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r站点、向rpr环网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文档序号:770288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Rpr站点、向rpr环网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RPR环网数据传输技术,特别涉及一种RPR站点、向RPR 环网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简称RPR)是结合同步凄t字体 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简称SDH) /同步光纤网(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筒称SONET )环网的保护机制以及以太网传输数据报文 的有效性,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Jf某质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简 称MAC )协议。SDH/SONET环网和以太网都提供了有效的物理层(一层) 传输,而RPR是一种独立于物理层的MAC (二层)协议,其物理层可以 是SDH/SONET环网,也可以是以太网。可见,RPR环网可以构建在 SDH/SO^ET环网的传输技术网络基础之上,也可以构建于以太网传输才支 术基础之上。另外,RPR环网兼具SDH/SONET环网的快速业务恢复能力 以及以太网的带宽使用有效性的特点,此外,还具有全网带宽均衡机制。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RPR环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有6个 RPR站点,即Sl-S6。相邻的RPR站点间通过RPR接口连接,形成一个 环状网络。每个RPR接口都有接收与发送线5^,因此形成如图1所示的 可双向传输的RPR环网。通常,外环表示成顺时针方向,也称为环0;内 环表示成逆时针方向,也称为环1。每个RPR站点可以下连多个本地网络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以每个RPR 站点下连一个LAN为例,分别为LAN1-LAN6。 LAN中的设备接入RPR 环网中的RPR站点的接口形式可以是以太网,^f旦不局限于以太网,或者可以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才妄口 。
图2为图1所示的RPR环网中的LAN接入RPR站点的分解结构示意 图。如图2所示,包括本地网络设备,本例子中为以太网设备、以太网二 层业务处理模块、RPR业务处理模块和RPR环MAC模块。以太网设备用 于向以太网发送以太网报文,并接收以太网发送来的以太网报文。如常用 的个人电脑(PC)接入以太网,并通过以太网进行数据通信。以太网二层 业务处理模块,主要功能是根据以太网报文的MAC地址和虚拟LAN (Virtual LAN,简称VLAN)的标识(简称VID)等,进行报文的转发处 理,如以太网设备和RPR环网间的或以太网设备之间的才艮文转发。此以 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通常采用专用集成芯片实现,在完成所支持的各种 转发与交换功能的同时,还能达到线速处理的性能。RPR业务处理模块, 主要功能是,1)将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转发来的以太网报文封装成 RPR报文发送,经RPR选环操作,发送到RPR环网的内环或外环上;2) 将从RPR环网上接收的RPR才艮文解封装成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以太网二 层业务处理模块;3)其他RPR业务处理等。其中RPR选环,主要功能是 根据RPR选环策略,决策并确定要发送的RPR报文,从哪个RPR环上发 送,是RPR业务处理模块的组成部分。RPR环MAC模块,主要功能是处 理RPR环网上的数据收发与转发,发送到RPR环网的环上的传输行为, 由RPR业务处理模块的封装信息决定,并由RPR环MAC模块来执行。 RPR环MAC模块也可以采用专用集成芯片,具有线速处理性能。
目前,RPR环网的速率有155Mbps、 622Mbps、 1Gbps、 2.5Gbps、 10Gbps这几种。RPR环网是双环结构,两个环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传输, 因此,RPR环网的线速带宽对应为:311Mbps、 1.244Gbps、 2Gbps、 5Gbps、 20Gbps。要使本地网络与RPR环网间的数据传输的最大带宽达到RPR环 网的总带宽,如图2所示,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与RPR业务处理模 块之间的以太网连接所承载的以太网报文的流量也要能分别达到311Mbps、 1.244Gbps、 2Gbps、 5Gbps、 20Gbps。寸旦以目前的4支术方案看, 常见的以太网连接带宽有10Mbps、 100Mbps、 1Gbps、 10Gbps这4种。 那么,对于155M的RPR环网的速率,双环总带宽为311Mbps,—路1Gbps 的以太网连接能满足需求。对于622M的RPR环网的速率,双环总带宽为 1.244Gbps, 一路10Gbps的以太网连接能满足需求。对于1G的RPR环网 的速率,双环总带宽为2Gbps, 一路10Gbps的以太网连接能满足需求。 对于2.5G的RPR环网的速率,双环总带宽为5Gbps, 一路10Gbps的以太 网连接能满足需求。对于10G的RPR环网的速率,双环总带宽为20Gbps, 一路目前常见的以太网连接就不能满足需求了 。
理论上,可以采用更高速率的以太网连接,但是通信接口带宽的提高, 是可以同时应用于RPR环网和以太网上的,因此现有的以太网连接带宽, 总会成为与双环的RPR环网有效通信的瓶颈。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才莫块和RPR环MAC才莫 块都可以采用专用处理芯片,在数据处理性能上都能够达到线速处理;而 现有技术中的RPR业务处理模块,通常还是使用处理器加软件编程的方 式来实现数据处理的,处理速度慢、负载负担大,是RPR环网应用中的 数据处理性能瓶颈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RPR站点、向RPR环网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 的方法,以提高RPR环网与本地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传输带宽和数据处理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分组环RPR站点,包括
具有多个RPR环网侧接口的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才莫块,具有与所述多个 RPR环网侧接口对应的多个以太网侧接口的RPR业务处理才莫块,以及与所述 RPR业务处理模块相连接的RPR环媒质接入控制MAC模块;
其中,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和对应的所述多个以太网侧接口之间形
8成多条以太网通道,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溪块和所述RPR业务处理;漠块 通过所述多条以太网通道传递以太网才艮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向弹性分组环RPR环网发送数据 的方法,包4舌
接收本地网络设备发送来的以太网报文,所述以太网报文中包括源媒质 接入控制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虚拟标识VID;
