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接入节点、入口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4640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接入节点、入口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业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接入节点、入口服务器。
背景技术
点对点(Peer-to-Peer,简称P2P)流媒体系统因其高流量、长连接的特性,容易对骨干承载网络带来冲击,造成链路涌塞,反过来也会影响用户的流媒体体验,因此需要针对 P2P流媒体特性优化调度策略,尽量将P2P的流量限制在本地区域。现阶段对P2P系统比较常见的流量本地化策略为 P4P (Proactive network Provider Participation for P2P)。其基本原理为由最了解网络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简称ISP) 提供拓扑给索引器(Tracker),Tracker针对登录请求者的媒体请求结合网络拓扑对由资源提供者构成的节点表(Peer list)进行排序,优先返回本地区域的Peer给登录请求者。 P4P流量本地化方案在P2P文件共享场景下问题不大,但在P2P流媒体应用场景下存在一定缺陷。这是因为在文件共享场景下,各个文件分片的下载顺序没有严格的时序关系,但流媒体系统中,为保证用户的流媒体体验,要求影片资源块(Chunk)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下载完毕;上述P4P方案能够返回当前媒体资源(影片X,资源块Y),即(Movie X,Chunk Y)的本地资源拥有者,但是当前Chunk的拥有者并不一定为后续Chunk的拥有者,当媒体登录请求者完成当前Chunk下载后,继续请求后续Chunk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损耗;但如果对每个Chunk资源(影片X,Chunk Y)都进行拓扑库查询和Peer节点表排序,Tracker的处理能力将会成为整个P2P流媒体系统的瓶颈。现有本地化的资源调度技术有如下不足(1)在P2P流媒体应用场景下,查询和排序对Tracker的资源消耗过大。(2)在P2P流媒体应用场景下,Tracker的处理能力将会成为整个P2P流媒体系统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出一种低耗的资源调度方法。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出一种低耗的接入节点。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出一种低耗的入口服务器。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出一种低耗的资源调度系统。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包括接收请求用户节点的资源请求;根据资源请求及存储的本物理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将本物理区域内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确定为资源的提供方;将提供方的信息返回至请求用户节点。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入口服务器,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各用户节点的所属的物理区域及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请求用户节点的登录请求、存储模块内的请求用户节点的所属的物理区域及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在各接入节点中选择请求用户节点的区域接入节点。为实现上述第三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入节点,包括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本物理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请求用户节点的资源请求、信息存储模块中的本物理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将本物理区域内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确定为资源的提供方;收发模块,用于接收资源请求以及将提供方的信息返回至请求用户节点。为实现上述第四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系统,包括多个根据物理位置划分的互联的节点区,其中,每一节点区包括至少一个接入节点及至少一个用户节点;接入节点用于根据请求用户节点的资源请求及存储的本节点区内的用户节点信息,将本节点区内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确定为资源的提供方,并将提供方的信息返回至请求用户节点。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通过根据请求用户节点的资源请求及存储的本节点区内的用户节点信息将本区域内的资源拥有者确定为提供方,在为请求用户节点进行资源调度时无需查询所有的用户节点,也无需对所有的资源拥有者进行排序,大大减少了资源消耗。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并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的资源调度方法的实施例一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的资源调度方法的实施例二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资源调度方法的实施例三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入口服务器的实施例结构图;图5为本发明的接入节点的实施例结构图;图6为本发明的资源调度系统的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图1为本发明的资源调度方法的实施例一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步骤S102 接收请求用户节点的资源请求;具体操作过程参见图2的解释说明;步骤S104 根据资源请求及存储的本物理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将本物理区域内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确定为资源的提供方;具体操作过程参见图3的解释说明;步骤S106 将提供方的信息返回至请求用户节点。本实施例通过根据请求用户节点的资源请求及存储的本节点区内的用户节点信息将本区域内的资源拥有者确定为提供方,在为请求用户节点进行资源调度时无需查询所有的用户节点,也无需对所有的资源拥有者进行排序,大大减少了的资源消耗。图2为本发明的资源调度方法的实施例二示意图。本实施例主要是用于对步骤 S102的解释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步骤S201 用户节点使用帐号/密码登陆入口服务器,如WEB入口服务器(Web Portal Server,简称WPS)验证页面进行身份认证;
