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文档序号:775220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天线多载波基站小区中,用户设备将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给基站的技术。
背景技术
多天线(ΜΙΜΟ Multiple In Multiple Out)无线传输技术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配置多根天线,对无线传输中的空间资源加以利用,获得空间复用增益和空间分集增益。信息论研究表明,MIMO系统的容量随着发射天线数和接收天线数的最小值线性增长。图1示出了 MIMO系统的示意图。图1中,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天线构成多天线无线信道,包含空域信息。另外,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具有较强的抗衰落能力和较高的频率利用率,适合多径环境和衰落环境中的高速数据传输。将MIMO技术与OFDM技术结合起来的MIM0-0FDM技术,已经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例如,3GPP(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计划)组织是移动通信领域内的国际组织,她在 3G蜂窝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3GPP组织从2004年下半年起开始设计 EUTRA (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及陆基无线电接入)和EUTRAN(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及陆基无线电接入网),该项目也被称为LTE (长期演进)项目。LTE系统的下行链路就是采用MIM0-0FDM技术。2008年4月,3GPP组织在中国深圳会议上,开始探讨4G蜂窝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工作(目前被称为LTE-A系统)。MIM0-0FDM技术仍然成为LTE-A系统的关键空中接口技术。在LTE-A系统中,载波聚合(CA =Carrier Aggregation)是一项新内容。其概念图如图2所示,即一个基站同时配有多个下行载波和多个上行载波,将多个载波虚拟地整合为一个载波,称为载波聚合。LTE-A系统支持连续载波聚合以及频带内和频带间的非连续载波聚合,最大能聚合带宽可达IOOMHz。为了在LTE-A商用初期能有效利用载波,即保证LTE 用户设备能够接入LTE-A系统,每个载波应能够配置成与LTE系统后向兼容的载波,然而也不排除设计仅被LTE-A系统使用的载波。在LTE-A系统的研究阶段,载波聚合的相关研究重点包括连续载波聚合的频谱利用率提升,上下行非对称的载波聚合场景的控制信道的设计等。其中,控制信道的设计就包含用户设备如何将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给基站。在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面,LTE系统存在两种反馈信道,即上行物理控制信道 (PUCCH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 1)和上行物理数据共享信道(PUS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rme 1)。一般而言,PUCCH用于传输同期性、小载荷、基本的信道状态信息;而PUSCH用于传输突发性、大载荷、扩展的信道状态信息。在PUCCH上,一次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由不同的反馈内容组成,不同的反馈内容在不同的子帧内进行传输。在PUSCH上, 一次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在一个子帧内传输完毕。在LTE-A系统中,这样的设计原则将被保留。反馈的内容分为三类,第一是信道质量指示(CQI =Charmel Qualitylndex),第二是信道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Precoding Matrix Index),第三是信道秩(RI =Rank Index),以上三种内容均为比特量化反馈。在LTE-A系统中,以上三种内容仍然是反馈的主要内容。 其中,对于PMI,目前的共识是,PMI由两个信道预编码矩阵指示Wl和W2共同决定,Wl表征宽带/长时的信道特征,W2表征子带/短时的信道特征。在PUCCH上传输Wl和W2时,没有必要在同一子帧中同时反馈Wl和W2,另外,Wl或W2有可能在反馈中被省略。参见文献 3GPP Rl-102579,"ffay forwardon Rel. 10 feedback,,(3GPP标准化提案,编号Rl-102579, “第10版本中反馈技术的未来研究”)。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所对应的所有频率区域称为S集合(Set S),在LTE系统中,只存在单载波的情况,S集合被定义等于系统载波带宽。在LTE-A系统中,由于存在多载波的情况,S集合可能被定义等于单个载波带宽,或等于多个载波带宽之和。在LTE-A系统中,定义了 8种下行数据的MIMO传输方式①单天线发射用于单天线基站的信号发射,是MIMO系统的一个特例,该方式只能传输单层数据;②发射分集在 MIMO系统中,利用时间或/和频率的分集效果,发射信号,以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该方式只能传输单层数据;③开环空分复用不需要用户设备反馈PMI的空分复用;④闭环空分复用需要用户设备反馈PMI的空分复用;⑤多用户ΜΙΜΟ:多个用户同时同频参与MIMO系统的下行通信;⑥闭环单层预编码使用MIMO系统,需要用户设备反馈ΡΜΙ,只传输单层数据; ⑦波束成形发射使用MIMO系统,波束成形技术,配有专用的参考信号用于用户设备的数据解调,不需要用户设备反馈ΡΜΙ,只传输单层数据;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用户设备可被配置为反馈PMI及RI,或不反馈PMI及RI。在LTE-A系统中,上述8种传输方式有可能被保留或/和删减或/和增加一种新的传输方式——MIMO动态切换,即基站可以动态地调整用户设备工作的MIMO方式。为了支持上述MIMO传输方式,LTE系统定义了许多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每种 MIMO传输方式,对应若干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详细说明如下。在PUCCH上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有4种,分别为模式1-0、模式1-1、模式2-0 和模式2-1。这些模式又是4种反馈类型的组合,它们是类型1—频带段(BP =Band Part,是集合S的一个子集,其大小由集合S的大小确定)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CQI (子带位置的开销是L比特,第一个码字的CQI的开销是4比特,可能的第二个码字的CQI,采用相对于第一个码字的CQI的差分编码方式,开销是3比特);类型2——宽带CQI和PMI (第一个码字的CQI的开销是4比特,可能的第二个码字的CQI,采用相对于第一个码字的CQI的差分编码方式,开销是3比特,PMI的开销根据基站的天线配置,为1、2、4比特不等);类型3——RI (根据基站的天线配置,2天线的RI的开销为1比特,4天线的RI的 开销为2比特);类型4——宽带CQI (开销一律为4比特)。用户设备根据上述类型的不同,相应地反馈不同的信息给基站。模式1-0是类型3与类型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
