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4005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耳机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耳机插座,尤其涉及一种可判断耳机插头是否完全插入耳机插座的耳机插座。
背景技术
耳机插座基本上具有以下四种脚位,依序为左声道(Audio left)、右声道(Audio right)、麦克风(Mic)、接地(Ground)。请参见图1,耳机插座30具有接脚32a 32e,耳机插头40具有导通区41a 41d以及绝缘层42a 42c。依照各家厂商需求,可能以接脚 3 3 中的任一接脚作为侦测接脚,一般而言,侦测接脚为图中的接脚3 或接脚32c, 当耳机插头40插入耳机插座30后,耳机插头40和侦测接脚(3 或32c)接触改变了电位, 让音讯系统知道目前是有耳机插头40插入的状态。请再参见图1,先前技术以接脚3 或接脚32c作为侦测接脚的结构有以下缺点 举例而言,当接脚3 为侦测接脚时,只要耳机插头40的前端导通区41d接触到侦测接脚 32a,音讯系统即会判断耳机插头40为完全插入的状态,而其他的接脚32b、32c、32d、3&也立即变成正常运作的状态。然而,在耳机插头40继续插入的过程中其实耳机插座30各个接脚的状态都尚未稳定。详言之,先前技术的耳机插座30结构可能在耳机插头40尚未完全插入或拔除时,就已判断耳机插头40已经完全插入,使音讯本体(如手机或其他有耳机插座的音讯装置)开始音讯传输的操作,例如在插入或拔除耳机插头的过程,产生通话意外的音讯传输。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个的耳机插座的结构以准确侦测耳机插头是否完全插入耳机插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插座以侦测耳机插头是否完全插入。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插座包括座体,该座体具有第一容置空间; 绝缘体,位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该绝缘体具有第二容置空间和第一孔洞;第一接脚,该第一接脚位于该绝缘体与该座体之间,该第一接脚包含第一接脚导通端与第一接脚连接端; 弹性体,其包括弹性体固定端与弹性体连接端,该弹性体固定端与该座体耦接;其中该座体与该弹性体连接端两者其中之一与该第一接脚连接端耦接,该座体与该弹性体连接端两者其中之另一与该绝缘体耦接,当该弹性体受挤压时,该第一接脚与该绝缘体相对移动,使得该第一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一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第一接脚连接端与该弹性体连接端耦接,且该弹性体受挤压时,该弹性体带动该第一接脚移动,使该第一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一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绝缘体与该弹性体连接端耦接,且当该弹性体受挤压时,该弹性体带动该绝缘体移动,使该第一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一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耳机插座,用以连接耳机插头,该耳机插头具有第一插头导通区,当该耳机插头插入该耳机插座时,该耳机插头挤压该弹性体,该弹性体带动该第一接脚或该绝缘体移动,使该第一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一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与该第一插头导通区接触导通。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耳机插座更包括第二接脚,该第二接脚位于该绝缘体与该座体之间,包括第二接脚导通端与第二接脚连接端;该绝缘体更包括第二孔洞;其中该座体与该弹性体连接端两者其中之一与该第二接脚连接端耦接,该座体与该弹性体连接端两者其中之另一与该绝缘体耦接,当该弹性体受挤压时,该第二接脚与该绝缘体相对移动, 使得该第二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二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第二接脚连接端与该弹性体连接端耦接,且该弹性体受挤压时,该弹性体带动该第二接脚移动,使该第二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二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绝缘体与该弹性体连接端耦接,且当该弹性体受挤压时,该弹性体带动该绝缘体移动,使第二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二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耳机插座,用以连接耳机插头,该耳机插头具有第一插头导通区与第二插头导通区,当该耳机插头插入该耳机插座时,该耳机插头挤压该弹性体,该弹性体带动该第一接脚与该第二接脚或该绝缘体移动,使该第一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一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与该第一插头导通区接触导通,且该第二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二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与该第二插头导通区接触导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耳机插座更具有绝缘体与弹性体,使得音讯系统在耳机插头完全插入时才进行音讯传输。