步骤S202 接收到用户节点的认证请求(也可称为登录请求)后,WPS根据该登录请求中包含的用户节点的信息(如用户节点的标识)以及预存的各用户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确定该请求用户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并根据其所属物理区域及预存的各接入节点 SN-C(PoP)的所属物理区域为该请求用户节点选择相应的接入节点,其中SN-C表示核心超级节点(core supernode);具体操作时,步骤S202可以包括a.入口服务器根据请求用户节点的登录请求、预存的请求用户节点及各接入节点所属物理区域的信息,判断与请求用户节点同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的容量是否达到预设阈值;;b.在未达到预设阈值时,入口服务器在与请求用户节点同物理区域的多个接入节点中选择一个,或者将仅有的一个与请求用户节点同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确定为区域接入节点;或在已达到预设阈值时,入口服务器根据与请求用户节点不同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的容量及所属物理区域,选择区域接入节点,具体可以是选择容量未达到预设阈值,且与请求用户节点物理区域最近的区域接入节点,也可以是,选择与请求用户节点物理区域距离在设定范围内,容量最低的区域接入节点作为请求用户节点的接入节点。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1及S202主要用于说明流量本地化策略是在WPS和 SN-C(PoP)的配合下共同完成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具体操作时还可以在各用户节点中预储各接入节点的物理区域,这样,各用户节点可以根据各接入节点的物理区域的信息直接向同区域或相邻区域的接入节点发送资源请求,而无需通过WPS选择接入节点;此外,步骤a及b主要用于说明WPS为请求用户节点分配SN-C(PoP)接入节点的策略在物理距离最近原则的基础上考虑了整个系统的均衡性和稳定性,即当某个区域内的SN-C(PoP)即将达到设计服务能力(即容量达到预设阈值)时,即使新加入用户与该区域满足距离最近原则,WPS也不向该区域内的SN-C(PoP)分配新用户,此时用户被分配到其它满足物理距离最近的次优区域,相应地,在这种情况下各接入节点需要定期向入口服务器上报自身容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具体操作时WPS也可以直接按照物理区域最近的原则为请求用户节点选择接入节点;步骤S202需要将用户节点(即P2P节点)划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区域部署一个或多个SN-C(PoP)实现Tracker功能,并将这些区域信息预先存储在入口服务器中;此外,步骤S202的各种情况均包括WPS根据各接入节点的物理区域的信息为请求用户节点选择接入节点,故也可以将经过步骤S202选定的接入节点称为区域接入节点;步骤S203 请求用户节点向SN-C(PoP)发送加入(Join)信令请求;步骤S204 =SN-C(PoP)发送加入确认(JoinAck)应答信令同意请求用户节点接入。本实施例通过WPS按照物理位置最近原则为请求用户节点分配同一区域的接入节点;或者综合考虑流量本地化和系统均衡性的接入节点分配策略,即WPS与SN-C (PoP)相配合的流量本地化调度策略,实现利用与请求用户节点物理距离较近的接入节点为请求用户节点提供服务。图3为本发明的资源调度方法的实施例三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步骤S301 登录请求者Peer A (请求用户节点)登陆WPS,经过分配得到接入节点,如 SN-C(PoP)I ;步骤S302 =Peer A向SN-C(PoP) 1点发起媒体资源(Movie X,Chunk Y)的检索请求(称为资源请求),SN-C(PoP) 1查询本地媒体资源表(即存储的本物理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该用户节点信息可以包括用户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及其拥有的资源信息)发现本区域内Peer B和Peer C为资源拥有者,以Peer节点表形式将这一信息返回给Peer A ;步骤S303 =Peer A经SN-C(PoP) 1向资源拥有者Peer B和Peer C发送建立连接 (Setup)会话信令进行媒体传输协商;步骤S304 =Peer B和Peer C经SN-C(PoP) 1向资源拥有者Peer A发送建立连接确认(SetupAck)会话应答信令同意媒体传输;步骤S305 =Peer B或/和Peer C向Peer A发送媒体数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流程步骤S301-步骤S305主要解释了请求用户节点的接入节点(区域接入节点,也可称为接收登录请求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内存在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请求用户节点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内不存在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的情况,因此,具体操作时,还可以具有下述操作,即首先,请求用户节点的接入节点根据资源请求中所指示的资源及预设的本物理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判断本物理区域内是否存在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其次,在判定本物理区域内存在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时,请求用户节点的接入节点确定本物理区域内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为资源的提供方,即执行上述步骤S302-步骤 S305 ;或者,请求用户节点的接入节点在判定本物理区域内不存在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时,通过向内容发布平台(详见图6的解释说明)查询确定拥有资源且物理位置与区域接入节点最近的用户节点为提供方,其中内容发布平台中存有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及各用户节点信息;具体实现方法为内容发布平台在接收到区域接入节点的资源查询请求时,根据各用户节点信息中的物理区域信息及资源信息,判断哪些用户节点拥有资源且与该区域接入节点物理区域最近,并将拥有资源且与该区域接入节点物理区域最近的用户节点确定为提供方;具体操作时,内容发布平台也可以先确定资源接入节点,再通过资源接入节点确定提供方,可以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内容发布平台根据区域接入节点发送的资源查询请求、存储的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及各用户节点信息,确定资源接入节点;具体操作时可以包括aa.