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通信终端本机设置呼叫转移的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7909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为通信终端本机设置呼叫转移的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为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对各种移动通信终端例如手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使得被叫的移动通信终端在出现不能接听电话,或者移动通信终端用户不想接听电话时,用户可以使用其他号码的通信终端来接听呼入的电话,提出了呼叫转移的业务。呼叫转移是指当用户不能接听电话时,将来电转移到用户设定的另一个号码,例如留言信箱、其他号码的移动电话或固定电话等。然而,目前的呼叫转移功能只能通过本机来进行设置,不能由其他终端来进行设置。特别地,当手机电池耗尽时,无法通过该手机来进行呼叫转移的设置,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不能通过其他终端设置本机呼叫转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使得可以通过其他的终端为移动终端进行呼叫转移的设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为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的方法和系统。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为第一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01,接收第二终端提交的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验证信息;步骤102,判断所述第一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步骤103,当判定所述第一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预留验证信息相符时,提示所述第二终端提交第二验证信息;步骤104,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步骤105,判断所述第二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二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步骤106,当判定所述第二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二预留验证信息相符时,设置将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呼叫进行转移。优选地,所述与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和/或第二预留验证信息是通过查询管理数据库而获得的。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01中通过互动式语音应答(IVR)方式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验证信息,在所述步骤104中通过互动式语音应答方式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01中通过WEB网页方式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验证信息,在所述步骤104中通过WEB网页方式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优选地,所述第一验证信息为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预设的第一密码。优选地,所述第二验证信息为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预留的身份证信息。优选地,当判定所述第二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二预留验证信息相符时,设置将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呼叫进行无条件转移。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为第一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第二终端提交的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验证信息;第一验证装置,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提示装置,用于当判定所述第一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预留验证信息相符时,提示所述第二终端提交第二验证信息;第二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第二验证装置,用于判断所述第二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二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设置装置,用于当判定所述第二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二预留验证信息相符时,设置将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呼叫进行转移。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查询装置,用于向管理数据库查询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和/或第二预留验证信息。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管理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相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和/或第二预留验证信息。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利用于第一通信终端预设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和第二预留验证信息,在完成安全验证之后,实现通过其他的终端为该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由于第一通信终端预设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和第二预留验证信息是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在进行呼叫转移设置前预留的合法身份信息的凭证,只有当第二终端提供正确的验证信息之后,才能够为第一通信终端进行呼叫转移的设置,即实现了非本机为移动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也保证了设置呼叫转移的安全性。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其中:图1示出本发明为第一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示出本发明为第一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为第一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的方法参考图1所示,该图为本发明方法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下面详细介绍该实施例的步骤。在本实施例中,将通过第二终端为第一通信终端进行呼叫转移的设置。步骤101,接收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验证信息。第二终端提交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从而可以获知是为哪一个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并且通过该标识信息可以获取与该标识信息所对应的其他验证信息用于验证。例如,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可以是第一通信终端的手机号。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与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预先存放在本地,从而可以快速的进行验证。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与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存放在数据库中,当需对第一验证信息进行验证时,查询管理数据库,从而获得数据库返回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以进行验证。之后,可以在本地存储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在下一次需要进行设置时,不再进行数据库的查询。步骤102,判断第一验证信息与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接收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后,通过该标识信息可以获得与该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第一预留验证信息用于验证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一验证信息,具体验证的方法是判断第一验证信息与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第一验证信息可以是第一通信终端预设的第一密码。步骤103,当判定第一验证信息与第一预留验证信息相符时,提示第二终端提交第二验证信息。
在步骤102中判定第一验证信息与第一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当判定结果为相符时,还需要进行第二验证信息的验证,因此提示第二终端提交第二验证信息。当验证不相符时,设置失败,可以结束设置流程,或者,在不相符的情况下,可以允许第二终端进行多次第一验证信息的验证尝试。第二验证信息可以为第一通信终端预留的身份证信息,也可以是身份证信息与第一验证信息相结合的信息。步骤104,接收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步骤105,判断第二验证信息与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二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与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二预留验证信息预先存放在本地,从而可以快速的进行验证。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与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二预留验证信息存放在数据库中,当需对第二验证信息进行验证时,查询管理数据库,从而获得数据库返回的第二预留验证信息以进行验证。之后,在本地存储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二预留验证信息,在下一次需要进行设置时,不再进行数据库的查询。判断第二验证信息与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二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当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二预留验证信息是第一通信终端用户的身份证号码,第二验证信息提供的第一通信终端预留的身份证信息可以是身份证号码的后6位。