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文档序号:793935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Zadoff-Chu序歹lj等CAZAC(Constant Amplitude and ZeroAuto-correlation,恒定振幅和零自相关)序列或者相当于CAZAC序列的序列用于参 照信号的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3GPP LT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Long-term Evolution,第
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中,在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的估计中使用了
RS (Reference Signal,参考信号)。在RS中,存在数据解调用的传输路径估计所使用的 DM (Demodulation,解调)-RS和频率调度用的信道品质估计所使用的SRS(Sounding RS,探 测参考信号)。 在3GPP LTE的上行链路中,作为RS的带宽研究了多个带宽。在非专利文献 1中,研究了以与数据发送带宽相同的带宽发送匿-RS。另外,在非专利文献2中,研究 了以1. 25MHz、5MHz、 10腿z这三种带宽发送SRS。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发送带宽与 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数视为同义来进行处理。 此外,在3GPP LTE中,研究了将作为CAZAC序列的一种的ZC序列用于上行链路的
RS。在以时域记述ZC序列时,如以下式(1)所示。
exp<j
—y2;zr「;t(A: + l)
exp'
2
w/ ewiV&o瓶A = 0,l,...,iV —1
A!
+
(1) 其中,N为序列长度,r为在时域中的ZC序列号,N与r互为素数。另外,p表示任 意的整数(一般情况下,P = 0)。以下,使用序列长度N为奇数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同样 适用于序列长度N为偶数的情况。 通过在时域循环移位式(1)的ZC序列所获得的循环移位ZC序列、或者 ZC-ZCZ(Zadoff-Chu Zero Correlation Zone, Zadoff-Chu零相关区域)序列用以下的式 (2)表示。
/2;rr f (A: ± mA)(A: ± wA +1)、
2
+ / 化W ewA^o瓶A: = 0,1,…,jV-1
J …(2)
±符号可以是+也可以是 其中,m表示循环移位序列号,A表示循环移位J 进而,将式(1)的时域ZC序列通过傅里叶变换而变换到频域所得的序列也为ZC序列。ZC 序列在以频域进行记述时,如以下的式(3)所示。...(3) 其中,N为序列长度,u为在频域中的ZC序列号,N与u互为素数。此外,q表示任
意的整数(一般情况下,q二0)。同样地,若在频域记述式(2)的时域中的ZC-ZCZ序列时,
则根据循环移位与相位旋转为傅里叶变换对的关系而用以下的式(4)表示。
其中,N为序列长度,u为在频域中的ZC序列号,N与u互为素数。此外,m表示循
环移位序列号,A表示循环移位量,q表示任意的整数( 一般情况下,q = 0)。 在用式(4)表示的ZC-ZCZ序列中,可以将序列号(u)不同的序列和循环移位量
(Am)不同的序列这两种序列用于RS(参照图1)。序列号不同的序列间的准正交(相关性
低,大致正交)的关系成立。另一方面,由于循环移位量不同的序列间的正交关系成立,所
以序列间的互相关特性较好。另外,循环移位量不同的序列基于CAZAC序列的性质,在建立
了帧同步的小区之间易于使正交的关系成立。 接下来,论述对应于不同的发送带宽(RB数)的RS的具体生成方法。 一般而言, 从序列长度N的素数的ZC序列能够生成N-l个序列,因此,与序列长度N为素数之外的数 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序列复用因子。但是,例如在非专利文献3记载的系统中,发送带宽 的副载波数被定为12副载波(1RB)的倍数,在序列长度适用素数的ZC序列时,ZC序列长 度与发送带宽的副载波数不一致。具体而言,在发送带宽为2RB时,副载波数为24副载波, 与24接近的素数为23或29, ZC序列长度为23或29。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循环扩张(Cyclic Extension(扩张))和截断 (Truncation (縮短))作为使序列长度N为素数的ZC序列与发送带宽的副载波数匹配的方 法。如图2所示,循环扩张是将比发送带宽的副载波数小的素数中最大的素数作为序列长 度,根据发送带宽的副载波数复制ZC序列的前半部分并附加到末尾的方法。另一方面,截 断是将比发送带宽的副载波数大的素数中最小的素数作为序列长度,从ZC序列中除去超 过副载波数的部分以匹配发送带宽的副载波数的方法。 此外,在非专利文献3中,研究了按每个发送带宽(RB数)将最接近于其副载波数 的素数适用为序列长度(N)。例如,在适用截断时,在带宽为1RB(12副载波)时,序列长度 取13,在带宽为2RB(24副载波)时,序列长度取29,在带宽为3RB(36副载波)时,序列长 度取37。 专利文献1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226140号说明书 非专禾U 文献1:TS36.211 V1.1.0,3GPP TSG RAN, "Physical Channels andModulation (Release 8),, 非专禾U文献2 :NTT DoCoMo, Fujitsu, Mitsubishi Electric, NEC, Panasonic, Sharp, Toshiba Corporation, Rl-072429,"Necessity of Multiple Bandwidths for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3GPP TSG RAN WGlMeeting#49,Kobe,Japan,May 7-11, 2007
C wAe"iVho瓶A: = O,l,...,iV — l
…(4)
非专利文献3 :Motorola, Rl-071339,"Selection between Truncation andCyclic Cyclic Extension for UL RS Generation",3GPP TSG RAN WGlMeeting#48bis, St. Julian, s, Malta, March 26-30,200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能将相同序列长度的ZC序列间的互相关的增加 抑制在最小限度。但是,由于在相邻小区之间发送不同序列长度的ZC序列,所以如图3所 示,在序列长度N不同的ZC序列间无法保证弱互相关,相互造成干扰,使接收特性明显劣 化。另外,上述问题不仅发生在相邻的小区之间,而且在小区内发送不同序列长度的ZC序 列时也会发生。 例如,当在小区#1使用序列长度N(b),在小区#2使用序列长度N(c)时,就无法维 持弱互相关。进而,根据ZC序列的序列号r的组合,有时互相关会变得极高,导致信道估计 产生大的误差,使接收特性明显恶化。 此外,由于按每个发送带宽(RB数)使用不同的序列长度N(x)(x二a,b,...),在
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的系统中使用的ZC序列随着可利用的带宽种类的 增加而增加,因此,如图4所示,用于保持ZC序列的存储器等的电路规模增大,此外,序列生 成所需要的运算量也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以不同的发送带宽发送RS的情况下,也能降低序
列间的干扰,并且削减电路规模和运算量的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装置采用如下的结构,包括序列长度决定单元,保持对分配参 照信号的多个发送带宽的每个发送带宽相关联了作为基本的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的对应关 系,决定与取得的发送带宽信息表示的发送带宽对应的基本序列长度,将决定的基本序列 长度与所述发送带宽信息所表示的发送带宽之差决定为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序列生成 单元,生成由所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决定的基本序列长度的CAZAC序列;循环扩张/截断处 理单元,基于所述发送带宽信息表示的发送带宽和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对所述基本序 列长度的CAZAC序列进行循环扩张处理或者截断处理;以及发送单元,将进行了所述循环 扩张处理或者截断处理的所述CAZAC序列作为参照信号发送。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装置采用如下的结构,包括发送带宽决定单元,决定发送带 宽;序列生成单元,生成具有与所决定的所述发送带宽对应的基本序列长度的CAZAC序列; 以及发送单元,发送所述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序列,所述序列生成单元生成基本序列长度 对于R(R为2以上的自然数)个发送带宽共享的CAZAC序列。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序列长度决定步骤,保持对分配参照信号的多个发 送带宽的每个发送带宽相关联了作为基本的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的对应关系,决定与取得的 发送带宽信息所表示的发送带宽对应的基本序列长度,将决定的基本序列长度与所述发送 带宽信息表示的发送带宽之差决定为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序列生成步骤,生成由所述 序列长度决定步骤决定的基本序列长度的CAZAC序列;循环扩张/截断处理步骤,基于所述 发送带宽信息表示的发送带宽以及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对所述基本序列长度的CAZAC序列进行循环扩张处理或者截断处理;以及发送步骤,将进行了所述循环扩张处理或者截 断处理的所述CAZAC序列作为参照信号发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以不同的发送带宽发送RS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序列间的干 扰,并且能够削减电路规模和运算量。


