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同步的td-scdma光纤直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9695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全同步的td-scdma光纤直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直放站,尤其涉及一种全同步的TD-SCDMA光纤直放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光纤直放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现有技术中设计的TD-SCDMA近端机大多用环形器作为上下行切换,并且没有同步和备份等设置,因此会造成由环形器的隔离度问题而带来了自激风险,无法精确地控制上下行的功率,更进一步地,在高压、危险或不易到达的环境下,如网络覆盖中的隧道,地铁,山坡等TD-SCDMA无线网络覆盖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故障,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并且还存在维护困难和损失传输信号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在安全性要求较高、危险性较大和不易到达的环境下,实现精确的控制时隙功率,对于关键模块进行备份,提高其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对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同步的TD-SCDMA光纤直放系统,包括
光纤近端机,包括与外部基站相连的时分控制模块、与所述时分控制模块连接的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分别与所述时分控制模块和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近端机监控模块,及近端机电源;
光纤远端机,包括与外部移动站连接的端口切换、与所述端口切换连接的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与所述端口切换连接的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连接的切换模块、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并通过光纤与所述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远端机电源,及分别与所述端口切换、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切换模块和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远端机监控模块。其中,所述光纤近端机和光纤远端机采用光纤连接;所述时分控制模块采用正向放大器、反向放大器以及ALC自动电平时隙控制来实现其控制;所述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用于实现近端机信号的增益、光电转换以及电光转换;所述光纤远端机采用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来实现时分控制;所述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均米用PA/LNA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即功率/低噪声放大器的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所述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用于实现远端机信号的增益、光电转换以及电光转换。现有技术中,TD-SCDMA近端机用环形器作为上下行切换,因为环形器的隔离度问题,将会带来自激风险;TD-SCDMA近端机没有时分控制同步模块,不能同步,不能检测到上行每时隙输出功率和下行每个时隙输入功率,也不能精确的控制上下的功率,因此近端机的时隙控制不可能实现,进而无法满足运营商的监控要求;TD-SCDMA远端机没有关键模块的备份,在高压和危险环境下,出故障时,将会严重影响正常使用,维护困难;加之, TD-SCDMA近端机和远端机时分控制按照统一的时延确定时间提前打开量和关闭延后量,与
4实际信号的需求开关有误差,因此,还会造成传输信号的损失。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所述全同步的TD-SCDMA光纤直放系统是包括光纤近端机和光纤远端机,所述光纤近端机包括时分控制模块、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近端机监控模块和近端机电源;所述光纤远端机包括远端机电源、端口切换、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 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切换模块、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和远端机监控模块;所述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米用PA/LNA时分控制一体化实现备份; 本发明按信号传输方式采用上行通信链路和下行通信链路。所述下行通信链路为TD-SCDMA信号通过基站端口,即BS端口输入到光纤近端机, 光纤近端机同步输入信号,同步方法有三种GPS、基带解码和包络检波同步,本发明可以用其中的一种同步方法进行同步,时分控制控制模块将信号放大并处理后,输入到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在光纤一体化模块经电光转换,转换成光信号,经光纤传至光纤远端机,通过光纤远端机的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至切换模块分路信号, 供备份的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使用,在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内,用上述同步方法中的一种同步方法进行同步,控制下行通信链路的信号通行,经信号放大、时隙控制和功率放大等处理后,发送至主备切换后至天线接口,实现网络覆盖。所述上行通信链路为经天线接口连接后,进入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信号经放大、时隙控制等处理后,输入至切换模块选择主用链路,经切换模块后进入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在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里面,经电光转换,经波分复用后经光纤传输至光纤近端机,在光纤近端机的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至时分控制模块,经放大和时隙控制处理后输出至基站端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与传统的TD-SCDMA直放站的区别包括光纤近端机有时分控制同步模块,来控制光纤近端机的下行通信链路输入和上行通信链路输出的时隙切换和时隙控制。与传统的光纤直放站相比,本发明不仅能把上行通信链路和下行通信链路信号分开增加隔离度,并根据实际应用进行时隙的自动电平控制;在光纤远端机方面,有关键模块的备份,对于功放、电源、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以及远端机一体化模块等都可以实现备份,用切换模块和远端机监控模块进行自动切换,从而减少了维护成本,方便工程应用,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所述远端机电源还可以采用热备份,并带来隔离,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发明在TD-SCDMA光纤近端机用时分控制模块作为上行通信链路和下行通信链路之间的切换,使得上行通信链路和下行通信链路分开工作,形成高隔离,所述光纤近端机采用时分控制模块,能够采用功率检波、基带解码和GPS 等同步输入TD-SCDMA信号,能检测到上行通信链路每个时隙的输出功率和下行通信链路每个时隙的输入功率,能够精确地控制上行通信链路和下行通信链路的功率控制,满足监控要求,在此基础上,所述光纤远端机设置了对其他模块的备份,在高压和危险环境下,能够快速切换到工作状态,维护方便,更进一步地,所述光纤近端机和光纤远端机采用不用的开关提前打开和关闭延后量,进而实现时分控制,保障了数据的完整和安全。