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转动镜筒的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1855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转动镜筒的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容纳光学模组及成像模组的可转动镜筒的成像设备,具体涉及当 光学模组包含较大透镜时防止成像设备的尺寸增大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具有可转动镜筒的成像设备,存在一种安装在诸如建筑物的天花板或墙 壁上的拱顶型(dome type)监控摄像机(以下称为“拱顶监控摄像机”或“拱顶摄像机”)。 在医院、宾馆及百货商店中设置拱顶摄像机以确保安全并改进保养方便性。利用获得的影 像进行监控。在镜筒中容纳有包含透镜的光学模组以及包含成像装置的成像模组。安装镜 筒以可在水平方向(以下称全景(panning)方向)及/或竖直方向(以下称倾斜方向)转 动,并利用拱顶状盖体(以下称拱顶盖体)来覆盖镜筒使得盖体包围用于镜筒的运动空间 的外部区域。从成像模组输出的成像信号通过同轴电缆被供应至监控室内的监控器。为了设置拱顶摄像机,将同轴电缆连接至摄像机的后部,然后利用金属插件将摄 像机固定至建筑物的天花板或墙壁。随后,通过用于镜筒的角度调整机构调整透镜使其具 有预定取向(方向及角度),由此控制透镜的聚焦及变焦。在此情况下,在设置现场观察监 控器图像以确定成像方向及成像范围的同时,利用便携监控器进行设置。最终,利用拱顶盖 体覆盖摄像机以防尘。由此完成一系列设置操作。如上所述,通过基于拱顶摄像机的设置来调整镜筒的角度,来确定透镜的取向。就 角度调整机构而言,公知一种使用球节的技术。换言之,布置在镜筒的近端处的转动球允许 镜筒可在全景方向及/或倾斜方向上运动。保持器将球保持在布置于基座中的支座上。日 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号2005-156806 (专利文献1)揭示了一种上述拱顶摄像机的示例。图7A及图7B分别是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相关技术中拱顶摄像机IOOa及IOOb的 部分剖视图。参考图7A (图7B),拱顶摄像机IOOa(IOOb)包括具有透镜171a (171b)的光学模组 170a (170b),以及具有电荷耦合器件(CCD) 181a (181b)的成像模组180a (180b)。光学模组 170a (170b)以及成像模组180a (180b)容纳在镜筒150a (150b)中。镜筒150a (150b)的近 端被固定至转动球状构件(以下称转动球)152。转动球152被布置在圆筒状支座142上,圆筒状支座142设置在基座140的基 体141上。支座142包括直径小于转动球152直径的圆孔142a。转动球152被装配在孔 142a中。因为转动球152在孔142a上可转动,故适当地调整转动球152的取向以将透镜 171a(171b)确定在预定取向(方向及角度)上。通过保持器143,转动球152被保持在基座140上,并被固定在预定取向上。换言 之,基座I40具有围绕支座142的圆筒状公螺纹构件144。保持器143被拧至公螺纹构件
3144的上端部。保持器143包括直径小于转动球152直径的圆形开口 143a。转动球152被 布置在开口 143a中以部分地从开口 143a突出。由此,转动球152被布置在由保持器143 及支座142所界定的空间内,以防止从开口 143a脱离。由此将转动球152保持在基座140 上。保持器143被松弛地拧至公螺纹构件144,转动球152可运动。在保持器143被紧固地拧至公螺纹构件144的情况下(如图7A及图7B所示), 与开口 143a的周边接触的转动球152被压向支座142。因此,转动球152被压在开口 143a 与孔142a之间。因此,调整转动球152的取向以将透镜171a(171b)确定在预定取向(方 向及角度),且在保持透镜的所确定状态的同时将保持器143拧至公螺纹构件144,由此,因 为转动球152被压向开口 143a,故转动球152被固定为预定状态。