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动力基础的ict技术支持设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5996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动力基础的ict技术支持设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项发明为申请人李宗诚于2011年9月通过电子系统正式向国家专利局提交的600项发明专利集群(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 ( VCSE );]”中的第583项。本项发明与发明专利集群(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VCSE );]”中的第581项、第582项、第584项、第585项、第586项、第587项、第588项、第589项、第590项、第591项、第592项、第593项、第594项、第595项、第596项、第597项、第598项、第599项、第600项一起,共同构成发明专利群“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ICT技术支持体系(ICT-NAM / [ GVC ])”。本申请人提出包括本项发明在内、由600项发明专利构成的“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 ( VCSE );] ”,其总体性目标在于,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G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一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协同网络计算机体系(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IIS & IIT ;),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HII ( GVC )),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通过实施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本发明人李宗诚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本项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提供动力基础的ICT技术支持设计。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所有数学模型均为发明人李宗诚独立建立,具有原始创新性。本项发明属于面向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网络组织和网络管理(NA / GVC )的网络技术支持领域,是面向全球价值链、进而面向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智能集成一体化技术基础,是将人们、机构和组织从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引向汇通万物的“天地”(全新的计算体系)的关键。NA / GVC乃是一种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的解决方案,借助于全新的信息科技和网络科技,将全球价值链的服务战略及运营模式导入整个以信息系统为主干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体系之中,它不只是科技上的改变,而是牵涉到全球价值链组织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关于人员、资金、物流、制造及全球价值链组织之跨地域或跨国际之流程的全面整合与配置。
NA / GVC是针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质资源配置(物流)、人力资源配置(人流)、资金资源配置(财流)、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全球价值链配置软件。通过面向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规则设计商、系统集成商、模块生成商的DIM分析和李宗诚提出面向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最终消费者、社会调节机构、国内外相关者的SHF分析,描述下一代纵向关联部门、横向关联部门和价值资源规划(VRP)软件。它将包含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用户/服务系统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品质、过程运作配置、以及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调整报告等。特别是,NA / GVC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NA / GVC的关键在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及云计算网络技术一直在国际国内大力向前推进。网格试图实现互联网上资源的全面共享,包括信息资源、数据资源、计算资源和软件资源等。但是,在目前,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正陷入夭折的危险境地,云计算技术的创新性严重不足,云计算的应用遭遇种种限制,云计算体系的开发遭遇业内热、业外冷的尴尬局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全球价值链竞争的空间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二十世纪90年代主要面向全球价值链内部资源全面配置的思想,随之逐步发展成为怎样有效利用和配置整体资源的配置思想。在此形势下,李宗诚首先提出了 NA / GVC的概念报告。在建立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属性测度空间的汇通集合、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规则度量矩阵的汇通算子、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因子变权综合的汇通关系和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重性代数系统的汇通函数的基础上,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一“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将云计算和网格计算囊括在内的全新计算体系一面向知识资源配置、实物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天地”计算模式;再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及互联网操作系统为关键而将各种认知操作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全新操作体系一“全息协同操作系统”(OS / HS0)。本发明人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IIL ( VCSE ),是指以多层级多模式的价值链系统(VCS,从产品价值链PVC、全球价值链GVC,到产业价值链IVC、区域价值链RVC,以至国民价值链NVC、全球价值链GVC)为核心,以电信网(MCN )、计算机网(WWff )和广播电视网(BTN)三大网络融合为主要技术支持,将物流网(MN)、能流网(EN )、信息网(IN )、金融网(FN )和知识网(KN )五大网络融为一体,提供全领域、全系统、全过程综合集成业务服务的全球开放式网络体系。