图1所示为先前技术的耳机插座及耳机插头的示意图。图2A-2C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耳机插座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A-3C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耳机插座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见图2A-图2C为根据本发明的投影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A为耳机插头20插入前的示意图,图2B为耳机插头插入后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插座 10,包括弹性体11、接脚12、绝缘体13、座体14。请参见图2A并对照图2B,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耳机插座10包括座体14,座体14具有第一容置空间15a ;绝缘体13,位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 内,绝缘体13具有第二容置空间15b,该绝缘体13包括绝缘本体131以及绝缘本体131所具有的第一孔洞13 ;第一接脚12a,该第一接脚1 位于该绝缘体13与该座体14之间,具有第一接脚导通端12a’ 与第一接脚连接端1 ”,第一接脚导通端12a’弹性抵靠绝缘体本体131 ;弹性体11,包括弹性体固定端Ila与弹性体连接端11b,该弹性体固定端Ila与该座体14耦接;其中弹性体连接端lib与该第一接脚连接端12a”耦接,该座体14与该绝缘体13耦接。耳机插头20具有导通区21与绝缘层22。导通区21包括第一插头导通区21a、第二插头导通区21b、第三插头导通区21c、第四插头导通区21d。绝缘层层22包括22a、22b 与22c三个绝缘层,以隔离开不同的导通区,以防短路。请接着参见图2B,当耳机插头20插入耳机插座10时,该耳机插头20挤压该弹性体11,该弹性体11带动该第一接脚1 移动,当耳机插头20完全插入时,该第一接脚导通端12a’穿过该第一孔洞13 至该第二容置空间1 与该第一插头导通区21a接触导通。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需注意的是该弹性体11的材料为一种绝缘体以避免第一接脚1 与弹性体11接触时产生短路。另外,耳机插座10还可包含与该座体14耦接的接点区(图中未示),该第一接脚1 在移动的过程中有部分区域和该接点区保持接触, 使得外部装置可藉由该接点区与该耳机插头20进行音讯传输。请再参见图2C并对照图2A,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耳机插头10更可包括第二接脚12b、第三接脚12c、第四接脚12d、第五接脚12e,且该绝缘体13可更具有第二孔洞 132b、第三孔洞132c、第四孔洞132d、第五孔洞13加。其中,当耳机插头20完全插入耳机插座10时该第一接脚12a、该第二接脚12b、该第三接脚12c、该第四接脚12d、该第五接脚 1 分别穿越该第一孔洞132a、该第二孔洞132b、该第三孔洞132c、该第四孔洞132d、该第五孔洞132e,且分别与位于该耳机插头20的第一插头导通区21a、第三插头导通区21c、第四插头导通区21d、第二插头导通区21b、第一插头导通区21a接触导通。当拔除耳机插头 20时,弹性体11回复到不受挤压状态,弹性体11带动接脚移动,使得该接脚导通端12a’ -12e’离开该孔洞132a-132e回到原来位置。请参见图3A并对照图3B,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耳机插座10包括座体14,具有第一容置空间15a ;绝缘体13,位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15a,具有第二容置空间15b,该绝缘体13具有绝缘本体131以及绝缘本体131所具有的第一孔洞13 ;第一接脚12a,该第一接脚1 位于该绝缘体13与该座体14之间,具有第一接脚导通端12a’与第一接脚连接端1 ”,第一接脚导通端12a’弹性抵靠绝缘体本体131 ;弹性体11,包括弹性体固定端Ila 与弹性体连接端11b,该弹性体固定端Ila与该座体14耦接;其中弹性体连接端lib与该绝缘体13耦接,该座体14与第一接脚连接端12a”稱接。请接着参见图3B,当耳机插头20 插入耳机插座10时,该耳机插头20挤压该弹性体11,该弹性体11带动该绝缘体13移动, 当耳机插头20完全插入时,该第一接脚导通端12a’穿过该第一孔洞13 至该第二容置空间15b与该第一插头导通区21a接触导通。须注意的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第二实施例中,弹性体连接端lib与绝缘体耦接,第一接脚连接端12a”与座体14耦接。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当耳机插头20插入耳机插座10时,该耳机插头20挤压该弹性体11,该弹性体11带动该绝缘体13移动。请再参见图3C并对照图3A,相似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耳机插头10更可包括第二接脚12b、第三接脚12c、第四接脚12d、第五接脚12e,且该绝缘体13可更具有第二孔洞132b、第三孔洞132c、第四孔洞132d、第五孔洞132e。其中,当耳机插头20完全插入耳机插座10时该第一接脚12a、该第二接脚12b、该第三接脚12c、该第四接脚12d、该第五接脚1 分别穿越该第一孔洞132a、该第二孔洞132b、该第三孔洞132c、该第四孔洞132d、该第五孔洞132e,且分别与位于该耳机插头20的第一插头导通区21a、第三插头导通区21c、 第四插头导通区21d、第二插头导通区21b、第一插头导通区21a接触导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耳机插座10更包含弹性体11与绝缘体13,在耳机插头20尚未完全插入耳机插座10时,该第一接脚12a、该第二接脚12b、该第三接脚12c、该第四接脚12d、该第五接脚 1 位于座体14与绝缘体13之间,而不会与插头导通区21a-21d接触。