优选的,所述时分控制模块包括与所述基站连接的选择开关、其输入端与所述选择开关连接的近端机第一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近端机第一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近端机第一时隙控制、其输入端与所述近端机第一时隙控制连接的近端机第二正向放大器、其输出端与所述选择开关连接的近端机第一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近端机第一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近端机第二时隙控制、其输出端与所述近端机第二时隙控制连接的近端机第二反向放大器,及通过二极管与所述选择开关耦合并与所述近端机第一时隙控制和近端机第二时隙控制连接的近端机同步检测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近端机第一时隙控制和近端机第二时隙控制均采用时隙ALC控制,即采用自动电平的时隙控制;所述选择开关控制所述时分控制模块的开关切换,经信号放大和时隙A L C控制后,输入至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在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转换成光信号经光纤传至光纤远端机。本发明进一步采用上述技术特征,其优点在于,能够在安全性要求较高、危险性较大和不易到达的环境下,实现精确的控制时隙功率,对于关键1 块进行备份,提闻其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在此基础上,在时隙控制方面,本发明还根据光纤近端机和光纤远端机的时延特性、上行通信链路以及下行通信链路的传输特性,本发明把时分控制模块的开关提前开启量针对光纤近端机和光纤远端机设定不同的时延,从而保证低误码,提供高效的通信质量。优选的,所述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包括与所述近端机第二正向放大器连接的近端机一体化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近端机一体化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近端机第一增益控制、与所述近端机第二反向放大器连接的近端机一体化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近端机一体化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近端机第二增益控制,及分别与所述近端机第一增益控制和近端机第二增益控制连接并通过光纤与所述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近端机光电双向转换。其中,所述近端机第一增益控制和近端机第二增益控制采用增益ATT控制,用于增益衰减控制;所述近端机光电双向转换用于实现光电转换和电光转换;在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中,信号经电光转换,转换成光信号,再经波分复用便可以传输多路光信号,隔离度好,最后经光纤传至光纤远端机。本发明进一步采用上述技术特征,其优点在于,能够在安全性要求较高、危险性较大和不易到达的环境下,实现精确的控制时隙功率,对于关键1 块进行备份,提闻其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保证低误码,提高通信质量,在此基础上,所述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能够传输多路光信号,隔离度好。优选的,所述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包括与所述端口切换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同步检测控制单元、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功率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功率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前置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前置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一下行时隙控制、与所述远端机第一下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后置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功率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功率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一上行时隙控制、与所述远端机第一上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前置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前置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后置正向放大器,及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后置反向放大器耦合并分别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前置反向放大器和远端机第一上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同步检测。其中,所述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的远端机第一下行时隙控制米用时隙ALC控制,即采用自动电平的时隙控制;信号经放大和时隙A L C控制后,输入至远端机第一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进行同步检测和同步控制;相同的,上行通信链路采用远端机第一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进行同步检测和同步控制后,经放大和时隙A L C控制后,输出至切换模块。优选的,所述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包括与所述端口切换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同步检测控制单元、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功率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功率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前置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前置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二下行时隙控制、与所述远端机第二下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后置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功率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功率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二上行时隙控制、与所述远端机第二上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前置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前置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后置正向放大器,及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后置反向放大器耦合并分别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前置反向放大器和远端机第二上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同步检测。