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动态汇通网络及其天地计算和全息协同操作系统(简称 OS / HSO, Operating System of Holo-synergetic Oganization ),是一个完整的复杂体系。天地计算旨在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将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备智能集成系统,并借助信息网络内外部SaaS / HSO, PaaS / HSO、IaaS / HSO、MSP / HSO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信息网络内外部终端用户手中。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概念可以看作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起来的应用模式。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不仅面向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而且面向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它试图超越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将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与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及运行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智能集成一体化。作为本项发明的基础,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

发明内容
(I)对于全球价值链,本发明人基于其独立自主建立的“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以及“系统功效价值论”和智能集成一体化理论,不仅将全球互联网看作资源配置体系,而且进一步地看作以智能集成系统和过程为核心的技术支持体系,试图建立面向全球价值链网络运营(Netting Operation of Global Value Chain )的动力基础科学原理,进而建立作为网络配置动力基础的技术构成和知识构成。(1.1 )建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动力效应设计基础。为了比较深入地揭示出复杂性现象的基本性质和因果关系,本发明人曾考虑从复杂系统(CS )的基本动力效应关系上探讨建立全部分析的基础。在进一步的分析下,复杂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关系可分为两个基本关系,即:
配置作用(DF ) 一配置荷载(DC )的均衡及非均衡关系;
系统功效(SE ) 一系统消耗(SA )的均衡及非均衡关系。分析表明,复杂系统的配置作用和资源荷载这一对基本关系因素影响并决定复杂大系统存在、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充分条件;复杂系统的功效和消耗这一对基本关系因素影响并决定复杂大系统存在、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必要条件;而复杂系统和它面临的环境体系这一对基本关系因素影响并决定复杂大系统存在、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边界条件;复杂系统的增益趋向和合理模式这一对基本关系因素影响并决定复杂大系统存在、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行为条件。构成基本动力效应关系的因素可分为两方面,即:一方面是配置作用和配置荷载,另一方面是系统功效和系统消耗。就第一方面而言,配置作用源于力的经典力学范畴,但又超越力的经典力学范畴;配置荷载源于质量的经典力学范畴,但又超越质量的经典力学范畴。资源配置作用不仅相对于系统外部的资源荷载,而且相对于系统内部的资源荷载。这一基本关系因素影响并决定复杂大系统存在、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充分条件。我们可将这个不证自明的根本性假设提升为基本动力分析原理。基本动力因子分析构成基础动力效应的可行性分析领域。就第二方面而言,系统功效与系统的目的和目标有关,是系统的功能和效应;系统消耗与系统的功效有关,是系统为发挥功效而消耗的各种能量、质量和信息,甚至消耗各种精神资源和社会资源。这一基本关系因素影响并决定复杂大系统存在、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必要条件。可将这个不证自明的根本性假设提升为基础效应分析原理。基本效应因子分析构成基本动力效应的有效性分析领域。在经济大系统的演变过程中,不论对于系统内部的组织,还是对于系统外部的组织,社会生态规则或制度就是不可忽略的环境因素。我们可以将社会生态规则(制度)变量看作是现代社会经济技术构成组合的函数,而现代社会经济技术构成涉及制度结构、组织结构和系统结构,可看作是主要由现代知识结构、现代技术结构、现代分工结构、现代产权结构、现代产业结构、现代金融结构、现代决策结构以及现代交易结构和现代信息结构组合而成。如

图1所示。通过建立复杂系统交叉集成科学分析基础,本发明人已给出三个基本模型,即:资源结点、配置结点和组织结点。综合起来看,资源集成结点是由各种可度量的资源性、时间性和空间性刻画的集结点。假设只有7种可识别的资源集成结点;每种资源集成结点的指标力是从I到7的一个数。又假设,这些资源集成结点的数量可以是任意实数。对于如下微分方程所描述的资源配置(力).(d2U,n) ( d \
权利要求
1.独立权利要求一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动力基础的ICT技术支持设计,是本申请人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H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一项新技术,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A、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机制的ICT技术支持,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B、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机制的ICT技术支持,“天地”计算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全息协同组织结构,在这里,一方面,各种计算机及其基础设施、附属设备和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浏览器)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 IMK, MH、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另一方面,各种用户及其功效链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 IMK, IMH, ECC, ECK, ECH、EDC, EDK, EDH、EMC、EMK, 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这种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与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共同形成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人所指称的“天地”计算体系CS / HSN ( GII ); C、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 配置机制的ICT技术支持,建立面向全球价值链网络运营的动力学原理,进而建立网络配置动力设计的科学基础,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基础设计的技术原理; D、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机制的ICT技术支持,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基础设计的工程理念和技术方案。
2.从属权利要求——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体系看作是由一种由一定数量(或可变数量)的结点和一定数量(或可变数量)的链条所构成、具有多种层级和多种模式的集合,建立面向全球价值链网络运营的动力效应设计基础和智能集成设计基础,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按照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人的分析,复杂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关系可分为两个基本关系,即: 配置作用(DF ) 一配置荷载(DC )的均衡及非均衡关系; 系统功效(SE ) 一系统消耗(SA )的均衡及非均衡关系; 一般而言,系统的集中化程度与组织结点的数目有关:当组织结点数= I时,系统达到完全集中;当组织结点数^ 2时,系统处于分散状态,而且组织结点数越大,系统的分散化程度就越高;对于网络N(UMiN,lESOUSO}),有如下微分方程所描述的资源配置(力)