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 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CQI信息。模式2-1是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 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CQI信息。MIMO传输方式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的对应关系如下MIMO传输方式①模式1-0,模式2-0MIMO传输方式②模式1-0,模式2-0MIMO传输方式③模式1-0,模式2-0MIMO传输方式④模式1-1,模式2-1MIMO传输方式⑤模式1-1,模式2-1MIMO传输方式⑥模式1-1,模式2-1MIMO传输方式⑦模式1-0,模式2-0MIMO传输方式⑧模式1-1,模式2-1用户设备反馈PMI/RIMIMO传输方式⑧模式1-0,模式2-0用户设备不反馈PMI/RI在PUSCH上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有5种,分别为模式1-2、模式3-0、模式3-1、 模式2-0和模式2-2。模式1-2的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PM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 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3-0的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第一个码字的CQI、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其中,子带CQI采用相对于宽带CQI的差分编码方式, 以减少反馈开销。模式3-1的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各个码字的CQ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及可能的RI信息。其中,子带CQI采用相对于宽带CQI 的差分编码方式,以减少反馈开销。模式2-0的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优选出的M个子带的位置、所述M个子带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2的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优选出的M个子带的位置、所述M个子带上的宽带PMI、所述M个子带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MIMO传输方式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的对应关系如下MIMO传输方式①模式2-0,模式3-0MIMO传输方式②模式2-0,模式3-0MIMO传输方式③模式2-0,模式3-0MIMO传输方式④模式1-2,模式2-2,模式3-1MIMO传输方式⑤模式3-1MIMO传输方式⑥模式1-2,模式2-2,模式3-1
ΜΙΜΟ传输方式⑦模式2-0,模式3-0MIMO传输方式⑧模式1-2,模式2_2,模式3_1用户设备反馈PMI/RIMIMO传输方式⑧模式2-0,模式3_0用户设备不反馈PMI/RI针对LTE-A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目前的参考资料比较少,主要是因为标准化的进程还没有讨论到该部分。仅有的一些资料主要针对反馈的大体思想作出阐述,主要有1)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基本设计原则周期性反馈最多可以支持5个下行载波, 且采用与第8版技术相似的设计原则,映射到1个上行载波进行反馈。另外,需要考虑如何减少反馈开销以及如何扩大反馈信道的载荷。该基本设计原则中没有提出任何具体实现方案,故该领域仍然是一项技术空白。参见文献3GPP RANI, "Final Report of 3GPP TSG RANWGl#58bis vl. 0. 0”(3GPP RANl 报告,"3GPP TSG RANWGl#58bis 会议的最终报告”;2)频域/时域/空域差分反馈用户设备把反馈信息在频域/时域/空域上做差分处理后再反馈给基站,以减少反馈开销。但是,如何解决误差传播和多载波情况下的差分反馈仍然是有待研究的问题。参见文献3GPrai-101808,Intel Corporation, "Evaluation of enhanced MIMO feedbacks for LTE-A" (3GPP 标准化文档,编号 Rl-101808,英特尔公司,“评估LTE-A系统中增强型MIMO的反馈”);3)多重表征的反馈方法针对空域信道状态信息,采用从不同角度进行量化表征的方法,进行多次反馈。参见文献3GPP,Rl-102336,“Extending Rel_8/9UE feedback for improvedperformance", Qualcomm(3GPP 文档,编号R1_102336,“基于第 8/9 版反馈技术的延展获得性能提高”,高通公司);4)在PUSCH和PUCCH上进行反馈的新问题描述W1和W2在双码本设计中的具体定义;非周期PUSCH上进行反馈的增强技术;反馈开销压缩问题等等。截止目前,上述问题仍然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参见文献3GPP,Rl-102302, "CSIFeedbackEnhancement for LTE-Advanced”,NTT DOCOMO(3GPP文档,编号R1_102302,“LTE-A系统中增强的反馈方案”, 日本电话电报都科摩公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技术不充分,以及操作性不强或不合理的问题,提供一种新颖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出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包括配置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根据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分配各用户设备进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所需的反馈资源,避免同一用户设备的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将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反馈模式和反馈资源通知给相应的用户设备。优选地,同一用户设备的不同反馈模式的不同类型的反馈周期互为整数倍数关系,且不同反馈模式的不同类型的子帧偏移量不相同。更优选地,不同反馈模式的相同类型的子帧偏移量相同。
优选地,同一反馈模式的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和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相同。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出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根据基站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向基站反馈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当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时,根据碰撞解决规则,解决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的碰撞。优选地,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类型优先规则,根据所述类型优先规则,周期越长的类型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优选地,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模式优先规则,根据所述模式优先规则,反馈开销越小的模式具有越高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类型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优选地,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模式优先规则,根据所述模式优先规则,各模式具有预先配置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类型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优选地,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根据所述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主下行载波上的模式具有较高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类型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优选地,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内容优先规则,根据所述内容优先规则,携带信息量越大的类型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优选地,将多个RI信息级联传输,而无需编码处理。