如上所述,在图7A(图7B)所示的相关技术拱顶摄像机IOOa(IOOb)中,在使用上 述球节的角度调整机构中,转动球152被螺丝紧固至镜筒150a(150b)的近端,且转动球152 被基座140 (具体而言,支座142、保持器143以及公螺纹构件144)以可转动方式保持。将 保持器143从公螺纹构件144略微拧松使得转动球152可动,将镜筒150a(150b)适当地在 全景方向及/或倾斜方向上转动,并将保持器143拧紧至公螺纹构件144。由此,可以将透 镜171a(171b)确定在所需的取向(方向及角度)上。在将透镜171a(171b)确定在希望的 取向上之后,安装盖体120a(120b)。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上述相关技术(图7A及图7B所示的拱顶摄像机IOOa及 100b)具有这样的缺陷与镜筒150a及150b分别对应的盖体120a及120b具有不同尺寸。 换言之,对于包含光学模组170a和成像模组180a的镜筒150a,其中光学模组170a具有较 小透镜171a、成像模组180a具有较小CXD 181a的,如图7A所示,镜筒150a可以被较小的
体120a覆盖。但是,如图7B所示,在需要高成像品质而使用较大透镜171b时,光学模组170b、 具有CXD 181b的成像模组180b、以及包含光学模组170b以及成像模组180b的镜筒150b 大于图7A中类似的部件,从而使光学模组170b、成像模组180b以及镜筒150b匹配较大透 镜。因为在拱顶摄像机IOOb中较大镜筒150b被紧固至转动球152,因此拱顶摄像机IOOb 的半径(即,转动球152的旋转中心至透镜171b之间的距离)较长。由此,盖体120b也不 利地较大。希望的是为了成像设备中的高成像品质而将小透镜(或小光学模组)被替换为大 透镜(或大光学模组)时,可以因转动球状构件(削顶球)的旋转中心与各个透镜之间的 距离相同而使用相同的盖体,由此避免成像设备尺寸的增大。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可转动镜筒的成像设备包括以下元件。光学模组,包括 透镜。成像模组,包括成像装置。镜筒容纳光学模组及成像模组,并包括转动式削顶球,所 述削顶球比由延伸削顶球的曲面而形成的虚拟球体的半球更大。基座以可转动方式保持镜 筒。基座包括支座和保持器。支座具有圆形孔并保持削顶球,使得削顶球被装配在孔内,孔 的直径小于削顶球的直径。保持器具有圆形开口并将削顶球保持在开口内,使得所述球不 会从开口脱落,从而防止镜筒脱落,开口的直径小于削顶球的直径。成像模组被设置在削顶 球内。光学模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虚拟球体内。
在该实施例中,成像模组被布置在转动削顶球中,且光学模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 延伸削顶球的曲面而获得的虚拟球体中。换言之,成像模组以及光学模组的至少一部分被 容纳在削顶球中。其优点在于,通过适当地调整光学模组插入削顶球的插入部分的长度,无 论透镜(或光学模组)的尺寸如何,均可保持削顶球的旋转中心与透镜之间的相同距离。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无论透镜(或光学模组)的尺寸如何,均可保持从削顶球的 旋转中心至透镜的相同距离。因此,可以与相同的盖体一起使用不同尺寸的透镜(光学模 组)。因此,为高成像品质使用相对较大透镜不会导致成像设备尺寸的增大。


图IA及图I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拱顶摄像机的外部视图;图2A及图2B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拱顶摄像机(具体而言,摄像机的基座及镜筒) 的外部视图;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第一示例的拱顶摄像机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实施例第二示例的拱顶摄像机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拱顶摄像机的剖视图,其中确定了透镜取向;图6A是根据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实施例的拱顶摄像机的剖视图;图6B是安装在天花板上的拱顶摄像机的侧视图;图7A是相关技术的拱顶摄像机的部分剖视图;而图7B是另一种相关技术的拱顶摄像机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将以拱顶监控摄像机10(10a,10b)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 