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2334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的传输技术已从基于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以下简称TDM)的电路交换方式逐步演进到基于IP的分组交换方式。在传统 的TDM组网方案中,链路的下行节点可以从TDM的E1/T1链路中恢复出上行节点的同步信 号,而在IP组网方案中,由于IP网络的异步传输特性使其无法支持物理层的同步信息的传 输。因此,在电信网从电路交换方式向分组交换方式的演进过程中,如何保证网络的同步性 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理想的网络同步方案为精确时间同步协议IEEE 1588,由于其可以同 时传递频率信息和相位信息,对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高,其在通信链路中上下行时延对称 的场景中应用及其广泛。现有技术中在同步主从时钟时,假设上下行时延是对称的,则通过 记录的主从时钟时间戳以及计算得到的平均时延,从而获取到主从时钟的偏差,实现主从 时钟的同步。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IEEE 1588协议的网络同步原理基于 通信链路中上下行时延对称的假设,其不能应用于上下行时延非对称的场景中。而在实际 的电信网应用中,很多场景中上下行时延并不对称,如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 ;以下简称ADSL)有线接入技术、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re Access ;以下简称WiMAX)无线接入技术等,其中可能存 在本端与对端的调制方式等工作模式不对称,或者来回程的光纤等物理链路的距离不相等 等情况,这些均会造成通信链路中上下行时延不对称,则会使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的 同步精度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网络同 步方案在在上下行物理链路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 的报文往返链路统一,保证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包括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的第 一发送时间戳;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所述主时钟 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 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 设备的时钟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包括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 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 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通过所述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 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 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从时钟设备,包括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 取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发送时间戳, 并获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第一同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生成模块和所述第二生成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第 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 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主时钟设备,包括第三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 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第四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接收时间戳, 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第二同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接 收时间戳以及所述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获取的主时钟设 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系统,包括上述从时钟设备和上述主时钟设备。本发明实施例的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 模式两种传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式下的 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到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在第二传输 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到主时 钟设备在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从时钟设备根据获第一接收时间戳、第一发 送时间戳、第二发送时间戳和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根据该时 间偏差将从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同步到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上,实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 钟同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 文往返均为第一链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 行物理链路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 路的统一,保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 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图5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图6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五中的同步过程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五中应用场景一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五中应用场景二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从时钟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图10为本发明从时钟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图;图11为本发明主时钟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图12为本发明主时钟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图;图13为本发明时钟同步系统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 时钟同步方法,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是主时钟设备的主时钟与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 的同步,本实施例从从时钟设备一侧来说明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1,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接收时间戳,并 获取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本步骤中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块下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 取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步骤102,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发送时间 戳,并获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本步骤中从时钟设备仍通过第一链路,来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发送时间 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在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步骤103,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 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 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步骤中,从时钟设备获取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后,根据该时间偏差将从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同步到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上,实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发送时间戳为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的时 间戳,第一接收时间戳为从时钟设备接收到主时钟设备发送的上述报文时的时间戳;第二 发送时间戳为从时钟设备向主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的时间戳,第二接收时间戳为主时钟设 备接收到从时钟设备发送的上述报文时的时间戳,后续实施例中时间戳的概念与此实施例 中时间戳的概念类此,不再赘述。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实现从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 与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进行同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 传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接收 时间戳,并获取到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 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到主时钟设备在第 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从时钟设备根据获第一接收时间戳、第一发送时间戳、第 二发送时间戳和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根据该时间偏差将从 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同步到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上,实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 实施例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 第一链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 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 保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图2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 时钟同步方法,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仍从从时钟设备一侧来对技术方案 进行具体的说明。