从多条以太网通道中选择一条以太网通道,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至 RPR业务处理模块,并由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封装为 RPR报文后,发送至所述RPR环网的外环或内环上;
其中,所述多条以太网通道在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t块具有的多个RPR 环网侧接口和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具有的多个以太网侧接口之间形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从弹性分组环RPR环网接收数据 的方法,包4舌
接收从RPR环网的外环或内环发送来的RPR报文;
将所述RPR报文解封装为以太网报文,并从多条以太网通道中选择一条 以太网通道,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发至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并由所述 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发送至本地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多条以太网通道在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f莫块具有的多个RPR 环网侧接口和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具有的多个以太网侧接口之间形成。
本发明提供的RPR站点、向RPR环网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的方法,以 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才莫块具有多个RPR环网侧接口 , RPR业务处理才莫块具有与 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对应的多个以太网侧接口 ,通过在多个RPR环网 侧接口和对应的多个以太网侧接口之间形成多条以太网通路,使得以太网二
层业务处理模块和RPR业务处理模块可以通过所述多条以太网通道传递以太 网报文,从而使得以太网传输带宽提高,实现以太网传输带宽与RPR环网的 带宽相同或大于RPR环网的带宽,从而提高RPR环网与本地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传输带宽,并提高数据处理性能。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RPR环网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所示的RPR环网中的LAN接入RPR站点的分解结构示意
图3为本发明RPR环网中的LAN接入RPR站点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RPR环网中的LAN接入RPR站点的另 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从RPR环网接收数据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向RPR环网发送冲艮文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中,RPR报文中包括的信息有RPR 环网上接收该RPR报文的RPR站点的MAC信息,称为RPR MAC地址、该 RPR才艮文中封装的以太网4艮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和VID。
图3为本发明RPR环网中的LAN接入RPR站点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 图3所示,图1所示的RPR环网中每个RPR站点链接LAN的分解结构包括 具有多个RPR环网侧接口的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31,具有与所述多个 RPR环网侧接口对应的多个以太网侧接口的RPR业务处理模块32,以及与 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32相连接的RPR环MAC模块33;其中,所述多个 RPR环网侧接口和对应的所述多个以太网侧接口之间形成多条以太网通道, 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31和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32通过所述多条 以太网通道传递以太网报文;RPR环MAC模块33包括RPR环MAC模块 331和RPR环MAC模块332。
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31 ,用于通过选择的所述以太网通道向所
10述RPR业务处理模块32发送第一以太网报文,以及接收所述RPR业务处理 模块32发送来的第二以太网报文;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32,用于将通过 所述以太网通道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封装为第一 RPR报文,并根据 RPR业务处理模块32中的选环决策得到的选环结果将第一 RPR报文转发至 对应的RPR环MAC模块331或RPR环MAC模块332,将接收到的第二 RPR 报文解封装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报文,并通过选择的所述以太网通道将所述第 二以太网^J:转发至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it块31;若所述RPR业务处理 模块32封装的所述第一 RPR报文要通过RPR环网的外环即环0发送出去, 则RPR业务处理模块32可以将该第一 RPR报文发送至RPR环MAC模块 331,并通过RPR环MAC模块332从外环发送出去;若所述RPR业务处理 模块32封装的所述第一 RPR报文要通过RPR环网的内环即环1发送出去, 则RPR业务处理模块32可以将该第一 RPR报文发送至RPR环MAC模块 332,并通过RPR环MAC模块331从内环发送出去;若是外环发送来的第二 RPR报文,则通过RPR环MAC模块331接收,并发送至RPR业务处理才莫块 32;若是内环发送来的第二RPR报文,则通过RPR环MAC模块332接收, 并发送至RPR业务处理纟莫块32。
在本实施例中,LAN中可以包括以太网设备或其他网络设备,以太网设 备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31 ,其他网络设备通过以 太网接口转其他网络接口的模块或设备连接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31 。
对于接收,RPR环MAC模块33将从环0或环1接收的第二 RPR报文 发送至RPR业务处理模块32。由RPR业务处理模块32对该第二 RPR报文 进行解封装,还原成第二以太网报文,并解析得到发送该第二 RPR报文的 RPR站点的MAC地址,即RPR MAC地址,以及第二以太网报文的发送设 备的源MAC地址和VID;将所述源MAC地址和VID与RPR MAC地址建 立RPR映射表;经过多个以太网侧接口将解封装后的第二以太网报文对应发 送至具有多个RPR环网侧接口的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才莫块31,再由该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31将该第二以太网报文发送至目的MAC地址和VID对应 的本地网络设备。即对于从环0或环l接收的数据,都有多条以太网通路, 将其传输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冲莫块31 。因此,只要以太网通路的带宽与RPR 环网的带宽相同或大于RPR环网的带宽,就不会存在带宽瓶颈。