其中,所述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的远端机第二下行时隙控制采用时隙ALC控制,即采用自动电平的时隙控制;信号经放大和时隙A L C控制后,输入至远端机第二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进行同步检测和同步控制;相同的,上行通信链路采用远端机第二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进行同步检测和同步控制后,经放大和时隙A L C控制后,输出至切换模块。本发明进一步采用上述技术特征,其优点在于,能够在安全性要求较高、危险性较大和不易到达的环境下,实现精确的控制时隙功率,对于关键1 块进行备份,提闻其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在此基础上,所述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在时隙控制方面,还根据光纤近端机和光纤远端机的时延特性、上行通信链路以及下行通信链路的传输特性,本发明把时分控制模块的开关提前开启量针对光纤近端机和光纤远端机设定不同的时延,从而保证低误码,提供高效的通信质量。优选的,所述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包括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的远端机一体化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一体化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增益控制、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的远端机一体化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一体化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增益控制,及分别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增益控制和远端机第二增益控制连接并通过光纤与所述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远端机光电双向转换。其中,所述远端机第一增益控制和远端机第二增益控制采用增益ATT控制,用于增益衰减控制;所述远端机光电双向转换用于实现光电转换和电光转换;在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中,信号经电光转换,转换成光信号,再经波分复用便可以传输多路光信号,隔离度好,最后经光纤传至光纤近端机。本发明进一步采用上述技术特征,其优点在于,能够在安全性要求较高、危险性较大和不易到达的环境下,实现精确的控制时隙功率,对于关键1 块进行备份,提闻其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保证低误码,提高通信质量,在此基础上,所述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能够传输多路光信号,隔离度好。优选的,所述远端机电源包括远端机第一电源和远端机第二电源。其中,所述远端机电源包括远端机第一电源和远端机第二电源,采用热备份,隔离好,即使其中一个远端机电源损坏,另一个远端机电源能够保证正常工作,也不会影响工作进度,保证数据的完整。本发明进一步采用上述技术特征,其优点在于,能够在安全性要求较高、危险性较大和不易到达的环境下,实现精确的控制时隙功率,对于关键1 块进行备份,提闻其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所述远端机电源包括远端机第一电源和远端机第二电源,采用热备份,并带来隔离,即使有其中一个远端机电源损坏,另一个远端机电源也能够正常工作。


图I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时分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4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5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6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I :
如图I所示,本例提供一种全同步的TD-SCDMA光纤直放系统,包括
光纤近端机,包括与外部基站相连的时分控制模块、与所述时分控制模块连接的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分别与所述时分控制模块和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近端机监控模块,及近端机电源;
光纤远端机,包括与外部移动站连接的端口切换、与所述端口切换连接的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与所述端口切换连接的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连接的切换模块、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并通过光纤与所述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远端机电源,及分别与所述端口切换、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切换模块和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远端机监控模块。其中,所述光纤近端机和光纤远端机采用光纤连接;所述时分控制模块采用正向放大器、反向放大器以及ALC自动电平时隙控制来实现其控制;所述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用于实现近端机信号的增益、光电转换以及电光转换;所述光纤远端机采用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来实现时分控制;所述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均米用PA/LNA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即功率/低噪声放大器的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所述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用于实现远端机信号的增益、光电转换以及电光转换。现有技术中,TD-SCDMA近端机用环形器作为上下行切换,因为环形器的隔离度问题,将会带来自激风险;TD-SCDMA近端机没有时分控制同步模块,不能同步,不能检测到上行每时隙输出功率和下行每个时隙输入功率,也不能精确的控制上下的功率,因此近端机的时隙控制不可能实现,进而无法满足运营商的监控要求;TD-SCDMA远端机没有关键模块的备份,在高压和危险环境下,出故障时,将会严重影响正常使用,维护困难;加之, TD-SCDMA近端机和远端机时分控制按照统一的时延确定时间提前打开量和关闭延后量,与实际信号的需求开关有误差,因此,还会造成传输信号的损失。本例的工作原理为所述全同步的TD-SCDMA光纤直放系统是包括光纤近端机和光纤远端机,所述光纤近端机包括时分控制模块、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近端机监控模块和近端机电源;所述光纤远端机包括远端机电源、端口切换、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切换模块、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和远端机监控模块;所述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采用PA/LNA时分控制一体化实现备份;本例按信号传输方式采用上行通信链路和下行通信链路。所述下行通信链路为TD-SCDMA信号通过基站端口,即BS端口输入到光纤近端机, 光纤近端机同步输入信号,同步方法有三种GPS、基带解码和包络检波同步,本例可以用其中的一种同步方法进行同步,时分控制控制模块将信号放大并处理后,输入到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在光纤一体化模块经电光转换,转换成光信号,经光纤传至光纤远端机,通过光纤远端机的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至切换模块分路信号,供备份的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使用,在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内,用上述同步方法中的一种同步方法进行同步,控制下行通信链路的信号通行,经信号放大、时隙控制和功率放大等处理后,发送至主备切换后至天线接口,实现网络覆盖。