树脂等制成,其包括组装有操作 面板13的主体壳体47、和帽部49。主体壳体47和帽部49经利用柔性 高的材料制成的连接片在外表面侧连接在一起,并且夹着铰链部2的支 架部25地分别安装在下部基板3上。在主体壳体47上形成有收纳下部 基板3的安装口 51,在帽部49上形成有插入下部基板3的一部分用的插 入口 53。主体壳体47装配在下部基板3的安装有多个传感器部17等的 前端侧,帽部49以覆盖基端侧的剩余部分的方式安装。此外,帽部49 也可以经铰链等能够摆动地安装在主体壳体47上。
在主体壳体47的面向安装口 51的端部上,形成有带状的内侧罩部 55,该内侧罩部55以巻绕支架部25的方式延伸,在帽部49的面向插入 口 53的端部上形成有带状的外侧罩部57,该外侧罩部57以巻绕支架部 25的方式延伸。在支架部25与上部基板5之间存在间隙S2,内侧罩部 55和外侧罩部57穿过该间隙S2地相互连接,从而以将支架部25巻住的 方式覆盖支架部25。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下部基板3的左右以能够从周端面自由出没 的方式设置有卡定爪部(第一卡定爪部)59和卡定解除按钮61。此外, 卡定爪部59配置在比卡定解除按钮61离支架部25更远的前端侧。卡定 爪部59和卡定解除按钮61固定在配置于下部基板3内的臂部63上。臂 部63分为两支,在其一个端部上固定有卡定爪部59,在其另一个端部上固定有卡定解除按钮61 。卡定爪部59和卡定解除按钮61经臂部63支承 于螺旋弹簧(第一弹簧部)65。
在下部壳体部7的主体壳体47的内部形成有卡定孔67 (参照图1 和图2)。卡定孔67形成在这样的位置在主体壳体47完全安装于下部 基板3上的状态下,与卡定爪部59相面对的位置上。此外,即使将主体 壳体47完全安装在下部基板3上,卡定解除按钮61的一部分仍然露出, 这一部分通过将帽部49安装在下部基板3上而被遮盖。
当将下部基板3插入到下部壳体部7中时,卡定爪部59与下部壳体 部7抵接。并且当插进去时,卡定爪部59被下部壳体部7按压,卡定爪 部59在经臂部63使螺旋弹簧65弹性变形的同时没入到下部基板3内。 当下部基板3完全插入到下部壳体部7内、卡定爪部59到达卡定孔67 时,卡定爪部59复原而进入到卡定孔67内。作为其结果,下部壳体部7 成为被卡定爪部59勾挂住的状态,并支承于下部基板3。卡定爪部59和 螺旋弹簧65构成下部基板3的止脱部73。
在解除卡定爪部59的卡定时,将帽部49从下部基板3卸下,使卡 定解除按钮61的一部分露出。然后,通过将露出的卡定解除按钮61的 一部分压入,使得卡定爪部59也与臂部63 —起被压入下部基板3内。 在该状态下,通过从下部基板3上拔出下部壳体部7,能够将下部壳体部 7从下部基板3卸下。如上所述,止脱部73将下部壳体部7以能够相对 于下部基板3自由装卸的方式固定在下部基板3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1A,由于下部壳体部7和上部壳体部 9相对于下部基板3或上部基板5能够自由装卸,所以通过将下部壳体部 7和上部壳体部9更换为其它的壳体部,能够容易地进行整体的设计变更。 并且,由于下部壳体部7和上部壳体部9分离,所以即使下部基板3和 上部基板5以能够进行相对摆动运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也能够将下部 壳体部7和上部壳体部9分别独立地安装到下部基板3或上部基板5上, 下部壳体部7的更换很容易,另外上部壳体部9的更换也容易。作为其 结果,广泛地应对使用者的需求变得容易。
并且,下部壳体部7具有配置有操作按钮11的操作面板13,在下部基板3上设置有接受用户对操作按钮11的按压输入的输入器件15。此外, 输入器件15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无线等接受操作按钮11的按压输入而无 需与操作按钮ll接触。由于在下部壳体部7设置有操作面板13,并在下 部基板3上设置有输入器件15,所以通过将下部壳体部7安装到下部基 板3上,就可用输入器件15来接受用户对操作按钮11的按压输入。此 外,也可以在上部壳体部9上设置操作面板、并在上部基板5上设置输 入器件,在该情况下,通过将上部壳体部9安装到上部基板5上,就可 利用输入器件来接受操作按钮的按压输入。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止脱部45的卡定爪部33进入到卡定 孔41内,并以勾挂方式与形成卡定孔41的内周面抵接从而支承上部壳 体部9,止脱部73的卡定爪部59进入到卡定孔67内,并以勾挂的方式 与形成卡定孔67的内周面抵接从而支承下部壳体部7,所以能够将上部 壳体部9和下部壳体部7可靠且容易地固定在上部基板5或下部基板3 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部基板3上安装有输入器件15、传声器 和无线电路(未图示),在上部基板5上安装有主CPU、 RAM和ROM 等存储器、扬声器、天线以及液晶显示器19,但是它们例如也可以相反, 可以在下部基板3上安装液晶显示器19,在上部基板5上安装输入器件 15。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下部壳体部7设置能够目视确认液晶 显示器19的透过窗,在上部壳体部9设置配置有操作按钮的操作面板。 另外,也可以通过使用安装了例如显示器的一体化的壳体部,使得能够 与没有安装显示器的基板部进行接口连接。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7 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1B。图7 表示将下部壳体部插到下部基板之前的状态,是以剖面表示下部壳体部 的俯视图,图8是以剖面表示下部壳体部的携带式电话的俯视图。