可转动镜筒的成像设备的示例进行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拱顶摄像机10 (10a,IOb)被安装 在医院、宾馆或百货商店的天花板或墙壁上以利用获得的图像来进行监控以确保安全并改 进保养方便性。图IA及图I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拱顶摄像机10的外观。图IA是拱顶摄 像机10的侧视图。图IB是拱顶摄像机10的立体图。参考图IA及图1B,根据本实施例的拱顶摄像机10包括拱顶(半球状)盖体20、 壳体30、以及基座40。盖体20被安装至壳体30。基座40被固定至天花板或墙壁。当拱顶 摄像机10被布置在天花板上时,拱顶摄像机10与图IA中的方向相反。换言之,盖体20面 向下方而基座40被布置在图IA的上部(在天花板那侧)。盖体20是透光模制产品(例如,丙烯酸树脂注塑成型产品)。在使用丙烯酸树脂 时,盖体20的折射率为1. 5而其反射率为90%或更高。这些值可接近光学透镜的折射率 及反射率。因为通过注塑成型来形成盖体20,故可以高精度对盖体20进行镜面加工。通 常,盖体20为半透明由此拱顶摄像机10可获得影像而尽可能不会被注意到。例如,在注塑 成型之前将碳材料与丙烯酸树脂混合以控制盖体20的透射度。在此情况下,盖体20呈雾 色。或者,利用诸如铝的金属粉末来涂附盖体20的表面。在此情况下,盖体20受到半镜面 处理,使得盖体20的透射度、反射度及吸收度大致均为33%。
5
壳体30是模制产品(例如,ABS树脂模制产品),并呈圆柱形。盖体20被可拆卸 地安装至壳体30。盖体20具有在其边缘上分隔120度设置的三个突起(未示出)。壳体 30具有与各个突起对应的三个槽口(未示出)。当将盖体20安装至壳体30时,盖体20的 各个突起被同时插入对应的槽口。转动盖体20以允许突起位于槽口内。由此,通过壳体30 来保持盖体20。另一方面,为了将盖体20从壳体30拆除,可在与安装时相反的方向上转动 盖体20,并可将各个突起从对应槽口拆除。在由盖体20及壳体30界定的空间内,布置有容纳光学模组70 (70a,70b)以及成 像模组80 (80a,80b)的镜筒50 (参考图ΙΑ)。以下将描述光学模组70 (70a,70b)以及成像 模组80 (80a, 80b)。镜筒50被可转动地保持在基座40上。因此,当将盖体20从壳体30拆 除并将镜筒50设定在预定取向(方向及角度)上时,可以利用获得的图像来监控所需的区 域。如果安装至壳体30的盖体20为半透明,则可以隐藏镜筒50 (或者光学模组),由此不 会从外部观察到。根据本实施例,将拱顶摄像机10的包括盖体20及壳体30的基座40布置在天花 板或墙壁上。换言之,基座40具有由诸如铝合金的金属制成的盘状压铸基体41。例如通过 安装至基体41的金属插件(未示出)将基座40紧固至天花板。设置的拱顶摄像机10通 过同轴电缆被连接至监控室内的监控器,同轴电缆被嵌入天花板以将线缆隐藏而不会从外 部观察到。图2A及图2B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处于盖体20及壳体30均被移除状态的拱顶 摄像机10。图2A是处于该状态的拱顶摄像机10的侧视图。图2B是其立体图。因为如图IA及图IB所示,已经将盖体20及壳体30从拱顶摄像机10移除,故在 图2A及图2B中露出基座40及镜筒50。基座40包括盘状基体41、布置在基体41上的支座42、以及圆柱形保持器43。支 座42保持镜筒50的转动削顶球52。保持器43容纳削顶球52以防止镜筒50脱落。电路 板60被安装至基体41。电路板60安装有各种不同电子部件以将形成在成像装置的成像 表面上的光学图像的明暗部分转换为电荷,顺序地读取电荷,并将电荷转换为电信号。电路 板60起信号处理板及供电板两者的作用,并包括监控器输出终端、同轴电缆端子、开关、以 及大小控制柄(volume control knob)。支座42包括圆形可运动构件44及调节螺丝45。