对于发送,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31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报文通过多个 RPR环网侧接口发送至具有对应的多个以太网侧接口的RPR业务处理才莫块 32。RPR业务处理模块32根据该第一以太网报文中的目的MAC和VID查找 RPR映射表,找到对应的RPR MAC,则该RPR MAC标识的RPR站点即为 该第一以太网报文封装为第一RPR报文后要发送到的目的RPR站点;然后, 根据RPR环网的拓朴信息,采用某一选环策略,确定该第一 RPR报文的在 RPR环网上进行传送的外环或内环;然后根据选环结果,通过RPR环MAC 模块33,将该第一RPR报文发送到对应的内环或外环上。若RPR业务处理 模块32在RPR映射表中未找到对应的RPR MAC地址,则根据预置的广播 选环策略,在环0或环1上进行该第一RPR报文的单向广播发送,或者同时 在环0和环1上进行双向广播发送,但覆盖的站点不可重叠。在环0和环1 上进行双向广播发送时,环0和环1上发送至的站点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切 割点"的确定来划分。即对于要发送到环O和环1的数据,都有多条以太网 通路,将其传输到RPR业务处理模块32。因此,只要以太网通路的带宽与 RPR环网的带宽相同或大于RPR环网的带宽,就不会存在带宽瓶颈。
上述的选环策略是RPR业务处理模块32在每次接收到以太网二层业务 处理模块31发送来的第一以太网报文时都要进行一次,较为繁瑣。另外,还 可以在接收数据时,若接收到的RPR报文中封装的以太网报文的源MAC地 址和VID为首次出现,则4艮据该源MAC地址和VID、 RPR环网的拓朴信息, 采用预选环决策进行选环计算,得到选环结果并记录,以方便同一数据流的 以太网报文由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31发送至RPR业务处理模块32时, 不必每次都进行选环决策。
12本实施例提供的RPR站点的结构,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t块具有多个 RPR环网侧接口 , RPR业务处理才莫块具有与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对应的 多个以太网侧接口 ,通过在多个RPR环网侧接口和对应的多个以太网侧接口 之间形成多条以太网通路,使得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和RPR业务处理模 块可以通过所述多条以太网通道传递以太网报文,从而使得以太网传输带宽 提高,实现以太网传输带宽与RPR环网的带宽相同或大于RPR环网的带宽, 从而提高RPR环网与本地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传输带宽,并提高数据处理性能。
图4为本发明RPR环网中的LAN接入RPR站点的另 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以在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和RPR业务处理模块之间具有两 条以太网通路为例,该LAN接入RPR站点的分解结构包括具有两个RPR 环网侧接口的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才莫块41 ,具有与所述两个RPR环网侧接口 对应的两个以太网侧接口的RPR业务处理才莫块42,以及与所述RPR业务处 理模块42相连接的RPR环MAC模块43 ,所述两个RPR环网侧接口和对应 的所述两个以太网侧接口之间形成两条以太网通道,RPR环MAC模块43包 括RPR环MAC才莫块431和RPR环MAC才莫块432。
其中,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41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411、 二层转发表412、查找模块413和单播转发模块414。
第一接收模块411,用于接收本地网络设备发送来的第一以太网报文, 接收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42发送来的第二以太网报文,所述以太网报文 中包括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和VID。
二层转发表412 ,用于保存多个RPR环网侧接口与以太网报文中的MAC 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其中,如图4所示,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41 包括接口 1和接口 2, RPR业务处理4莫块42包括与接口 1对应的接口 3和 与接口2对应的接口4,组成两条以太网通^各;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才莫块41 还包括其他本地接口,用于与本地网络设备相连接。该二层转发表412中包 括两种方式获得的对应关系 一种是通过RPR业务处理;漢块42的设置获得RPR环网侧接口与以太网报文中的MAC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例如,RPR 业务处理模块42预设从环0发送RPR报文对应的是RPR业务处理模块42 从接口 1和接口 3接收的以太网报文封装后的4艮文,从环1发送RPR报文对 应的是RPR业务处理模块42从接口 2和接口 4接收的以太网报文封装后的 报文,并将该对应关系与从所述本地网络设备接收的以太网报文中的目的 MAC地址和VID对应起来;另 一种是通过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41的接 收学习功能获得的从所述本地网络设备接收的以太网报文中的源MAC地址 和VID与其他本地接口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第一种方式中,RPR业务处理模块42的预选环决策设置的对应 关系,即RPR业务处理模块42根据从RPR环网上接收到的第二RPR报文的 RPR MAC地址、封装的第二以太网4艮文的源MAC地址和VID、以及RPR 环网的拓朴信息,采用预选环决策,计算得到环ID与所述源MAC地址和 VID的对应关系,再根据RPR环网侧接口与以太网侧接口的对应关系、预设 的以太网侧才秦口与环ID的对应关系、以及环ID与源MAC地址和VID的对 应关系,将所述RPR环网侧接口与所述源MAC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设 置在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41的所述二层转发表412中。第二种方式 中,第一以太网l艮文中的源MAC地址和VID与其他本地4妄口的对应关系, 是通过该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41的接收学习功能获得的,即当以太网二 层业务处理模块41从其他本地接口接收到本地网络设备发送的以太网报文 时,会在二层转发表412中记录该以太网报文的源MAC地址和VID与接收 该以太网报文的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然后,当该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 块41又接收到另一以太网报文,其目的MAC地址和VID与之前记录的源 MAC地址和VID相同,则将该另 一以太网净艮文从二层转发表412中记录的 对应的本地4妄口发送至本地网络设备。
