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1插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76210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Usb 3.1插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积小的USB 3.1插座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通信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基于USB 3.1协议的通信接口有逐渐取代传统的USB3.0接口的趋势。USB协会于2013年7月推出了最新的USB 3.1规范,并于次年2014年8月推出了 USB 3.1 C TYPE规范。USB 3.1是最新的USB规范,该规范由英特尔等大公司发起。USB 3.1的数据传输速度可由原USB3.0的5Gps提升至lOGbps。与USB 3.0技术相比,新USB 3.1技术使用一个更高效的数据编码系统,并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数据吞吐率。它能够完全向下兼容现有的USB连接器与线缆。
[0003]传统的USB2.0,USB3.0正反不可以互插,要区分方向插入,而USB 3.1 C TYPE连接器则不用区分方向,而是从正反方向都可以插入,因此较为便利。另外,USB 3.1的电力供应由USB2.0的5V/0.5A,USB3.0的5V/0.9A提高为20V/5A,所以USB 3.1有更强的供电能力。
[0004]但是目前业界的USB 3.1 C TYPE插座连接器具有如下缺陷:
[0005]第一,目前的USB 3.1 C TYPE插座连接器多包括24PIN (24个端子条),上、下各12PIN,当使用在电源充电器领域时,会造成8PIN高速数据传输PIN的资源浪费。
[0006]第二,由于要在高频工作环境中工作,需要装配上、下接地弹片,这就使得目前业界的产品大多体积相对较大,结构复杂,当使用在充电器领域时,占用机壳体积相对较大,成本较高。
[0007]第三,产品端子多为3排式结构,前一排为SMT端子,后两排为DIP端子,这就会占用PCB较大的布线空间,不利于机壳体积的缩小。
[0008]这些不足限制了 USB 3.1 C TYPE连接器在电源充电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0009]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体积小的USB 3.1插座结构,其包括16个端子条,整个产品结构简单、实用,更好的节省了产品的空间与装配成本,节省了在电源充电器领域使用时的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体积小的USB 3.1插座结构,其包括16个端子条,整个产品结构简单、实用,更好的节省了产品的空间与装配成本,节省了在电源充电器领域使用时的资源浪费。
[001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2]USB 3.1插座结构,包括外壳、下排端子、上排端子、上主体和下主体,所述上排端子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嵌入所述上主体内,所述下排端子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嵌入所述下主体内,所述下主体和所述下排端子组成的整体嵌入所述上主体内,所述上主体、所述上排端子、所述下主体和所述下排端子组成的整体共同插入所述外壳内,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的端子条数均为八个。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USB 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上主体包括主体部和固定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USB 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可供所述上排端子嵌入的第一插槽,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和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有可供所述上排端子穿过的第一插孔。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USB 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形成有第一 L形台阶,并且所述第一固定部凸出于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所述下主体覆盖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部分、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一 L形台阶,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未被所述下主体覆盖的部分向下延伸有可供所述上排端子穿出的第一通孔部,所述下主体的末端设置有可供所述下排端子穿出的第二通孔部,穿出后的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的末端位于同一平面内;
[0016]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可供所述下排端子嵌入的第二插槽,所述下主体内设置有可供所述下排端子穿过的第二插孔。
[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USB 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固定块。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USB 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下主体包括嵌入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嵌入部和嵌入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嵌入部,所述第一嵌入部和所述第二嵌入部之间形成有第二 L形台阶,并且所述第二嵌入部的上表面凸出于所述第一嵌入部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第二嵌入部的靠近边缘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通孔部。