图1是表示可用于参照信号的zc序列的图。图2是用于说明循环扩张和截断的图。图3是表示序列长度N不同的ZC序列间的互相关的图。图4是表示保持ZC序列的存储器等的电路规模增大的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结构的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的框图。图7是用于详细说明图5和图6所示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的图。图8是表示图5所示的RS生成单元的其他内部结构的框图。图9是表示图5所示的RS生成单元的其他内部结构的框图。图10是用于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的图。图11是用于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3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的图。图12是表示将ZC序列分配给以分布式F匿发送的SRS的情形的图。图13是表示在系统带宽的两端对PUCCH进行F匿复用的情形的图。图14是表示伴随PUCCH的发送带宽的增减而变动的SRS发送带宽的情形的图。图15是表示使用变动的SRS发送带宽进行分布式F匿发送的情形的图。图16是表示进行循环扩张或者截断的位置的图。图17是表示进行循环扩张或者截断的位置的图。图18是表示发送带宽(RB数)、发送副载波数以及序列长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基本序列长度、发送带宽的副载波数以及循环
扩张/截断码元数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0是表示以RPF = 3的分布式F匿发送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的情形的图。
图21是表示发送带宽(RB数)、发送副载波数以及序列长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基本序列长度、发送带宽的副载波数以及循环 扩张/截断码元数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3是表示在可进行循环扩张或截断码元数以上时不发送的情形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使用图5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终端100的结构。接收RF单元102对经由天 线101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下变频,A/D变换等接收处理,将进行了接收处理的信号输出到解 调单元103。解调单元103对从接收RF单元102输出的信号进行均衡处理、解调处理,将进行了这些处理的信号输出到解调单元104。解码单元104对从解调单元103输出的信号进 行解码处理,提取数据信号和控制信息。在提取出的控制信息中,发送带宽信息(RB数)输 出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 RB分配信息输出到映射单元109。 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基于从解码单元104输出的发送带宽信息(RB数)决定ZC 序列的序列长度、进行循环扩张或者截断的码元数(以下称为"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 所决定的ZC序列的序列长度被输出到ZC序列生成单元107,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被输出 到循环扩张/截断处理单元108。 RS生成单元106包括ZC序列生成单元107、循环扩张/截断处理单元108、映射单 元109、 IFFT单元110、以及循环移位单元lll,基于从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输出的ZC序 列的序列长度、以及控制信息所包含的ZC序列的序列号信息而生成RS,并将其输出到复用 单元117。以下,说明RS生成单元106的内部结构。 ZC序列生成单元107使用从序列号信息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输出的序列长度 等,生成以频域表示的ZC序列(参照式(3))并将其输出到循环扩张/截断处理单元108。
在循环扩张/截断处理单元108中,基于从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输出的循环扩 张/截断码元数,对从ZC序列生成单元107输出的ZC序列进行循环扩张处理或者截断处 理,并输出到映射单元109。 映射单元109基于从解码单元104输出的RB分配信息,将从循环扩张/截断处理 单元108输出的ZC序列映射到与终端的发送带宽对应的带宽,将映射所得的ZC序列输出 到IFFT单元110。 IFFT单元IIO对从映射单元109输出的ZC序列进行IFFT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处理,将进行了 IFFT处理的ZC序列输出到循环 移位单元111。循环移位单元111对从IFFT单元110输出的ZC序列进行循环移位,而后输 出到复用单元117。 编码单元112对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将编码数据输出到调制单元113。调制单元 113对从编码单元112输出的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将调制信号输出到DFT单元114。 DFT单 元114对从调制单元113输出的调制信号进行DFT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 里叶变换)处理,将其从时域变换成频域的信号,将变换成频域的信号输出到RB分配单元 115。 RB分配单元115将从DFT单元114输出的信号分配给RB,并将分配给RB的信号输出 到IFFT单元116。 IFFT单元116将从RB分配单元115输出的信号进行IFFT处理,并将进 行了 IFFT处理的信号输出到复用单元117。 复用单元117对从IFFT单元116输出的发送数据和从循环移位单元111输出的 ZC序列(RS)进行时间复用,将复用信号输出到发送RF单元118。另外,复用单元117的复 用方法不限于时间复用,也可以是频率复用、代码复用、复合空间上的IQ复用。
发送RF单元118对从复用单元117输出的复用信号进行D/A变换、上变频、放大 等发送处理,将进行了发送处理的信号从天线101无线发送。 接下来,使用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150的结构。编码单元151将 发送数据和控制信号进行编码,将编码数据输出到调制单元152。调制单元152对编码数据 进行调制,将调制信号输出到发送RF单元153。发送RF单元153对调制信号进行D/A变 换、上变频、放大等发送处理,将进行了发送处理的信号从天线154无线发送。
接收RF单元155对经由天线154接收的信号进行下变频、A/D变换等接收处理,将进行了接收处理的信号输出到分离单元156。分离单元156将从接收RF单元155输出的 信号分离为RS、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将分离出的RS输出到DFT单元157,将数据信号和控 制信号输出到DFT单元167。 DFT单元157对从分离单元156输出的RS进行DFT处理,从时域变换成频率的信 号,将变换到频域的RS输出到传输路径估计单元158的解映射单元159。
传输路径估计单元158包括解映射单元159、除法单元160、IFFT单元161、屏蔽处 理单元162、以及DFT单元163,基于从DFT单元157输出的RS,估计传输路径。以下,具体 说明传输路径估计单元158的内部结构。 解映射单元159从由DFT单元157输出的信号中提取与各个终端的发送带宽对应 的部分,将提取的各个信号输出到除法单元160。除法单元160使用从循环扩张/截断处理 单元166输出的ZC序列,对从解映射单元159输出的信号进行除法计算,将除法计算结果 (相关值)输出到IFFT单元161。 IFFT单元161对从除法单元160输出的信号进行IFFT 处理,将进行了 IFFT处理的信号输出到屏蔽处理单元162。 屏蔽处理单元162基于分配给终端100的循环移位量,对从IFFT单元161输出的 信号进行屏蔽处理,从而提取存在所希望的循环移位序列的相关值的区间(检测窗)的相 关值,将提取出的相关值输出到DFT单元163。 DFT单元163对从屏蔽处理单元162输出的相关值进行DFT处理,将进行了 DFT处 理的相关值输出到频域均衡单元169。另外,从DFT单元163输出的信号是表示传输路径的 频率响应的信号。 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基于从未图示的调度单元输出的发送带宽(RB数)信息, 决定ZC序列的序列长度、以及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将决定的序列长度输出到ZC序列生 成单元165,将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输出到循环扩张/截断处理单元166。