内容发布平台根据区域接入节点发送的资源查询请求、存储的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查询与该区域接入节点物理位置最近的接入节点;bb.内容发布平台根据存储的该最近的接入节点所属物理区域内各用户节点信息,判断该最近的接入节点所属物理区域内是否存在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若有,则将该最近的接入节点确定为资源接入节点,并将该资源接入节点的信息发送至该区域接入节点; 若无,则将物理位置次优的且所属物理区域内存在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的接入节点确定为资源接入节点,并将该资源接入节点的信息发送至该区域接入节点;需要说明的是,具体操作时,该内容发布平台还可以首先根据资源查询请求找出所有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所属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再根据与该区域节点的物理距离对所有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所属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进行排序,将与该区域节点的物理距离最近的接入节点确定为资源接入节点,并将该资源接入节点的信息发送至该区域接入节点;其次,该区域接入节点根据该资源接入节点的信息向该资源接入节点请求确定资源的提供方;
再次,资源接入节点将本物理区域内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确定为提供方,并将提供方的信息返回至该区域接入节点;最后,该区域接入节点将资源提供方的信息发送至请求用户节点以使资源提供方与请求用户节点进行资源的传输;或者该区域接入节点根据提供方的信息直接与资源提供方进行资源的传输,再将资源发送至请求用户节点。本实施例通过SN-C(PoP)在处理媒体资源请求时,优先返回本区域的资源提供者,从而将流量限制在本区域,以减少对骨干网络的冲击;同时每个区域内的接入节点仅负载管理本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在本区域存在资源提供者时,大大减少了查询量和排序工作量;此外,在本区域无资源提供者时向内容发布平台查询其他相邻物理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以确定提供方,无需查询其他区域内所有用户节点的信息,因此进一步大大减少了查询量和排序工作量。装置实施例图4为本发明的入口服务器的实施例结构图,上述各方法实施例均可应用于本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存储模块42,用于存储各用户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及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处理模块44,用于根据请求用户节点的登录请求、存储模块42 内的请求用户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及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在各接入节点中选择请求用户节点的区域接入节点。具体操作时,处理模块44可以包括接收子模块442,用于接收请求用户节点的登录请求及各接入节点定期上报的自身容量;判断子模块444,用于根据登录请求、预存的请求用户节点及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判断与请求用户节点同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的容量是否达到预设阈值;处理子模块446,用于在判断子模块444判定未达到预设阈值时, 在与请求用户节点同物理区域的多个接入节点中选择一个,或者将仅有的一个与请求用户节点同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确定为区域接入节点;在判断子模块444判定已达到预设阈值时,根据与请求用户节点不同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的容量及所属物理区域,选择区域接入节点;发送子模块448,用于将区域接入节点的信息发送至请求用户节点。本实施通过处理模块44按照物理位置最近原则为用户节点分配同一区域的接入节点;或者综合考虑流量本地化和系统均衡性的接入节点分配策略,即WPS与SN-C (PoP)相配合的流量本地化调度策略,实现利用与登录请求用户物理距离较近的接入节点为请求用户节点提供服务。图5为本发明的接入节点的实施例结构图,上述各方法实施例均可应用于本实施例。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信息存储模块52,用于存储的本物理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确定模块54,用于根据请求用户节点的资源请求、信息存储模块52中的本物理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将本物理区域内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确定为资源的提供方;收发模块 56,用于接收资源请求以及将提供方的信息返回至请求用户节点。具体操作时,确定模块54可以包括判定子模块542,用于根据请求用户节点的资源请求及信息存储模块52中的本物理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判断本物理区域内是否存在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确定子模块544,用于在判定子模块542判定本物理区域内不存在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时,通过向内容发布平台查询确定拥有资源且物理位置与区域接入节点最近的用户节点为提供方,其中内容发布平台中存有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及各用户节点信息;或者在判定子模块542判定本物理区域内存在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时,确定本物理区域内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为资源的提供方。该接入节点还可以包括信息上报模块 (图未示),用于定期向入口服务器上报自身容量。