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压动力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6008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压动力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自压动力技术,适用各种需要运动的物体,更适用于机动车、电动力和人力车等轮式车辆,利用车辆所受到的地球吸引力转化成动力。是属于机械动力的技术。
背景技术
自压动力技术是将地球吸引力转化成动力的技术,自压动力技术是在物体具备圆形轮式结构的条件下,将受到的地球吸引力通过对轮分成独立的若干份和压力、反力、最终使吸引力转化为促使轮旋转的动力,是将地球吸引力的转化为动力的技术方法,经过对专利的检索和对社会上现有技术的审查,发现与之相近的地球吸引力转化装置,但该装置的力转化方法是以浮力和密度等原理来实现的,所实施技术方法是截然不同的。自压动力技术与人之相比具有动力大,适用面广等优点。在车辆上可以取代或部分取代车辆所需的燃油、电力、人力、即节省了能源,又可缓解污染。

发明内容
自压动力技术是指将地球吸引力转化成动力的技术。自压动力技术的原理是将物体自身所受到的地球吸引力通过由吸引力而产生的压力和由于压力而得到的反力转化成促使自身运动的动力。利用自压动力技术或该技术中部分技术也可以将其它形式的力进行转化,有待以后探索,使自压动力技术得以实现的根本问题就是力的转化,使物体受到的地球吸引力转化成促使物体各种形式的运动的动力,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实现力的反复。实现力的反复,必须是在物体具有圆形轮式结构的条件下,且物体的动动必须以圆形轮的旋转而运动,就如现在的车辆所具有的轮式结构一样,以车轮的旋转而促使车辆运动,所谓力的反复,就是在物体具备圆形轮式结构的条件下,将圆形轮分成独立的一份以上的若干份(圆形轮分成独立的若干份是指构成圆形轮任一零配件的独立若干份)。圆形轮与物体组成一个统一体,圆形轮在地面(或其它物面)上时,将这个统一体所受到的地球吸引力通过圆形轮与地面(或其它物面)的接触面施加于地面(或其它物面)地面(或其它物面)就受到一个压力,同时,也反作用于圆形轮一个大小等同于压力的反力,当将圆形轮分成独立的二份时,在与地面(或其它物面)的接触面只是其中的一份,在受到力后所发生的形态变化(这种形态变化是圆形轮任一零配件的形态变化)也是其中的一份,利用圆形轮的形态变化,将地面(或其它物面)反作用于圆形轮的反力转化为促使圆形轮旋转的动力。由于圆形轮的旋转,圆形轮与在面(或其它物面)的接触面将转换到另一独立的一份上,形态变化也随之转换,再通过转换到另一份上的形态变化完成又一次力的转化。圆形轮不停的旋转,力的转化也就不停地进行,这样也就实现了力的反复。当然,圆形轮分成的份数越多,力的转化率越高,这种力的转化,是将圆形轮受到地面(或其它物面)的反作用力的转化,根据力学原理,地球上物体所受到的压力是由地球吸引力而产生。圆形轮与物体所组成的统一体所受到的地球吸引力通过圆形轮与地面(或其它物面)的接触面施加于地面(或其它物面),地面(或其它物面)受到一个压力,圆形轮受到这个压力的反力,也就是说,这个压力和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力而产生,他们的根本来源是地球吸引力,将反力转化成圆形轮旋转的动力也可以看作是将地球吸引力转化成促使圆形轮旋转的动力,而实现反力转化成动力,可看作是一种使地球吸引转化成动力的技术,也即是一个转化过程,自压动力技术是对地球吸引力的利用。
现在举二个例子,对自压力技术进一步说明例一以自行车为例,自行车的运动,是由人蹬动脚蹬而受力产生运动的,根据物理上的力学原理,可以知道,人蹬动脚蹬的力是来自于地球对人的吸引力。而并不是人本身,如果没有地球吸引力,人是不能蹬动自行车运动的。也就是说,人是可以利用自身压力而促使人和自行车同时运动的。