ZC序列生成单元165使用从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输出的序列长度以及控制信息 所包含的序列号信息等,生成以频域表示的ZC序列(用式(3)表示),并将其输出到循环扩 张/截断处理单元166。 循环扩张/截断处理单元166基于从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输出的循环扩张/截 断码元数,对从ZC序列生成单元165输出的ZC序列进行循环扩张处理或者截断处理,并输 出到除法单元160。另外,假设发送带宽(RB数)与序列长度(基本序列长度)之间的关系 为终端和基站双方共享。 DFT单元167对从分离单元156输出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进行DFT处理,将其从 时域变换到频域的信号,将变换到频域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输出到解映射单元168。
解映射单元168从由DFT单元167输出的信号中提取与各个终端的发送带宽对应 的部分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将提取出的各个信号输出到频域均衡单元169。
频域均衡单元169使用从传输路径估计单元158内的DFT单元163输出的信号 (传输路径的频率响应),对从解映射单元168输出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进行均衡处理, 将进行了均衡处理的信号输出到IFFT单元170。 IFFT单元170对从频域均衡单元169输出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进行IFFT处理, 将进行了 IFFT处理的信号输出到解调单元171。解调单元171对进行了 IFFT处理的信号 进行解调处理,将进行了解调处理的信号输出到解码单元172。解码单元172对进行了解调
9处理的信号进行解码处理,提取接收数据。 另外,基站在不使用循环移位序列时,也可以不设置屏蔽处理单元162。此外,虽然 说明了基站在频域进行接收数据的均衡处理的情况,但也可以在时域进行均衡处理。
接下来,详细说明上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如图7所 示,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保持发送带宽与序列长度之间的对应 关系。该对应关系为对于多个发送带宽设定有作为基本的一个序列长度(基本序列长度)。 在图7的例子中,对于发送带宽a、b、c设定有一个序列长度N(b)。这里,序列长度N(b)是 比发送带宽b的副载波数小的最大的素数。同样地,对发送带宽d、e、f,设定有一个序列长 度N (e),对于发送带宽g、h、 i ,设定有一个序列长度N (h)。即,在这里使三个发送带宽为一 组,基本序列长度与每个组相关联。 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在取得发送带宽信息时,决定与 取得的发送带宽信息对应的序列长度。此时,基于取得的发送带宽信息与基本序列长度之 间的大小关系,识别是对ZC序列进行循环扩张处理还是进行截断处理。S卩,进行如下的识 别在发送带宽信息比基本序列长度长时,进行循环扩张处理,在发送带宽信息比基本序列 长度短时,进行截断处理。然后,求发送带宽与基本序列长度之差、即循环扩张/截断码元 数。另外,在发送带宽信息与基本序列长度一致时,既可以识别为进行循环扩张处理,也可 以识别为进行截断处理,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为0。 例如,在取得的发送带宽信息显示发送带宽a时,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序列长 度决定单元164决定与发送带宽a对应的序列长度N(b),由于发送带宽a比序列长度N(b) 短,所以求截断码元数。此外,在取得的发送带宽信息显示发送带宽c时,序列长度决定单 元105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决定与发送带宽c对应的序列长度N(b),由于发送带宽c 比序列长度N(b)长,所以求循环扩张码元数。 另外,也可以不是用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算出发送带 宽与基本序列长度之差、即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而是准备根据发送带宽信息导出序列 长度、以及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的表等,求序列长度、以及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
另外,基本序列长度是在多个发送带宽中,将中心的发送带宽的序列长度设定为 基本序列长度,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基本序列长度设定为N(a)或者N(c)。此外,也 可以将N (a) 、 N (b) 、 N (c)以外的序列长度设定为基本序列长度。 此外,虽对发送带宽的增减使用了循环扩张和截断这两者,但也可以仅使用循环 扩张,或者仅使用截断。即,也可以在多个发送带宽内将基本序列长度设定为最短的发送带 宽,仅适用循环扩张。例如,在图7中,将N(a)设定为基本序列长度而不是N(b),对发送带 宽的增减仅使用循环扩张。反之,也可以将基本序列长度设定为最长的发送带宽,仅适用截 断。例如,在图7中,将N(c)设定为基本序列长度而不是N(b),对发送带宽的增减仅使用截 断。 此外,虽对发送带宽的增减使用了循环扩张或者截断,但也可以使用分配0的零 充填(padding)来代替循环扩张。即,对于发送带宽的副载波,将O分配给超过序列长度的 副载波。另外,也可以一并使用循环扩张和零充填来代替循环扩张。 此外,以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生成了三种发送带宽,但不限于此,例如,也 可以以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生成五种发送带宽。进而,也不需要像各三种、各五种
10等这样均等分配。例如也可以是以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生成三种发送带宽的范围, 和以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生成了五种发送带宽的范围。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l,将一个基本序列长度与多个发送带宽相关联,基于被指示 的发送带宽和与该发送带宽对应的基本序列长度,对ZC序列进行循环扩张处理或者截断 处理,从而即使在相邻小区之间使用不同的发送带宽发送RS的情况下,也能在基本序列长 度相同的序列之间,以基本序列长度部分维持弱互相关,所以能够降低对相邻小区造成的 干扰。由此,能够提高信道估计精度。 此外,由于能够减少不同的序列长度的数量,所以能够削减用于保持序列长度的 存储器等的电路规模、以及序列生成所需要的运算量。而且,不仅削减序列长度信息,还能 削减表示ZC序列的序列号的信息。 此外,当在频域中多次重复相同的ZC序列时,CM(Cubic Metric,立方量度)/ PAPR(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峰均功率比)特性大幅增加,而在仅ZC序列的一部 分被循环扩张或者被截断时,能够维持低CM/PAPR特性。 另外,虽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图5所示的结构说明了终端的RS生成单元106,但其 也可以是图8所示的结构。图8所示的RS生成单元106在循环扩张/截断处理单元的后 级具有相位旋转单元。该相位旋转单元在频域进行作为等效处理的相位旋转以代替在时域 进行循环移位。此外,虽表示了这些参照信号生成单元在频域生成了 ZC序列的结构,但也 可以采用如图9A 图9C所示那样,在时域生成了 ZC序列的结构,此时,在ZC序列生成单 元的后级或者循环移位单元的后级具有DFT单元。但是,在不使用循环移位序列时,也可以 不设置循环移位单元或者相位旋转单元。此夕卜,虽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单载波-FDMA(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 Access,频分复用接入)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结构。 [OO95](实施方式2)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说明发送带宽越长,越增加能够以一个基本序列长度 的ZC序列生成的发送带宽数R(R为2以上的自然数)的情况。另外,也可以在发送带宽比 固定值小时,对每个发送带宽以单独的基本序列长度生成ZC序列,而在发送带宽比固定值 大时,将以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生成的发送带宽数作为R(R为2以上的自然数)。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终端和基站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5和图6所示的结构 相同,仅一部分功能不同,因此,引用图5和图6,说明不同的功能。 终端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保持如下的对应关系发送带宽越短,将一个基本 序列长度与越少的发送带宽数相关联,发送带宽越长,将一个基本序列长度与越多的发送 带宽数相关联,基于从解码单元104输出的发送带宽信息(RB数),决定ZC序列的基本序列 长度、以及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另外,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根据发送带宽与基本序列 长度之差来求得。由终端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决定的ZC序列的序列长度被输出到ZC序列 生成单元107,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被输出到循环扩张/截断处理单元108。