图9 是沿着图7中的IX-IX线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在下部基板上安装有下 部壳体部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11是以剖面表示下部基板和下部壳体部 的携带式电话的侧视图。此外,关于携带式电话1B,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1A同样的元件和结构等标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7和图8所示,携带式电话IB包括通过铰链部75能够折叠地 连接在一起的下部基板(第一基板)77和上部基板(第二基板)79。在 下部基板77上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有下部壳体部(第一壳体部)81,在 上部基板79上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有上部壳体部(第二壳体部)83。并 且,下部壳体部81和上部壳体部83在安装到下部基板77或上部基板79 上之前的状态下彼此分离独立。在下部壳体部81形成有收纳下部基板77 的安装口 85,在上部壳体部83形成有收纳上部基板79的安装口 87。
在下部壳体部81上,在面向安装口 85的端部设置有下部盖部(第 一盖部)89。在下部盖部89上设置有带状的弹性连接片91,弹性连接片 91固定在下部壳体部81的端部。当捏着下部盖部89进行牵引时,弹性 连接片91发生弹性变形而挠曲,使安装口 85开放。当手从下部盖部89 离开时,弹性连接片91复原,使下部盖部89移动以封闭安装口 85。在 将下部基板77插入安装口 87中时,当下部基板77通过安装口 85时, 弹性连接片由于下部基板77的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维持使安装口 85开放的状态。然而,当下部基板77通过了之后,弹性连接片复原,下 部盖部89封闭安装口 85。
同样,在上部壳体部83上,在面向安装口 87的端部设置有上部盖 部(第二盖部)93。在上部盖部93上设置有带状的弹性连接片95 (参照 图11),弹性连接片95固定在上部壳体部83的端部。当在安装口 87开 放的状态下向安装口 87中插入上部基板79时,当上部基板79通过安装 口 87时,弹性连接片95由于上部基板79的按压发生弹性变形而挠曲, 从而维持使安装口 87开放的状态。然而,当上部基板79通过后,弹性 连接片95复原,上部盖部93封闭安装口 87。下部盖部89和上部盖部 93构成止脱部97。
在下部基板77上除了安装有输入器件15以外,还安装有构成接口 部99的例如耳机连接器端子101、侧按钮端子103、电池组105和充电 器107等。在下部壳体部81中内装有电路基板109,在电路基板109上 安装有与耳机连接器端子lOl连接的耳机连接器连接端子lll、与侧按钮端子103连接的侧按钮连接端子113、以及与电池组105连接的通电端 子114等。并且在下部壳体部81上设置有与电路基板109的耳机连接 器连接端子111电连接的耳机连接器115、与侧按钮连接端子113电连接 的侧按钮117、以及与充电器107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适配器部119。在 本实施方式中,耳机连接器115、侧按钮117和适配器部119形成连接器 部121,但是连接器部121不仅限于这些元件。
如图9 图IO所示,电路基板109由弹簧123支承。在电路基板109 的背面侧设置有连杆机构125,该连杆机构125与下部基板77的插入联 动地将电路基板109朝向下部基板77侧上顶。连杆机构125包括衬垫 部127,其与设置在下部基板77的前端部分的充电器107抵接;杆部131, 其以轴部129为支点朝两个方向延伸,该杆部131的一个端部与衬垫部 127连接,该杆部131的另一个端部与电路基板109的背面抵接;和对衬 垫部127施力进行支承的弹簧部133。
如图7和图9所示,在下部基板77上安装下部壳体部81时,打开 下部盖部89以使安装口 85开放,将下部基板77插入安装口 85中。如 图10所示,当下部基板77完全插入到下部壳体部81内时,充电器107 与适配器部119连接。并且充电器107向下压衬垫部127,并经连杆机构 125将电路基板109上顶。这样,电路基板109的耳机连接器连接端子 111与耳机连接器端子101连接,侧按钮连接端子113与侧按钮端子103 连接。并且通电端子与电池组105电连接。通过将下部壳体部81安装到 下部基板77上,下部壳体部81遮盖电池组105,从而成为电池组105的 盖。此外,也可以设置电连接端子来代替耳机连接器连接端子lll,并使 在插入下部基板77时电路基板109和电池组105经电连接端子以能够通 电的方式连接。此外,在将电池组设置在了上部基板79上的情况下,也 可以使上部壳体部83成为电池组的盖。
本实施方式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1A —样,能够容易地进 行整体的设计变更,使得广泛地应对使用者的需求变得容易。
