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系统总线结构及其端口配置管理方法

文档序号:792406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并行系统总线结构及其端口配置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并行系统总线结构及其端口配置 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业务应用越来越成熟,用户对带宽的要求也越
来越高,光进铜退已成为接入网的发展趋势,在光进铜退中,光纤到大楼(Fiber To The Building, FTTB )建网模式得到广泛推广。
由于FTTB的插卡式设备对密度,成本,体积等要求比较高,通常会采用 背板直接走并行总线的方式,如UTOPIA/POS—PHY总线。这类总线占用主控板 和业务板的背板连接器的管脚太多,特别支持多个业务板的主控板,需要很多 管脚的背板连接器,这样很难满足对设备的高密、低成本和小型化的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为了减少背板连接器的管脚数目,主控板给 多个业务板只提供采用共享一套UTOPIA/POS—PHY总线。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 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多个业务板共享一套UTOPIA/POS—PHY总线,导致下行带 宽收敛过大,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带宽要求。比如采用POS—PHY总线,时钟为 50M,对于这种对称的结构,上下行的带宽都为800M。如果有四个业务板,每 个业务板分得的下行带宽只有200M, 200M的带宽太小,不能满足高带宽的要 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 一种并行系统总线结构及其端口 配置管理方法,采用上下行不对称总线结构满足用户带宽要求,降低主控和背 板出线压力,减少汇聚芯片管脚数。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行系统总线结构,包括主控板和至少两 个业务板,其中,下行方向,主控板和业务板通过总线采用点对点方式连接;
上行方向,业务板和主控板通过总线采用多点对单点方式连4^;其中,下行方 向指主控板到业务板,上行方向指业务板到主控板。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并行系统总线结构中端口配置管理方 法,其中,在所述并行系统总线结构中,下行方向,主控板和业务板通过总线 采用点对点方式连接;上行方向,业务板和主控板通过总线采用多点对单点方 式连接;其中,下行方向指主控板到业务板,上行方向指业务板到主控板;所 述方法包括
获取主控板和业务板的上行端口配置数据,根据所述端口配置数据确定轮 询端口数目,轮询所述上行端口 ;
当检测到一业务板不在位时,重设轮询端口数目,更新主控板或业务板的 端口配置lt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并行系统总线结构及其端口配置管理方法,采用 上下行不对称总线结构,在下行方向,主控板到业务板采用点对点方式连接, 上行方向,业务板到主控板采用多点对单点方式连接,满足用户带宽要求,降 低主控和背板出线压力,减少汇聚芯片管脚数,并满足低成本设计要求。


图l是现有的一种并行系统总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并行系统总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并行系统总线结构的端口映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并行系统总线结构的端口映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在并行系统总线结构中端口配置管理方法的流 程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在并行系统总线结构中端口配置管理方法第一 应用场景示意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在并行系统总线结构中端口配置管理方法第二 应用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结合附图具
体阐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并行系统总线结构的示意图,所述的并行系统
总线结构,包括主控板和至少两个业务板,其中,下行方向,主控板和业务板
通过总线采用点对点方式连接;上行方向,业务板和主控板通过总线采用多点 对单点方式连接;其中,下行方向指主控板到业务板,上行方向指业务板到主 控板。
汇聚侧芯片接口支持上下行不对称方式,下行支持点对点方式,上行支持 多点对单点方式,减少芯片管脚数,同时有效减少背板总线信号数,减少主控 和背板出线压力。还按照上面的情况,例如 一个主控板,4个业务板,每个对 称的POS—PHY接口 60根信号线,其中上行30个信号,下行30个信号。 一共 信号4x30 + 30 = 150。比上下行对称的点对点的方式节省了 90个信号。
采用不对称的系统总线方式,可以首先保证下行足够的带宽,满足用户带
宽要求;
上行总线在背板分叉,满足信号质量要求,同时保证业务板和主控板上的 上行总线的走线尽量的短。
如图2所示,主控板包括汇聚芯片,每一个业务板包括业务芯片,在本例 中,第一业务板包括业务芯片0,第二业务板包括业务芯片1。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板包括的业务芯片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由于上下行不对称,导致第二业务板的业务芯片1的上下行端口对应关系 不一致。需要调整主控^1的汇聚芯片与第二业务^1的业务芯片1的上下行端口 映射关系,具体地,可以通过如下两种实施方式进行调整。
实施例一通过调整主控板的汇聚芯片端口实现上下行端口的对应
如图3所示,在下行方向,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片的O到15个下行端口与 第一业务板中业务芯片0的0到15个下行端口——映射,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 片的O,到15,个下行端口与第二业务板中业务芯片1的O,到15,个下行端口—— 映射;
在上行方向,所述第一业务板中业务芯片0的0到15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 控板的汇聚芯片的0到15个上行端口一一映射,所述第二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 16到31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控板的汇聚芯片的O,到15,个上行端口——映射;
实施例二通过调整业务板的业务芯片端口实现上下行端口的对应