3.从属权利要求——对于全球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人以GVC认知系统(R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与GVC实践系统(P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网络配置的技术知识设计基础和产权结构设计基础,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我们可以将现代实践的技术体系看作是由构件/^14、工具/^13、手段/^12、仪器设备/^ 1Q、设施/7 、程序Z7 规则(包括制度)/^7、技巧/^6、计划(包括设计方案)产 、方法/、策略 产,3、战术P ,2、战略P τ !等不同层次各种因素构成的复杂性动态体系,即
4.从属权利要求——对于全球价值链的网络配置,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人给出多种智能集成函数形式,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智能组织的专业化水准应当是智能个体专业化水平的函数;伴随专业化和分工的演进,智能行为人由智能同一主体演变成为智能分离主体,继而进化成为智能集成主体;对于内部动力因子,一方面建立智能分离化的基本动力分析和基本效应分析,另一方面建立智能集成化的基本动力分析和基本效应分析;对于内部协同因子,一方面建立专业化的基本动力分析和基本效应分析,另一方面建立分工的基本动力分析和基本效应分析; 令
5.从属权利要求——对于全球价值链的网络配置,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智能集成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不变替代弹性型全球价值链智能集成配置作用(简称CES型全球价值链智能集成配置力)可写作:
6.从属权利要求一一对于全球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人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了网络配置动力基础设计的工程理念,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作为复杂的自组织协同控制系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大系统由实践主体(全球价值链智能化的自组织系统)产 和认知主体(全球价值链智能化的自组织系统)C 、实践基础P5和认知基础实践技术/\和认知技术C,、作用对象&和认知对象G、实践环境和认知环境相互联结、相互作用而形成,记作:G =< Gm, Gb, Gt, G0, Ge, Ψ G>, 其中妒e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结构函数,G # = < P , Cm, Ψ gm>, Gb = < Pb,Cb, Ψ gb >, Gt= <Pt, Ct, Ψ gt>, G0 = <Ρ0, C0, Ψ G0y, Ge = < P Ε, CΕ, Ψ GE>,其中V ,#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主体结构函数,其中V “为全球价值链智能基础结构函数,其中Ψ O τ为全球价值链智能技术结构函数,其中Ψ O O为全球价值链智能对象结构函数,其中Ψα为全球价值链智能环境结构函数。
7.从属权利要求——对于全球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人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了网络配置动力基础设计的技术方案,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从内部协同组织关系来看,互联网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可分为如下9种子类型:内部集中合作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 [ ICC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内部集中合作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 [ ICK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内部集中合作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 [ ICH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内部集中合作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 [ IDC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内部集中合作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 [ IDK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内部集中合作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 [ IDH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内部集中合作类型全 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IMC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内部集中合作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IMK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内部集中合作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 [ IMH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 从外部协同组织关系来看,互联网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可分为如下9种子类型:外部集中合作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ECC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外部集中竞争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 [ ECK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外部集中协调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ECH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外部分散合作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EDC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外部分散竞争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 [ EDK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外部分散协调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 [ EDH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外部集散合作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EMC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外部集散竞争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 [ EMK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外部集散协调类型全球价值链网络URN( on, oc, os , [ EMH ])的网络配置动力基础。
全文摘要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动力基础的ICT技术支持设计,是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和科学基础上,为了将“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多层级的价值链(GVC)为中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以及博弈组织协同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而建立的新技术。
文档编号H04L29/08GK103078888SQ20111034169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李宗诚 申请人:李宗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