与终端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同样,基站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保持发送带 宽和基本序列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从未图示的调度单元输入的发送带宽信息,决定 ZC序列的基本序列长度、以及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由基站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决定的
11ZC序列的基本序列长度被输出到ZC序列生成单元165,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被输出到循 环扩张/截断处理单元166。 接下来,详细说明上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如图10 所示,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保持着发送带宽和基本序列长度之 间的对应关系。如上所述,该对应关系是,发送带宽越短,将一个基本序列长度与越少的发 送带宽数相关联,发送带宽越长,将一个基本序列长度与越多的发送带宽数相关联。即,基 本序列长度越长的ZC序列,越增加可进行循环扩张/截断的最大码元数(以下,称为"可循 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基本序列长度越短的ZC序列,越减少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
这里,将在系统中使用的基本序列长度设为N(a) 、 N(c) 、 N(g) (N(a) < N(c) < N(g)),将与基本序列长度N(a) 、N(c) 、N(g)对应的可循环扩张码元数分别设为到Xa、Xc、 Xg为止。此时,使Xa、Xc、Xg的关系为满足Xa〈Xc〈Xg的关系。艮卩,根据发送带宽变更 可循环扩张码元数(Xa、Xc、Xg)。例如,在发送带宽为1RB时,可循环扩张码元数少,所以设 为Xa,在发送带宽为3RB时,可循环码扩张元数设为比Xa大的Xc。 此外,将与基本序列长度N(a) 、 N(c) 、 N(g)对应的可截断码元数分别设为到Ya、 Yc、Yg为止。此时,使Ya、Yc、Yg的关系为满足Ya〈Yc 〈Yg的关系。即,根据发送带宽变 更可截断码元数(Ya、 Yc、 Yg)。 另外,在图10中,虽将发送带宽分为三组(a、 b d、 e i),但不限于此,既可以 分为两组,也可以分为四组以上。此外,虽将从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生成的多个发送带宽设为 了一种(仅为a)、三种(仅为b d)、五种(e i),但也可以不限于此。此外,也可以对发 送带宽设置阈值,在小于阈值时对每个带宽以单独的基本序列长度来生成ZC序列,在阈值 以上时,以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生成多个发送带宽的ZC序列。 此外,在这里说明了根据发送带宽来变更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但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根据与发送带宽对应的基本序列长度或者发送RB数,来变更可循环扩张/截 断码元数。 此外,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也可以在一部分基本序列长度相同。即,也可以是 Xa《Xc《Xg, Ya《Yc《Yg。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2,的发送带宽越短,将一个基本序列长度与越少的发送带宽 数相关联,发送带宽越长,将一个基本序列长度与越多的发送带宽数相关联,从而即使在序 列长度较长的ZC序列中增加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也能减少基本序列长度以外的部分相 对于基本序列长度部分的比率,因此能够维持低的互相关特性以及低CM/PAPR特性。
此外,序列长度越长的ZC序列,需要的电路规模、运算量也就越大,因此,能够削 减电路规模和运算量。此外,不仅削减序列长度信息,而且还能削减表示ZC序列的序列号 的信息。(实施方式3)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终端和基站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5和图6所示的结构 相同,仅一部分功能不同,因此,引用图5和图6,说明不同的功能。 终端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保持如下的对应关系发送带宽越短,将一个基本 序列长度与越少的发送带宽数相关联,发送带宽越长,将一个基本序列长度与越多的发送 带宽数相关联,基于从解码单元104输出的发送带宽信息(RB数),决定ZC序列的基本序CN 101766008 A
列长度,根据由终端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决定的基本序列长度和从基站通知的RS的发送 带宽来决定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此时,使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比决定为在各个发送 带宽中相对于基本序列长度的比率固定的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小。然后,由终端的序 列长度决定单元决定的ZC序列的基本序列长度被输出到ZC序列生成单元107,循环扩张/ 截断码元数被输出到循环扩张/截断处理单元108。 与终端100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同样地,基站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保持 发送带宽与基本序列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从未图示的调度单元输入的发送带宽信息 决定ZC序列的基本序列长度,根据由基站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决定的基本序列长度和RS 的发送带宽来决定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此时,使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比被决定为相 对于基本序列长度的比率固定的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小。由基站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 决定的ZC序列的基本序列长度被输出到ZC序列生成单元165,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被输 出到循环扩张/截断处理单元166。 接下来,详细说明上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如图11 所示,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保持着发送带宽和基本序列长度之 间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如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那样,发送带宽越短,将基本序列长度 与越少的发送带宽数相关联,发送带宽越长,将基本序列长度与越多的发送带宽数相关联。 然后,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根据上述发送带宽与基本序列长度 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决定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 例如,如图11所示,在各个发送带宽中使"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基本序列 长度N(x)"相等。S卩,在将基本序列长度设为N(a) 、 N(c) 、 N(g),将可循环扩张码元数设为 Xa、Xc、Xg时,选择Xa/N(a) 、Xc/N(c) 、Xg/N(g)分别相等的Xa、Xc、Xg。此外,在将可循环扩 张码元数设为Ya、 Yc、 Yg时,选择Ya/N(a) 、 Yc/N(c) 、 Yg/N(g)分别相等的Ya、 Yc、 Yg。