查找模块41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和VID 查找所述二层转发表412。单播转发模块414,用于若所述查找模块413在所迷二层转发表412中 查找到与所述第一以太网才艮文中的目的MAC地址和VID对应的RPR环网侧 接口,则通过所述RPR环网侧接口对应的以太网通道,单播转发所述第一以 太网报文至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42。由于在二层转发表412中保存有所述 选环结果与所述多个RPR环网侧4I"口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多个RPR环网 侧接口与从所述本地网络设备接收的以太网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和VID
的对应关系,对于要往RPR环网的环上发送的报文,即通过查表即可得到是 从接口 l还是接口 2发送至RPR业务处理模块42,对应地,也可以直接获知 是要将报文从环0发送还是环1发送。
该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41还可以包括广播转发模块415,用于若所 述查找模块413在所述二层转发表412中未查找到与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中 的目的MAC地址和VID对应的接口 ,所述接口包括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 口和本地接口,则根据预置的广播行为,通过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或其 中之一所对应的以太网通道,广播转发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至所述RPR业务 处理模块42。对于从本地网络设备向RPR环网的环上发送的报文,若二层转 发表412中没有找到与接口的对应关系,可以设置为接口 1和接口 2的某一 个的广播功能关闭,即将该为找到对应关系的以太网报文通过接口 1或接口 2广播到RPR业务处理模块42,从而在外环或内环上广播该报文,以避免在 外环和内环上同时广播该报文至同一 RPR站点;也可以设置为该以太网报文 同时从接口 l和接口2广播出去,但要设置要该报文通过外环广播到的RPR 站点不能与通过内环广播道的RPR站点重合。对于从RPR环网的环上向本 地网络设备发送的报文,若二层转发表412中没有找到与接口的对应关系, 在由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41广播以太网报文时,要设置从接口 1接收到 的以太网报文不能从接口 2广播出去,从接口 2接收到的以太网报文不能从 接口l广播出去,以避免广播风暴。
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42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421、封装解封装模
15块422和发送模块423。第二接收模块421,用于通过所述以太网通道对应的 所述以太网侧接口接收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41发送的所述第一以 太网报文,接收所述RPR环MAC模块43发送的第二RPR报文;封装解封 装模块422,用于将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封装为第一RPR报文,将所述第二 RPR报文解封装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报文;发送模块423,根据以太网侧接口 与环ID的对应关系,通过所述RPR环MAC模块43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一 RPR 报文向所述RPR环网的外环或内环传送;根据所述以太网侧接口与环ID的 对应关系,通过选择的所述以太网侧接口对应的所述以太网通道将所述第二 以太网报文转发至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4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 根据以太网侧接口与环ID的对应关系,若RPR业务处理模块42封装的第一 RPR报文是从与接口 1对应的接口 3接收到的第一以太网报文封装的,则要 通过RPR环网的环0发送出去,RPR业务处理模块42可以将该第一 RPR报 文发送至RPR环MAC 一莫块431 ,并通过RPR环MAC 一莫块432从环0发送 出去;若RPR业务处理模块42封装的第一RPR报文是从与接口 2对应的接 口 3接收到的第一以太网报文封装的,则要通过RPR环网的环l发送出去, RPR业务处理模块42可以将该第一 RPR报文发送至RPR环MAC模块432, 并通过RPR环MAC模块431从环1发送出去。此处RPR业务处理模块42 不需要再进行选环决策或查找选环结果。
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42还可以包括预选环模块424,用于根据所述 第二 RPR报文中的所述RPR MAC地址、封装的第二以太网报文的源MAC 地址和VID、以及所述RPR环网的拓朴信息,采用预选环决策,计算得到所 述环ID与所述源MAC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设置模块425,用于根据所 述RPR环网侧接口与所述以太网侧接口的对应关系、预设的所述以太网侧接 口与环ID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环ID与所述源MAC地址和VID的对应关 系,将所述RPR环网侧接口与所述源MAC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设置在 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41的所述二层转发表412中。本实施例提供的RPR环网,通过在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和RPR业 务处理模块之间设置多条以太网通路,实现以太网传输带宽与RPR环网的带 宽相同或大于RPR环网的带宽,从而提高RPR环网与本地网络通信中的数 据传输带宽;另外,利用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的二层转发功能实现RPR 选环,还可以使从本地网络设备向RPR环网发送报文的RPR选环达到线速 处理,减轻RPR业务处理模块的软件处理负担,从而进一步优化从本地网络 设备向RPR环网发送报文的以太网通路与RPR环网的带宽匹配与使用,使 得系统能更有效地利用RPR环网的带宽。
另夕卜,若在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41的二层转发表412中没有设置所 述RPR环网侧接口与所述MAC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即选环结果对应的 环ID不和接口对应,还可以通过在二层转发表412中设置一种转发规则。例 如由RPR业务处理模块42预设置一种规则(例如,将MAC地址与环ID对 应,MAC地址的值为奇数时对应从环0发送,MAC地址的值为偶数时对应 从环1发送),RPR业务处理模块42将上述规则设置在二层转发表412中。 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41接收到以太网报文后,根据以太网报文中的目的 MAC和VID查找二层转发表412,得到环ID信息,将该环ID信息通过以太 网报文的带内或带外传输给RPR业务处理模块42,从而RPR业务处理模块 42可以在获取到以太网报文时,直接获得选环结果。带内传输环ID信息的 典型方法是,将环ID信息作为一个信息域,插入以太网报文,如类似VLAN、 MPLS的信息域插入;带外传输环ID信息的典型方法是,占用以太网传输的 帧间隙,插入环ID信息进行传输,如类似Broadcom公司的Higig信息传输。
