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21962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这里讨论的发明涉及具有基站和基站控制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W-CDMA (宽带码分多址系统)型移动通信系统的普及如此显著, 以致于W-CDMA型移动通信系统的人口覆盖率接近100%。另一方面, 对于室内应用,W-CDMA型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率仍然不高。这是因为 无线电波从室外进入室内并不容易,并且针对室内应用安装和运营基站 的成本较高。
在这种环境中,近年来已可获得比常规基站小的被称为"毫微微蜂 窝式基站(femtocell)"的基站(BTS:基本收发机站)。设想这种微缩基 站(后文中称为微縮BTS装置)将用于家庭或办公室中,并且支持 W-CDMA,使约4个用户能够同时通信,而且并不昂贵。
通过将这种微縮BTS装置安装在常规基站不能完全覆盖的摩天大楼 和地下设施中,可以在不增加运营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室内覆盖率。
然而,对于图1中的相关技术描绘的普通移动通信系统来说,为了 控制基站,需要通过连接到核心网CN的基站控制装置(RNC:无线电 网络控制器,后文中称为"RNC装置")1来容纳基站BTS弁1、 #2、…… #n。然而, 一个RNC装置1可以控制的基站BTS #1、 #2、……#n的数 目受限,该数目大致为几百个。
首先,公知技术为日本特开No.4-337997中公开的发明。
日本特开No.4-337997中公开的发明为使用毫微微蜂窝式基站的通 信系统。然而,对于毫微微蜂窝式基站的连接,仅涉及RNC装置和基站 之间的连接。
另一公知技术为日本特开No.2004-179981中公开的发明。根据该发明,相邻移动终端形成一组,其中多个移动终端如同它们是一个伪终端 一样地发送和接收语音和分组。然而,该技术使移动终端"表现"为网 络侧的一个终端,并且在该发明的公开中,未提及如何管理基站。
因此,需要新的容纳方法来容纳许多(例如几千个)微缩BTS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上面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
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基站控制装置,并且具有分别容纳多个移 动终端的多个基站;多个第一基站控制装置,所述多个第一基站控制装 置分别容纳上述多个基站中的预定数目的基站;以及容纳所述多个第一 基站控制装置的第二基站控制装置。为了支持识别移动终端的信息,所 述多个第一基站控制装置中的每一个还具有存储关于移动终端所从属的 基站的识别信息的移动终端数据库,和存储所述基站的地址的站数据库。
所述多个基站为微縮基站,所述多个第一基站控制装置为微縮基站 控制装置,并且所述第二基站控制装置连接到核心网。
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后面的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解释 性的,且不构成对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部分在下面的说明中加以 阐述,并且部分地根据该说明而显见,或者可以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来 获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具体指出的单元及组合,可以实现并获得本 发明的这些目的和优点。
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后面的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解释 性的,且不构成对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限制。


图1示出普通移动通信系统;
图2是示出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的图3A示出RNC装置1和微缩BTS控制装置2之间的连接;