所述上行通信链路为经天线接口连接后,进入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信号经放大、时隙控制等处理后,输入至切换模块选择主用链路,经切换模块后进入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在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里面,经电光转换,经波分复用后经光纤传输至光纤近端机,在光纤近端机的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至时分控制模块,经放大和时隙控制处理后输出至基站端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例与传统的TD-SCDMA直放站的区别包括光纤近端机有时分控制同步模块,来控制光纤近端机的下行通信链路输入和上行通信链路输出的时隙切换和时隙控制。与传统的光纤直放站相比,本例不仅能把上行通信链路和下行通信链路信号分开增加隔离度,并根据实际应用进行时隙的自动电平控制;在光纤远端机方面,有关键模块的备份,对于功放、电源、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以及远端机一体化模块等都可以实现备份,用切换模块和远端机监控模块进行自动切换,从而减少了维护成本,方便工程应用,在此基础上,本例所述远端机电源还可以采用热备份,并带来隔离,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例在TD-SCDMA光纤近端机用时分控制模块作为上行通信链路和下行通信链路之间的切换,使得上行通信链路和下行通信链路分开工作, 形成高隔离,所述光纤近端机采用时分控制模块,能够采用功率检波、基带解码和GPS等同步输入TD-SCDMA信号,能检测到上行通信链路每个时隙的输出功率和下行通信链路每个时隙的输入功率,能够精确地控制上行通信链路和下行通信链路的功率控制,满足监控要求,在此基础上,所述光纤远端机设置了对其他模块的备份,在高压和危险环境下,能够快速切换到工作状态,维护方便,更进一步地,所述光纤近端机和光纤远端机采用不用的开关提前打开和关闭延后量,进而实现时分控制,保障了数据的完整和安全。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I不同的是,本例所述时分控制模块包括与所述基站连接的选择开关、其输入端与所述选择开关连接的近端机第一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近端机第一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近端机第一时隙控制、其输入端与所述近端机第一时隙控制连接的近端机第二正向放大器、其输出端与所述选择开关连接的近端机第一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近端机第一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近端机第二时隙控制、其输出端与所述近端机第二时隙控制连接的近端机第二反向放大器,及通过二极管与所述选择开关耦合并与所述近端机第一时隙控制和近端机第二时隙控制连接的近端机同步检测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近端机第一时隙控制和近端机第二时隙控制均采用时隙ALC控制,即采用自动电平的时隙控制;所述选择开关控制所述时分控制模块的开关切换,经信号放大和时隙A L C控制后,输入至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在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转换成光信号经光纤传至光纤远端机。本例进一步采用上述技术特征,其优点在于,能够在安全性要求较高、危险性较大和不易到达的环境下,实现精确的控制时隙功率,对于关键模块进行备份,提高其稳定性, 降低维护成本,在此基础上,在时隙控制方面,本例还根据光纤近端机和光纤远端机的时延特性、上行通信链路以及下行通信链路的传输特性,本例把时分控制模块的开关提前开启量针对光纤近端机和光纤远端机设定不同的时延,从而保证低误码,提供高效的通信质量。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例所述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包括与所述近端机第二正向放大器连接的近端机一体化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近端机一体化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近端机第一增益控制、与所述近端机第二反向放大器连接的近端机一体化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近端机一体化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近端机第二增益控制,及分别与所述近端机第一增益控制和近端机第二增益控制连接并通过光纤与所述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近端机光电双向转换。其中,所述近端机第一增益控制和近端机第二增益控制采用增益ATT控制,用于增益衰减控制;所述近端机光电双向转换用于实现光电转换和电光转换;在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中,信号经电光转换,转换成光信号,再经波分复用便可以传输多路光信号,隔离度好,最后经光纤传至光纤远端机。本例进一步采用上述技术特征,其优点在于,能够在安全性要求较高、危险性较大和不易到达的环境下,实现精确的控制时隙功率,对于关键模块进行备份,提高其稳定性, 降低维护成本,保证低误码,提高通信质量,在此基础上,所述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能够传输多路光信号,隔离度好。实施例4
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本例所述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包括与所述端口切换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同步检测控制单元、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功率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功率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前置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前置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一下行时隙控制、与所述远端机第一下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后置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功率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功率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一上行时隙控制、与所述远端机第一上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前置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前置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后置正向放大器, 及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后置反向放大器耦合并分别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前置反向放大器和远端机第一上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同步检测。其中,所述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的远端机第一下行时隙控制米用时隙ALC控制,即采用自动电平的时隙控制;信号经放大和时隙A L C控制后,输入至远端机第一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进行同步检测和同步控制;相同的,上行通信链路采用远端机第一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进行同步检测和同步控制后,经放大和时隙A L C控制后,输出至切换模块。