本实施例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201,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接收主时钟设备发送的同 步报文,并记录接收到所述同步报文时的第一接收时间戳。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传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 下,当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主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下行发送(Down Link Transmit;以下简称DL Tx)模块发送报文,经过第一链路,从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下行接收 (Down Link Receive ;以下简称DL Rx)模块接收报文;当从时钟设备向主时钟设备发送报文 时,从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发送(Up Link Transmit ;以下简称UL Tx)模块发送报文,经 过第二链路,主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接收(Up Link Receive;以下简称UL Rx)模块接 收报文。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为了区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 设备之间通信时经过的链路而设定的,第一链路可以为上行链路,即在后续实施例中介绍的 Link A,第二链路可以为下行链路,即在后续实施例中介绍的Link B。由于上下行链路的不 同导致了上下行链路时延不同,即通信链路中上下行时延不对称的情况。在第二传输模式下, 当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主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发送模块UL Tx发送报 文,经过第一链路,从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接收模块UL Rx接收报文;当从时钟设备向主 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从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发送模块DL Tx发送报文,经过第二链路, 主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接收模块DL Rx接收报文。后续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 输模式的概念与本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的概念类似,因此不再赘述。在本步骤中,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均设置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的下行接收模块DL Rx通过第一链路接收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发送的同步 报文,并记录从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接收到该同步报文时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假设 第一接收时间戳为TSl。步骤202,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 设备发送的跟随报文,从所述跟随报文中提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在本步骤中,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仍设置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 的下行接收模块DL Rx通过第一链路接收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发送的同 步报文的跟随报文,在该跟随报文中携带有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 戳,从时钟设备从该跟随报文中提取第一发送时间戳,假设第一发送时间戳为TMl。假设主 时钟设备中主时钟与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的时间偏差为Off set,假设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 设备发送同步报文所经过的第一链路产生的下行时延为DDL,则第一接收时间戳TSl与第 一发送时间戳TMl之间存在关系TS1-TM1 = DDL+Offset。步骤203,从时钟设备在完成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后,将物理层的传输模 式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在从时钟设备接收到主时钟设备发送的同步报文以及对应的跟随报文,并从中获 取到自身的第一接收时间戳TSl和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TMl之后,从时钟设备与 主时钟设备之间进行握手协议,将从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 第二传输模式,将主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也从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 式。从时钟设备与主时钟设备之间的握手协议可以具体通过下述步骤来完成从时钟 设备通过第二链路向主时钟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报文;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接收主时钟 设备返回的切换响应报文,以实现与主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由于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 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尚未完成切换,因此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仍处于第一传输模式 下。从时钟设备中的上行发送模块UL Tx通过第二链路向主时钟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报文, 然后,从时钟设备中的下行接收模块DL Rx通过第一链路,来接收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 模块DL Tx返回的切换响应报文,通过从时钟设备与主时钟设备之间进行切换请求报文和 切换响应报文的交互,实现从时钟设备与主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以将从时钟设备和主时 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均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步骤204,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主时钟设备发 送延时请求报文,并记录第二发送时间戳。经过上述握手协议之后,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均切换到 第二传输模式。在本步骤中,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通过 第一链路向主时钟设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从时钟设备记录其发送延时请求报文时的第二 发送时间戳,假设第二发送时间戳为TS2。步骤205,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二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设备 返回的延时响应报文,从所述延时响应报文中提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经过上述握手协议之后,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均切换到 第二传输模式。在本步骤中,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在通过第一链路向主时钟设 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之后,接收到主时钟设备中的上行发送模块UL Tx返回的延时响应报文,在该延时响应报文中携带有主时钟设备发送该延时响应报文时的第二接收时间戳,从 时钟设备从该延时响应报文中提取出该第二接收时间戳,假设第二接收时间戳为TM2。由于 主时钟设备中主时钟与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的时间偏差为Offset,由于从时钟设备向主时 钟设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时也经过第一链路,则产生的上行时延也为DDL,则第二发送时间 戳TS2与第二接收时间戳TM2之间存在关系TM2-TS2 = DDL-Offset。步骤206,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 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 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在从时钟设备获取到第一接收时间戳TS1、第一发送时间戳TM1、第二发送时间戳 TS2和第二接收时间戳TM2之后,根据上述分析得到的时间戳之间的关系,即TSl-TMl = DDL+Offset以及TM2-TS2 = DDL-Offset,由此便可以生成时间偏差的计算式0ffset = 0.5(TS1-TM1+TS2-TM2)。由此可以精确计算到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与主时钟设备中主时钟 之间的时间偏差Offset,根据该时间偏差Offset便可以将从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同步到 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上,实现网络中主时钟与从时钟的同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 传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接收 时间戳,并获取到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 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到主时钟设备在第 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从时钟设备根据获第一接收时间戳、第一发送时间戳、第 二发送时间戳和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根据该时间偏差将从 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同步到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上,实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 实施例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 第一链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 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 保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图3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 时钟同步方法,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是主时钟设备的主时钟与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 的同步,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对应,上述实施例一为从时钟设备一侧的方案,而本实 施例从主时钟设备一侧来说明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301,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发送时间戳,并 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本步骤中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 输模块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该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到从时钟设备。