图3B示出微縮BTS控制装置2和微缩BTS装置3之间的连接;图4A是示出在(1)从移动终端10的传送和其他呼叫控制处理中各 装置间的顺序示例的图,并且示出从移动终端10到RNC装置1的信号 流;
图4B是示出在(1 )从RNC装置1到移动终端10的传送和其他呼 叫控制处理中各装置间的顺序示例的图5示出作为待发送信号的MAC数据PDU的头部格式的示例;
图6示出如图5所示的根据逻辑信道和传送信道的类型而使用的六 种类型的MAC数据PDU头部格式的表格;
图7示出图5中的头部的组成元素及其用途的对应关系;
图8是示出指定移动终端10的信息和MAC数据PDU中指定移动终 端的信息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9是移动终端数据库240的记录格式的示例;
图IO是示出在(2)针对移动终端10的寻呼(呼叫)处理中各装置 间的顺序示例的图ll示出了寻呼信号的映像;
图12示出了分拣后的寻呼信号的映像;
图13是添加操作之后的映像的示例,在该添加操作中将未比对的移 动终端ID (UE-ID)附于分拣后的格式映像;
图14示出了多个未比对的移动终端ID (UE-ID)附于微縮BTS装置 的地址的格式映像;
图15是示出在(2)针对移动终端10的寻呼(呼叫)处理中各装置 间的顺序示例的图16A是示出在(4)微縮BTS控制装置2和微縮BTS装置3之间 的NBAP处理中各装置间的顺序示例的图,并且示出了从RNC装置1到 微縮BTS装置3的信号流;
图16B是示出在(4)微縮BTS控制装置2和微缩BTS装置3之间 的NBAP处理中各装置间的顺序示例的图,并且示出了从微縮BTS装置 3到RNC装置1的信号流;以及
图n示出了NBAP信号的格式映像。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这些实施方式。
图2是示出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的图。
多个移动终端分别从属于多个基站BTS (#1到#11)。多个基站BTS (#1到#11)的实施例分别为至多有几个移动终端从属于其的微缩基站。
多个基站BTS (#1到#11)连接到对应于预定数目的基站BTS (#1到 #n)的第一基站控制装置2 (#1到#11)。并且对于所述多个第一基站控制 装置2采用了微縮基站控制装置(微縮BTS控制装置)。
所述多个第一基站控制装置,艮卩,微縮BTS控制装置2 (存1至,N) 连接到第二基站控制装置(RNC装置)1。该第二基站控制装置,艮P, RNC装置1,为常规基站控制装置,并且连接到核心网CN。
图3A和图3B分别为示出图2中的RNC装置1、微縮BTS控制装 置2以及微縮BTS装置3的结构示例和连接示例的图。图3A示出了 RNC 装置1和微縮BTS控制装置2之间的连接,而图3B示出了微縮BTS控 制装置2和微缩BTS装置3之间的连接。
在图3A中,核心网(CN:核心网,图3A中的I)为对在W-CDMA 网络中位于RNC装置1 (图3A中的I1)的上层的网络装置的统称,执 行用户信息管理,监控/管理每个网络装置,并且与另一网络连接。
RNC装置1为用于控制基站、分发呼叫控制面(C-面)数据(包括 NBAP数据)信号和用户信息传送面(U-面)数据信号的装置。
微縮BTS控制装置2 (图3A中的III)为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的网 络100容纳多个微縮BTS装置3的装置,并且与RNC装置1间的接口 (IF)和与常规基站装置间的接口相同。
微缩BTS控制装置2具有作为功能单元的RNC间接口 IF 20、 C-面 数据处理单元21、 U-面数据处理单元22、 NBAP信号处理单元23、数据 存储单元24以及节点间接口 IF 25。
RNC间接口IF 20为与RNC装置1间的接口 (IF),并且发送/接收 C-面数据(包括NBAP数据)信号和U-面数据信号。
8[C-面数据处理单元21]
C-面数据处理单元21接收从RNC装置1发送的关于移动终端IO(图 3B中的V)的呼叫控制信号,识别移动终端号码,然后将该呼叫控制信 号发送给该移动终端10所从属的微縮BTS装置3。C-面数据处理单元21 还将从微縮BTS装置3发送的C-面数据发送给RNC装置1 。
现在将描述C-面数据处理单元21的各功能单元。
单独信道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10发送/接收在发送给/接收自RNC装 置1的呼叫控制信号中的关于单独信道的信号。
公共信道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11发送/接收在发送给/接收自RNC装 置1的呼叫控制信号中的关于公共信道的信号。