图5为本发明从RPR环网接收数据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 所示,包括
步骤501、 RPR业务处理模块接收从RPR环网的外环或内环发送来的 RPR报文。
步骤502、 RPR业务处理模块将所述RPR报文解封装为以太网报文,并
17从多条以太网通道中选择一条以太网通道,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发至以太网 二层业务处理^t块。
步骤503、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至本地网络 设备。
其中,所述多条以太网通道在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冲莫块具有的多个RPR 环网側接口和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具有的多个以太网侧接口之间形成。
上述步骤中,如图3所示的RPR业务处理模块32接收到从RPR环网的 外环或内环接收到RPR报文后,将该RPR报文解封装为以太网报文,通过 与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31中的多个RPR环网侧接口相对应的多个以太 网侧接口之一发送所述以太网报文至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才莫块31;以太 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31接收到以太网报文后,会根据该以太网报文中的目的 MAC地址和VID查找其二层转发表,该二层转发表中若保存有目的MAC地 址和VID与某一接口的对应关系,则将该以太网报文通过对应的接口发送至 本地网络设备,具体实现方式参见上述的RPR环网的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从RPR环网接收数据的方法,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 具有多个RPR环网侧接口 , RPR业务处理模块具有与所述多个RPR环网侧 接口对应的多个以太网侧接口 ,通过在多个RPR环网侧接口和对应的多个以 太网侧接口之间形成多条以太网通路,使得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才莫块和RPR 业务处理模块可以通过所述多条以太网通道传递以太网报文,从而使得以太 网传输带宽提高,实现以太网传输带宽与RPR环网的带宽相同或大于RPR 环网的带宽,从而提高RPR环网与本地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传输带宽,并提高 数据处理性能。
在如图5所示的流程的基础上,本发明向RPR环网发送报文的方法的另 一实施例中,所述RPR报文中包括RPR站点的RPR MAC地址,以及封装的 所述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和VID,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A、RPR业务处理模块根据所述RPR报文中的所述RPR MAC地址、封装的所述以太网报文的源MAC地址和VID、以及所述RPR环网的拓朴信 息,采用预选环决策,计算得到环ID与所述源MAC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 步骤B、根据所述RPR环网侧接口与所述以太网侧接口的对应关系、预 设的所述以太网侧4妄口与环ID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环ID与所述源MAC 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RPR业务处理模块将所述RPR环网侧接口与所述 源MAC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设置在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的二 层转发表中。
其中,包括上述步骤A和步骤B的基础上,所述步骤502中的所述从多 条以太网通道中选择一条以太网通道,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发至以太网二层 业务处理模块包括根据所述以太网侧接口与所述环ID的对应关系,通过选
二层业务处理模块。
具体地,在从RPR环网侧向本地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包括 1 ) RPR业务处理模块收到RPR环网侧的RPR报文时,从RPR报文中
解析出发送此RPR报文的RPR站点的MAC信息,称为RPRMAC地址,以
VLAN域的,视VID为O处理。将以太网报文的发送设备的源MAC地址和 VID与RPR MAC地址建立映射表,也可以通过用户手工配置源MAC地址 和VID与RPR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为方便起见,将此映射表称为RPR MAC映射表。
2)进行预选环决策计算
根据所建立的RPRMAC映射表,进行预选环决策使用所提取的信息, 除上述RPR MAC地址、以太网报文的发送设备的源MAC地址和VID夕卜, 还可以提取IP地址信息等,并根据RPR环网的拓朴信息,以及所采用的预 选环决策的算法,计算得出由该RPR业务处理模块对应的RPR站点发送的, 到达RPR MAC地址所标识的目的RPR站点的以太网报文所属的数据流,应选择的发送环,选环结果标识为Ri, Ri^表示环0 (即外环),Ri-l表示环 1 (即内环)。
除上述RPR MAC映射表对应的选环结果外,对所有其他情况,4艮据用 户默认设置的选环决策(如根据IP地址、MAC地址的奇偶等)、广播发送 的选环策略等,以及RPR环网的拓朴信息,进行预选环决策计算,获得相应 的选环结果,如Ri=0,表示从环O发送;Ri=l,表示从环1发送;Ri=2, 表示同时通过环O与环l发送。
对应RPR MAC映射表发生变化,相应地要重新进行一次预选环决策, 如果此表保持稳定,则预选环决策就不再进行。
3) 将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与RPR业务处理模块间的2路以太网通 路,分别与一个Ri选环相对应,如图4中所示,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与 RPR业务处理才莫块间的接口 1、接口 3的链路对应为Ri=0,接口 2、接口 4 的链路对应为Ri^。当然,如果对应2路以上的以太网通路,则可以某几条 以太网通if各对应Ri=0,另外几条以太网通^各对应Ri=l 。
4) 将上述第2)步和第3)步标识以太网数据流的特征信息与接口的对 应关系,设置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的二层转发表中,使得以太网二层 业务处理模块接收到以太网侧的以太网报文时,通过二层转发表的匹配操作, 可以将对应的以太网报文从接口 1 (对应Ri=0)或接口 2 (对应Ri=l)发送 给RPR业务处理模块,或者,同时通过接口 1和接口 2 (对应Ri-2)发送给
RPR业务处理4莫块。
5 )与此同时,从RPR环网接收的RPR报文,经RPR业务处理模块还原 成以太网净艮文。
6) 从环O接收的RPR报文,还原成以太网才艮文后,经接口 3发送给以 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从环1接收的RPR报文,还原成以太网报文后,经 接口 4发送给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