可运动构件44保持削顶球52并 将削顶球52压至保持器43。调节螺丝45允许可运动构件44往复运动。可运动构件44绕 支座42中布置在可运动构件44外周上的转轴46枢转。调节螺丝45被布置在与支座42 中的转轴46相对的部分上,并旋拧通过可运动构件44的外周。当顺时针旋转(即旋拧)调节螺丝45时,在图2A中可运动构件44绕转轴46向 上枢转,由此,可运动构件44的远离转轴46的端部被压向保持器43。因此,布置在可运动 构件44上的削顶球52被压向保持器43。相反,当逆时针转动调节螺丝45时,在图2A中可 运动构件44绕转轴46向下枢转,由此可运动构件44远离转轴46的端部向基体41移动。通过削顶球52,镜筒50在全景方向及/或倾斜方向上可转动,由此将透镜71确定 在所需的取向(方向及角度)。镜筒50具有聚焦环53及变焦杆54,由此可在成像装置的 成像表面上形成来自目标的光的希望尺寸。第一示例
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示例的拱顶摄像机IOa的剖视图。根据第一示例的拱顶摄像机IOa使用比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示例的拱顶摄像机 IOb中的透镜更小的透镜71a。第二示例将在下文中说明。包括透镜71a的光学模组70a 被容纳在包括圆柱管51a以及转动削顶球52的镜筒50a中。镜筒50a通过诸如铝合金的 金属压铸成形。透镜71a是包含多个较小透镜器件的变焦透镜组件。透镜71a被安装在圆柱管51a 中,由此,整个圆柱管51a构成光学模组70a。除了透镜71a之外,光学模组70a被布置在由 图3中的虚线(通过将转动削顶球52的曲面延伸获得,转动削顶球大于虚拟球体的半球) 示出的虚拟球体中。具体而言,大约光学模组70a的外部那一半(其中布置有透镜71a)被 布置在削顶球52的外侧,而光学模组70a的大约内部那一半被布置在中空的削顶球52内。CXD 81a(对应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具有相对较小的尺寸,以匹配透镜 71a。包括CXD 81a在内的成像模组80a的整体被布置在削顶球52中。除了较小的CXD 81a 之外,成像模组80a还包括安装有(XD81a的CXD衬底。在透镜71a的光轴上,CXD 81a被 布置在光学模组70a的后侧。因此,整个成像模组80a被布置在中空的削顶球52内。来自 CXD 81a的成像信号输出经由束线90(未示出,起电线束的作用)被传输至电路板60。如上所述,镜筒50a容纳包括较小透镜71a的光学模组70a以及包括较小CXD 81a 的成像模组80a。光学模组70a被布置在圆柱管51a中。成像模组80a被布置在削顶球52 中,削顶球52中布置有圆柱管51a的大约一半。包括圆柱管51a及削顶球52的镜筒50a 被基座40可转动地保持。具体而言,支座42及保持器43布置在基座40的基体41上。支座42支撑削顶球 52。保持器43容纳削顶球52以防止镜筒50a脱落。在根据第一示例的拱顶摄像机IOa中, 支座42、保持器43、以及削顶球52的组合被用作使用球节的角度调整机构。构成角度调整机构的支座42包括可运动构件44(其是具有圆孔44a的末端封闭 圆筒),可运动构件44的直径小于削顶球52的直径。可运动构件44通过诸如铝合金的金 属压铸成形。布置在支座42中的转轴46支撑可运动构件44的部分外周,使得转轴46被 穿过外周插入。布置在与转轴46相对的部分中的调节螺丝45支撑可运动构件44的另一 部分外周,使得调节螺丝45被旋拧通过外周。因此,可将削顶球52装配在可运动构件44 的孔44a中。削顶球52在孔44a中可转动。保持器43是由诸如铝合金的金属压铸制成的端部开口的圆柱体。保持器43包括 圆形开口 43a,圆形开口 43a的直径小于削顶球52的直径。保持器43在可运动构件44上 方被固定至支座42。削顶球52的大部分被容纳在由保持器43及可运动构件44界定的空 间内,使得圆柱管51a以及削顶球52的一部分从开口 43a伸出。因为削顶球52大于虚拟 球体的半球,故削顶球52邻近圆柱管51a的曲面被开口 43a限制,由此防止削顶球52从保 持器43脱离。如上所述,削顶球52被布置在保持器43的开口 43a与可运动构件44的孔44a之 间,使得曲面与开口及孔匹配。如果在开口 43a(或孔44a)的外周与削顶球52的曲面之间 形成缝隙且两者之间的摩擦可忽略,则对削顶球52的转动不会施加限制力。因此,镜筒50a 在全景方向及/或倾斜方向上自由运动以适当地控制镜筒50a的取向。因此,可将透镜71a 确定在预定取向(方向及角度)。
