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5528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
背景技术
全球互联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商用以来迅速拓展,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推 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但是由于互联网存在无中心、无管理、不可 信、不安全的缺陷,使得基于互联网的所有通信模式都遇到障碍,例如被视为可以提高经济 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同时还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的物联网技术,被视为下 一代多媒体通信服务模式的三网融合技术等,都因为互联网的上述缺点而变得难以实际运 营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旨在使得下一代通信 模式可基于有中心、有管理、可信的基础设施。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包括基础信令,用于当有终端接入后,自动完成终端的ID号、PSTN电话号码/移动通 信电话号码与一 IP号的动态关联,并用于当系统内有终端向其他终端发起呼叫时,确认发 起的呼叫的有效性;还用于记录所有接入终端的行为状态;实时交换信令,用于在所述基础信令确认呼叫有效时,在呼叫方和被呼叫方之间 建立一基于互联网的内容通道;以及逻辑隔离,用于将所述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与外界进行逻辑隔离,随机建立一 条用于传输信令的可信的信令通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令系统基于互联网,与互联网上传输的所有内容同在一个 物理空间但在逻辑上相互隔离,自身为一独立、封闭的系统,具备很强的自身安全性,在这 样一个独立、封闭且安全的系统中,可以为通信双方随机建立一与现有互联网上传输的所 有内容逻辑隔离的可信的信令通道,然后通过该可信的信令通道来传输通信系统的信令, 可以确保信令的可信以及相应的通信行为可信。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的网络架构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的逻辑分层原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中的逻辑隔离与其他信令之 间的功能关系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逻辑隔离的实现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下一代通信模式的互联网信令系统网络架构通过在互联网 上叠加一可信的信令网实现,将电信运营商的用户信息、号码资源、使用习惯、管理体系、业 务体系等电信运营模式无缝地融合到互联网上,在互联网上为通信双方随机建立一与现有 互联网上传输的所有内容逻辑隔离的可信的信令通道,然后通过该可信的信令通道来传输 通信系统的信令,可以确保信令的可信以及相应的通信行为可信。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而实现的网络架构,为了 便于描述,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为一互联网信令交换系统网 络(Internet Signaling Switch Network, ISSN),通过在互联网(Internet)上叠加一信 令网实现,在物理层面上由运营部分和终端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的运营端的ISSN运营信 令平台和ISSN终端1、2中的ISSN终端信令平台A、B。其中运营部分一般由运营商实施运 营,支持大量ISSN终端的接入,为ISSN终端提供可信连接服务。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的逻辑分层原理,至少需 包括基础信令21、实时交换信令22、逻辑隔离23,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非实时转发信令24,当 该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应用于三网融合时,还可包括三网融合过程辅助信令25。各个逻 辑层的功能原理描述如下。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ISSN终端均有唯一的ISSN ID号作为区别于其他非ISSN 终端的标识,同时每个ISSN终端需与一个PSTN电话号码/移动通信电话号码关联。基础 信令21的结果可用于管理ISSN终端的开户、变更、换号等业务,当有ISSN终端接入时,基 础信令21自动将ISSN终端的ISSN ID号、该ISSN终端的PSTN电话号码/移动通信电话 号码与一 IP号进行动态关联。基础信令21同时记录所有接入的ISSN终端的行为状态,如通话记录、通话时长等 行为清单,使得通信双方的行为状态不可抵赖,实时交换信令22在基础信令21确认呼叫有 效时,在呼叫方和被呼叫方之间建立一基于互联网的内容通道,提供可信连接下的内容服务。逻辑隔离23将信令(如基础信令21、实时交换信令22、非实时转发信令24、三网 融合过程辅助信令25)与现有互联网上传输的所有内容同在一个物理空间但在逻辑上相 互隔离,随机建立一条用于传输信令的可信的信令通道。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互 联网的信令系统-ISSN系统为一寄生在互联网上的独立封闭的网络系统,有利于提高自身 的安全性,图3示出了逻辑隔离23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逻辑隔离23相 当于为ISSN系统在互联网上筑起一道“隐形盔甲”。图4示出了逻辑隔离23的实现原理, 描述如下当主叫方A有通信连接请求时,逻辑隔离23需在主叫方A和被叫方B之间建立一 可信的信令通道,该可信的信令通道与现有互联网上传输的所有内容同在一个物理空间但 在逻辑上相互隔离,用于传输通信系统的信令,其中信令即为下达的指令,可用于完成某种行为、许可或限制某种行为、记录某种行为等。在图4中“S/S1/S2/S3/S4/S5 (switch) ”表示可信的信令平台,其中的任何一个信 令平台以及主叫方A和被叫方B均属于可信的信令平台集的成员,信令平台集中的每一个 成员之间以逻辑隔离方式建立的可信隧道和以此建立的信令通道均被认为可信,即为图1 中所示的ISSN终端信令平台和ISSN运营信令平台。