并且,在下部基板77和上部基板79 —边向安装口 85和安装口 87 中插入一边移动的期间,本实施方式的下部盖部89或上部盖部93在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使安装口 85和安装口 87开放。并且如果下部基 板77或上部基板79通过了安装口 85或安装口 87,则下部盖部89或上 部盖部93复原而返回原来的状态,从而封闭安装口 85或安装口 87。作 为其结果,能够将下部壳体部81和上部壳体部83可靠且容易地固定在 下部基板77或上部基板79上。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下部壳体部81上设置有连接器部121, 下部基板77具有接口部99,在下部壳体部81安装在下部基板77上时, 该接口部99与连接器部121连接。作为其结果,通过将下部壳体部81 安装在到下部基板77上,连接器部121与接口部99连接,从而可以使 用特定的功能。此外,在连接器部121设置在上部壳体部83上、并且接 口部99设置在上部基板79上的情况下,通过将上部壳体部83安装到上 部基板79上,连接器部121与接口部99连接,从而可以使用特定的功能。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2 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1C。图 12是本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1C的立体图,图13是折叠状态下的携带 式电话的立体图,图14是以卡合爪和卡合孔为中心进行表示的放大剖视 图,图15是携带式电话的分解俯视图,图16是表示携带式电话的组装 过程中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携带式电话分解前的状态的俯视图。 此外,关于携带式电话1C,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1A同样 的元件和结构等标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携带式电话1C包括通过铰链部141能够折叠地连接在一起的下部基 板(第一基板)143和上部基板(第二基板)145。在下部基板143上能 够自由装卸地安装有下部壳体部(第一壳体部)147,在上部基板145上 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有上部壳体部(第二壳体部)149。并且,下部壳体 部147和上部壳体部149在安装到下部基板143或上部基板145上之前 的状态下彼此分离独立。在下部壳体部147上,在与铰链部141相邻侧 的端部形成有收纳下部基板143的安装口 (收纳口) 151。在上部壳体部 149上,在与铰链部141相邻侧的端部形成有收纳上部基板145的安装口 (收纳口) 153。在下部壳体部147的面向安装口 151的端部,设置有夹着铰链部141 地凸出的一对凸出片155。在凸出片155上分别形成有圆形的卡合孔157。 此外,在上部壳体部149的面向安装口 153的端部,设置有夹着铰链部 141地凸出的一对凸出片159。在一对凸出片159上分别形成有圆形的卡 合孔161。下部壳体部147的凸出片155以处于上部壳体部149的凸出片 159的内侧、即处于接近铰链部141的一侧的方式与凸出片159重叠, 卡合孔157和卡合孔161与铰链部141的轴线同心地配置。此外,凸出 片155和凸出片159的内外配置也可以颠倒过来。此外,凸出片155和 凸出片159由通过按压而容易变形的柔性高的树脂例如橡胶材料等形成。
在铰链部141的轴部161a的两端部设置有能够从轴部161a沿着轴 线方向自由出没的卡合爪部163。卡合爪部163是圆柱状,在轴部161a 内设置有固定在螺旋弹簧165上的圆形的座部167。卡合爪部163被螺旋 弹簧165施力支承,卡合爪部163进入内侧的凸出片155的卡合孔157 和外恻的凸出片159的卡合孔161中,与下部壳体部147和上部壳体部 149抵接,从而支承下部壳体部147和上部壳体部149。卡合爪部163和 螺旋弹簧(弹簧部)165构成止脱部167。
如图15和图16所示,当将下部基板143插入下部壳体部147中时, 下部壳体部147的凸出片155与卡合爪部163抵接。凸出片155在通过 卡合爪部163上时,经卡合爪部163按压螺旋弹簧165。螺旋弹簧165由 于凸出片155的按压而压縮产生弹性变形,使得卡合爪部163没入到轴 部161a内。当凸出片155的卡合孔157到达卡合爪部163时,螺旋弹簧 165复原,卡合爪部163进入卡合孔157内。作为其结果,卡合爪部163 与凸出片155的形成卡合孔157的面抵接,从而支承下部壳体部147。此 外,卡合爪部163成为从卡合孔157凸出的状态。 接着,当将上部基板145插入上部壳体部149中时,上部壳体部149 的凸出片159与卡合爪部163抵接。当凸出片159在卡合爪部163上通 过时,凸出片159经卡合爪部163按压螺旋弹簧165。螺旋弹簧165由于 凸出片159的按压而压縮产生弹性变形,使得卡合爪部163没入到卡合 孔157内。当凸出片159的卡合孔161到达卡合爪部163时,螺旋弹簧165复原,卡合爪部163进入卡合孔161内。作为其结果,卡合爪部163 与凸出片159的形成卡合孔161的面抵接,从而支承上部壳体部149 (参 照图14)。
如图17所示,为了解除卡定状态,在夹住左右的凸出片159进行按 压的同时,牵拉上部壳体部149。于是,卡合爪部163脱离凸出片159的 卡合孔161,从而能够从上部基板145上卸下上部壳体部149。然后,与 左右的卡合爪部163 —起夹住凸出片155进行按压,同吋牵拉下部壳体 部147。于是,卡合爪部163脱离凸出片155的卡合孔157,从而能够从 下部基板143上卸下下部壳体部147。如上所述,止脱部167将下部壳体 部147以相对于下部基板143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固定在下部基板143 上,并将上部壳体部149以相对于上部基板145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固 定在上部基板145上。