如图4所示,在下行方向,所述主控反中汇聚芯片的0到15个下行端口与 第一业务板中业务芯片0的0到15个下行端口——映射,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 片的0,到15,个下行端口与第二业务板中业务芯片1的16,到31,个下行端口」一 映射;
在上行方向,所述第一业务板中业务芯片0的0到15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 控板的汇聚芯片的0到15个上行端口——映射,所述第二业务板中业务芯片1 的16到31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控板的汇聚芯片的16到31个上行端口一一映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仅以n或n,为15为例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4支术人员应该理解,n的取值^L具体的应用环境而 不同,但其实现方式与上述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才艮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并行系统总线结构,采用上下^^不对称总线结构, 在下行方向,主控板到业务板采用点对点方式连接,上行方向,业务板到主控 板采用多点对单点方式连接,满足用户带宽要求,降低主控和背板出线压力, 减少汇聚芯片管脚数,并满足低成本设计要求。
基于上述并行系统总线结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端口配置管理方 法,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00,获取主控板和业务板的上行端口配置数据,根据所述端口配置数据 确定轮询端口数目,轮询所述上行端口;
S200,当检测到一业务板不在位时,重设轮询端口数目,更新主控板或业 务板的端口配置数据。
其中,当检测到第二业务板不在位时,S200包括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片将 轮询端口数配置为0到n,具体地,如图6所示,将轮询端口数配置为0到15。
当检测到第一业务板不在位时,如图7所示,S200包括当按照上述实施 例 一调整得到所述主控板和业务板的上4亍端口配置数据时,所述主控板中汇聚 芯片将轮询端口数配置为0到15,并在上行方向,将所述第二业务板中业务芯 片的16到31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控板的汇聚芯片的O,到15,个上行端口——映 射更新为所述第二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O,到15,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控板的汇聚 芯片的0,到15,个上4亍端口——映射。
当按照上述实施例二调整得到所述主控板和业务板的上行端口配置数据时
当检测到第 一业务板不在位时,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片将轮询端口数配置
为0到15,并在下行方向,将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片的O到15个下行端口与第 二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0到15个下行端口——映射,在上^fr方向,所述第二业 务板中业务芯片的O,到15,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控板的汇聚芯片的O,到15,个上 行端口——映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 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硬件来实施。 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 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 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 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
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并行系统总线结构及其端口配置管理 方法,采用上下行不对称总线结构,在下行方向,主控板到业务板采用点对点 方式连接,上行方向,业务^1到主控板采用多点对单点方式连接,满足用户带 宽要求,降低主控和背板出线压力,减少汇聚芯片管脚数,并满足低成本设计 要求。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 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 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并行系统总线结构,包括主控板和至少两个业务板,其特征在于,下行方向,主控板和业务板通过总线采用点对点方式连接;上行方向,业务板和主控板通过总线采用多点对单点方式连接;其中,下行方向指主控板到业务板,上行方向指业务板到主控板。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行系统总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主控板包括汇 聚芯片,每一个业务板包括业务芯片。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行系统总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下行方向,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片的0到n个下行端口与第一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0到n个下行端口——映射,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片的O,到n,个下 行端口与第二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o,到n,个下行端口——映射;在上行方向,所述第一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0到n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控 板的汇聚芯片的0到n个上行端口——映射,所述第二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n+l 到2n+l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控板的汇聚芯片的O,到n,个上行端口——映射;其中,n=n,, n、 n,均为自然数。