7
在设定了透镜71a的取向之后,,如图3所示固定镜筒50a。换言之,旋拧调节螺丝 45引起可运动构件44绕转轴46枢转。因此,如图3中箭头所示,位置远离保持器43的、并 被调节螺丝45插入通过的可运动构件44部分向保持器43移动。因此,装配在可运动构件 44的孔44a中的削顶球52也向保持器43的开口 43a运动。在此情况下,孔44a的外周与削顶球52的曲面接触以对削顶球52施压。因为可 运动构件44的运动方向与削顶球52的运动方向一致(可运动构件44与削顶球52两者都 在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上运动),故可运动构件44与削顶球52之间的位置关系(即,镜 筒50a的取向)不会改变。换言之,因为可运动构件44并未相对于削顶球52转动,故不会 产生允许削顶球52转动的任何摩擦力。可运动构件44在与可运动构件44的运动方向相 同的方向上(如图3箭头所示)对削顶球52施压。因此,在保持在可运动构件44的孔44a 中相同位置的同时,削顶球52向保持器43的开口 43a移动。当削顶球52的曲面与开口 43a的外周接触时,如图3所示,削顶球52被压靠至开 口 43a的外周,由此,削顶球52被压在保持器43与可运动构件44之间。因此,削顶球52 被固定至可运动构件44。因此,镜筒50a被固定在经调整的全景及倾斜方向上,由此精确地 确定了透镜71a的取向(方向及角度)。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一示例的拱顶摄像机IOa中,通过适当地转动削顶球52然后 固定转动后的球,可以精确并方便地确定镜筒50a的方向及角度(透镜71a的取向)。在将 盖体20安装至壳体30之后,可以利用由拱顶摄像机IOa获得的图像来监控所需的区域。光学模组70a(除透镜71a之外)被布置在削顶球52的、由图3中虚线所示的虚 拟球体中。只要光学模组70a被布置在中空削顶球52中,就可以增大透镜71a(或者圆柱 管51a)的尺寸而不会增大削顶球52的半径(即,削顶球52的转动中心与透镜71a之间的 距离)。有利的是,可以增大通过透镜71a的光量,并获得更高的图像品质。将透镜71a布置在削顶球52的虚拟球体的外侧的原因在于减小盖体20与透镜 71a之间的间隔以防止获取图像的畸变。换言之,盖体20覆盖保持器43的外部且削顶球 52被容纳在保持器43的内部。因此,在盖体20与削顶球52的虚拟球体之间产生了用于布 置保持器43的空间。仅透镜71a接近盖体20以部分地填充上述空间。因此,为了使拱顶 摄像机IOa小型化,除了透镜71a之外的光学模组70a绝大部分都优选地布置在削顶球52 的虚拟球体内。第二示例图4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示例的拱顶摄像机IOb的剖视图。参考图4,拱顶摄像机IOb使用较大的透镜71b用于高图像品质,透镜71b大于根 据上述第一示例的拱顶摄像机10a(参考图3)的透镜71a。可以在拱顶摄像机IOb中使用 与第一示例的拱顶摄像机IOa中相同的盖体20以避免拱顶摄像机IOb尺寸的增大。因为透镜71b较大,故光学模组70b及圆柱管51b也较大以与透镜71b匹配。光 学模组70b (或圆柱管51b)的、设置有透镜71b的大约外部一半被布置在与图3中第一示 例的拱顶摄像机IOa中相同的削顶球52的外侧。其大约内部一半被布置在中空的削顶球 52中。削顶球52大于由图4中的虚线示出的虚拟球体的半球,并为中空。因此,只要光学 模组70b(圆柱管51b)被容纳在中空削顶球52中,光学模组70b(圆柱管51b)就可以大于 根据图3中第一示例的拱顶摄像机IOa中的光学模组70a(圆柱管51a)。
CXD 8 Ib (对应于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较大以匹配透镜71b。包括CXD 81b在 内的整个成像模组80b被布置在与根据图3中第一示例的拱顶摄像机IOa中相同的削顶球 52中。成像模组80b包括较大的CXD 81b以及安装有CXD 81b的CXD衬底。CXD 81b在透 镜71b的光轴上被布置在光学模组70b的后侧。因此,整个成像模组80b均被布置在中空 削顶球52中。如上所述,在根据图4所示第二示例的拱顶摄像机IOb中,以类似于拱顶摄像机 IOa的方式(其中光学模组70a的一部分及成像模组80a被容纳在削顶球52中),将光学 模组70b的一部分(大约内部那一半)以及整个成像模组80b布置在与根据图3所示第一 示例的拱顶摄像机IOa中相同的削顶球52中。除了透镜71b之外的光学模组70b绝大部 分被布置在虚拟球体中,所述虚拟球体通过延伸削顶球52的曲面而获得并由图4的虚线表