本实施方式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1A同样,能够容易地进 行整体的设计变更,广泛地应对使用者的需求变得容易。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卡合爪部163在卡合孔157内与凸出 片155抵接,能够将下部壳体部147可靠且容易地安装到下部基板143 上。并且通过使卡合爪部163在卡合孔161内与凸出片159抵接,能够 将上部壳体部149可靠且容易地安装到上部基板145上。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18 图19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1D。图 18是本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1D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携带式电话1D 的开闭动作的图,(a)是表示打开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闭合状态 的立体图。
携带式电话1D包括以能够进行相对的滑动运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的下部基板(第一基板)171和上部基板(第二基板)173。在下部基板 171上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有下部壳体部(第一壳体部)175,在上部基 板173上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有上部壳体部(第二壳体部)177。并且, 下部壳体部175和上部壳体部177在安装到下部基板171或上部基板173 上之前的状态下彼此分离独立。在下部壳体部175上设置了配置有多个操作按钮179的操作面板 181。在下部基板171上设置有接受用户对操作按钮179的按压输入的输 入器件183。输入器件183具有检测对操作按钮179的按压的多个传感器 部185、和接收由传感器部185检测到的数据并进行最优化的传感电路。 此外,在下部基板171上安装有传声器和无线电路(未图示)。
在上部基板173上安装有负责携带式电话ID整体的动作控制的主 CPU、 RAM和ROM等存储器、扬声器以及天线等。并且在上部基板173 上安装有液晶显示器(液晶面板)187。在上部壳体部177上设置有能够 目视确认液晶显示器187的透过窗189。
在下部壳体部175上形成有收纳下部基板171的安装口 191。另外 在上部壳体部177上形成有收纳上部基板173的安装口 193。并且在下部 壳体部175上,在安装口 191形成侧的端部设置有下部盖部195,在上部 壳体部177上,在安装口 193形成侧的端部设置有上部盖部197。在下部 基板171完全插入在下部壳体部175中的状态下,下部盖部195与下部 基板171的端部抵接从而固定下部基板171,在上部基板173完全插入在 上部壳体部177中的状态下,上部盖部197与上部基板173的端部抵接 从而固定上部基板173。下部盖部195和上部盖部197构成止脱部199。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1D,由于下部壳体部175和上部壳体 部177相对于下部基板171或上部基板173能够自由装卸,所以通过更 换下部壳体部175和上部壳体部177,能够容易地进行整体的设计变更。 并且由于下部壳体部175和上部壳体部177分离,所以即使下部基板171 和上部基板173以能够进行相对的滑动运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也能够 将下部壳体部175和上部壳体部177分别独立地安装到下部基板171或 上部基板173上,下部壳体部175和上部壳体部177的更换非常容易。 作为其结果,广泛地应对使用者的需求变得容易。
此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下部基板 和上部基板利用能够翻转的方式以能够相对运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结 构。
权利要求
1、一种携带式电话,其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能够相对运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上述携带式电话包括第一壳体部,其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第二壳体部,其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上述第二基板上,并且与上述第一壳体部分离;和止脱部,其将上述第一壳体部固定在上述第一基板上,并且将上述第二壳体部固定在上述第二基板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电话,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壳体部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连接器部,在上述第一基板或上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与上述连接器部连接的接 口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携带式电话,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壳体部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配置了操作按钮的操作面板,在上述第一基板或上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接受用 户对上述操作按钮的按压输入的输入器件。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携带式电话,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电池组,上述第一壳体部或上述第二壳体部覆盖上述电池组从而成为上述电池组的盖o