另夕卜,艮卩使Xa/N (a) 、 Xc/N (c) 、 Xg/N (g)或者Ya/N (a) 、 Yc/N (c) 、 Yg/N (g)不完全一 致也可以,只要是近似值即可。例如,在利用Xa/N(a) 、Xc/N(c) 、Xg/N(g) Ya/N(a) 、Yc/N(c)、 Yg/N(g)求得的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不是整数时,只需利用floor (Xa/N(a)) , ceil (Xa/ N(a)), round(Xa/N(a))等求得整数即可。其中,floor)表示将()内的数值的小数部分进 位,ceil()表示舍去0内的数值的小数部分,round()表示对0内的数值的小数部分进行 四舍五入,使各个0内的数值成为整数。 此外,在这里是根据基本序列长度变更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但不限于此,例 如,也可以根据与基本序列长度对应的发送带宽或者发送RB数来变更可循环扩张/截断码 元数。即,也可以使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发送带宽(RB数)相等。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3,通过在各个发送带宽中决定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与基 本序列长度N(x)的比率相等的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能够与发送带宽无关而将序列间 的互相关特性和CM/PAPR特性抑制得不变。此外,能够根据被赋予的发送带宽信息,利用简 单的运算而获得基本序列长度以及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 3中,作为RS以匿-RS为例进行了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 中,以SRS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在这里,说明以Distributed FDM(分布式频分复用)发送 的SRS。其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终端和基站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5和图6所示的
13结构相同,仅一部分功能不同,因此,引用图5和图6,说明不同的功能。 这里,分布式F匿是指以一定的副载波间隔配置ZC序列的发送方法。另外, 一定
的副载波间隔由RPF(R印etition Factor,重复因子)决定,在RPF = N时,ZC序列被以N
副载波间隔分配。例如,在RPF = 2的分布式FDM中,用于发送ZC序列的副载波间隔为2,
因此,ZC序列被以奇数副载波#1、 #3、 #5...,或者偶数副载波#0、 #2、 #4.发送。 在分布式F匿中,也根据一个基本序列长度来生成多个发送带宽的ZC序列。另外,
在分布式F匿发送中,以一定的副载波间隔(RPF = N)配置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此
时,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在"以分布式F匿配置了 ZC序列的带
宽〈发送带宽"时,识别为进行循环扩张,在"以分布式F匿配置了 ZC序列的带宽>发送带
宽"时,识别为进行截断,以使其与发送带宽匹配。即,对应于发送带宽的增减,根据基本序
列长度的ZC序列决定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 在图12中,设RPF = 2,以两个副载波间隔配置ZC序列,在小区#1和小区#2使用 基本序列长度相同的ZC序列。此时,在小区#1中,配置了ZC序列的带宽〈发送带宽,所以 进行循环扩张,在小区S2中,配置了ZC序列的带宽=发送带宽,所以既不进行循环扩张也 不进行截断。 另外,在SRS发送带宽为1. 25MHz和5MHz被分布式FDM复用时,在1. 25MHz附近 的SRS发送带宽中1. 25MHz用的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被使用,在5MHz附近的SRS发送 带宽中5MHz用的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被使用。 此外,适用于分布式F匿发送的RS,除SRS外还可以是匿-RS,也可以是其他的RS。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4,即使在相邻的小区之间使用的SRS发送带宽(RB数)不同 时,也能在相邻的小区之间使用基本序列长度相同的ZC序列,从而在各个带宽降低码间干 扰,此外,能够削减用于保持序列的存储器等的电路规模、以及序列生成所需要的运算量。
(实施方式5) 在实施方式5中,说明SRS发送带宽通过PUCCH (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带宽的增减而增减的情况。
在上述非专利文献l中,如图13所示,研究了在系统带宽的两端对PUCCH进行FDM 复用。其中,PUCCH是没有数据发送的终端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信道,PUCCH的发送带宽通 过控制信息量的增减而增减。例如,图13A表示PUCCH在系统带宽的两侧各配置2RB的情 况,图13B表示PUCCH在系统带宽的两侧各配置1RB的情况。 另一方面,研究了以除去PUCCH的发送带宽发送SRS。此时,SRS发送带宽通过 PUCCH的增减而增减,因此,当在小区之间PUCCH的带宽不同时,有时在小区之间发送序列 长度不同的ZC序列。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终端和基站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5和图6所示的
结构相同,仅一部分功能不同,因此,引用图5和图6,说明不同的功能。 以通过PUCCH发送带宽的增减而产生的SRS发送带宽来发送的ZC序列,通过调整
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来生成。即,根据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生成从PUCCH的发送
带宽最大时的SRS发送带宽(最小)到PUCCH的发送带宽最小时的SRS发送带宽(最大)
的SRS发送带宽。例如,在图14中,设PUCCH的发送带宽最大时的SRS发送带宽(最小)为A(RB),设PUCCH的发送带宽最小时的SRS发送带宽(最大)为F(RB),根据一个基本序列长度N(D) 的ZC序列生成从A(RB)到F(RB)。然后,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 在基本序列长度< SRS发送带宽时识别为进行循环扩张,在基本序列长度> SRS发送带宽 时识别为进行截断,使ZC序列与SRS发送带宽匹配。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5,即使在对应于PUCCH的增减,SRS发送带宽也增减的情况 下,也能够通过调整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来降低对于相邻小区造成的干扰,而且,能够削 减用于保持序列长度的存储器等的电路规模、以及序列生成所需要的运算量。
另外,也可以进一步减少根据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生成的发送带宽数。例 如,设比最小的SRS发送带宽A (RB)大的发送带宽为B (RB),设比最大的SRS发送带宽F (RB) 小的发送带宽为E(RB),将从B(RB)到E(RB)为止以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来生成。
另外,在SRS发送带宽通过PUCCH的发送带宽的增减而增减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 15所示那样,与在实施方式4中说明的分布式F匿发送进行组合。例如,在将从A(RB)到 F(RB)为止由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来生成时,优选基本序列长度是分布式FDM处理 前的序列长度,即,将从N(A)/RPF数到N(F)/RPF数中的任一个作为基本序列长度。另外, 在图15中,将N(D)/RPF作为基本序列长度。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 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在以分布式F匿配置了 ZC序列的带宽< SRS发送带宽时识别为 进行循环扩张,在以分布式F匿配置了 ZC序列的带宽〉SRS发送带宽时识别为进行截断, 以使ZC序列与SRS发送带宽匹配。 另外,虽在实施方式1至IJ 3中,以上行线路的DM-RS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对于SRS、 下行线路的RS、同步用的导频信号等也同样能适用。即,只需以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生成多个 发送带宽(RB数)的CAZAC序列,对应于发送带宽(RB数)的增减,变更进行基本序列长度 的CAZAC序列的循环扩张/截断的码元数量即可。同样地,虽在实施方式4和5中,以上行 线路的SRS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匿-RS、下行线路的RS、同步用的导频信号等也同样能 适用。 此外,如图16所示那样,进行循环扩张或者截断的位置既可以在ZC序列的两侧, 也可以如图7等所示那样,仅在ZC序列的一侧。此外,如图17所示那样,进行循环扩张或 者截断的位置也可以在ZC序列的中心部分。