7J\ ο在图3及图4所示根据第一及第二示例的拱顶摄像机IOa及IOb两者中,除了透镜 (71a, 71b)之外的各个光学模组(70a,70b)绝大部分被布置在具有相同尺寸的削顶球52的 虚拟球体中。因此,从削顶球52的转动中心到透镜71a的距离与到透镜71b的距离相同。 换言之,无论透镜71a及71b的尺寸(光学模组70a或70b的尺寸)如何,均可使用相同的 盖体20。其优点是,尽管拱顶摄像机IOb包括用于高图像品质的较大透镜71b而非较小透 镜71a,但拱顶摄像机IOb的尺寸并未增大。可以为包括不同尺寸透镜在内的各种不同光学模组(即,包括透镜71a的光学模 组70a以及包括透镜71b的光学模组70b)采用相同的削顶球52。因此,在根据第二示例 的拱顶摄像机IOb中,可以使用构成角度调整机构的相同的支座42、保持器43以及削顶球 52,以高精度方便地设定镜筒50b的方向及角度(或透镜71b的取向)。随后,安装相同的 盖体20并执行图像获取。因此,可以监控所需的区域。来自待成像目标的光通过透镜(71a,71b)在CXD (81a,81b)的成像表面上形成为 图像,形成的图像被转换为电信号,且信号被传输至电路板60。信号经由起电线组作用的束 线90 (未示出)传输。因此,束线90的布置可能会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束线90连接 至由削顶球52在全景方向及/或倾斜方向上转动的镜筒(50a,50b)并连接至固定至基座 40的电路板60。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拱顶摄像机10的剖视图,并示出了确定了透镜71的取向 (方向及角度)的状态。参考图5,在全景方向及/或倾斜方向上适当地转动镜筒50并旋拧调节螺丝45, 使得削顶球52被施压并固定在保持器43与可运动构件44之间。因此,透镜71被设定为 在盖体20内具有所需的取向。因为光学模组70及成像模组80被容纳在镜筒50中,故只要镜筒50相对于基座 40倾斜,光学模组70及成像模组80两者就会在与镜筒50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倾斜。 从CXD 81输出的成像信号经由起电线组作用的束线90传输至电路板60,电路板60固定 至基座40的基体41。削顶球52的曲面具有孔52a以允许镜筒50倾斜(或允许削顶球52 转动)。束线90被布置通过孔52a。当从正面观察时,孔52a呈星形,并具有槽口 52b。槽口 52b防止束线90在削顶球 52与可运动构件44之间被绊住。换言之,削顶球52被可转动地装配在可运动构件44中。如果削顶球52大幅转动,任意槽口 52b容纳束线90,由此防止束线90损坏。优选的是,孔 52a为六角形,六个槽口 52b被设置在各个角点。此外,具有槽口 52b的孔52a优选地由曲 线来界定,使得束线90沿孔52a的外周可运动。延伸穿过削顶球52的孔52a的束线90穿过可运动构件44,然后连接至电路板60。 在此情况下,通过调节螺45及转轴46,可运动构件44被支座42支撑,使得可运动构件44 远离电路板60布置。因为可运动构件44是末端封闭的圆筒,故如图5所示延伸穿过孔52a 的束线90被保持在可运动构件44的底部上。因此,考虑到削顶球52的转动范围而具有足 够长度的束线90不会接触安装在电路板60上的电子部件。图6A是安装至天花板的根据本实施例的拱顶摄像机10的剖视图。图6B是在此 状态下的拱顶摄像机10的侧视图。参考图6A及图6B,利用金属插件100将拱顶摄像机10紧固至天花板130。换言 之,支架110被安装至基座40的基体41,然后被紧固至天花板130,以利用布置在支架110 外周的金属插件100来抓住起天花板130作用的构件。在调整了镜筒50的角度之后,布置 支架盖体120以覆盖金属插件100。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拱顶摄像机10中,可以以高精度方便地设定镜筒50 的方向及角度以对所需的区域进行成像。