本实施例中,为使通信双方的通信行为不容易被发现,逻辑隔离23具体采用随机 多点交换的方式来建立信令通道,当主叫方A发出通信连接请求时,其中的每一个信令平 台根据通信连接请求随机向下一个信令平台建立一个与现有互联网上传输的所有内容相 逻辑隔离的可信隧道,直至所建立的信令通道接通至被叫方B。本实施例中,信令通道由多 个独立的可信隧道随机连接而成,而每一个可信隧道又由两个可信的信令平台连接而成, 参照图4,例如主叫方A随机向信令平台Sl建立可信隧道T0,而信令平台Sl根据主叫方A的通信连接请 求又随机与信令平台S2之间建立可信隧道Tl,信令平台S2又随机与信令平台S3之间建 立可信隧道T2,依此类推,最终在主叫方A和被叫方B之间随机建立起一条由可信隧道TO、 Tl、T2、T3、T4、T5构成的可信的信令通道。上述可信的信令平台可以以芯片的形式内置于互联网中的终端和运营端中,由这 些终端和运营端作为可信的信令平台的载体,当然,进行通信的主叫方和被叫方也须内置 该可信的信令平台,主叫方和被叫方可以为互联网中的终端或者运营端。内置于终端的信 令平台和内置于运营端的信令平台的结构相同,但角色和通信性能上存在不同,内置于运 营端的信令平台在性能上是大数量级的终端。其中信令平台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请参 考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0910190361.6”的说明书,此处不再赘述。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非实时转发信令24,在基础信令21确认ISSN终端之间的呼叫 为有效后,非实时转发信令24用于在ISSN终端之间转发消息,有利于ISSN终端之间的非 实时通信。又进一步地,如前文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可应用于 三网融合、物联网等技术,当用于三网融合技术时,三网融合过程辅助信令25用于实现基 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与PSTN网信令和基于PSTN的消息的互通,具体实现原理请参考本申 请人之前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0910190361.6”的说明书,此处不再赘述。应当理解,图2、图3中示出的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的各个逻辑组成部分可以通 过单元模块来实现,该单元模块可以为软件结构、硬件结构或软硬件结合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与网络本身无关、与终端形式无关、 与具体的运营内容无关,整个布署过程对现有的互联网改造为“零”要求,虽然寄生在互联 网的物理层上与互联网的现有应用共处但逻辑上隔离,自身为一独立、封闭的系统,具备很 强的自身安全性。正是由于上述特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可解决 一下几大问题从系统层面一基于互联网通信且与确定的PSTN电话号码/移动通信电话号码 相关联,使运营商的管理、运营、收费都能有所依据,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 信令系统所涉及的范围内有中心、有管理、可信链接、可安全运营,兼顾个人隐私与国家安 全,由于寄生在互联网上从而可以全程全网、互联互通。
5
从运营层面一运营商提供可信连接下的内容服务,记录了双方不可抵赖的行为 状态。从使用层面一通过与确定的PSTN电话号码/移动通信电话号码相关联,跳出了 互联网现在的“注册_登录-盗号”的怪圈,当应用于三网融合技术时,三网内的电话机的 使用费用与互联网IP电话的费用等同。从终端产品层面---ISSN系统内的所有终端趋向 于类同,从终端所具备的功能上看“计算机=电话机=电视机”,只是随应用场景和用户喜 好不同而制作不同外观的产品。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信令,用于当有终端接入后,自动完成终端的ID号、PSTN电话号码/移动通信电话号码与一IP号的动态关联,并用于当系统内有终端向其他终端发起呼叫时,确认发起的呼叫的有效性,还用于记录所有接入终端的行为状态;实时交换信令,用于在所述基础信令确认呼叫有效时,在呼叫方和被呼叫方之间建立一基于互联网的内容通道;以及逻辑隔离,用于将所述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与外界进行逻辑隔离,随机建立一条用于传输信令的可信的信令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隔离通过以下 方式随机建立一条用于传输信令的可信的信令通道在主叫方有通信连接请求时,随机连接若干个信令平台以在主叫方和被叫方之间形成 一可信的信令通道,所述信令通道用于传输通信系统的信令;所述可信的信令通道由多个独立的可信隧道随机连接而成,其中每一个可信隧道由两 个可信的信令平台以逻辑隔离方式建立;所述可信的信令通道与现有互联网上传输的所有 内容同在一个物理空间但在逻辑上相互隔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互联网的信令 系统还包括非实时转发信令,用于在所述基础信令判断呼叫为有效后,在系统内的终端之间转发 消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互联网的信令 系统还包括三网融合过程辅助信令,用于实现所述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与PSTN网信令和基于 PSTN的消息的互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包括基础信令,用于当有终端接入后,自动完成终端的ID号、PSTN电话号码/移动通信电话号码与一IP号的动态关联,并用于当系统内有终端向其他终端发起呼叫时,确认发起的呼叫的有效性,还用于记录所有接入终端的行为状态;实时交换信令,用于在基础信令确认呼叫有效时,在呼叫方和被呼叫方之间建立一基于互联网的内容通道;逻辑隔离,用于将基于互联网的信令系统与外界进行逻辑隔离,随机建立一条用于传输信令的可信的信令通道。本发明提供的信令系统基于互联网,可以为通信双方随机建立一与现有互联网上传输的所有内容逻辑隔离的可信的信令通道,以确保信令的可信以及相应的通信行为可信。
文档编号H04L29/06GK101909057SQ201010238078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7日
发明者朱旗, 韩智强 申请人:深圳市阿尔斯电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