通知信道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12发送/接收在发送给/接收自RNC装 置1的呼叫控制信号中的关于通知信道的信号。
寻呼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13发送/接收在发送给/接收自RNC装置1 的呼叫控制信号中的关于寻呼(呼叫)信道的信号。
移动终端信息获取单元214跟踪发送给/接收自单独信道信号发送/ 接收单元210和公共信道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11的单独/公共信道信号, 并且检测在移动终端10中设置的关于单独信道的设置信息。此外,移动 终端信息获取单元214将该信息记录在数据存储单元24的移动终端数据 库240中。当移动终端10的呼叫处理结束时,移动终端信息获取单元214 从移动终端数据库240中删除关于单独信道的设置信息。
目的地改变单元215A/215B针对从RNC装置1发送的数据,基于数 据存储单元24的移动终端数据库240来确定用户ID (UE-ID:用户装置 标识)和移动终端10所从属的微縮BTS装置3,并基于数据存储单元24 的站数据库241将该数据发送到该微縮BTS装置3的地址。
针对从微缩BTS装置(图3B中的IV)接收到的数据,将该数据的 目的地改变为RNC装置1的地址,接着再发送该数据。
因为必须把通知信号发送给所有连接的微縮BTS装置3,所以信号 再现/目的地改变单元216再现接收到的通知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到写 在数据存储单元24的站数据库241中的目的地。信号整形/目的地改变单元217从寻呼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13接收到 的寻呼信号中提取对从属于连接的微縮BTS装置3的移动终端10的寻 呼,以微縮BTS装置3为单位将该寻呼整形为寻呼信号,将目的地改变 为每个微縮BTS装置3,接着发送该信号。
U-面数据处理单元22接收从RNC装置1发送的关于移动终端10的 U-面数据,识别移动终端号码,然后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该移动终端 10所从属的微縮BTS装置3。 U-面数据处理单元22还将从微缩BTS装 置3发送的U-面数据发送到RNC装置1 。
现在将描述U-面数据处理单元22的各功能单元。
单独信道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20发送/接收单独信道的U-面数据。公 共信道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21发送/接收公共信道的U-面数据。
目的地改变单元222A/222B针对从RNC装置1发送的数据,基于数 据存储单元24的移动终端数据库240来确定用户ID和移动终端10所从 属的微縮BTS装置3,并基于数据存储单元24的站数据库241将该数据 发送到该微縮BTS装置3的地址。针对从微縮BTS装置3接收到的数据, 目的地改变单元222A/222B将数据的目的地改变为RNC装置1的地址, 接着再发送该数据。
NBAP信号处理单元23对C-面信号中的NBAP信号执行处理,所述 NBAP信号为经受基站控制的信号。NBAP信号处理单元23的NBAP信 号发送/接收单元230发送/接收NBAP信号。
目的地改变单元231针对从RNC装置1发送的数据,基于数据存储 单元24的移动终端数据库240和数据存储单元24的站数据库241来确 定目标微縮BTS装置3,并将该数据发送到该微縮BTS装置3的地址。 针对从微縮BTS装置3接收到的数据,将该数据的目的地改变为RNC 装置1的地址,接着再发送该数据。
节点间接口 IF 25是与微缩BTS装置3间的接口 IF,并且发送/接收C-面数据(包括NBAP数据)、U-面数据以及其他信息的信号。
现在将描述通过因特网100而与微縮BTS控制装置2连接的微縮BTS装置3 (图3中的IV)及其结构示例。
微缩BTS装置3是容纳多个移动终端10的基站(BTS:基本收发机站),它与常规基站的不同之处如下。
可以容纳的移动终端的数目较少(约10个单元)。常规基站可以连接并容纳几百个移动终端。
小区的数目较少(约l个小区)。常规基站具有约3到24个小区。
无线电波覆盖范围较窄(约几十米)。而对于常规基站,为约3km。
微縮BTS装置3具有节点间接口IF 30、 C-面数据处理单元31、 U-面数据处理单元32、 NBAP信号处理单元33以及无线电处理单元34。
现在将详细描述微缩BTS装置3的每个功能单元。