步骤302,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接收时间 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本步骤中主时钟设备仍通过第一链 路,来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该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步骤303,主时钟设备通过所述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 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获取的主时钟 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步骤中,通过从 时钟设备来获取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并根据该时间偏差将从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同步到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上,实现二者之间的时钟同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 传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 时间戳,并将该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 一链路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 钟设备;主时钟设备通过从时钟设备,根据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从时钟 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实现与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实施例 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第一链 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非对称 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保证了 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图4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 时钟同步方法,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之上,仍从主时钟设备一侧来对技术方案 进行具体的说明。本实施例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401,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 文,并记录第一发送时间戳。在本步骤中,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均设置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中 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并记录发送该同步报文 时的第一发送时间戳TMl。步骤402,在第一传输模块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跟 随报文,在所述跟随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在本步骤中,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仍设置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中 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在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后,立即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设备 发送同步报文的跟随报文,在该跟随报文中携带有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 送时间戳TMl。步骤403,主时钟设备在完成与从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后,将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在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以及对应的跟随报文,并将第一发送时 间戳TMl发送到从时钟设备后,从时钟设备与主时钟设备之间进行握手协议,将从时钟设 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将主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 输模式也从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握手协议可以具体通过下述步骤来完成主时钟 设备通过第二链路接收从时钟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报文;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 钟设备返回切换响应报文,以实现与从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由于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 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尚未完成切换,因此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仍处于第一传输模式 下。主时钟设备中的上行接收模块UL Rx通过第二链路接收从时钟设备中上行发送模块UL Tx发送切换请求报文,然后,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 设备中的下行接收模块DL Rx返回切换响应报文,通过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之间进行 切换请求报文和切换响应报文的交互,实现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以将从时钟设备和主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均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步骤404,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从时钟设备 发送的延时请求报文,并记录接收到所述延时请求报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经过上述握手协议之后,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均切换到 第二传输模式。在本步骤中,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接收模块DL Rx通过 第一链路接收从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发送的延时请求报文,主时钟设备记录 其接收到延时请求报文时的第二接收时间戳TM2。步骤405,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二链路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延时响 应报文,在所述延时响应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经过上述握手协议之后,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均切换到 第二传输模式。在本步骤中,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在通过第一链路接收到从时钟 设备发送的延时请求报文之后,向从时钟设备中的上行接收模块UL Rx返回延时响应报文, 在该延时响应报文中携带有主时钟设备接收到该延时请求报文时的第二接收时间戳TM2。步骤406,主时钟设备通过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接收 时间戳以及所述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获取的主时钟设备 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主时钟设备在向从时钟设备发送第一发送时间戳TMl和第二接收时间戳TM2 之后,由从时钟设备根据第一发送时间戳TMl和第二接收时间戳TM2,以及获取到的 第一接收时间戳TSl和第二发送时间戳TS2,根据时间戳之间的关系,即TSl-TMl = DDL+Offset以及TM2-TS2 = DDL-Offset,由此便可以生成时间偏差的计算式0ffset = 0.5(TS1-TM1+TS2-TM2)。由此可以精确计算到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与主时钟设备中主时钟 之间的时间偏差Offset,根据该时间偏差Offset便可以将从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同步到 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上,实现网络中主时钟与从时钟的同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 传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 时间戳,并将该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 一链路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 钟设备;主时钟设备通过从时钟设备,根据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从时钟 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实现与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实施例 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第一链 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非对称 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保证了 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图5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 时钟同步方法,本实施例从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两侧来对技术方案的整体流程进行具 体的说明。图6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五中的同步过程示意图,结合图6对本实施 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501,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通过第一链路 LinkA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Sync (D),并记录第一发送时间戳TMl。