当耳机插头20完全插入耳机插座10时,接脚才会分别穿越该该孔洞13h-132e,以与位于该耳机插头20的插头导通区接触导通。当拔除耳机插头20时,弹性体11回复到不受挤压状态,弹性体11带动绝缘体13移动,使得该接脚导通端12a’ -12e’离开该孔洞132a-132e0因此, 在插入与拔除耳机插头20的过程中,本发明的耳机插座10可避免意外的音讯传输。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 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该座体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绝缘体,位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该绝缘体具有第二容置空间和第一孔洞;第一接脚,该第一接脚位于该绝缘体与该座体之间,该第一接脚包含第一接脚导通端与第一接脚连接端;弹性体,其包括弹性体固定端与弹性体连接端,该弹性体固定端与该座体耦接;其中该座体与该弹性体连接端两者其中之一与该第一接脚连接端耦接,该座体与该弹性体连接端两者其中之另一与该绝缘体耦接,当该弹性体受挤压时,该第一接脚与该绝缘体相对移动,使得该第一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一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接脚连接端与该弹性体连接端耦接,且该弹性体受挤压时,该弹性体带动该第一接脚移动,使该第一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一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当该绝缘体与该弹性体连接端耦接,且当该弹性体受挤压时,该弹性体带动该绝缘体移动,使该第一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一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座,用以连接耳机插头,该耳机插头具有第一插头导通区,其特征在于当该耳机插头插入该耳机插座时,该耳机插头挤压该弹性体,该弹性体带动该第一接脚或该绝缘体移动,使该第一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一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与该第一插头导通区接触导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该耳机插座更包括第二接脚,该第二接脚位于该绝缘体与该座体之间,该第二接脚包括第二接脚导通端与第二接脚连接端;该绝缘体更包括第二孔洞;其中该座体与该弹性体连接端两者其中之一与该第二接脚连接端耦接,该座体与该弹性体连接端两者其中之另一与该绝缘体耦接,当该弹性体受挤压时,该第二接脚与该绝缘体相对移动,使得该第二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二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二接脚连接端与该弹性体连接端耦接,且该弹性体受挤压时,该弹性体带动该第二接脚移动,使该第二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二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当该绝缘体与该弹性体连接端耦接,且当该弹性体受挤压时,该弹性体带动该绝缘体移动,使第二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二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插座,用以连接耳机插头,该耳机插头具有第一插头导通区与第二插头导通区,其特征在于当该耳机插头插入该耳机插座时,该耳机插头挤压该弹性体,该弹性体带动该第一接脚与该第二接脚或该绝缘体移动,使该第一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一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与该第一插头导通区接触导通,且该第二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二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与该第二插头导通区接触导通。全文摘要
本发明关于一种耳机插座,其包括座体,该座体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绝缘体,位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该绝缘体具有第二容置空间和第一孔洞;第一接脚,该第一接脚位于该绝缘体与该座体之间,该第一接脚包含第一接脚导通端与第一接脚连接端;弹性体,其包括弹性体固定端与弹性体连接端,该弹性体固定端与该座体耦接;其中该座体与该弹性体连接端两者其中之一与该第一接脚连接端耦接,该座体与该弹性体连接端两者其中之另一与该绝缘体耦接,当该弹性体受挤压时,该第一接脚与该绝缘体相对移动,使得该第一接脚导通端穿过该第一孔洞至该第二容置空间。本发明耳机插座的结构可准确侦测耳机插头是否完全插入耳机插座。
文档编号H04R1/10GK102421044SQ20111031397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林国全, 颜宏易 申请人: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