7) 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对所接收的以太网报文,查找其二层转发表(MAC地址和VID与接口的映射表),将以太网报文转发(可能是单播也 可能是广播)到目的以太网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从RPR环网接收数据的方法,通过在以太网二层业务处 理模块和RPR业务处理模块之间设置多条以太网通路,实现以太网传输带宽 与RPR环网的带宽相同或大于RPR环网的带宽,从而提高RPR环网与本地 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传输带宽;另外,利用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的二层转 发功能实现RPR选环,还可以使从本地网络设备向RPR环网发送才艮文的RPR 选环达到线速处理,减轻RPR业务处理模块的软件处理负担,从而进一步优 化从本地网络设备向RPR环网发送报文的以太网通路与RPR环网的带宽匹 配与使用,使得系统能更有效地利用RPR环网的带宽。
图6为本发明向RPR环网发送报文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 所示,包括
步骤601、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接收本地网络设备发送来的以太网 报文,所述以太网报文中包括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VID。
步骤602、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从多条以太网通道中选择一条以太 网通道,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至RPR业务处理模块。
步骤603、 RPR业务处理模块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封装为RPR报文后,根 据获得的选环结果,发送所述以太网"R文至所述RPR环网的内环或外环上。
其中,所述多条以太网通道在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具有的多个RPR 环网侧接口和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具有的多个以太网侧接口之间形成。
上述步骤中,如图3所示的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31接收到本地网络 设备发送来的以太网报文后,如果是要发送到RPR环网的环上的报文,则通 过多条以太网通道中的一条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至RPR业务处理模块32, 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32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封装为RPR报文后,根据选环 结果发送至所述RPR环网的内环或外环上。此时步骤603中的选环结果是由 RPR业务处理模块32中的选环决策得到的。具体实现方式参见上述的RPR
21环网的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向RPR环网发送报文的方法,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 具有多个RPR环网侧接口 , RPR业务处理才莫块具有与所述多个RPR环网侧 接口对应的多个以太网侧4妻口 ,通过在多个RPR环网侧4妄口和对应的多个以 太网侧接口之间形成多条以太网通路,使得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和RPR 业务处理模块可以通过所述多条以太网通道传递以太网报文,从而使得以太 网传输带宽提高,实现以太网传输带宽与RPR环网的带宽相同或大于RPR 环网的带宽,从而提高RPR环网与本地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传输带宽,并提高 数据处理性能。
在本发明向RPR环网发送报文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中,在如图6所示的 流程的基础上,步骤602具体还可以包括
步骤6021 、才艮据所述以太网净艮文中的目的MAC地址和VID查找二层转 发表,所述二层转发表中保存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与MAC地址和VID 的对应关系;
步骤6022、若在所述二层转发表中查找到与所述以太网报文中的目的 MAC地址和VID对应的RPR环网侧接口 ,则通过所述RPR环网侧接口对应 的以太网通道单播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至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
步骤6023、若在所述二层转发表中未查找到与所述以太网报文中的目的 MAC地址和VID对应的接口 ,所述接口包括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和本 地接口,则根据预置的广播行为,通过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或其中之一 所对应的以太网通道,广播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至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
其中若所述RPR环网側接口为两个,则步骤6023中的所述根据预置的 广播行为,通过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或其中之一所对应的以太网通道, 广播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至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包括
步骤6023,、当才艮据所述RPR环网的拓朴信息确定所述RPR环网为闭环 结构时,则通过两个所述RPR环网侧接口之一广播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至所
22述RPR业务处理模块;该步骤中,也可以设定同时通过两个RPR环网侧接 口广播转发,但须预先设定通过各个RPR环网側接口广播转发的报文发往 RPR环网上的哪几个RPR站点,只要两个方向发送的RPR站点不同即可。
步骤6023"、当根据所述RPR环网的拓朴信息确定所述RPR环网为开环 结构时,则通过两个所述RPR环网侧接口分别广播转发所述以太网才艮文至所 述RPR业务处理模块。
另外,还包括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删除所述二层转发表中保存的 在设置时间内未被查找的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与MAC地址和VID的对 应关系。
具体地,在从本地网络设备向RPR环网侧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包括 1)以太网报文从本地网络设备进入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进行二层 地址学习,取该以太网报文的源MAC地址和VID,与接收的本地接口建立 MAC地址和VID与接口的映射表,即建立二层转发表;同时使用该以太网 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VID,查找二层转发表中的MAC地址和VID与接 口的映射关系,如果找到匹配接口,则单播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如果未找 到匹配接口,则广播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例如,如图4所示,若在二层转 发表中找到的为由RPR业务处理模块设置到该二层转发表中的接口 1发出该 以太网报文,则该以太网报文是要发送到RPR环网的环O上去的;若找到的 为由接口 2发出的以太网报文,则该以太网报文是要发送到RPR环网的环1 上去的。