(实施方式6)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说明对每个RPF(R印etition Factor,重复因子)变更 序列长度(基本序列长度)、发送带宽(RB数)、以及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的关系的情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终端和基站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5和图6所示的 结构相同,仅一部分功能不同,因此,引用图5和图6,说明不同的功能。
在终端的解码单元104提取出的控制信息中,除包含发送带宽信息(RB数)夕卜,还 包含RPF信息,由终端的解码单元提取出的控制信息被输出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
终端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使用从解码单元104输出的发送带宽(RB数)信息 和RPF信息,基于表示根据RPF而变化的基本序列长度、发送带宽(RB数)、以及循环扩张/ 截断码元数的关系的表,决定基本序列长度以及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序列长度决定单 元105将序列长度信息输出到ZC序列生成单元107,将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输出到循环 扩张/截断处理单元108。
15
与终端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同样地,基站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保持表示 根据RPF而变化的基本序列长度、发送带宽(RB数)、以及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的关系的 表,基于从未图示的调度单元输入的发送带宽信息、以及RPF信息,决定ZC序列的基本序列 长度、以及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将序列长度信息输出到ZC序列 生成单元165,将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输出到循环扩张/截断处理单元166。
接下来,说明终端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基站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所保 持的表。这里,为了减少基站和终端所存储的ZC序列的序列长度(N)的个数,如图18所示, 对每12副载波(1RB)准备ZC序列的序列长度(N)。 在此前提下,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具有能对每个RPF 变更基本序列长度、发送带宽(RB数)、以及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的关系的表。此时,将与 接近于(发送带宽(RB数)+RPF)的整数的RB数对应的序列长度设定为基本序列长度,根 据发送带宽对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进行循环扩张/截断。另外,基本序列长度优选设定 与最接近于(发送带宽(RB数)+RPF)的整数的RB数对应的序列长度。此外,也可以是在 发送带宽窄的范围中,将最接近于(发送带宽(RB数)+RPF)的整数的RB数的序列长度设 定为基本序列长度,在发送带宽宽的范围中,将接近于(发送带宽(RB数)+RPF)的整数的 RB数的序列长度设定为基本序列长度。 在求最接近于(发送带宽(RB数)+RPF)的整数的RB数的方法中,存在以下的方 法。S卩,Floor (发送带宽(RB数)+RPF)、Ceil(发送带宽(RB数)+RPF) 、Round((送信带 宽(RB数)+RPF)等。另外,这些都只是一个例子,既可以仅使用这些中的一种,也可以根 据RB数灵活使用两种或者三种。例如,既可以仅使用Floor (发送带宽(RB数)+RPF),也 可以仅使用Ceil (发送带宽(RB数)+RPF),还可以根据RB数灵活使用这两种。
此外,在上述"根据发送带宽对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进行循环扩张/截断"方 法中,存在以下的方法。即,在以分布式F匿配置了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的带宽〉发送 带宽时,进行截断使其与发送带宽(RB数)匹配。另一方面,在以分布式F匿配置了基本序 列长度的ZC序列的带宽〈发送带宽时,进行循环扩张,使其与发送带宽(RB数)匹配。
这里,使用图19,具体说明利用Floor (发送带宽(RB数)+RPF),将与最接近于 (发送带宽(RB数)+RPF)的整数的RB数对应的序列长度设定为基本序列长度的情况。在 基本序列长度23的ZC序列中,在RPF = 1时仅与副载波数24 (发送带宽2RB)对应,在RPF =2时与副载波数24(发送带宽4RB) 、30(发送带宽5RB)对应。此外,在基本序列长度23 的ZC序列中,在RPF = 1时能进行循环扩张/截断的码元数仅为(+1),在RPF = 2时能进 行循环扩张/截断的码元数为(+1) (+7)。这样,基本序列长度、发送带宽(RB数)、以及 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的关系按每个RPF变更。但是,这里是为了便于说明,以图19所示的 表为例进行了具体表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对每个RPF赋予基本序列长度、发送带宽 (RB数)、以及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的关系,则既可以是公式也可以是其他方法。
此外,图20表示以发送带宽为2RB、5RB,RPF = 3的分布式F匿进行发送的具体例 子。图20A表示在发送带宽为2RB时,生成基本序列长度为11(1RB的序列长度)的ZC序 列,在以分布式F匿配置该ZC序列时,比发送带宽要大,所以通过除去ZC序列的后半部分 使其与发送带宽的副载波数一致而进行分配的情形。另一方面,图20B表示在发送带宽为 5RB时,生成基本序列长度为11 (1RB的序列长度)的ZC序列,在以分布式F匿配置该ZC序列时,由于比发送带宽小,所以通过重复该ZC序列的前半部分使其与发送带宽的副载波数 一致而进行分配的情形。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6,在按每个RPF变更基本序列长度、发送带宽(RB数)、以及 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的关系时,能够将与接近于(发送带宽(RB数)+RPF)的、整数的RB 数对应的序列长度设定为基本序列长度,根据发送带宽对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进行循 环扩张/截断,从而对每个RPF选择适合于发送带宽的基本序列长度,并且使参照信号与发 送带宽一致而进行发送。此夕卜,即使在RPF > 1的情况下,也能在基本序列长度和RPF相同 的序列间维持弱互相关,能够改善减轻干扰波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是当存在多个(例如两个)最接近于(发送带宽(RB数)+RPF)的 整数的RB数时,将与各自的RB数对应的序列长度中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少的一方的序列 长度设定为基本序列长度。 在使其与发送带宽(RB数)的副载波数一致时,可以是循环扩张以及截断这两者、 仅循环扩张、仅截断中的任何一个。即,也可以是根据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生成多个带宽的ZC 序列,在该多个带宽内将最短的发送带宽(RB数)的序列长度作为基本序列长度而仅适用 循环扩张,或者将最长的发送带宽(RB数)的序列长度作为基本序列长度而仅适用截断。
此外,也可以将RPF与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的关系改述为"使可循环扩张/截 断码元数随着RPF的增加而增加"。 进而,也可以使实际使用的副载波数与基本序列长度建立关系。S卩,也可以将在 RPF = 1时可使用的序列长度中接近于(发送载波数+RPF)的序列长度设定为基本序列长 度,来代替将与接近于(发送带宽(RB数)+RPF)的整数的RB数对应的序列长度设为基本 序列长度。 另外,优选将在RPF = 1时可使用的序列长度中最接近于(发送副载波数+RPF) 的序列长度设定为基本序列长度。由此,能够根据发送带宽将进行循环扩张/截断的码元 数减到最少。具体而言,在以发送副载波为60(5RB)进行RPF = 2的分布式F匿发送时,在 RPF = 1时可使用的序列长度中(在图19中为11、23、31...),将最接近于30( = 60 + 2) 的序列长度设定为基本序列长度。即,以基本序列长度为31来生成ZC序列,则只需对基本 序列长度的ZC序列进行一个码元的扩张即可。
(实施方式7)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说明将与可适用于匿-RS的RB数中的、接近于(发送 带宽(RB数)+RPF)的RB数对应的序列长度设定为基本序列长度的情况。
在非专利文献3中,研究了对用于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物理 上行共享信道)的解调用参照信号(匿-RS)使用以连续的副载波发送ZC序列的Localized F匿(集中式F匿),对每个存在数据发送带宽的RB数准备序列长度(N)。另外,存在数据发 送带宽的RB数如图21所示,是能够以2、3、5的倍数表示的RB数。例如,在适用循环扩张 的情况下,在带宽为1RB(12副载波)时,序列长度为11,在带宽为2RB(24副载波)时,序列 长度为23,在带宽为3RB(36副载波)时,序列长度为31。 另一方面,对于用于PUSCH的匿-RS以外的参照信号,选取了利用为用于PUSCH的 DM-RS而准备的序列长度(N)。例如,在用于接收品质测量的RPF = 2 (分布式F匿发送) 的探索RS中,也重新使用用于DM-RS的ZC序列(序列长度)。