优选地,将多个RI信息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更优选地,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模式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反馈模式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进一步,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主下行载波的反馈模式。或者,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反馈模式。更优选地,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载波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载波的反馈模式的 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进一步,所述指定载波是主下行载波。 或者,所述指定载波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载波。优选地,将多个宽带CQI信息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更优选地,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模式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反馈模式的宽带CQI 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进一步,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主下行载波的反馈模式。或者,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反馈模式。更优选地,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载波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载波的反馈模式的宽带CQ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进一步,所述指定载波是主下行载波。或者,所述指定载波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载波。优选地,将多种类型级联传输,而无需编码处理。优选地,将多种类型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优选地,为反馈Wl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周期与类型3相同。优选地,为反馈Wl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周期是类型2或类型4的整数倍。
优选地,为反馈Wl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周期是类型1的整数倍。优选地,为反馈Wl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反馈子帧偏移量与类型2或类型4相同。优选地,为反馈Wl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反馈子帧偏移量与类型3相同。优选地,多个模式共享一个Wl。优选地,多个载波共享一个W1。更优选地,所述多个载波是一个传输方式内包含的多个载波。或者,所述多个载波是所有载波中的任意多个载波。优选地,多个Wl聚合在同一子帧中传输。 优选地,定义一种新的模式2-2B,在模式2-2B下,反馈集合S中优选出的M个子带的位置、所述M个子带上的子带PMI、所述M个子带上的各个码字的子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优选地,定义一种新的模式3-2,在模式3-2下,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子带 PMI、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各个码字的CQ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及可能的RI信息。更优选地,子带PMI采用相对于宽带PMI的差分编码方式。


通过下面结合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其中图1为MIMO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载波聚合的示意图;图3为多小区蜂窝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以及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描述过程中省略了对于本发明来说是不必要的细节和功能,以防止对本发明的理解造成混淆。为了清楚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的实现步骤,下面给出一些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适用于LTE-A蜂窝通信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应用,而是可适用于其他通信系统,比如今后的5G系统。图3示出了一个多小区蜂窝通信系统的示意图。蜂窝系统把服务覆盖区域分割 为相接的无线覆盖区域,即小区。在图3中,小区被示意地描绘为正六边形,整个服务区域由小区100 104拼接而成。与小区100 104分别相关的是基站200 204。基站200 204的每个至少包含一个发射机、一个接收机,这是在本领域所公知的。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基站,其基本范畴是小区内的服务节点,它可以是具有资源调度功能的独立基站,也可以是从属于独立基站的发射节点,还可以是中继节点(通常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小区覆盖范围而设置)等。在图3中,基站200 204被示意地描绘为位于小区100 104的某一区域,并被配备全向天线。但是,在蜂窝通信系统的小区布局中,基站200 204也可以配备定向天线,有方向地覆盖小区100 104的部分区域,该部分区域通常被称为扇区。因此,图3的多小区蜂窝通信系统的图示仅是为了示意目的,并不意味着本发明在蜂窝系统的实施中需要上述限制性的特定条件在图3中,基站200 204通过X2接口 300 304彼此相连。在LTE系统中,将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单元和核心网的三层节点网络结构简化成两层节点结构。其中,无线网络控制单元的功能被划分到基站,基站与基站通过名为“X2”的有线接口进行协调和通信。在图3中,基站200 204之间存在彼此相连的空中接口 “Al接口” 310 314。 在未来通信系统中,可能会引入中继节点的概念,中继节点间通过无线接口相连;而基站也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中继节点,因此,今后,基站之间可以存在名为“Al”的无线接口进行协调和通信。在图3中,还示出了一个基站200 204的上层实体220 (可以是网关,也可以是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通过Sl接口 320 324与基站200 204相连。在LTE 系统中,上层实体与基站之间通过名为“Si”的有线接口进行协调和通信。在图3中,小区100 104内分布着若干个用户设备400 430。用户设备400 430中的每一个均包含发射机、接收机、以及移动终端控制单元,这是在本技术领域所公知的。用户设备400 430通过为各自服务的服务基站(基站200 204中的某一个)接入蜂窝通信系统。