节点间接口 IF 30为与微縮BTS控制装置2间的接口 IF,并且发送/接收C-面数据(包括NBAP数据)、U-面数据以及其他信息的信号。[C-面数据处理单元31]
微縮BTS装置3的C-面数据处理单元31接收从微縮BTS控制装置2发送的关于移动终端10的呼叫控制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到该移动终端10。 C-面数据处理单元31还将从移动终端10发送给微縮BTS装置3的C-面数据发送到微縮BTS控制装置2。
C-面数据处理单元31的功能单元的操作如下。
单独信道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10发送/接收在发送给/接收自微縮BTS控制装置2的呼叫控制信号中的关于单独信道的信号。
公共信道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11发送/接收在发送给/接收自微縮BTS控制装置2的呼叫控制信号中的关于公共信道的信号。
通知信道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12发送/接收在从微縮BTS控制装置2发送的呼叫控制信号中的关于通知信道的信号。
寻呼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13发送/接收在从微縮BTS控制装置发送的呼叫控制信号中的关于寻呼(呼叫)信道的信号。
NBAP信号处理单元33对C-面信号中的NBAP信号执行处理,所述NBAP信号为经受基站控制的信号。
NBAP信号处理单元33的NBAP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30发送/接收NBAP信号。NBAP信号处理单元331是实际处理NBAP信号的组件(信号终端单元)。
无线电发送/接收处理单元34是与移动终端10间的接口,并且发送/接收C-面数据和U-面数据的信号。
移动终端10是用户使用的终端,并且是呼叫处理终端组件。
12现在将描述在上面提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的信号处理流程。
信号处理流程分为以下四个操作。[(2)针对移动终端10的寻呼(呼叫)处理]
[(4)微縮BTS控制装置2和微縮BTS装置3之间的NBAP处理〗现在将分别详细描述这四个信号处理操作。
在(1)来自移动终端10的发送和其他呼叫控制处理中,在移动终端10和RNC装置1 (或上层装置)之间执行发送和其他呼叫控制处理。在这种情况中,在微縮BTS装置3和微縮BTS控制装置2中处理各种信号。
图4A和图4B是示出在(1)来自移动终端IO的发送和其他呼叫控制处理中各装置间的顺序示例的图。
在图4A中,标号Si到Sv示出从移动终端10到RNC装置1的信号流。
Si:从移动终端10经由微縮BTS装置3的无线电处理单元34向对应于逻辑信道/传送信道的功能单元,即C-面或U-面数据处理单元31和32发送一传送信号。
如图5中所示,存在6种类型的MAC数据PDU的头部格式,所述MAC数据PDU为待传送的信号,并且如图6中的表格所示,根据逻辑信道和传送信道的类型来使用这些头部格式。
在图6中的表格内,列V在对应项位置处示出了图5中的标号(1)到(6)。图7示出了图5中的头部的组成元素及其用途的对应关系。从图4A继续描述。
Sii:微縮BTS装置3使用C-面或U-面数据处理单元31/32来接收在Si中发送的信号,所述C-面或U-面数据处理单元31/32为对应于逻辑信道/传送信道的功能单元。然后,微縮BTS装置3经由节点间接口 IF 30将接收到的MAC格式的信号发送到微缩BTS控制装置2的节点间接口IF 25。如针对Si所描述的,此时传送的MAC格式在图5中示出。
如果微縮BTS装置3和微縮BTS控制装置2之间的传送类型此时为
IP分组,则以传送源地址为微縮BTS装置3,而传送目的地址为微缩BTS
控制装置2的方式附加地址。
Siii:然后,微縮BTS控制装置2使用节点间接口 IF 25来接收在Sii
中的传送信号,并将它发送到对应于逻辑信道/传送信道的目的地改变单
元215A/B或222A/B。
如果微縮BTS控制装置2和RNC装置1之间的传送类型此时为IP
分组,则将传送源地址改变为微缩BTS控制装置2,而将传送目的地址
改变为RNC装置1 ,并且把该信号发送到上层发送/接收单元210到212、
220以及221。
Siv:在Siii中的处理期间,移动终端信息获取单元214从传送的数据中获取指定移动终端10的信息,即,例如关于UE-ID、地址以及单独信道的信息。然后,移动终端信息获取单元214将获取的指定移动终端10的信息记录到数据存储单元24的移动终端数据库240中。如果已经记录了相同的数据,则省略该记录操作。如果存在差异,则更新存储的数据。