[0019]作为本实用新型USB 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嵌入部的上表面的两端设置有立柱,并且所述第二嵌入部上还设置有第一 U形槽。
[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USB 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壳包括上壁、下壁、前壁和后壁,所述上壁、所述下壁、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共同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下壁上设置有可嵌入所述第一 U形槽内的嵌入片,所述上主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二 U形槽,所述上壁上设置有凹向且嵌入所述第二 U形槽内的凹陷片,所述上主体的上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三U形槽,所述上壁上设置有钩设于所述第三U形槽的两端的勾片。
[0021]作为本实用新型USB 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排端子的末端和所述下排端子的末端均呈L形。
[0022]作为本实用新型USB 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位于最侧边的两个所述上排端子上还设置有中夹片,所述中夹片与所述上排端子一体成型。
[002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0024]第一,上主体与上排端子采用嵌件注塑工艺,下主体与下排端子采用嵌件注塑工艺,并将下主体先组入上主体,再将上主体、下主体一起装入外壳,从而取消了传统此类连接器的上屏蔽片和下屏蔽片,并取消了 8个高速数据通信PIN(端子条),由传统的24PIN改为16PIN,使得整个产品结构简单、实用,更好的节省了产品的空间与装配成本,体积小,长度只有7.32mm左右,有效地解决了传统C TYPE连接器使用在电源充电器领域时的资源浪费、结构复杂、产品体积较大、成本单价较高等问题。
[0025]第二,产品接地用的中夹片与最侧边的上排端子接地PIN采用一体式结构,用PIN连接中夹片接地导通并共用,优化了产品的设计结构,更好地缩小了产品空间,而且无需开模中夹片,从而可以大大节省产品的成本单价。
[0026]第三,端子焊脚采用单排式结构(穿出后的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的末端位于同一平面内),节省机壳PCB布线空间。
[0027]第四,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专门用于电源充电领域的USB3.1 C TYPE插座连接器,其主要功能是用于电源充电,同时保留了 USB2.0系列的USB接口的数据通信功能,也就是说,其数据通信传输速度仅相当于USB2.0系列的数据通信传输速度480Mbps。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主体和下主体的装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主体和下主体的装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排端子和上主体的装配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排端子和下主体的装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其中:
[0036]1-外壳;
[0037]11-上壁,111-凹陷片,112-勾片,12-下壁,121-嵌入片,13-前壁,14-后壁;
[0038]2-下排端子;
[0039]21-第一料带,22-第二料带;
[0040]3-上排端子;
[0041 ] 4-上主体;
[0042]41-主体部,411-第一插槽,412-第二插槽,42-固定部,421-第一固定部,422-第二固定部,4221-第一通孔部,4222-第二 U形槽,4223-第三U形槽,423-凸起固定块;
[0043]5-下主体;
[0044]51-第一嵌入部,52-第二嵌入部,521-立柱,522-第一 U形槽,53-第二通孔部;
[0045]6-中夹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本实施例中提到的上、下、左和右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本实施中提到的“第一”和“第二”的描述是为便于叙述明了,而无关零部件的重要性,更不是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也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47]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 3.1插座结构,包括外壳1、下排端子2、上排端子3、上主体4和下主体5,上排端子3通过嵌件注塑(Insert Molding)工艺嵌入上主体4内,下排端子2通过嵌件注塑(Insert Molding)工艺嵌入下主体5内,下主体5和下排端子2组成的整体嵌入上主体4内,上主体4、上排端子3、下主体5和下排端子2组成的整体共同插入外壳I内,上排端子3和下排端子2的端子条数均为八个。
[0048]组装时,先采用嵌件注塑(Insert Molding)工艺将上排端子3嵌入上主体4内,同时采用嵌件注塑(Insert Molding)工艺将下排端子2嵌入下主体5内,然后再将嵌设有下排端子2的下主体5组入上主体4,再将上主体4、下主体5 —起装入外壳1,从而取消了传统此类连接器的上屏蔽片和下屏蔽片,并取消了 8个高速数据通信PIN(端子条),由传统的24PIN改为16PIN,使得整个产品结构简单、实用,更好的节省了产品的空间与装配成本,体积小,长度只有7.32mm左右,有效地解决了传统C TYPE连接器使用在电源充电器领域时的资源浪费、结构复杂、产品体积较大、成本单价较高等问题。
[0049]上主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