应该被理解的是,虽然图3中只示意性地画出16个用户设备,但实际情况中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是相当巨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图3对于用户设备的描绘也仅是示意目的。用户设备400 430通过为各自服务的基站200 204接入蜂窝通信网,直接为某用户设备提供通信服务的基站被称为该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其他基站被称为该用户设备的非服务基站,非服务基站可以作为服务基站的合作基站,一起为用户设备提供通信服务。在说明本实施例时,考察用户设备416,配备2根接收天线,其服务基站是基站 202,非服务基站是基站200和204。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重点考察用户设备416,这并不意味着本发明只适用于1个用户设备。实际上,本发明完全适用于多用户设备的情况, 比如,在图3中,用户设备408、410、430等,都可以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另外,根据3GPP 组织的文档TR36. 213V9. 1. 0,"Physical 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带宽为20MHz的下行LTE系统,除去控制信令区域,其在频域上共有频谱资源块约96个。根据定义,这些频谱资源块按频率由低到高排序,每连续的8个频谱资源块被称为一个子带(subband),于是,大约共计有12个子带。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对子带的定义,只是遵循标准化协议,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而做的举例,本发明的应用不受这些定义的限制,完全适用于其他定义的情况。应当认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阅读本发明的实施例,理解一般子带定义的情况下,都可以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案。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S400,配置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步骤S410,根据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分配各用户设备进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所需的反馈资源,避免同一用户设备的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以及步骤S420,将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反馈模式和反馈资源通知给相应的用户设备。为了避免同一用户设备的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可以将同一用户设备的不同反馈模式的不同类型的反馈周期设置为彼此互为整数倍数关系,且不同反馈模式的不同类型的子帧偏移量不相同。此外,不同反馈模式的相同类型的子帧偏移量相同。另外,同一反馈模式的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和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相同。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根 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500,根据基站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向基站反馈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步骤 S510,当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时,根据碰撞解决规则,解决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的碰撞。例如,可以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类型优先规则,根据所述类型优先规则,周期越长的类型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或者,可以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模式优先规则,根据所述模式优先规则,反馈开销越小的模式具有越高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类型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再或者,可以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模式优先规则,根据所述模式优先规则, 各模式具有预先配置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类型的优先级, 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又或者,可以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根据所述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主下行载波上的模式具有较高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类型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或者,可以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内容优先规则,根据所述内容优先规则,携带信息量越大的类型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此外,可以将多个RI信息级联传输,而无需编码处理。或者,也可以将多个RI信息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例如,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模式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反馈模式的RI为基准, 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进一步,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主下行载波的反馈模式。或者,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反馈模式。或者,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载波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载波的反馈模式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进一步,所述指定载波是主下行载波。或者, 所述指定载波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载波。此外,可以将多个宽带CQI信息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例如,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模式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反馈模式的宽带CQ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进一步,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主下行载波的反馈模式。或者,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反馈模式。或者,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载波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载波的反馈模式的宽带 CQ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进一步,所述指定载波是主下行载波。或者,所述指定载波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载波。