17
这样,ZC序列的序列长度(N)为可适用于匿-RS的序列长度、即能以2、3、5的倍 数表示的RB数的序列长度。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终端和基站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5和图6所示的 结构相同,仅一部分功能不同,因此,引用图5和图6,说明不同的功能。
终端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基站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具有的、表示根据 RPF而变化的基本序列长度、发送带宽(RB数)、以及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的关系表中,以 可适用于DM-RS的序列长度中接近于(发送带宽数(RB数)+RPF)的RB数的序列长度为 基本序列长度。另外,基本序列长度优选设定在可适用于DM-RS的序列长度中,与最接近于 (发送带宽(RB数)+RPF)的整数的RB数对应的序列长度。具体而言,在(发送带宽(RB 数)+RPF)以下的数中最大、或者在(发送带宽(RB数)+RPF)以上的数中最小的可适用 于DM-RS的RB数的序列长度被设定为基本序列长度。 另外,既可以只使用在(发送带宽(RB数)+RPF)以下的数中最大的,也可以仅使 用在(发送带宽(RB数)+RPF)以上的数中最小的,还可以根据RB数分开使用这两者。
这里,使用图22具体说明将与在(发送带宽(RB数)+RPF)以下的数中最大的可 适用于匿-RS的RB数对应的序列长度设定为基本序列长度的情况。首先,在不存在数据发 送带宽的带宽(例如7RB等)中,也不准备用于匿-RS的基本序列长度。因此,对于没有准 备基本序列长度的RB数,需要以与该RB数的前后的RB数对应的基本序列长度来生成ZC 序列,对以该基本序列长度生成的ZC序列进行循环扩张或者截断使其与发送带宽一致。
例如,在RPF二 1的情况下,在发送带宽(RB数)为7RB时,生成发送带宽(RB数) 为6RB的序列长度的ZC序列,根据发送带宽对该ZC序列进行循环扩张。或者,生成发送带 宽(RB数)为8RB的序列长度的ZC序列,根据发送带宽对该ZC序列进行截断。
进而,在使用RPF = 2的分布式FDM以发送带宽(RB数)14RB进行发送时,由于没 有准备发送带宽(RB数)7RB的基本序列长度,因此,以发送带宽(RB数)6RB的基本序列长 度71来生成ZC序列,根据发送带宽重复该ZC序列的前半部分(参照图22)。或者以发送 带宽(RB数)8RB的基本序列长度89来生成ZC序列,根据发送带宽去除该ZC序列的后半 部分。 另外,在使ZC序列与发送带宽(RB数)匹配时,也可以是利用循环扩张截断这两
者、仅利用循环扩张、或者仅利用截断这其中的某个来进行对应。即,以一个基本序列长度 生成多个发送带宽的ZC序列,而既可以将该多个带宽内最短的带宽(RB数)的序列长度作 为基本序列长度仅对其适用循环扩张,或者也可以将最长的带宽(RB数)的序列长度作为 基本序列长度仅对其适用截断。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7,通过将与可适用于匿-RS的RB数中接近于(发送带宽(RB 数)+RPF)的RB数对应的序列长度设定为基本序列长度,能够从与可适用于DM-RS的RB 数对应的序列长度中选择基本序列长度,因此,能够削减基站和终端装置存储的序列长度 的信息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发送带宽(RB数)+RPF)举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 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可适用于匿-RS的序列长度中接近于(发送副载波数+RPF)的序 列长度作为基本序列长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适用于PUSCH用的匿-RS的序列长度为基准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以SRS的序列长度为基准。
(实施方式8)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终端和基站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5和图6所示的
结构相同,仅一部分功能不同,因此,引用图5和图6,说明不同的功能。 终端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基站的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存储的表,具有如
下的根据RPF而变化的基本序列长度、发送带宽(RB数)、以及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的关系
使可循环扩张或截断码元数随着基本序列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换言之,在基本序列长度长时,使根据基本序列长度生成的ZC序列的可循环扩张 或截断码元数增加,在基本序列长度短时,使根据基本序列长度生成的ZC序列的可循环扩 张或截断码元数减少。 另外,在进行循环扩张或截断的码元数比可循环扩张或截断码元数多时,如图23 所示,将可循环扩张或截断码元数以上作为不发送的部分。但是,虽然在图23B中,将不发 送的部分设置在了 ZC序列的后方,但也可以设置在前方,还可以分别设置在前方和后方。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8,通过使可循环扩张或截断码元数随着基本序列长度的增加 而增加,在进行循环扩张或截断的码元数比上述可循环扩张或截断码元数大时设置不发送 的部分,能够在基本序列长度短的ZC序列中防止CM的增加。 另外,虽在上述实施方式6到8中,以上行线路的SRS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对于 匿-RS、下行线路的导频信号、用于同步的导频信号等同样也能适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到8中,优选使进行循环扩张或截断的码元数<序列长 度,或者使可循环扩张或截断码元数〈序列长度。由此,能够防止在频域多次重复相同的ZC 序列,能够防止时域的CM特性极端增大。 另夕卜,参照信号也可以置换为导频信号、基准信号、参考信号、参考信号 (reference signal)等。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仅适用于一部分的发送带宽,而不需要适用于整个 发送带宽。此外,也可以仅在最小的基本序列长度、最大的基本序列长度中出现例外。例如, 虽在实施方式2中,发送带宽越长,越增加能够由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生成的发送 带宽数,但也可以是在基本序列长度最长的ZC序列中,能够由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的ZC序列 生成的发送带宽数变少。此外,也可以将一个基本序列长度分配给分离的发送带宽,而不需 要将一个基本序列长度分配给连续的发送带宽。例如,将基本序列长度N(c)分配给发送带 宽a、发送带宽c、发送带宽e,将基本序列长度N(d)分配给发送带宽b、发送带宽d、发送带 宽f。 此外,虽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多个小区共享发送带宽与序列长度的关 系,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全小区共享发送带宽与序列长度的关系,在建立了帧同步的小 区内共享,或者仅在一个小区内共享等。 此外,虽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上行链路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适用于下行 链路。此外,本实施方式也不限定于3GPP LTE的系统。 此外,虽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序列长度为奇数的ZC序列为例进行了说明,但 只要是代码序列即可,即使是序列长度为奇数的ZC序列以外的代码序列,也同样能够适 用。例如,也可以适用于序列长度为偶数的ZC序列。此外,也可以适用于包含ZC序列的GCL(Generalized Chirp Like,广义线性调频序列)序列。进而,还可以举出Frank序列、 M序列、以及黄金(Gold)序列等PN序列、对CAZAC-based(基于CAZAC)的序列进行了循环 扩张截断的序列、对ZC序列进行了删截(puncturing)的序列、Random CAZAC、0LZC、RAZAC 等各种序列、其他的CAZAC系列(包含由计算机生成的序列)。 这里,使用公式表示上述GCL序列。序列长度N的GCL序列在N为偶数时,由式 (5)表示,在N为奇数时,由式(6)表示。
——+ W 2
(5)cr,m= expj— / ~~^ +叫^ m。d附),.■ ( 6 ) 其中,k = 0, 1, 2, . . . , N-l ;q为任意的整数;r具有与N互为素数的关系,并且是
比N小的整数;bi(k mod m)为任意的复素数,i = O,l,... ,m-l。此外,在使GCL序列间的
互相关成为最小时,bi(k mod m)使用振幅1的任意的复素数。 这样,GCL序列是将bi (k mod m)与Zadoff-Chu序列相乘之后的序列。 此外,虽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了依次进行根据发送带宽信息决定序列长度、
生成ZC序列、循环扩张截断处理,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保持将包含预先进行了循环扩张/