5、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携带式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止脱部具有能够自由出没地设置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卡定爪部;支承上述第一卡定爪部的第一弹簧部;能够自由出没地设置在上 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卡定爪部;和支承上述第二卡定爪部的第二弹簧部,在上述第一壳体部上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卡定爪部卡合的第一卡定 孔,在上述第二壳体部上形成有与上述第二卡定爪部卡合的第二卡定孔,通过上述第一壳体部的按压,上述第一卡定爪部在使上述第一弹簧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没入,上述第一卡定爪部通过上述第一弹簧部的 复原而进入上述第一卡定孔内,并支承上述第一壳体部,通过上述第二壳体部的按压,上述第二卡定爪部在使上述第二弹簧 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没入,上述第二卡定爪部通过上述第二弹簧部的 复原而进入上述第二卡定孔内,并支承上述第二壳体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携带式电话,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壳体部的端部形成有收纳上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安装口 ,在上述第二壳体部的端部形成有收纳上述第二基板的第二安装口,上述止脱部具有第一盖部,其设置在上述第一壳体部的上述端部, 并且在上述第一基板通过第一安装口时,该第一盖部由于上述第一基板 的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使上述第一安装口开放,在上述第一基板通过 第一安装口后,该第一盖部复原从而封闭上述第一安装口;和第二盖部,其设置在上述第二壳体部的上述端部,并且在上述第二 基板通过第二安装口时,该第二盖部由于上述第二基板的按压而发生弹 性变形,使上述第二安装口开放,在上述第二基板通过上述第二安装口 后,该第二盖部复原从而封闭上述第二安装口。
7、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携带式电话,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经铰链部以能够自由折叠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在上述第一壳体部和上述第二壳体部的与上述铰链部相邻侧的端 部,形成有收纳上述第一基板或上述第二基板的收纳口,在上述第一壳体部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中的至少一方的上述端部上, 具有夹着上述铰链部地凸出的一对凸出片、和分别形成于上述一对凸出 片的卡合孔,上述止脱部具有能够自由出没地设置在上述铰链部上的卡合爪部、 和支承上述卡合爪部的弹簧部,在上述凸出片通过上述卡合爪部时,在通过上述凸出片的按压而使 上述弹簧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上述卡合爪部没入,上述卡合爪部通 过上述弹簧部的复原而进入到上述卡合孔内,并支承上述凸出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地广泛应对使用者的需求的携带式电话。携带式电话(1A)中,操作面板(13)侧的下部基板(3)与液晶显示器(19)侧的上部基板(5)能够折叠地连接,该携带式电话(1A)包括下部壳体部(7),其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下部基板(3);上部壳体部(9),其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上部基板(5),并与下部壳体部(7)分离;和止脱部(45),其将下部壳体部(7)以相对于下部基板(3)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固定在下部基板(3)上,并将上部壳体部(9)以相对于上部基板(5)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固定在上部基板(5)上。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整体的设计变更,使广泛应对使用者的需求变得容易。
文档编号H04M1/02GK101420466SQ20081017494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6日
发明者井上贵博, 伊藤正悟 申请人: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