对于传送数据,如Si中所示,有图5中的六种类型的MAC数据PDU的头部格式,并且指定移动终端10的信息对应于MAC数据PDU中的指定移动终端的信息元素,例如,如图8中的表格所示。
图8中所示的对应关系为一个示例,并且如果通过另一方法(使用MAC SDU中的用于寻呼的移动终端ID)获得ID,则将该ID记录在移动终端数据库240中。
如果微縮BTS装置2和RNC装置1之间的传送类型为IP分组,则还在移动终端数据库240中记录传送源地址和端口号。如果在传送数据中包括有设置新的单独信道(C-面/U-面)的信息,则在移动终端数据库240中记录新设置的单独信道的UE-ID、 IP地址以及端口号。
在图9中示出了移动终端数据库240的记录格式的示例。
如果传送数据中包括有单独信道(C-面/U-面)被删除的信息,则从移动终端数据库240中删除关于删除的单独信道的信息。即使删除了关于所有单独地址的信息,也不从数据库240中删除关于UE-ID本身的信息(图9中的第一列)。
Sv.-在Sii中接收到数据的每个信道信号发送/接收单元用RNC装置1的地址替换传送目的地地址,并经由RNC间接口 IF 20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RNC装置1。
图4B是示出从RNC装置1到移动终端10的信号流(Svi到Sx)的图。现在将参照图4B描述该信号流。
Svi:对应于逻辑信道/传送信道的信道发送/接收单元210/211、220/221经由微縮BTS控制装置2的RNC间接口 IF 20接收从RNC装置1发送的信号,并且把该信号发送到目的地改变单元215A/B和222A/B。
Svii:在Svi中接收到传送信号的目的地改变单元210/211、 220/221执行和Siii中的处理类似的处理。
Sviii:如果微縮BTS控制装置2和微縮BTS装置3之间的传送类型为IP分组,则基于在Svii中指定的用户ID (UE-ID),将传送源地址和端口号改变为关于微縮BTS控制装置2的信息,而将传送目的地地址和端口号改变为移动终端数据库240中记录的地址。如果存在多个单独信道地址,则此时使用接收到的数据的端口号来确定传送目的地地址。
Six:经由节点间接口 IF 25将在Sviii中更新的数据发送到微縮BTS装置3。
Sx:微縮BTS装置使用对应于逻辑信道/传送信道的功能单元31/32来经由节点间接口 IF 30接收在Si中传送的信号,并经由无线电处理单元30将该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10。
在(2)针对移动终端10的寻呼(呼叫)处理中,向每个微縮BTS装置3发送用于发送从RNC装置1传送的寻呼信号的处理。这里的寻呼信号对应于3GPP中RRC消息"寻呼类型1 (TM: PCCH)"。
图10是示出在(2)针对移动终端10的寻呼(呼叫)处理中各装置间的顺序示例的图。在图10中,标号Sii到SIvii表示从RNC装置1到移动终端IO的信号流。SIi:从RNC装置1,经由微缩BTS控制装置2中的RNC间接口IF20,通过C-面数据处理单元21的寻呼信号接收单元213,向信号整形/目的地改变单元217发送寻呼信号。
图11中示出了寻呼信号的映像。图11示出了MAC SDU的映像,其中示出了寻呼头部(I)之后的多个终端ID (UE-ID) (11)。
SIii:信号整形/目的地改变单元217解码寻呼信号,并提取图ll中示出的寻呼信号内的终端ID。
SIiii:将在SIii中提取的所述多个终端ID (UE-ID)与数据存储单元24的移动终端数据库240进行比对,并且如果包括了具有可应用的ID(UE-ID)的移动终端,则获取该移动终端10所从属的微縮BTS装置3的地址。
例如,如果终端ID为UE-OOOOOl,则根据图9中示出的移动终端数据库240的记录格式的示例,微縮BTS控制装置3的地址为"10.10.10.1"。
SIiv:对从属于在SIiii中获取的每个微縮BTS装置3的移动终端10进行分拣(分离),并且对应于微縮BTS装置3来创建寻呼信号。
图12中示出了分拣后的映像。与对应于图11中的寻呼信号映像的原始数据(1)相比较,在寻呼头部之后附加了各微縮BTS装置3的地址(端口号)(图12中的(2))。
SIv:如果在SIiv中存在未比对的移动终端ID (UE-ID)(对于该移动终端ID未获取微縮BTS装置的地址),则在寻呼信号中在SIiv处分拣的移动终端ID (l正-ID)之后添加该未比对的移动终端ID (UE-ID)。
图13中示出了该添加操作之后的映像。在图13中,对在图12中所示的分拣之后的格式图像(图13中的(2))附加多个未比对的移动终端ID (UE-ID)(图13中的(3))。由此,在经在SIiii中比对的移动终端ID(UE-ID)所从属的微縮BTS装置之间广播附加的所述多个未比对的移动终端ID (UE-ID )。