实施例5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本例所述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包括与所述端口切换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同步检测控制单元、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功率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功率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前置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前置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二下行时隙控制、与所述远端机第二下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后置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功率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功率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二上行时隙控制、与所述远端机第二上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前置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前置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后置正向放大器,及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后置反向放大器耦合并分别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前置反向放大器和远端机第二上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同步检测。其中,所述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的远端机第二下行时隙控制采用时隙ALC控制,即采用自动电平的时隙控制;信号经放大和时隙A L C控制后,输入至远端机第二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进行同步检测和同步控制;相同的,上行通信链路采用远端机第二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进行同步检测和同步控制后,经放大和时隙A L C控制后,输出至切换模块。本例进一步采用上述技术特征,其优点在于,能够在安全性要求较高、危险性较大和不易到达的环境下,实现精确的控制时隙功率,对于关键模块进行备份,提高其稳定性, 降低维护成本,在此基础上,所述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在时隙控制方面,还根据光纤近端机和光纤远端机的时延特性、上行通信链路以及下行通信链路的传输特性,本例把时分控制模块的开关提前开启量针对光纤近端机和光纤远端机设定不同的时延,从而保证低误码,提供高效的通信质量。实施例6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本例所述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包括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的远端机一体化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一体化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增益控制、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的远端机一体化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一体化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增益控制,及分别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增益控制和远端机第二增益控制连接并通过光纤与所述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远端机光电双向转换。其中,所述远端机第一增益控制和远端机第二增益控制采用增益ATT控制,用于增益衰减控制;所述远端机光电双向转换用于实现光电转换和电光转换;在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中,信号经电光转换,转换成光信号,再经波分复用便可以传输多路光信号,隔离度好,最后经光纤传至光纤近端机。本例进一步采用上述技术特征,其优点在于,能够在安全性要求较高、危险性较大和不易到达的环境下,实现精确的控制时隙功率,对于关键模块进行备份,提高其稳定性, 降低维护成本,保证低误码,提高通信质量,在此基础上,所述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能够传输多路光信号,隔离度好。实施例7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6不同的是,本例所述远端机电源包括远端机第一电源和远端机
第二电源。其中,所述远端机电源包括远端机第一电源和远端机第二电源,采用热备份,隔离好,即使其中一个远端机电源损坏,另一个远端机电源能够保证正常工作,也不会影响工作进度,保证数据的完整。本例进一步采用上述技术特征,其优点在于,能够在安全性要求较高、危险性较大和不易到达的环境下,实现精确的控制时隙功率,对于关键模块进行备份,提高其稳定性, 降低维护成本,在此基础上,本例所述远端机电源包括远端机第一电源和远端机第二电源, 采用热备份,并带来隔离,即使有其中一个远端机电源损坏,另一个远端机电源也能够正常工作。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全同步的TD-SCDMA光纤直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近端机,包括与外部基站相连的时分控制模块、与所述时分控制模块连接的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分别与所述时分控制模块和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近端机监控模块,及近端机电源;光纤远端机,包括与外部移动站连接的端口切换、与所述端口切换连接的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与所述端口切换连接的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连接的切换模块、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并通过光纤与所述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远端机电源,及分别与所述端口切换、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切换模块和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远端机监控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同步的TD-SCDMA光纤直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分控制模块包括与所述基站连接的选择开关、其输入端与所述选择开关连接的近端机第一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近端机第一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近端机第一时隙控制、其输入端与所述近端机第一时隙控制连接的近端机第二正向放大器、其输出端与所述选择开关连接的近端机第一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近端机第一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近端机第二时隙控制、其输出端与所述近端机第二时隙控制连接的近端机第二反向放大器,及通过二极管与所述选择开关耦合并与所述近端机第一时隙控制和近端机第二时隙控制连接的近端机同步检测控制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