步骤502,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下行接收模块DL Rx通过第一链路 LinkA接收主时钟设备发送的同步报文Sync (D),从时钟设备在接收到同步报文Sync(D) 后,记录第一接收时间戳TS1。步骤503,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Sync (D) 后,立即通过第一链路LinkA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对应的跟随报文Fllow_Up,在该跟随报文 Fllow_up中携带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TM1。步骤504,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从接收到的跟随报文Fllow_Up中提取 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TMl。从图6中可以看出,由于主时钟设备中主时钟与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的时钟偏差 为Offset,经过第一链路LinkA从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广播同步报文Sync(D)的下 行时延为DDL,则第一发送时间戳TMl和第一接收时间戳TSl之间存在关系=TSl-TMl = DDL+Offset。步骤505,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的上行发送模块UL Tx通过第二链路 LinkB向主时钟设备发送交换请求报文Change_Req。步骤506,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中的上行接收模块UL Rx接收到交换请 求报文Change_Req后,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通过第一链路LinkA向从时钟 设备返回交换响应报文Change_Resp。步骤507,在完成上述交换请求报文Change_Req与交换响应报文Change_Resp的 握手协议之后,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自动将各自的传输模式从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 二传输模式。步骤508,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通过第一链路 LinkA向主时钟设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Delay_Req,并记录发送延时请求报文Delay_Req时 的第二发送时间戳TS2。步骤509,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接收模块DL Rx接收延时请求 报文Delay_Req,并记录接收到延时请求报文Delay_Req的第二接收时间戳TM2。步骤510,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在接收到延时请求报文Delay_Req后, 主时钟设备中的上行发送模块UL Tx通过第二链路LinkB向从时钟设备返回延时响应报文 Delay_Resp,在延时响应报文Delay_Resp中携带第二接收时间戳TM2。步骤511,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的上行接收模块UL Rx接收到延时响 应报文Delay_ReSp后,从中提取出第二接收时间戳TM2。从图6中可以看出,由于主时钟设备中主时钟与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的时钟偏 差为Offset,从时钟设备向主时钟设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Delay_ReSp也经过第一链路 LinkA,则上行时延也为DDL,则第二发送时间戳TS2和第二接收时间戳TM2之间存在关系 TM2-TS2 = DDL-Offset。步骤512,从时钟设备根据获取到的第一发送时间戳TM1、第二接收时间戳TS1、第 二发送时间戳TS2和第二接收时间戳TM2,以及上述分析得到的时间戳之间的关系,具体可 以由上述关系式生成时间偏差的计算式,即根据如下计算式来计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 备的时间偏差0ffset = 0. 5(TS1-TM1+TS2-TM2)。由此可以获取主时钟设备中主时钟与从 时钟设备中从时钟的时间偏差,根据该时间偏差将从时钟与主时钟同步。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 传输模式;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设备广播同步报文,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 路向主时钟设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根据获取到的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 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实现与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 实施例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 第一链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 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 保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一 实施例五中所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基站控制 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 ;以下简称BSC)_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 ; 以下简称BTS)的基站通信线路中。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五中应用 场景一的示意图,从图7中可以看出,由于BSC与BTS之间来回程的光纤距离(FiberA和 FiberB)不相等,造成上下行时延不对称,则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来克服其物理链路 不对称的缺陷,实现网络同步。上述实施例一 实施例五中所述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 于用户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以下简称CPE)-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 ;以下简称DSLAM)的通信链路中。如 图8所示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五中应用场景二的示意图,从图8中可以看出,由于 DSLAM与CPE中物理(Physical ;以下简称PHY)层的工作模式不对称,导致DSLAM与CPE 之间上下行带宽不相等,造成上下行时延不对称,则这种情况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 来克服其物理链路不对称的缺陷,实现网络同步。上述实施例一 实施例五中所述的技术 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无线接入的通信链路中,在无线接入的通信链路中,上下行的工作模式 和物理链路距离均不对称,而且每次通信的物理链路距离均可变,则这种情况也可以采用 本实施例的方法来克服其物理链路不对称的缺陷,实现网络同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 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 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0M、RAM、磁碟或者 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图9为本发明从时钟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从 时钟设备,本实施例提供的从时钟设备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一的各个步骤,此处 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从时钟设备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生成模块901、第二生成模块902 和第一同步模块903。其中,第一生成模块901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 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生成模块902用于在第二传 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 间戳。第一同步模块903用于根据第一生成模块901和第二生成模块902获取到的所述第 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 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图10为本发明从时钟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 从时钟设备,本实施例提供的从时钟设备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二的各个步骤,此 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在上述图9所示的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第一同步模块903可以具体用于根据如下计算式计算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 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Offset = 0. 5(TS1-TM1+TS2-TM2),其中,Offset为所述时间偏差,TSl为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TMl为所述第一发送 时间戳,TS2为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TM2为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进一步地,从时钟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切换模块904,第一切换模块904用于在完 成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后,将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 传输模式。其中,第一切换模块904可以具体为六个2选1开关,通过2选1开关对其传输 模式进行切换。进一步地,第一生成模块901可以具体包括第一接收单元911和第二接收单元
921。其中,第一接收单元911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接收主时钟设备发送 的同步报文,并记录接收到所述同步报文时的第一接收时间戳。第二接收单元921用于在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设备发送的跟随报文,从所述跟 随报文中提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进一步地,第二生成模块902可以具体包括第一发送单元912和第三接收单元
