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型红外摄像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3046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球型红外摄像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球型红外摄像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安防视频监控市场上,最先进的主动红外日夜型摄像机都已采用平面 双环透明罩结构,内环圆形玻璃片用于镜头感光成像,外环透明罩(玻璃或各种红外透明 塑料类材料)用于夜视红外光源透射,内外环之间镶嵌红外杂散光阻隔圈(铝圈),以避免 红外杂散光通过镜头影响CCD成像质量;并且由于平面透明罩的限制,摄像机内可安装的 LED灯数量较小,使得照射距离有限。此类红外摄像机中,假如配装手动变焦镜头,由于结构 上的特点,工程安装调试时,须打开外壳,才能调整镜头聚焦和变焦,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欲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需打开外壳即可实现镜头聚/变 焦的球型红外摄像机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球型红外摄像机结构,包括球 型外壳、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可调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中设有旋转连杆机构; 所述旋转连杆机构由旋转杆、连杆、转动盘架、小支架组成;其中小支架固定在外壳内壁, 转动盘架固定在镜头上;旋转杆设在小支架上,一端装配在外壳上开有的调节孔内,另一端 穿过小支架通过连杆与转动盘架铰接;透过调节孔扭动旋转杆可调节镜头聚/变焦。 采用这种结构后,使得工程安装调试时,不需要打开外壳,可以直接用普通螺丝刀 从外壳调节孔调整镜头聚焦和变焦,而且,这种外调机构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成本降 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球型红外摄像机结构,包括球型外壳、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可 调式镜头ll,所述镜头11中设有旋转连杆机构;所述旋转连杆机构由旋转杆1、连杆2、转 动盘架3、小支架4组成;其中小支架4固定在外壳内壁,转动盘架3固定在镜头11上;旋
转杆1设在小支架4上, 一端装配在外壳上开有的调节孔内,另一端穿过小支架4通过连杆 2与转动盘架3铰接;透过调节孔扭动旋转杆1可调节镜头聚/变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 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球型红外摄像机结构,包括球型外壳、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可调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中设有旋转连杆机构;所述旋转连杆机构由旋转杆、连杆、转动盘架、小支架组成;其中小支架固定在外壳内壁,转动盘架固定在镜头上;旋转杆设在小支架上,一端装配在外壳上开有的调节孔内,另一端穿过小支架通过连杆与转动盘架铰接;透过调节孔扭动旋转杆可调节镜头聚/变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需打开外壳即可实现镜头聚/变焦的球型红外摄像机结构,其包括球型外壳、底座、调式镜头,镜头中设有旋转连杆机构;所述旋转连杆机构由旋转杆、连杆、转动盘架、小支架组成;其中小支架固定在外壳内壁,转动盘架固定在镜头上;旋转杆设在小支架上,一端装配在外壳上开有的调节孔内,另一端穿过小支架通过连杆与转动盘架铰接;透过调节孔扭动旋转杆可调节镜头聚/变焦。采用这种结构后,使得工程安装调试时,不需要打开外壳,可以直接用普通螺丝刀从外壳调节孔调整镜头聚焦和变焦,而且,这种外调机构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成本降低。
文档编号H04N5/225GK201550198SQ20092026013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4日
发明者李建林 申请人:李建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