4、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行系统总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下行方向,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片的0到n个下行端口与第一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0到n个下行端口——映射,所述主控^1中汇聚芯片的O,到n,个下 行端口与第二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n,+i到2n,+l个下行端口——映射;在上行方向,所述第一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0到n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控 板的汇聚芯片的0到n个上行端口——映射,所述第二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n+l 到2n+l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控板的汇聚芯片的n+l到2n+l个上行端口——映射;其中,n=n', n、 n,均为自然数。
5、 一种在并行系统总线结构中端口配置管理方法,其特4i在于,在所述并行系统总线结构中,下行方向,主控;t反和业务板通过总线采用点对点方式连接; 上行方向,业务板和主控板通过总线采用多点对单点方式连接;其中,下行方 向指主控板到业务板,上行方向指业务板到主控板;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主控板和业务板的上行端口配置数据,根据所述端口配置数据确定轮 询端口数目,IH句所述上^f于端口 ;当检测到一业务板不在位时,重设轮询端口数目,更新主控板或业务板的 端口配置数据。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和业务板的上行 端口配置数据为在下行方向,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片的0到n个下行端口与第一业务板中 业务芯片的0到n个下行端口——映射,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片的O,到n,个下 行端口与第二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o,到n,个下行端口——映射;在上行方向,所述第一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0到n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控 板的汇聚芯片的0到n个上行端口一一映射,所述第二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n+l 到2n+l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控板的汇聚芯片的O,到n,个上行端口——映射;其中,n=n,, n、 n,均为自然数。
7、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一业务板不在位时, 重设轮询端口数目,更新主控板或业务板的端口配置数据具体包括当检测到第二业务板不在位时,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片将轮询端口数配置 为0到n; 或者当检测到第一业务板不在位时,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片将轮询端口数配置 为0到n,并在上行方向,将所述第二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n+l到2n+l个上行 端口与所述主控板的汇聚芯片的O,到n,个上行端口——映射更新为所述第二业 务板中业务芯片的0到n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控板的汇聚芯片的O,到n,个上行 端口——映射。
8、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f反和业务板的上行端口配置数据为在下行方向,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片的0到n个下行端口与第一业务板中 业务芯片的0到n个下行端口——映射,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片的O,到n,个下 行端口与第二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n,+i到2n,+l个下行端口——映射;在上行方向,所述第一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0到n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控 板的汇聚芯片的0到n个上行端口 一一映射,所述第二业务^反中业务芯片的n+l 到2n+l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控板的汇聚芯片的n+l到2n+l个上行端口——映 射;其中,n=n,, n、 n,均为自然数。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一业务板不在位时, 重设轮询端口数目,更新主控板或业务板的端口配置数据具体包括当检测到第二业务板不在位时,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片将轮询端口数配置 为0剖n;或者当检测到第一业务板不在位时,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片将轮询端口数配置 为0到n,并在下行方向,将所述主控板中汇聚芯片的O,到n,个下行端口与第二 业务板中业务芯片的O,到n,个下行端口——映射,在上行方向,所述第二业务 板中业务芯片的0到n个上行端口与所述主控板的汇聚芯片的0到n个上行端 口——映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并行系统总线结构,包括主控板和至少两个业务板,其中,下行方向,主控板和业务板通过总线采用点对点方式连接;上行方向,业务板和主控板通过总线采用多点对单点方式连接;其中,下行方向指主控板到业务板,上行方向指业务板到主控板。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在并行系统总线结构中端口配置管理方法。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并行系统总线结构及其端口配置管理方法,采用上下行不对称总线结构满足用户带宽要求,降低主控和背板出线压力,减少汇聚芯片管脚数。
文档编号H04L29/06GK101394329SQ20081019905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9日
发明者李思恩, 沈文良, 苏 王, 晖 盛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