此外,使用用于高图像品质的透镜不会引起拱顶 摄像机10的尺寸的增大。因此,拱顶摄像机10特别适用于布置在医院、宾馆或百货商店中 用于确保安全及改进了保养方便性的监控摄像机。虽然已经以优选实施例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 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取决于设计需求及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改变、 组合、子组合以及替换,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将拱顶摄像机10作为具有可转动镜筒的成像设备的示例 进行了描述。可应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并不限于该示例,只要成像设备具有可转动镜筒即 可。例如,本发明可被应用于下述成像设备例如用于会议室的摄像机,各种用途的摄像机, 以及非摄像机的其他成像设备。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将CCD 81作为成像装置的示例进行 了描述。成像装置并不限于该示例。还可以使用诸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的其 他成像装置。(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发明包含与于2006年11月29日向日本特许厅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JP2006-322478相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本说明书中。
权利要求
一种具有可转动镜筒的成像设备,包括光学模组,包括透镜;成像模组,包括成像装置;所述镜筒,容纳所述光学模组及所述成像模组,并包括转动式削顶球,所述削顶球比由延伸所述削顶球的曲面而形成的虚拟球体的半球更大;以及可转动地保持所述镜筒的基座,其中,所述基座包括支座,其具有圆形孔并保持所述削顶球,使得所述削顶球被装配在所述孔内,所述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削顶球的直径,以及保持器,其具有圆形开口并将所述削顶球保持在所述开口内,使得所述球不会从所述开口脱落,从而防止所述镜筒脱落,所述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削顶球的直径,所述成像模组被设置在所述削顶球内,并且所述光学模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虚拟球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光学模组除了所述透镜之外都被布置在所 述虚拟球体内,所述透镜被设置在入射光那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削顶球适用于分别具有不同尺寸透镜的各 种光学模组。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可转动镜筒的成像设备,其具有以下元件。具有透镜的光学模组。具有成像装置的成像模组。镜筒容纳各种模组,并具有可转动削顶球,该削顶球比通过延伸削顶球的曲面而形成的虚拟球体的半球更大。基座可转动地保持镜筒。所述基座包括支座及保持器。支座具有直径小于所述削顶球的直径的圆形孔,并保持削顶球,使得削顶球被装配在孔内。保持器具有直径小于削顶球的直径的圆形开口,并将削顶球保持在开口内,从而防止透镜脱落。光学模组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在所述虚拟球体内。
文档编号H04N5/225GK101902565SQ200910221890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9日
发明者芭蕉礼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