2 )RPR业务处理模块,从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接收到以太网报文后, 进行RPR报文封装等处理后,将封装后的RPR报文发送到RPR环网上。如 图4中所示,从接口 3接收的以太网报文,封装为RPR报文后发送到对应的 环0上;从接口 4接收的以太网报文,封装为RPR报文后发送到对应的环1 上。对于要同时往环0与环l发送的报文,如果RPR环网是闭环拓朴结构, 可以根据现有的拓朴"切割点"的确定方法,以"切割点"为界进行双向传输,以避免出现重叠传输。如果是开环拓朴结构,则开环断点处即为拓朴"切 割点"。
本实施例中,由于步骤602中具体规定了在二层转发表中保存所述多个 RPR环网侧接口与MAC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且设置了 RPR环网侧接口 和环ID的对应关系,因此,步骤603中RPR业务处理模块获得的选环结果 可以是规定的接口和环ID的直接对应关系,此时RPR业务处理模块无需再 进行选环决策。
本实施例提供的向RPR环网发送报文的方法,通过在以太网二层业务处 理模块和RPR业务处理模块之间设置多条以太网通路,实现以太网传输带宽 与RPR环网的带宽相同或大于RPR环网的带宽,从而提高RPR环网与本地 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传输带宽;另外,利用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的二层转 发功能实现RPR选环,还可以使从本地网络设备向RPR环网发送报文的RPR 选环达到线速处理,减轻RPR业务处理模块的软件处理负担,从而进一步优 化从本地网络设备向RPR环网发送报文的以太网通路与RPR环网的带宽匹 配与使用,使得系统能更有效地利用RPR环网的带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 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 4青神和范围。
2权利要求
1、一种弹性分组环RPR站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个RPR环网侧接口的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具有与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对应的多个以太网侧接口的RPR业务处理模块,以及与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相连接的RPR环媒质接入控制MAC模块;其中,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和对应的所述多个以太网侧接口之间形成多条以太网通道,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和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通过所述多条以太网通道传递以太网报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PR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二层业 务处理模块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本地网络设备发送来的第一以太网报文,接收 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发送来的第二以太网报文,所述以太网报文中包括 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和虚拟标识VID;二层转发表,用于保存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与以太网报文中的MAC 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和VID查 找所述二层转发表;单播转发模块,用于若所述查找模块在所述二层转发表中查找到与所述所述RPR环网侧接口对应的以太网通道,单4番转发所述第 一以太网才艮文至所 述RPR业务处理模块。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PR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二层业 务处理模块还包括广播转发模块,用于若所述查找模块在所述二层转发表中未查找到与所 述第一以太网才艮文中的目的MAC地址和VID对应的接口 ,所述接口包括所 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和本地接口,则根据预置的广播行为,通过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或其中之一所对应的以太网通道,广播转发所述第 一 以太网 报文至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RPR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RPR业务 处理模块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以太网通道对应的所述以太网侧接口接收 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接收所述RPR环 MAC模块发送的第二 RPR报文;封装解封装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以太网报文封装为第一RPR报文,将 所述第二 RPR报文解封装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报文;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以太网侧接口与环ID的对应关系,通过所述 RPR环MAC模块将封装后的所述第一 RPR报文向所述RPR环网的外环或内 环传送;#4居所述以太网侧*接口与环10的对应关系,通过选择的所述以太网 侧接口对应的所述以太网通道将所述第二以太网报文转发至所述以太网二层 业务处理;^莫块。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PR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RPR报文 中包括RPR站点的RPR MAC地址,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还包括预选环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RPR报文中的所述RPRMAC地址、封 装的第二以太网报文的源MAC地址和VID、以及所述RPR环网的拓朴信息, 采用预选环决策,计算得到所述环ID与所述源MAC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RPR环网侧接口与所述以太网侧接口的对应关 系、预设的所述以太网侧接口与环ID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环ID与所述源 MAC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将所述RPR环网侧接口与所述源MAC地址和 VID的对应关系,设置在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4莫块的所述二层转发表中。