截断的序列的序列与各个发送带宽信息建立了关联的表,参照该表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以用硬件构成的情况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也
可以用软件来实现。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各功能块,典型的通过集成电路的 LSI(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块即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一个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 分或全部地被集成为一个芯片。虽然这里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可以被称为IC、系统 LSI、超大LSI (supper LSI)、特大LSI (ultra LSI)。 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以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
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
门阵列)、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进而,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他技术的出现,如果出现能够替代
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新技术,当然可以利用该新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者适用生
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此外,有时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表述为Node B,将终端表述为UE,将副载波表 述为Tone。在2007年8月8日申请的特愿2007-207186号的日本专利申请和在2007年10 月26日申请的特愿2007-279224号的日本专利申请中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 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即使在以不同的发送带宽发送RS的情况 下,也能降低序列间的干扰,并且能够削减电路规模和运算量,例如,能够适用于移动通信 系统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等。
权利要求
无线发送装置,包括序列长度决定单元,保持对分配参照信号的多个发送带宽的每个发送带宽相关联了作为基本的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的对应关系,决定与取得的发送带宽信息表示的发送带宽对应的基本序列长度,将决定的基本序列长度与所述发送带宽信息表示的发送带宽之差决定为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由所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决定的基本序列长度的恒定振幅零自相关序列;循环扩张/截断处理单元,基于所述发送带宽信息表示的发送带宽和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对所述基本序列长度的恒定振幅零自相关序列进行循环扩张处理或者截断处理;以及发送单元,将进行了所述循环扩张处理或者截断处理的所述恒定振幅零自相关序列作为参照信号发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所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保持如下的对应关系分配参照信号的发送带宽越短,将所述基本序列长度与越少的发送带宽数相关联,分配参照信号的发送带宽越长,将所述基本序列长度与越多的发送带宽数相关联。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所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在取得的所述发送带宽信息表示的发送带宽越短时,越减少可进行循环扩张/截断的最大码元数即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在取得的所述发送带宽信息表示的发送带宽越长时,越增多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所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决定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所述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是使在分配参照信号的多个发送带宽中可进行循环扩张/截断的最大码元数即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与基本序列长度的比率相等的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所述发送单元通过以一定的副载波间隔配置的分布式频分复用方式来发送所述基本序列长度的恒定振幅零自相关码序列。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所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保持对多个探测参考信号发送带宽相关联了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的对应关系。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所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对每个重复因子保持基本序列长度、发送带宽以及循环扩张码元数的对应关系,将与接近于(以资源块数表示的发送带宽+重复因子)的、整数的资源块数对应的序列长度决定为基本序列长度。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所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对每个重复因子保持基本序列长度、发送带宽以及循环扩张码元数的对应关系,将在重复因子=1时可使用的序列长度中接近于(发送副载波数+重复因子)的、整数的序列长度决定为基本序列长度。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所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将与在(以资源块表示的发送带宽+重复因子)以下的数中最大、或者在(以资源块表示的发送带宽+重复因子)以上的数中最小的可适用于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块数对应的序列长度决定为基本序列长度。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所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随着基本序列长度增大,增加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所述序列长度决定单元在循环扩张/截断码 元数比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大时,设置不发送的码元。
12. 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序列长度决定步骤,保持对分配参照信号的多个发送带宽的每个发送带宽相关联了作 为基本的一个基本序列长度的对应关系,决定与取得的发送带宽信息表示的发送带宽对应 的基本序列长度,将决定的基本序列长度与所述发送带宽信息表示的发送带宽之差决定为 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序列生成步骤,生成由所述序列长度决定步骤决定的基本序列长度的恒定振幅零自相 关序列;循环扩张/截断处理步骤,基于所述发送带宽信息表示的发送带宽和循环扩张/截断 码元数,对所述基本序列长度的恒定振幅零自相关序列进行循环扩张处理或者截断处理; 以及发送步骤,将进行了所述循环扩张处理或者截断处理的所述恒定振幅零自相关序列作 为参照信号发送。
全文摘要
提供即使在以不同的发送带宽发送RS的情况下,也降低序列间的干扰,并且削减电路规模和运算量的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保持对于多个发送带宽设定了作为基本的一个序列长度(基本序列长度)的对应关系。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05)和序列长度决定单元(164)取得发送带宽信息时,决定与取得的发送带宽信息对应的序列长度。此时,基于取得的发送带宽信息与基本序列长度之间的大小关系,识别是对ZC序列进行循环扩张处理还是进行截断处理。然后,求发送带宽与基本序列长度之差、即可循环扩张/截断码元数。
文档编号H04J13/00GK101766008SQ200880100920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8日
发明者今村大地, 小川佳彦, 岩井敬, 平松胜彦, 松元淳志, 高田智史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