例二以斜平面上的圆球为例,当平面达到一定斜度时,圆球就会产生运动,根据力学原理可以知道,圆球的运动是克服了圆球面与斜平面间的摩擦力而运动的,如果圆球在平面上除了地球吸引力之外,不再受外力的情况下,圆球是不会运动的。当水平平面有了斜度,圆球就开始了运动,这说明圆球在地球吸引力的作用下,当水平平面有了斜度时,圆球就会产生平行与平面的相下的力和球面与平面间的摩擦力,当平行与平面的向下的力大于球面与平面间的摩擦力时,圆球向下运动。也就是说,圆球是在地球吸引力的作用下而运动的。
根据力学原理,地球上物体所受到压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由以上两个例子可知物体是可以利用由于地球吸引力而产生的压力,促使本身运动的。自行车在运动过程中,是通过人将地球引力所产生的压力转化成了动力,而圆球是通过改变所在平面的斜度将地球吸引力所产生的压力转化成了动力。在这两个例子中,人和改变平面斜度都可称作一种方法。
实现自压动力技术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需要运动的物体,必须具备圆形轮式结构,且以圆形轮的旋转而运动。
2、必须实现力的反复。即,圆形轮必须分成独立的若干份,且彼此之不能对力转化有影响或太大影响,圆形轮要有一定的形态变化,利用形态变化实现力的转化。
3、不论是压力转化为动力或是由于压力而产生的反力转化为动力,或者将地球吸引力直接转化为动力,由于压力和反力都是由地球吸引力的存在而产生,所以都称作是对地球吸引力的利用。


图1说明1、气胎2、外胎3、气嘴4、钢圈 5、橡胶管6、钢管7、钢棍8、钢棍带齿面9、齿轮附图2说明1、气胎和外胎2、橡胶蹄3、一端带齿面钢棍4、孔5、圆形齿轮具体实施方法1、要使自压动力技术得以实现,必须是在需要运动的物体具备轮式结构的条件下,也是说,物体的运动必须是以圆形轮的旋转而运动,圆形轮是指任何一种圆形物体,轮式结构可以是任何一种方式的结构,但必须与需要运动的物体构成一体,与现在车辆的轮式结构一样,且以圆形轮的旋转而运动。
2、由于圆形轮承受了需要运动物体的重量,所以圆形轮会发生一定的形态变化,为了实现自压动力技术这个形态变化一定要明显,并能满足自压动力技术,且这个形态变化可以是圆形轮任一部分或零配件的形态变化,如自行车车轮,可以是内胎或外胎或是钢圈等。首先将圆形轮发生形态变化的部分分成独立的若干份,且彼此之间发生形态变化后也不会相互影响。
3、尽量使若干份中的每一份在受到压力时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根据力学原理可知,物体受力发生了形态变化,如果要恢复原来状态,就会释放能量来,也就是说,若干份中的每一份发生形态变化,都潜在着一种能量,当然,即然有能量,利用现有技术可以有很多利用的方法,不管是间接还是直接,都可以将能量转化为一种动力。
4、实现力的反复,即利用圆形轮的旋转,使形态变化不停的转换,这种转换的同时,能量转化为动力也就不停的进行,即实现力的反复,由于能量是由于地球吸引力所产生的压力而产生的,所以能量转化可看作是压力转化为动力的一种过程。
5、尽量使形变变化中潜在的能量完全转化为一种动力。
6、在实际运用自压动力技术当中,最好将转化成的动力通过一种如机动车辆上的离合装置,再作用于圆形轮的旋转上。
在轮式车辆当中,实现自压动力技术,最简便又实效的方法是改造车辆的车轮,利用现在的科学技术,对车轮的改造可以有很多种,只要将车轮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发生的形态变化的若干份通过车轮旋转自动转换到另一份上,并能利用车轮的形态变化将压力转化成动力便可以。车轮旋转一圈独立的气胎将完成一次转化。实现力的么复,现在介绍二种改造方案,用来实现自压力技术。为了说明方便,还以自行车为例一、将自行车的内胎分成各自独立的若干份,如图所示,分成十二份,这十二份各自独立都有一个气嘴,将这十二份都充满一定的气压,相互之间不发生挤压,即使各自发生形态的变化,也不会相互挤压,在这种情况下,当人骑到自行车上,轮胎形态的变化只是整个轮胎被分成十二份中的一份。随着轮胎的转动,形态变化的一份就会转移到另外一份上,而被转移过来之后,之前的一份将不再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将恢复原来的形态,实现了力的反复。这个形态的变化,是由于地面对车轮接触施加的等同于自行车自重与人体所产生的压力所发生的变化。现在将这十二气胎分别安装上一个长2.5厘米,直径为0.5厘米左右的橡胶管,一端是封闭的,另一端的口与气胎贯通相接,且不会从接口处漏气,然后将一个长10厘米左右内壁光滑,且内口径与橡胶管外直径一样的钢管套在橡胶管上,并焊接到圈上,当橡胶管受到气压后在钢管中可以发生形态变化而变长。尽量降低内胎气压向其它部位扩散施压,尽量使内胎的形态变化由橡胶管的伸长表现出来。