同步的TD-SCDMA光纤直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包括与所述近端机第二正向放大器连接的近端机一体化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近端机一体化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近端机第一增益控制、与所述近端机第二反向放大器连接的近端机一体化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近端机一体化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近端机第二增益控制,及分别与所述近端机第一增益控制和近端机第二增益控制连接并通过光纤与所述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近端机光电双向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全同步的TD-SCDMA光纤直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包括与所述端口切换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同步检测控制单元、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功率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功率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前置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前置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一下行时隙控制、与所述远端机第一下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后置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功率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功率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一上行时隙控制、与所述远端机第一上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前置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前置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后置正向放大器,及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后置反向放大器耦合并分别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前置反向放大器和远端机第一上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同步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同步的TD-SCDMA光纤直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包括与所述端口切换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同步检测控制单元、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功率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功率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前置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前置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二下行时隙控制、与所述远端机第二下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后置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同步检测控制单元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功率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功率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二上行时隙控制、与所述远端机第二上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前置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前置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后置正向放大器,及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后置反向放大器耦合并分别与所述远端机第二前置反向放大器和远端机第二上行时隙控制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同步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同步的TD-SCDMA光纤直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包括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的远端机一体化正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一体化正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一增益控制、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的远端机一体化反向放大器、与所述远端机一体化反向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的远端机第二增益控制,及分别与所述远端机第一增益控制和远端机第二增益控制连接并通过光纤与所述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远端机光电双向转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同步的TD-SCDMA光纤直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机电源包括远端机第一电源和远端机第二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同步的TD-SCDMA光纤直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机电源包括远端机第一电源和远端机第二电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同步的TD-SCDMA光纤直放系统,包括光纤近端机和光纤近端机;所述光纤近端机包括与外部基站相连的时分控制模块、与所述时分控制模块连接的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分别与所述时分控制模块和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近端机监控模块,及近端机电源;所述光纤远端机包括与外部移动站连接的端口切换、与所述端口切换连接的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与所述端口切换连接的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和第二时分控制一体化模块连接的切换模块、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并通过光纤与所述近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连接的远端机光纤一体化模块、远端机电源,及远端机监控模块。
文档编号H04B10/16GK102611507SQ20111044146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何业军, 廖德祥, 闫志泉 申请人:深圳市虹远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