即判断当第二验证信息提供的6位数字与第一通信终端用户的身份证号码后6位相符。步骤106,当判定第二验证信息与第二预留验证信息相符时,设置将第一通信终端的呼叫进行转移。在步骤106执行的验证通过后,即判定第二验证信息与第二预留验证信息相符时,设置将第一通信终端的呼叫进行转移。当验证不相符时,设置失败,可以结束设置流程。或者,在不相符的情况下,可以允许第二终端进行多次第二验证信息的验证尝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具体如何设置呼叫转移,这里不再详述。例如可以通过本地接入型业务网络更改第一通信终端所在的归属位置寄存器的(Home LocationRegister, HLR)中的号码设置等。为第一通信终端设置的呼叫转移可以有多种。第一种是无应答转移,如果第一通信终端在预定的时间内未接听时,则将呼叫转移到预先设置的号码上。第二种是不可及前转,如果第一通信终端关机、未在有效服务区内、信号差而出现的不能实现正常通话时,则将呼叫转移到预先设置的号码上。第二种是遇忙前转,如果第一通信终端正在通话,则将呼叫转移到预先设置的号码上。第四种是无条件呼转,即无论第一通信终端处于何种状态,将呼叫第一通信终端的来电全部转移到预先设置的号码上。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种,当判定第二验证信息与第二预留验证信息相符时,设置将第一通信终端的呼叫进行无条件转移,从而可以当第一通信终端关机或者没电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进行设置并接收到所有来电。在步骤101中可以通过互动式语音应答(IVR)方式接收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验证信息。类似地,步骤104中通过互动式语音应答方式接收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具体来说,使用第二终端拨打互动式语音应答的接入号码,按照互动式语音应答的提示音,分别提交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第一验证信息和第二验证信息。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在步骤101中还可以通过WEB网页方式接收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验证信息。在步骤104中通过WEB网页方式接收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具体来说,第二终端可以是例如个人电脑(PC),在步骤101中通过呼叫转移设置WEB网页,输入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第一验证信息,在步骤104中通过相应的WEB页面输入第二验证信息,完成提交。在完成通过第二终端为第一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后,还可以向第二终端发出设置的结果。例如,设置成功时,通过上述互动语音应答或WEB网页通知第二终端设在成功。又如,在验证第一验证信息和第二验证信息时,未通过验证,或尝试预定次数后依然未通过验证,则通过互动语音应答或WEB网页通知第二终端设在失败。为第一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的系统下面参考图2所示介绍本发明为第一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系统的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为第一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的系统包括:第一接收装置201、第一验证装置202、提示装置203、第二接收装置204,第二验证装置205,设置装置206。第一接收装置201用于接收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验证信息。第一验证装置202用于判断第一验证信息与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提示装置203用于当判定第一验证信息与第一预留验证信息相符时,提示第二终端提交第二验证信息。第二接收装置204用于接收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第二验证装置205用于判断第二验证信息与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二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设置装置206用于当判定第二验证信息与第二预留验证信息相符时,设置将第一通信终端的呼叫进行转移。第一接收装置201和第二接收装置204可以为同一个装置。于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相对应,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查询装置,用于向管理数据库查询与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和/或第二预留验证信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管理数据库,用于存储与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和/或第二预留验证信息。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通过非本机为通信终端本机设置呼叫转移的方法和系统。为了避免遮蔽本发明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系统和设备。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发明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发明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为第一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01,接收第二终端提交的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验证信息; 步骤102,判断所述第一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 步骤103,当判定所述第一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预留验证信息相符时,提示所述第二终端提交第二验证信息; 步骤104,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 步骤105,判断所述第二验证信 息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二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 步骤106,当判定所述第二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二预留验证信息相符时,设置将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呼叫进行转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和/或第二预留验证信息是通过查询管理数据库而获得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101中,通过互动式语音应答(IVR)方式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验证信息, 在所述步骤104中,通过互动式语音应答方式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101中,通过WEB网页方式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验证信息, 在所述步骤104中,通过WEB网页方式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验证信息为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预设的第一密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验证信息为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预留的身份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定所述第二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二预留验证信息相符时,设置将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呼叫进行无条件转移。
8.一种为第一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第二终端提交的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验证信息; 第一验证装置,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 提示装置,用于当判定所述第一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预留验证信息相符时,提示所述第二终端提交第二验证信息; 第二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 第二验证装置,用于判断所述第二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二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 设置装置,用于当判定所述第二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二预留验证信息相符时,设置将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呼叫进行转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查询装置,用于向管理数据库查询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相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和/或第二预留验证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管理数据库,用于存储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相对应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和/或第二预留验证 信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为通信终端本机设置呼叫转移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验证信息;判断第一验证信息与第一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当判定相符时,提示第二终端提交第二验证信息;接收第二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判断第二验证信息与第一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第二预留验证信息是否相符;当判定相符时,设置将第一通信终端的呼叫进行转移。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利用于第一通信终端的第一预留验证信息和第二预留验证信息,在完成安全验证之后,实现了通过其他的终端为该通信终端设置呼叫转移。
文档编号H04W12/06GK103167449SQ20111041875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5日
发明者王希敏, 李应春, 沈波, 邓迅, 韩文芳, 何赞平 申请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