然后,将一头焊接在钢圈上的钢管内装入一根钢棍,长度达到可接独到可伸缩的橡胶管且能露出钢管5厘米左右,钢棍在钢管中的间隙达到最小但可以自由抽出,露出钢管5厘米左右的钢棍为平面,面上是可与齿轮吻合的齿。现在将自行车车轮的飞轮外套上焊上一个直径为20厘米左右的齿轮,使齿轮能与钢棍另一端齿平面吻合。当人骑在自行车上运动时,独立的气胎发生的形态变化到橡胶管上,橡胶管变长后推动钢棍,使钢棍一端的齿面与飞轮外套上的齿吻合,橡胶管变长后推动钢棍,使钢棍一端的齿面与飞轮外套上的齿轮吻合,促进车轮转动。
二、将车轮钢圈上并列装上两个内胎,两个外胎(重新改造),如图2所示,并列的内外胎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在间隙一周均匀地转上若干个孔,图2为三十七个孔,当车轮旋转时,橡胶蹄接触地面发生形态变化即收缩0.5厘米左右,利用这个形态变化,通过带齿面钢棍作用圆形齿面促使车轮旋转。
改造方案一,对车轮的内胎的若干份独立和实现力的反复,是实际运用该技术必不可少的步骤。改造方案二,将车轮钢圈上并列装上两个外胎,且在间隙一周均匀转上若干个孔,也是实际运用该技术必不可少的步骤。
这两个改造方案的以下其它步骤并不能满足实际运用,但却证明了地球吸引力转化为动力的实际性。
自压力技术在其它方面运用时,如用于发电机上,由于自压力技术将地球吸引力转化成了促使物体轮式结构的圆轮旋转,可将圆形轮改变为圆形的齿轮,物体圆形轮式结构变成了齿轮式结构,在发电机的发电轴上也装上一个齿轮,齿轮式结构的齿轮带动发电机上的齿轮转动,但发电机上的齿轮取代了地面与物体圆形轮式结构的齿轮接触,承受了物体与齿轮式结构组成的统一体的压力。
权利要求
独立权力要求自压动力技术是将地球吸引力转化为动力的技术方法,和地球吸引力转化装置一样可以产生动力,并和燃油机、电动机一样产生动力带动物体运动,其特征是自压动力技术利用地球吸引力所产生的压力和压力所产生的反力以及利用圆形轮的旋转实现力的反复等技术方法,将地球吸引力转化为圆形轮旋转的动力。从属权力要求1、实现力的反复,必须是在物体具备圆形轮式结构的条件下,且物体的运动必须以圆形轮的旋转而运动,圆形轮分成独立的若干份,通过若干份之间相互转换,实现力的反复,其特征是在力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圆形轮,且圆形轮就发生旋转,那么力转化只能完成一次,而无法反复。
2.圆形轮必须分成独立的若干份,且彼此之间不能对力转化有影响或太大影响,圆形轮要有一定的形态变化,利用形态变化实现力的转化。其特征是利用形态变化实现力的转化,尽量提高力的转化率。
3.将车轮钢圈上并列装上两个内外胎,且在间隙一周均匀转上若干个孔,(如图21、2、4)其特征在于可以完成形态变化和实现力的反复,这也是实现自压动力技术必要的条件。
4.将车轮内胎分成独立的若干份,其特征在于完成了自压动力技术最关键的的一步,使形态变化可以相互转换,从而实现力转化的反复进行(如图11)
5.权力要求1和权力要求2其特征在于完成了自压动力技术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说实施了自压动力技术。
6.权力要求3和权力要求4其特征在于它们是实现自压动力技术最可行的手段,也都利用了实现自压动力技术的必要条件。
全文摘要
自压动力技术是将地球吸引力转化为动力的技术,在轮式车辆运用当中,通过对车轮改造,将车轮分成独立的若干份,利用独立的每一份的形态变化,将地球吸引力转化为促使车轮旋转的力,实现这一步更重要的只要实现力的反复,车轮的旋转,各自独立的若干份相互依次转换就实现了力的反复,如图所示。
文档编号F03G7/08GK1576577SQ0314372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8日
发明者王东恒 申请人:王东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