6、 一种向弹性分组环RPR环网发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本地网络设备发送来的以太网报文,所述以太网报文中包括源媒质4妄入控制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虚拟标识VID;从多条以太网通道中选择一条以太网通道,将所述以太网才艮文发送至RPR业务处理模块,并由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封装为 RPR报文后,发送至所述RPR环网的外环或内环上;其中,所述多条以太网通道在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冲莫块具有的多个RPR 环网侧接口和所述RPR业务处理才莫块具有的多个以太网侧接口之间形成。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多条以太网通道 中选择一条以太网通道,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至RPR业务处理模块包括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和VID查找二层转发表,所述 二层转发表中保存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与MAC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若在所述二层转发表中查找到与所述以太网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和 VID对应的RPR环网侧*接口 ,则通过所述RPR环网侧4妻口对应的以太网通 道单播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至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若在所述二层转发表中未查找到与所述以太网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 和VID对应的接口 ,所述接口包括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和本地接口 ,则 根据预置的广播行为,通过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或其中之一所对应的以 太网通道,广播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至所述RPR业务处理冲莫块。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RPR环网侧接口 为两个,则所述根据预置的广播行为,通过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或其中 之一所对应的以太网通道,广播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至所述RPR业务处理模 块包括当根据所述RPR环网的拓朴信息确定所述RPR环网为闭环结构时,则 通过两个所述RPR环网侧4妄口之一广播转发所述以太网才艮文至所述RPR业 务处理模块;当根据所述RPR环网的拓朴信息确定所述RPR环网为开环结构时,则 通过两个所述RPR环网侧接口分别广播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至所述RPR业 务处理模块。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删除所述二层转发表中保存的在设置时间内未#:查找的所述多个RPR环网侧接口与MAC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
10、 一种从弹性分组环RPR环网接收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从RPR环网的外环或内环发送来的RPR才艮文;将所述RPR报文解封装为以太网报文,并从多条以太网通道中选择一条以太网通道,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发至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莫块,并由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才莫块发送至本地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多条以太网通道在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冲莫块具有的多个RPR环网侧接口和所述RPR业务处理模块具有的多个以太网侧接口之间形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PR报文中包括RPR站点的RPR MAC地址,以及封装的所述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和虚拟标识VID,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RPR报文中的所述RPR MAC地址、封装的所述以太网报文的源MAC地址和VID、以及所述RPR环网的拓朴信息,采用预选环决策,计算得到环ID与所述源MAC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RPR环网侧接口与所述以太网侧接口的对应关系、预设的所述以太网侧接口与环ID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环ID与所述源MAC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将所述RPR环网侧接口与所述源MAC地址和VID的对应关系,设置在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的二层转发表中。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多条以太网通道中选择一条以太网通道,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发至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包括根据所述以太网侧接口与所述环ID的对应关系,通过选择的所述以太网侧接口对应的以太网通道发送所述以太网才艮文至所述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才莫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PR站点、向RPR环网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的方法。RPR站点包括具有多个RPR环网侧接口的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具有与多个RPR环网侧接口对应的多个以太网侧接口的RPR业务处理模块,以及与RPR业务处理模块相连接的RPR环MAC模块;其中,多个RPR环网侧接口和对应的多个以太网侧接口之间形成多条以太网通道,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和RPR业务处理模块通过多条以太网通道传递以太网报文。本发明通过在以太网二层业务处理模块和RPR业务处理模块之间设置多条以太网通路,从而实现以太网传输带宽与RPR环网的带宽相同或大于RPR环网的带宽,从而提高RPR环网与本地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传输带宽。
文档编号H04L12/42GK101656649SQ20091009290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0日
发明者江智彦 申请人: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