本实施例通过确定模块54在处理媒体资源请求时,优先返回本区域的资源提供者,从而将流量限制在本区域,以减少对骨干网络的冲击;同时每个区域内的接入节点仅负载管理本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在本区域存在资源提供者时,大大减少了查询量和排序工作量,在本区域没无资源提供者时向内容发布平台查询其他相邻物理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无需查询其他区域内所有用户节点的信息,因此进一步大大减少了查询量和排序工作量。图6为本发明的资源调度系统的实施例结构图,上述各方法实施例均可应用于本实施例。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多个根据物理位置划分的互联的节点区(如节点区 1及2),其中,每一节点区包括至少一个接入节点及至少一个用户节点;接入节点用于根据请求用户节点的资源请求、存储的本节点区内的用户节点信息,将本节点区内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确定为资源的提供方,并将提供方的信息返回至请求用户节点。具体操作时,资源调度系统还可以包括入口服务器(图未示),用于根据请求用户节点的登录请求、预存的用户节点的所属节点区及各接入节点的所属节点区,在各接入节点中选择接收登录请求的接入节点,并将选择的接入节点信息发送给请求用户节点;内容发布平台,包括用于连接多个节点区内的一至多个节点,该一至多个节点用于实时的分布式存储或集中式存储多个节点区内的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及各用户节点信息。也就是说,跨域的资源调度依靠区域上层节点SN-C(CIS)构成的内容发布平台来完成。发布平台的组织形式可以为分布式存储的网络,如分布式哈希(Distributed Hash Table,简称DHT))网络或者是集中式存储的网络,其中,分布式存储的网络是指内容发布平台中的每个SN-C(CIS)节点只存储与其相连的接入节点SN-C(PoP)所发布的信息,当需要获取其他SN-C(CIS)节点连接的接入节点信息时,需要到内容发布平台查询;集中式存储的网络是指内容发布平台中的每个SN-C(CIS)节点均存储了平台所连接的所有接入节点所发布的信息。此外,每个物理区域内存在流媒体服务器(StreamingServer,简称SS), 由ISP或者ICP部署,SN-C (PoP)和SN-C(CIS)为ISP部署的稳定节点,其中,SN-C (PoP)从 SN-C(CIS)查询资源索引,SS可以看作是一个超级的P2P节点,可以为其它P2P节点提供质量稳定的资源下载。P4P方案中的ISP拓扑可以用来辅助流媒体用户的初始区域分配。需要说明的是,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解释说明可知,本发明不仅使用于流程媒体的点对点传输,还使用于其他数据类型的点对点传输,如文件的点对点传输。本实施例通过将物理位置相邻的用户划分至一个区域,入口服务器根据区域信息,为用户节点分配物理距离较近的接入节点,接入节点优先将本区域内的资源拥有者确定为提供方,这样,每个区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本地区域,只有用户下线并重新接入流媒体系统时才需要重新查询入口服务器,大大减少了现有流量本地化技术中查询和排序对 Tracker的资源消耗。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接收请求用户节点的资源请求;根据所述资源请求及存储的本物理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将本物理区域内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确定为资源的提供方;将所述提供方的信息返回至所述请求用户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由区域接入节点执行, 所述接收请求用户节点的资源请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入口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用户节点的登录请求、预存的请求用户节点的所属的物理区域及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在各接入节点中选择所述区域接入节点,并将选择的区域接入节点信息发送给所述请求用户节点;所述请求用户节点根据所述区域接入节点信息发送资源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各接入节点中选择所述区域接入节点的步骤包括在与所述请求用户节点同物理区域的多个接入节点中选择一个,或者将仅有的一个与所述请求用户节点同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确定为所述区域接入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与所述请求用户节点同物理区域的多个接入节点中选择一个,或者将仅有的一个与所述请求用户节点同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确定为所述区域接入节点的步骤前包括判断与所述请求用户节点同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的容量是否达到预设阈值;在未达到所述预设阈值时,执行所述的将同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确定为所述区域接入节点的步骤;在已达到所述预设阈值时,根据与所述请求用户节点不同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的容量及所属物理区域,选择所述区域接入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与所述请求用户节点同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的容量是否达到预设阈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各接入节点定期向所述入口服务器上报自身容量。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本物理区域内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确定为资源的提供方的步骤之前包括判断本物理区域内是否存在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在存在所述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时,执行所述将本物理区域内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确定为资源的提供方的步骤;在不存在所述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时,通过向内容发布平台查询确定拥有资源且物理位置与区域接入节点最近的用户节点为提供方,其中所述内容发布平台中存有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及各用户节点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向内容发布平台查询确定拥有资源且物理位置与区域接入节点最近的用户节点为提供方的步骤包括所述内容发布平台根据区域接入节点的资源查询请求、存储的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及各用户节点信息,确定资源接入节点,并将所述资源接入节点的信息发送至所述区域接入节点;所述资源接入节点根据所述区域接入节点的请求信号,将本物理区域内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确定为所述提供方,并将所述提供方的信息返回至所述区域接入节点。