SIvi:如SIv所示,当处理多个未比对的终端ID (UE-ID)时,仅把所述多个未比对的移动终端ID (UE-ID)添加给已比对的移动终端ID(UE-ID)所从属的微縮BTS装置的地址,并且广播它们。也可能的是,呼叫已比对的移动终端ID (UE-ID)不从属的微縮BTS装置。
因此,为了完善寻呼处理,获取在SIiii中获取的微縮BTS装置列表(见图12)中未包括的微縮BTS装置的地址。然后,添加所述多个未比对的移动终端ID (UE-ID),从而将这些UE-ID广播给在SIvi中获取的微縮BTS装置的地址。
图14示出了把所述多个未比对的移动终端ID(UE-ID)附加到在SIvi中获取的微縮BTS装置的地址的格式映像。
SIvii:再次参照图IO,微縮BTS控制装置2经由节点间接口 IF25,将图13和图14中示出的在SIv附加了未比对的移动终端ID (UE-ID)的寻呼信号,发送给目标微縮BTS装置3。微縮BTS装置3通过寻呼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13将接收到的寻呼信号发送给对应的移动终端。
在(3)针对移动终端10的通知数据处理中,将从RNC装置1发送的通知信道信号发送给每个微縮BTS装置3。
图15是示出在(2)针对移动终端10的寻呼(呼叫)处理中各装置间的顺序示例的图。
SIIi:从RNC装置1经由微縮BTS控制装置2中的RNC间接口 IF 20向通知信道信号接收单元212发送通知信道信号。
SIIii:基于通知信道信号接收单元212接收到的通知信道信号,信号再现/目的地改变单元216获取数据存储单元24的站数据库241中的微縮BTS装置3的IP地址。
SIIiii:针对多个获取的IP地址再现通知信号。
SIIiv:经由节点间接口 IF25将再现的通知信号发送给所有获取的站数据库中的微縮BTS装置3的IP地址。
SIIv:使用通知信道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12经由节点间接口 IF 30接收到通知信道信号的微縮BTS装置3,经由无线电处理单元34将该信号发送给所有从属的移动终端10。
在(4)微縮BTS控制装置2和微縮BTS装置3之间的NBAP处理中,将从RNC装置1发送的NBAP信号发送给每个微縮BTS装置3 。
17这里,NBAP信号为用于在RNC装置1和基站(节点B)之间处理信号的协议。NBAP信号的典型示例为"无线电链路设置请求"、"无线电链路设置响应"、"建立请求"、"建立确认"、"无线电链路删除请求"以及"无线电链路删除响应"。
在移动终端10的呼叫处理步骤(主要用于诸如基站和移动终端10之间的承载添加/删除的控制)中生成这些信号。因此,为了将移动终端10的呼叫处理和这些NBAP信号相关联,需要指定NBAP信号中与移动终端10的识别符ID相关的信息,并将该NBAP信号择路到移动终端10所从属的微縮BTS装置3。
因此,在下面的处理内容中,执行从NBAP信号数据中提取关于移动终端10的信息的处理,以合适地实现NBAP信号的处理。
图16A和图16B是示出在(4)微縮BTS控制装置2和微縮BTS装置3之间的NBAP处理中各装置间的顺序示例的图。
图16A示出了从RNC装置1到微縮BTS装置3的信号流(SIIIi到SIIIv)。图16B示出了从微縮BTS装置3到RNC装置1的信号流(SIIIvi到SIIIviii)。
SIIIi:在图16A中,NBAP信号处理单元23的NBAP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30经由微縮BTS控制装置2中的RNC间接口 IF 20接收从RNC装置1发送的NBAP信号,并且把该NBAP信号发送到目的地改变单元231。
图17示出了NBAP信号的格式映像,并且示出了当微縮BTS装置3和微縮BTS控制装置2之间的传送类型为经由因特网100发送/接收的IP分组时的情况。
SIIIii:在SIIIi中接收到信号的目的地改变单元231解码NBAP数据,并获取指定移动终端10的信息,并且从数据存储单元24的移动终端数据库240中提取该移动终端10。
SIIIiii:从移动终端数据库240中获取该提取的移动终端10所从属的微縮BTS装置3的IP地址和端口号。
SIIIiv:用在SIIIii中提取的微縮BTS装置的IP地址和端口号来替换在SIIim中获取的NBAP信号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且经由节点间接口IF 25将该IP地址和端口号发送到微縮BTS装置3 。