此外,可以将多种类型级联传输,而无需编码处理。或者,也可以将多种类型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另一方面,可以为反馈Wl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周期与类型3相同。或者,可以为反馈Wl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周期是类型2或类型4的整数倍。

再或者,可以为反馈Wl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周期是类型1的整数倍。此外,可以为反馈Wl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反馈子帧偏移量与类型2或类型4相同。或者,可以为反馈Wl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反馈子帧偏移量与类型3相同。根据本发明,多个模式可以共享一个Wl。根据本发明,多个载波可以共享一个Wl。例如,所述多个载波是一个传输方式内包含的多个载波。或者,所述多个载波是所有载波中的任意多个载波。根据本发明,多个Wl可以聚合在同一子帧中传输。此外,可以定义一种新的模式2-2B,在模式2-2B下,反馈集合S中优选出的M个子带的位置、所述M个子带上的子带PMI、所述M个子带上的各个码字的子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此外,可以定义一种新的模式3-2,在模式3-2下,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子带 PMI、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各个码字的CQ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及可能的RI信息。根据新定义的模式2-2B或3-2,子带PMI采用相对于宽带PMI的差分编码方式。在说明本实施例时,采用如下传输方式与反馈模式的配置场景实施例场景a 基站202配备有5个下行载波,其为用户设备416所做反馈配置为按传输方式进行配置。即,#1、#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 反馈”,对应的S集合包含#1、#2载波 ’#3、#4、#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③开环空分复用”, 对应的S集合包含#3、#4、#5载波。其中,#2载波为主下行载波(DLPCC =DownLink Primary Carrier Component)。实施例场景b 基站202配备有5个下行载波,其为用户设备416所做反馈配置为按载波进行配置。即,#1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 对应的S集合为#1载波 ’#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对应的S集合为#2 载波;#3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对应的S集合为#3载波;#4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对应的S集合为#4载波;#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⑤多用户ΜΙΜ0”,对应的S集合为#5载波。其中,#1载波为主下行载波(DLPCC =DownLink Primary Carrier Component)。需要指出的是,实施例场景所采用的假设,只是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而做的举例,本发明的应用不受这些假设的限制,完全适用于其他假设的情况。应当认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阅读本发明的实施例,理解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案。本实施例中,给出了 28个应用举例。例一(a)为解决同一个用户设备,在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的问题,提出通过分配反馈资源避免碰撞发生。在本实例中,所有反馈模式的不同类型的反馈周期互为整数倍数关系,且不同反馈模式的子帧偏移量不相同,从而避免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此外,同一反馈模式的RI 反馈的子帧偏移量可以与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相同。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R36. 213V9. 1.0,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 ;设#3、#4、#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③开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根据前文 的介绍,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 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 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权利要求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包括配置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根据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分配各用户设备进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所需的反馈资源,避免同一用户设备的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将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反馈模式和反馈资源通知给相应的用户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用户设备的不同反馈模式的不同类型的反馈周期互为整数倍数关系,且不同反馈模式的不同类型的子帧偏移量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反馈模式的相同类型的子帧偏移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反馈模式的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和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相同。
5.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根据基站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向基站反馈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当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时,根据碰撞解决规则,解决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的碰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类型优先规则,根据所述类型优先规则,周期越长的类型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模式优先规则,根据所述模式优先规则,反馈开销越小的模式具有越高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类型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模式优先规则,根据所述模式优先规则,各模式具有预先配置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类型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根据所述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主下行载波上的模式具有较高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类型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内容优先规则,根据所述内容优先规则,携带信息量越大的类型具有越高的优先级, 