922。其中,第一发送单元912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主时钟设 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并记录第二发送时间戳。第三接收单元922用于在所述第二传输模 式下,通过第二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设备返回的延时响应报文,从所述延时响应报文中提 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从时钟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发送模块905和第一接 收模块906。其中,第一发送模块905用于通过第二链路向所述主时钟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报 文。第一接收模块906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设备返回的切换响应报文, 以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从时钟设备,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传 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接收时 间戳,并获取到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 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到主时钟设备在第二 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从时钟设备根据获第一接收时间戳、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 发送时间戳和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根据该时间偏差将从时 钟设备中的从时钟同步到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上,实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实 施例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第 一链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非 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保 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图11为本发明主时钟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 种主时钟设备,本实施例提供的从时钟设备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三的各个步骤, 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主时钟设备具体可以包括第三生成模块1101、第四生成模 块1102和第二同步模块1103。其中,第三生成模块1101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 一链路生成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第四生成模块1102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 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第二同步模块1103用于通过所述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 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 送时间戳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 同步。图12为本发明主时钟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 种主时钟设备,本实施例提供的主时钟设备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四的各个步骤, 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在上述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具体地,第二同步模块 1103可以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从时钟设备,根据如下计算式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 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Offset = 0.5 (TS1-TM1+TS2-TM2),其中,Offset为所述时间偏差,TSl为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TMl为所述第一发送 时间戳,TS2为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TM2为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进一步地,主时钟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切换模块1104,第二切换模块1104用于在 完成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后,将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 二传输模式。其中,第二切换模块1104可以具体为六个2选1开关,通过2选1开关对其 传输模式进行切换。进一步地,第三生成模块1101可以具体包括第二发送单元1111和第三发送单元
1121。其中,第二发送单元1111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设备发送 同步报文,并记录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三发送单元1121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块下,通过 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跟随报文,在所述跟随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进一步地,第四生成模块1102可以具体包括第四接收单元1112和第四发送单元
1122。其中,第四接收单元1112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从时 钟设备发送的延时请求报文,并记录接收到所述延时请求报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第四发 送单元1122用于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二链路向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延时响应 报文,在所述延时响应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主时钟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1105和第二 发送模块1106。其中,第二接收模块1105用于通过第二链路接收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的切 换请求报文。第二发送模块1106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从时钟设备返回切换响应 报文,以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时钟设备,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传 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 间戳,并将该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 链路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 设备;主时钟设备通过从时钟设备,根据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从时钟设备 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实现与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实施例通过 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第一链路, 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保证了上下 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系统包括上述图9或图10所示的从时钟设备和 上述图11或图12所示的主时钟设备。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时钟同步系统,包括上述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台,在 基站收发台中设置有上述图9或图10所示的从时钟设备,在基站控制器中设置有上述图11 或图12所示的主时钟设备,如图7所示的应用场景。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时钟同步系统,包括上述用户端设备和局端设备,在基 站收发台中设置有上述图9或图10所示的从时钟设备,在基站控制器中设置有上述图11 或图12所示的主时钟设备。其中,用户端设备可以具体为CPE,局端设备可以具体为DSLM, 如图8所示的应用场景。图13为本发明时钟同步系统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 供了一种具体的时钟同步系统,该时钟同步系统包括主时钟设备(Master)和从时钟设备 (Slave) 0其中,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中均设置有物理层(PHY)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以下简称MAC)层及上层协议栈。在主时钟设备的PHY层包括下行发送 模块DL Tx、上行发送模块UL Τχ、上行接收模块UL Rx和下行接收模块DL Rx以及六个2 选1开关,六个2选1开关统一由主时钟设备中的1588上层协议栈控制,该六个2选1开 关同时选择“0”或同时选择“1”。在从时钟设备的PHY层业包括下行发送模块DL Τχ、上行 发送模块UL Τχ、上行接收模块UL Rx和下行接收模块DL Rx以及六个2选1开关,六个2 选1开关统一由从时钟设备中的1588上层协议栈控制,该六个2选1开关同时选择“0”或 同时选择“1”。当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中的2选1开关均指向“0”时,则将主时钟设备和从 时钟设备的PHY层的传输模式均为第一传输模式,当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中的2选1 开关均指向“1”时,则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的PHY层的传输模式均为第二传输模式。 在第一传输模式下,当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主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下行 发送DL Tx模块发送报文,经过第一链路,从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下行接收DL Rx模块接收 报文;当从时钟设备向主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从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发送ULTx模块 发送报文,经过第二链路,主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接收UL Rx模块接收报文。在第二传 输模式下,当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主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发送模块 UL Tx发送报文,经过第一链路,从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接收模块UL Rx接收报文;当 从时钟设备向主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从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发送模块DL Tx发送报 文,经过第二链路,主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接收模块DL Rx接收报文。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系统,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 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第一链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 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 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保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 精度。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 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 送时间戳;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所述主时钟设备 的第二接收时间戳;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 收时间戳,获取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 的时钟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 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所述主时钟设 备的时间偏差包括根据如下计算式计算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Offset = 0. 