SIIIv:微縮BTS装置3使用NBAP信号处理单元33的NBAP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30,经由节点间接口IF30,来接收替换了在SIIIiii中获取的IP地址和端口号的在Slim中获取的微縮BTS装置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使用NBAP信号处理单元331来执行处理。
SIIIvi:在图16B中,根据微縮BTS装置3的NBAP处理单元33中的NBAP信号处理单元331的处理结果,NBAP信号处理单元331经由NBAP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30将NBAP信号发送给微縮BTS控制装置2中的NBAP信号处理单元23 。
SIIIvii:接收到在SIIIvi中传送的NBAP信号的NBAP信号处理单元33的地址改变单元231 ,将NBAP信号的目的地改变为RNC装置1的地址。换言之,目的地改变单元231将从微縮BTS装置3接收到的NBAP信号的传送源地址改变为微縮BTS控制装置2,并且将其传送目的地地址改变为RNC装置1。然后,经由NBAP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30发送该NBAP信号。
SIIIviii: NBAP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30经由RNC间接口 IF 20将接收到的NBAP信号发送到RNC装置1 。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在不修改常规W-CDMA系统的情况下,以较低成本(通过仅添加微縮BTS控制装置)容纳许多微縮BTS装置3。
这里叙述的所有实施例和条件语言意在教导之用,以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和发明人为发展该技术而贡献的思想,并且应视为不限于这些具体叙述的实施例和条件,在本说明书中整理这些实施例也不涉及对本发明的优点和缺点的展现。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各种变化、替换以及改变。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在2008年3月19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08-070618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包括分别容纳多个移动终端的多个基站;多个第一基站控制装置,每个所述第一基站控制装置容纳所述多个基站中的预定数目的基站;以及容纳所述多个第一基站控制装置的第二基站控制装置,其中为了支持识别移动终端的信息,所述多个第一基站控制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移动终端数据库和站数据库,该移动终端数据库存储识别所述移动终端所从属的基站的识别信息,该站数据库存储所述基站的地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基站为微縮基站,所述多个第一基站控制装置为微縮基站控制装置,并且所述第二基站控制装置连接到核心网。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为了支持在所述移动终端数据库中存储的识别移动终端的信息,基于在从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第二基站控制装置传送信号时使用的传送数 据格式,来提取关于所述移动终端所从属的基站的识别信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当从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第二基站控制装置传送信号时,如果所述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装置之间的传送类型基于IP分组,则所述第一 基站控制装置将传送源地址视为所述基站,而将传送目的地地址视为所 述第一基站控制装置,并且所述第一基站控制装置用所述第二基站控制 装置的地址替换所述传送目的地地址,并发送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所述 数据。