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RI信息级联传输,而无需编码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RI信息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模式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反馈模式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主下行载波的反馈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反馈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载波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载波的反馈模式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载波是主下行载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载波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载波。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宽带CQI信息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模式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反馈模式的宽带CQ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主下行载波的反馈模式。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反馈模式。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载波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载波的反馈模式的宽带CQ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 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载波是主下行载波。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载波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载波。
2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种类型级联传输,而无需编码处理。
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种类型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
2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反馈Wl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周期与类型3相同。
2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反馈Wl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周期是类型2或类型4的整数倍。
2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反馈Wl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周期是类型1的整数倍。
30.根据权利要求5、27 29之一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反馈 Wl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反馈子帧偏移量与类型2或类型4相同。
31.根据权利要求5、27 29之一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反馈 Wl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反馈子帧偏移量与类型3相同。
32.根据权利要求5、27 31之一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模式共享一个Wl。
33.根据权利要求5、27 31之一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载波共享一个Wl。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载波是一个传输方式内包含的多个载波。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载波是所有载波中的任意多个载波。
36.根据权利要求5、27 35之一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Wl 聚合在同一子帧中传输。
3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一种新的模式2-2B,在模式2-2B下,反馈集合S中优选出的M个子带的位置、所述M个子带上的子带PMI、 所述M个子带上的各个码字的子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 CQI及可能的RI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一种新的模式3-2,在模式3-2下,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子带PMI、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各个码字的 CQ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及可能的RI信息。
39.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子带PMI采用相对于宽带PMI的差分编码方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包括配置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根据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分配各用户设备进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所需的反馈资源,避免同一用户设备的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将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反馈模式和反馈资源通知给相应的用户设备。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根据基站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向基站反馈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当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时,根据碰撞解决规则,解决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的碰撞。
文档编号H04L1/16GK102291218SQ201010208030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1日
发明者丁铭, 刘仁茂, 张应余, 杨曾, 梁永明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