8.—种入口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各用户节点的所属的物理区域及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请求用户节点的登录请求、所述存储模块内的所述请求用户节点的所属的物理区域及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在各接入节点中选择所述请求用户节点的区域接入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入口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请求用户节点的登录请求及各接入节点定期上报的自身容量;判断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登录请求、预存的所述请求用户节点及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判断与所述请求用户节点同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的容量是否达到预设阈值;处理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子模块判定未达到所述预设阈值时,在与所述请求用户节点同物理区域的多个接入节点中选择一个,或者将仅有的一个与所述请求用户节点同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确定为所述区域接入节点;在所述判断子模块判定已达到所述预设阈值时,根据与所述请求用户节点不同物理区域的接入节点的容量及所属物理区域,选择所述区域接入节点;发送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区域接入节点的信息发送至所述请求用户节点。
10.一种接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本物理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请求用户节点的资源请求、所述信息存储模块中的本物理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将本物理区域内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确定为资源的提供方;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资源请求以及将所述提供方的信息返回至所述请求用户节点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判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请求用户节点的资源请求及所述信息存储模块中的本物理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判断本物理区域内是否存在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判定子模块判定存在所述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时,确定所述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为资源的提供方;或者在所述判定子模块判定不存在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时,通过向内容发布平台查询确定拥有资源且物理位置与区域接入节点最近的用户节点为提供方,其中所述内容发布平台中存有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及各用户节点信肩、O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接入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定期向入口服务器上报自身容量。
13.一种资源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根据物理位置划分的互联的节点区,其中,每一节点区包括至少一个接入节点及至少一个用户节点;所述接入节点用于根据请求用户节点的资源请求时及存储的本节点区内的用户节点信息将本节点区内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确定为资源的提供方,并将所述提供方的信息返回至所述请求用户节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资源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入口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请求用户节点的登录请求、预存的各用户节点的所属节点区及各接入节点的所属节点区,在各接入节点中选择接收所述资源请求的接入节点,并将选择的接入节点信息发送给所述请求用户节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资源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容发布平台,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多个节点区内的一至多个节点,所述一至多个节点用于实时的分布式存储或集中式存储所述多个节点区内各接入节点的所属物理区域及各用户T1点fn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接入节点、入口服务器,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请求用户节点的资源请求;根据资源请求及存储的本物理区域内的用户节点信息,将本物理区域内拥有资源的用户节点确定为资源的提供方;将提供方的信息返回至请求用户节点。本发明中在为请求用户节点进行资源调度时无需查询所有的用户节点,也无需对所有的资源拥有者进行排序,大大减少了资源消耗。
文档编号H04L29/08GK102223387SQ201010150609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6日
发明者吴亦川, 彭晋, 段晓东, 江兴烽, 蒋海峰, 韩磊, 魏冰 申请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