5、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个基站控制装置,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容 纳多个移动终端的多个基站和连接到核心网的一个基站控制装置,所述 多个基站控制装置与连接到所述核心网的所述一个基站控制装置分开安 装,并且所述多个基站控制装置容纳所述多个基站中的预定数目的基站, 其中为了支持识别所述移动终端的信息,所述多个基站控制装置中的每 一个包括存储关于所述移动终端所从属的基站的识别信息的移动终端数 据库,和存储所述基站的地址的站数据库。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缩基站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基站为微縮基站,而所述基站控制装置为支持所述微縮基 站的微縮基站控制装置。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縮基站控制装置,其中 为了支持在所述移动终端数据库中存储的识别移动终端的信息,基于在从所述移动终端传送信号时使用的传送数据格式,来提取关于所述 移动终端所从属的基站的识别信息。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縮基站控制装置,其中 当从所述移动终端向连接到所述核心网的一个基站控制装置传送信号时,如果与所述基站间的传送类型基于IP分组,则传送源地址被视为 所述基站,而传送目的地地址被视为所述基站控制装置,并且所述基站控制装置用连接到所述核心网的所述一个基站控制装置的 地址替换所述传送目的地地址,并传送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所述数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縮基站控制装置,其中,在所述移动终 端、所述基站控制装置以及所述核心网之间能够发送或接收与移动终端 交换的呼叫控制信号。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缩基站控制装置,其中,在所述移动 终端、所述基站控制装置以及所述核心网之间能够发送或接收与移动终 端交换的用户数据信号。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缩基站控制装置,其中,在所述移动 终端、所述基站控制装置以及所述核心网之间能够发送要发送给从属于 所述微縮基站控制装置的所有所述移动终端的通知数据。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縮基站控制装置,其中,在所述微縮 基站与所述基站控制装置之间能够发送或接收针对所述微縮基站的基站 控制信号。
13、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縮基站控制装置,其中,基于所述移动终端数据库对要传送给所述微縮基站控制装置的寻呼信号进行优化并 将该寻呼信号传送给所述微縮基站,使得所述寻呼信号仅被传送给从属 于所述微縮基站的所述移动终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縮基站控制装置,其中,当从所述移 动终端数据库中不存在的移动终端接收到寻呼信号时,寻址到所述移动 终端的所述寻呼信号被传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从属的所有所述微縮基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基站容纳方法和允许安装许多微缩BTS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分别容纳多个移动终端的多个基站;多个第一基站控制装置,每个所述第一基站控制装置容纳所述多个基站中的预定数目的基站;以及容纳所述多个第一基站控制装置的第二基站控制装置,其中,为了支持识别移动终端的信息,所述多个第一基站控制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移动终端数据库和站数据库,该移动终端数据库存储识别所述移动终端所从属的基站的识别信息,该站数据库存储所述基站的地址。
文档编号H04W88/12GK101541108SQ20081017943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9日
发明者富田哲生, 小林一成, 新田大介, 渡边聪, 熊谷智宪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