5(TS1-TM1+TS2-TM2),其中,Offset为所述时间偏差,TSl为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TMl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 戳,TS2为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TM2为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完成与所 述主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后,将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 式;所述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的第 一发送时间戳包括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接收主时钟设备发送的同步报文,并记录接收到所 述同步报文时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设备发送的跟随报文,从 所述跟随报文中提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 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包括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主时钟设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并记录 第二发送时间戳;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二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设备返回的延时响应报文,从 所述延时响应报文中提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
5.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发 送给从时钟设备;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 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通过所述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从时 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 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获取 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包括根据如下计算式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 设备的时钟同步Offset = 0. 5(TS1-TM1+TS2-TM2),其中,Offset为所述时间偏差,TSl为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TMl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 戳,TS2为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TM2为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完成与所 述从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后,将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 式;所述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 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包括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并记录第一发送时间戳;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块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跟随报文,在所述 跟随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 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包括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的延时请求报文,并 记录接收到所述延时请求报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二链路向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延时响应报文,在所述 延时响应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
9.一种从时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主 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 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第一同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生成模块和所述第二生成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第一接 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所述 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从时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模块具体用于根据 如下计算式计算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 的时钟同步Offset = 0. 5(TS1-TM1+TS2-TM2),其中,Offset为所述时间偏差,TSl为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TMl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 戳,TS2为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TM2为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从时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时钟设备还包括第一切 换模块,用于在完成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后,将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所述第一传 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所述第一生成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接收主时钟设备发送的同 步报文,并记录接收到所述同步报文时的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 设备发送的跟随报文,从所述跟随报文中提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从时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成模块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主时钟设备发送延 时请求报文,并记录第二发送时间戳;第三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二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设备返回 的延时响应报文,从所述延时响应报文中提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
13.—种主时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所述 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第四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 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第二同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接收时 间戳以及所述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 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主时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模块具体用于通 过所述从时钟设备,根据如下计算式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 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Offset = 0.5(TS1-TM1+TS2-TM2),其中,Offset为所述时间偏差,TSl为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TMl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 戳,TS2为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TM2为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主时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时钟设备还包括第二切 换模块,用于在完成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后,将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所述第一传 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所述第三生成模块包括第二发送单元和第三发送单元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 文,并记录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块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从时钟设 备发送跟随报文,在所述跟随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主时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生成模块包括第四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 的延时请求报文,并记录接收到所述延时请求报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二链路向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延 时响应报文,在所述延时响应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
17.一种时钟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从时钟 设备和上述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时钟设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从时钟设备、主时钟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系统。本实施例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统一,保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
文档编号H04L7/00GK102111258SQ20091026551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5日
发明者刘云峰, 孙文华, 徐元欣, 徐文广, 李丙博, 江龙, 王洋, 陈淑敏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